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學九
⑴ 刑事犯罪構成的四要件
犯罪構成的四要件: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
⑵ 1979年《刑法》第9條關於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從舊兼從輕的原則是怎樣的原則
刑法的「從舊兼從輕」原則,用最簡單的話理解就是:「有利於被告人」的准則。
刑法內的該規定主容要是針對我國1979年舊刑法和1997年現行刑法之間的矛盾問題,且主要是針對新刑法溯及力的問題。即新刑法對公布之前的行為是否認為是犯罪問題,以及如何適用等問題。
「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舉例說明:
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
其次考慮,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罰較輕的話,則應該對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其次,如果是適用舊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舊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舊法規定的刑罰更輕時則對被告人適用舊法。
最後,根據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適用舊法還新法,既所謂的「從舊兼從輕」原則。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我國處理各種法律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除了刑法適用外,其他涉及到的法律問題也都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⑶ 對祖國有貢獻的獎勵屬於刑法的第幾條
一名為國家創造數百億效益的科學家,因貪污被判入獄。公眾對此熱議,能否「法外開恩」對其減輕處罰或者不處罰,讓他戴罪立功為國家多做貢獻呢?今天,「四哥有法說」藉助兩個案例,讓大家了解一下我國刑法中「法外開恩」規定。
一、案例:明星科學家因貪污科研經費被逮捕
今天講的這個科學家,曾是中國最年輕的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寧。他是一位光環加身的「明星科學家」,獲得國家級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和省部級二等獎2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成就獎一等獎……
2014年10月10日,中央紀委監察部公布巡視整改情況。通報說,審計署審計發現5所大學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問題,其中涉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等人承擔的由農業部牽頭組織實施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有關課題。李寧等人被依法逮捕。2014年10月3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總局初步查明,李寧利用職務便利,以虛假發票和事項套取科研經費轉入本人控制公司方式,先後涉嫌貪污公款2000餘萬元。
二、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犯罪,能否「法外開恩」?
在法院開庭審理過程中,李寧也曾以自己的貢獻自辯:六次獲得過國家科技大獎,為國家創造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至少也超過數百億元。其意就是為罪開脫,希望司法機關看在他為國家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份上,從輕發落。
此案一出,受到了輿論、尤其是學術圈的廣泛關注。公眾對科學家犯罪也持寬容態度,不少人認為,讓科學家坐牢屬於浪費科研資源,應當「法外開恩」讓他們不脫離工作崗位戴罪立功。但也有些人認為,李寧的身份不會左右法律的目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人能夠抹煞李寧曾經做出的突出貢獻,但是成績不能成為對無罪的擔保,更不會構成對罪行的沖抵。
2020年1月3日,吉林省松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李寧及同案他人貪污一案,對被告人李寧以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百萬元,對貪污所得財物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三、我國法律有「法外開恩」條款,但很少適用
「法外開恩」並不只在影視作品中的封建社會出現,我國刑法也有類似規定。
《刑法》第六十三條【減輕處罰】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
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
⑷ 中國刑法的目錄
目錄:
第一章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二章犯罪
第三章刑罰版
第四章刑罰的具權體運用
第五章其他規定
⑸ 刑法修正案九死刑罪行減少對訴訟實務有什麼影響 1500字文章
繼刑法修正案(八)減少13個死刑罪名、保留55個死刑罪名之後,歷經三次審議、於8月29日獲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九)再減少9個死刑罪名。
「在執行少殺、慎殺、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的死刑政策方面,刑法修正案(九)又邁出堅實一步。」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趙秉志對刑法修正案(九)減少死刑罪名非常認同。
應進一步取消非暴力犯罪死刑
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走私武器、彈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偽造貨幣罪,集資詐騙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戰時造謠惑眾罪等9個死刑罪名。
