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行政道德參考文獻

行政道德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 2022-05-10 14:06:26

Ⅰ 求一篇論述我國行政管理的完善的論文,三千字。

你看看能不能用到
政府誠信建設探析
[摘要]
政府誠信是所有誠信現象中最重要的一種,它貫穿於政府與公眾的整個

互動活動之中,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公民誠信、市場誠信和民主政治的建設。為

此,必須認真探究政府誠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尋求治理政府失信的根本途徑。

政府誠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傳統行政管理模式的慣性影響,政府公

務員誠信意識的淡薄,政府行為中內隱的自利性,政府行政誠信規范制度不健

全等。當前,在大力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同時,政府誠信機制建設應成為

首要的現實課題。作為政府,應率先垂範,致力於自身的誠信建設。

關鍵詞:政府誠信 建設 行政管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民主政

治不斷推進之時,誠信—這一維護社會基本秩序的倫理道德與政治價值,日益

引起人們在理論與現實中的深刻反思。一直以來,誠信被譽為中華民族之傳統

美德,是維持整體社會結構的核心價值。在中國古代倫理思想史上,儒家最重

視倫理道德問題的研究,在儒家倫理中,誠信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無

信不立,業無信難興,政無信必頹」,誠信被視為立身之本,立德之本,立業

之本,立政之本,立國之本。

一、政府誠信建設的重要性

「打造誠信政府」在現代政府改革中占據了重要的話語權。在現實中人們一致

認為,政府誠信是表率,企業誠信是重點,個人誠信是基礎。在整個社會誠信

體系建構中,「從上做起」比「從我做起」更為重要。那麼,什麼是「誠信」

,什麼又是「政府誠信」呢?在學界是見仁見智,莫衷一是。淺而言之,誠信

就是指誠實、守約以及因此而能夠獲得他人的信任。其核心含義是:一個人具

有代理人品格中所包含或要求的關於信任、信賴和謹慎善意、坦誠的品格。誠

信的作用在於使將來的行為變得更加可以預期、更為確定,從而避免或減少風

險。政府誠信即政府與民眾在共識的基礎上產生契約關系後,對履行契約而作

出的承諾。從契約理論的角度分析,民眾將行政權委託給政府行使,政府在獲

得了民眾所授予的公共權力的同時,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職責和義務。具體而言

,它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誠信方)是否具有值得公眾(信任方)信

任的因素(包括誠實、守信的良好品格等政府人格方面的因素)及其履行契約的

能力在客觀上能為信任方所信任的程度,即來自信任方的評價;另一方面是指

政府對信任方的責任感以及實際上對公眾的期待和信任的回應。政府誠信源於

公眾與政府之間的政治委託一代理關系,其核心部分就是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和

政府對公眾的誠信。政府行政人員依據委託契約得到相應的酬金(工資、獎金)

、榮譽等利益因而必須履行相應的職能,但這種契約不同於經濟契約,經濟契

約的「標的」是物質形態的商品,而政府契約的「標的」既有物質方面的、如

提供公共設施、維護和平與安全、制定法律和法規等,又有倫理層面的,如正

義、公平、公正、民主、寬容、責任等,內容十分廣泛[1]。這樣,政府要成

功地履行職責,就必須要依靠「誠」,即對民眾的忠誠、有責任感。從政府承

擔的職責看,政府誠信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國計民生的大問題,是社會最大

的誠信,與民眾的利益密切相關,與國家的興亡密切相關。

二、政府誠信缺失的原因

政府誠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歷史的影響,有現實的原因,有主觀因素

,也有客觀因素。

(一) 傳統行政管理模式的慣性影響。

我國的現代化是在有著上千年封建主義的文化背景下起步的,其中傳統的行政

管理模式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一有適當的氣候便可能得以再生。其模式的特

點是:皇權至上的封建專制主義,其結構是縱向隸屬式的,自下而上層層隸屬

,高度集中,從而使內部各組織、組織內的個人失去應有的自主權和相對的獨

立地位,形成一個以皇帝居於至高無上的頂點位置的「人治」金字塔。其管理

方法是一級管一級一層管一層,從漢代「罷黝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一個慣

性下來。這種封建社會的人治傳統,是與社會的現代化相背離的,是阻礙社會

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但其慣性的影響力卻十分大。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快

速前進的今天,

這種人治的傳統模式仍有一定的地位。相當一部分政府官員維護著這種「官本

位」的制度,因為它有利於自己權威的發揮,在自己管轄的范圍內,可以為所

欲為。幾千年傳下來的這種「官本位」的制度,也同時強化了人們的奴性意識

和盲從權威的習慣,導致民眾對政府產生極大的依賴。

(二)政府公務員現代誠信意識淡薄。

政府誠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政府公務員「契約誠信」觀念不強。手中執掌

者國家的行政權,就應該有一種責任,還應當承擔行為的後果。當人民把職務

給了你,就形成了一種契約關系,即委託方(公眾)將行政權委託政府行使,作

為代理方(政府)應當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國防、治安、公共福利、司

法公正等等),如果代理方職責履行得好,其官員就應當獲得應有的工資、報

酬、榮譽等。如果政府不能提供委託方的正當需求,無法回應公眾的期待和信

任,代理方就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理,委託和代理關系的存續也就值得考慮了

[2]。這種關系必須以誠信為支撐。而誠信的背後是人與人交往關系的平等原

則。但相當一部分公務員沒有這種誠信理念,對擔負的工作從未想過還應該向

人民承諾,還要負違約的責任。

(三)政府行為中內隱的自利性。

正如恩格斯所說:像其他成員一樣,官員也會受到自身利益的驅動。作為政府

「經濟人」,有自利意識,並想法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這並不奇怪,也不為過

。關鍵是,「利」的具體含義是什麼。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一種人特別看

重精神需求,以滿足精神需求為樂。能使自己快樂,就是一種自利。根據公共

選擇學派的理論,「助人為樂」也包含了一種自利,因為幫助了人,自己獲得

了快樂,獲得了精神上的利益。所以如果政府機關或公務員能把群眾的冷暖掛

在心頭,並能以自己的智慧盡力為人民辦好事,由此贏得了民心,得到了獎勵

,獲得了榮譽,得到了提拔,這就是一種利民又利己的事。但這里所言的利己

,顯然性質完全不同,是一種「內隱」的自利,完全以獲得物質利益和享受為

目的的。

(四)政府行政誠信規范制度不健全.

我國先後頒布了一系列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初步形成了必要的法律法規誠信

體系。如接待制度、融資制度、證券制度、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

權益保護法等,這些誠信機制具有強制力和道德約束力,維護了正常市場交易

秩序,減少了在交易中的誠信風險,並增進了預期可獲的利益。但是從總體上

看,這些法律法規主要是側重於以企業為代表的經營性市場主體,用來規范政

府及其行政人誠信的法律法規基本上還處於空白狀態。雖然政府在建設誠信體

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從整體上而言,大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舉,

不具體,不周詳,離完善的可操作的制度甚遠。

三、政府誠信建設的途徑選擇

我國歷來奉行誠實守信的品德,「誠為根,信為本」,它是一種比物質資源、

人力資源更為重要和寶貴的社會資源。但誠信問題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市場經濟

的「敗血症」,成為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大隱患。而政府誠信是各類誠信

之首,當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誠信危機,從一定意義上說與一些地方政

府和部門的誠信缺失不無關系[3]。在大力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同時,政

府率先垂範,通過加強自身誠信體系的規范建設取信於民,這已經成為21世紀

我國各級地方政府的重要使命。政府誠信建設的措施有哪些呢?

