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與道德
⑴ 從管理與道德關系,分析王大成的行為
大王大成的行為,違犯了社會公認的道德行為,也是違犯愛護企業財產的規定,這是容易內認識容的事實。因而王自己也認識錯誤,接受處分。但從這件事,不僅要認識道德,還應分析管理問題:a.餐廳的管理是否有疏漏,為什麼會出現生產材料被偷走的事情?b.餐廳管理者對王家庭困難情況是否了解得不多,關心得不夠?c.餐廳對員工的教育力度應該加大。概括一句話,應該從行為科學來認識管理的問題。飛馬管理網上有類似相關的案例,更多精彩點評供參考
⑵ 管理道德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如何改善企業道德
管理道德對企業發展的意義:
企業作為一種經濟組織,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組織,它具有人格化的特徵,在企業的管理當中體現企業的管理道德。管理道德是指導管理人員工作行為的標准,是一個企業在處理內部問題及與外部環境相關問題時所採取的道德標准和准則,是企業調節與內部利益相關者和外部利益相關者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企業在追求經濟利潤最大化的同時,要考慮到社會責任,此時,企業的管理道德就起作用,道德標准和價值觀就會影響企業取得經濟利益的行為和態度。企業經營活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與其管理道德緊密相連。一些中小企業在面對以生產假冒偽劣商品獲得暫時生存還是以質量上乘的產品在市場上為自己明確定位來發展壯大的選擇時,管理道德將對其經營行為產生約束作用。
管理道德作為指導管理人員工作行為的標准,關系企業的生存發展,符合管理道德的理念和行為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反過來,違反管理道德的行為,既使能獲得眼前利益的滿足,也遲早會使企業陷人惡性循環,最終得不償失。
企業應該認識到,管理道德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能力。作為企業的高級管理層要充分重視管理道德的建設,積極改善管理道德的實施環境。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作用,懲罰道德原則的違反者,表明公司促進管理道德規范化的決心,對內關心員工的冷暖,對外兼顧顧客和供應商的利益,爭取利益「雙贏」。
改善企業道德的途徑:
(1)發揮社會價值之導向之作用。企業外向道德與內含道德,都受到社會物質生活狀況及其所決定的社會價值導,向所制約,社會輿論是社會價值觀的載體,對企業道德的發展起導向作用。堅持正確的社會輿論,倡導正確的價值觀,是企業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方法。(2)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企業道德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道德建設的最直接的途徑。二者相互滲透、同步發展。企業價值是企業文化的基石和核心,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必須加強企業道德建設,(3)加強制度管理,進行利益誘導,為克服企業道德中的軟弱無力現象,必須將道德建設與嚴格管理相統一,注意運用利益誘導的杠桿,從物質利益的角度促進企業道德建設。必須強化激勵機制,鼓勵善的道德行為,使企業建立一個合理、完善的自我約束機制。(4)領導以身作則。企業能否有生命力,最主要的力量有兩種:道德本身的力量、領導者的人格力量。加強企業領導的道德建設首先要求企業領導者加強理論修養,提高自身分析和解決問題之能力;其次,企業領導者要加強道德修養,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持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與自我提高,自覺進行道德實踐;再次,領導者要垂範道德規范。職工的自我教育,要運用集體力量讓職工對道德行為互相仿效、感染和激勵,互相監督和制約違反道德的行為。
⑶ 管理道德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如何改善企業道德
企業道德是指在企業這一特定的社會經濟組織中,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來維持的,以善惡評價為標推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活動的綜合。按照道德活動主體的不同,可分為企業的組織道德和員工個人的職業道德。企業道德既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道德原則在企業中的具體體現。它是人格化了的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在自然求索。社會交往中,所應遵循的旨在調節企業與國家、企業與他企業、企業與他單位、企業與競爭對象、企業與服務對象以及企業內部各方面關系的行為規范總和。
