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創建法治型黨總支
㈠ 社區黨總支如何服務閔行一南一北發展戰略
摘要 四、大力倡導互助關愛服務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
㈡ 如何發揮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探索推行「1234」工作法,進一步強化社區基層黨建,深化基層治理創新,助推「雙強六好」基層黨組織建設。
「1」即建強「一個核心」,突出社區黨建龍頭引領。「2」即依託黨建帶動社建、依託社工帶動義工,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壯大志願服務隊伍。「3」即堅持民事民議,讓群眾由「普通聽眾」變為「議事主體」;堅持民事民辦,讓群眾由「單純業主」變為「自主管家」;堅持民事民評,讓群眾由「旁觀看客」變為「大眾評委」,社區基層民主自治管理不斷深化。「4」即實現「四個提升」:創星級自治社區,提升群眾參與度;創建文娛風尚社區,提升群眾文明度;創建平安法治社區,提升社區和諧度;創建真情溫暖社區,提升群眾滿意度。
㈢ 如何做好社區黨建,社區治理,社區建設
社區是城市居民的家園,社區的安定直接關繫到一個城市的繁榮與穩定。創建「平安社區」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區域競爭力,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實際行動。
我覺得,要做好社區綜治工作和群防群治工作,必須從上至下,從領導到基層,從社區居委會到居民群眾,都要得到共識,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創新理念,整合資源,專群結合,標本兼治,嚴厲打擊犯罪活動,積極化解不穩定因素,構建打防控一體化的治安防範體系,充分發揮群防群治的力量。
一、落實綜治工作領導責任制
從街道幹部到各社區的專職工作人員,都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綜治工作和群防群治工作抓好,切實負起保一方平安的責任。
1、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加強治安防範,強化基礎工作,著力排查調處矛盾糾紛,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的落實,保持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維護社會穩定。針對新時期穩定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制定全年綜治工作方針。
2、建立責任到位層層負責的工作網路。街與各居委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及時指導工作的開展。
3、以社區居民的切身利益為落腳點開展綜治宣傳,如一些機團單位較多的社區宣傳陣地,可利用這些社區文化角、牆報,深入地宣傳嚴打的重要性,普及綜治以及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分發宣傳材料,收集居民意見,在社區內也起到廣泛宣傳的作用、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和維護治安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激發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積極性。
二、開展「安全創建」活動,推動防範措施的落實
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創建」活動,營造各社區范圍內的治安穩定環境,是搞好安全防範和綜合治理工作的基本途徑。要從群眾關心的問題入手,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重點抓好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盜竊、搶劫等多發性案件的預防工作。
1、深入開展創建「無毒社區」和與駐街單位共建安全社區等工作,全面提高社區居民的安全感。
2、我們可以從居民中選出身體素質好、責任感強的同志充實到治安防範隊伍當中,定期在社區的各個樓院當中巡邏,起到良好的鎮懾作用。其次,與派出所、物業公司配合,由派出所指導物業公司保安人員在小區內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夜歸人員實行護送制度,確保小區大樓的走道照明亮燈率達95%。
3、健全治安防控體系和維護社會穩定長效機制。健全治安防範隊伍,嚴密監控和重點路段、部位的治安動態,及時處置突發性治安事件,對全街道治安秩序進行有效的監控、防護和及時作出應急反應,健全維護社會穩定和維穩工作機制,能有效預防、發現、調處和化解不穩定因素。
4、開展治安亂點、盲點、治安混亂部位的整治活動。對一些主要街道的車輛停放秩序、小區治安秩序、出租屋、商鋪、廢舊物資回收業、娛樂行業和重點路段進行治安情況專項整治。
三、健全綜治維穩工作長效機制
1、結合目前各社區實際,整合現有社會資源和專區民警、居民群眾的力量,健全防控網路,增設治安崗亭或警務室,加強邊際治安聯防,加強街巷、道路巡防,將治安巡邏覆蓋街道整個區域。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責任到人、專群結合」的群防群治新格局,增強治安防控能力。
2、建立暫住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全面加強暫住人口各項工作。積極發揮檢查督促作用,配備暫住人口專管員,使暫住人口的管理、教育、服務、維權各項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教育,結合街道轄區內的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培養吸收外來務工人員中的優秀分子加入黨團組織,組建若干由暫住人口組成的調解員隊伍。二是加強管理,對出租房屋加強治安管理,督促和鼓勵用工單位、出租房主與居委會做好暫住人口登記做證工作,深入排摸「三證合一」和暫住人口辦證一站式服務,做好暫住人口治安、計生、勞動就業等工作。三是加強服務,推行暫住人口適度集中居住。四是要重視暫住人口的維權工作,協同有關部門努力維護外來民工合法權益。
3、大力倡導見義勇為,街道應每年評選、表彰獎勵各社區涌現的見義勇為積極分子,弘揚社會正氣,營造全社會勇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濃厚氛圍,同時要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努力減少青少年犯罪。
4、加強各社區工作人員責任心,切實維護社會政治穩定。要把排查調處矛盾糾紛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重點排查化解那些可能導致重大惡性刑事案件和可難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要耐心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真心實意地為群眾排憂解難。積極發揮街道、企業治保會調委會作用,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信訪問題,及時研究對策,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努力減少集體訪、重復訪和越級訪的發生。處置群體性事件堅持依法辦事、堅持按政策辦事,堅決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堅決維護社會穩定。
