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是儒家

道德經是儒家

發布時間: 2022-05-11 02:12:39

道德經是屬於道經嗎

《道德經》是道家的,不是儒家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

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1)道德經是儒家擴展閱讀: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⑵ 道德經是儒家還是道家的

《道德經》是道家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

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介紹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⑶ 《道德經》是什麼哲學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簡介道家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志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無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剛、剛柔並濟等政治、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量的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與吸取道家的積極思想,故學者說:"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是國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氣概。"
秦漢之際演變成獨具中國本土特色的教派--道教。
道家哲學發展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先秦道家、 秦漢黃老之學、 魏晉玄學、 隋唐重玄學與宋元內丹生命學等五種歷史形態(以及現代正在醞釀構建的新道家)。

⑷ 道德經是儒家還是道家

《道德經》是道家的,不是儒家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

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4)道德經是儒家擴展閱讀: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⑸ 道德經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

《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著作,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從《道德經》中的思考:

與《聖經》不同,《道德經》關於天地萬物來源的描述是抽象的。《道德經》的創世論中,沒有具體講到人的來源,而是將人視為萬物中的一個類別,將人的來源籠統放入了天地萬物的來源之中。但與《聖經》創始論相同的是,《道德經》認為萬物源於一個本源的超越性的創生的力量。

這個終極的力量,《道德經》稱之為「道」,也稱之為「天之道」,上天之道。天之道,意味著「道」的本源在「天」,「道」為「天」的力量和秩序的表現。「道」為客觀自然的規律和秩序,「天」是能動的創生和主宰的力量。在這個意義上,宇宙萬物和人,皆源於「天」。

⑹ 《道德經》是道家的還是儒家的

《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著作,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6)道德經是儒家擴展閱讀:

道德經的產生時代背景

老子生於春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的守關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

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經

⑺ 古人為什麼不把《道德經》作為四書五經的一經

因為《四書五經》都是儒家經典,但是《道德經》是道家著作,兩者的哲學思想並不一致,所以不能將《道德經》列在四書五經之中。


五經地位的形成,源於漢武帝時期。漢朝前期,治國理念遵循的都是黃老之說,把《道德經》等道家經典作為施政圭臬,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統治,決定獨尊儒術,將儒家思想作為官方意識形態。漢武帝罷黜的百家,首當其沖的就是道家及其《道德經》。

北京孔廟十三經碑刻

至於道德經等道家經典,古代一般將其視為諸子百家著作中的一種,官方並不將其作為意識形態,也不作為科舉考試標准。

⑻ 老子《道德經》是否屬於中國儒學文化中的一部分

儒學 是 道學的 一部分`~~

孔子 孟子 的 骨子裡面 都有 道學的 品質~~~~~

是 南懷瑾 歷史經驗 里說的 ~~~~~~~~

⑼ 論語、中庸、大學、道德經 不屬於儒家經典的是

《道德經》不屬於儒家經典。


儒家經典又稱儒家典籍,是儒家學派的典範之作,被世人奉為「經」。

主要指十三經,同時也包括歷代儒家學者的評注和解說。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其中,「經」的地位最高,「傳」「記」次之,《爾雅》又次之。

十三種儒家文獻取得「經」的地位,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漢代,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官方頗為重視,立於學官。唐代有「九經」,也立於學官,並用以取士。所謂「九經」包括《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和《春秋》三傳。

唐文宗開成年間於國子學刻石,所鐫內容除「九經」外,又益以《論語》《爾雅》《孝經》。五代時蜀主孟昶刻「十一經」,排除《孝經》《爾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之列。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並為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它的經典地位。

清乾隆時期,鐫刻《十三經》經文於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經註疏》,從此,「十三經」之稱及其在儒學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最初只有《六經》,後來《樂經》失傳,剩下五經,隨著歷史的發展,便有了七經、十三經、十經等名稱。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⑽ 老子是道家還是儒家

老子是道家的。

老子、莊子都是道家的,孔子、孟子是儒家的。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


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

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熱點內容
食品安全最新法律法規 發布:2024-11-03 04:17:16 瀏覽:25
應榮輝法官 發布:2024-11-03 04:03:05 瀏覽:99
萬州合同律師 發布:2024-11-03 03:24:31 瀏覽:232
道德經第9章 發布:2024-11-03 03:23:37 瀏覽:359
道德是客觀 發布:2024-11-03 03:13:56 瀏覽:443
門診部的各項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3 03:10:13 瀏覽:553
法律援助家庭貧困申請表怎麼填 發布:2024-11-03 02:28:22 瀏覽:118
家長會假勞動法 發布:2024-11-03 02:27:29 瀏覽:307
非責任事故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03 02:12:58 瀏覽:864
勞動法關於拖欠工資的條款 發布:2024-11-03 01:48:40 瀏覽: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