企業道德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
1、在企業行為中,管理道德從企業及其職工對社會和他人的義務或利益關系中來認識現實,並藉助道德情感、道德觀念、道德規范和道德理想等形式來表達認識成果。這種認識作用,實質上就是道德價值導向,它啟發和引導職工去創造高尚的社會關系和完善自身人格。自覺遵守企業各種行為的道德規范,把從業人員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促進兩個文明的建設。
2、在社會主義的企業中,一個合格的經營管理者不僅應該懂得科學決策,懂得系統論,學會對物的管理,而且應該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品質和較高的行為選擇能力、道德評價能力。此外,還應掌握道德激勵方法,善於調節管理過程中的人際關系。管理道德就是提高經營管理者的職業道德素質,使他們學會對人的管理,懂得人際關系的奧妙,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激勵人們去追求共同的目標,使職工個體能獲得全面的發展。第三、在上述認識和調節的過程中,貫穿滲透教育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道德對人心的征服上。這主要通過社會輿論對職工行為的褒與貶,使職工內心深處受到教育,並通過傳授管理道德知識、個人示範和集體影響及典型誘導等方法,使企業職工的道德意識得到強化,自覺地用企業道德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總之,管理道德的作用在於提高管理者的職業道德素質,強化企業成員的道德意識,理順和改善管理中的人際關系,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達到既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更好地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又使從業者獲得全面發展的目的。
企業道德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個方面進行長期、艱苦的努力才能見成效。改善企業道德可以遵循如下路徑:
1、要大力加強企業道德教育。
2、要認真抓好企業道德評價。
3、要把企業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相結合。
本文部分內容參照如下出處:https://ke..com/item/企業道德/7719645?fr=aladdin
⑷ 管理道德和社會責任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當今世界局勢有點類似中國歷史上的戰國。那時各國爭端,狼煙四起,從而造成了一段的亂世。好在還有一些有德之士,像孟夫子那樣的聖徒,周遊列國,會見各諸侯國首腦,宣揚仁愛與和平。可是當時大家都顧及眼前利害,很少有人真正信他。 演變到最後,秦以武力統一了六國,可是因不懂得行仁政,僅15年就亡國了。以秦為鑒,後來漢朝知道武力不能解決問題,於是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遵循倫理道德來治國,提出了「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以孔孟為主導思想建立的教育政策,歷經2000多年的改朝換代,經久不衰,孔孟自然成為萬世師表。 比起戰國時代,今天世界的混亂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許多有識之士,包刮國外眾多學者專家,開始不斷探索與提倡用儒家學說拯救世紀的理念,認為必須喚起世界對道德仁愛的覺醒,並落實於教育,才是國富民強之道和世人幸福之本。 世界上的資源毫無疑問非常有限,而人的慾望卻沒有止境,但如果基於所謂的「國家利益」,其實往往是短期利益,甚至是領導人的任期利益,去拚命爭奪,那麼「家有家運,國有國運」,最終失去的,可能是更長遠的國家利益,以及長治久安的國運。 要想國家真正長治久安,唯有修德,修德才能種下好運。現在科學技術很發達,科學家與其天天研究殺人武器,不如用更多精力、智能來開發新能源,而國家則應放大心量,不壟斷,不操縱,著眼於人類福祉,超越本國或本族群,盡可能讓全世界技術共享。這樣,不僅利於全球能源問題的解決,更有助解決人類的隔閡與紛爭。 中國人講「一家飽暖千家怨」,你今天只顧本身利益,那註定不能長久,千家都會視你為敵,宗教、族群之間也都一樣,只有互助合作,世界的和平才有望達成並持續。 西方人常講「消滅沖突」,其實這個「消滅」是要不得的,中國人不講「消滅」,講「化解」,化解是溫和的,如果說「消滅」不掉,是不是要把對方殺了?那人家怎麼能服氣?所以「消滅」的意念不能有,否則只能造成生生世世的冤冤相報,自墮苦海。 `'^/B_ L#gJ;H0 中國古人常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如果具足誠意,就能化解任何怨結,比如就過去的錯誤向對方深刻懺悔和道歉,並且施予恩惠,問題通常是可以得到化解的,而古之智者更提倡以德報怨。 而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有很多人認為,傳統文化應重新振興,以解決人類共同困境。