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道德現狀
㈠ 目前中國的商業道德狀況如何你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強商業道德建設
商業道德實質是商家企業的社會責任,普遍如股市反應。良莠不齊的制度性建設泛濫,要從企業家、企業管理層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開始。好比一個患者,再好的醫療設備和葯品以及醫生,都離不開患者自身積極主動地配合,離不開患者對健康的強烈追求。
㈡ 中國目前企業商業倫理和社會責任感的現狀如何
誠信和市商業活動中的職業道德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商業倫理也是你立足商業活動的關鍵,如何把握時關鍵,社會責任感是你立足社會的基本准則。二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目前來說,越成功上升期越長的企業,他的商業倫理越好,社會責任感越強。可很多時候二者是分離的,社會責任感強的所作貢獻對於全社會來說越強。商業倫理強的卻不一定決定他的貢獻程度高。
㈢ 管理者可以採取什麼步驟來提高道德決策
1、顧全大局
所謂「顧全大局」,一是指顧全社會大局;另一是指顧全企業全局。作為一名企業的首腦、決策者,必須要把良好的社會效益作為決策的主要目標。商家投資固然要賺錢,但是一定要先顧及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如果置個人於社會之外,甚至凌駕於社會之上,那麼其結果只能為社會、民族所摒棄。可以這樣說,企業的經濟效益是企業發展的條件,而社會效益則應是企業生存的基礎。企業是由所有員工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在決策過程中,除了要顧及社會大局外,同時要顧及到企業的自身全局。企業具體的決策活動多是以企業的全局為對象,根據企業總體發展的需要制定的。企業決策所規定的是企業的總體行動,它所追求的是企業的總體效果。雖然在決策活動中也會包括企業的局部活動,但是這些局部活動是作為總體行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戰略決策中出現的,這樣也就使決策活動具有了綜合性和系統性。
2、長遠目光
企業的決策,既是企業謀取長遠發展要求的反映,又是企業對未來較長時期內如何生存和發展的統盤籌劃。雖然決策活動要以企業當前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為出發點,並且對企業當前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指導、限製作用;但是,這一切都是為了更長遠的發展,是長遠發展的起步。所以,遠見卓識也是決策者必需的素質。凡是為適應環境條件的變化所確定的長期基本不變的行動目標和實現目標的行動方案,都應從長遠的觀點考慮,調整好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相互關系。
3、競爭意識
樹立競爭意識,對於企業決策者來說,不僅僅是促進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並且是加強商業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展,我國大部分的企業正由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化。原有的封閉型、壓力型、守業型、執行型的經營方式正不斷地向開放型、動力型、開拓型、決策型的方式轉化。競爭意識,使自己的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原先的生產型企業活動只有壓力而沒有動力,其致命弱點就是安於現狀、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缺乏改革、開拓、創新精神。這種現象既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樣也不符合商業道德的要求。居安不思危,從而造成技術落後,產品老化,管理上因循守舊,千篇一律;最終導致國家經濟發展緩慢、落後。總之,企業的總體規劃、長遠目標、發展方向和重點,以及所採取的基本行動方針、重大措施和基本步驟,都是原則概括性的規定,具有行動綱領的意義。在一系列的決策及實施過程中,企業從上到下的全體員工,都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與優秀的商業道德,步調一致,同心同德地為實現企業目標而盡心盡責,忠於職守。
㈣ 企業為什麼要遵守營銷道德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營銷道德是調整企業與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客觀經濟規律及法制以外製約企業行為的另一要素。
遵循營銷道德的營銷行為,使營銷人員個人、企業和顧客利益保持一致,從而有利於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違背營銷道德的營銷行為,使企業的利益與顧客的利益相悖,雖使企業一時受益,但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更有損社會公眾的利益。因此,使營銷行為沿著營銷道德的軌道進行,對企業和社會雙方都是大有裨益的。
現代營銷必須講求道德
(一)現代營銷中不道德行為帶來的問題
市場營銷活動存在的不道德問題,給社會、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1.對社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一是對環境的污染。如產品本身及產品包裝物的污染和製造過程對環境的污染。二是對社會文化價值的誤導。如不健康的廠名、店名、品牌名稱造成文字污染;不少廣告強力灌輸的「物質主義至上」、「性」、「地位」、「高消費」等觀念造成對人們價值觀的誤導,使人們相互攀比,超前消費。有的營銷活動還造成惡劣的社會及政治影響。三是增大社會成本。如香煙在滿足人們需要的同時,也損害了他們的身體健康,並侵犯了不吸煙人的權利,致使因吸煙導致的疾病及死亡率增加,進而增加社會醫療費用支出。再如汽車的增加不僅使各種基礎設施如公路、停車場、交通管理、警察等更加緊張,而且還造成交通堵塞、空氣污染、車禍傷亡等社會成本大大增加。
2.對消費者利益造成損害
盡管消費者被營銷者稱為「上帝」,然而,消費者在許多方面並沒有品嘗到做「上帝」的滋味,反而成為營銷系統的犧牲品。一是產品對消費者利益的損害。有的產品本身是有害的,如煙、酒等;有的產品質量不合格,會對消費者造成人身和財產安全,如家電漏電、啤酒瓶爆炸等;還有的是生產假冒偽劣產品,使消費者不僅經濟上、心理上、人身財產上受損,而且對同行、對社會造成不利影響,如假名牌商品。二是欺詐性的營銷損害消費者利益。漫天要價、欺詐性包裝、促銷過度等都使消費者的利益受損。另外產品使用說明書不詳所造成的消費者誤用、誤服事件也時有發生。
3.對企業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成熟,老百姓上了一回當,怎麼可能二次受騙?同類產品,老百姓連續上了幾回當,對整個行為肯定也會嗤之以鼻。如冠生園月餅事件不僅使該廠的月餅無法銷售,而且使國內整個月餅市場陷入危機,結果害人又害己,最終以破產而告終。因此,營銷道德的終結之日,將是市場的終結之日。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採取不道德的營銷手段欺騙了顧客一時,卻欺騙不了顧客一世。這種行為雖然可能在短期內給企業帶來不正當的利益,但從長遠來看必定有損企業形象。在現代企業營銷活動中必須講求營銷道德。決定競爭成敗的不僅是企業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信譽度、美譽度。聲譽是企業的生命,一旦聲譽受損,企業將很難翻身,最終會走向死亡。因此,有遠見的企業和營銷人員都能夠誠懇地對待顧客,獲得顧客的信息,並重視與顧客之間建立長期的關系往來,增加顧客的重復購買率,這樣才能在顧客心目中樹立起良好並長久的企業形象,最終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
