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功能是
❶ 思想道德教育,主要的作用有哪些
基本要素包含受教育者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簡稱知、情、意、行。
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包括品德知識和品德判斷兩個方面。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做是非、善惡判斷時引起的內心體驗,表現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品德情感是學生產生品德行為的內在動力,是實現執行轉化的催化劑。
道德意志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品德行為目的所做出的自覺而頑強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調節學生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積極探索新世紀新階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規律,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❷ 求道德的教育功能不可能是A造成社會輿論B培養人的道德意識C樹立道德典型D替代道德修養E提高人的道德境界
求道德的教育功能不可能是替代道德修養;因為道德修養還要看個人。
道德教育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中國社會主義時期實施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任務:
從德育任務的角度說,德育包括發展學生的道德認識、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等三個相互聯系的方面。當代學校德育重在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敏感性。
道德判斷力即運用一定的道德標准對一定的事件或行為進行對與錯、當與不當的判斷的能力;道德敏感性即敏銳地感知、理解和體察自己、他人及社群的情感、需要和利益的能力。
(2)道德教育功能是擴展閱讀:
在多數國家的學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我國學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實為社會意識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學生一定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
道德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會或集團為使人們自覺遵循其道德行為准則,履行對社會和他人的相應義務,而有組織有計劃地施加系統的道德影響。它是一定社會或集團的道德要求轉化為人們內在品質的重要條件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教育
❸ 德育個體性功能包括哪些
德育的個體性功能主要是指德育對受教育者個體所能夠產生的實際影響作用。德育的個體性功能主要表現在德育對個體生存、發展和享用等三個方面的影響作用上。
1、德育的個體生存功能
德育的核心任務是要賦予個體以科學的價值觀、道德原則和行為規范等。這些觀念、原則和規范看起來似乎是約束個體的東西,但正是這些東西卻能使個體在社會性生活中順利生存下去。德育使人的活動成為一種合規律、合道德的活動,使主體能夠按照自己的目的實現對外部世界的改造。
2、德育的個體發展功能
德育對於個體的發展功能主要指的是對個體品德心理結構的不斷改進,形成更高質量、更具豐富性的個體道德人格。
3、德育的個體享用功能
德育的個體享用性功能是德育成為個體幸福生活的需要,接受德育的過程就是需要得到滿足的過程,個體因此可以獲得自由和幸福。
德育的重要性:
在應試教育的壓制下,家庭、學校教育幾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輕德育,以至於無數人感慨當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與才的孰重孰輕,坊間一度流傳著這樣幾句話: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
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時期司馬光就曾給出了最為精闢的論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也。
❹ 道德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
1、認識功能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2、調節功能
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
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准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臻於完善與和諧。
3、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奮進的引路人。它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
4、評價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評價社會現象,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
5、平衡功能
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
(4)道德教育功能是擴展閱讀
道德的基本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1、「愛國守法」是公民對國家的最首要的道德義務。
公民應當熱愛國家、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維護國家的尊嚴,保守國家的機密,敢於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行為作斗爭,把對國家的一切義務和責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職。