四、構建黨建工作載體,發揮社區黨組織作用
1、各社區應積極與駐地單位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幫助駐地單位搞好內部的環境衛生,落實解決下崗分流人員再就業,提供後勤服務等。結對共建單位也積極幫助社區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為推動社區黨建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2、掌握居民和黨員的專業特長,在社區中建立黨員志願者隊伍,本著深入社區為民服務的宗旨,動員組織社區黨員積極參加各種義務服務活動,如開展「黨員義務奉獻日」、義務勞動、法律援助、義診、免費維修維護電腦、扶貧幫困等活動。
3、以建立為群眾服務的組織,為居民排憂解難。關心下崗、失業、孤獨、病殘人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通過這些活動,使黨員在社區作用得到了發揮,社區黨組織和群防群治的凝聚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我們要積極研究綜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認真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將綜治工作擺上議事日程,逐年推進並有新的突破,不斷探索群防群治新形式,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活動,把居民群眾的心凝聚起來,使他們充分認識綜治工作的重要性,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為東風街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良好的治安環境、健康的文化環境、安全的生產環境和公正的法治環境,進一步積極穩妥地推進各社區居委會綜治工作的開展。
㈣ 如何加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
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黨支部要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擴大黨內基層民主,推進黨務公開,暢通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監督黨的組織和幹部、向上級黨組織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渠道。
注重從產業工人、青年農民、高知識群體中和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加強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增強黨員教育管理針對性和有效性,穩妥有序開展不合格黨員組織處置工作。
(4)社區創建法治型黨總支擴展閱讀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
黨章明確規定:「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黨的基層組織建立在社會基層,與人民群眾有著直接的、經常的、密切的聯系,能夠直接傾聽群眾的呼聲,掌握群眾思想的脈搏,了解群眾的情緒,熟知群眾的生產、工作、生活狀況。因此,黨的基層組織擔負著直接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的重任。
一方面,它要及時准確地向上級黨組織反映群眾的願望、要求和呼聲,為領導機關的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另一方面,它要向廣大群眾宣傳解釋黨的主張和決定,團結帶領群眾實現黨的任務。如果黨的基層組織軟弱渙散,不起作用,黨的意圖就難以貫徹到群眾中去,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也難以反映到黨的領導機關中來,黨就不可能團結和帶領廣大群眾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㈤ 如何將社區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安定祥和、穩定有序的社區環境是社區法治建設的目標之一。當前我國依然處於社會轉型時期,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社會問題,這些問題正隨著社區功能的日益完善而同步向社區轉嫁。在城市化進程中,由行政村自治組織向社區自治組織過渡的同時,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質量、人際關系、風俗習慣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加之社區內人員復雜、利益多元化的趨勢致使社區矛盾日益突出,這些矛盾和糾紛呈現出突發性、群體性、多樣性和復雜性,其中大多屬「公安不能抓,法院不能判、政府難處理」。因此,如何加強社區法治建設,化解諸類疑難矛盾糾紛,努力構建和諧文明社區,是當前城郊社區建設中面臨的新課題。
一、認清形勢,充分認識加強社區法治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區建設規模逐步擴展至城市郊區、農村,導致城中村的相繼出現,影響了新城發展步伐,以前的村居組織已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而將被逐漸淘汰並取而代之,社區的建立強化了基層建設,開展社區普法與加強法治建設,提高社區自治和服務能力勢在必行。「依法加強社區建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使全社會法治水平達到新的高度」是「六五」普法教育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加快城市建設的關鍵。
堯化街道堯辰社區組建於2001年8月,由原堯辰村整建合並高廟居委會組建純居社區,現有面積約2.0平方公里,居民1615戶,常住人口1983人,流動人口2926人,社區涉及范圍廣、居住分散,有鐵路老小區、老供銷社職工宿舍、農行宿舍、教師公寓房,另有城中村蠶桑隊、高廟等。由於歷史及多方面原因,小區無物業,各項配套設施不夠完善,人員結構復雜,難管理,居住人口性質以流動人口多、特殊群體多等特點。經歷幾次大規模拆遷後,形成了目前村居合一和高價商品房相交錯的居住形式,居住人口不斷增多。由此可見,城市郊區的社會結構已開始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呈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一是社區社會職能相應擴展。一部分原來由政府承擔的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逐步移交社會,轉移到社區。一部分原來由企業承擔的管理和職能也逐漸剝離出來,大量的職工在提前退職、退養、工齡買斷後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農村人」變成「城市居民」。因此,社區承接政府和企業分離的職能、事務日益繁重,教育引導和管理服務的壓力成倍增加。同時,失業、下崗、待崗人員不斷增多,社區在成為社會管理與發展的重要領域日益顯得重要。