但是當下很耐人尋味的問題是,在其文化母體內,即中國本土,傳統文化不但沒有全面振興,對於普及傳統經典教育也存在很大爭議,那麼何以去說服外人?何以建立中華文化的全球認同,進而「開萬世之太平」呢? 其實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主要就是倫理道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些大自然法則,稱之為「道」;夫妻、父子、兄弟、朋友之間的人倫關系,稱之為「德」。中國幾千年來傳承的教育,無非是人與人、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你能認識清楚,能夠順應,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哪裡還會有對立和沖突? 但遺憾的是,由於類似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中國傳統教育至少斷了70年,三代人。以致現代很多人已經不懂了,這怎麼辦?當我們到外面去講倫理道德,人家以為在講神話,沒法子體會。所以唯一的辦法,就像演戲一樣,做出榜樣來。能夠有一個小地區或小鄉鎮,讓裡面的人百分之百去落實傳統倫理教學,人人講理,人人都懂得尊敬、禮讓,人人是善人,真正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體現出傳統教育的效果。然後讓大家來參觀、體會和諧社會的真實樣貌,這樣人家就會相信。事實上在澳大利亞的圖文巴,我們已經有了這樣的人間樂土。 歷史上,人們常以「湯王七十里而王天下,周百里而王天下」為榜樣。當你在一個很小的國度把政治辦好,讓國家興旺,其它國家就會來仿效、學習,並對你表示尊敬。你的教化,也就自自然然普及到天下去了,無需軍事和強權的介入。 古訓講,「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什麼原因?心地清凈,「思無邪」,一生自然過得幸福。可見人性本善,只是有時需要有人指引,才能更好的將人類最純真的良知和善發揮出來和造福人類。 因此,盡快落實傳統倫理教育,其實是人類善良本性最真實的需求。如今家庭的離婚率已達30%左右,家庭是社會最基礎的組織,就像人身上的細胞,很多單親小孩因為缺乏愛,從小就養成了怨恨心,如果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都充滿怨恨,那麼世界就災難臨頭了,它將不是核武戰爭,也不是自然災害,而是這種問題。到時,恐怖分子可能就是你周邊的人,讓你無法提防,那這個世界將多可怕?所以,化解人類沖突,避免災難,已到最後時限,除了落實道德教育,沒有第二種解決之道。 當前國內已漸漸有一些地方出現了傳統文化復興的跡象。但與此同時也遇到很大爭議。有反對者認為這會滋生教育腐敗;還有人指出推行經典教育的背後是利益驅動;而更多人認為,當前更主要的問題是要清明政治、健全法治。其實法制雖然必不可少,但人心永遠是最中重要的。持前兩種觀點的人是一種典型的因噎廢食的思維。持第三種觀點的人,說明他對傳統經典教育不了解,如果沒有倫理道德的根基,政治清明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做不到。為什麼?如果個體或團體都本位地緊抱自我的利益,起心動念制定的種種政策,恐怕都難以落實公平與公正,難以成就善業,又何來政治清明?所以傳統經典教育即倫理道德的教育,就是讓你做一個明白人,一個好人,即所謂「聖人的教育」,「聖人的教育」並非遙不可及,所謂聖人,其實就是明白人或者說明智的人。 只是之前提過的原因。傳統經典教育已斷了三代,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好處,倘一旦知道並且受用了,自然就會明白。 另外中國有句話叫「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童年往往會養成一生習慣,所以童年教育極關鍵,這個教育的根是在家庭。小孩耳朵會聽,眼睛會看,隨時都在攝受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在其面前一舉一動都要正,不能有邪;要善,不能有惡,從前的家庭都懂這一套。 如今,家庭以及社會的這種倫理教化因被嚴重忽視而極度匱乏。由於所謂的現實生存和競爭壓力增大,父母的追求以及對子女的教化,更多強調功利性目的,嚴重缺乏對子女人格、德性的培養。此種情形之下,在學校大力普及經典教育,彌補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缺憾,奠定兒童一生道德修養的根基,實在是當務之急,不容忽視啊! 傳統文化過去在中國推行了幾千年,根基很深,雖然遭受了近百年的破壞,但還是有根的。中國傳統文化經過了5000年的考驗,你可以懷疑它,批判它,甚至否定它,可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他一直指引著偉大的中華民族走過數千年的歷程,並創下了中華民族無數輝煌的篇章。誰如果不需要這一套方法,而能夠搞出新東西讓這個社會安寧,讓整個世界和平,你真的了不起!我們崇拜你,你就是新的聖人! 可可否認的是,當今社會,道德的約束力通常會很薄弱,所以幾千年前達摩東渡時也曾講過:沒有正義的力量是邪惡的,但沒有力量的正義是無效的。所以社會規范更仰賴法治,特別是在法治並不十分完善和健全的情況下,人們更應該強調「以法治國」。 其實「法」是方法、是手段,德是真正的根本。