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論據
⑴ 關於和諧和道德的論據
什麼是和諧?
和諧是天地萬物之間最自然、最平衡、最協調的正常狀態。反之,無論個人還是社會,乃至整個世界,凡事越不正常、越不自然、越極端、矛盾和分歧越多,就越不和諧。
和諧,是萬物認識自然、回歸自然後,自然界(天地、人類社會、一切生靈)達到最自然,最協調的境界,也是世間最文明的景象。
當今生態環境工作者,所宣講和力圖實現的生態平衡,實際上就是自然界的一種平衡關系。可悲的是,這些人並不懂得生態平衡的根本在哪裡,也不知道如何從根本上實現這種平衡。
什麼是平衡?平衡的確切含義?萬物如何實現平衡?天下平衡的中點在哪裡?種種問題,在本人的著作中有詳細的論述。
什麼是道德?
道無形無象,無聲無嗅,卻是真實永恆的存在。道是產生天地萬物之大本,是一切的總能源。德者,和也。人的心性明於天道,行為合於天理,此謂之德。
道德,實乃萬物和諧之大本。人類社會脫離真實的道德,望世界實現永久的和平,生態環境得到根本的治理,實屬主觀之妄想。
認識道德,理解道德,回歸道德,合於道德,不僅是個人道德和精神修養的真實目標,也是人類社會走向和諧,實現永久和平的唯一途徑。人類對道德缺乏本質的認識,道德就會演變成為虛偽的形式。道德形式的發展,既無法使人本性得到回歸,也不會使人類社會走向最高的文明階段。
和諧與道德兩者缺一不可呵呵。
⑵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的論據
我覺得道德抄和法律之間的關系已經襲被討論了很多年,很難說清楚。但是,如果確定一個前提的話,可以找到論據的,也有其意義。我拋磚引玉一下: 道德是法律的一個底線,法律在超越這個底線時,便會成為一個惡法,惡法非法,所以,道德是決定法律能夠成為法律的一個規制。 法律規范的導源必然指向原則,原則會指向法律精神,在往上就是價值判斷。進行價值判斷所依據的決不是法律了,只能是道德。所以,道德是產生特定法律的一個基石。 你可以在想想,我說得著裡面也是存在問題的,容易成為對方攻擊的靶子。所以,只是一個框架建議罷了。
⑶ 求道德品質比學習成績重要的論據,謝謝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吉田忠雄在回顧自己的創業成功經驗時說過,為人處事首先要版講求誠實,以誠待權人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離開這一點,一切都成了無根之花,無本之本。
在他創業的初期,他曾經做過一家小電器商行的推銷員。開始的時候,他做得並不順利,很長時間業務並沒有什麼起色,但他並沒有灰心,而是堅持做下去。有一次,他推銷出去了一種剃須刀,半個月內同二十幾位顧客做成了生意,但是後來突然發現,他所推銷的剃須刀比別家店裡的同類型產品價格高,這使他深感不安。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向這二十家客戶說明情況,並主動要求向各家客戶退還價款上的差額。他的這種以誠待人的做法深深感動了客戶,他們不但沒收價款差額,反而主動要求向吉田忠雄訂貨,並在原有的基礎上增添了許多新品種。這使吉田忠雄的業務數額急劇上升,很快得到了公司的獎勵,這給他以後自己創辦公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⑷ 關於道德的事例
這個就很多了,古時候的摘錄幾個:
01.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
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
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
「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
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⑸ 關於平等,道德的論據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麼,收獲的就是什麼。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你有權利非公平地對待其他人,但你這種非公平的態度,將會使你「自食其果」。而且,進一步說,你所釋放出來的每一種思想的後果,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因為你對其他人的所有行為,以及你對其他人的思想,都經由自我暗示的原則,而全部記錄在你的潛意識中,這些行為和思想的性質會修正你自己的個性,而你的個性相當於是一個磁場,把和你個性相同的人或情況吸引到你身邊。
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文明。一個人真正成為文明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為這是很高很難做到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的社會總是在反復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產生過眾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立立人」和「己達達人」的崇高典範。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裡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群眾,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之後,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
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聽意見。
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
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田萬民歡。
到了戰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
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只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這種替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有著廣泛的影響。據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里,就懸掛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系的嚮往。
中國有句俗語:「人和萬事興」。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實現「人和」的潤滑劑。願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時時處處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燦爛文明之花,開得更加艷麗芳香。這一點推廣開來,對於整個社會,意義是很了不得的,那樣就經由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實現了全球的和諧、共榮。