由此可見,企業在營銷活動中不遵循道德准則,可能得逞於一時,卻會嚴重損害企業的公眾形象。因此,一個優秀的企業應該講求營銷道德,以提高企業的美譽度。
(二)現代營銷中企業必須講求基本營銷道德
現代企業應該遵循的基本營銷道德是:守信、負責、公平。
1.守信
俗話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在現代營銷中,守信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守信就是要求營銷人員在市場營銷活動中要講究信用。在當今日益激烈的市場條件下,信譽已成為競爭的一種重要手段。只有守信,才能為企業和營銷人員帶來良好的信譽。誰贏得信譽,誰就會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誰損害了自己的信譽,誰就將被市場所淘汰。守信就必須要信守承諾,不僅要信守書面承諾,還要信守口頭承諾。口頭承諾雖然無法律的約束力,但卻是營銷人員幫助顧客建立購買信心的重要工具。聰明的營銷人員都不會冒著喪失信譽的風險違反向顧客許下的口頭承諾。此外,承諾還有明確的承諾和隱含的承諾之分。明確的承諾是合同、協議等明確規定的應履行的義務。隱含的承諾則沒有明確規定,它是隱含著的承諾,如「合格產品」本身就隱含了承諾對該商品所應具有的質量負責的含義。一旦營銷人員由於某種原因未能履行承諾,則有義務做出解釋,請求顧客的諒解,必要時應主動賠償損失,接受懲罰。
2.負責
負責即要求營銷人員在營銷過程中對自己的一切經濟行為及其後果承擔政治的、法律的、經濟的和道義上的責任。任何逃避責任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並且是非常愚蠢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營銷人員一般獨立地做出營銷的決策,因此他要對自己獨立自主的營銷活動及其可能帶來的一切短期和長期的後果承擔責任。營銷人員在營銷過程中一言一行都代表著企業,不僅要對企業和社會負責,而且要對顧客負責。因此,營銷人員在營銷過程中應向顧客講實話,如實地為顧客介紹營銷產品的優點和不足,向顧客提供能真實有效地滿足其需要的商品,千方百計地為顧客排憂解難,贏得顧客的信賴,提高企業的聲譽和社會效益。堅持負責原則,要求營銷人員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承擔責任的勇氣,必要時甚至要犧牲自己的利益。
3.公平
公平是社會生活中一種普遍的道德要求,它是以每個社會成員在法律上和人格上人人平等為依據的。在市場經濟中,這一道德原則也同樣適用。在營銷過程中,堅持公平的原則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營銷人員對待營銷對象,即顧客必須公平。營銷對象不論男女老幼、貧富尊卑,都有充分的權利享有他們應得到的服務。各種以次充好、缺斤短兩、弄虛作假的行為都是違反公平原則的,因而也是不道德的。二是在與對手的競爭中應堅持公平的原則。營銷不可避免地存在競爭。競爭是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態度的動力,因而市場經濟是鼓勵營銷人員之間展開大膽競爭的,但競爭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負面效應。許多營銷人員為了在競爭中戰勝對手,不擇手段,詆毀甚至無中生有地誹謗競爭對手的產品甚至人格,千方百計地欲置對方於死地,這種營銷行為是十分不道德的。營銷人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開展公平合理、光明正大的競爭,這才符合市場經濟鼓勵競爭的初衷。
守信、負責、公平是現代營銷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營銷人員在營銷過程中應隨時考慮到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利於社會公眾的利益。從長遠來看,遵守營銷道德,堅持守信、負責和公平的道德原則,對營銷人員個人、企業、顧客乃至社會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講求營銷道德,實施誠信營銷
誠信,是做人之本,也是企業經營之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信」二字具有極其重要的分量。「仁義禮智信」是人們提倡並力求遵循的行為准則。「人無信不立」、「千金一諾」、「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反映了人們對誠信的推崇。現代成功的企業都把自己的成功歸功於誠實,如世界著名船王包玉剛成功的要訣就是「與信譽成交,借信譽發展」。誠信營銷就是要求企業在市場營銷活動中,誠實經營,保證營銷活動的公開、公平與公正,以維護和增進全社會和消費者的長遠利益,以求得企業的長期發展。特別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市場競爭的規范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等都迫切要求企業實施誠信營銷。
(一)樹立誠信理念
實施誠信營銷,首先要求企業樹立誠信理念。有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其實,「誠信」很簡單,關鍵在於一個企業的良知、精神和認真的態度。這種誠信的態度,使企業在產品質量方面決不搞以次充優;不搞價格欺詐;不盲目跟風炒作;不搞廣告狂轟濫炸;不將風險轉移給經銷商;不盲目承諾,一旦承諾,就百分之百兌現;不出爾反爾,言而無信;不做任何有損商譽和商德的事。誠信不僅是企業生存之本,更是企業營銷之道。再好的營銷策略失去了誠信,就不是成功的營銷策略。誠信本身就是最好的營銷策略。
(二)創新營銷方式
企業要立足市場,長期穩定發展,就必須創新營銷方式。如某制衣廠的「透明營銷」,自製的產品標簽上公開標明面料及輔料的成本、用量、單位以及成衣的加工費、製造成本、工廠利稅和零售價等,使消費者買得明白、買得放心。再比如某些企業的「揭短營銷」,把產品的不足坦然地告訴顧客,顯示出企業和商家一心為顧客著想的誠信精神和商業道德,以此來贏得顧客的信任。在國際上最典型的露短營銷就是產品召回(各國汽車行業都實行產品召回,可口可樂公司也曾經實行過產品召回)。以誠從商、以誠待客,歷來為市場競爭之本。因為產品的不足總有一天會暴露的,再大的優點也彌補不了不足,再大的諾言也包不住不足,如果不能以好的態度認識和承認不足,甚至想方設法掩飾不足,到頭來失去的是顧客的信任,得到的卻是市場的懲罰和淘汰。「責任感營銷」也屬於一種誠信營銷,它嚴格遵循生態准則,堅持適度營銷原則,縮減在促銷、廣告上的費用,降低產品消費的社會總成本,實現企業、社會、消費者的共贏。
㈤ 百度是不是一家秉持基本的商業道德的公司
怎麼說呢?如果網路不是一家秉持基本商業道德的公司,那為什麼能夠逐漸在成長呢?或許樓主對網路有什麼看法,但是我覺得網路是中國人的網路。雖然跟guge不是同台並坐,但是我依然會選擇網路。看如今現狀,國家各行各業,好多都被外國的公司所壟斷。什麼基,什麼勞為什麼賣這么貴,可是營養又比不上真功夫。話好像說遠了,但是你仔細想想,如果網路連基本的商業道德都不遵守,靠欺騙來經營,怎麼能迅速的成長呢?
