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九課
㈠ 作文《職業道德》誰會寫600字左右
記者,是為公眾提供新聞和輿論監督的無冕之王。而如今,一些記者由原本的「發現新聞、提醒民眾」改成了「利用民眾製造新聞、加以報道」。
前一段時間,《羊城晚報》上出現了一則短訊:滂沱大雨中,廣州市內某條街道的一個被偷去井蓋的沙井口被積水完全覆蓋,一位市民騎著自行車經過,車子前輪忽然掉入並卡在沙井口。這位市民騰空而起、向前撲去的一瞬間被一位記者拍了下來,附在短訊上方。
我和爸爸看到了這幅照片,在贊嘆這位記者的抓拍技術之餘,一個大大的疑問產生了:這位記者能夠抓拍到這幅景象,顯然早知那裡有沒了蓋的沙井,那麼,他為什麼不在沙井前設立警示標志呢?要知道,上述的市民那樣摔下去一定摔得不輕,而且極有可能因為後面的車來不及剎住而產生交通事故!
答案顯而易見但引人深思——為了拍一張精彩的照片!
當記者得意洋洋的欣賞自己的傑作時,可曾想到過那為他當「免費模特」的市民也許正在痛苦呻吟?這一切他都已預見到並完全可以避免,但他卻讓其發生,僅僅為了一個自私的目的:一張精彩的新聞照片!
這是怎樣的職業道德!
幾天後,《羊城晚報》上也出現了一位和我們有相同想法的晚報讀者的文章以及那位記者的辯解。讀者的文章內容不必多說,記者的辯解才是關鍵。
那位記者振振有詞地稱,當時有一位市民告訴他路中間有一個沒了井蓋的沙井,他並不知道具體位置,出於職業本能,他架起了相機,而那位騎自行車的市民摔倒後,他立刻到附近的建築工地找了一個警示牌立在沙井前。
即使他真的不知沙井在何處,他完全可以用警示牌到積水中探測查找;知情的記者無法找出沙井的具體位置,而無辜的市民卻冒著生命的代價「輕易」地找到了;市民免費給他做「示範」動作,稍縱即逝,苦於找不到沙井具體位置的記者,卻能在剎那間架好相機,調整恰當的光圈和高倍速的快門,對好焦距,選好角度,拍下構圖精確——騰空而起的自行車主人正居畫面中央——的照片,我們不得不驚嘆,這位記者簡直就是閃電超人。
這是中國的記者,這是羊城的記者。
讓我們看看外國記者又是怎樣的吧!
他——英國記者迪克里*卡特,因一幅反映蘇丹大飢荒的新聞照片而榮獲普利策獎。這本是件值得慶幸的事,卻釀成悲劇——他自殺了。
1994年5月至6月,蘇丹遭遇百年未見的大旱,滴雨未下,不少土地都乾裂了。迪克里*卡特奉命到蘇丹采訪大飢荒的新聞。他發現一個絕好的場景:一隻專吃死屍的禿鷲目光貪婪地盯著因飢餓而瘦得皮包骨頭的蘇丹小女孩,等待她死去吃掉她。迪克里*卡特按動了相機的快門。這張題為《大飢荒》的一位照片公開發表後,他榮獲普利策獎。
照片引起很大爭議,許多讀者質問攝影者迪克里*卡特:「危難時刻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記者的良心何在?」
當時蘇丹政府告知來蘇丹的外國記者不準接觸飢民,因為可能染上瘟疫。卡特拍完照後趕走了禿鷲,但這並不能使他藉以自慰。他眼前始終閃現小女孩飢餓與渴望救助的眼神,深深感到內疚和自責:「我沒有抱起那個面臨餓死的小女孩回家撫養,終生後悔與痛心。!」
他獲普利策獎後,父親罵他見死不救,是小人;妻子罵他沒人性,要離婚;女兒哭著說:「您自私!為了獲獎不惜以蘇丹小女孩的生命做代價,我不認您這個父親!」卡特無地自容,撕掉那張獲獎照片,於1994年7月27日自殺,時年33歲。
卡特做錯了什麼?造成蘇丹小女孩面臨餓死的不是他,他無法預見,也無法阻止這一切發生。拍完照,他趕走了禿鷲,沒有抱走女孩是因為蘇丹政府的要求。他做錯了什麼?他什麼也沒做錯。但是,他為他沒有做得更好而感到深深的愧疚和無地自容,最後選擇自殺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相比之下,我們的記者又如何呢?照片確實反映記者希望喚起有關部門對道路安全的關注、對生命的關愛,然而拍照片的行為本身卻與之背道而馳;面對良心的譴責,卻百般辯解,企圖用蒼白無力的借口掩飾自己愛心和良知的缺失。
我們在對比著中外記者的同時,也在對比著兩個社會。《大飢荒》發表後,不計其數的讀者透過這張照片看出了迪克里那幾乎不能稱為錯誤的錯誤,而且他們並沒把這當成一件小事,紛紛質問迪克里。而羊城記者的照片刊登後,只有一兩位市民來稿提出質疑。兩個城市居民的反映大相徑庭。
兩張照片,兩個城市,兩種反應,兩種結果。迪克里在巨大的壓力和自責中自殺的悲劇,社會應該反省,而我們記者的職業道德的缺失,更值得我們深思。
㈡ 每年的司法考試要考些什麼科目
下面,筆者從考試這一環節具體談一下如何落實司法考試的宗旨。這一環節主要包括:如何考、誰能考、考什麼和如何落實等。
1.關於司法考試如何考、誰能考的問題。
關於司法考試如何考、誰能考的問題,事實上《辦法》已做規定。其第6條規定,「國家司法考試每年舉行一次。具體考試時間在舉行考試3個月前向社會公布」。其第4章規定了報名條件。其中,第4章第3條第4項中把「符合《法官法》、《檢察官法》和《律師法》規定的學歷、專業條件」作為報名條件之一。《法官法》第9條第6項規定的擔任法官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是「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專業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專業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檢察官法》第10條第6項規定的擔任檢察官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是「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專業滿二年,其中擔任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專業滿一年,其中擔任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律師法》第6條規定,「具有高等院校法學專科以上學歷或者同等專業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經律師資格考試合格的,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授予律師資格」。 《律師法》第8條規定,可以申請領取律師執業證書的條件之一就是「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透過上述規定,可以發現以下問題:
1.《法官法》第9條第6項、《檢察官法》第10條第6項規定的是擔任法官和檢察官的條件之一,那麼,這一條件是否是報名條件?對於那些在校四年級的本科生及沒有司法實踐經驗剛畢業的本科生能否報考?
