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和格局

道德和格局

發布時間: 2022-05-11 22:49:42

⑴ 所謂的格局是什麼

什麼是「格局」?格是對認知范圍內事物的認知程度。局是時間和空間認知范圍的大小。格局就是認知世界中空間和時間上的廣度和對具體事物認知上的深度。同樣一個世界,對不同的人來說卻是不同的世界。古人常說「人生煩惱識字始」,其實是因為讀書之後,比起文盲山炮格局要高多了,不管從時間還是空間上。你會因為你更高的格局看到更多的東西,更多的問題,不管你願不願意自然要操更多的心。這是讀書人的宿命,吃著方便麵,心憂中南海。人都是活著自己的世界裡,格局不一樣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來套段子:
一個妹子約同學來家玩耍,把新買的水果7放在了鋼琴上便彈奏起來。他同學看到心想:不就買個新手機么,看那個碧池把新水果7放在那麼顯眼的地方,裝13。妹子卻想:我彈著幾十萬的鋼琴,你們卻只看見一部幾千塊的手機。妹子媽媽卻在想:你住著上千萬的豪宅,眼裡為啥就只有部鋼琴。妹子爸爸卻想:你擁有一個上億身家的優秀丈夫你不知道欣賞,眼裡卻只有房子房子房子。國家領導心想:你們這群渣渣,我們還有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夢想要去實現和完成,為啥你們總盯著手裡的千把塊工資不放?

網路上噴子無數,其實這無關道德,只是格局大小不一樣罷了。都在自己的格局內思考問題,看別人都是傻13。其實話不投機半句多,原本不會坐在一起交流的,格局不一樣的人因為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扁平化湊在了一起,自然要擦出火星來。其實這是好事情,你有機會見識到很多大格局的牛人帶你起飛,幫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你若不喜歡,也沒有關系,聊不到一起不聊就是了。格局大的嫌棄格局小的人市儈,傻13。格局小的人嫌棄格局大的人不現實,裝13。既然如此何必互相傷害,網路上也分圈子,你若實在見不得人裝13,有很多地方可以去,比如養豬網就是個好地方,非常適合小格局的人。格局大小沒有好壞,你自己活得高興就好。格局大不見的自己活得就好,格局小的不見得活得就不好。甚至因為格局小的人關心的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庭,同樣能力的前提下,格局小的人顯然生活的會更好一些,也更容易快樂,格局大的人心累。格局並不能決定你的生活質量,但是格局決定的是你個人成就的天花板。想取得多大的成就,就需要多大的舞台。世界的大小取決於你的格局,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在你自己的舞台上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取決於你的能力。有點繞?沒關系,業余段子黑八段前來為你解除煩惱。

舊社會一堂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問了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有的人說:「讀書是為了明理。」還有的人說:「為了讓俺爹娘高興。」說什麼的都有。有為混口飯吃的,也有為當官的,更有為賺錢發大財的。魏校長發現一個孩子靜靜地坐在那裡,沒有搶著發言。魏校長注意到了,點名讓他回答。孩子站起來堅定的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感到十分震驚,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能有如此的胸懷和抱負,能有如此的格局。又追問了一遍:「到底為什麼而讀書?」孩子依然堅定的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孩子的回答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之!哈哈哈。」但是,樓主估計一個50人的班裡,剩下49個心裡都在想:我去,這個13裝的我直接就給100分,99分都不給表達我對你吹的這份牛13的敬仰之情。裝13都能裝的這么清新脫俗,裝的老師校長都如此高興,裝13界我只服你。

舊社會能讀書的人自然出身不算差,出路自然也不差。當年的孩子長大成人後,真的有人混個溫飽小康,有的當了官,有的明了事理做起了學者,有的混進租借發了財。而那個孩子真的投入到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中去了,孩子的名字叫周恩來。千古一相周總理,他不僅畢生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可以說他和他們那一代革命者對中華有再造之恩。他們能完成如此偉大的事業,首先取決於他們的格局。否則只關心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人,日子可能真的過得不錯。但是湖南山溝里多一個小地主,上海租借多一個小商人,就沒有了革命,更沒有中華之崛起。格局小的人看取得大成就的人往往只是盯住他們關心的事上,最簡單的就是錢。可是那些真取得大成就的人還從未把錢放在心上。喬布斯發布蘋果是為了改變世界,從新定義手機,他是賺了很多錢,但他心中裝的從來不是錢。看一個人最後能取得多大的成就看他的格局就知道了,一個心念念要改變世界的人,要改變移動互聯的,要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你不要笑他們神經,也許他們成就的就是下一個BAT。