二是居民維權意識不斷增強。隨著居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法制教育的不斷深入,人們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觀念在不斷增強,因此,要建立健全社區婦女維權崗、法律志願者隊伍、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律師隊伍定期法律咨詢等組織,為社區居民的生活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人口結構發生變化。隨著大規模的城鎮拆遷和舊區改造,新城鎮拓展和建設,外來人員不斷增加,社會管理的任務越來越重。轄區居住外來人口多,建築項目多,造成人口結構復雜。
四是弱勢群體不斷增加。老齡人口呈上升趨勢,下崗失業人員居高不下、婦女兒童在社區常住比例不斷增加,這些群體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因而需要社區具備相應的體系功能。
五是城區建設引起的拆遷、土地徵用、安置補償、歸正人員就業等內部矛盾。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和經濟利益的調整,社區內出現的矛盾將呈現內容多樣化、主體多元化、原因復雜化的新特點,群體性糾紛呈上升趨勢,正確處理這些矛盾,僅僅依靠民間調解方式遠遠不夠。維護社會穩定,依法調處人民內部矛盾顯得越來越重要。
因此,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這些重大變化,並且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採取必要的措施強化社區法治建設,增強社區功能。特別是大力加強城郊社區建設,依靠社區居民和社會力量解決社會問題,然而加強社區建設和管理要靠法制。只有把社區各項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以民主化、法治化促進社區建設和管理,才能維護社區社會穩定,保障社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順利發展。
二、緊抓機遇,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社區」的創建活動
加強社區民主法治建設是新形勢下社區管理自治的新課題。我們在充分認識加強社區民主法治建設重要性的同時,要廣泛開展「民主法治社區」的創建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對於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調動社區幹部群眾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增強其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社區自治機制,對於規范社區事務管理,維護社區社會穩定,促進社區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堯化街道堯辰社區十分重視創建活動的開展。首先,領導重視,組織健全是關鍵。成立社區民主法治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社區民主法治工作的領導。其次,虛心向友鄰社區學習。結合本社區實際借鑒好的經驗、提升社區管理的新方法。三是選聘人才,配強班子。社區工作好不好,班子建設很重要,為了加強社區隊伍建設,社區選配了一支具有一定素質和協調辦事能力,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工作者進入班子,讓其更為充分的施展才能,使社區工作走上法治化軌道,為創建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摸索健全社區民主法治的新載體
構築新載體是社區民主法治工作的有效抓手和途徑。首先,構築新的組織載體,是社區依法治理的立身之本。2011年4月,為方便群眾,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拓展社區服務功能、提升社區管理水平構建新的工作平台。堯化街道堯辰社區籌建社區「一站式」事務受理中心,它提供4項功能:一是行政事務受理功能。涉及計生婦聯,代辦相關行政性事務,提供法律、法規、政策、信息咨詢服務,居民需要找政府反映和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這個「一站式」窗口得到「一條龍」服務,密切了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關系;二是社會事務服務功能。可為居民辦理申請低保、大病救助、殘疾人服務、居家養老等;三是勞動社會保障功能。社區人員再就業登記、退休工人管理、職業介紹與指導等事務;四是社區綜治民調。社區調委會在上級司法部門業務指導下,承擔法制宣傳、法律服務和人民調解工作職能,對轄區內的各類人民內部矛盾實行綜合調處和服務。
其次,構築新的活動載體是社區民主法治建設的立身之所。形式多樣,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法律進社區、進家庭活動,是提高居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的有效途徑。堯化街道堯辰社區以「五五」普法工作為基礎,圍繞「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積極開展社區法制宣傳教育,即:利用法制宣傳欄,針對性地宣傳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建立一支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邀請政法戰線和離退休人員,參與社區法制宣傳、法律咨詢和人民調解,給社區工作的展開添上了翅膀;設立一隻法律服務聯系箱,利用黨員遠程教育網路平台,居民遇到法律問題,為其提供咨詢服務;通過開展法律進社區系列活動,為居民提供「遇到問題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方便之鑰。
第三,建立歸正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網路。社區建立安幫組,在做好延伸幫教的同時,積極拓寬歸正人員的就業渠道,有效地預防和減少了歸正人員的重新違法犯罪。
四、創新社會管理,深入開展人民調解工作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報告》指出,當前我國凸顯的征地糾紛、拆遷糾紛、物業糾紛、改制糾紛、醫患糾紛、勞資糾紛、污染糾紛、借貸糾紛以及本地人與外地人的糾紛,這9類糾紛最容易引發社會矛盾,並很可能轉化成社會風險。它反映的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更加復雜、深層的根源,也因此成為中國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
調查顯示食品安全、葯品安全、醫療安全、生產安全與網路安全成為當今引發社會矛盾最敏感的導火線,而政府失去公信、社會失去誠信又成為隱藏在這些導火線背後的「炸葯包」。由此,我們必須正視社會矛盾,通過加強基層法治建設和創新社會管理,不斷建立健全機制,讓老百姓有「民意」可以與政府有效對接,有「民怨」可以與政府平等對話,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