(一)完善政府誠信行政體制。

要完善政府誠信行政體制,必須了解政府的屬性。只有了解了它的屬性,才能

明確政府應有的職責,給其職責以正確的明確的定位。

政府管理的方式也應當轉變,由控制型的管理方式向協商型的管理方式轉變,

變被動型的管理方式為互動型的管理方式;由微觀干預的管理方式向宏觀調控

的方式轉變,這里要說明的是,宏觀管理方式也必須由理論走向實踐,需要政

府具體的管理措施來實行,即以政府管理理論為指導,制定出微觀的具有可操

作性的措施,這不是實行微觀管理的方式,而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微觀

處理),扎扎實實,即政府應當承擔的職責、應有的結果必須清晰明確,管什

么(乾的范圍)管到什麼程度都要清楚地界定。職責、功能越模糊,權力就越大

,越容易造成混亂。管理方式的轉變,需要建立一個透明政府。公民缺乏有效

的信息,對政府的失范行為就無法鑒定更無法監督,所以,政府應當實施陽光

行政。政府擁有的各種信息優勢,如人為地進行保密,使得公眾處於一種「理

性的無知」狀態,這給權力運行過程中的暗箱操作準備了最好的條件,行政失

范行為不可避免,政府公信度必然下降。實施政務公開,提高信息透明度,既

是民主政府下的公民和消費者具有信息獲知權的具體體現,也是政府行政管理

方式轉變的根本途徑。[論-文-網 LunWenNet]

(二)建立健全政府誠信制度。

誠信危機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制度危機。前面所說的誠信體制雖好,但它不會自

發地成為現實,體制改革進行了這么多年,但是越位者、錯位者、缺位者仍大

有政府在,就是沒有制度的約束,鄧小平同志以最通俗的語言闡明了制度的重

要性:「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做好事甚

至會走向反面。[4]」所以要使政府行為的輸出最大限度地與政府委託人的輸

入預期一致,使政治代理人的合法利益與政治委託人的利益最大化一致,就得

依靠主宰我們命運的制度,讓剛性的制度來保證民眾的利益不受損失。誠信制

度應具備哪些內容呢?

1.行政行為法定化。前面己經談到,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具有自利的一面和藉助

權力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可能,要消除失信行為完全靠個人的自覺和道德的

約束是不夠的,依靠法律則較為有力。具體內容是:

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對貪官要有威懾,對庸官、獺官也要有壓力,要讓人們覺

得當官大不易,就要有一種硬性的約束,那就是要有一套完備的制度;

職位職權法定。行政職權必須由法律予以規定或授予,使其有法律依據;不得

擅自設立職位,行政權的行使不得超過法定職權,越權無效;

依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時,不但要有法律依據,而且還要遵循法定

程序[5]。

法體優先。行政活動不得與法體相抵觸。

2.健全約束監控制度。應建立行政監察、行政監督制度,建立行政投訴、過錯

責任追究制度,讓所有失信於民的政府行為都置於法律法規的監控之下。要設

立多重防線,以嚴防死守的辦法予以監督。嚴格工作程序化管理,有些事件要

跟蹤督辦,要確保群眾投訴的問題有處置、有結果、有回應。

3.建立科學的考評制度。誠信行政應作為公務員考核的主要內容。人們倡議建

立信譽等級評定製度,設立相關評定機構,其評定內容是:政府部門設置和職

能情況、依法行政情況、決策和管理的科學程度、信息公開程度、政府工作效

率、公務員知識化和專業化程度、政府支出和債務情況、公眾對政府服務的滿

意程度等[6].

4.完善失信懲治制度。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實行對失信行為的聯合懲

治。提高失信成本,依法追究其行政及經濟責任,並給與受損害單位或個人合

理的補償。要使守信著感到光榮、有價值,使失信者得不償失,讓其不敢冒失

信之風險。

5.建立公務員誠信信息資料庫制度,搭建個人誠信平台。建立包括數據採集、

披露、評估、使用、保護、監管等方面的聯合徵信制度。誠信數據應向全社會

開放。歐洲一些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賦予政府以數據開放的強制權,以保證數據

的客觀、公正、全面、准確和威嚴。

(三)加強公務員誠信教育。

在當今多種價值觀念並存和沖突的時代,仍然使用傳統的道德說教方式是難以

奏效的,教育應當尋求從內容到方式方法上的扎實和創新。從內容看,要緊扣

公務員的身份,狠抓公僕意識的教育,價值觀的教育和責任心的教育,並讓公

務員了解誠信的內容、意義。當然,誠信不是孤立的,它與法律意識、市場經

濟規律等密切相關,對公務員要開展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導。在當今

政府出現道德危機的情況下,在公務員培訓中應當開設行政倫理課,而且要做

重點考核。作為公務員,至少應當認識這些問題:什麼叫誠信?誠信與道德的關

系怎樣?當前公務員誠信缺失的表現有哪些?有什麼危害?如何解決誠信缺失的

現象?教育的方式應當多種多樣[7]。通過各種教育手段,提高教育的覆蓋面,

加大教育的成功度,這樣,是可以使公務員由誠信道德的認知上升為道德情感

,轉化為道德意志,從而產生自覺的道德行為的。只有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良

知,人們才能有效調控自己的行為,做到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

我完善。

(四)濃厚誠信輿論氛圍。

新聞媒體是政府誠信建設的有力武器,是使政府和民眾溝通交流的主要渠道,

傳媒既能影響政府,又能引導群眾。所以,新聞媒體應為政府的誠信建設大聲

疾呼,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宣傳,使「誠信應成為

政府根本的准則」和「成也道德、敗也道德」的真理成為全社會的共識[8]。

新聞媒體權威性強、影響面廣,近些年來,一些不誠信的行政人員因媒體曝光

而落馬的情況不少。可見新聞媒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結束語:

政府誠信是社會誠信的表率,是整個社會誠信建設的核心,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力極大。因此,應當把政府誠信作為社會誠信建設的龍頭。面對政府誠信缺失

的現狀,加大建設誠信政府的力度,充分發揮其表率和示範作用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喬治.戴維森,《最偉大的管理思想》,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年版。

[2]姆斯.柯林斯《企業不敗》,新華出版社,1996.

[3]赫爾穆特.施密特《全球化與道德重建》,社會科學出版社。

[4]羅斯.埃克曼,《腐敗與政府》,新華出版社,2000.

[5]戴維.皮格斯,《哈佛管理成功學》陝西旅遊出版社,2002.

[6]夏書章,《行政管理學》,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7]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行政人員群眾關心的25個理論問題》,學習學

出版社,2003年版。

[8]林活力,《以德治國與公務員的行政道德建設》,中國行政管理,2001

Ⅱ 行政行為的道德判斷

一、行政行為道德判斷的必要性
公共行政的領域是一個政治領域,是對國家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領域,而國家與社會公共事務體現和反映著不同階級、不同階層、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關系,所以公共行政成了國家的政治意志和公眾的政治要求的日常執行領域。公共行政又是一個管理的領域,執行著對社會、政府以及國家政權機構的日常管理活動。公共行政還應當是一個道德活動的領域,因為在國家與公共事務的管理中,包含著對公與私、群與己關系的調整。
與上述三個方面相對應,對行政行為的判斷標准也包含著政治標准、管理標准和道德標准。政治標准要求行政行為從國家利益出發,貫徹國家意志,通過下情上達和日常事務的處理來增強國家制度選擇的合法性,推動政治的社會化,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公眾的安全,如果可能的話,也促進社會與經濟的發展。管理標准所追求的是:行政行為的效率,服務對象的滿意度,行政體制的合理性,行政決策、行政組織結構的科學性以及行政執行的有效性。而道德標准則要求行政行為在管理的意義上是民主的,面對不同的管理對象時是公正的,行使公共權力時是廉潔的,在社會整體的進步中把人的發展放在首位,從而體現出人道主義精神。
對行政行為的政治判斷,歷來得到統治集團的支持,即使不同的政黨、不同的利益集團所作出的判斷結果會有所不同,但政治判斷本身受到了充分的重視,因而相應的學術研究和理論爭嗚也非常活躍。對行政行為的管理判斷隨著行政管理學的形成和發展而成了行政管理科學化的代名詞,特別是管理效能問題的研究和工商管理等管理措施的引進,使對行政行為的管理判斷越來越成熟。人們還試圖通過對行政體制的變革和對行政監督的加強等,來實現行政行為的廉潔。但是,對行政行為的道德判斷卻長期受到忽視,只是在最近幾年,行政道德才被人提及,而在公共行政的實踐中引入道德判斷,可能還是前路漫漫。但是,沒有道德的行政就不可能是廉潔的行政,行政人員如果不受道德規范的約束,他的行政行為就將永遠無法避免腐敗的糾纏。
就公共行政的發展趨勢看,現代公共行政越來越重視其科學性,要求行政體制的設計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需要,要求行政組織結構合理,要求行政行為高效。因而,發達國家極力推動政治與行政的分離,促使行政的政治中立。這樣一來,公共行政的政治判斷出現了式微的勢頭。隨著政治判斷的淡出,公共行政在管理科學化的追求中變得越來越形式化,在名義上它是公共的,但除了一整套的形式化的僵死的規定之外,它的公共性質是得不到靈活的、與行政人員心靈相契合的實質性保障的。也就是說,在公共行政科學化的進程中,行政人員的主體性特徵開始喪失,他被安排在某一行政崗位上,機械地執行來自行政體繫上層的行政意志,受一系列嚴密的成文規范所約束。如果說行政人員還有主動性的話,那麼主要表現在他能夠機敏地發現和利用成文規范的空隙,借公共權力謀取私利。所以,在公共行政管理科學化的進程中,我們看到的是制度主義觀點的泛濫。這種觀點認為,公共行政中的一切問題都是制度(即體制)的問題,只要制度設計合理,行政權力的運行就是有序的,行政人員就會各安其位,制度如果是廉潔的制度,就不可能出現行政行為腐敗的問題。因而他們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寄希望於制度創新。當然,公共行政管理的科學化是歷史的進步,傳統行政模式的「政治掛帥」,一切從屬於政治,不講效率、不計成本的行為方式,顯然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而且,現代行政管理中有許多屬於非政治的內容,行政人員的行政行為也不可能完全與政治觀念、政治意志相吻合。因而,在公共行政的具體的操作性層面上,盡量少作政治判斷多作管理判斷,往往更合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在國務活動、政策決策的領域則需要作出更多的政治判斷。所以,管理判斷與政治判斷並不是矛盾的,它們之間的不同僅僅表現在公共行政的某些領域需要側重於政治判斷,某些領域需要側重於管理判斷。