㈥ 中國目前的商業道德狀況如何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加強中國商業道德建設
我覺得抄目前我國商業道德不好襲,我們可以從貧富差距大這一點可以看出,中國人做生意一次性會掛干你的錢財,讓我們變得很宭,但是他們想錯了,他們要靠我們發展自己,就不應該那樣,好讓我們一時間來緩解經濟危機,為他們更好的服務
㈦ 網路廣告面臨著哪些法律問題及如何解決
您好,網路廣告中存在的法律問題
由於網路廣告是一個新事物,很多方面缺乏規定,一方面,網路廣告在實質上和傳統的廣告別無二致,但另一方面,依照現行的有關法律又難以對之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規范。所涉及的許多問題,在理論界和實踐部門還沒有統一的觀點,國際上也提出了不同的對策,這些問題主要不是技術上的,而是法律上的,先行的網路廣告的特徵、規則與傳統法律制度的交叉和沖突是主要原因。在網路廣告的法律問題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網上傳播的多樣性導致清晰區分單純的信息傳播與廣告具有一定的難度。盡管《廣告法》已有清楚的定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對廣告與信息、宣傳、事實、表揚文章等的區分,本身就存在著難度,加上網上傳播方式的多樣性,在網上交易信息往往又與廣告信息混合或並行進行,在一條信息中可以混雜有或隱含有廣告的成分。這種以非廣告形式或手段但包含廣告內容的宣傳,就是隱性廣告。
我國廣告法規定廣告應當具有廣告標記,使廣告具有可識別性,與其他非廣告信息相區別,不得使消費者產生誤解。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應當有廣告標記也使國外、境外通行的做法。例如《歐洲共和體關於電視廣告的統一規定》第13條中明確規定,「為避免廣告與節目混淆不清,不僅要對廣告加上明顯的標志,還必須同節目的圖像、伴音分離。」《國際商會廣告行為准則》第11條規定,「任何廣告不管使形式或使用的媒介,都必須是清晰可辯的;當一則廣告在含有新聞或文章的媒介上發布時,它應該輕而易舉地被人做是廣告。」英國廣告活動准則關於廣告標志的規定是:「廣告的涉及和表達應使人一目瞭然就知道為廣告,而不需要認真研究後才能辨別,」巴西廣告自律守則第六節關於廣告的識別中規定:「任何廣告不管是形式還是其使用的媒介,都必須清晰地表明其特徵,」澳門廣告法第5條規定:「廣告信息不論在其傳播時使用任何工具,應該可清楚地作廣告的識別。在傳統的媒介上出現的隱性廣告比較容易識別,而網際網路上的隱性廣告很難區別。有人說網上有一種不可忽略的力量是信息的全面影響。某些信息從某種程序上已經廣告化了。比如看到一個旅遊景點的報道,你也可以說它是廣告,因為在事實上它在推廣那個景點。
隱性廣告的主要表現形式有:
(1)網路新聞發布的廣告。盡管學術界對此有爭論,但廣告在網路新聞中存在著,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除ISP、ICP在事實上炒新聞以外,還有知名度較高的ZD-NEWS等專業網站。由於這類網站擁有特定的閱覽群體,專業化程度較高,能與其保持一定的關系是企業所希望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網路新聞與網路廣告的界限。
(2)BBS上發布廣告,主要以論壇討論問題的形式出現。商業網站在主要上開辟專業論壇,討論企業產品與服務的性能、質量、功能之類的問題,經常可以發現企業「使托」現象。廣告主以網民的名義故意在論壇上提論題,討論一番,以兜售自己。
(3)聯合品牌網站發布廣告,即幾家廣告客戶與網站結合為合作夥伴,通過網站提供商品信息,如制葯商甲,希望向心臟病患者推出新葯,並收集病人與醫生交談的資料,於是與某知名網站乙合作,建立了一個有關心臟病的網站,提供病例、數據、預防措施,治療器械等各方面的信息。關心健康的瀏覽者蜂擁而至,紛紛索取該公司的小冊子。並願意接受乙所作的有關心臟病市場調查。媒介權威用「商業化信息」或「品牌新聞」之類的名詞來詮釋。而理論界友人認為這種廣告形式把客觀信息與促銷信息混為一體。要加以限制。
二、 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和發布者定位問題模糊不清,從而導致在法律責任的認定上出現困難。在傳統煤體廣告環境下,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和發布者區分是清晰的,但是在網路環境下,三者的區分日益模糊,經營網路運營的ISP和提供信息服務的ICP他們既擁有傳統煤體的傳播平台,同時也集廣告代理、製作和發布於一身,在這種情形下,使我們無法用現行法律的概念和規則去理解和規范網路環境下的三種角色。另外,企業自由設立主頁或站點進行自我宣傳,任何登陸某一站點,發布廣告或類似的宣傳信息,對此如何管理是面臨的新課題。
三、網路廣告發布主體和渠道的多樣性,廣告發布地域無邊界等特點使廣告管理困難,引起管轄權問題。傳統廣告由於製作和發布廣告的主體有限,發布的空間或地獄有限,無論是對廣告內的管制,還是對許可或登記均可以實現。而對於網路廣告而言,不僅存在難以計算的發布主體和渠道,而且不分地獄界限的限制,這使得網路廣告的管理在某中程度上難以完全實現。基於網路的超地獄性,它還導致法律適用和行政管理權的沖突。傳統廣告由於受國界的限制,一般由國內法管轄,即使發布跨國廣告,也是或由本國或由他國法律管轄,一般不會發生法律適用沖突問題。而網路廣告則不同,從客觀上看,由於網路廣告可能涉及多個國家,無法將其分割為幾個部分,又由於各國立法的差異,使洋法律使用上出現困難。有的廣告主、發布者故意利用各國的差異,利用網路的超地域性,規避一國法律,違法發布某些網路廣告。
四、網路廣告不正當競爭行為引起的法律問題。法學意義上的概念是指兩個以上的生產經營者,以謀取有利的生存發展環境和盡量多的利潤為目的,以其他厲害關系為對手,所進行的各種商業性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在市場交易中經營者出於競爭目的,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或公認的商業道德,所從事的有損於其他競爭者或消費者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應追究其法律責任的行為。網路廣告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有以下幾種:
(一)、網路誘餌廣告
所謂誘餌廣告,指的是經營者對實際上不能進行交易的商品作出廣告,或者對商品數量、日期有顯著限制二在廣告中未予明示,以此引誘顧客前來購買,並鼓動顧客購買其廣告商品之外的商品廣告。因此作為誘餌商標,通常包括以下幾種情形:1、商家實際上不能銷售廣告中的商品;2、商家實際上根本不想銷售廣告上的商品;3、廣告中的產品或者服務在供應量、期限或者相對交易人等方面有所限制,但是廣告中故意不做出說明。在這幾種情況下,商家的實際目的不在於銷售廣告中的商品或者服務,而只是希望藉此機會將顧客引誘到他的商店或網站,然後通過各種手段、說服顧客買其他產品或服務,或者利用某些顧客的善良心態,軟硬兼施,迫使顧客購買他本來並不想購買的其他商品或者服務。這類廣告在傳統廣告中也存在,但在網路廣告總表現的更為頻繁,其影響范圍也更為廣泛。根據2000年6月25日星期一,北京電視一台的《晚間新聞》報道,美國為了打擊網上詐騙活動,聯邦貿易委員會專門設立一個網站將詐騙性網站鏈接,輸入到其資料庫中。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600家詐騙性網站被輸入到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資料庫中。
(二)、網路廣告價格紊亂
1997年中國網路廣告剛起步的時候,雖然網路廣告主局限於幾大工廠廠商,但可以供選擇的媒體數量有限,所以基本出於供求平衡的局面。風險投資商對中國市場的廣泛切入導致最近兩年來,從ICP模式贏取網路廣告媒體網站大量增加,而市場對網路廣告的宣傳與舒服工作卻越來越急於功利。這種情況反倒讓廣告主產生了疑惑,很多廣告主對投放網路廣告並不懷疑,但實在無法從五花八門的網站和頻道中選擇有利於自己的組合。這種「供過於求」的現狀導致了價格的混亂。目前無論一個ICP的站點是否知名,在定價時候都保持了很好的默契,但是各個ICP的銷售人員為了能拉住客戶,增加業務量,在談判的時候各顯神通,價格折扣是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業內人士稱,即使你們的價格已經幾重摺扣不能再低,客戶卻認為可能還有降低的空間。據調查在1999年達成的網路廣告交易中最高的CPM水平曾達到900元人民幣(幅面較大),而已468 60標准尺寸出現的一個網幅廣告,甚至可以以6至10元人民幣的CPM銷量,兩者的相差近一百倍。這樣畸形價格差距讓廣告主滿腹疑惑,並在情理之中。這一系列原因造成了網路媒體價格的不穩定,嚴重偏離價值規律,表現在法律上就形成了惡性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三)、用網路關鍵字、詞廣告來進行不正當競爭
