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守拙守

道德經守拙守

發布時間: 2022-05-11 13:37:22

1. 守愚唯藏拙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要想裝出來愚笨的樣子,就要把自己的短處藏起來。

「守愚唯藏拙」出自《菜根譚》:「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意思是技巧藏在笨拙當中,黑暗與光明並存,渾濁與清白並立,屈服與伸直轉換。它常常用來告誡人們不要鋒芒畢露,而要使外表看起來笨拙愚魯,用於形容人謙遜、有意不冒尖。

這句話反映了中國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在中國文化中,「中庸」意味著不偏不倚,也反映了中國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民間俗語中也有「先出頭的榫子先爛」的說法。這告誡人們應該大智若愚,在適當的時候收斂鋒芒,不要過分招搖,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1)道德經守拙守擴展閱讀:

「守愚唯藏拙「是中國古代文學經常出現的詞語。例如,唐代詩人羅隱 《自貽》詩中就寫道:「縱無顯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清代李漁《慎鸞交·計竦》中也寫道:「花封縱美,也敵不過親職高,和盤托出空貽笑,倒不如藏拙高。」

2. 《老子》書中「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是何意,有什麼處世智慧

「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是《老子》一書第四十五章中的一句話,就字面意義來說,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看起來比較笨拙,真正善辯的人,在表現上往往有些個「木訥」,不愛多說話。

就字面意義理解道家老子這句話,許多朋友可能覺得有點天方夜譚。看上去笨拙又不善言辭的人,怎麼會是胸中有大智慧、能說會道的那位智者呢?結合道家「無為」思想,可能更能理解道家「大巧若拙,大辯若訥」中教人謙遜的「守拙智慧」。

3、來自老子的告誡:「守拙」智慧里的謙遜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道家「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這段話中點明,爭強好勝之下的「巧智」與「善辯」,不過是人陷入「追名逐利」的攀比中傷人害己的表現,這是不得「道」的體現,而真正得「道」的智者,往往有些個「拙」和「訥」,他們朴實無華,甚至有些木訥。不是他們「沒本事」,而是他們「真謙遜」。

於此,我們也能總結,道家老子「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這句話,可能更多在告誡「爭名逐利」的世人靜下心來,以「守拙智慧」修心養性,以謙遜的態度保住本心。

3. 做人守拙,做事守缺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這個人應該是講到道德的,為他人著想,為他人謀幸福,這樣才是真正的周到的人

4. 守茁什麼意思

1.「守拙」蘊含的意義
何為「守拙」?守是堅守,持之以恆,拙是鈍笨,笨的方法。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大巧若拙」,意思是真正聰明、靈巧的人看似笨拙,啟示人們只有加強內在修養,不事張揚,明事理而不求名利,善於藏拙,才是真正大智大巧之人。

陶淵明守拙歸田園

古代封建士大夫自詡清高,不做官,清貧自守,不以巧偽與世俗周旋,保持高尚的節操,叫做守拙。 晉代陶淵明《歸園田居》詩曰:「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陶淵明後來又有「文以拙進,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等論述,講的都是對「守拙」的推崇。

道德經的精華是「守拙」,思想核心是「無為」。然而,世人對於「無為」的理解往往浮於表面,甚至認為是消極思想。其實「無為」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老子宣揚的「無為而無不為」,是最上等的辯證法,蘊含著極高深的智慧。

抱朴守拙是人生智慧

我們通過兩個方面來解讀「無為」:一是「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道德經》第二十章);二是「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第四十五章)。真正的強者從不自以為是,真正的智者從不自我誇耀,相反他們會讓別人盡情發揮,而自己則表現得十分笨拙、木訥。但到了關鍵時刻,他們自然會顯露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讓你明白誰才是真正的強者,真正的智者!

