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嚴遵道德

嚴遵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5-12 05:01:55

⑴ 嚴遵為什麼敢把《道德經》分為72節

通常我們所知的《老子》有八十一章,這是魏晉時期的王弼分的章,而在他之前的漢朝就不這么認為了。西漢時期有個叫嚴遵的成都人,他好黃老之術,經常在成都算命,是個隱士,而後就著了一本書,名為《老子指歸》。這本書對後世研究老子文化的基本上都有影響,包括後來注《老子》的王弼。

這本書的開篇就寫下了這么一段話:「陰道八,陽道九,以陰行陽,故有七十有二首,以陽行陰,故分上下;以五行八,故上經四十而更始;以四行八,故下經有三十有而而終矣。」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在前面的五行之說裡面也講過「地八,天九」,天陽地陰,而以陰行陽的意思就是在列古代的行列式,行為陰,列為陽,這樣就分成了七十二個部分。分上下的時候,(常識:古代讀書是自上而下,從右往左讀的)所以用列來分上下,而列數九是單數,是不能平分成整數的,所以只能分為四和五,又因為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在上,陰在下。所以以五行八得到了四十章上經。為德篇;以四行八得到了三十章下經,為道篇。

如若有不同見解,歡迎評論,同時也歡迎大家把知道的《道德經》知識暢所欲言。

謝謝大家,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

⑵ 嚴尊字君平蜀人也譯文

嚴遵,字君平,是四川人。隱居不去做官,常在成都市給人算卦,每天可也獲得百錢來維持自己的生計;算卦結束,關了店鋪放下簾子,做寫書這件事。蜀有一個叫羅沖的富人,問君平說:「你為什麼不去做官?」君平說:「沒什麼用來可作自身發展的資本。」沖為君平準備好車字馬匹衣服糧食,君平說:「我以此為累贅,並非感到不滿足。我富餘,而子貧乏,為什麼讓睏乏的人接濟富裕的人呢?」沖說:「我有萬兩黃金,你沒有一石,還說有餘,不是荒謬嗎?」君平說:「不是這樣。我從前夜裡住在你家,半夜還沒休息,夜以繼日的忙碌而不曾有過滿足。現在我靠算卦為生,不下床而錢自至,還剩下百餘個,塵土有幾寸厚,不知到干什麼用,這不是我富裕你貧乏嗎?」沖很慚愧。君平嘆曰:「給我財物的人,是在損害我的精神;給我揚名的人,是在毀滅我的身體。所以不做官。」

⑶ 《道德經》較好的注本有哪些

《道德經》主要注本有哪些?
《道德經》言簡意深,自秦漢以後被歷代道家學者奉為根本經典,為之註解者極多。僅現存《道藏》中的《道德經》注本,就有50多種,這些註解因時代不同而不斷變化其宗旨,因此研究老子學的變化,可以了解道教義理發展演變的歷史蹤跡。
現存最早的老學著作,是西漢末年嚴遵的《道德真經指歸》,本書以「自然無為」為宗旨,以修身正法與仁義道德相統一,用以經世治國,養物生民,實人君南面之術。《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相傳為西漢文帝時河上公傳授,實際上是東漢黃老學者假託之作;本書闡發以道治身治國之旨,而以治身養性為本,是東漢黃老學從經術政教之道向神仙道教轉化的象徵。《老子想爾注》,相傳是東漢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所撰,本書是早期道教思想教義註解經文,反映道教神化老子,以宗教神學改造《道德經》的特點。
魏晉玄學家註解《道德經》的代表作,有王弼的《老子微旨略例》和《老子注》,都是以玄學本體論哲學解經為其特色,表明道家哲學從漢代黃老學宇宙論進至魏晉玄學本體論,影響極大。自南北朝至隋唐,道教哲學從玄學本體論演變為重玄雙遣論,當時出現的《道德經》注本有數十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道士成玄英《老子道德經開題序訣義疏》和李榮的《道德真經注》。宋元時代,老子學的新發展是以內丹學說注經,如南宋白玉蟾的《道德寶章》,以道教內丹學融會佛教禪宗思想,書中雜有不少煉丹葯物和火候圖像。

⑷ 黃老之學指的是什麼

黃老之學,指的是黃石公學派和老子學派的合稱,是除老莊之學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中國戰國時期興起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

1、黃指黃帝,老指老子。黃老之學始於戰國而盛行於西漢時期。司馬遷在《史記》里屢以黃老並稱。黃老學派的典籍為黃帝書。

2、黃老學派思想尚陽重剛,戰國中期到秦漢之際,黃老道家思想極為流行,其既有豐富的理論性,又有強烈的現實感。該流派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