Ⅲ 名詞解釋什麼是行政道德

行政道德是指國家公務員在行使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的活動中,處理自身與工內作對容象之間、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以及公私、得失等關系時,所應當遵循的原則和規范。又稱公務員道德或公職道德。國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行政職業特徵的、調節管理主體與客體以及各管理主體之間關系的道德准則和規范。

(3)行政道德參考文獻擴展閱讀:

行政倫理是職業倫理的一種,具有職業倫理的一般特徵,如:專業性、專用性、公開性、可操作性、延續性和時代性等。行政倫理是一種特殊的職業道德,是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在行使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和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的行為准則。因此,行政倫理不同於其他職業倫理,如階級性倫理、強制性倫理和示範性倫理。

無論是作為一種普遍的職業道德還是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道德,行政倫理在不同的時期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通過對當前中國行政道德的研究,我們發現它具有以下時代特徵:上層建築相對於經濟基礎是相對獨立或穩定的。當經濟基礎或經濟關系發生變化時,原有的上層建築往往落後於變化,並保持著一定的慣性。行政道德屬於上層建築。

Ⅳ 行政道德的介紹

行政道德是指國家公務員在行使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的活動中,處理自身與工作對象之間、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以及公私、得失等關系時,所應當遵循的原則和規范。又稱公務員道德或公職道德。國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行政職業特徵的、調節管理主體與客體以及各管理主體之間關系的道德准則和規范。

Ⅳ 自覺養成依法行政的思維習慣的論文

論行政文化內涵視角下的現狀反思與改進摘要: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活動的靈魂,是提高政府執政能力的巨大內推力。但我國政府中行政文化嚴重缺失,導致許多法律制度流為形式。為改變現狀,構建現代行政文化,必須提高行政人員「官紀」、辯證對待傳統行政文化、深化體制改革、改善心智模式以及樹立核心行政價值觀。關鍵詞:行政文化;內涵;現狀;改進建議1行政文化的概念分析關於行政文化概念的界定,當前學者們尚未達成共識,尚未形成相對集中的論域范圍。總結歸納大概為三類,分別是廣義、中義和狹義的行政文化。持廣義觀點的學者從廣義的文化(指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角度出發,認為行政文化是指「由國家行政組織的物質設施、組織制度和行政組織及人員所應共同具有的思想、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心理狀態、行為標准、生活方式等所整合的一種獨特的文化模式」,把行政組織機構、物質設施等納入行政文化的范疇。持中義觀點的學者認為文化包括制度和精神層面,認為「行政文化一般是指行政活動過程中,影響甚至決定行政參與者行為的一系列行政思想、行政意識、行政理念、行政心理、行政習慣、行政規則等……」。2從行政文化的內涵角度反思我國法律、制度及政策中的行政文化現狀(1)重公務員基本業務素質,輕公務員行政意識和觀念。目前國家公務員考試主要考查基本行政職業能力,缺乏行政意識和觀念的考查。行政意識和觀念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由於公務員職業的特性,沒有正確的行政意識和觀念很容易產生權力的異化,構建現代行政文化需繼續完善公務員考試制度。(2)「引咎辭職」尚未制度化,內化為行政道德任重道遠。基於權責對等,《公務員法》中新增領導幹部引咎辭職的規定。引咎辭職,是指公務員對其沒有做好的工作(不作為)而造成的損失和負面影響,主動承擔責任的一種自責行為。「引咎」出自承擔責任的自覺,是主動請辭行為,是「官德」體現。但目前我國引咎辭職規定還未形成制度,許多政府官員失職後並不願主動承擔責任,反而借口推脫。(3)「潛規則」尚存,法制缺位,良好行政規范形成受阻。「潛規則」相對於正式規則而言,指沒有由國家權力機關制定頒布的但在現實社會中,在人們內心中實際潛在,並在人們的實際行為中利益往來中大行其道的非正式規則。「潛規則」是傳統宗法族制、官僚政治以隱性的方式積淀在行政人員心頭的處事規則,是一種「經濟人」理性下的行政文化,追求個人利益。目前,我國行政人員的行政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潛規則」的影響,致使法律制度事實上歸於形式,阻礙現代行政規范的形成。(4)行政執法僵硬呆板,不利於形成正確的行政價值觀。嚴格依法行政導致許多行政人員只唯「法」,不唯「實」。這里所指「法」是指法律條文,而「實」則是指法的價值。正確的行政價值觀不僅要行政人員按照法律規定事,當遇到某些法律條文規定與法的價值沖突時,還必須能夠憑借正確的行政價值觀進行辯證推理,從而真正實現依法行政。如,交警對於闖紅燈為搶救生命的司機的處理,就是對法律秩序和正義進行價值判斷。(5)應急「雙規」局限不容忽視,制約良好行政心理的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有權「責令有違反行政紀律嫌疑的人員在指定的時間、地點對調查事項涉及的問題做出解釋和說明。10幾年來,「雙規」的實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限制嚴格、范圍局限,缺乏強制力,易導致違法事件與承擔法律後果失衡等。領導幹部和行政人員容易鑽空子,避重就輕,逃避責任,難以有效抑制腐敗現象,不利於形成良好的行政心理。3改變現狀、構建現代行政文化的建議3.1提高「官紀」,從行政倫理角度構建現代行政文化行政倫理是行政人員在行政管理活動中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維持行政管理活動參與者之間合理、正當關系的原則和規范。懷特的行政倫理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對行政官員風紀———即他所謂的「官紀」問題的研究上。他指出:「官紀者,乃表現於行政人員熱望、忠誠、合作、竭力負責及以服務為榮之精神也。」3.2辯證的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加以鞏固和創新要構建現代行政文化,對傳統文化不能全盤否定,而應該批判的吸收。對傳統文化的揚棄不能簡單的一分為二,而應該以完整、發展的觀點作客觀具體分析。比如,儒家文化中的忠孝倫理思想、強調集體主義、富有人情味的人際關系等要素,很多學者認為是不適應現代要求的消極因子。但在同樣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日本、韓國卻應用巧妙,獨具特色。在構建現代行政文化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吸收非常重要,傳統文化的積淀、傳承和創新是行政文化塑造的根本,而外來文行政文化的的融合需要更加漫長的歷程。3.3繼續推行政府機構改革,從結構上影響行政行為,構建現代行政文化上世紀6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的史隆管理學院(Sloan-SchoolofManagement)第一次開發完成一個叫做「啤酒游戲」(beergame)的模擬,參加者只須做一項決策。經過對「啤酒游戲」的結果反思得出:結構影響行為,不同的人處於相同的結構中,傾向於產生性質類似的結果。當問題發生或績效無法達成的時候,通常我們會怪罪於某些人或某些事情。然而我們的問題和危機,卻常常是我們由所處系統中的結構造成的,而不是由於外部的力量或個人的錯誤。因此,繼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機構改革,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現代行政文化,規范行政人員的行為。3.4改善行政組織和人員的心智模式,建立學習型組織推動現代行政文化的構建在行政管理的過程中,許多好的構想往往未有機會付諸實施;而許多具體而微的見解也常常無法切入運作中的政策;也許組織中有過小規模的嘗試成果,每個人都非常滿意,但始終無法全面地將此成果繼續推展。研究發現,這根源於「心智模式」。所謂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世界,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者圖像、印象。心智模式常常無形當中指導著組織和人員的行為。對於優良的心智模式加以鞏固,但是對於不好的心智模式就要加以改善。心智模式雖然是根深蒂固的,但不是不可改變的。確定行政組織核心價值觀,建立共同願景,面向現實、面向未來構建現代行政文化。核心價值本是一個舶來品,出自於1994年柯林斯和波拉斯發表的《基業長青》。一般認為,核心價值是指一個組織的最基本和持久的信念,具有內在性,被組織內的成員所看重,獨立於環境、競爭要求和管理時尚,一般3-5條。而共同願景,是組織全體衷心共有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在一定程度上,兩者都是組織成員之於組織的共同奮斗精神和目標。核心價值觀與共同願景的確立和認同,對組織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如,中國移動的核心價值觀是「正德厚生,臻於至善。」(語出《尚書·大禹謨》、《大學》)。「正德厚生,臻於至善」要求移動人以人為本打造以「正身之德」承擔責任的團隊,要求移動人成為以「厚民之生」兼濟天下、承擔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公民,要求移動人培養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的氣質,鍛造勇於挑戰自我,敢於超越自我的精神。從而造就我國通信行業的龍頭老大。濟南鋼鐵是中國鋼鐵行業中的一匹「黑馬」,在短短的十幾年中,一躍成為中國鋼鐵行業的驕子,鋼產量突破千萬噸級大關,躋身中國鋼鐵行業前列,無不得益於其核心價值觀(可尊,可信,共創,共贏)。因此,借鑒企業成功文化經驗,構建現代行政文化也是一個重要途徑。參考文獻[1]劉怡昌.中國行政科學發展[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6.[2]門泉東.行政文化改造的意義[J].理論界,1989,(6):14-16.[3]管永前.從傳統集權到現代民主———試論全球化視角下我國行政文化的轉型[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7.[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