其實我國的甜咸二黨之爭和這個也有關系。大體上來說,咸黨的人格局大一些。而甜黨的人更關心自己一些。甜黨覺得咸黨京城人局氣,愛吹牛,三句話不離中南海。咸黨覺得甜黨魔都人寡氣,張嘴錢,閉嘴錢,low爆了。雖然甜黨的地盤物產豐富,是我國的經濟中心,文化重心。但是幾千年來,咸黨治甜黨的格局從未改變,原因嘛,大概就是格局大了那麼一點而已。其實也不必介意,大有大的長處,小有小的好處。如果你還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格局,有什麼辦法?讀書是個好辦法,多和牛人交流也會受益匪淺。當然還要遠離甜黨系媒體。什麼甜黨日報,甜黨周刊,馬桶台啊什麼的,看多了傷腦子。

⑵ 做人的格局和人品的重要性句子

一、半生已過,走走停停,誰行誰不行?患難見真情!對你好的人,一輩子都別忘,拿你當傻子的人,一輩子都別交!做人有好的心態很重要,懂得感恩才有一切。有一樣東西比能力重要,那就是人品。​

二、做人有好的心態很重要,懂得感恩才有一切⋯⋯有一樣東西比能力重要,那就是人品!人生難測如棋局,子落棋盤棋不悔!播種善心是在給自己「修心」掬一捧歲月,握一份懂得,任歲月荏苒,任世事滄桑,我亦微笑,我亦無悔。歲月靜好,念你如初。閑看花開,靜待花落,冷暖自知,干凈如始。

三、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我做人做事其中的一個原則,我從來不裝逼,還是那句老話,格局和視野會決定很多東西,當然人品也就顯得很重要了,老人家說的門當戶對確實很重要,圈子不同,三觀也就跟著不同,成長環境確實很重要!