要正確解決和處理諸類糾紛矛盾,防止這些矛盾的發生甚至激化,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就要廣泛開展基層人民調解工作。我們深知加強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是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有效途徑,在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工作體系中具有基礎性作用。基層人民調解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化解民事糾紛矛盾的處理方式,原因在於人民調解在化解矛盾糾紛時具有不傷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工作特色。同時作為基層調解員具有介入早、零距離、平等協商、互諒互讓、方法靈活、容易執行等特點。棲霞區某項目建設中,因企業改制,有8名職工下崗代勞。因拆遷分歧,阻止拆遷,矛盾激化到出手傷人,出動警力,歷時3年,未達成拆遷協議。為推進城市化建設,確保人性化拆遷工作順利實施。堯化街道堯辰社區介入調解該項糾紛,社區調解員從維護社會穩定出發,排除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危機,抓住主要矛盾,掌握人員的思想動態,根據群眾現實環境和需求,對症下葯,開展對當事人教育疏導,各個擊破,順利化解人民內部矛盾。該案例的成功調解得到堯化街道領導的高度贊揚,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也給予了充分肯定,為新堯新城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體現了基層調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獨到之處。同時可以看出,人民調解員植根基層、貼近群眾,易為人民群眾所接受,在化解矛盾糾紛中具有獨特優勢。因此,進一步加強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和隊伍建設,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法制化、規范化建設,積極推進人民調解工作創新,提高基層社區糾紛的監控率和快速處置反應能力,為基層人民調解工作提供保障,是新形勢下創新基層社區民主法治建設的好方法。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小區居住人口不斷增多,民眾訴求呈多元化趨勢,矛盾糾紛也將不斷尖銳。針對這一實際,我們應當重視社區各項工作的建設,對社區建設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圍繞「法律進社區」和加強社區民主法治建設,廣泛開展「民主法治社區」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創建活動,為社區建設注入生機和活力。只有通過不斷努力,正確傾聽群眾訴求,及時化解基層社區矛盾糾紛,引導居民走法治化軌道,形成民眾知法、守法,正確用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法制氛圍,才能促進小區人與人的和諧相處,促進社區民主法治建設,從而達到促進社區社會安定和諧有序。
㈥ 如何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法治化中的核心作用
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也是提高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最基本、專最直接、最有效的屬力量。管長遠要靠制度,要向制度要長效。必須把握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創新基層治理法治化制度,把法治建設落實到基層和群眾。一要充分發揮黨的理論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把基層黨組織的多種優勢轉化為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的重要資源,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創新。二要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圍繞基層法治建設,確立工作目標、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工作制度,著力解決制約法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法治化中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抓基層、打基礎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三要健全基層黨組織對各類組織黨建工作的引領指導和統籌協調制度,完善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服務群眾的工作機制,推動街道社區黨員服務中心等服務網路建設,形成開放式、綜合性、互通式服務體制。健全黨員幹部宗旨教育、廉政教育和法治教育制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㈦ 從哪些方面著力來建設法治型黨組織
建設法治型復黨組織的主要措施:制要切實加強黨組織依法執政和依法辦事能力建設,加強黨對法治蘇州建設的領導,改進黨委領導方式,健全依法決策機制;要切實加強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履職能力建設,牢固樹立法治信念,加強法治學習培訓,積極推動法治實踐;要切實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黨內制度體系,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深入推進作風建設;要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依法治理能力建設,健全基層黨組織體系,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完善基層黨建工作機制;要切實加強法治型黨組織引領保障機制建設,建立健全法治型黨組織引領下的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機制、法治市場建設工作機制、法治社會建設工作機制。
㈧ 如何在文明和諧社區建設中 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
社區黨組織是黨在社區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社區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為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提升社區服務群眾、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水平,加快我市文明和諧社區建設進程,根據中央和省委關於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的要求,結合全市實際,現就在文明和諧社區建設中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提出如下意見:一、建立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1、優化社區黨組織設置。根據工作需要和社區黨組織建設實際,在具備條件的社區建立黨的總支部委員會,實行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基本組織構架。加快在社區各類文體協會、社會團體中建立黨支部,在居民小區建立地緣型、趣緣型、業緣型等功能型黨小組。積極推進在商務樓宇、商業網點、專業市場和「兩類」組織中建立黨組織和開展黨的工作,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雙覆蓋」。