Ⅵ 行政道德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行政道德的主要內容: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公道正派,突出政治標准,注重工作實績。行政道德是從事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國家公務員在行政實踐中運用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處理自身與工作對象之間、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以及公私、得失等關系時,所應當遵循的調節和規范各種行政行為的道德准則。
【法律依據】
《公務員法》第七條
公務員的任用,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突出政治標准,注重工作實績。
第八條
國家對公務員實行分類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學化水平。
第九條
公務員就職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
第十條
公務員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受法律保護。

Ⅶ 政治學與行政學的畢業論文題目什麼比較好。

一、行政學研究政府嗎
在人們的觀念中,往往認為行政學就是研究政府管理的。但「政府」這個概念實際上是一個政治學的概念。所謂政府是指「政議之府」。一般說來,總是在探討政府與社會以及其它國家機構的關系時,才會使用政府的概念,特別是當一個問題屬於政治學的范疇時,肯定會涉及到政府這個概念,但如果在這個層面上來探討行政學,就顯得有所牽強,以致於在行政學的研究和敘述中,何時使用政府和行政這兩個概念都表現出了很大的隨意性。
政府與行政的關系可以這樣來理解:行政行為產生於政府和由政府中的組織機構或人員來承擔。行政學在政府中所看到的是一個行政體系,而不是政府本身。如果說行政學是以政府為研究對象的話,那是不準確的。因為,站在行政學的視角上,政府是以行政體系而存在的,行政體系是經過行政學的抽象而確立起來的研究對象。或者說,行政學並不研究政府的全部,它只研究政府的行政行為以及與行政行為相關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對於政府的政治歸屬問題,行政學可以不去涉獵,它的研究更多地傾向於技術性的方面,是屬於技術抽象意義上的行政。所以,在行政學的研究中,受過專業訓練或有著專業素養的人,一般來說不習慣於使用政府這樣的概念,他們總是努力地使用行政的概念。比如,用行政主體、行政組織、行政機構、行政部門等一系列概念來取代作為政治學概念的政府。即使在使用政府這個概念時,他們的真實所指也是政府的行政體系以及行政行為。可見,我們雖然把行政學定義為專門研究現代政府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科學,但是,這里所講的政府,只是指與行政活動相關聯的方面,並不包含對政府的一切方面的研究。
在較長時期內,行政學是作為政治學的分支學科而存在的,所以,它需要接受政治學的政府概念。作為政治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行政學的研究內容必然很具體。因其自身不需要有什麼理論,它作為一個學科而能夠成立的理論是由政治學賦予的。雖然19世紀末20世紀初行政學被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提了出來[2],但它只是更多地引進了管理學方面的內容,而在學科的理論歸屬上,還是沒有走出政治學為它劃定的界限。行政學沒有自己獨立的理論建樹,政府的概念成了行政學分析自己的研究對象的障礙。使得對於「行政學是否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的問題一直有人表示疑義。科學界有著不成文的默契:一個沒有自己獨立理論的學科決不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學科。行政學要想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不能現成地接受政治學為他提供的政府理論,它需要把政府抽象為行政體系,並加以分析,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存在的問題。我們相信,隨著一批有著行政學專業素養的學人的出現,它的研究會從對行政體系的分析入手,來建構行政學的學科體系和確定研究的基本內容。
二、行政學是不是管理學
在我國的行政學研究中,行政學這個學科也被表述為行政管理學,這就造成了行政學與管理學之間劃界不清,在教學和研究實際中,這已經成了行政學的學科尷尬。從行政管理學的概念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人們是把行政學作為管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來看待的,是一門特殊的具體的管理學科,即關於行政的管理學。根據這個思路,有的學者提出,既然行政的概念本身就包含著管理的含義,那就不應當同義反復地稱行政管理學,而應當稱作為政府管理學,即政府既是管理主體又是管理對象。這在表面上看來是合理的。但是,深入一步就會看到,政府是一個政治學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下進行行政學的學科建設和研究內容的延展,就會遇到一些無法回答的問題。比如,根據政治學的思路所建構的管理學究竟應當是一門管理學還是一門政治學。事實上,行政學時常為了自己是管理學還是政治學而發生爭論,因為這是關繫到行政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的問題,如果說行政學是政治學或作為政治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而存在的話,那麼在行政學研究中就需要更多地引入政治的觀念和原則,而且,如果把行政學定位在政府管理和管理政府的學科位置上,它也就勢必會遇到必須回答的政治問題。但是,稱之為政府管理學實際上又是把它作為一門管理學來看待的。管理學在20世紀的發展中,一個最為典型的特徵就是根據科學的原則來進行管理學的學科建構,排斥價值因素的干擾。
在某種意義上,政治學與管理學是兩門相距甚遠的科學,各自有著自己獨立的學科標准和方法論原則,而且這些標准和原則沖突極大。雖然在20世紀的後半期政治學出現過科學化的努力,有的學者試圖建立所謂政治科學,但這種努力並沒得到廣泛認同,事實也證明這種努力不可能取得真正有實質意義的結果。管理學的發展中也有著管理文化學派的理論出現,可也至多隻是提出了在管理中要重視文化因素,注重人的價值觀念對管理過程的影響,提出了不同文化類型中的管理問題,但管理學家們從來也未准備建立不同文化類型的管理學,至今我們也無法設想所謂美國的管理學或日本的管理學,更不可能設想有所謂社會主義的管理學或資本主義的管理學。總之,政治學管理學化和管理學政治學化都是不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行政學在政治學和管理學這樣兩個學科之間做出妥協是不可能的,至多隻能是以行政學家的個人取向來確定行政學的學科位置。行政學家在研究行政學時若是服務於統治目的的,為了強化統治行為的合法性而謀求技術支持,或者為了統治的行政模式進行辯護的話,會更多地運用政治的思想方法來解決行政學問題。當行政學家站在管理的視角上來研究行政學時,他會根據管理學的學科標准和方法論原則去建構行政學。但是,在人類歷史上,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產生於政府之中的行政行為都是服務於統治的目的的,政府中的行政體制結構也從屬於統治的需要,這種服務於統治的和主要執行著統治職能的行政是一切傳統社會中的行政模式。在近代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分離,政府的統治職能和管理職能形成了一個以服務於管理為目的和主要擔負著管理職能的政府行政模式。我們把前者稱作為統治行政,把後者稱為管理行政。