⑶ 不同的道德追求成就了不同的人生,請談一談道德對人生發展的作用

不同的道德追求成就了不同的人生,道德對人生發展的作用一方面是制約,一方面是引導。更是讓一個人升華的關鍵。

⑷ 差序格局中道德體系的出發點是什麼

各位書友晚上好,今天我們繼續共讀《鄉土中國》這本書,建議今日晚讀讀完第五篇《維系著私人的道德》,第49頁至57頁。請帶著以下問題完成今日的晚讀:
差序格局下的道德體系有什麼特點?
社會結構格局的差別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觀念。什麼是道德觀念?道德觀念是在社會生活的人自覺應遵守社會行為規范的信念。它包含著行為規范、行為者的信念和社會的制裁。它的內容是人和人關系的行為規范,是依著該社會的格局而決定的。從社會觀點說,道德是社會對個人行為的制裁力,讓他們在規定的形式下做事,用以維持該社會的生存和綿續。
團體格局中的道德體系
西方的團體格局中,團體對個人的關系就如同神和信徒的關系,是個有賞罰的裁判者,是個公正的維持者,是個全能的保護者。這點脫胎於他們的宗教觀念。從歐洲史中我們了解到宗教在歐洲有著和國王一樣的權力和控制力。宗教的虔誠和信賴不但是他們道德觀念的來源,而且還是支持行為規范的力量,是團體的象徵。在這種觀念下產生出兩個派生觀念:一是每個人在神前的平等;二是神對每個個人的公道。
為了貫徹這種派生觀念,團體不能為任何個人私有。在此基礎上才發生美國《獨立宣言》中開宗明義的話:「全人類生來都平等,他們都有天賦不可剝奪的權利。」可是上帝是在冥冥之中的,具體執行團體的意志時,還是需要人來代理。當然,在歷史上也反復出現人民反抗所謂代理者的意志,集中爆發就是宗教改革運動。如果代理者違反了「不證自明的真理」,代理者就會失去代理的資格。團體格局的道德體系中發生權利的觀念。緊接著,人和人要相互尊重權利,團體也需保障個人權利,防止團體對個人濫用權力,於是產生了憲法。憲法和西方的公務觀念是一致的,即國家可以要求人民的服務,但是國家也得保證不侵害人民的權利,在公道和愛護的范圍內行使權力。
差序格局中的道德體系
我們討論了西方的道德體系,是為了襯托中國差序格局下的道德體系特點。在這個以自己作為中心的社會關系網路中,最主要的是「克己復禮」,即自我修身,這也是差序格局中道德體系的出發點。這種從己往外推而構成的社會范圍是一根根被不同道德要素維持的私人聯系。比如,對親子和同胞,配套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對於朋友,相配的忠信。孔子曾總結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這里「仁」是相對復雜的觀念,只是邏輯上關於這些私人道德的總和,就和中國人對天下的定義界限很模糊一般,「仁」的概念也是不清晰的,籠統的歸於「天下歸仁」。當需要具體說明時候,還是得回到「孝悌忠信」這一類道德要素
我們的傳統道德體系中沒有基督教那種不分差序的兼愛,而且也不容易找到個人對於團體的道德要素。在西方團體格局中,執行公務有明確的行為規范,而在中國是沒有的。或許我們會說,做大臣的要忠於皇帝,要做忠臣,這難道不是對執行公務的大臣的道德約束嗎?還真不是,君臣之間的關系是「義」維持的,忠君並不是個人和團體間的道德要素,而是對君主和大臣的私人之間的關系。所以我們總結起來,中國差序格局中的道德大體都是私人的聯系。
一個差序格局的社會,是由無數私人關系搭成的網路。這網路的每一個結都附著一種道德要素,因此,傳統的道德里找不出一個籠統性的道德觀念來,其標准價值也不會超脫於差序的人倫而存在。因此,中國的道德和法律,都會因施加的對象不同而如同社會格局一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伸縮。舉個例子,我們會見到這種痛罵貪污的朋友,可是當貪污的是他的父親時,不但不罵,而且會代他隱諱。甚至,他還可能向父親要貪污來的錢,同時罵別人貪污。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道德體系。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我們分析 「貪污」這個世界共同面對的頑疾的成因。除了從制度監督上的漏洞,我想,道德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吧。
? 作者:泉涌君,一個熱愛閱讀的工科僧。平時執筆畫圖做設計,但內心深處始終留一片詩和遠方的田野。享受在歷史里徜徉的暢快,追求思想貫通的樂趣。終極目標是文理兼修,通古今之變。
【篇二:差序格局例子】
在我們鄉土社會里,不但親屬關系如此,地緣關系也是如此。現代的保甲制度是團體格局性的,但是這和傳統的結構卻格格不相入。在傳統結構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請酒,生了孩子要送紅蛋,有喪事要出來助殮,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機構。可是這不是一個固定的團體,而是一個范圍。范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有勢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窮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鄰的兩三家。這和我們的親屬圈子一般的。象賈家的大觀園里,可以住著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寶釵,後來更多了,什麼寶琴,岫雲,凡是拉得上親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勢力一變,樹倒猢猻散,縮成一小團。到極端時,可以象蘇秦潦倒歸來,「妻不以為夫,嫂不以為叔。」中國傳統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具有這種伸縮能力。在鄉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錢的地主和官僚階層,可以大到象個小國。中國人也特別對世態炎涼有感觸,正因為這富於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裡都得給父母膳宿費的西洋社會里,大家承認團體的界限。在團體里的有一定的資格。資格取消了就得走出這個團體。在他們不是人情冷熱的問題,而是權利問題。在西洋社會里爭的是權利,而在我們卻是攀關系、講交情。
以「己」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不象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象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我們儒家最考究的是人倫,倫是什麼呢?我的解釋就是從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發生社會關系的那一群人里所發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釋名」於淪字下也說「倫也,水文相次有倫理也。」潘光旦先生曾說:凡是有「侖」作公分母的意義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條理,類別,秩序的一番意思。「(見潘光旦《說倫字》,《社會研究》第十九期)
倫重在分別,在禮記祭統里所講的十倫,鬼神、君臣、父子、貴賤、親疏、爵賞、夫婦、政事、長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倫」是在別父子、遠近、親疏。倫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們現在讀來,鬼神、君臣、父子、夫婦等具體的社會關系,怎能和貴賤、親疏、遠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對地位相提並論?其實在我們傳統的社會結構里最基本的概念,這個人和人來往所構成的網路中的綱紀,就是一個差序,也就是倫。禮記大傳里說:「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意思是這個社會結構的架格是不能變的,變的只是利用這架格所做的事。提問者評價很感謝你的幫助。
【篇三:差序格局例子】
以「已」為中心費孝通在《》中指出」我們的社會結構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紮清楚的,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的圈子中心。
為了已可以以犧牲國家的利益為代價。「中國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也絕不是,他只效忠給他官做的人」。即便在今天的社會中,有很多人依然守著以「已」為中心的思想,為了謀求自身利益而不惜損害他人的權益。因此,出現了、等。定期的打假也似乎成為了中國的「特色」。