⑹ 求一些關於道德約束自己的論據
1。道德
品 德
如果說人生是一棵大樹,才能是其果實,功業是其枝乾花葉,那麼道德修養就是它的根本。
若使你的人生枝繁葉戎,花香果碩,你就應加強道德修養。加強道德修養,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
事實論據
於謙一身清白
於謙是明代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19歲時寫《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寫詩明志,激勵自己。在他數十年的為官生涯中,蔑視榮華富貴,珍視道德修養。
於謙巡撫河南、山西達19年。當時封疆大吏進京述職,多要向朝中權貴有所饋贈,而於謙每次進京,部是「空囊以入」。好心人勸他:「雖不願送金銀珠寶攀附權貴,至少總要帶點土特產線香、磨菇、絹帕之類的東西才好。」於謙哈哈大笑,舉起雙袖說:「我帶有兩袖清風!」並就此作七絕一首:「手帕磨菇和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於謙可謂一生清白,兩袖清風。
周恩來照鏡自勉
周恩來同志,一生嚴於自律,品德高尚,為世人所景仰。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養的結果。他在青年讀書時代,就在家中大立鏡旁邊,貼著他手書的警句:「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每天早晚都走到大鏡面前照一照。縱觀周恩來同志的一生,他就是這樣做的。
溥儒不為名利所動
溥儒,字心畲,著名書畫家,清宮宗室。為人清室。為人清正,不慕權勢,富有民族氣節。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並企圖吞並整個中國,扶植親日勢力,其史溥偉貪圖榮華富貴投入日本帝國主義懷抱。溥儀做了滿洲國皇帝,成了日本刺刀下的傀儡。溥儀為了顯示「皇恩浩盪」,下詔書召見宗室,封爵,溥儒當然也在被召之列。可他斷然加以拒絕,隱居於西山為家,連字畫也不賣,周圍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抗戰勝利後,他辭去國民黨的國大代表,拒絕參加政治活動,以賣書畫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理論論據
1、君子以反修德。《易經.寒卦》
2、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孔子家語.儒行解》
3、土無求於世,惟求無愧於世。明.何良俊《語林.語言下》
4、好名好利,均為失德。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
5、修身以寡慾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6、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後身正。晉.傅玄《傅子.正心篇》
7、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宋.司馬光《交趾獻奇獸賦》
8、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漢書.司馬遷傳》
9、修身不言命,謀道不擇時。唐.元稹《元氏長慶集.酬別致用》
10、修養的花兒在寂靜中開過去,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裡結實。冰心《春水》
11、養身者忘家,養志者志身。漢.韓嬰《韓詩外傳》
1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禮記.大學》
13、涵養、窮索,二者不可廢一,如車兩輪,如鳥兩翼。宋.朱熹《朱子語類輯略》
14、修身以為弓,嬌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後發,發必中矣。漢.楊雄《法言.修身篇》
15、用道德的示範來造就一個人,顯然比用法律來約束一個人更有成效。希臘諺語
16、養身莫過於養性,養性莫過於養德。中國諺語
17、君子懷德,小人懷寶。中國諺語
18、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左傳.哀公元年》
19、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資治通鑒.周紀》
20、才智英敏者宜以問學攝其操,氣節激昂者當以德性融其偏明.洪應祖《菜根談.修省》
21、止謗莫如修身。漢.徐幹《中論.虛道》
⑺ 利益與道德論據
道德更重要
道德是人類社會的特殊存在
影響社會中的每一個人
⑻ 「有關堅持的道德 與 事實 論據 個5個
堅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腳下。持之以恆地挑戰挫折,直到最後的成功。讓壓力成為你沖向終點
的動力。一個絕境就是一次挑戰、一次機遇。只要堅持一下,總有一天你會成功。
無數的失敗成就輝煌的人生
1832年,林肯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
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裡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
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歷經磨難。
隨後,林肯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
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的日子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
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覺得身體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
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林肯雖然一次次地嘗試,但卻是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要是你碰
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放棄這些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他又
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
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
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林肯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
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
接連又是兩次失敗。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堅持繼續努力嗎?你會不會說「我失敗了」?