統治行政和管理行政作為人類行政發展史上的兩個階段或兩種行政模式都有著歷史性,它們都不是人類行政的終極模式,未來還必將有一種新型的行政模式取代它們。所以,無論從政治學還是從管理學的角度去建構行政學,都是不可取的。行政學在歷史上的不同階段與政治學和管理學的淵源關系,只是證明了行政學曾在一個時期是作為政治學的分支學科而存在的,而在另一個時期是作為管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存在的,但在其發展過程中,有著獨立化的進程,今天已經表現出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存在的可能性了。認識行政學發展的這個特徵,對於行政學的研究來說,就找到了一個努力的方向。即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行政學研究工作的重心是把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來建設。有人認為行政學是一門「邊緣學科」或「交叉學科」。這種觀點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是那種不願對新興學科作深入研究而又要對學科進行定位的托詞。任何一門學科在其剛剛出現的時候,都具有邊緣性和交叉性,但是它的邊緣性和交叉性都是它初生時期的「胎毛」,一俟它走向成熟,就會蛻掉這些「胎毛」。或者說,我們無法把任何一門成熟的學科稱作邊緣學科或交叉學科,只是當這門學科還不成熟的時候,才這樣臨時性地描述它。行政學的發展迄今為止還具有邊緣性和交叉性的特點,但這個特點不應當加以強化,而應當在學科發展中逐漸通過學科自身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的確定,通過自己獨立的理論建構來加以消除。
行政學是否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首先取決於它是否有著自己獨立的研究對象,我們不同意把行政學僅僅看作是研究政府管理的,這往往會把行政學的研究對象與政治學的研究對象相混同。同樣,我們提出「統治行政」與「管理行政」概念時,也要強調人類的行政歷史有過統治行政的歷史時期和管理行政的歷史時期,但在人類的未來,可能會是一種既不同於統治行政也不同於管理行政的服務行政。所以,不能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管理行政的時代,就把行政學簡單地看作是管理學,或管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這就決定了行政學既不應像政治學那樣把政府作為一個完整的對象來加以考察,也不應像管理學那樣主要通過對管理過程和管理行為的分析來進行自己的學科建構。行政學需要從政府這個實體中抽象出行政體系的概念,通過對它的分析來確定行政體系的合理性結構,把握行政體系運行起來的內部的和外部的機制。當然,處在管理主義泛濫於社會科學的一切領域的時代,在行政學的研究中更多地接受管理主義的洗禮也是難以避免的,我們的願望是,依然把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來加以建構。
鑒於行政學與政治學和管理學的淵源關系,在它形成和發展的早期階段曾經從政治學和管理學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這對於行政學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在行政學今後的發展過程中,還會不斷地從政治學和管理學那裡學習和借鑒理論和方法。同樣,它也不斷地從法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各門學科中汲取有益的因素。而且,我們發現,各國都有一大批原先學習和研究其它學科的學者們不斷地加盟到行政學的研究中來,為行政學帶來其它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這對於推動行政學的發展是極其有益的,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使行政學成為一門當代的顯學。但是,行政學從其它學科中學習和借鑒所有有價值因素的行為,並沒有推動行政學朝著邊緣化交叉化的方向前進,反而更加促進了行政學的成熟,使它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特徵更加突出了出來。
四、行政學的研究內容
認為行政學是專門研究政府管理國家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科學,這是對行政學的一般性定義,這在很大程度上屬於描述性的。具體地考察,行政學其實是以行政體系及其運行為研究對象的,是在研究行政體系及其運行機制的過程中尋找優化國家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途徑的科學。也就是說,行政體系及其運行機制就是行政學的研究內容。
行政有著自己的歷史,每個時期的行政體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基礎上的,反映著它們的要求並為它們提供整體支持。從行政體系的結構來看,它主要包括3個方面:(1)由行政體制、行政組織、行政機構、行政人事資源等要素構成的客觀結構系統;(2)由行政權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行政管理方法等要素構成的主觀結構系統;(3)由行政意志、行政義務、行政責任、行政人格等要素構成的價值結構系統。這3個系統在總體上的動態平衡是行政體系健全的標志,而它們的協調運行則表現為行政體系的功能。
行政體系的客觀結構是行政體制、行政組織、行政機構和行政人事資源等物質性客觀要素之間關系的存在和運作方式,是行政體系的客觀形式。廣義地講,客觀物質環境因素也是其客觀結構的要素。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9 17:02
因為,客觀物質環境影響或制約著行政體系的客觀結構,行政體制的選擇、組織的建立、機構的設置、人事的狀況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行政體系的客觀物質環境的狀況。行政學在研究行政體系的客觀結構系統中,形成了關於行政人員、行政組織、行政機構設置以及公務員制度的理論,並且包含著相應的行政體系得以運行的物質的和財政的保障條件和方式。
行政體系的主觀結構是指行政權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屬於精神形態的主觀要素構成的各種關系的總和,它是行政體系的主觀形式。在廣義上,也應包括占統治地位的政治觀念、思想意識形態和文化心理結構等因素。當然,行政權力是一種客觀力量,但在本質上是行政客體的主觀認同。所以,它是以組織權威的形式出現的。行政法律和政策,是客觀的社會關系的反映,是統治意志及其觀念的形式化。行政管理方法是對行政管理客觀規律的認識,是前人經驗的凝結。與客觀結構系統相比,行政體系的主觀結構系統具有系統整體的相對靈活性和變動性。由於與具體的行政關系、行政行為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因而,行政關系、行政行為的狀況會不斷地反映到行政主觀結構系統上來。一般情況下,行政主觀結構系統是在保持自身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對行政關系、行政行為加以調整。但是,現實社會生活的千變萬化總是不斷地向既定的行政關系、行政行為提出挑戰,要求它們不斷地通過變更而適應現實社會生活的需要。這種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提出改變行政體系主觀結構方式的要求。因而,行政主觀結構系統擁有積極的、活躍的不穩定結構,行政體系的變化、發展總是首先表現為其主觀結構系統的變動。當然,行政體系的變化往往直接地表現為國家統治階層順應社會生活經濟結構的要求而採取的自覺行動。所以,通過對行政體系主觀結構系統的研究,可以准確地把握行政體系的內部職能和外部職能的實現狀況,可以較好地認識和處理行政與其政治和文化生態之間的關系,可以理解行政改革和發展的動力所在,並為行政改革作出切合實際的方案設計。
行政體系的價值結構主要是指行政組織、行政人員或公務員的行政意志、行政義務、行政責任和行政人格等基本要素所構成的深藏於行政體系的客觀結構系統和主觀結構系統之中的調節系統。因為這些因素是隱藏在各種行政關系和行政行為之中的,並每時每刻地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發現行政體系的價值結構系統並加以深入的研究,可以為行政道德的建設和充分調動行政系統中人的積極性找到現實的出路。
既然行政學是研究政府管理國家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科學,那麼,在這個前提下,行政學對行政體系的研究是從屬於效率和公平的目標的。如果行政學僅僅停留在對行政體系的客觀結構和主觀結構的把握上,那麼這種行政學必然是屬於效率中心主義的范疇的。但是,一旦行政學努力在行政體系的客觀結構和主觀結構的背後去發現其價值結構,那麼,行政學就會把它的效率目標與公平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所以,對行政體系的價值結構的研究,並把研究成果運用於行政體系的設計上,就會較好地解決公平與效率的矛盾,從而把人類行政的發展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參考文獻】
[1] 威爾遜.行政之研究[A].彭和平.國外公共行政理論精選[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
[2] 古德諾.政治與行政[M].北京:華夏出版社。
我的回答可以嗎?如果可以就採納吧,謝謝