「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層次的要求。公民應當維護法律確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盡法律所規定的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愛國主義」體現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公民通過愛國守法去實踐集體主義的道德要求。
2、「明禮誠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規范。
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國際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禮,關繫到世界對國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評價,因此,「明禮」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關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經濟活動中要誠信,杜絕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諾言,忠誠待人。
3、「團結友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基本規范。
每一個公民,不論民族、年齡、職業,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公民之間應該彼此團結,相互友,建立起一種和睦親愛的關系。當然,團結友善必須是在正義原則之下的團結友善。
4、「勤儉自強」是公民對待生活、對待自身的道德規范。
「敬業奉獻」是公民對待職業活動的道德規范。每一個公民都要從事一定的職業,職業是公民與社會聯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對待職業或事業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有益的貢獻。
❺ 德育的社會性功能的具體表現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一、功能分類
(一)社會性功能與個體性功能
德育的社會性功能是指德育活動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它是德育的衍生性功能或工具性。
德育的個體性功能是指德育活動對個體身心發展的作用和影響。它是德育的固有功能或本體功能。
(二)正功能與負功能
正功能與負功能是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K·默頓在20世紀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維度。
正功能是指德育活動對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起到的積極影響和促進作用,負功能是指德育活動對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起到的消極影響和阻礙作用。
(三)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
顯性功能是指依照德育目的、任務和價值期望,德育在實際運行中所出現的與之相符合的結果;隱性功能是指非預期的且具有較大隱藏性的功能。
二、德育的個體性功能
(一)品德形成功能
德育的品德形成功能即德育活動對個體思想品德發展的作用和影響。
1、德育在個體道德認識發展中的作用
2、德育在個體道德情感發展中的作用
3、德育在個體道德行為發展中的作用
(二)智慧發展功能
德育的智慧發展功能即德育對個體智慧發展的影響和作用。
1 、德育影響著智慧發展的非智力因素
2、德育為認知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
3、德育引導著智力發展的方向
(三)審美愉悅功能(享用功能)
德育通過提升個體的道德水平與精神境界,是個體達到一種道德自由的境界,從而實現個體的精神愉悅。這種審美方面的愉悅是一種精神生活而非物質生活方面的享用。
1、德育可以滿足個體精神發展的需要
2、優良的德性是享受美好生活的工具
3、高尚的道德行為能使人感到快樂
4、高尚的道德意境能帶來審美愉悅
三、德育的社會性功能
(一)政治功能
1、政治(階級)關系的再生產。
首先,通過學生的政治社會化,實現一種政治角色的認同。其次,通過公民道德教育,培養政治接班人。最後,通過樹立一種寬容的道德觀念,實現不同階級(階層)的政治融合
2、政治意識觀念與政治輿論的生產、傳播
3、對社會政治行動的引導
一方面,德育引導人們選擇正確的政治目標;另一方面,德育引導人們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
(二)經濟功能
1、德育對社會生產領域的影響
2、德育對社會消費領域的影響
❻ 德育的功能有哪些
一、認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當代德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占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是由瑞士學者皮亞傑提出,而後由美國學者科爾伯格進一步深化的。該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不斷發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行為的發生。
認知模式的特色在於:一是提出以公正觀發展為主線的德育發展階段理論;二是建構了較為科學的道德發展觀,提出智力與道德判斷力關系的一般觀點;三是通過實驗建立了嶄新的學校德育模式。
二、體諒模式
體諒或學會關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為英國學校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和他的同事所創。
體諒模式的特色在於:有助於教師較全面地認識學生在解決特定的人際一社會問題的各種可能反應;有助於教師較全面地認識學生在解決特定的人際一社會問題時可能遭到的種種困難,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學會關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應,教師能夠根據它們指導學生圍繞大家提出的行動方針進行講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題。