在網路廣告的類型中,我們介紹了網路關鍵字、詞網路廣告的特點。埋沒技術是關鍵詞檢索功能所必需的;雖然行為人用其謀取不正當利益,但是技術本身卻是無可厚非的,只是有一些人不正當的利用此項技術。所以埋沒行為有正當和不正當之分,其本質區別在於謀求的利益是否正當。
網路關鍵字、詞廣告可能涉及對馳名企業的商標及其他標志的特殊法律保護問題,馳名商標是指在國內、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較高信譽為相當范圍消費者所熟知的商標。目前,對馳名商標給市場擴大保護是世界性的潮流。特別是19993年底烏拉圭回合結束後達成的世貿組織協定中《與貿易有關的只是產權協議》(簡稱Trips協議),對馳名商標的保護最為突出。1996年8月我國頒布了《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停行規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對我國的馳名商標負責認定和進行管理。這些規定實施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隨著近幾年來馳名商標網上侵權糾紛的屢屢發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適用何種法律已成為迫不及待的課題。
與上面相對應的就是網路關鍵字、詞廣告埋沒他人未注冊的馳名商標的,如何適用法律?
不論是對上述馳名商標或企業的埋沒,還是對他人未注冊的馳名商標的埋沒,兩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存在著「客觀上使消費者誤以為埋沒行為人與馳名的商標或其他標識的所有人只間存在著某種關系」。但如果沒有這個客觀事實,在網路廣告種埋沒他人馳名商標的,應如何處理?這是反商標淡化行為。
所謂「淡化(dilution)」是指對他人馳名商標的使用雖然不會導致混淆何消費者誤認,但是減損了馳名商標的知名度,削弱了馳名商標的顯著特徵何廣告宣傳價值,有可能導致消費者不再將馳名商標與特定的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聯系起來。比如說「羅西尼」這個馳名商標,如果市場出現了「 羅西尼」汽車,「羅西尼」電視機,「羅西尼」礦泉水,「羅西尼」巧克力等產品,可以說過不了幾年也就沒有人將「羅西尼」商標與「羅西尼」手錶的商標的所有人聯系起來了。網路關鍵字、詞廣告是「淡化」行為的一種較為典型的形式。長期的「淡化」行為甚至使一個馳名商標變成通用名稱。比如「樂凱」與「柯達」競爭:「柯達」想整「樂凱」,它弄一個國內的出版公司或者收買國內的文人,在寫書時特別是統編教材;解釋樂凱是什麼時,寫成「樂凱」是膠卷的別稱。以後別人上商店去買膠卷可以說成買一卷「樂凱」,買「柯達」牌「樂凱」,逐漸地「樂凱」的商標「淡化」了。這種網路關鍵字、詞廣告中的不當埋沒行為,客觀上極有可能達成「淡化」他人馳名商標的結果,而且,利用網路的技術特點此行為造成影響的傳播更便捷,另外,網路關鍵字、詞廣告中埋沒的內容還可能是著名虛構人物,著名企業家或上市公司的簡稱。在對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造成或可能造成混淆的行為,也有可能被認定為不正當行為。
(四)、鏈接(Hyperlink)技術進行不正當競爭。利用超鏈接可以跳過他人站點的主頁,直接訪問站點的重要內容或者將他人頁面的內容作為自己頁面的一部分,用戶也將因而不能接觸他人站點、主頁上的廣告,從而造成他人的經濟損失,這樣還可以引誘用戶閱讀自己主頁上的廣告。
(五)、通過抄襲剽竊進行不正當競爭。這主要是剽竊、抄襲他人網站的設計思想、主頁的排版布局、網頁內容。這類抄襲固然有原封不動的照搬照抄,但更常見的是類似於近似商標的行為,僅做小的修改,使瀏覽者誤以為此網站為彼網站,以提高點擊率,進行不正當競爭。
(六)、網路有獎銷售廣告的法律問題
有獎銷售廣告,是指經營者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附帶性的向購買者提供物品、金錢或者其他經濟上的利益的行為。包括獎勵所有購買者的附贈式的有獎銷售和獎勵部分購買者的中獎式有獎銷售。
網路廣告發展到今天,通過獎勵的方式以達到和提高預期的廣告效果的方式還是司空見慣的。
在國外,在線奢侈品零售商Ashford在聖誕期間的促銷活動之一是,凡在該網站商購買價值500美元以上的手錶,就可以獲得一隻Montblanc牌簽字筆,。這一活動總投資不到100萬美元,輕易地收回了投資。該網站還成功地舉辦了一次鑽石抽獎活動,准備了一塊價值1000萬美元,達15克拉的鑽石。任何訪問者經過注冊均可參加抽獎,在網站內購物可以獲得自動注冊的優惠;據了解,該網路公司推出的有獎活動,一等獎是一居室現房加上裝修,價值使20萬元左右;二等獎使「吃一輩子白米」,以五十年計算,一天一斤白米總值約2至3萬元;又如某綜合網站為了提高訪問量吸引更多的廣告主,每天向訪問者出一道簡單的問題,猜對的訪問者每月通過抽獎即可獲得一部國產汽車或免收某房地產公司按揭首期款8萬元人民幣。這類網路廣告的形式是常見的。在此類情形中,網主通過網站訪問人數、廣告電擊率等獲得商業利益,而網民無須向此網站支付任何費用。這種形式也易導致惡性競爭,使網路公司都在魚類上進行競爭,必將導致網頁內容的下降,既損害了網民的利益,又擾亂了競爭秩序。
四、虛假廣告
所謂虛假廣告,指的是廣告主利用虛構的事實進行廣告,以騙取消費者對其產品或者服務的信任,從而稱為購買其商品或者服務的潛在顧客。例如,其房地產網站的廣告介紹說,某居住小區的地理位置如何如何好,北臨某商業文化中心,南接某大道,西靠文化大城,多路公交車經過。而實際上該小區離這些地方還有一大段距離。再例如,某網站上登出了著名演員鞏俐想希望小學捐獻口服液的廣告也是子無虛有的虛假廣告。
五、欺詐性廣告
所謂欺詐性廣告指的是廣告主以騙取他人錢財為目的而刊登的廣告。它和虛假廣告的區別就在於,虛假廣告發廣告主不是想直接騙取他人的錢財,而只是想擴大自己產品的知名度,從而吸引更多的潛在用戶;而欺詐性廣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直接騙取他人的錢財。例如北京泰可絲網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設立了一家「中國財稅信息網」。網站的宣傳材料上說「中國財稅信息網」的建立,得到了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並且將國務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信息中心等單位列為顧問單位。網站欺詐性的廣告行為工騙取了1,200多用戶高達331萬元的所謂信息服務費。
六、濫用名人肖像廣告。借用名人尤其是影視明星和政界名流的名聲來擴大企業的影響,似乎是一種時尚,其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名人都是老百姓家喻戶曉的,至少是許多人都聽說過。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具有教強的親和力,容易被百姓接受,因而容易產生較好的宣傳效果。但是將名人的肖像用於企業的商業廣告宣傳,應當事先取得他們的同意,否則就是非法使用,侵害他們的肖像權。目前有些網站尤其是個別中小型網站,他們一方面迫切希望擴大自己的影響,以產生豐厚的經濟效益 ,另一方面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於是不經過名人的同意,擅自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名人肖像,通過掃描並加以處理,當作成自己網站的網頁或宣傳動畫,以對自己進行宣傳,擴大自己的影響。
對網路廣告中法律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一、解決「隱性廣告行為」的思路
網路與傳統媒體的最大區別是其互動性。消費者對傳統媒體廣告是被動接受的,在這一點上與網路廣告是不同的,由於網路廣告的這種互動性的存在,造就了網路環境的虛擬性,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互動性、虛擬性也就是網路環境的價值所在。所以有人把它的這一特性叫做「反媒體性」。如果用傳統媒體的辦法來規制網路廣告行為,特別是對「隱性廣告行為」將有可能無意中扼殺或限制了網路的互動性,這對網路事業的發展是不利的。這是因為,消費者的觀念還是停留在現實的生活環境中,當他們進入了網路虛擬環境時仍不知覺。這時,由於網路環境的互動性,給他一種客觀真實的感覺,而實際上虛擬的畢竟還是虛擬的,並不是現實,所以採用一律禁止這種「隱性廣告」的做法來規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利於消費者辨認,但是並沒有使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原因是,造成消費者容易對客觀信息與促銷信息相混淆的因素有兩個方面的。一是網路環境中的互動性和虛擬性所形成的客觀上的確,二是消費者的確觀念還停留在「現實中」,並沒有意識到已進入了不得虛擬世界所形成的消費者主觀上的。後者的作用要比前者大。我們並不是要淡化法律規范對「網路隱性廣告行為」的規制,而是要考慮網路廣告的特殊性,針對「網路隱性廣告行為」的監管要適當放寬。