Ⅷ 誰給我點政治學與行政學的畢業論文的參考啊急

一、行政學研究政府嗎
在人們的觀念中,往往認為行政學就是研究政府管理的。但「政府」這個概念實際上是一個政治學的概念。所謂政府是指「政議之府」。一般說來,總是在探討政府與社會以及其它國家機構的關系時,才會使用政府的概念,特別是當一個問題屬於政治學的范疇時,肯定會涉及到政府這個概念,但如果在這個層面上來探討行政學,就顯得有所牽強,以致於在行政學的研究和敘述中,何時使用政府和行政這兩個概念都表現出了很大的隨意性。
政府與行政的關系可以這樣來理解:行政行為產生於政府和由政府中的組織機構或人員來承擔。行政學在政府中所看到的是一個行政體系,而不是政府本身。如果說行政學是以政府為研究對象的話,那是不準確的。因為,站在行政學的視角上,政府是以行政體系而存在的,行政體系是經過行政學的抽象而確立起來的研究對象。或者說,行政學並不研究政府的全部,它只研究政府的行政行為以及與行政行為相關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對於政府的政治歸屬問題,行政學可以不去涉獵,它的研究更多地傾向於技術性的方面,是屬於技術抽象意義上的行政。所以,在行政學的研究中,受過專業訓練或有著專業素養的人,一般來說不習慣於使用政府這樣的概念,他們總是努力地使用行政的概念。比如,用行政主體、行政組織、行政機構、行政部門等一系列概念來取代作為政治學概念的政府。即使在使用政府這個概念時,他們的真實所指也是政府的行政體系以及行政行為。可見,我們雖然把行政學定義為專門研究現代政府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科學,但是,這里所講的政府,只是指與行政活動相關聯的方面,並不包含對政府的一切方面的研究。
在較長時期內,行政學是作為政治學的分支學科而存在的,所以,它需要接受政治學的政府概念。作為政治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行政學的研究內容必然很具體。因其自身不需要有什麼理論,它作為一個學科而能夠成立的理論是由政治學賦予的。雖然19世紀末20世紀初行政學被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提了出來[2],但它只是更多地引進了管理學方面的內容,而在學科的理論歸屬上,還是沒有走出政治學為它劃定的界限。行政學沒有自己獨立的理論建樹,政府的概念成了行政學分析自己的研究對象的障礙。使得對於「行政學是否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的問題一直有人表示疑義。科學界有著不成文的默契:一個沒有自己獨立理論的學科決不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學科。行政學要想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不能現成地接受政治學為他提供的政府理論,它需要把政府抽象為行政體系,並加以分析,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存在的問題。我們相信,隨著一批有著行政學專業素養的學人的出現,它的研究會從對行政體系的分析入手,來建構行政學的學科體系和確定研究的基本內容。
二、行政學是不是管理學
在我國的行政學研究中,行政學這個學科也被表述為行政管理學,這就造成了行政學與管理學之間劃界不清,在教學和研究實際中,這已經成了行政學的學科尷尬。從行政管理學的概念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人們是把行政學作為管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來看待的,是一門特殊的具體的管理學科,即關於行政的管理學。根據這個思路,有的學者提出,既然行政的概念本身就包含著管理的含義,那就不應當同義反復地稱行政管理學,而應當稱作為政府管理學,即政府既是管理主體又是管理對象。這在表面上看來是合理的。但是,深入一步就會看到,政府是一個政治學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下進行行政學的學科建設和研究內容的延展,就會遇到一些無法回答的問題。比如,根據政治學的思路所建構的管理學究竟應當是一門管理學還是一門政治學。事實上,行政學時常為了自己是管理學還是政治學而發生爭論,因為這是關繫到行政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的問題,如果說行政學是政治學或作為政治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而存在的話,那麼在行政學研究中就需要更多地引入政治的觀念和原則,而且,如果把行政學定位在政府管理和管理政府的學科位置上,它也就勢必會遇到必須回答的政治問題。但是,稱之為政府管理學實際上又是把它作為一門管理學來看待的。管理學在20世紀的發展中,一個最為典型的特徵就是根據科學的原則來進行管理學的學科建構,排斥價值因素的干擾。
在某種意義上,政治學與管理學是兩門相距甚遠的科學,各自有著自己獨立的學科標准和方法論原則,而且這些標准和原則沖突極大。雖然在20世紀的後半期政治學出現過科學化的努力,有的學者試圖建立所謂政治科學,但這種努力並沒得到廣泛認同,事實也證明這種努力不可能取得真正有實質意義的結果。管理學的發展中也有著管理文化學派的理論出現,可也至多隻是提出了在管理中要重視文化因素,注重人的價值觀念對管理過程的影響,提出了不同文化類型中的管理問題,但管理學家們從來也未准備建立不同文化類型的管理學,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9 16:59
至今我們也無法設想所謂美國的管理學或日本的管理學,更不可能設想有所謂社會主義的管理學或資本主義的管理學。總之,政治學管理學化和管理學政治學化都是不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行政學在政治學和管理學這樣兩個學科之間做出妥協是不可能的,至多隻能是以行政學家的個人取向來確定行政學的學科位置。行政學家在研究行政學時若是服務於統治目的的,為了強化統治行為的合法性而謀求技術支持,或者為了統治的行政模式進行辯護的話,會更多地運用政治的思想方法來解決行政學問題。當行政學家站在管理的視角上來研究行政學時,他會根據管理學的學科標准和方法論原則去建構行政學。但是,在人類歷史上,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產生於政府之中的行政行為都是服務於統治的目的的,政府中的行政體制結構也從屬於統治的需要,這種服務於統治的和主要執行著統治職能的行政是一切傳統社會中的行政模式。在近代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分離,政府的統治職能和管理職能形成了一個以服務於管理為目的和主要擔負著管理職能的政府行政模式。我們把前者稱作為統治行政,把後者稱為管理行政。
統治行政和管理行政作為人類行政發展史上的兩個階段或兩種行政模式都有著歷史性,它們都不是人類行政的終極模式,未來還必將有一種新型的行政模式取代它們。所以,無論從政治學還是從管理學的角度去建構行政學,都是不可取的。行政學在歷史上的不同階段與政治學和管理學的淵源關系,只是證明了行政學曾在一個時期是作為政治學的分支學科而存在的,而在另一個時期是作為管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存在的,但在其發展過程中,有著獨立化的進程,今天已經表現出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存在的可能性了。認識行政學發展的這個特徵,對於行政學的研究來說,就找到了一個努力的方向。即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行政學研究工作的重心是把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來建設。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9 17:00
三、行政學是不是一門交叉學科
有人認為行政學是一門「邊緣學科」或「交叉學科」。這種觀點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是那種不願對新興學科作深入研究而又要對學科進行定位的托詞。任何一門學科在其剛剛出現的時候,都具有邊緣性和交叉性,但是它的邊緣性和交叉性都是它初生時期的「胎毛」,一俟它走向成熟,就會蛻掉這些「胎毛」。或者說,我們無法把任何一門成熟的學科稱作邊緣學科或交叉學科,只是當這門學科還不成熟的時候,才這樣臨時性地描述它。行政學的發展迄今為止還具有邊緣性和交叉性的特點,但這個特點不應當加以強化,而應當在學科發展中逐漸通過學科自身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的確定,通過自己獨立的理論建構來加以消除。
