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1.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什麼是人生價值
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
按基督教的說法,人生一世是考驗。人死了,好人的靈魂升天。不好不壞又好又壞的人,靈魂受到了該當的懲罰,或得到充分的凈化之後,例如經過煉獄里的燒煉,也能升天。大凶大惡,十惡不赦的下地獄,永遠在地獄里燒。
我認為這種考驗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賦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裡,又天生性情和順,生活幸運,做一個好人很現成。若處境貧困,生情頑劣,生活艱苦,墮落比較容易。若說考驗,就該像入學考試一樣,同等的學歷,同樣的題目,這才公平合理。
佛家輪回之說,說來也有道理。考驗一次不夠,再來一次。但因果之說,也使我困惑。因因果果,第一個因是什麼呢?人生一世,難免不受人之恩,或有惠於人,又造成新的因果,報來報去,沒完沒了。而且沒良心的人,受惠於人,只說是前生欠我。輕率的人,想做壞事,只說反正來生受罰,且圖眼前便宜。至於上刀山、下油鍋等等酷刑,都是難為肉體的。
當然,各種宗教的各種說法,都不屬我自問自答的探索。但是,我尊重一切宗教。不過,宗教講的是來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來世的事,我只求知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一輩子,能有什麼價值。
天地生人,人為萬物之靈。神明的大自然,著重的該是人,不是物;不是人類創造的文明,而是創造人類文明的人。只有人類能懂得修煉自己,要求自身完善。這也該是人生的目的吧!
堅信「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的聰明朋友們,他們所謂「什麼都沒有了」,無非斷言人死之後,靈魂也沒有了。至於人生的價值,他們倒並未否定。不是說「留下些聲名」嗎?這就是說,能留下的是身後之名。但名與實是不相符的。「一將成名萬骨枯」。但戰爭中奉獻生命的「無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與愛戴,我國首都天安門廣場上,正中不是有「人民英雄紀念碑」嗎?歐洲許多國家,總把紀念「無名英雄」的永不熄滅的聖火,設在大教堂的大門正中,瞻仰者都深懷感念,駐足致敬。
我們人世間得到功勛的人,都賴有無數默默無聞的人,為他們作出貢獻。默默無聞的老百姓,他們活了一輩子,就毫無價值嗎?從個人的角度看,他們自己沒有任何收獲,但是從人類社會集體的角度看,他們的功績是歷代累積的經驗和智慧。人類的文明是社會集體共同造成的。況且身後之名,又有什麼價值呢?聲名顯赫的人,死後沒多久,就被人淡忘了。淡忘倒也罷了,被不相識、不相知的人說長道短,甚至戲說、惡搞,沒完沒了,死而有知,必定不會舒服。聲名,活著也許對自己有用,死後只能被人利用了。
聰明的年輕朋友們,堅信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至多隻能留下些名氣。那麼,死後沒有留下名氣的人,活了一輩子,能有什麼價值呢?一代又一代的人,從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頭來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屍體,人生一世,還說得到什麼價值呢?
匹夫匹婦,各有品德。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養。俗語「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價值。而修來的功德不在肉體上而在靈魂上。所以,只有相信靈魂不滅,才能對人生有價值觀,而相信靈魂不滅,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
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法律素質,促使大學生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課程旨在通過課堂講授及社會實踐,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法律素質,促使大學生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大學生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有較全面的認識和掌握,並能運用相關理論解決人生道路上凸顯的一些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問題,培養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以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為主線,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依據大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培養基本法律理念的一門課程。
(2)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相關內容:
1、要求教師在進行該門課教學時應該針對如上特點並結合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以理論講授為主,輔之以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與第二課堂,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途徑和形式。
2、引導大學生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從而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
3、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
3. 大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如何實現人生價值
實現人生價值來, 是一個人自的最高需要。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人生追求,即明確目標,這個目標一定是自己熱愛的,所謂敬業和樂業是人生的不二法門。即只有自己熱愛的職業才能真正快樂的實現價值。
第二,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加強學習,同時注意資源的積累。包括各種資格證書及能力的積累。
第三,要注意積累人脈資源,要用真心,真情,真誠。結交各類朋友,這些朋友及社會關系將來是你實現價值最有效的資源。
第四,要堅持不懈,勝非為難,持之為難。一件事情成功並不難,困難的是堅持到底,只要能堅持到底,就沒有實現不了價值。所謂成功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結果 。
第五,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在戰略上舉重若輕,在方法上舉輕若重。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生價值。
4.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如下:
一、法律是道德的法律化。即通過立法把國家中大多數的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和家庭倫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轉變為國家意志,成為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行為規范。
二、法律是道德的非法律化。道德與法律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行為規范,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社會的大多數道德已經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時,也必須承認少數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三、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目前,有的地方出現的見利忘義、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現象,從一定意義上說明我國法律對於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滯後。
法律對道德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方式來實現某些道德的法律化,通過法律來確認和強化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訴求和規范實施。
(4)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擴展閱讀:
正確處理好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對於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我們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使二者絕緣甚至截然對立起來肯定不行,但混同亂用的做法也行不通。應當明確,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
同時應該看到,法律與道德二者各有各的邊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們有各自發揮作用的范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范疇,不能簡單偏重於某一個方面。
我們既要贊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法律並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長。這個促成不是代替,而是為道德提供一個制度環境。
一個法治昌明的社會,才有望成為一個道德純凈的社會。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齊的草地,法治猶如一個農夫,用獵槍抵禦強權的侵奪,用鐮刀去除蔓生的雜草。這樣,美麗的道德之花才會芬芳開放。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毛磊專欄:道德與法律
5.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包括: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知識兩部分的內容。
6.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什麼
一本書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於2006年出版後,為了充分體現中國特色回社會主義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答,課題組分別於2007年7月、2008年1月、2009年5月和2010年5月對教材進行了修訂。2013年5月至7月,為了推動黨的十八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體現上次修訂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成果,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新進展,中宣部、教育部組織課題組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再次對教材進行了修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對教材修訂稿進行了審議指導。另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3年修訂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7.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什麼樣的課
為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課程。
《思想道德修養版與法律基礎權》為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課程。
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針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問題,開展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教育,引導學生在學習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體驗和行動中感悟人生,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
(7)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相關內容:
1、以課堂講授為主,實踐教學、網路教學和自主學習為輔,通過知識學習、參與體驗、社會調研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本課程考核採用學生平時學習和期末筆試相結合方式,平時考核佔40%,期末考核佔60%。平時考核則根據學生考勤情況、課堂發言、經典閱讀、實踐報告完成情況給出成績。
8.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學習體會
學習完這門課程我認為,我們應該:
第一,我們要建立正確科學的理想信念,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時間性,艱巨性和曲折性,為實現理想而奮斗。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再大一對於自己的人生做一個很好的規劃,並朝著這個目標一步一步前進。
第二,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良好傳統,作為一位當代大學生,「以酷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這是我們的職責。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盡自己所能,為國家和人民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努力學習,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報效國家。
第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觀,而人生觀主要通過人生目標,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的。我們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人生,嚴厲思考人的生命應有的意義,明確我們的生活目標和肩負責任。
大學生要正確熟悉和處理人生中碰到的各種題目,不能得過且過,放縱生活,否則會虛度光陰。要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自覺承當應盡的義務,投身於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注意事項: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這門課程,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課程,觸及內容十分廣泛,現實性,針對性都很強。
在學習中要求我們在面對題目時要虛心請教,仔細觀察。同時綜合性和實踐性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份,任何能力都是在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加上大學活動特別多,所以要大膽實踐,不斷積累生活經驗。
9. 關於《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案例
「 父子協議 」 了斷了什麼 6 年前,天津市社科院 59 歲的副研究員郝麥收與他的獨生兒子簽訂了一紙 「 父子協議 」 。協議條款簡單明了,說到底就是兩句話:兒子要全部自立承擔自己的高等教育經費、謀業、創業、結婚成親、培育子女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父母要全部自立承擔自己的養老費、日常生活料理等各種事宜。 此事經媒體曝光後,給郝麥收去信去電,咨詢、提問、探討、責難的,不計其數。對此,郝麥收這樣解釋,他看到,身為獨生子女,對於父母、家庭無限期的依賴,是阻礙兒子自立成長的最大陷阱。同時,作為老年問題研究者,他還看到,身為獨生子女的父母們,正在面臨著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 「 四二一 」 式的父輩與子輩倒三角的家庭結構,已經挖掉了 「 養兒防老 」 的人口基礎。他說: 「 那份協議是親子關系革命的一次實驗,我們要與子女共同成長。 」 郝丁坦言,最初,他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他恨他的父親,他以沉默來表達他的怨恨,然而,當他不止一次在深夜回家,看到一直坐在沙發上等候他的父親不知不覺中睡著的樣子;當他經常在自己的床頭上, 看到父親悄悄地從報紙上為他剪下的各種招聘廣告資料;當他在人生的道路上終於步入良性發展之後,他開始體味到在看似冰冷的那紙協議的字里行間深藏其中的父愛。終於,協議簽訂 6 年之後的一天,郝丁生平第一次流著淚擁抱了父親。 郝家的 「 父子協議 」 引起最大異議的是它似乎有違兒女贍養老人的中國傳統的孝道。有人給郝麥收寫信說: 「 你們和兒子訂一份這么 『 硬 ' 的協議,等你們老了之後,兒子真不管你們了,你們的晚年該多麼凄涼! 」 更有人直白地問郝麥收: 「 以後的孩子還有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呢? 」 郝麥收肯定地回答: 「 有義務,但主要是對社會養老的義務。 」 郝丁說: 「 因為這份協議,我更敬重、更敬愛我的父親,因為他給了我一種現代社會為人父、為人子、為一個人的重要理念,那就是 『 責任 ' 。 」 你對這紙 「 父子協議 」 有什麼看法 ? 你覺得它了斷了什麼 ? 如果你的父母也與你簽訂諸如此類的協議 , 你能接受嗎 ?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