然而,林肯沒有服輸。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但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
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
林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
堅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腳下
一個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夠堅持下去,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說起來,一個人克服一點
兒困難也許並不難,難得是能夠持之以恆地做下去,直到最後成功。
《簡愛》的作者曾意味深長地說:人活著就是為了含辛茹苦。人的一生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壓力
,於是內心總經受著煎熬,但這才是真實的人生。確實,沒有壓力就會輕飄飄的,沒有壓力肯定沒有
作為。選擇壓力,堅持往前沖,自己就能成就自己。
你不妨再試一次,人生有許多「柳暗花命又一村」的時候。在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幼年時代,遭
受外界太多的批評、打擊和挫折,於是奮發向上的熱情、慾望被「自我設限」壓制封殺,而又沒有得
到及時的疏導、排解與鼓勵。既對失敗惶恐不安,又對失敗習以為常,喪失了信心和勇氣,漸漸養成
狹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擔責任、不思進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從而失去了自己的夢想。
這樣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隨波逐流,沒有人生的目標。與生俱來的成功火種過早
地熄滅了。
曾經的失敗並不意味著永遠的失敗,曾經達不到的目標並不意味達永遠達不到,你可以有自己的
夢想,你可以為自己的人生樹立一個目標。
如果你選擇未來,那麼你是上帝的孩子;如果你選擇過去,那麼你可能仍是「棄兒」。
過去可以決定現在,但不能決定未來。你的目標是為未來所設定,你在為你未來作出選擇。
過去不等於未來。過去你成功了,並不代表未還會成功;過去不失敗了,也不代表未來就要失敗
。過去的成功或是失敗,那隻代表過去,未來是靠現在決定的。現在干什麼。選擇什麼,就決定了未
來是什麼!失敗的人不要氣餒,成功的人也不要驕傲。成功和失敗都不是最終的結果,它只是人生過
程的一件事。因此,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一直成功的人,也沒有永遠失敗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絕境就是一次挑戰、一次機遇,如果你不是被嚇倒,而是奮力一搏,也許你
會因此而創造超越自我的奇跡。
⑼ 道德的事實論據
RT:
(議論文)關於「道德」典型論據
列寧的家庭儉朴得象普通工人的家庭,當他離開幕尼黑時,變賣傢具,總共才值十二馬克。他甚至有病也不去醫治,不願多花黨的-分錢,列寧對穿著從來不講究,他的一件大衣,曾留有一九一八年遇刺的彈痕,但仍然縫縫補補一直穿到逝世。
----------------------------------
明朝陳壽,小時候家裡很窮,但有一次他拾了財物,卻坐在那裡守到深夜,忍飢挨餓等待失主來找。失主來了,他就把財物還給了人家。
----------------------------------
周總理隻身訪問京劇著名演員蓋叫天,蓋叫天後來感慨地說:"從前宰相出門,前呼後擁,新中國『宰相』卻沒一點兒架子。"
----------------------------------
羅瑞卿同志是我國第一任公安部長。有一次羅瑞卿去火車站接客人.因為時間緊,隨行人員沒來得及買站台票,等把客人送到住處後,羅瑞卿知道了這件事,對隨行人員說:"馬上到車站去補交三張站台票錢,公安大員應當做守法的模範。古人有一句話:"『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要防微杜漸嘛!"
----------------------------------
東晉孝武帝時,郗超與謝玄合不來,但當秦王持堅率兵攻晉時,都超推薦謝玄,他認為對人才當做到人盡其用,此次出征,必然能夠建立功勛。結果,謝玄果然在淝水之戰中一舉獲全勝。
----------------------------------
孫中山是人們所敬仰的革命家,也曾擔任革命政府首腦,但他從不利用職權為自己的親友謀私利。辛亥革命後,許多人建議要求孫中山委任撫養他成人,又支持了革命的哥哥孫眉接任廣東都督,孫中山堅決拒絕了。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時,他的同鄉密友楊鶴年幾次要求委以重任,均遭拒絕。
----------------------------------