若是沒有法,德也不能落實。所以道德和法治一個是本,一個是末。如果有末沒有本,法的漏洞就會很多,還是治不了國,並且往往還會讓老實人受罰,因為不老實的人會鑽法律的漏洞。 全世界盡管族群不相同,文化不相同,宗教信仰不相同,但是如果細心去觀察,會發現表象的巨大差異背後,有著根本的共同價值基點,即共同的原點,那就是「愛」或者 「慈悲」。 如果人人都能注重道德講究禮讓,發揚愛心,不但理通了,事也通了,自然就能相互包容、合作了。 這個世界的多元文化是一體的。拿人的身體為例,它就好比是整個地球,不同的器官就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我的國家是眼睛,你的國家是耳朵,他的國家又是鼻子,如果各器官都說自己是第一,別人是第二、第三,那這個身體顯然就會出毛病,地球就生病了。那麼怎樣才能保持健康呢?只有當我的眼睛第一,耳朵也第一,鼻子也第一,每個器官都第一,每個國家都第一,每一個族群都第一,每一種宗教文化都第一的時候,只有彼此互相包容、尊重、敬愛與合作的時候,這個地球的身體才可能健康。這對社會的安定和平和全體人類的幸福將大有助益。
⑸ 管理學論文管理與道德
管理與道德關系密切。管理倫理這門學科興起也有很長時間。你給的題目還是有些大。管理是什麼管理。公共管理還是其他。相對來說研究公共管理的著作蠻多。
公共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治理模式必然要體現「善」和「應當」的價值取向,公共管理行為必然是一種倫理行為;而普遍性的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也必然會影響到公共管理的發生和發展,即公共管理與倫理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1.現代市場經濟倫理訴求呼喚公共管理的倫理化。公共管理產生於伴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成長起來的公民社會,市場經濟的倫理訴求必然使公共管理具有一種倫理價值取向。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治理模式的公共管理必然要協調由於利益分化和沖突所引起的各種利益關系的緊張狀態,維護社會的和諧有序,體現人類社會發展的追求善性的倫理化要求和價值取向。
2.現代管理發展的人本主義傾向促成公共管理的倫理化。關注現實的人的需求滿足和價值實現,必然需要協調各種各樣的現實的社會關系,倫理作為維系人的社會性存在的重要基礎,勢必會在公共管理協調各種社會關系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管理發展的人本主義傾向促使以道德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形成,也即實現公共管理的倫理化。
3.社會秩序供給的合理化要求公共管理的倫理化。公共管理在提供社會秩序的過程中要做到科學
化、客觀化、規范化、可操作化,同時更應該關注社會秩序在維護善、公正、正當等倫理價值方面
的作用和意義。
4.從行政管理到公共管理的管理思維範式轉換體現了一種管理倫理化的趨勢。現代公共管理的服務理念的確立,人本原則的形成,責任意識的增強等等都體現了現代公共管理的人性化趨勢。這種人性化趨勢加強的一個很重要的體現就是公共管理的倫理化:管理者的自身道德責任感的增強,公共權力受道德約束的增強,社會公正觀念的增強。(參見韓升的《公共管理倫理的理論與實踐》)
以上只是一個簡單介紹,具體可以萬俊人的《現代公共管理倫理導論》以及如韓升等人的論文。
當然你寫行政管理與道德也未嘗不可。。。
⑹ 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有什麼聯系及區別
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有什麼聯系及區別
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的意思是:企業在管理版的過程權中是否有融入企業社會責任義務(包括一些跨國采購商的行為准則是否有在企業內部有效的執行)
具體請參考SA8000社會責任國際標准
感謝您的提問
速訊管理顧問
⑺ 什麼是管理道德
管理道德
管理活動中,包含著人際關系,如何處理這些人際關系,有一個道德的問題。管理道德就是對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即要求管理者具有與管理活動相適應的道德素質,要求管理者的行為是有道德的行為。
道德,是一定社會用以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管理道德是一種特殊的職業道德。一般的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職業勞動和工作過程中應遵守的與其職業活動相適應的行為規范。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為准則與規范的總和,是在社會一般道德原則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特殊的職業道德規范體系,它是通過規范管理者的行為去實現調整管理關系的目的的,並在管理關系和諧、穩定的前提下進一步實現管理系統的優化、提高管理效益。
為什麼要提出管理道德?