1998年10月5日,我國簽署《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公約對死刑的適用范圍作了嚴格限制,只有「最嚴重的犯罪」才可以判處死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解釋稱,死刑要跟剝奪他人生命的暴力犯罪有關。有學者考證過,實踐中最常用死刑的,分別是故意殺人罪、搶劫罪、故意傷害罪和毒品犯罪,而一些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少之又少。
「進一步削減非暴力犯罪的死刑,逐步將死刑只適用於那些侵犯公民、社會和國家重大利益的極其嚴重的犯罪,是慎用死刑政策內涵所決定的。即便是危害最嚴重的非暴力犯罪,也應基本歸諸於不可殺、不宜殺之列,這才是少殺、慎殺刑事政策的真正體現。」趙秉志指出,慎殺少殺、可殺可不殺的堅決不殺、防止錯殺是我國對待死刑的一貫立場。當然,受現實國情民意所影響,貪污罪、受賄罪和走私、販賣、製造毒品犯罪等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現階段尚不宜貿然廢止,但也應顯著提高其死刑的適用標准,以嚴格限制與減少死刑之適用,並根據社會發展狀況作持續深入努力,力爭在2020年左右我國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時能廢止這部分犯罪的死刑。
「我國對死刑的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對死刑有了更直觀的理解,也接受了死刑存在負面問題的觀點。相比其他國家的刑法,我國一些罪名被規定為死刑確實過重。」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阮齊林指出,比如非暴力犯罪沒有剝奪他人生命,但我國將其列入死刑。應罰當其罪,否則從公平上講確實不合理。從預防上講,沒有證據證明,一類犯罪適用死刑對預防和減少此類犯罪有明顯效果。比如法國在1980年廢除死刑,廢除死刑前後,犯罪變化波動並不明顯;前蘇聯凍結死刑,凍結前後犯罪變化波動也不明顯。我國的貪污罪最高可處死刑,但是每年還是有很多貪污犯被定罪量刑。可以說,實踐證明,死刑並不能阻擋犯罪的發生,沒有證據證明死刑對犯罪預防有明顯效果。
老年人免死年齡應再放寬一些
2012年年初,出生於1940年3月的王倫業販運4公斤毒品,因當時不滿75周歲,在一審、二審判決時均被法院判處死刑。後因在死刑復核階段其年滿75歲,被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改判為無期徒刑。被稱為我國75歲死刑復核第一案。
趙秉志對此案十分關注,並指出此案具有參考意義。刑法修正案(八)中對此作了相關調整,也就是說不管犯罪時年齡多大,審判時已滿75周歲,均不判處這些人死刑。出於我們傳統和現代文明的考慮,給老年人一種人道關懷,只要不是特別嚴重的犯罪,給他們死刑之外的應有懲罰,已經足以罰當其罪。
「但應當注意的是,刑法修正案(九)對上次修正案中所創設的老年人免死制度並未進一步修改完善。目前的老年人免死制度不夠徹底,而且75歲的年齡規定也過高。」趙秉志強調,立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希望未來死刑改革能夠對這些方面加以補充完善。
完全廢止死刑需經歷漫長過程
「刑法修正案(九)再減少9個死刑罪名。但這仍然不夠,我國目前還保留死刑的罪名有46個,而且死刑還包括了非暴力犯罪,顯而易見是不太合理的,與國際死刑評價體系還有較大出入。」阮齊林說。
阮齊林指出,歐盟的價值理念是死刑本身就是一種不人道的刑罰,不應該適用於懲罰人類的方式,因此將死刑廢除的同時還設置了一個限制條件,如果加入歐盟則必須無死刑。
「保留死刑的國家死刑的適用范圍也很窄,僅限於暴力致命或毒品犯罪,並且實際執行的很少。比如美國是保留死刑的國家,一年判處死刑不到100人,審判程序十分漫長。日本一年真正執行死刑的數量幾乎不超過10人。」阮齊林說。
據統計,在聯合國現有的193個成員國中,已有近150個國家取消或者不再適用死刑。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國家保留死刑。
「因為死刑制度問題,我國在司法合作上也曾出現障礙,比如引渡。部分國家拒絕將犯人引渡給有死刑的國家,有死刑的國家必須承諾不判死刑才可以進行引渡。而若我國未經審判直接答應不判死刑,也十分不妥。」阮齊林稱,當然,要完全廢止死刑同樣也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⑹ 電大刑法學 刑法修正案草案在哪些方面作出了重要修改
刑法修正案( 九) 草案的七大變化:
參考人大網資料:http://www.npc.gov.cn/npc/zgrdzz/2014-12/02/content_1887853.htm
變化一:「少殺、慎殺」理念下,擬再減9個死刑罪名
此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草案,取消了9個死刑罪名:走私武器、彈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偽造貨幣罪,集資詐騙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戰時造謠惑眾罪。
變化二:加大對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犯罪的懲治力度
草案增加了製作資料、散發資料、發布信息、當面講授等方式或通過音視頻、信息網路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者煽動實施暴力恐怖活動的犯罪,以暴力、脅迫等方式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著、佩戴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服飾標志的犯罪等規定。
變化三:出售或非法提供個人信息、網傳虛假信息都將入刑
變化四:收買婦女、兒童的行為一律作出犯罪評價
修改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猥褻兒童罪,擴大適用范圍,同時加大對情節惡劣情形的懲處力度。修改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對於收買婦女、兒童的行為一律作出犯罪評價。
變化五:反腐的「制度籠子」再扎緊