2.《律師法》顯然是將報名條件和執業條件分開的。報名的學歷條件是具有高等院校法學專科以上學歷或者同等專業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按照《律師法》的報名條件,只要能報考法官、檢察官就一定能報考律師,但是符合《律師法》的報名條件卻不符合報考法官、檢察官的條件。而設立統一司法考試制度的初衷之一正是在於「統一」,這樣就違背了其初衷。
事實上,按照《辦法》第13條規定的司法考試報名條件,就等於還是以前報考律師的條件。這樣使得設立司法考試制度的宗旨落空。
那麼如何解決怎麼考,誰能考的問題呢?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真正明確設立司法考試制度的立法宗旨就是實現職業法律者選拔的精英化,找出精英職業法律者應具備的職業素養,什麼樣的人,如何測試這些人才能測出這些素養。正如漢密爾頓所言,「由於人類弱點所產生的問題,種類繁多,案件浩如瀚海,必長期刻苦鑽研者始能窺其堂奧。所以,社會上只能有少數人具有足夠的法律知識,可以成為合格的法官。」2另外,法律職業又是一個實踐性極強的職業,它要求司法者必須將抽象的深奧的法條變成生動的、具體的、現實的判例。這種從抽象到具體,從書面到個案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依賴於司法者貫徹和落實法律規范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求司法者具有豐富的司法經驗和社會經驗,具有優秀的人品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具有廣博的知識結構。總之,職業法律者應是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和有道德的法律專業人才,應將司法考試設置為最難的考試從而對職業法律者進行篩選。
顯然,要通過考試全面准確地測試出職業法律者應具備的法律知識、能力、司法經驗、職業倫理絕非易事,同時更不是一次考試所能完成的。如果讓一名剛畢業的本科生奢談司法經驗和司法職業道德,無疑是天方夜譚;如果司法考試不向所有學習法律並有志於從事法律職業者開放又顯失社會公正(如一名專科法律畢業生),同時也不顧現實國情。在我國,本科教育暫時還未達到普及化,目前介於精英化向普及化的過渡階段。另外,我國除了法官、檢察官和律師以外還有大量其他從事與法律有關的職業,如警察、司法行政人員、法醫、法院、檢察院的書記員、人大、行政系列的法制辦、銀行、保險等金融系統的法律事務處(科),公司、企業的法律顧問室,即使是公務員亦應依法行政。如果把所有從事與法律有關的職業比作金字塔的話,那麼法官、檢察官、律師則是塔頂,其餘則是塔基。因此既要有對塔頂的測試也應有對塔基的測試。由這二次測試構成統一的司法考試。設計二次考試亦非本人獨創。大陸法系的日本和德國即如此。日本《司法考試法》規定,司法考試分為二次。第一次考試在每年1月舉行。這次考試的目的是判斷是否具有能夠參加第二次考試的修養和大學畢業程度的一種預備考試。所以,只有第一次考試合格者才能參加第二考試。第二次考試以法律科目為中心,目的是判斷希望成為法官、檢察官、律師者是否具有必要的法律學識及應用能力。日本司法考試號稱是全國最難的考試。3德國自1878年起,實行法官、律師從業資格一體化的國家考試制度,同時須經二次國家考試,才能授予資格。第一次國家考試是在大學法律專業學習三年半之後進行的,名曰取得「實習文官」資格的考試。第一次考試合格者,可以取得「實習文官」的資格,但不能充任律師。如充任律師,仍需參加兩年半的實習(實習內容有律師、法官、檢察官及公司、銀行等業務),約經10個月的准備之後參加第二次國家考試,名曰取得「候補文官」資格的考試。4 特別要指出的是日本的司法考試並沒有學歷要求,凡日本國民均可報考;德國國民在大學法學院學完七個學期以上的課程即可參加司法考試。很少有人為此批評這兩個國家職業法律者的素質;相反,日本、德國當代法律職業者素質之高,世人有口皆碑。
我國國內亦有學者贊成二考制。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認為將整個考試分作兩個部分,即側重對大學期間所學基本知識進行考查的第一次考試和側重運用法學知識與技術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第二次考試。5中國律師考務中心的夏露曾撰文認為,將律考分為二次進行,首次考試主要測試法學理論基礎,合格後依照司法部或全國律協統一制定的培訓計劃參加實習,而後參加第二次考試,內容主要是法律實務方面的知識,及格後方可取得執業律師資格。
另外,筆者之所以主張採取「二考制」還有三點理由。
第一,出於考試本身技巧及考試公正考慮。對一名在校四年級的大學生,考查其司法實踐能力及職業道德與對一名有三年司法實踐經驗的法律本科生相比顯然不公平。前者對司法實踐和經驗及司法職業倫理幾乎無從談起。另外,讓命題者既要測試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還要測試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要想全面准確地測試出一個人的真實水平實屬不易。
第二,「二考制」還能緩解目前司法考試制度運作不成熟的問題。設立司法考試制度的意義和影響無疑是深遠的、巨大的,但由於來得急,在各方認識不到位、理解不全面和准備不充分情況下就必須實施,因此顯得倉促應戰。從極其簡陋的《辦法》即可看出這一點。現在先進行第一次考試,待各方討論、理解司法考試制度透徹及准備充分後再進行第二次考試,就顯得更為合理;因為第二次考試是終考,最關鍵。
第三,是現階段司法人員實際情況的要求。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不均衡。有些偏遠地區的法院、檢察院甚至還沒有法律本科生。這些地區如果確需任命初任法官和檢察官,可以第一次考試成績為依據,任命那些已通過第一次考試的人員。
故此,筆者建議司法考試實行「二考制」。第一次重點考應試者所學的法學基本原理、法學基礎知識和現行法律規定。第一次考試試題以客觀題為主兼及主觀測試題。第一次報考條件不受學歷的限制。這樣可鼓勵那些自學法律成材者。第二次考試,主要考應試者從事法律職業的能力、職業道德同時兼顧法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測試。第二次考試的試題既要有客觀性試題更要有主觀性試題。第二次考試報名條件的學歷底線和司法實踐經歷嚴格限制在《法官法》第9條第6項及《檢察官法》第10條第6項所規定的條件。
2.關於考什麼的問題。
筆者之所以將考什麼放在怎麼考、誰能考之後,是因為只有確定了前者,才能解決好後者的問題,同時這兩者如何實施均取決於從事法官、檢察官和律師職業應具備什麼樣的職業素養。事實上,考什麼《辦法》已有規定。《辦法》第7條規定,「國家司法考試主要測試應試人員所應具備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從事法律職業的能力。國家司法考試的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對此,筆者不敢苟同,因此既要對其進行學理解釋,還有必要對其進行擴大解釋。正如筆者前文所說,要實現司法考試的科學化,首先要分別找出法官、檢察官、律師職業各自應具備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然後再找出他們之間的共同點,重點測試其共同部分,同時兼顧各自不同之處。
根據《法官法》、《檢察官法》和《律師法》的規定,可以認為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其主要職責是審判,包括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審判工作,但也包括立案、審監、執行等工作。檢察官是依法行使國家檢察權的檢察人員,其主要職責是依法進行法律監督,包括代表國家進行公訴,對自偵案件進行偵查,批准逮捕和監督判決、裁定的執行等等,但其最主要的工作是從事刑事檢控工作。律師是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與法官、檢察官不同的是其業務范圍,既包括訴訟業務,更有非訟業務。其業務范圍不僅涉及司法領域的刑事、民事、行政等法律問題,而且還涉及大量非訴訟的金融、房地產、企業顧問、談判、知識產權等工作。可以說從他們的職責和業務范圍看,律師、檢察官、法官依次減少,但從職業和業務的要求看,對法律知識掌握的深度和運用的能力法官應高於檢察官,檢察官應高於律師。從職業和業務角色來看,檢察官主要代表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律師主要是為他人提供各種各樣的法律服務,同時具有有償性,因此更傾向於顧及涉案當事人的利益;而法官主要是居中裁判,只聽命於法律,消極、被動、中立、獨立、超然、理性,而檢察官和律師的工作更要求他們積極主動。下面筆者分述做好這三個職業需要的職業素養。