02.曾國藩:「恆能破拙」和「拙能破巧」
曾國藩作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其「恆能破拙」和「拙能破巧」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曾國藩經典對聯

一是「恆能破拙」。曾國藩考秀才,六次不中;後來又考進士,三次落榜。梁啟超曾評價他:「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曾國藩也明白自己天資不高,他說:「天資拙,唯有以恆破之」。他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不讀完這本書,就不碰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任務,就堅決不睡覺。因為鈍拙,曾國藩比別人更能堅持,更肯付出。基礎打得牢,才有了後來為官十年連升十級。

二是「拙能破巧」。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破天下之至巧」。以拙破巧,是曾國藩智慧的顯現。尤其是到了晚年,這位深諳世事的老人,更講求「拙渾」二字。他說:「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久之,則人之意也消。若勾心鬥角,迎相距,則報復無已時耳」。

曾國藩三十六德

曾國藩認為,用兵貴在詭異和狡詐,這些他不擅長;用兵又貴在巧取和奇奪,這些他也不擅長。他所擅長的,唯有穩打穩扎、步步為營的策略。這種策略雖然笨,拼的卻是硬實力,取得的勝利,也是絕對的勝利。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埋頭苦幹,少說多做,這才是「以拙破巧」的關鍵所在。

03.齊白石:「回爐作業」
著名畫家齊白石年過九旬,發現自己畫功不如以前,便每天苦練描紅,臨摹歷代的名畫經典。兒子不解地問齊白石:「您早就盛名於世,怎麼想起描紅這般初級的東西呢?」,旁人更是戲為「呆拙」。描紅乃初學者入門功課,是「小兒功」。而這位書畫名家卻虔誠砥礪,回爐作業,從最基礎的一筆一畫從新練起。

一代大師齊白石

齊白石的「回爐作業」其實就是「守拙」,歸根結底是要當老實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觀規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敬業,以拙求進。

很多人自恃聰明,做任何事都喜歡走捷徑,缺乏必要的恆心,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一事無成。再精巧的算盤也會有算錯的時候,與其投機取巧,搞表面光,不如勤勤懇懇,扎扎實實地做事。

齊白石九十三歲作品

04.「守拙」是人生智慧,是取勝法寶,務必牢記八條「守拙」要領
一是淡泊:自守清高,淡然處世。淡然淺笑看潮起潮落、花開花落,保持一種清靜、沉穩的態度,不大悲不狂喜,遇事冷靜、理智。

二是勤儉:勤能補拙,儉以養德。勤儉不是寒酸小氣,而是自立自強。勤儉是一種美德,一種操守,一種責任,一種智慧。俗話說得好:「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人要生存,要發展,勤儉就是最基本的法寶。

三是抱朴:心裡明亮,表麵糊塗。明明什麼都知道,卻一副痴呆愚頑的表情。這種人不張揚,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眾人的歡迎。

坐禪悟道

四是慎言:不逞利口,不論人短。以說話遭禍者,不在少數,究其因,無非愛逞利齒,愛論人長短、搬弄是非。萬不可忘記「禍從口出」之戒。

五是隱忍:知雄守雌,以退為進。真正的英雄,是那些能伸能屈之人,沒有誰一輩子都是順順利利的。所以,得意時固然值得揚眉吐氣,失意時卻不能一味消沉,應積蓄力量,以伺東山再起。

六是包容:以和為貴,寬容大度。糊塗是一種肚量,是眼裡揉得進沙子,是以和為貴的寬容大度。得饒人處且饒人,多個朋友多條路。當你包容別人時,也就為自己積累了人情。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有包容,謀事易成。

七是低頭:從容不躁,謙虛謹慎。一個人去拜訪禪師,禪院的門很矮,他沒注意,結果碰到了頭。禪師對他說,要想不碰到頭,就要學會低頭。一時的低頭,是為了以後更好的抬頭。

回歸自然

八是示弱:假裝糊塗,示弱不逞強。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不要自作聰明,不要自以為是,要明白「吃虧是福」,「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處世道理。放平心態,甘心「吃虧」,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

5. 如下所言何物略談理解,一曰守拙,二曰公平,三曰靈活,四曰博大,無曰堅忍,六曰齊心,七曰透明,八...