管理道德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規范對象的特殊性。也就是說,職位、職權是管理者所特有的,管理者是積極主動地承擔職位責任還是被動地承擔甚至逃避職位責任,是正確地行使職權還是濫用職權甚至以權謀私,都需要有一定的規范和制約力量來保證。
二、調整對象的特殊性。也就是說,管理關系的狀況主要取決於管理者,在管理系統結構一定的條件下,管理關系的改善是通過管理者的行為來實現的。所以,管理關系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以及管理者之間的特殊的職業聯系,它不同於一般的社會關系。管理道德的出發點是管理系統的整體利益。在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是一切管理道德行為的最高准則,因而也是管理道德的最高標准。
管理道德根源於管理系統的客觀要求。
在管理系統中,一切管理關系都是建立在實現管理目標的前提下的,管理關系中的人際沖突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但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管理者之間由於認識不同造成的沖突;利益上的沖突;管理中的結構性缺陷造成的沖突;領導作風方面的問題造成的沖突。在現實的管理活動中,這四個方面人際沖突的存在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管理道德在管理關系的調整中,只發揮正的功能而決不產生負的功能,任何時候,道德都不會成為人際沖突的根源。
管理道德之所以能夠在調節管理系統時發揮作用,是因為它能夠滿足公正性的要求和合理的功利要求。
管理道德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表現:
管理道德有助於增強管理人員的自我約束能力;
管理道德評價是考察和遴選管理人員的一個重要手段;
管理道德為管理活動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
促進管理系統中人際關系的道德化。
無論管理道德的功能具有多麼復雜的表現,都是通過管理者以及管理者內心道德信念的建立和健全來發揮作用的,正是管理者有道德的管理行為,才表現和增強著管理道德的功能。
做一個有道德的管理者:
要在下級面前以身作則;
要密切聯系部屬,虛心聽取下級的批評意見;
要加強管理的民主化,要肯定部屬的成績;
正確應用情感激勵。
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在政治上是平等的,所謂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無非是在一定的規章制度的框架下進行的指導與被指導的活動。總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道德關系,不同與一般的社會道德關系,它是基於根本利益一致的同一經濟實體中的道德關系,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在總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在一定的協作關系中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負責,相互制約。
道德規范是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中產生的促進人的善行的規定,主要是通過激勵人的善行去實現人際關系和諧的目的。道德規范是具體的,每一種道德規范只是針對一類行為所做出的規定。然而,人際關系是復雜的,人的行為是多樣的,所以,道德規范也是多樣的。
盡管如此,最為基本的管理道德規范有以下幾種:
一、忠於職守。是指管理者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創造精神,自覺地與官僚主義作斗爭。
二、遵紀守法。具體要求:嚴以律己,為人表率,依法實施管理,尊重法律規定的人民的基本權利。
三、實事求是。包括的內容有:重視調查研究,反對主觀武斷,堅持表裡如一,反對弄虛作假,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作風踏實,與人為善。
四、團結協作。管理者必須做到以下幾點:服從上級,尊重下級,尊重同事,協調友鄰。
五、尊重人才。人才是管理系統生命活力之源,尊重人才往往是現代管理成敗的關鍵,現代管理者的一個主要品德就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識。
管理人格也就是管理者的人格。是管理道德的最高實現,是管理規范在管理者心靈中的內化,表現為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質的總和。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質這三個概念所指稱的是管理者道德修養的三個層次,後者都是前兩者的進一步提升和深化,因而也表現為後者是對前兩者的綜合。從這個意義上講,管理人格又是管理者道德品質的升華。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管理者的管理人格:
1、自覺的責任意識
2、真誠的服務意識
3、清廉為公的追求
4、主持公正、維護正義
5、言而有信、行而必果
管理人格是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能夠做到正直公道、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嚴於律己、關心他人、平易近人的充分條件,從而使管理者在被管理者心中是一種親切感人的形象,因此得到被管理者的敬佩和愛戴。
管理道德的形成可以大致概括為管理道德評價、管理道德教育和管理者的自我完善三個階段。
管理的道德評價是對管理者的管理活動是否合乎道德性所進行的價值評定,其目的是要幫助管理者樹立道德觀念,培養管理者的道德責任感,影響管理者的行為,以求揚善抑惡,改善管理系統中的人際關系。具體的評價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考慮到動機與效果的統一,目的和手段的統一,選擇自由和道德責任的統一。