就法官來說,要做好一名名符其實的法官,他至少要具備這幾方面的要求。一是較深的法律專業知識水平。二是職業能力。任何原理的學習均在於運用,法律是一門經世致用之學,它融合著人類的法律經歷與法律經驗,技術性是其中突出的內容。這種技術性主要體現為:(1)對法庭的駕御和指揮能力;(2)法律問題的分析、識別與判斷能力;(3)法律淵源的識別能力;(4)法律注釋和解釋能力;(5)法律邏輯推理和說理能力;(6)書面語言表達能力;(7)法律漏洞的補救和均衡利益的能力。三是司法經驗。四是職業道德。
就檢察官而言,要做一名稱職的檢察官,其應具備以下素養。一是扎實的法律功底;二是豐富的法律邏輯思維能力;三是迅速的反應和應變能力;四是較強的收集、判斷和運用證據能力;五是對案件的整體把握能力;六是穩定的心理素質;七是較強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八是豐富的檢察工作經驗;九是高尚的檢察職業道德。
就律師而言,一般來說,要做好律師的工作除了具備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外,也應有從業經驗,遵守職業道德。就業務素質而言,一是律師應有比較豐富的法律知識,對有關法律、法規應比較熟悉,對基本部門法的概念、原則、制度應很好地掌握;二是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超強的糾錯能力;三是善辯的口才和一定的應變能力;四是必要的寫作水平;五是律師還應是一個雜家,要求其具有廣泛的知識結構包括經濟、科技、外語等;六是良好的人際關系。最後律師還應有一個好的儀表和風度。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盡管法官、檢察官和律師他們工作的范圍和能力的要求,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均有所不同,但是他們要從事的職業,都離不開法的基本原理、基礎知識的支撐,都要求他們熟練地掌握現行的法律法規,同時要求他們具有對法律原理的應用能力,對個案的過程的歸納、分析和判斷能力,要求他們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豐富的從業經驗,他們的終極目標都是為實現社會正義。
由此可見,如上文指出應將司法考試設為二次,第一次考試主要測試應試者對法律基本原理、基礎知識、法律法規掌握的廣度兼顧深度及從事法律職業的潛在能力;第二次考試主要從法律職業的角度出發,要測試應試者對法律原理和法律知識的應用能力,從事法律職業的基本能力(如,法律淵源的識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法律思維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運用法學知識解決糾紛能力)另外還要考應試者的職業信仰和職業道德。
3.具體落實。
事實上,《辦法》的制定為法制化地執行司法考試制度的宗旨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然而這個《辦法》過於簡單,操作性不強。就從考試環節落實國家司法考試制度而言,筆者認為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一個國家司法考試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司法考試的中樞,對司法考試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指導,而不是「協商」(指《辦法》第4條規定,司法部會同高法、高檢組成考試協調委員會,就國家司法考試的重大事項進行協商。)這個做法世界許多國家都有。如日本設司法考試管理委員會,德國、法國設司法考試委員會,委員會成員一般由司法部、法院和檢察院或律師機構和法學界指定或推薦的人員組成。
(2)設立一個命題委員會。選拔法律人才是司法考試最重要的功能。考試作為一種測試的手段,在有限的時間和范圍能否全面真實地反映出被測試者的學識水平和能力關鍵在於命題是否科學,這里的命題既包括內容也包括反映命題內容形式的題型。而承擔這項職責的就是命題委員會。因此可以說,能否成立一個權威的高水平的命題委員會直接關繫到司法考試能否取得成功。命題委員會成員不外乎來自法學界和司法實踐部門,除此之外,筆者認為還要吸收部分專門研究考試的專家。
(3)關於司法考試的科目及試卷組成
第一次考試主要測試應試者對法學基本原理、法學基礎知識、現行法律、法規掌握的情況,同時測試應試者的認識論、方法論、世界觀、職業信仰;第一次測試主測知識兼顧應用,突出知識面的廣度兼顧深度和綜合應用能力,第一次考試,可分五張試卷,滿分500分,每卷100分。試卷一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憲法、法學基礎理論、國際法、國際私法、世界貿易法、職業信仰等。設置此份試卷的功能使考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論、具有法律職業信仰,也就是用這些世界觀、職業信仰和理論法學指導應用法學;試卷二為民商法學包括民法、民訴法、合同法、婚姻法和知識產權法等。試卷三為刑事法學包括刑法、刑訴法及其有關刑事和刑事訴訟方面的單行法規和司法解釋;試卷四為行政法學包括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等。之所以將行政法學設置為一份試卷,筆者認為,這一設置能反映時代發展的要求。如果說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是刑法時代,資本主義社會是民商法時代的話,那麼現代社會更強調依法行政,是行政法時代。故此,特設之。試卷五是綜合考試,考應用法學,重點考民商法的應用,同時將實體法與實體法融合,程序法與程序法融合,實體法與程序法滲透,民事、刑事、行政交叉,突出綜合考查。筆者之所以如此設計,是根據自身的體會。筆者曾親手辦理一件民事申訴案。申訴人因被綁架打下一張1萬元的欠條給綁架者。事後綁架者根據此欠條告到法院,法院僅據此判決被綁架者敗訴,償還1萬元人民幣給綁架者。此案在社會影響極壞。假如承辦人知道此案應屬於刑事案件,應建議先以刑事案件立案,然後查明事實再進行處理,就不會做出上述錯誤的判決。司法實踐中有時會遇到行政、刑事、民事交叉案件,如果只懂某個部門法則無法全面勝任辦理案件的工作,尤其對從事審監部門的工作的人員來說更是如此。
第二次考試測試應試者對法學原理、法學基礎知識的應用即考其職業能力,同時還要考其職業道德,即從職業素養上考查,包括職業道德,考其深度,考其應用,考其綜合,考其思維過程等。第二次考試試卷可採用4+X的辦法,試卷一為民事法學;試卷二為刑事法學;試卷三為行政法學;試卷四為職業道德和職業實務;試卷五讓考生任選一組科目,(如,第一組為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世界貿易法,第二組為婚姻法、繼承法、勞動法,第三組為商事法學含公司法、票據法、破產法、金融、保險、證券等 ,第四組為知識產權法含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第五組為經濟法學含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當競爭法、反壟斷法、反傾銷法等,第六組為環境和環境保護法,第七組為公證及基層法律實務,第八組為法醫和司法鑒定業務,第九組為公安業務,第十組為法律英語)。筆者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應試者擇業或選拔者挑選人才提供一個參考依據。比如一個人既通過了第二次考試又在試卷二刑事法學中得了高分,他可以選擇檢察官的職業。如果一名考生有志於從事律師職業並主打環保官司的話,他可以在試卷五中選擇環保法。這樣還有一大好處是節約考試成本,克服與法律有關職業資格考試過多的現象(如,公證員、證券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企業法律顧問、專利代理人、商標代理人等從而為這些資格找到了一個「平台」)。