從主觀角度去改變消費者對網路環境的觀念,用放寬的方式來從客觀上規制行為,是解決「網路隱性廣告行為」的兩個途徑。
二、解決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和廣告發布者的定位及職責問題
我國現行的是1995年實行的《廣告法》,制定之初主要是針對以傳統的平面媒體和電子媒體傳播的商業廣告。根據該法第二條規定,廣告主,是指為推銷商品或提供服務,自行或委託他人設計、製作、發布廣告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廣告經營者,是指受委託提供廣告設計、製作、代理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廣告發布者,是指為廣告主或者廣告主委託的廣告經營者發布廣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經濟組織。依照這樣的規定,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的界定以及他們的職責顯而易見也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對於網路廣告來說就不適合了。因此應制定一個網路廣告的暫行管理辦法,要有一個資格認證,要確立一個經營網路廣告的確市場准入條件,按照有關的規定,嚴格規范網路廣告內容。傳統廣告行為主體之所以要清晰明確的定位,不允許媒介及新聞出版機構承辦廣告業務,重要的原因是為防止這些單位利用自己特殊地位和活動中的優勢產生不正當競爭,以保證廣告活動健康有序的發展。而在網路環境中標,可以說人人都可以發布廣告,也就是可以說發布廣告的便利對所有人來說是一樣的,這時再嚴格區別廣告的確發布者和廣告的確經營者的意義也就相對淡化了不得。將網路廣告活動中的確各個主體資格的認定要有所調整以適應網路環境。因為,沒有理由用廣告法去禁止廣告主利用自己的網站去宣傳自己。這種恰當的確宣傳行為既無害於國家、消費者,又不會損害競爭者的利益而且還有利於廣告主自身。禁止的確結果將使網路環境壓制這種技術採用。這樣做沒有必要,也不應該。但對於在網上發布廣告的確行為要管理,其內容應當是規范的確內容。按現行廣告法的規定將整個廣告活動分為不同競爭的部門,由專門機構來完成,對網路廣告來講非常困難,一方面在技術上如果要對所有廣告都進行管理和限制,廣告的監督管理機關根本應付不來往,另一方面由於網路廣告的確數量大,要對廣告信息處理進行確認和登記是不現實的。
由此,業內人士建議,全國可以在國家工商局建立一個網路廣告自動「報備」系統。只要是授權發布廣告的確,用特殊的確標記貼在廣告上,然後在案發布的同時自動地傳到這個中心自動「報備」。沒有「報備」都可以認為是沒有經過批準的,無資格經營的,但「報備」不等於說是「審批」。「報備」是一種資格認定,或是追究你的一種備案。
㈧ 急需大量關於迦納企業倫理、商業道德的資料
一、 企業的社會責任概述
(一) 企業社會責任定義、性質
1.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社會責任(Society Responsibility SR),在中國還是一個新名詞。應該怎樣理解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對於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義。,美國的一些學者通常認為:企業社會社會責任是指企業決策者採取保護與促進社會福利行動的義務;瓊斯福.馬可圭里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企業不僅負有經濟與法律上的義務,而且更負有超越這些義務的其他責任;筆者認為,所謂企業的社會責任(CSR)是指: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或經營過程中,對社會應承擔的責任或對社會應盡的義務,最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表現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特別是在進行決策時,除了要考慮投資人的利益或企業本身的利益之外,還應適當考慮與企業行為有密切關系的其他利益群體及社會的利益,除了要考慮其行為對自身是否有利外,還應考慮對他人是否有不利的影響,如是否會造成公害、環境污染、浪費資源等。企業在進行決策時,對這些問題進行考慮並採取適當的措施加以避免,其行為本身就是在承擔社會責任。
2.企業社會責任性質:正是由於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事實上的客觀上渾然一體不可分割性,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企業所採取的一些行為兼具自身與社會雙重影響屬性。企業社會責任的本質就是一種企業自身對人類社會所承擔的義務。企業社會責任具有社會屬性,是社會對企業組織的外在要求。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組織向前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關系
企業組織是存在於社會組織當中,兩者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而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也正是這樣,一個國家的公民要對國家屐行一定的社會責任,而企業做為一個國家的經濟主體,更要承擔起一份社會責任。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兩者的關系應該是「魚水關系」,是不可分割的,企業建立和發展與社會環境休戚相關,社會是企業利益的來源,這就要求企業通過對這個社會履行社會責任,改善社會環境,使得這個社會整體環境更適合企業更好的發展。企業的經濟活動需要在社會環境中發生,企業應承擔自己的經濟活動所造成的社會後果。
(三)企業社會責任的分類
從法律角度可分為:法定和非法定的企業社會責任
法定的企業社會責任是指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法律性條文規定企業必須承擔的社會義務。比如,企業所繳納的稅金,企業的產品質量等。非法定的企業社會責任是指除國家法定的企業社會責任以外的,企業願意自主承擔的社會義務。
從范圍可分為:企業內層社會責任和企業外層社會責任
所謂企業內層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對企業內部的投資者、雇員、客戶、當地社會區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企業外層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對政府、國內機構、社會團體、媒體、貿易機構、競爭者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二、 企業社會責任的產生背景
「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起源於歐洲,在早期企業組織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生產經營單位,利潤最大化是其追求的永恆主題,它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去完成本應由政府或社會完成的工作,其行為只要不違法,以何種手段和方式去追求利潤都無可厚非。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認為,企業不採用欺騙和舞弊等手段實現它的收益目標,就是為整個社會謀求了最大的利益。、這種過份狹窄的企業經營目標,雖推動了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但各種社會公害也相伴而來。如嚴重環境污染,損害消費者利危害企業雇員安全及影響雇員健康,社會貧富懸殊等等,對社會生活和經濟的持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這就使西方國家政府及社會公眾不得不開始重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問題,即要求企業在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兼顧企業職工、消費者、社會公眾及國家的利益,履行保護環境、消除污染等社會責任,將企業的經營目標與社會目標統一起來。