水,老子說過,上善若水一曰守拙。
水乃萬物之源,論功勛當得起頌辭千篇、豐碑萬座,炫耀的資本不可謂不厚。可它卻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不僅不張揚,反而「和其光,同其塵」,哪兒低往哪兒流,哪裡窪在哪裡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靜。此等寧靜和達觀,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這的確是一種「無為」,但不是對「大我」的無為,而是對「小我」的無為,是在個人利益上的無為。
二曰齊心。
水的凝聚力極強,一旦融為一體,就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朝著共同的方向義無返顧地前進,故李白有「抽刀斷水水更流」之慨嘆。因其團結一心,水威力無比:匯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盪今滌古;乘風便起波濤,轟轟烈烈,激濁揚清。
三曰堅忍。
水至柔,卻柔而有骨,信念執著追求不懈,令人肅然起敬。九曲黃河,多少阻隔、多少誘惑,即使關山層疊、百轉千回,東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絲動搖,雄渾豪邁的腳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擊礁盤,縱然粉身碎骨也決不退縮,一波一波前赴後繼,一浪一浪奮勇搏殺,終將礁岩撞了個百孔千瘡;崖頭滴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咬定目標,不驕不躁,千萬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頑石身上鑿出一個窟窿來,真可謂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四曰博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愛心,最具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它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它養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壯,從不挑三揀四、嫌貧愛富。它映襯「荷塘月色」,構造洞庭勝景,度帆檣舟楫,飼青鰣鰱鯉,任勞任怨,殫精竭慮。它與土地結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與生命結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從不彰顯自己。
五曰靈活。
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執,有時細膩,有時粗獷,有時嫵媚,有時奔放。它因時而變,夜結露珠,晨飄霧靄,晴蒸祥瑞,陰披霓裳,夏為雨,冬為雪,化而生氣,凝而成冰。它因勢而變,舒緩為溪,低吟淺唱;陡峭為瀑,虎嘯龍吟;深而為潭,韜光養晦;浩瀚為海,高歌猛進。它因器而變,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故曰「水無常形」。水因機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故有無限生機。
六曰透明。
雖然也有渾水、污水、濁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無顏無色、晶瑩剔透;它光明磊落、無欲無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為鏡,照出善惡美醜。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靜如水,善莫大焉。
七曰公平。
水不汲汲於富貴,不慽慽於貧賤,不管置於瓷碗還是置於金碗,均一視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謂「水平」。倘遇坑蒙拐騙,水便奔騰咆哮,此乃「不平則鳴」。人若以水為尺,便可裁出長短高低。
當然,以上只是水的部分優秀品格,還不是全部。但是,不論水有多少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其最根本的就是一條:「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才是真正的「上善」。

6. 守拙才能長遠什麼意思

這里的守拙應該是取的《道德經》中的:大巧若拙

拙:笨。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明理而不名利,方能長久,也契合中庸之道。

7. 道德經三十三章及九十 具體體現什麼思想

道德經第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這章文字很好理解,基本不用解釋,也可以看懂。需要注意的是,這幾層意思,是層層遞進的:知人不如自知,自知不如勝人,勝人不如自勝,自勝不如知足,知足不如強行,強行不如守道,守道能夠做到時刻不忘,就能養壽。

顯然,老子的意思,是守道為人生根本。

什麼是人的」道「呢?就是你這輩子究竟應該干什麼?你的使命是什麼?並且時刻不忘你的使命。

這章有一個疑點,就是老子明確提出了「自勝者強」這個觀點,表面上與老子在道德經里一再推崇的「柔弱勝剛強」的觀點相悖。但是,我們必須知道,道家的「弱」,並不是真的「弱」,只不過是外表上顯得「弱」,但其實內心極其強大的,他們是能夠「自勝」的一群人。老子在道德經裡面喜歡以水喻道,水就是外表柔弱,而內在強大無比的一種物質。

道德經第9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這章的意思,可以用第八章「動善時」的觀點來解釋。該動則動,該退則退。韓信就是因為不懂這個道理,而遭來殺身之禍。相比之下,張良因為懂得黃老之術,就比他聰明得多,知道鳥驚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得以善終。

道德經第10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這章是講的守道之法。傳統的道家修仙之術,對本章非常重視。從哲學的角度去理解,就是「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人能時刻不忘自己的「道」,至精至純,片刻不忘,做什麼都可以成功,都能得「道」。