⑸ 做人的格局和人品的重要性

一個人的格局大了,未來的路才能寬。如果把人生當作一盤棋,那麼人生的結局就由這盤棋的格局決定。想要贏得人生這盤棋的勝利,關鍵在於把握住棋局。在人與人的對弈中,舍卒保車、飛象跳馬。

生活中,很多人的發展往往受自身「局限」所限,生活中沒有方向,看不清未來,最終失敗。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對於人生這盤棋來說,首先要放大自己的格局。大格局,即以大視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大格局決定著事情發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勢。

(5)道德和格局擴展閱讀:

好的人品,能夠改變人的壞風水,讓好風水錦上添花;而壞人品,則會敗壞好的風水,即便再好的風水也不能發揮作用。

厚道的人品是最高的精明。厚道之人,人人都願意與之交往,因為這樣的人讓人感覺踏實、放心,打心底里尊重、信賴,於是就能積累人緣、積聚人氣,處處利於做事為人。而人氣就是財氣,有人就有財。所以說厚德是福,是做人最大的底氣。

⑹ 決定人生上限的,為何是做人做事的格局,而不是自身的能力

你的世界觀就是你的世界,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人生上限就有多大的可能,格局這個東西很奇怪,它包含太多太多的東西,他可能包含人品,你的人品註定了你的格局,他可能包含道德,你的道德觀,也是別人談論的格局,當然他也包括戰略眼光和生活習慣,這些都是格局,格局包含的太多,而能力只是能力。

戰略眼光和生活習慣,你要知道這個買賣如何才能談成,通過哪些辦法能談成?誰是你的競爭對手?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很有可能只因為你的一些小動作而討厭你,錯失良機。

不過最好是這兩個應該相結合在一起,決定人生上限的是做人做事的格局和自身的能力,格局小,事兒就做不大,沒有能力,就做不成事,這兩個缺一不可,有格局有能力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終才能取得成功,達到成功的頂峰。嗯,

⑺ 鄉土中國中團體格局的道德體系有怎麼樣的特點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鄉土中國研究的是根植於中國農村的鄉下人。費孝通先生認為,鄉土社會是地方性的,在這種限制下成了生於斯死於斯的社會,常態的生活是終老是鄉。於是,在人和人的關繫上發生了一種特色,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這種「熟悉」的社會性質阻礙了法律的發生。規矩,即可約束行為;法律,則可大可不必;常識即可應付變化,規律就可有可無了。

中國人有「私」的毛病,費先生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分析。不同於現代西洋的團體格局。中國人的社會結構「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因此,中國人缺乏團體意識,缺乏對權利和義務的共識。作者打了一個譬喻,「西洋的社會有些像在田裡捆柴,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會亂的。在社會,這些單位就是團體」。作者意在表明團體是有一定界限的,不能模糊。所以,「家庭」在西洋社會中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而在中國卻是伸縮自如的。這是中國傳統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縮性的表現。在西洋社會里講究權力,而在鄉土社會卻是攀關系,講交情,這也回應了前文鄉土社會是一個熟悉的、沒有陌生人的社會。其實聯系現實生活這種狀況依然存在,也許這就是鄉土特色吧。

「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路」。作者說,道德只在私人聯系中才可發生意義。作者將「團體格局」中道德體系和「差序格局」中道德體系的特點進行了對比。「團體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觀念,建築在團體和個人的關繫上,團體是個超於個人的「實在」,每個個人在神面前平等,每個團體分子和團體的關系是相等的」。團體不能為任何個人所私有,於是發生了權利的觀念。而「差序格局」中並沒有一個超乎私人關系的道德觀念,這是因為沒有「團體格局」作為前提。所以「克己、為仁、超己」在差序格局中都是具有伸縮性的。