2、健全社區群眾自治組織。加強和改進居民委員會建設,選優配強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健全其它群眾自治組織,社區成立民主議事會,居民小區成立管理委員會和業主委員會。根據小區規模,成立由黨小組長、樓棟長以及衛生委員、治安委員、文體委員、物業管理員等「兩長四員」組成的若干個管理小組。小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由小區黨支部書記擔任,成員由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和綜治維穩等相關責任人員組成。管理規范、服務半徑較大的物業公司經理,規模較大的小區業主委員會負責人,可以通過民主程序擔任居委會副主任。推行黨建、民政、綜治網格化統籌管理,進一步強化自治組織對社區的管理和服務。3、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根據發展需要,社區黨組織要不斷培育、發展和壯大社會慈善組織、科普組織、群眾性文體組織和為老年人、殘疾人、困難群眾提供生活服務的各類社會組織,並為他們開展服務活動創造便利條件。到2015年,全市社區社會組織數量要達到800個。對新成立的社會組織要執行登記備案制度,對不具備登記條件的,由社區黨組織備案,符合登記條件後,再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4、健全社區志願服務網路。進一步加強社區志願者隊伍的規范化建設,實行社區志願者注冊登記管理制度,鼓勵和引導社區居民廣泛參與社區志願服務和公益活動。每個社區都要建立志願者服務站,並按照居民總人口的5—10%比例吸納志願者,每個居民小區至少成立1支志願者服務隊,社區幹部和在社區居住的黨員都要加入志願者服務隊,力爭到2015年社區志願者注冊率達到居民人口10%以上,有效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和水平。二、理順社區黨組織與相關組織的工作關系5、強化對居民委員會的領導。社區黨組織要不斷強化自身建設,改進工作方式,支持和保障居民委員會充分行使職權,及時幫助解決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領導、指導和督促居民委員會深入開展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主要內容的社區民主自治實踐活動,完善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社區居民自治機制。實行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與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交叉任職,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社區居民委員會開展工作的相關制度,確保社區黨建與和諧社區建設緊密結合,保證黨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6、支持社會組織和志願服務組織參與社區管理服務。社區黨組織要積極協調轄區內各類社會組織圍繞服務居民等方面開展活動,並在組織運作、活動場地、服務設施等方面為其提供幫助,對參與社區管理服務作用突出、深受居民歡迎的社會組織,積極向政府爭取「以獎代補」政策對其進行獎勵或協調爭取社會各界的贊助支持。引導社區各類志願者廣泛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既要組織好社區居民開展互助性服務,又要大力支持社區志願者參與社區公益活動,使之成為推進社區工作的重要力量。7、加強對轄區內物業公司的指導和監督。賦予社區黨組織對轄區內物業公司的監督管理職能,對轄區內的物業公司實行物業主管部門與社區黨組織雙重管理。全面實行居民小區物業准入制度,凡物業公司進駐小區開展物業服務都要經社區黨組織同意,有條件的街道社區黨組織也可成立物業公司直接參與物業管理。社區黨組織每年末要組織業主委員會或居民代表對物業公司的服務情況進行評議,群眾滿意率達不到50%的,依法解除物業服務合同。8、協調駐區單位共駐共建。積極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研究探索社區「大黨委制」,選聘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為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深入落實「八聯八共」機制,建立健全聯席會議、重大事項通報等制度,加強社區黨組織與區域內各單位基層黨組織的溝通與聯系,駐區單位要把服務性、公益性、社會性事業向社區開放,為社區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進一步強化駐區單位共駐共建責任,每年初由縣(市、區)委組織部牽頭,組織駐區單位與所在社區簽訂共建協議,作出共建承諾,並引導、督促駐區單位黨員和職工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探索建立駐區單位社區建設責任評價體系,推動資源共享、共駐共建。三、強化社區黨組織的服務功能9、拓展社區服務領域。完善以市、縣(市、區)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社區綜合服務站(「一站式」服務大廳)為主體,各類社區志願者服務隊和「愛心超市」、平價超市為補充的社區服務網路,努力為社區不同需求的居民群眾提供社會化服務。要把與居民群眾生產生活相關的供水、供電、排水、電力、物業管理等職能整合到社區綜合服務站,主管部門要委派專人駐區開展服務。社區黨組織要指導和組織居委會和社區各類組織,廣泛開展社區物業、就業、醫療、文體、治安等社區公共服務,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全方位滿足社區群眾的多元化服務需求。10、活化社區服務載體。搭建社區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平台,利用「民情直通車」、互聯網社區博客等形式,著力為社區居民群眾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務。建立在職黨員進社區制度,每名在職黨員都要及時到社區報到,編入所居住小區黨支部,過雙重組織生活,有能力的在職黨員都要參加社區志願者服務隊。每年「七一」期間,社區黨組織要集中評選表彰優秀在職黨員。深入開展「三必到五必訪」活動,組織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每人聯系3-5戶居民,做到居民有突發事情、有不滿情緒、有家庭糾紛必到,對困難家庭、住院病人、下崗失業人員、勞教釋放人員、孤寡老人必訪。11、加強社區陣地建設。深入推進社區黨組織標准化建設工作,確保達到「六有」標准,即:有固定活動場所、有「一站式」綜合服務窗口、有現代化辦公設施、有先進的電教遠教設備、有完善的規章制度、有齊全的檔案資料。「十二五」期間,全市符合「六有」標準的社區黨組織要達到100%,達標社區(服務面積300平方米以上)、精品社區(服務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示範社區(服務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建成數量要分別達到社區總數的30%、30%、40%。加大社區活動場所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在社區服務半徑2公里范圍內至少有一處供居民休閑娛樂的室外休閑活動廣場,在社區服務半徑1公里范圍內至少有一處體育健身路徑,全面提升社區基礎建設水平。12、推進社區文化建設。創新社區文化理念,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文化活動規劃。