(4)關於試題的設計
談到關於試題設計的問題,不得不提及以往的律考試題。由於司法考試具體由司法部實施,加之繼承的問題,以往律考試題的出題風格勢必帶著慣性影響者司法考試試題的設計。應該說,自1986年首開律考先河以來,歷經12次的考試,試題的設計越來越規范,越來越成熟。主要表現為,試題的設計由分散到集中,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從最初只考一條法規到一組法規直至跨部門法交叉)。試題題型基本成型,主要是單選、多選、不定向選擇題、案例分析和法律文書製作題。但通觀歷屆試題,尤其是近幾年試題,仍存在以下問題要解決。
第一,過分考查記憶的內容,表現突出的是考司法解釋過多。
第二,對考生文字表達能力、法律邏輯思維能力考查不夠,特別是運用現有案情、證據,分析案情,運用證據說明事實的能力不夠。
第三,當年考題內容未反映出法學研究的新成果,未反映出時代的發展對法律職業提出的新要求,如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入世、司法國際化、環保、知識經濟等。
第四,綜合考查試題不夠多。
第五,題型不健全。
針對上述問題,加之新的試題設計要反映出司法考試的新特點。筆者認為將司法考試設置為二次。根據這兩次考試的不同特點,分別設計試題的內容和相應的題型。具體如下:
第一次考試試題設計的原則應是:一是知識當先兼顧應用;二是覆蓋面廣綜合考查;三是緊扣大綱基礎為主;四是難度適中照顧多數;五是題型客觀不貶主觀。總之,試題的設計要反映出法學教育通材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重應用的基本思路。7第一次考試的題型基本可承繼律考的試題題型,以客觀題和機器閱卷為主,同時可增加填空題以考查應試者對法學知識掌握的准確度。第二次考試的試題設計的原則是考理解、考應用、考能力、考綜合(如,2000年試卷四第二題涉及的法律有《公司法》、《合同法》、《擔保法》、《商業銀行法》,跨經濟法學、商事法學和民事法學)、考傾向(即綜合當前的各種情況決定命題的傾向,如,2002年試題的設計應有利於在職的法官和檢察官,因為當前需要任命初任法官和檢察官的數量較大;2003年應傾向於辦理涉外案件人才的選拔,因為中國已入世)、考新內容(即當年大綱與前一年大綱不同之處)、考深度、考難度。關於考能力和應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衛東認為要加強文字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力度。8題型設計以主觀試題和客觀試題平分秋色為易。 在客觀試題中可承繼律考的選擇題。在不定項選擇題中,既要有問題群,更要有問題域。如,1999年律考試卷二不定項選擇題第(四)題通過4道不定項選擇題考查了幾乎涉及刑法第八節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的全部內容。主觀試題除了承繼律考的案例分析題和法律文書製作題以外,還可增加一種材料題。盡管這種材料題也有根據案情撰寫法律文書的內容,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於法律文書製作題,它考查涉及的領域和內容更廣更深。這種材料題可提供案情、證據、司法過程等,通過這些材料可考查考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糾錯能力、法律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運用證據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如,可根據此材料寫出起訴書、公訴詞、答辯狀、判決書和出具法律意見書,可找出違反程序法的內容,還可找出證據的瑕疵等)。
(5)關於考生報名和錄取
為杜絕考生替考現象,考生報名時務必有數碼照相,這項技術目前已在研究生報名中使用。至於錄取比例筆者認為第一次考試可在20%至30%。第二次考試錄取比例必須控制在5%至10%。
最後,筆者特別強調的是在第一次與第二次考試之間要間隔2年,這2年要求初試合格者必須進入司法實際部門實習,獲取司法實踐經驗。
㈢ 簡述律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1、《關於進一步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見》將「忠誠、為民、法治、正義、誠信、敬業」作為律師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
2、與國家的法治建設進程同步。建設法治中國,完善的法律制度只是一部分,而人永遠是事業成敗最重的砝碼,尤其是作為法治建設核心力量的法律人。只有德才兼備的法律人隊伍,才能堅定人們對法治中國的信心,不擇手段、唯利是圖的「小人」只會讓人們喪失對法治的信仰。
3、對法律人來講,法治信仰是思想啟蒙的第一課,沒有法治信仰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法律人,律師當然也不例外。
(3)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九課擴展閱讀
律師職業道德法律條文
第二章律師職業道德基本准則
第四條律師應當忠於憲法和法律,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執業。
律師應當忠於職守,堅持原則,維護國家法律與社會正義。
第五條律師應當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盡職盡責地維護委託人的合法利益。
第六條律師應當敬業勤業,努力鑽研業務,掌握執業所應具備的法律知識和服務技能,不斷提高執業水平。
第七條律師應當珍視和維護律師職業聲譽,模範遵守社會公德,注重陶冶品行和職業道德修養。
第八條律師應當嚴守國家機密,保守委託人的商業秘密及委託人的隱私。
第九條律師應當尊重同行,同業互助,公平競爭,共同提高執業水平。
第十條律師應當自覺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法律幫助。
第十一條律師應當遵守律師協會章程,切實履行會員義務。
第十二條律師應當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㈣ 怎樣理解關愛學生這一教師道德規范內容
愛是師德的靈魂,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礎。那麼作為一名教師,又該怎樣去愛自己的學生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愛學生就要尊重、寬容學生 在社會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基本行為准則,而教師尊重、信任學生,也只不過是人對人應有的基本態度和行為罷了。缺乏對學生的尊重與信任,不僅是一個能不能做好教師工作的問題,還是有沒有一個為人、為師應有的道德問題。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學生不尊重的任何態度和行為都是不恰當的。而尊重學生作為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並不是說我們就要放棄對學生的批評教育的責任;如果這樣的話,那就成了放任。批評教育學生但不能污衊學生,不能漠視學生應有的權利。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都會盡量去保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讓他們活得有尊嚴。教育學生之前,我總是會細細思索:是否會因為自己一次過激的言行而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從而給他們今後的人生帶來不利的影響?我知道學生個性的發展很重要,因此我會盡量順從他們的個性,讓他們在一種尊重與寬容的班級環境中自由發展、健康成長。這樣的一種愛,是潤物細無聲的愛