行政學是否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首先取決於它是否有著自己獨立的研究對象,我們不同意把行政學僅僅看作是研究政府管理的,這往往會把行政學的研究對象與政治學的研究對象相混同。同樣,我們提出「統治行政」與「管理行政」概念時,也要強調人類的行政歷史有過統治行政的歷史時期和管理行政的歷史時期,但在人類的未來,可能會是一種既不同於統治行政也不同於管理行政的服務行政。所以,不能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管理行政的時代,就把行政學簡單地看作是管理學,或管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這就決定了行政學既不應像政治學那樣把政府作為一個完整的對象來加以考察,也不應像管理學那樣主要通過對管理過程和管理行為的分析來進行自己的學科建構。行政學需要從政府這個實體中抽象出行政體系的概念,通過對它的分析來確定行政體系的合理性結構,把握行政體系運行起來的內部的和外部的機制。當然,處在管理主義泛濫於社會科學的一切領域的時代,在行政學的研究中更多地接受管理主義的洗禮也是難以避免的,我們的願望是,依然把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來加以建構。
鑒於行政學與政治學和管理學的淵源關系,在它形成和發展的早期階段曾經從政治學和管理學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這對於行政學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在行政學今後的發展過程中,還會不斷地從政治學和管理學那裡學習和借鑒理論和方法。同樣,它也不斷地從法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各門學科中汲取有益的因素。而且,我們發現,各國都有一大批原先學習和研究其它學科的學者們不斷地加盟到行政學的研究中來,為行政學帶來其它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這對於推動行政學的發展是極其有益的,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使行政學成為一門當代的顯學。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9 17:01
但是,行政學從其它學科中學習和借鑒所有有價值因素的行為,並沒有推動行政學朝著邊緣化交叉化的方向前進,反而更加促進了行政學的成熟,使它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特徵更加突出了出來。
四、行政學的研究內容
認為行政學是專門研究政府管理國家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科學,這是對行政學的一般性定義,這在很大程度上屬於描述性的。具體地考察,行政學其實是以行政體系及其運行為研究對象的,是在研究行政體系及其運行機制的過程中尋找優化國家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途徑的科學。也就是說,行政體系及其運行機制就是行政學的研究內容。
行政有著自己的歷史,每個時期的行政體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基礎上的,反映著它們的要求並為它們提供整體支持。從行政體系的結構來看,它主要包括3個方面:(1)由行政體制、行政組織、行政機構、行政人事資源等要素構成的客觀結構系統;(2)由行政權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行政管理方法等要素構成的主觀結構系統;(3)由行政意志、行政義務、行政責任、行政人格等要素構成的價值結構系統。這3個系統在總體上的動態平衡是行政體系健全的標志,而它們的協調運行則表現為行政體系的功能。
行政體系的客觀結構是行政體制、行政組織、行政機構和行政人事資源等物質性客觀要素之間關系的存在和運作方式,是行政體系的客觀形式。廣義地講,客觀物質環境因素也是其客觀結構的要素。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9 17:02
因為,客觀物質環境影響或制約著行政體系的客觀結構,行政體制的選擇、組織的建立、機構的設置、人事的狀況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行政體系的客觀物質環境的狀況。行政學在研究行政體系的客觀結構系統中,形成了關於行政人員、行政組織、行政機構設置以及公務員制度的理論,並且包含著相應的行政體系得以運行的物質的和財政的保障條件和方式。
行政體系的主觀結構是指行政權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屬於精神形態的主觀要素構成的各種關系的總和,它是行政體系的主觀形式。在廣義上,也應包括占統治地位的政治觀念、思想意識形態和文化心理結構等因素。當然,行政權力是一種客觀力量,但在本質上是行政客體的主觀認同。所以,它是以組織權威的形式出現的。行政法律和政策,是客觀的社會關系的反映,是統治意志及其觀念的形式化。行政管理方法是對行政管理客觀規律的認識,是前人經驗的凝結。與客觀結構系統相比,行政體系的主觀結構系統具有系統整體的相對靈活性和變動性。由於與具體的行政關系、行政行為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因而,行政關系、行政行為的狀況會不斷地反映到行政主觀結構系統上來。一般情況下,行政主觀結構系統是在保持自身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對行政關系、行政行為加以調整。但是,現實社會生活的千變萬化總是不斷地向既定的行政關系、行政行為提出挑戰,要求它們不斷地通過變更而適應現實社會生活的需要。這種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提出改變行政體系主觀結構方式的要求。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9 17:02
因而,行政主觀結構系統擁有積極的、活躍的不穩定結構,行政體系的變化、發展總是首先表現為其主觀結構系統的變動。當然,行政體系的變化往往直接地表現為國家統治階層順應社會生活經濟結構的要求而採取的自覺行動。所以,通過對行政體系主觀結構系統的研究,可以准確地把握行政體系的內部職能和外部職能的實現狀況,可以較好地認識和處理行政與其政治和文化生態之間的關系,可以理解行政改革和發展的動力所在,並為行政改革作出切合實際的方案設計。
行政體系的價值結構主要是指行政組織、行政人員或公務員的行政意志、行政義務、行政責任和行政人格等基本要素所構成的深藏於行政體系的客觀結構系統和主觀結構系統之中的調節系統。因為這些因素是隱藏在各種行政關系和行政行為之中的,並每時每刻地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發現行政體系的價值結構系統並加以深入的研究,可以為行政道德的建設和充分調動行政系統中人的積極性找到現實的出路。
既然行政學是研究政府管理國家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科學,那麼,在這個前提下,行政學對行政體系的研究是從屬於效率和公平的目標的。如果行政學僅僅停留在對行政體系的客觀結構和主觀結構的把握上,那麼這種行政學必然是屬於效率中心主義的范疇的。但是,一旦行政學努力在行政體系的客觀結構和主觀結構的背後去發現其價值結構,那麼,行政學就會把它的效率目標與公平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所以,對行政體系的價值結構的研究,並把研究成果運用於行政體系的設計上,就會較好地解決公平與效率的矛盾,從而把人類行政的發展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參考文獻】
[1] 威爾遜.行政之研究[A].彭和平.國外公共行政理論精選[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
[2] 古德諾.政治與行政[M].北京:華夏出版社。