搭建社區文化平台,滿足社區居民讀書看報、修身養性等文化服務需求,著力提高社區居民文明素養。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鄰里互助、聯誼聯歡和文明社區創建活動,每個社區黨組織至少要打造1個特色鮮明、影響力強的社區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區文化資源,利用民族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居民聯歡、秧歌賽、書畫展以及節日民俗、文化娛樂、「鄰居節」等活動,營造濃厚的社區文化氛圍。四、加強社區幹部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13、擴大社區幹部隊伍來源渠道。選好社區黨組織書記,實行社區黨組織書記與居委會主任、綜合服務站站長「一肩挑」。注重選派機關優秀年輕幹部、科級後備幹部到社區擔任黨組織書記或居委會主任,選派退長當員處科級幹部到社區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同時,注重從優秀的公益崗位人員、高校畢業生、大學生志願者等社會人才中公開選拔社區幹部,工資補貼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縣(市、區)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行政事業編制解決社區幹部身份問題,逐步實現社區幹部隊伍職業化。支持群團組織負責人、社區民警通過民主程序擔任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居委會副主任。整合勞動、民政、計生、綜治等公益崗位人員力量,由社區黨組織統籌使用。基層黨政部門要下派優秀幹部到社區掛職鍛煉,充實社區組織工作力量。注重發展居民黨員,壯大居民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每個社區每年至少發展1-2名居民黨員,並把其作為社區後備幹部進行重點培養。14、加強對社區幹部的教育培訓。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社區工作需要,制定培訓規劃,強化社區幹部能力建設。依託黨員幹部培訓基地,及時開展新當選或新任社區幹部業務培訓,每年社區幹部要進行一次崗位輪訓,培訓時間累計不少於160小時。積極組織社區黨組織書記到省內外高校進行社會工作、社區建設的專項培訓。有計劃地組織社區幹部特別是優秀後備幹部進行社會工作職業能力教育,到2015年,每個社區至少有1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至少有3名社區幹部取得社會工作本科學歷。鼓勵社區幹部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取得相應資格的,聘任制的社區幹部,其工資待遇按照取得相應的資格分別上浮5%、10%、15%,從財政撥付的社區工作經費中列支;財政開支的事業編制幹部按照取得相應的資格兌現職稱工資。15、關心社區幹部成長進步。對符合條件的優秀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可定為科級幹部或上掛街道黨政副職,特殊情況的可享受科級幹部待遇。堅持把優秀居委會工作人員、社會組織成員、社區志願者、物業公司員工培養發展成為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社區幹部。推薦符合條件的優秀社區幹部參與各級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選舉,推薦為政協委員和勞動模範。加大從社區各類組織的優秀成員中選拔後備幹部工作力度,特別優秀的可推薦為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幹部。對工作成績突出、居民群眾滿意的社區幹部及時給予宣傳、表彰和獎勵。16、提高社區幹部待遇。現任社區黨組織書記不是行政或事業編制的,要逐步給予解決。建立社區幹部工資和生活補貼標准增長機制,到2015年,社區幹部工資、補貼標准要達到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要按國家有關規定為現任社區幹部足額繳納基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有條件的地方逐步落實住房公積金政策。街道(辦事處)每年要為社區幹部進行一次體檢,對生活困難或者家庭負擔重的幹部要及時給予幫助。五、加強社區黨建和工作機制建設17、強化社區黨建領導機制。要把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納入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根據社區黨建工作需要及時調整充實領導和工作力量。實行縣處級黨員領導幹部聯系社區、縣(市、區)直部門幫扶社區制度,把社區黨建工作成效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社區黨建工作制度和考核獎懲機制,強化經常性督辦檢查指導,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並對社區各類組織工作情況進行定期考評,並抓好結果運用。18、建立社區矛盾調處機制。社區黨組織要牽頭組建人民調解委員會和矛盾調解工作站,依託民情在線網路及黨員民情信息員隊伍,掌握群眾訴求,解決矛盾糾紛。按照「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會做群眾工作」的「三懂一會」目標要求,從「五老」人員、在職黨員以及退休的法官、檢察官、警官當中選聘專兼職調解員,強化社區矛盾調處工作力量。要對社區黨員幹部進行化解醫患、勞資、征地拆遷、環境污染、交通事故、物業管理等矛盾問題的專業化培訓,提高社區黨組織調處矛盾糾紛的能力,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19、完善社區黨組織監督機制。社區黨組織要組織居民有序參與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聽證活動,特別是通過民情在線、民情直通車、黨代表工作室等形式對縣(市、區)直部門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駐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情況進行反饋,每年末組織群眾對市政單位、社會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公司開展服務情況進行評議。城市拆遷、道路改建等事項須徵得社區黨組織同意。駐區單位評選先進,政府公務員及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提拔使用、評選先優、晉職晉級需徵求社區黨組織意見。20、健全社區黨建和工作投入機制。要將社區工作經費、人員報酬以及服務設施和社區信息化建設等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逐步建立起穩步增長、保障有力的投入機制。按照每個社區每年不低於5萬元的標准撥付社區工作經費,社區取暖費、水電費、基礎設施維護費由縣(市、區)財政另行據實報銷。社區黨建工作經費按照《黑龍江省基層黨建工作經費保障辦法》(黑組通字〔2012〕49號)執行。縣(市、區)委主管領導要積極做好協調工作,對社區辦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務場所的用水、用電、用熱和通信網路等設施,給予優先優惠安裝,並執行居民生活收費標准。落實社區各項經費情況要納入縣(市、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考核,實行重點考核督辦。社區各項經費實行銀行專戶管理,分帳核算,定期向社區群眾公開使用情況。普遍推行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准入制度,凡依法應由社區組織協調的事項,要為社區組織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工作條件;凡委託給社區組織辦的有關服務事項,要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如何在文明和諧社區建設中 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