㈤ 職業道德與法律的圖書目錄
導言
一、職業道德與法律學什麼
二、職業道德與法律有什麼用
三、職業道德與法律怎麼學
第一單元 習禮儀講文明
第一課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一、正確認識自己,提升人格魅力
二、學習個人禮儀,塑造良好形象
三、遵守交往禮儀,營造和諧人際關系
第二課 展示自己的職業風采
一、學習職業禮儀,提高職業素養
二、踐行職業禮儀,展示職業風采
第二單元 知榮辱有道德
第三課 道德是人生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
一、自覺遵守公民道德規范
二、培養良好道德品質
第四課 職業道德是職業成功的必要保證
一、恪守職業道德
二、愛崗敬業、立足本職
三、誠實守信、辦事公道
四、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第五課 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一、職業道德養成的途徑和方法
二、自覺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第三單元 弘揚法治精神當好國家公民
第六課 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國家
一、增強法律意識,做好守法公民
二、依法治國,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嚴
第七課 維護憲法權威當好國家公民
一、維護憲法權威,保障憲法實施
二、增強公民意識,依法行使權利
第八課 崇尚程序正義依法維護權益
一、樹立程序觀念,崇尚程序正義
二、通過法律程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四單元 自覺依法律己避免違法犯罪
第九課 預防一般違法行為
一、依法律己,維護社會公共秩序
二、學會自我保護,杜絕不良行為
第十課 避免誤入犯罪歧途
一、運用刑法制裁犯罪
二、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
三、自覺防範職業腐敗行為
第五單元 依法從事民事經濟活動維護公平正義
第十一課 依法公正處理民事關系
一、依法參與民事活動
二、維護公民人身權利
三、保護公民財產權利
四、正確參加合同法律關系
五、維護在家庭中的權利與義務
第十二課 依法生產經營保護環境
一、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二、依法規范企業經濟行為
三、依法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
……
㈥ 想報司法考試需要看哪些書
司考內容多科目多,司考的考試科目有:
卷一考試科目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法制史、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共九門;
卷二考試科目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共四門;
卷三考試科目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共三門;
卷四考試內容是前三卷主要科目的主觀題。也就是說從大的方面講,司考考察的科目就達到了16門之多。這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量了。
(6)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九課擴展閱讀
國家司法考試主要測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國家司法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和評卷,成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辦公室公布。國家司法考試的考試成績一次有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統一頒發相關證書並可以從事律師、法官、檢察官和公證員的工作。
參考鏈接:司法考試-網路
㈦ 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哪些主要功能
《17 教育教學培訓(幼兒中小學高校)【103套】——亮亮圖文旗艦店.rar》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kKnXiAbahdRzSjZiB62SZA
教育教學培訓(幼兒中小學高校)
教育教學培訓(幼兒中小學高校)
㈧ 論述我國職業教育法制的基本內容
答: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根據教育法和勞動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各級各類職業學校教育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國家機關實施的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專門培訓由法律、行政法規另行規定。
第三條 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
國家發展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進步需要的職業教育制度。
第四條 實施職業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
第五條 公民有依法接受職業教育的權利。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發展職業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行業組織和企業、事業組織應當依法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
第七條 國家採取措施,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
國家採取措施,幫助婦女接受職業教育,組織失業人員接受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扶持殘疾人職業教育的發展。
第八條 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准相適應,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國家實行勞動者在就業前或者上崗前接受必要的職業教育的制度。
第九條 國家鼓勵並組織職業教育的科學研究。
第十條 國家對在職業教育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十一條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范圍內,分別負責有關的職業教育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統籌協調和督導評估。
第二章 職業教育體系