三、明確企業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和意義
(一) 明確企業社會責任的必要性
1.社會利益一體化之必然:就企業生存目的而言,不能簡單地說它是營利性的社會經濟實體,是為謀求最大利潤的實現而存在著的經濟組織。這種傳統的企業經營理念應當摒棄。企業需要以其特有的組織形式立足社會,攫取更多更高的利潤,但這不是企業的唯一目的,也不是其主要目的。我們知道,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從簡單協作到工廠手工業,再到機器大工業的變化發展,企業的組織形式相應經歷了從獨資企業到合夥企業,再到公司的發展演變過程,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企業就不是完全獨立自主的。它為國家原始資本的積累服務,為國民貿易交往的便利服務,它一開始就背負著沉重的歷史使命和社會重任。1600年,經英國女王特許成立的東印度公司就是適例。同樣是經女王特許的(1711年)的南海公司,由於其違規違法操作引發「南海泡沫」事件,造成極其嚴重的社會危害。英國法制史專家霍茲活斯總結這一事件指出:當時形勢所真正需要的立法是使合股公司更易取得法人資格,並且防止公司設立及管理人員的欺詐行為,從而保護股東及社會利益。這也說明,企業自其成立至其正式運作,都一直負有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社會需要企業,因為它不是僅是先進的生產方式的必然——該組織的出現人們無法抗拒,更重要在於企業能以其獨特的組織結構和先進的運營方式,創造著前所未有的成果——高度的經濟與社會雙重效益。國家進步、社會繁榮與企業效益的正當發揮著內在聯系,企業天然負有服務國家與社會的重任。另一方面,離開了國家的支持和社會的認可,無論是經濟的,還是政治的,企業將無發展的空間。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與國家和社會同步的,國家、社會整體利益實質蘊含著企業個體利益。企業如果盡可能多的分擔國家與社會責任,就能有效地營造出自己賴以生存、發展所必需的良好的宏觀空間,自己的成長才有了更多的切實保障。若企業行為將可能損及國家與社會利益,應迅速停止,或採取有效的防範補救措施。可見,企業承擔履行社會責任,本質就是社會利益一體化的外在反映,並非是企業的一種額責任。
2.建設企業民主的需要:企業民主是指企業建立穩定協調的勞動關系,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更好地為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服務。企業承擔履行社會責任,即是企業民主的內在要求,又是落實企業民主的保障,這可從現代公司作為經濟組織和公司作為「政治」組織兩方面強烈地體現。公司是經濟實體,是以營利為目的,作為現代最先進的企業形式,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這是其它任何社會組織所無法比擬的。也正是基於公司這種獨特的經濟優勢,影響甚至決定著社會的進程。社會進步或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莫不取決於社會經濟發展態勢。這其中發揮重要影響力的只能是其中堅力量——公司及公司經濟。為使公司的經濟力量發揮其正態效應,促進社會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必須使其經濟行為符合社會整體利益,亦即公司自其實施行為伊始,就應著眼於長遠和全局,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而欲做到這一點,就應該實施公司經營行為的民主決策。再則,公司作為「政治」組織,這並非指公司有如政府那樣完整的組織機構和相同的社會職能,主要從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而言。一個地方的一家或若幹家經濟實力雄厚的公司(企業)承擔著本地稅負的繳納,更重要的是作為當地的主要企業,支撐著地方政府的運轉,從而間接地控制支配著政府,使政府實際成為企業的代言人。如制定明顯帶有利益傾斜的行為措施,實行地方保護主義,擅自減免應激稅費等,欲杜絕此行為,必需還民主真實面貌。
倡行企業民主是大勢所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都恪守企業經營行為的民主理念,通過精心設計具體條款反映在經濟法津當中,企業社會責任無疑是在微觀經濟基礎推行民主的必然要求。誠如劉俊海博士所言:「如果一家公司不僅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們賺錢,而且還最大限度地增進股東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會利益,那麼,這家公司不僅可以被稱為民主化的公司,而且可以被稱為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
(二)明確企業社會責任的意義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總的來說,從企業角度來看,企業通過承擔社會責任,可以贏得聲譽和組織認同,同時也可以更好地體現自己的文化取向和價值觀念,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的社會氛圍,使企業得以保持生命力,保持長期可持續地發展。從社會角度來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在社會發生變革時,可以應對社會變革的消極影響,降低或減少由於社會變革因素而必須付出的改革成本。加速我國有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走向成熟悉的步伐。促進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促進社會的進步。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意義表現為:
1. 滿足公眾利益: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社會對企業的期望越來越多,很多人支持企業追求經濟和社會的雙重目標。
2. 增加企業利潤: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可獲取企業的長期利潤,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歸因於責任行為所帶來的良好社區關系和企業形象。
3. 承擔道德義務:企業能夠具有且應該具有社會意識,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僅是道德的要求,且還符合自身利益。
4. 塑造良好的形象,創造良好的環境。企業通過承擔社會責任,無論在企業組織內部還是企業組織外部都會得到認可,以在組織或個人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形象。通過承擔社會責任還可以改善企業所在地生產經營環境。
5. 企業通過承擔社會責任,注重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提高生活質量。
6. 阻止政府的進一步管制:在傳統企業中政府管制致使企業的經營活動的經濟成本過高,企業缺乏自主性,靈活性,而現代企業承擔社會可減少政府的這種管制。
7. 責任和權力相稱。沒有無權力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權力和義務是對稱的,做為一個企業不能光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
8. 符合股東利益:股價上浮,在股市來看,有社會責任的企業通常被看作是風險較低的和透明度較高的,從而持有該企業的股票會帶來較高得利益。
四、當前我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 當前我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中存在的問題
1.企業與國家政府在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方面,企業社會責任過重,界限劃不清。在中國,國有企業辦社會,幾十年來已形成很大的攤子,一年支出約在3000億元,從事企業後勤工作的職工約有2000萬人。全國國有企業職工7460人,後勤工作人員約佔27%,全國國有企業總資產中,後勤資產達1億元。佔有這樣多資產、擁有這樣多的人員,負擔著國有企業職工及家屬的生活服務工作,實際上是替國家和社會了承擔了一部分社會服務職能和任務。據有關資料顯示:1994年全國3.4萬戶地方國有工業企業,共有各類學校16873所,醫療衛生機構3619個,每年支付的教育經費15億元。醫療衛生費20億元,支付新辦學校、醫院職工工資20億元,購建職工住房支出50多億元,支付離退休統籌170億元。這些數字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國有企業承擔了大量社會福利負擔,大體反應了我國國有企業承擔社會重負的總體水平,雖在近幾年,我國加大了這方面的改革力度,但一些地方性國有企業還沒有完全甩掉這些包袱。