㈨ 如何加強社區黨支部建設和發揮黨支部在社區的建設中的作用
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民主法制建設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推進,以及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社會工作領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政府職能的轉變,社會組織結構和所有制結構的變化,新的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大量出現,對黨提出了如何通過社區加強對這些組織的領導的新課題;實行「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城市管理新體制,使社區在城市管理和基層政權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日益顯現,對社區黨組織在基層政權建設中擔負政治責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改革的深化,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原來由機關、企事業單位承擔的社會職能趨向社會化,人民群眾在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中的活動趨向多樣化,社區工作已經成為黨組織開展新時期群眾工作的重要載體。社區已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黨的政治領導、密切黨群關系、更好地體現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新領域、新途徑。加強社區黨建工作,是新形勢下堅持、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的現實需要。各級黨組織必須充分認識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戰略意義,切實增強做好社區黨建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明確社區黨建工作的目標和要求
(一)主要目標:經過兩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基本消除社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空白點」,全面加強黨對社區內各類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政治領導;克服黨在基層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增強黨的基層工作的有效性;拓展和延伸街道黨建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建立和健全社區黨建工作網路,積極構建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居委會黨支部為基礎,街道轄區全體黨員為主體,轄區內各類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性黨建工作新機制,增強黨的工作的影響力和滲透力,真正做到有群眾的地方就有黨的工作,有黨員的地方就有健全的黨組織,有黨組織的地方就有高質量的黨內活動,開創城區黨的基層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要求:
1、建立健全黨的組織。各區要建立綜合黨委,各街道要建立綜合黨總支,配備專職人員,專門負責轄區內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社區內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無主管企業、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區、街道興辦的專業市場等新經濟、新社會組織,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並有合適支部書記人選的,應單獨建立黨組織;不具備條件單獨建立黨組織的單位,要按地域相鄰、行業相近的原則,建立聯合黨支部或明確掛靠黨組織;對沒有黨員的單位,街道黨工委要明確黨組織、黨員工作責任區,從街道機關和居委會黨支部中選派黨建工作聯絡員,負責抓好這些單位的黨的工作。各類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專業市場的業務主管部門要對所屬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專業市場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切實負起責任。
2、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要積極探索既符合黨章的基本要求,又適應社區黨建工作需要的黨員教育、管理新路子,分類分層次建立和健全適應各類黨員特點的黨員教育管理制度,不斷提高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質量。街道黨工委在落實正常的黨內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的同時,要通過街道機關黨支部與居委會黨支部結對共建、街道黨員幹部擔任居委會黨支部社區黨建指導員等辦法,充分發揮好街道黨員在社區黨建中的模範帶頭作用。要認真做好黨員組織關系的轉移工作。凡解除合同、企業內退、部隊復員和大中專畢業後尚未就業的黨員,國有、集體企業退休的中層幹部以下的黨員,區屬企事業單位退休的黨員,其黨的組織關系由本人在原單位黨組織開具黨的組織關系介紹信,按規定程序到居住地所在區委組織部辦理接轉手續,轉入居住地黨組織。人戶分離的退休黨員,其黨的組織關系一般應轉到居住地黨組織。在社區內經商務工的外來流動黨員,工作時間在半年以內的,持《流動黨員活動證》參加所在單位黨組織或指定的聯合黨支部的活動;工作時間在半年以上的,一般應將組織關系轉到所在單位黨組織,或由街道黨工委將其編入一個支部。要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作用,明確黨員在社區工作中的政治責任,增強廣大黨員的黨性觀念、群眾觀念和組織紀律觀念。要建立在職黨員參與社區黨組織活動的制度,探索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共同管理黨員的新途徑。居住在社區內的在職黨員,要發揮好在社會生活中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特別要參與社區的各種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活動。居委會黨支部要為社區在職黨員發揮作用創造條件、提供舞台。