第十二條 國家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實施以初中後為重點的不同階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並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
第十三條 職業學校教育分為初等、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
初等、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分別由初等、中等職業學校實施;高等職業學校教育根據需要和條件由高等職業學校實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其他學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規劃,可以實施同層次的職業學校教育。
第十四條 職業培訓包括從業前培訓、轉業培訓、學徒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及其他職業性培訓,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為初級、中級、高級職業培訓。
職業培訓分別由相應的職業培訓機構、職業學校實施。
其他學校或者教育機構可以根據辦學能力,開展面向社會的、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第十五條 殘疾人職業教育除由殘疾人教育機構實施外,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納殘疾學生。
第十六條 普通中學可以因地制宜地開設職業教育的課程,或者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
第三章 職業教育的實施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舉辦發揮骨乾和示範作用的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對農村、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依法舉辦的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給予指導和扶持。
第十八條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適應農村經濟、科學技術、教育統籌發展的需要,舉辦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開展實用技術的培訓,促進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
第十九條 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應當舉辦或者聯合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業的企業、事業組織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
國家鼓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發展職業教育。
第二十條 企業應當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有計劃地對本單位的職工和准備錄用的人員實施職業教育。
企業可以單獨舉辦或者聯合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也可以委託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對本單位的職工和准備錄用的人員實施職業教育。
從事技術工種的職工,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從事特種作業的職工必須經過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資格。
第二十一條 國家鼓勵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
境外的組織和個人在中國境內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二條 聯合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舉辦者應當簽訂聯合辦學合同。
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企業、事業組織委託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實施職業教育的,應當簽訂委託合同。
第二十三條 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實行產教結合,為本地區經濟建設服務,與企業密切聯系,培養實用人才和熟練勞動者。
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可以舉辦與職業教育有關的企業或者實習場所。
第二十四條 職業學校的設立,必須符合下列基本條件:
(一)有組織機構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師;
(三)有符合規定標準的教學場所、與職業教育相適應的設施、設備;
(四)有必備的辦學資金和穩定的經費來源。
職業培訓機構的設立,必須符合下列基本條件:
(一)有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
(二)有與培訓任務相適應的教師和管理人員;
(三)有與進行培訓相適應的場所、設施、設備;
(四)有相應的經費。
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設立、變更和終止,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接受職業學校教育的學生,經學校考核合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學歷證書。接受職業培訓的學生,經培訓的職業學校或者職業培訓機構考核合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培訓證書。
學歷證書、培訓證書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作為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的畢業生、結業生從業的憑證。
第四章 職業教育的保障條件
第二十六條 國家鼓勵通過多種渠道依法籌集發展職業教育的資金。
第二十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地區職業學校學生人數平均經費標准;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本部門職業學校學生人數平均經費標准。職業學校舉辦者應當按照學生人數平均經費標准足額撥付職業教育經費。
各級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用於舉辦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財政性經費應當逐步增長。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剋扣職業教育的經費。
第二十八條 企業應當承擔對本單位的職工和准備錄用的人員進行職業教育的費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或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法規定。
第二十九條 企業未按本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實施職業教育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收取企業應當承擔的職業教育經費,用於本地區的職業教育。