8.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出處及下句 急!!!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釋 義: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文化釋義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穀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上善若水」,是說水具有滋養萬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說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潤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盡力去為。水的這種特性,可謂之「上善」。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
老子還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

「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是先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東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規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知與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於「道」的,「道」無處不在,因此,水無所不利。它避高趨下,因此不會受到任何阻礙。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滌污淖。它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靜,但卻深不可測。它源源不斷的流淌,去造福於萬物卻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居善地,守拙。水是萬物之根本,它滋潤了萬物,論功績,豐碑頌詞決不可少,炫耀的資本更是豐厚異常。但他卻總以一顆平常心面對世人,從不張揚,甚至永遠從高往低流。如此謙遜,不似土地,壘起一座座高山俯視一切,更不似空氣佔領所有空間。
心善淵,博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包容一切,托起一切,從未主動將任何事物排除在外,它滲入樹木、青山、土地,將一切包容與心中。
與善仁,齊心。水的凝聚力,不可謂不強。匯流成河,聚河成湖,合湖成海,力量越聚越強,正所謂「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
言善信,透明。水本身就是無色透明的,將一切展露出來,讓你可以完全認識他,相信他。因為你看到了他的清澈和純潔。
正善治,公平。術是公平、公正的,無論你將他置於金碗銀盆,還是石鍋木杯之中,他都不會挑三揀四,不論將它斜置,還是倒置,水面永遠是平的,這也無疑是公平的表現。
事善能,堅忍,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無疑需要克服無數的困難。長江自西向東流入大海,途經多少曲折、坎坷。最終以堅韌的性格,完成大江東去的任務。
動善時,靈活。水遇方則方,遇圓則圓。有時奔放,有時平靜,有時粗獷,有時嫵媚。雨雪互換,冬夏不同,適宜時間變換。

9. 藏愚守拙是什麼意思

藏愚,就是處事低調不願多露鋒芒。守拙,封建士大夫自詡清高,不做官,清貧自守,叫守拙。
老子道德經裡面有話: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才智出眾的人表面看來好像愚笨,不炫耀自己。
大巧若拙:指真正聰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10. 抱朴守一是什麼意思

抱朴守一意思是追求保守本真,懷抱純朴,不縈於物慾,不受自然和社會因素干擾,在身心安靜的情況下,把意念集中到身體的某一部位。

拼音:bào piáo shǒu yī。

出自春秋老子《老子·十九章 》「見素抱朴,少私寡慾。」譯文:現其本真,守其純朴,不為外物所牽。

出自戰國莊子 《莊子·在宥》:「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常衰。」譯文:我身心安靜,意念集中。所以我能活千百歲而形態未老。

(10)道德經守拙守擴展閱讀:

統治階級將「朴」作為治政原則之一,則民眾也因此可以保持自然和朴實了。《南華真經》稱「同乎無欲,是謂素樸」。還認為從政的人要「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就是自身要靜,行為要隨道的規律,動靜都要無為。

使天下和自身都達到樸素的天然本性,這樣天下就無人能與之爭奪。從道的人則應「雕琢復朴,塊然獨以其形立」,就是去其對本性的雕琢,恢復純朴的本質,以自己本來的形象獨立於世。

熱點內容
中國婚姻法規定一夫一妻 發布:2025-01-09 16:11:02 瀏覽:862
破壞青苗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9 15:47:27 瀏覽:157
民法典第1編總則 發布:2025-01-09 15:33:45 瀏覽:740
北京淵遠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09 15:06:27 瀏覽:911
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09 15:03:15 瀏覽:100
2019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01-09 14:56:46 瀏覽:741
行政訴訟法關於迴避規定 發布:2025-01-09 14:40:55 瀏覽:142
涉訴信訪法官 發布:2025-01-09 14:40:08 瀏覽:653
民事訴訟法的視聽資料咋么理解 發布:2025-01-09 14:30:07 瀏覽:842
教育法規和教育行政法規的區別 發布:2025-01-09 14:18:45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