Ⅸ 行政道德的特點

行政抄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襲 ,它具有職業道德的一般特徵 ,如 :職業性、特定性、公共性、操作性、連續性和時代性等。行政道德又是一種特殊的職業道德 ,它是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在行使公共權力 ,管理公共事務 ,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所必須遵循的行為准則。因此 ,行政道德又具有不同於其它職業道德的特徵 ,如 :階級性、強制性和示範性等。行政道德無論作為一般的職業道德 ,還是作為特殊的職業道德 ,在不同時期都具有不同特徵 ,表現出鮮明的時代性。研究當前我國行政道德 ,發現其具有以下時代特點。一、部分不適應性與基本適應性相統一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來說 ,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或穩定性 ,當經濟基礎或經濟關系發生變化後 ,原來的上層建築總是要落後於這種變化 ,保持一定慣性。行政道德屬於上層建築。
①國家公務人員以國家的名義履行職能,代表政府的利益和意志,個人人格要受行政組織人格的制約,也受行政目標的制約和影響。②國家公務人員執掌國家行政權力,易受權力的腐蝕。他們與公眾的關系為社會所關注。③行政道德往往由國家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加以規定,使之成為一種法律規范。

Ⅹ 論公務員的職業道德 畢業論文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有兩條防線 一是思想道德防線,一是黨紀政紀和法律防線。思想道德防線是首要的、基本的一道防線,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有效途徑。今年初,胡錦濤同志在中央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指出,「反腐倡廉能力,是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證」,「進一
步加大預防腐敗的工作力度,必須繼續在加強教育上下功夫,使領導幹部自覺拒腐防變,帶頭廉潔自律」,「要經過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長效機制」。我們要充分認識構建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長效機制,對於保持黨的先進性、提高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反腐倡廉能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重要意義。
第一,要明確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內容。任何思想道德教育行為均有目的,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培養為實現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終身的國家工作人員;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階段目的則是根據黨和國家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具體形勢和任務而培養能夠擔當重任的、具有高尚品德與風格的、高素質國家工作人員。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是根據其目的來設定的。開展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說到底,就是要使廣大公務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在廣大公務員中開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在當前,就是要著力抓好共產主義理想的教育、黨的宗旨教育、艱苦創業精神教育、行政道德教育和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
第二,要把握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對象和范圍。不言而喻,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對象主要是政府部門的公務人員,但是,要真正實現公務員道德教育的高效率,就必須把不同時期、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特徵、不同崗位和文化層次的公務員的教育加以細化,改變過去那種無論是機關公務員,還是基層公務員,無論是處於領導崗位的公務員,還是普通公務員,從教育內容、方式到基本要求,都採取一個模式、「一刀切」的做法。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范圍,不僅應包括工作場所的思想道德教育,還應包括宿舍區和公共場所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為公務員的思想矛盾不是孤立存在的,業余時間和公共場所的問題往往來自正常工作之中,也往往直接或間接影響正常工作,所以政府部門的黨、政、工、團組織都必須把視角放大一些。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做好公務員業余時間以及公共場所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對增強新形勢下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顯得尤為重要。
第三,要正確運用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則和方法。為了提高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必須堅持正確的原則,運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工作的藝術性。要在繼承過去好經驗、好傳統、好方法的基礎上,從公務員的思想實際出發,大膽探索,努力創造出更多的新經驗和新方法,使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更加生動活潑、富有成效。做好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增強教育的針對性;要密切結合業務工作,做好思想道德教育;要堅持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與嚴格管理相結合;要堅持解決公務員的思想問題與解決其實際問題相結合;要堅持言教與身教相結合;要堅持民主、說服的方法;要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努力把思想道德教育寓於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
第四,要充分利用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和途徑。要使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進入頭腦,就需要有效的載體和途徑。實踐證明,教育形式與教育內容是辯證統一的,離開了有效的教育形式,教育的效果就不會理想;而如果教育形式能充分激發人的積極性、主動性,那麼教育內容就容易進入人的頭腦,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一方面要繼承和完善過去那些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好形式,另一方面又要針對新情況,積極探索加強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形式。
第五,要建立、健全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機構和隊伍。建立、健全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運行機制,必須要有一個權威的機構、一支精乾的隊伍。當前,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著多頭領導的問題。由於職能職責相互交叉重疊,更由於缺少一個權威機構來統一協調,在實際操作中就容易出現內容重復、都不負責的現象,約束性強的就認真做,約束性弱的就消極應付。這種情況影響了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為此,首先要加強對現有的宣傳、組織、紀檢、監察等專業教育隊伍的建設,要針對這幾支隊伍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為他們深入實際、多出成果積極創造條件;同時,又要使他們統一起來,構成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專業門類齊全、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隊伍。其次,要充分發揮黨校、行政學院和其他幹部培訓機構在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另外,還要充分重視和發揮社會業餘思想道德教育隊伍的作用。
第六,要制訂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制度。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到出了問題時才能派上用場的「滅火器」,而是一項經常性、系統性工程。鑒於此,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度保障體系。要在各級黨組織、國家機關內形成一系列的制度,使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能夠有效運轉。當前,至少有以下四項制度需要健全:一是公務員組織內部的民主生活制度;二是公務員理論學習中心組制度;三是公務員教育培訓制度;四是公務員思想狀況考評制度。
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機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包含著多方面的要素,但以上幾個方面是它的主體和主要環節。只要這幾個方面能夠相互聯結、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公務員思想道德教育就一定能夠發揮其整體功能和效應,促進公務員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川省國家公務員職業道德規范(試行)
為加強國家公務員隊伍的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國家公務員的職業道德
水平,根據《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
制定本規范。
一、總則
(一)國家公務員職業道德規范,是國家公務員在任職期間應當遵循
的職業道德行為准則。
(二)國家公務員的職責是堅持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
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代表國家依法行政,維護國家和人民
的利益。
(三)國家公務員職業道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依法執
行公務、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樹立良好的公僕形象,做人民
滿意的公務員。
二、規范標准
(一)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有堅定的信念和理想,有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和價值觀,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
和個人主義;熱愛祖國,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積極投身於社會
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熱愛人民,密切聯系群眾,聽取群眾呼聲,一切從
人民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反對特權思想和官僚主義。
(二)遵紀守法,依法行政。增強法制觀念,提高遵紀守法和執行法
律、政令的自覺性,嚴守紀律、嚴守機密;依法執行公務,不得以言代法
、以權代法、徇私枉法。
(三)忠於職守,勤奮工作。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熱愛本職工
作,忠實履行職責,講求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按時完成工作任務,不得
擅離崗位、玩忽職守和貽誤工作。
(四)顧全大局,團結協作。樹立全局觀念,識大體,顧大局,確保
政令暢通,不得各行其是;團結協作,敢於負責,不推諉和扯皮。
(五)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主持正義,秉公辦事,廉潔自律,克己
奉公,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親屬;嚴禁以權謀私、損
公肥私;厲行節約,勤儉辦事。
(六)忠誠老實,實事求是。光明磊落,言行一致,敢講真話;從實
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注重實效,反對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
(七)刻苦學習,精通業務。加強自身素質修養,不斷學習理論知識
法律知識和本職位所需的業務知識,努力掌握現代辦公技術,精通本職
業務,提高服務本領。
(八)謙虛謹慎,文明禮貌。正確對待成績和榮譽,不驕傲自滿,隨
時糾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在執行公務或工作期間,儀表端莊,衣著整潔
,言談舉止禮貌、熱情、大方、提倡講普通話。
三、實施與監督
(一)各級政府人事部門負責本級政府各部門國家公務員職業道德規
范的組織實施,並納入各部門的目標管理。
(二)國家公務員職業道德規范,作為國家公務員培訓的內容;國家
公務員執行職業道德規范的情況,列入國家公務員平時考核和年度考核的
內容,並作為確定國家公務員年度考核等次的依據之一。
(三)各部門貫徹實施國家公務員職業道德的情況,接受上級主管部
門和本級監察機關的監督檢查;國家公務員應自覺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輿
論的監督。
(四)依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的有關規章,對模範執行職業道德規范的
國家公務員應予以表彰;對違反職業道德規范的國家公務員,情節輕微的
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或限期改正,情節嚴重並違反紀律規定的可給予行政處
分或辭退。
四、附則
(一)本規范適用於我省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中的國家公務員。
(二)各地、各部門可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三)本規范由四川省人事廳負責解釋。
(四)本規范從發布之日起執行。

公務員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認真履行職責,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監督;

(四)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五)忠於職守,勤勉盡責,服從和執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和命令;

(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模範遵守社會公德;

(八)清正廉潔,公道正派;

(九)法律規定的其他義務。

國家公務員的概念
國家公務員,亦稱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是指代表國家或政府,從事公共事務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的人員。
根據國家公務員的產生方式、法律地位、承擔責任、任職期限等的不同,可將國家公務員劃分為政務類公務員和業務類公務員。
1、政務類公務員
政務類公務員是指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的組成人員。他們是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由國家權力機關和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產生並通過的正式任命的成員。這類公務員有國務院組成人員如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署署長、秘書長等;也有地方人民政府組成人員如省長、副省長、自治區主席相副主席、市長、副市長、縣長、副縣長、秘書長、廳局長、委員會主任等。這類公務員實行任期制,如總理每屆任期5年,連選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等。
2、業務類公務員
業務類公務員是指中央和地方國家行政機關中除政府組成人員以外的行政在編人員,即除政務類公務員和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他們是公務員的主體,在國家行政機關中占絕大多數。這類公務員主要通過考試錄用產生,也有部分通過調任產生。他們可以通過被選舉或被任命而成為政府組成人員。

公務員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基於公務員的身份而產生的。無論公務員的職務高低,其基本權利和義務都是相同的。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祝順!

熱點內容
經濟法本科屬於什麼學科門類 發布:2025-01-10 13:31:54 瀏覽:969
裁定書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0 13:22:08 瀏覽:623
合同法設備修理保修期 發布:2025-01-10 12:21:32 瀏覽:169
關於道德的俗語 發布:2025-01-10 12:10:18 瀏覽:798
廚櫃售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11:54:42 瀏覽:865
勞動合同法五金一險 發布:2025-01-10 11:54:02 瀏覽:1000
法院黨建工作問題 發布:2025-01-10 11:44:39 瀏覽:131
行政法公眾號 發布:2025-01-10 11:31:57 瀏覽:773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1-10 11:17:01 瀏覽:652
陝西路政條例 發布:2025-01-10 10:51:08 瀏覽: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