3、黃老之學發揚了老子的唯物主義。雖然他們基本上站在道家的立場,卻成為了道家的左翼。稷下黃老之學一開始就受到齊國封建統治者的支持和利用,它在稷下學宮中居於主導地位。

4、黃老學派思想發展主要分為兩大主題:技術發明和政治思想,以形而上本體的道作為依據,結合形而下的養生、方技、數術、兵法、謀略等等,具有極強目的性、操作性。

(4)嚴遵道德擴展閱讀:

1、推崇黃帝是黃老之學的特點,因此黃帝傳說在戰國大行其道,黃帝發明了車、弩、釜、甑和冠冕,作灶穿井,作宮室築城邑,並作棺槨。此外,黃帝還畫洛書河圖,鑄鼎制鏡,合符封禪,別12相與28宿,創原始共和制國體。

2、黃老之學兼容並包,認為"貴清靜而民自定"。主張君主治國"無為而治",掌握政治要領即可,因勢義導不要作過多的干涉。還主張"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這些主張受到漢初統治者的贊賞。

3、漢初主要大臣蕭何、曹參、陳平等"好黃老之學",施"無為之政",當時恢復了經濟,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繁榮局面。

4、東漢時期,黃老之學蛻變為 "自然長生之道", 一些方士把黃老之學與神仙長生、鬼神祭禱、讖緯符籙等方術雜糅一起,視黃帝、老子為神仙,形成了原始道教,給黃老之學帶來了消極影響。

⑸ 說說大器晚成的來歷

西漢嚴遵《道德真經指歸》說:「大器晚成,無所不有。變於無形,化於無朕,動而無聲,為而無體。威德不可見,功業不可視。禍息於冥冥,福生於窅窅。寂泊而然,是謂至巧。萬物生之,莫知所以。勉勉而成,故能長久。」

說文釋義

大的東西總是在漫長的時間里緩慢完成。

「大器晚成」這個詞,一般被用來安慰那些少年不得志的人。但這並不是老子本來的意思。「晚」不是指年齡。姜子牙八十歲當宰相,是大器晚成;甘羅十二歲當外交官,也未嘗不是大器晚成。「晚」是指時間。准確地說,是刻苦努力的時間。無論年齡大小,只要為成功付出了相當努力,就可望成功;反過來說,一定要將成功希望寄託在長期努力上,不可急於求成。

活學活用一個急於求成的人,不配做高手。

真正的高手,都是那些能夠克服慢的恐懼,一步一步達成人生目標的人。

西門吹雪學劍,每天練習拔劍一萬次。他用最慢的方法,成為絕世高手。這是武俠小說中杜撰的故事。

達芬奇學畫,雞蛋這種簡單物體他畫了3年。他用最慢的方法,成為畫壇泰斗。這是歷史書上的真實故事。

大器晚成。老子道出了這人世真理:最有價值的事物、最偉大的業績都是在緩慢中完成。成功的要點,就是克服對慢的恐懼,一點一點地把夢想握在手中。

不要幻想金子超過汗水

很快到手的東西,其價值令人懷疑:用激素催生的速成豬,既無營養又有害健康;在速成班學會的「半吊子」技術,好看不好用;考試前臨陣磨槍的速成成績,造就的只是高分低能;挑燈夜戰匆匆完工的速成建築,真的能害死人……

盡管生活已經給了我們太多教訓,有些人還是「不信邪」:別人需要「大器晚成」,但我不需要。為什麼呢?因為我的智商高,或者說比別人聰明。他們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找到一條捷徑,省略辛苦練習的過程,比別人更快地實現人生目標。他們最後找到的捷徑是賭博、買彩票、做違反規則的事情。他們的理論依據是: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

真正的智者都知道,成功要靠一點點積累,一點點悟。正如美國著名的專欄作家查理·庫金先生所說:「成就偉業的機會並不像急流般的尼亞加拉瀑布那樣傾瀉而下,而是緩慢的一點一滴。」更快只能通過更多努力實現,希望金子超過汗水的想法,有太多幻想的成分。

⑹ 風馳電騁的讀音

風馳電騁的拼音是:fēng chí diàn chěng
意思:是形容像刮風和閃電那樣迅速。同「風馳電掣」。
出處:漢·嚴遵《道德指歸論·至柔》:「故字曰至柔,名曰無形,是以無形之物不以堅,堅不以壯。壯,故能敝天地,銷銅鐵,風馳電騁,經極日月,周流上下。」