「團體」組合並不堅強的中國社會中並不容易具體地指出一個籠罩性的道德觀念。因為一個差序格局的社會,是由無數私人關系搭成的網路。從己向外推,以構成的社會網路的每一個都靠一種道德要素來維持,所以在鄉土社會中,沒有確切的價值標准能超脫於差序的人倫而存在

⑻ 源自差序格局的道德觀念有什麼特點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鄉土中國研究的是根植於中國農村的鄉下人。費孝通先生認為,鄉土社會是地方性的,在這種限制下成了生於斯死於斯的社會,常態的生活是終老是鄉。於是,在人和人的關繫上發生了一種特色,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這種「熟悉」的社會性質阻礙了法律的發生。規矩,即可約束行為;法律,則可大可不必;常識即可應付變化,規律就可有可無了。

中國人有「私」的毛病,費先生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分析。不同於現代西洋的團體格局。中國人的社會結構「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因此,中國人缺乏團體意識,缺乏對權利和義務的共識。作者打了一個譬喻,「西洋的社會有些像在田裡捆柴,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會亂的。在社會,這些單位就是團體」。作者意在表明團體是有一定界限的,不能模糊。所以,「家庭」在西洋社會中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而在中國卻是伸縮自如的。這是中國傳統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縮性的表現。在西洋社會里講究權力,而在鄉土社會卻是攀關系,講交情,這也回應了前文鄉土社會是一個熟悉的、沒有陌生人的社會。其實聯系現實生活這種狀況依然存在,也許這就是鄉土特色吧。

「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路」。作者說,道德只在私人聯系中才可發生意義。作者將「團體格局」中道德體系和「差序格局」中道德體系的特點進行了對比。「團體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觀念,建築在團體和個人的關繫上,團體是個超於個人的「實在」,每個個人在神面前平等,每個團體分子和團體的關系是相等的」。團體不能為任何個人所私有,於是發生了權利的觀念。而「差序格局」中並沒有一個超乎私人關系的道德觀念,這是因為沒有「團體格局」作為前提。所以「克己、為仁、超己」在差序格局中都是具有伸縮性的。

「團體」組合並不堅強的中國社會中並不容易具體地指出一個籠罩性的道德觀念。因為一個差序格局的社會,是由無數私人關系搭成的網路。從己向外推,以構成的社會網路的每一個都靠一種道德要素來維持,所以在鄉土社會中,沒有確切的價值標准能超脫於差序的人倫而存在。

⑼ 差序格局的社會有哪些道德要素

團體格局中的道德體系

西方的團體格局中,團體對個人的關系就如同神和信徒的關系,是個有賞罰的裁判者,是個公正的維持者,是個全能的保護者。這點脫胎於他們的宗教觀念。從歐洲史中我們了解到宗教在歐洲有著和國王一樣的權力和控制力。宗教的虔誠和信賴不但是他們道德觀念的來源,而且還是支持行為規范的力量,是團體的象徵。在這種觀念下產生出兩個派生觀念:一是每個人在神前的平等;二是神對每個個人的公道。

為了貫徹這種派生觀念,團體不能為任何個人私有。在此基礎上才發生美國《獨立宣言》中開宗明義的話:「全人類生來都平等,他們都有天賦不可剝奪的權利。」可是上帝是在冥冥之中的,具體執行團體的意志時,還是需要人來代理。當然,在歷史上也反復出現人民反抗所謂代理者的意志,集中爆發就是宗教改革運動。如果代理者違反了「不證自明的真理」,代理者就會失去代理的資格。團體格局的道德體系中發生權利的觀念。緊接著,人和人要相互尊重權利,團體也需保障個人權利,防止團體對個人濫用權力,於是產生了憲法。憲法和西方的公務觀念是一致的,即國家可以要求人民的服務,但是國家也得保證不侵害人民的權利,在公道和愛護的范圍內行使權力。

差序格局中的道德體系

我們討論了西方的道德體系,是為了襯托中國差序格局下的道德體系特點。在這個以自己作為中心的社會關系網路中,最主要的是「克己復禮」,即自我修身,這也是差序格局中道德體系的出發點。這種從己往外推而構成的社會范圍是一根根被不同道德要素維持的私人聯系。比如,對親子和同胞,配套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對於朋友,相配的忠信。孔子曾總結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這里「仁」是相對復雜的觀念,只是邏輯上關於這些私人道德的總和,就和中國人對天下的定義界限很模糊一般,「仁」的概念也是不清晰的,籠統的歸於「天下歸仁」。當需要具體說明時候,還是得回到「孝悌忠信」這一類道德要素