管理道德教育是指為培養管理者良好的道德品質,造就管理人格而對其進行的道德知識的傳播和道德規范的宣傳教育的活動,管理者道德教育的過程包括提高管理道德認識、陶冶管理道德情感、鍛煉管理道德意志、堅定管理道德信念等環節。
現代管理者是指具有管理科學知識和技能、擁有一定管理權力從事管理活動的人。管理者的道德自我完善是管理者個人人生修養的過程。人生修養是一個學習、磨練、涵養和陶冶的功夫,是需要經過長久努力才能達到的一種能力和素質。因此,對於管理者來說,自我完善是一個不斷進取的過程,表現為學習和磨練都是一種自覺的活動,是管理者的自我修養意識的體現,意識到自我修養的必要性,能正確的估計自己,有自知之明。
⑻ 在管理道德方面,存在哪些基本觀點,各種觀點的要義和區別何在
管理道德作為一種特復殊的職業道德,是制從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為准則與規范的總和,是特殊的職業道德規范,是對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對管理者自身而言,可以說是管理者的立身之本、行為之基、發展之源;對企業而言,是對企業進行管理價值導向,是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所需的一種重要資源,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源泉,可以說管理道德是管理者與企業的精神財富。管理道德觀的有4種不同觀點:功利主義的道德觀;權利至上的道德觀;公正主義的道德觀和綜合社會契約的道德觀。功利主義,即效益主義,提倡追求「最大幸福」。邊沁的功利主義最為著名。
追求幸福、效益並沒有錯。但是事事、時時以功利為目標、為目的,就會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人利己,虛假偽善、圓滑市儈。
⑼ 如何正確處理制度管理和道德管理的關系
一、思想基礎方面的規范要求 首先要樹立熱愛本職,忠於職守的思想。熱愛本質,主要是指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維護本職 業的利益,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力求掌握最好的職業技能;忠於職守,主要是指要認識到自己從 事的職業對社會、對他人應履行的義務,具有高度的職業責任感,發揚職業獻身精神。 二、服務精神方面的規范要求 物業管理服務行業,其根本宗旨是為業主服務。因此,所有員工必須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 精神,主動、熱情、耐心、周到地為業主服務。 要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應逐步建立規范服務,即正常服務、多功能服務、專項服務、現代技術服 務的質量要求。正常服務就是在物業管理過程中熱情、公平、周到、負責;多功能就是提供與物 業管理相關的連帶服務以滿足多種需要;專項服務就是為服務對象提供特殊的需要,現代技術服 務就是隨著商業技術裝備的餓逐步改進,擴大科學技術服務。 要熱愛業主,把他們當親人,要以平等的態度接待他們,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不以衣帽取 人,做到生人熟人一個樣,大人小孩一個樣,職務高低一個樣。 三、經營作風方面的規范要求: 社會主義社會條件下的一切經營活動,都是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 設服務。因此,每一個員工必須端正經營作風,做到「信譽第一,誠信無欺」。 四、工作態度方面的規范要求 廉潔奉公,公私分明,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本質要求。每一個員工必須嚴於 律己,清正廉 潔,不損公肥私。要敢於同貪污、盜竊等違法行為做斗爭。要始終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 利益放在第二位,個人利益 服從集體利益。 五、職業修養方面的規范要求 要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生觀解決人為什麼活著,怎樣活著的問題, 是指導人們思想言行的「總開關」。人生的目的、理想和信念,對人生起著精神推動力的作用。 要努力學習業務技術。光有為業主服務的思想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為業主服務的本領。這就要求 員工必須抓住一切機會和時間努力學習業務技術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技能。 要有高度的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敢於抵制一切違反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行為,做到不放任,不 採取自由主義態度,為整個社會風氣的好轉做出自己的貢獻。
⑽ 在管理道德方面,存在哪些基本觀點各種觀點的要義和區別何在(管理學)
管理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道德,是從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為內准則與規范的總和,是容特殊的職業道德規范,是對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對管理者自身而言,可以說是管理者的立身之本、行為之基、發展之源;對企業而言,是對企業進行管理價值導向,是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所需的一種重要資源,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源泉,可以說管理道德是管理者與企業的精神財富。管理道德觀的有4種不同觀點:功利主義的道德觀;權利至上的道德觀;公正主義的道德觀和綜合社會契約的道德觀。功利主義,即效益主義,提倡追求「最大幸福」。邊沁的功利主義最為著名。
追求幸福、效益並沒有錯。但是事事、時時以功利為目標、為目的,就會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人利己,虛假偽善、圓滑市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