2.企業不考慮環境問題。人類進入工業革命以來,企業在這個進程中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破壞和資源的過度消耗。在全球范圍內,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導致氣候系統紊亂,洪水、乾旱、赤潮、荒漠化等自然災害劇增,酸雨加劇,南極出現臭氧空洞等等,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憂慮和抗議。在中國,大氣污染、水污染、城市垃圾、工業廢棄物排放、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沙塵暴等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
3.我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沒有樹立正確的生產經營意識,沒有正確的經營理念。而這方面涉及更多的是企業失信、欺詐行為危害社會,極大地增加了經濟生活中的交易成本,敗壞了商業風氣和市場環境,影響到企業甚至一國的經濟發展。
世界上的主要經濟大國,都曾經歷過從信用缺失到逐漸健全的過程。過去和現在,即使在信用制度較為發達的國家,也不斷發生違背商業道德和法律的欺詐行為。美國自安然公司事件以來,財務丑聞不斷,股市大幅下跌,嚴重挫傷了投資者的信心,阻礙了美國經濟的復甦回升。現在,人們寄希望於實踐,寄希望於誠實的商業行為。
4.我國企業在建立社會責任體制方面不夠健全,有些個別企業一提到企業社會責任感覺是非常陌生,根本不知其內容是什麼。
(二) 當前我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原因
從當前功我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 我國在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各項法律法規不健全是導致業與國家政府在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方面,界限劃不清的主要原因。政府管理部門只注重企業的利潤和稅收,而對企業守法行為的監督力度不夠。即使有些地方政府了解情況,也並沒有從整體上積極推進,沒有制定相關條例,地方政府僅僅是看到了與企業目前經濟利益的關系,而沒有看到企業發展與地方經濟長期發展的關系。
2. 我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沒有樹立正確的生產經營意識,沒有正確的經營理念。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的領導者忽視這方面的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沒有強化誠信經營的自律意識,沒有建立誠信經營的自律機制。企業沒有從企業文化、治理結構、獎懲機制、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加強防範和化解信用危機。國家缺少各種有關誠信經營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使企業誠信經營無章可循。這一點上,與國外的一些大的企業相比,相距甚遠,象日本的松下公司在這點上做得非常出色,松下提出,企業的使命就是最重要講究誠信,把物美價廉的產品充分地供應給社會,企業經營不是私事,而是公事。企業的技術力量,銷售力量,資金力量以及人才等,雖然都是重要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正確的經營理念,只有在正確的經營理念基礎上,才能真正有效地使人員、技術和資金發揮作用。在千變萬化的社會形勢中,企業若要對問題採取無誤、恰當的對策,其基本依據仍然是企業的經營理念。
3. 企業在從生產一直到銷售沒有建立起綠色環保體系。不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沒有想到企業的再發展是與這個社會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人類對其未來的一種理性思考,它的實施需要有超前認識作為指導。這些都要求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要有系統性和創造性。 環境是人類從事生產的物質基礎,企業的行為雖然是個體行為,但無數的個體行為作用於環境的時候,可能會破壞環境的承載能力,制約人類未來的發展,因此,企業應克制自己對環境無限制的索取,以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 我國有些企業沒有真正走向市場,導致企業社會責任體制不夠健全,企業的領導者,管理者應本著向前看的思想,借鑒或創新,來完善企業的社會責任體制。
五、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應採取的對策
企業發展與社會環境休戚相關,企業應當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社會是企業利益的來源,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員,必須融入到社會群體之中,與各種組織產生互動。企業在享受社會賦予的自由及機會時,能以符合倫理、道德的行動做出回報。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的社會氛圍,使企業得以保持生命力,保持長期可持續地發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執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有前瞻性的規劃,既涉及體制、機制問題,也涉及到政治、文化的范疇,所以要根據每個國家的市場和實際來運作。
1. 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應遵循的原則:
(1)綜合效益原則。即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應只重視自己的利益,還應考慮相關利害關系人及全社會的綜合利益;不應單純追求企業效率,要多方面考慮經濟行為的實際影響,特別是它的負面影響,關注綜合效益; (2)公平與正義原則。(3)可持續發展原則。
2.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做法:
保護環境的責任:企業既受環境影響又影響著環境,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角度看,企業有承擔環保責任,企業是一種社會機構。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不可能從真空中賺錢,經濟活動需要在社會環境中發生,企業應承擔自己的經濟活動所造成的社會後果。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政府和商家不能只考慮如何刺激經濟增長和增加盈利,而應計算提高增長率和利潤給社會所帶來的實際成本和利益。如果興建工廠可以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加速經濟增長,但也會帶來污染,破壞環境,那麼就要考慮這座工廠帶給社會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影響。企業需要為公司的盈利和股東分紅最大化而努力,是否也需要採取一些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行為?這兩種想法具有互補性。企業在謀求長遠利益時需要採取符合職業道德的做法。因此,成功的企業要在利潤和責任、公平與效益之間找到平衡,以促進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對環境的責任:(1)企業要在保護環境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特別要在推動環保技術的應用方面發揮示範作用,以人為本、以人為善;(2)企業要以「綠色產品」為研究和開發的主要對象。(3)企業要治理環境;