春秋戰國時代的晉國有個大臣祁黃羊,晉國公叫他推舉一個人去當縣官。他就舉薦了同自己有私仇的解狐。後來晉國公又要他推舉一個去當法官,他舉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這兩個人到任後都很稱職。晉國公問他為什麼不避仇,他說:』您沒有問我誰是我的仇人,誰是我的親人,您只要我舉薦能夠當官辦事的賢人,我認為他們有才能,所以推薦了他們。"
----------------------------------
鄧中夏同志因受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打擊,失去了工作,只靠妻子李瑛當學徒工掙的一點工資度日,常常連吃飯的錢都要借,但他有時還把失去職業的同志帶到家裡來居住。李瑛由於過度勞累,營養又不好,早產了。鄧中夏將孩子送給了別人。幾天後他對妻子說:』我們現在只有這一些錢,要先救同志們,不能再顧孩子,我們要割愛,要為革命割骨肉之愛。"
----------------------------------
一個寒風凜冽的日子,年輕的左拉因身無分文,只好忍著飢餓坐在巴黎盧森堡公園的長椅上做詩。這時有個一天一夜沒有吃東西的少女哆哆嗦嗦地過來討錢,同樣處境的左拉脫下上衣給那個少女,叫她換頓飯吃,自己只穿一件襯衫,冒著寒冷回到他的閣樓上去。
----------------------------------
一八四四年,達爾文得出了物種不斷進化的理論,覺得還不夠完善,一直沒有發表。一八五八年,達爾文突然收到華萊斯從馬來群島寄來的論文,觀點竟和自己研究了二十多年進化論幾乎一模一樣。達爾文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決定先發表華萊斯的文章。只是由於賴爾和胡克的堅決主張,他們兩人的論文同時發表在林耐學會的雜志上。
----------------------------------
一九二七年向警予接到湖南省委通知,到省委工運部給一個領導當助手。這個領導是個年輕姑娘?見自己敬愛的大姐來當助手,竟不知怎麼辦了。向警予誠懇地說:"這是組織上的決定,我們應當服從。再說,當助手也是革命工作,為了革命,干什麼都一樣。"
---------------------------------- 何香凝和廖仲飽是一對情操高尚的革命伴侶。一九O九年,廖仲飽前往天津進行革命活動,何香凝寫了一首送別詩,雲:"國仇未報心難死,忍著尋常泣別聲,勸君莫惜頭顱貴,留得中華史上名。"一九二二年,廖仲愷在獄中寫下了《訣香凝》一詩,說:"後事憑君獨任勞,莫教辜負女中豪。我身雖去靈明在,勝似屠門惡殺刀。"充滿了浩然正氣。後廖仲愷果遭謀害,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
一八四一年,已經二十七的燕妮為了支持馬克思的工作,毫不介意地推遲了婚期。一八四三年,她不顧長兄的阻撓和反對,與不名分文的馬克思舉行了極其簡單的婚禮。婚後,馬克思被迫害、被驅逐、被逮捕,她都與馬克思患難與共,協助馬克思。所以恩格斯對她作了高度評價:"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別人幸福視為自己的幸福,那麼這位女性就是她。"
----------------------------------
宋代劉庭式當官前打算娶一農女,雖未送聘禮,但已許下諾言。後劉庭式中了進士並當了官,那農女卻一場大病雙目失明。有人勸他換娶農女的妹妹,劉庭式道:"我心早已許給那盲女,怎能負我的初心呢?"他終於娶了盲女,而且婚後相親相愛。
----------------------------------
南宋初年的將帥,大都驕奢淫逸,妻妾成群,岳飛卻不納妾。有一次,蜀師吳介買了個美女送給岳飛,岳飛派人送她回去,部下勸他把女子留下以結好吳介,岳飛說:"國恥未雪,豈是大將安逸取樂之時。"
----------------------------------
明代民族英雄於謙,先後平冤獄數百起,並奏請撥發河南官倉存糧八十餘萬石賑濟災民,使災民得以生產自救。老百姓稱他為"於龍圖"。於謙每次進京,都是"空襄以人",有好心人勸告於謙帶上土特產,巴結上司,於謙哈哈一笑,戲作一絕曰:"手帕蘑菇和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闖閻話短長。"
----------------------------------
陳嘉庚相繼捐了巨額金錢,在國內興辦各類學校。他有個兒子曾向公司支借了五十元錢。陳老查帳時發現,回家警告兒子說:"你爸爸的錢是不能給侵吞的!"有人覺得不可理解,陳笑著解釋說:"人誰不愛其子,惟別有道德之愛,非多遺金錢方謂之愛,且賢而多財必損其志,愚而多財益其過,實乃害之,非愛之也。"
----------------------------------
有一次馬克思的朋友庫格曼稱頌馬克思為十九世紀的智慧的思想家,《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是劃時代的著作。馬克思知道後很不滿意,給庫格曼的回信說:"過分贊揚我的活動是十分令人厭惡的,一切總歸有個限度。
----------------------------------
一九六一年周總理和陳毅同志到上海,與電影演員白楊等會面。在談話中;有的同志熱情地說:"總理,您給我們寫一本書吧!"總理很爽快地說:"如果我寫書,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讓活著的人們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