第三十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教育法的有關規定決定開征的用於教育的地方附加費,可以專項或者安排一定比例用於職業教育。
第三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可以將農村科學技術開發、技術推廣的經費,適當用於農村職業培訓。
第三十二條 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可以對接受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學生適當收取學費,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和殘疾學生應當酌情減免。收費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國家支持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職業教育獎學金、貸學金,獎勵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或者資助經濟困難的學生。
第三十三條 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舉辦企業和從事社會服務的收入應當主要用於發展職業教育。
第三十四條 國家鼓勵金融機構運用信貸手段,扶持發展職業教育。
第三十五條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對職業教育捐資助學,鼓勵境外的組織和個人對職業教育提供資助和捐贈。提供的資助和捐贈,必須用於職業教育。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將職業教育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工作納入教師隊伍建設規劃,保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可以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擔任兼職教師。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提供方便。
第三十七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及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的組織、公民個人,應當加強職業教育生產實習基地的建設。
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接納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學生和教師實習;對上崗實習的,應當給予適當的勞動報酬。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服務體系,加強職業教育教材的編輯、出版和發行工作。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九條 在職業教育活動中違反教育法規定的,應當依照教育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四十條 本法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㈨ 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有那些
一、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職業修養,嚴於律己、作風正派。 1、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對幼兒認真負責,熱愛尊重每一個幼兒;有良好 的敬業精神和獻身精神,勇於吃苦,為了工作不計較個人得失;能意識到自己的工 作與幼兒園、企業、國家的命運、前途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2、善於團結協作,妥善處理與周圍同志之間關系:善於交流、化解矛盾;以集 體利益為重,與人為善、和諧;能意識到與他人合作的價值。 3、積極主動開展工作,樂於助人,能與他人分享教育經驗和教育成果;模範遵 守社會公德;追求和創造愉快、健康、向上的氛圍;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價值 二、衣著打扮符合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特點;語言規范、健康、做事文明禮貌; 言談舉止大方得體、為人師表。 1、著裝:衣著活潑大方,大小得體,便於活動,顏色鮮艷,不同場合穿不同服 裝,給孩子以美的熏陶。 2、儀容:精神飽滿,健康向上,充滿活力。 3、體態:姿態端正、大方、自然、規范。 4、語言:語速適中,態度溫和,語言生動、有趣、兒童化。 三、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養和交往能力 1、做人以德為本,注重個人修養。 2、熱愛生活,追求健康、愉快、的生活方式。 3、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 4、自信心強,能正確地對待成功與挫折、表揚與批評。 5、有較強的溝通協作能力,與家長、幼兒園、社區有良好的合作關系。 6、注重與他人的情感溝通,妥善處理各種不利因素。 7、能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態度。 8、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同事和周圍事情。 四、有不斷更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技能。 1、及時捕捉、學習、充實新的教育觀念,積極主動獲取知識。 2、有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能放眼於世界大環境來教育幼兒;堅信每一個幼 兒都有無限發展的潛力;尊重幼兒和幼兒的個體差異。 3、善於吸收和豐富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對幼兒感興趣的知識有初步的常識; 對社會和各種文化有追求、喜歡和欣賞的態度和能力。 4、有勇於創新的觀念和能力:樂於接受新事物,善於超越自己;敢於向權威挑戰; 有超前意識、競爭意識。 5、有簡單的英語會話基礎,能與幼兒與家長簡短對話。 6、會使用和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會使用電教手段;能自己設計製作多媒體教 學軟體;會利用網路收集、積累、獲取、傳播信息。 五、具有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和專業技能 1、好的唱、跳、畫、做、說、彈的教學基本功,並在某方面有特長。 2、有較強的教育教學技能;教育計劃設計新穎、恰當;能將教育計劃有效地轉 化為教育實踐;教學效率高、適用。 3、有觀察、了解、分析、評價幼兒的能力:能及時發現幼兒的行為和現象的變 化;能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和改善幼兒的生長發展;能及時准確進行個別教育,有因 材施教的能力。 4、有較強的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及時捕獲教育契機進行恰當的教育;善於處理 教育教學中的各種突發事件;能創設和設計最佳教育情境。 5、有利用時間、空間、材料進行教育的能力:能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能提 供、布置適合幼兒發展需要的物質環境;能利用環境資源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教育。 