⑺ 本人想學習《黃帝內經》,《易經》和《道德經》。請問哪種版本比較好

《黃帝內經集注》http://ke..com/view/5923559.htm 這個本子最全面,是我發現最好的。
道德經諸版版本各有短長。河上公本流傳權最廣,簡潔深刻。王弼本是目前公認最好的古本,現代人的書里《老子注譯及評介》最好。另外嚴遵《道德真經注》最古老,非常有價值,適合深入研究。
周易就更多了,現代比較好的有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周易大傳今釋》古本李鼎祚《周易集解》尚秉和《周易尚氏學》來知德《易經集注》

⑻ 道家經典句子,越多越好,謝謝。

1、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老子》二十三章。
暴風刮不完一個早晨就會停息。比喻來勢雖猛,但持續的時間不會長久。
2、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指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的結果。也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下,福能變成禍,禍能變成福。
3、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老子》六十三章
難的事情,從簡單的做起。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
6、日極則仄,月滿則虧。《管子·白心》
7、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經法·道法》
大路因為岔道太多而丟失了羊,求學的人因為方法太多而喪失了生命的方向。
8、兵強則滅,木強則折;革固則裂,齒堅於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

9、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淮南子·繆稱》
10、人有盜而富者,富者未必盜;有廉而貧者,貧者未必廉。《淮南子·說林》
11、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淮南子·泰族》
12、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淮南子·說林》
13、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列子·天瑞》
14、同道者相愛,同藝者相嫉; 同與者相愛,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愛,同壯者相嫉。唐。王士元《亢倉子·用道篇》
15、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老子》七十七章
16、多言多敗,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卷九
17、察見淵魚者不詳,智料隱匿者有殃。《列子·說符》
18、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三國。魏。王弼《老子》五章注
19、「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老子》一章。
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四十二章。

21、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老子》十四章。
22、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四十章。
23、堅強處下,柔弱處上。《老子》七十六章。
24、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一章。
25、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老子》七十七章。
26、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七十九章。
27、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七十三章。

28、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莊子·庚桑楚》。
29、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莊子·天下》
30、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莊子·至樂》。
31、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莊子·至樂》。
32、物得以生,謂之德。《莊子·天地》。
33、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莊子·在宥》。
34、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莊子·漁父》。
35、金石有聲,不考不鳴。《莊子·天地》。

36、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莊子。·至樂》。
37、凡事無小大,物自為舍(位置)。《經法·道法》。
38、有生於無,實出於虛。《淮南子·原道》。
39、道自在天帝之前。《老子》第四章河上公注。
40、元氣生萬物而不有。《老子》第二章河上公注。
41、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漢·嚴遵《道德指歸論·勇敢篇》。
42、清靜處於,虛以待之,無為無求,而百川自為來也。漢·嚴遵《道德指歸論·江海篇》。
43、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西升經·神生章》。
44、凡物皆始於無。三國魏·王弼《老子》一章注。
45、萬物皆由道(物質)而生。三國魏·王弼《老子》三十四章注。
46、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三國魏·王弼《老子》十四章注。
47、大天之內,復有小天。梁·陶弘景《華陽陶隱居集下》。
48、無名者道之體,而有名者道之用也。宋·李霖《道德真經取善集》。
49、天地之外,別有天地。宋·邵雍《皇極經世·觀物篇四十二》。
50、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老子》二章。
51、少則得,多則惑。《老子》二十二章。

5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老子》二十二章。
5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二十四章。
54、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老子》二十七章。
55、物壯則老。《老子》三十章。
56、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老子》三十六章。
57、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四十章。
58、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四十一。
59、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
6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四十五章。
61、正復為奇,善復為妖。《老子》五十八章。
6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63、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老子》六十三章。
64、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老子》六十三章。

65、多易必多難。《老子》六十三章。
66、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六十三章。
67、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68、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老子》六十四章。
69、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七十八章。
70、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人世間》。
71、唇亡則齒寒。《莊子·胠篋》。
72、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莊子·天地》。
73、合異以為同,散同以為異。《莊子·則陽》。
74、安危相易,禍福相生。《莊子·則陽》。
75、窮則反,終則始。《莊子·則陽》。