原則規定數額較大或者情節較重、數額巨大或者情節嚴重、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情節特別嚴重三種情況,相應規定三檔刑罰,並對數額特別巨大,並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保留適用死刑。
變化六:買賣、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護照,組織考試作弊將入罪
變化七:多種危險駕駛行為將追刑責,司法秩序進一步規范
⑺ 刑法修正案九會不會對今年司法考試、刑法學專業考研產生影響
您好,刑法修正案九還沒有通過,司法考試大綱也沒有公布,您現在准備司法考試,就按照獨角獸網校老師的講解復習,把基礎知識掌握住,以後有變化後,再掌握變化的部分,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未來的變化誰也說不準。
⑻ 最新刑法修正案九對己判刑的可以申訴重審嗎
我國刑法來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源從罪刑法定原則中必然引申出刑法不溯及既往的派生原則。因此,我國刑法原則上否認刑法具有溯及力。但從有利於被告
《刑法學》
的原則出發,對於那些舊法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重,而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行為,例外地承認刑法的溯及力。申言之,我國刑法關於刑法的溯及力,採用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
我國刑法第12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⑼ 刑法馬克昌高銘暄第六版和第七版有什麼區別
您好,一般在第五版的前言部分會有此次修訂的修改部分,您可以去仔細查看一下,
⑽ 刑法學的啟蒙
陳興良先生在刑法學界享有盛譽,他有一貫的獨立的學術立場,有一個刑法學家必須具備的深邃的眼光。當前,注釋法學在我國的刑法學界居於獨尊的地位,刑法學理論被簡單地歸結為刑法教義學,分析法規范者眾,探詢規范背後的法律思想者寡。針對這一現象,陳先生百忙之餘出版了他的又一力作——《刑法的啟蒙》(法律出版社 2003年第2版),從而使得我輩有幸從刑法思想史的角度獲取了關於刑法理論知識的新鮮空氣。綜觀全局,該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 結構新穎,縱橫有致
全書共分為十章,按歷史順序分別介紹了10位刑法先哲的刑法思想,從第二章開始,每一位思想家的思想都是對前人思想的繼承與突破。就刑法思想發展的歷程來說,其脈絡清晰自然,沒有生硬感。每一章又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大概介紹每一位刑法先哲的主要思想,使我們對該章內容有個總體的印象,緊接著作者又著重介紹了他們關於犯罪與刑法理論的獨特見解,最後再對他們的思想進行客觀的總結,並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這樣,在縱向和橫向結構上都顯得非常緊湊與連貫。
二、 語言簡練,力求平實
每一位刑法先哲的思想都是其畢生心血的凝結,要了解以及完全弄懂他們的刑法思想
並不容易。尤其是對廣大學生來說,一本好書首先是要能夠看明白,只有能夠看明白,才有進一步深化理解的可能。目前,學界的許多著作,以翻譯著作為甚,其生硬晦澀的程度,令研究該領域的專家學者都感到不知所雲。無疑,《刑法的啟蒙》在語言的運用方面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舉書中任一章的標題為例,如第七章「龍勃盧梭:遭遇基因」。我們都知道龍氏將實證的方法引入到犯罪現象的研究中,並因此第一個提出「天生犯罪人」這個概念,而其所要說的正是遺傳因子——基因在導致犯罪結果中的作用這樣一個道理。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把龍氏思想的精要概括出來,這一方面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其嚴謹的寫作態度。
三、 引證精確,著眼原旨
由於該書的主體內容是列位刑法先哲的刑法思想的再現,因此怎樣才能力保他們思想的
原旨是個不可忽視的大問題。為此,作者引經據典,大量引證與這些思想聯系最密切的資料。例如,在第五章「康德:弘揚道義」中,作者引證了十四本書,其中九本為翻譯過來的著作,而引用康德原創之作竟然有十四處之多,因此權威性較強,極具參考價值,也可以免去讀者查資料之累。從這些可以看出,作者在有關資料的使用方面多麼的煞費苦心,從中我們似乎也應有所啟發。
四、 功底深厚、凸顯品格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感動,該書雖是作者的隨筆之作,但從書中我卻能感受到
作者不僅有深厚的學術功底,而且其學術品格亦非常高尚。
先從作者的學術功底說起,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提到「沒有深厚的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學術研究,這始終是我的一種信念」,沒有真正用心去讀完這本書的人,以為作者在說客套話。還是從著作的本身去看這個話題,該書是對刑法思想史上10位著名刑法學家的刑法思想的闡釋,可以歸為刑法思想史的范疇。自古至今,在刑法學領域內建樹者浩繁。但顯然,作者並不是隨便羅列了10位刑法學家的思想來進行評述的:從刑事古典學派,到刑事人類學派,再到刑事社會學派;從貝卡尼亞的「罪行法定」,到龍勃盧梭的「天生犯罪人論」,再到李斯特的「關切目的」。作者在清晰地勾勒了刑法學的發展足跡的同時也印證了刑法學發展的艱辛歷程。這樣的選材,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使得讀者在看該書的同時也從整體上把握了刑法思想發展的歷史,對於讀者刑法學的學習是非常有益的。該書還可以凸現作者的學術品格,目前法學界的風氣是書越寫越厚,讀的人卻越來越少。而作者的這本書雖然只有區區20萬字,但內容卻十分豐富,讀了令人回味,絕不是用以「取功名」的資本。此外,作者在這本書中堅持了自己獨特的建構罪與刑為中心的刑法理論體系,其學術立場的堅定著實令人欽佩。
然而,一本好書並非指其完美無缺。對於書中刑法先哲們的刑法思想,作者只是進行了簡單的價值定位,書中並沒有體現出作者太多的個人思想,對於受啟蒙者來說,整本書猶如是資料的一種簡單堆砌。另外,後一位的刑法學家的思想總是建立在對前人思想理性思辯的基礎之上,這就在方法論上給我們提供了啟示,但何為理性,書中涉及該詞的地方很多,作者並沒有給出詳細的闡釋,這也許是作者的疏漏。然就我個人看來,《刑法的啟蒙》仍是一本難得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