6、語言能力突出:口語表達規范、清晰、准確,說普通話;指導幼兒的語言簡 練、恰當;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善於運用語言進行交往。 7、形成初步的教學風格和特色:有較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至少在某方面有較 突出的教學實踐。 8、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班級管理井然有序;能為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 和習慣;班級環境適合不同幼兒發展。 六、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1、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能積極主動地自我學習和提高。 2、掌握新的學習、研究方法,善於學習積累教育教學理論。 3、能及時廣泛地吸收、借鑒、運用最新的教科研信息和成果在教育實踐上。 4、善於不斷總結、提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 5、能積極開展、參與教科研活動,獨立進行教科研課題研究,至少在某些方面有初步的研究成果。 6、有努力從知識型向科研性、專家型轉變的自主意識
㈩ 大學生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課程開設的意義
職業道德教育對大學生有什麼意義,
職業道德,是從事特定職業的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具有職業特徵的特殊道德要求和行為准則。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劉一從業人員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大學生作為社會一員也應悟守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教育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職業道德教育是大學生迎接知識經濟時代挑戰,培育自身綜合素質的迫切需要
21世紀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簡稱,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及消費之上的經濟。知識經濟的崛起,源於以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迅猛發展為標志的新科技革命。知識經濟時代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身心素質等。思想道德素質是綜合素質中的首要素質,其核心是學會做人,而職業道德素質則是學會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不只在於學多少知識,而更在於學會認知;大學生不僅要學會科學文化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做事和怎樣做人的知識。知識經濟又被稱為智力經濟。從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人的智力的開發和應用,主要體現在對現代科學技術的正確掌握和靈活運用上,體現在對時代和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上。在知識經濟時代,更強調人與人的合作,更強調團隊精神。在知識經濟社會,一個社會認同度高、人生價值評價高的人,必然是一個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人;必然是一個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辦事公道,積極為社會為人民多做好事的人;必然是一個嚴於律己、防微杜漸,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思想侵蝕的人;必然是一個一心為公、甘於奉獻,時刻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的人。一句話,必然是一個職業道德素質高的人。
知識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要求大學生學會更好地尊重人、理解人、寬容人,善於協調人際關系,用理智與恰當的方式處理那些不可避免的矛盾1 只夕和沖突,從而把自己培養成有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有利一學文化知識和創新開拓能力,有志有為的德才兼備的人。人的一生既是由社會決定的,也是由我們的自主選擇和行動決定的。當代大學生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上,若要矚目未來、立志高遠、心胸博大、開闊視野、有益社會和建功立業,就應當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在關注個人利益的同時更加關注民族利益和現代化大業,並為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如果大學生只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把握,而忽視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培養,那麼就很難符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素質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職業道德教育是大學生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擺正心態、自信自立,敢於和善於競爭的客觀需要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和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背景下,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賦予教育的任務是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因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既需要相當數量的高層次的拔尖創新專門人才,也需要數以千萬計的各級各類、各行各業的生產、管理、服務的應用性、實用性、技能型的專門人才,還需要數以億計的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生產技能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如果說,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由於所從事的職業崗位不同,在一定歷史時期,大多數可以由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來培養;那麼,拔尖創新人才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的造就,就應由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等教育來承擔。這就是為什麼必須逐步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