我們的傳統道德體系中沒有基督教那種不分差序的兼愛,而且也不容易找到個人對於團體的道德要素。在西方團體格局中,執行公務有明確的行為規范,而在中國是沒有的。或許我們會說,做大臣的要忠於皇帝,要做忠臣,這難道不是對執行公務的大臣的道德約束嗎?還真不是,君臣之間的關系是「義」維持的,忠君並不是個人和團體間的道德要素,而是對君主和大臣的私人之間的關系。所以我們總結起來,中國差序格局中的道德大體都是私人的聯系。

一個差序格局的社會,是由無數私人關系搭成的網路。這網路的每一個結都附著一種道德要素,因此,傳統的道德里找不出一個籠統性的道德觀念來,其標准價值也不會超脫於差序的人倫而存在。因此,中國的道德和法律,都會因施加的對象不同而如同社會格局一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伸縮。舉個例子,我們會見到這種痛罵貪污的朋友,可是當貪污的是他的父親時,不但不罵,而且會代他隱諱。甚至,他還可能向父親要貪污來的錢,同時罵別人貪污。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道德體系。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我們分析 「貪污」這個世界共同面對的頑疾的成因。除了從制度監督上的漏洞,我想,道德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吧。

⑽ 差序格局道德體系的特點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鄉土中國研究的是根植於中國農村的鄉下人。費孝通先生認為,鄉土社會是地方性的,在這種限制下成了生於斯死於斯的社會,常態的生活是終老是鄉。於是,在人和人的關繫上發生了一種特色,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這種「熟悉」的社會性質阻礙了法律的發生。規矩,即可約束行為;法律,則可大可不必;常識即可應付變化,規律就可有可無了。中國人有「私」的毛病,費先生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分析。不同於現代西洋的團體格局。中國人的社會結構「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因此,中國人缺乏團體意識,缺乏對權利和義務的共識。作者打了一個譬喻,「西洋的社會有些像在田裡捆柴,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會亂的。在社會,這些單位就是團體」。作者意在表明團體是有一定界限的,不能模糊。所以,「家庭」在西洋社會中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而在中國卻是伸縮自如的。這是中國傳統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縮性的表現。在西洋社會里講究權力,而在鄉土社會卻是攀關系,講交情,這也回應了前文鄉土社會是一個熟悉的、沒有陌生人的社會。其實聯系現實生活這種狀況依然存在,也許這就是鄉土特色吧。「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路」。作者說,道德只在私人聯系中才可發生意義。作者將「團體格局」中道德體系和「差序格局」中道德體系的特點進行了對比。「團體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觀念,建築在團體和個人的關繫上,團體是個超於個人的「實在」,每個個人在神面前平等,每個團體分子和團體的關系是相等的」。團體不能為任何個人所私有,於是發生了權利的觀念。而「差序格局」中並沒有一個超乎私人關系的道德觀念,這是因為沒有「團體格局」作為前提。所以「克己、為仁、超己」在差序格局中都是具有伸縮性的。「團體」組合並不堅強的中國社會中並不容易具體地指出一個籠罩性的道德觀念。因為一個差序格局的社會,是由無數私人關系搭成的網路。從己向外推,以構成的社會網路的每一個都靠一種道德要素來維持,所以在鄉土社會中,沒有確切的價值標准能超脫於差序的人倫而存在。

熱點內容
法院執行公積金 發布:2025-01-09 09:48:10 瀏覽:882
道德不匹配 發布:2025-01-09 09:43:09 瀏覽:951
上海禁煙法規 發布:2025-01-09 09:21:37 瀏覽:158
宗教界士法律知識教育 發布:2025-01-09 09:06:35 瀏覽:388
注冊會計師審計法律責任的判定 發布:2025-01-09 09:06:26 瀏覽:697
刑事訴訟法三十二 發布:2025-01-09 08:36:59 瀏覽:707
武則天用刑法 發布:2025-01-09 08:36:58 瀏覽:543
資陽司法委 發布:2025-01-09 08:32:29 瀏覽:410
三門峽房產司法拍賣 發布:2025-01-09 08:14:05 瀏覽:539
事業單位對孕婦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9 07:28:05 瀏覽: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