要建立在職黨員信息卡、聯系冊,可通過成立社區黨員之家、志願者服務隊、黨員責任區等形式,把居民區中的在職黨員組織起來,經常性地開展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的各類活動。居委會黨支部要與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建立聯系制度,對在職黨員在社區中發揮作用及表現情況,應及時向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溝通、反饋。對居民區中的退休黨員,要在搞好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工作的同時,做好老有所學、老有所教工作,使他們始終保持正確的理想信念,繼續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3、認真做好社區的發展黨員工作。社區各類黨組織要重視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努力拓寬黨的發展工作的視野,積極探索發展黨員工作的新方法。要把社區發展黨員工作的重點放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抓緊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通過教育、考察,及時把符合入黨條件的各種優秀人才吸收到黨內來,克服這些組織中黨的力量相對薄弱的狀況。受街道、居委會黨組織委派到無黨員單位擔任黨建工作聯絡員的黨員要切實發揮作用,增強工作責任心和主動性,應把培養入黨積極分子作為重點工作,為這些單位建立黨組織積極創造條件。
4、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網路建設。區委、街道黨工委是社區黨建工作的領導核心,對社區黨建、社區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負全面責任,要逐步探索和建立協調社區各類黨組織參與社區黨建工作的有效機制。區委、街道黨工委可分別與轄區內單位建立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組織、指導和協調轄區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參與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的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工作。通過定期開展活動,及時通報情況、溝通信息、交流經驗、協調工作。社區內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是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對搞好社區建設和管理負有共同責任,要積極參與、自覺支持社區黨建工作和社區兩個文明建設。
5、切實加強黨對群團組織的領導。要按照加強管理與完善服務相結合、條管與塊管相結合的原則,加強黨對各類群團組織的領導,增強黨的工作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各類群團組織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按照各自的章程在社區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無主管企業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等新經濟、新社會組織中建立工會、共青團、婦聯、青聯等組織。社區各類群團組織要充分發揮群眾工作的優勢,增強黨在群眾中的凝聚力、號召力。要通過黨員擔任群團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負責人等辦法,實現黨對這些組織的有效領導。在群眾參與的各種健康文化、體育活動而自發組織的群體中,要通過其中的黨員發揮骨幹作用來增強黨的工作的影響力。
三、提高街道、居委會黨組織領導社區黨建工作的能力
1、加強街道黨工委建設。街道黨工委作為區委的派出機構,擔負著領導、組織、協調社區工作的重要政治責任,必須通過選好配強、交流輪崗和加強培訓等各種措施,不斷優化街道黨工委班子的結構,努力提高班子成員的政治業務素質。隨著社區黨建工作任務的不斷加重,可從實際需要出發,適當增加街道黨務幹部的比例和職數,明確社區黨建工作的任務,落實社區黨建工作的措施,更好地發揮街道黨工委在社區兩個文明建設中的組織、協調和主導作用。
2、加強居委會黨支部建設。針對自謀職業、解除合同、企業內退、部隊復員和大中專畢業後還未就業的黨員組織關系逐步轉到社區,社區黨員人數不斷增加、工作量日益加大的新情況,要按照黨章規定,本著有利於黨員教育管理、有利於黨組織開展活動的原則,適當調整居委會黨組織設置。對新建的新村小區要及時建立居委會和居委會黨組織。未建居委會的新村小區中,有正式黨員3名以上且有合適支部書記人選的,要單獨建立黨支部;對不具備條件單獨建立黨支部的,要建立聯合支部或明確掛靠黨組織。要進一步配強居委會黨組織負責人,並把居委會黨組織領導成員的選配與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有機結合起來,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委會黨組織成員的結構和素質。
㈩ 如何加強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一、在社區創建服務型黨組織,要從每一名黨員和社區幹部抓起
對於每一名社區黨員和幹部,我們都要加強教育和培養。幫助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黨性修養;幫助他們不斷增強自己的服務意識;幫助他們提高服務群眾的本領。通過提高他們的能力,促進黨員服務意識的增強。並組織黨員志願者隊伍,對社區內的孤寡五保、貧困戶進行一對一幫扶。
除了社區黨支部的黨員,居住在社區內的機關、事業單位的黨員也要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組織他們做好社區服務。主動幫助社區群眾辦理一些事情,方便群眾辦事,方便群眾生活。
二、在社區創建服務型黨組織,要樹立主動服務的意識。
社區黨組織,都要在自己的工作領域,針對不同的情況,提高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發展的能力。樹立主動服務的意識。
社區黨員幹部要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耐心傾聽群眾的訴求,在職責范圍內主動迅速解決。能夠馬上辦的,絕不拖沓;不能立即辦的,要耐心解釋,並幫助群眾盡快解決;不能夠辦的,要耐心細致的解釋政策,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不僅僅要等待群眾上門辦事還要主動走入群眾家中,特別是困難戶家中主動上門服務。
三、在社區創建服務型黨組織,要從各項服務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抓起
社區基層黨組織完善各項服務制度,例如代辦員制度等。並抓好制度的執行和監督。通過完善的服務制度體系,主動幫助群眾解決問題,辦理各種事項,為群眾。著重關心困難家庭,想辦法主動幫助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
只要社區黨組織堅定梳理群眾觀念,做好耐心細致的服務工作,每名黨員都把自己當做人民的服務員,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創建一定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