76、計其患,慮其反,就其利,辭其害《莊子·盜跖》。
77、天與地卑,山與澤平。《莊子·天下》。
78、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莊子·天下》。
79、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輪不輾地。連環可解也。矩不方,規不可以為圓。飛鳥之景未嘗動也。《莊子·天下》。
80、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
81、恩生於害,害生於恩。《陰符經》卷下。
82、常勝之道曰柔,常不勝之道曰強。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應化之道,平衡而止。《紀法·道法》。
83、極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經法·四度》。
84、德積者昌,【殃】積者亡。觀其所積,乃之【禍福】之鄉。《十六經·雌雄節》。
85、土處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爭先,故疾而不遲。《淮南子·原道》。

86、欲剛者必以柔守之,欲強者必以弱保之;積於柔則剛,積於弱則強。《淮南子·原道》。
87、兵強則滅,木強則折,革固則裂,齒堅於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
88、能至於無樂者,則無不樂;無不樂則至極樂矣。《淮南子·原道》。
89、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之為禍。《淮南子·原道》。
90、小有所志(記),而大有所忘。《淮南子·人叔真》。

⑼ 有關清風廉潔的書法內容

1、因民之所善以勸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

——《文子·上義》

翻譯:因為民眾希望的所以實行,因為民眾憎恨的所以禁止。

2、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晉·傅玄《傅子·義信》

翻譯:用誠信對待人,不由得不做好典範,用欺騙對待人,做的是對的自己也不相信。

3、願竭力以守義兮,雖貧窮而不改。

——《後漢書·張衡列傳》

翻譯:我願意竭力守護正義,雖然貧窮也不改變。

4、心如規矩,志如尺衡,平靜如正直如繩。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

翻譯:心靈好像規矩,志向如同標准衡量,面對事情處理像繩子一樣正直。

5、因其材以取之,審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長,掩其所短。

——唐·吳兢《貞觀政要·擇官》

翻譯:因為它的材料所以使用它,審查他的才能來任命他,用他的長處,足矣掩飾他的不足。

「廉政」一詞最早出現在《晏子春秋·問下四》:「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其反義詞為「腐敗」。現在所說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員在履行其職能時不以權謀私,辦事公正廉潔。後來,廉政中的「政」有了政治層面的內涵。

孟子認為:「(不義之財)可以無取,取傷廉。」闡明了孟子對廉與貪的道德價值 取向。廉政,即廉潔政治,是一種與貪污腐敗直接對立的政治現象。

(9)嚴遵道德擴展閱讀:
古代警句:

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金]元好問《元遺山集》

註解:有本事的官吏經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難了。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宋]包拯《乞不用贓吏疏》

註解:廉潔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貪贓的官吏,是人民的盜賊。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岳飛

註解:文官清正廉潔,武將拚死報國,這樣國家就可以太平了。

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宋]朱熹

⑽ 道家關於孝的思想

樓上的觀點我不贊同。道德經中講的「六親不和有孝慈」並不是意在強調要用孝道來約束人,雖然道德經有多種譯本,但是沒有人這么理解的。你沒有搞清楚道家的真實意思。道家講這句話意思是說「孝慈」這種事情是在六親不和的情況下,才有提的必要,意思在強調人的自覺性不夠,未能做到該做的事情。我這不是瞎說,我是研究老子的,可能我說的你覺得不權威,但是相關文章或者說解讀可以參考哲學大家任繼愈的,也可看台灣哲學家傅佩榮的,我推薦傅佩榮,講的最為深入。
啰嗦完了,我來講講道家認為的孝道。道家認為,其實孝道應該是出於自然的一種行為,但是人是唯一一種可以不按照自然規律發展,能為所欲為的動物,所以道家強調人要回歸一種「孝道」的本性,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這是本應該做的事,而不需要特別強調。

熱點內容
婚姻法的解釋有幾個 發布:2025-01-08 13:26:31 瀏覽:93
安全生產法許可條例 發布:2025-01-08 13:05:15 瀏覽:926
農業保險條例解讀 發布:2025-01-08 13:00:15 瀏覽:276
市江陽區法院 發布:2025-01-08 11:58:15 瀏覽:429
新婚姻法2019第三者 發布:2025-01-08 11:51:46 瀏覽:553
山東省土地增值稅實施條例 發布:2025-01-08 11:03:06 瀏覽:763
荷蘭同性婚姻法 發布:2025-01-08 10:58:10 瀏覽:639
新勞動法員工未按規定離職 發布:2025-01-08 10:38:29 瀏覽:624
公司法第一次作業 發布:2025-01-08 10:05:47 瀏覽:370
合同法第三人規則 發布:2025-01-08 09:56:48 瀏覽: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