企業對員工的責任:(1)不岐視員工。(2)定期或不定期培訓員工,合理安排工作崗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3)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4)善待員工的其它措施。企業對顧客的責任:對消費者和合作者負責,創造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講究誠信。
企業對顧客的責任:(1)提供安全的產品,保證顧客的權利。(2)提供正確的產品信息。(3)提供售後服務。(4)提供必要的指導。(5)賦予顧客的自主選擇權利。
企業對競爭對手的責任:市場經濟是有序的市場競爭,公平的市場競爭,做為企業不能搞惡意競爭,處理好同競爭對手之間的關系。企業對投資者的責任:保證投資者在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權利,保證投資者的股權收入;企業對社會的責任:認真納稅,用挖渠放水的方法安置就業;要與環境相融,為所在地區的建設和環保貢獻人力、財力、物力;加強環境的保護和治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要提高全體人民的生活質量,用自身努力回報社會,建立創新意識的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的社會地位和形象,贏得社會的廣泛支持和認同。以在公眾心目對企業形成良好的印象,創建最佳的企業形象。對企業來說,推行社會政策,也是不可或缺的事項,在企業內部成立監督部門,監督企業的社會政策,注重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相關信息的批露。
六、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趨勢
(一)從國內角度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趨勢
從我國國內發展角度來看,企業社會責任正在得到不斷得強化和不斷的發展。包括企業引入社會責任管理體系(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簡稱SA8000)。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是一種以保護勞動環境和條件、勞工權利等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的管理標准體系。
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報告制度。傳統會計僅僅將企業看作是一個單純的盈利組織,而不是社會組織,因而所提供的信息往 局限於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盈利狀況,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則不予計量和報告。現在企業要求我們要運用會計特有的方法來協調企業 目標與社會目標的矛盾,影響企業的經營觀點,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使企業的經營行為正常健康化。企業管理者可以通過社會責任信息,了解社會各方面對企業的反映,全面評價企業的經營狀況,合理調整經營行為。
在發展企業的同時,注意生態環境及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已上升為一種戰略高度,包括企業在人才的培養、制度的制訂、產品的研發等方面。
(三) 從國際角度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趨勢
企業不僅更加遵守企業倫理和商業道德,而且已開始成體系地推進企業公民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像惠普公司在2003年4月,就發布了首次《社會和環境責任年度報告》。報告中明確地把企業公司責任上升到惠普公司發展戰略的高度,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一部分。報告系統地發布了惠普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成就和計劃,標志著惠普公司企業公民體系的建立,也折射出世界一流企業的發展趨勢。其內容包括關心人力資本,回報社會,保護環境,將供應商納入企業公民體系。
參考資料:http://www.machineuser.com/manage/Article/Innovation/enterprise/200701/24625.htm
㈨ 目前中國的商業道德狀況如何
當代中國商業道德構成特質與模式初探
在當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類社會生活——特別是社會經濟生活,無一例外地經受著價值規律和商業道德這兩只「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和驅使。價值規律這只無形之手對於市場經濟的作用早已為人們所共認,而商業道德為何也擺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呢?這是因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商品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向前發展的今天,商業經營行為和商品交換原則不僅聯系著生產和消費的商業領域,而且貫穿於商品生產的各個環節和融資、消費等領域中。因此,商業道德既是商業經營者的行為規范,也是商品生產者的行為規范。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為人類生存所必需。可以說,商業道德狀況如何,對於我國社會經濟生活的正常運行和全社會的道德面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眾所周知,道德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而法制則是道德的後盾和保證,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商業道德為經濟法制和法規的實施築起第一道防線。在為實現十四屆五中全會的宏偉目標和建立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調控體系的積極奮斗中,在完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同時,我們必須盡快構築起社會主義商業道德規范,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扼止我國市場上假冒偽劣商品泛濫、缺斤短兩、坑蒙行騙、欺行霸市、投機倒把,走私販私等腐敗之風蔓延,使社會主義市場運行進入有序狀態。本文試就社會主義商業道德的特質、構成模式作初步探討。
一
在我們分析當代社會主義商業道德的特質之前,首先探討一下對目前市場上商業道德嚴重扭曲現象應持的正確態度。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國。但自原始氏族社會未期社會第三次大分工——商業同手工業分離時起至春秋戰國時代,就曾存在過發達的商業活動和生機勃勃的民間商業精神。根據史聖司馬遷《貨殖列傳》的記載,在物阜民豐的800里秦川,「隙隴蜀之貨物而多賈」; 巴蜀地區地饒物豐「民工於市,易賈;」隴右地區則「與關中同俗」。燕趙地區的趙國以邯鄲為中心,「北通燕涿,南有鄭衛」;齊魯地區魚鹽、絲織、冶鐵名聞天下,足智多賈。當時雖多半僅限於地表資源的開發,但仍可看出南北東西,各產奇貨,商人越山俎海,周流互易,供天下人民養生送死之需〔1〕。
關於農工商虞〔2〕四者的關系,司馬遷認為是「待農而食之, 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司馬遷還特別列舉了齊國由瀉鹵不毛之地,因太公望採取了興絲織漁鹽之利的正確政策,使齊國衣冠天下,萬民往歸,至管仲相齊,興商惠工,使齊國稱霸天下。由此,司馬遷總結並系統闡發了追求財富乃人之自然本性的觀點。他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3 〕他在列舉了「千金之子不死於市」的諺語後,進而揭示出「求利」是「自然人」千古不變的自然律,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4 〕上述觀點閃耀著鮮明的唯物論思想光輝。
㈩ 某些商家違背商業道德,利用中小學生具有的好奇心理和在考試作弊並不鮮見的情況下,為「隱形筆」大做廣告
有!狀語的位置錯誤! 某些商家違背商業道德,在考試作弊並不鮮見的情況下,利用中小學生具有的好奇心理,為「隱形筆」大做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