三、社會模仿模式
社會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國的班杜拉創立的,該模式認為人與環境是一個互動體,人既能對刺激作出反應,也能主動地解釋並作用於情境。
社會模仿模式可資借鑒的地方在於:在探討道德教育與行為形成方面,社會學習理論的許多成果值得借鑒,對我們加強道德知識教育和行為習慣培養有較大啟迪作用;強調自我效能,注重個體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強化。
四、價值澄清模式
價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拉斯、哈明、西蒙等人。這種模式著眼於價值觀教育,試圖幫助人們減少價值混亂並通過評價過程促進統一的價值觀的形成。其目的是通過選擇、贊揚和實踐過程來增進賦予理智的價值選擇。
價值澄清模式認為,人們的價值觀並不是一種固定的觀點或永恆不變的真理,而是建立在個體親身經歷的社會經驗基礎上的一種指南。因此,要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就必須經過選擇、評價和按這些價值觀行動的過程。
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專門設計的方法和練習,通過創造一種沒有威脅的、非強制的、「柔和」的對話環境,幫助學生運用到現存的理念和行動中,幫助學生澄清價值觀。
五、發展模式
認知發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柯爾伯格。他反對相對主義的道德價值觀,主張建立普遍的道德價值。道德判斷的重要假設:
①道德判斷形式反映個體道德判斷水平。道德判斷有內容與形式之別。所謂道德判斷內容就是對道德問題所作的「該」或「不該」、「對」或「錯」的回答;所謂道德判斷形式指的是判斷的理由以及說明過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後者反映個體的道德判斷水平。
②個體的道德判斷形式處於不斷發展之中。
他設計了「兩難故事法」用以測定青少年的道德發展水平和階段,並提出了著名的道德發展「三水平六階段」學說,即: 前習俗道德水平(階段1—— 懲罰與服從, 階段2——個人的工具主義目的與交換) 。
習俗道德水平(階段3—— 相互的人際期望、人際關系與人際協調, 階段4——社會制度和良心維持);後習俗道德水平(階段5——至上的權力、社會契約或功利, 階段6——普遍性倫理原則)。
❼ 教師的職業道德具有哪些教育功能
從倫理學上看,教師特有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的總和即構成了教師的人格。教師的人格在學校生活工作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1、教師的人格、品性、德操對學生人格的形成起著奠基作用。2、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學業的發展起著催化和激勵作用。3、教師文明的言談舉止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起著修正作用。4、教師良好的心理品質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起著完善作用。
http://www.teacher.com.cn/
❽ 德育目的的功能
德育目的的功能,主要是對教育過程的作用和對德育對象的品德成長的作用兩個方面,即A,德育的教育功能,B德育的道德功能 A.德育目的有教育功能,具體說來,德育目的對教育過程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①導向功能,德育目的規定了道德教育活動所應培養的人的道德品質,實際上就是規定了道德教育活動的最大方向,對具體德育活動具有引導和激勵的功能。 ②調控功能,從宏觀上說,德育目的對教育規劃與教育結構的確立與調整等具有指導、協調的作用;從微觀上說,德育目的對具體道德教育內容的安排、教育活動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術的選擇等有支配、協調和控制、調節的作用。 ③評價功能,德育活動既然以德育目的為出發點和歸宿,那麼,檢驗德育活動成功與否的最根本標准,也應是德育目的。 B.德育目的有道德功能,他對教師的道德教育和對學生的道德學習都具有一定作用,表現在: ①引導性功能,德育目的對德育對象來說就是一種人生的奮斗目標。德育目的所描繪的品德就是學生應當完成的理想人格。 ②規范性功能,指德育目的可以對德育對象的道德行為起規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預防與禁止兩個方面。此外,需特別說明的是,德育的道德功能主要是「隱含性」、「觀念性」的,直接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
❾ 德育目的的功能有哪些
德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知道什麼是道德道德的品質,有哪些什麼樣的人,才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等等一系列的道德教育,讓學生們從學校里,從小學開始就是哈爾濱教育找到了在社會有用處啊。
❿ 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什麼方面可以體現
孩子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可塑性很強。是否重視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對他們要求什麼樣的道德標准,培養什麼樣的是非觀念和行為習慣,都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從小重視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發揮藝術作品的有效性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很難用抽象的第一概念來掌握,而用兒童喜愛的藝術形象來教育兒童是相當重要的。
綜上所述暗示法有以下優點:可接受性,孩子從小就不喜歡「赤裸裸」的教育形式,不想被教育和控制。言外之意讓他們感到平等和尊重,暗示手段讓孩子感到快樂和放鬆。通過暗示的手段,可以培養孩子的道德意識、情感意志和行為。暗示的方法包括語言暗示、實例暗示等。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暗示是姿勢手勢和表情。比如:孩子愛說話,大人噘嘴;孩子做小動作,大人招手;孩子打瞌睡,大人敲桌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