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道德
㈠ 如何看待當前社會道德狀況與個人道德培養
一、當前中國社會道德處於一個新的正常發展階段
1、筆者淺見
目前中國的道德現狀既非在「滑坡」(十年動亂之後),亦非在「爬坡」(大張旗鼓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包括道德建設時期),而是處於一個新的正常發展階段。
套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概念,目前中國處於「道德發展的新常態」。
對於社會中出現的不道德現象(事件)不必大驚小怪、憂心忡忡,不要否定主流、否定發展;可以進行必要的譴責,不必連篇累牘地報道。
各類媒體要多宣傳道德楷模和身邊好人,推動道德進步。
2、道德之「坡」
談論我國道德建設的形勢,究竟是「滑坡」還是「爬坡」,都會涉及到一個「道德之坡」概念。這個「坡」又是什麼呢?其實它就是由時代決定的,需要建立和堅持的先進的道德規范體系,這是我們觀察和衡量社會道德水平的標尺,也是人們思想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目標。今天,我們中國人民需要的道德之「坡」,既不是西方的資本主義道德,更不是我國古代的封建主義道德,而是與人類文明和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相承接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它集中地體現在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裡,體現在社會主義榮辱觀上。
陳瑛:《是「滑坡」還是「爬坡」?——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思考》,《光明日報》2011年12月06日01版
筆者認為:
①此文中「『道德之坡』……是由時代決定的,需要建立和堅持的先進的道德規范體系,這是我們觀察和衡量社會道德水平的標尺,也是人們思想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目標。」的觀點是不科學的。
第一,「道德之坡」不是「社會道德水平的標尺」。
社會道德水平的標尺理應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簡稱個人品德,在我國就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第二、相同的「出發點和目標」不符合生活邏輯。
思想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目標是不同的東西。
「道德之坡」理應是指社會道德現狀兩個特殊變遷階段——下滑階段和攀升階段。
社會道德也是波浪式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用簡單的示意圖表示為:
②人類道德發展的總趨勢
人類的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進步、升華和完善;盡管在特定歷史時期可能出現滑坡、惡化和敗壞。
第一,從簡單到縝密;
第二,從愚昧到科學;
第三,從盲從到自覺。
從整體上看,現代人的道德好於古代人的道德,或者說現代人的道德比古代人的道德好。
二、個人道德修養(培養)的重要性和系統性
1、重要性
衡量個人道德水平的「德商(MQ)」概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
在我國台灣省,MQ的內容包括體貼、尊重、容忍、寬恕、誠實、合作、負責、勇敢、平和、忠心、禮貌、獨立、幽默等各種美德。
一個有高標准MQ的人,往往會受到信任和尊敬,自然會有更多成功的機會。台灣省白曉燕文教基金會在1998年3月所做的「台灣1000個大企業用人調查」顯示:企業主用人最先考慮的是屬於MQ的「德性」[佔54.9%],然後是屬於EQ的「相處」(佔13.2%),最後才是屬於IQ的「能力」(僅佔2%)。
2、系統性
道德規范在中國已經系統化、精煉化,熟記這些規范,不但有助於應對一些重要的考試(考核),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我們立身做人。
①個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②社會公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③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④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㈡ 如何看待分析當前中國社會道德狀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和人口流動的加快,我國正迅速進入城市化的快車道。農耕社會「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土壤發生變化,但與此相適應現代都市的社會公德、約束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這就容易造成失信、失德高收益卻低風險,守護良知卻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等各種不正常現象。
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受到沖擊,而新的社會規則又不能及時完善,個人的道德焦慮也因此轉變成社會性議題。道德焦慮有兩個指向,一是道德滑坡,人人但求自保,出現普遍的社會冷漠;另外就是在新社會環境下,全社會期盼建立新的道德約束和評判機制,重建社會公德良序。
從正確價值觀立場、科學認識方法論和歷史視野出發來分析認識當前我國的道德狀況,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國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發展進步的。
第一,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建立,為全社會打下了共同利益的堅實基礎,從而使社會共同利益成為中國社會道德的利益基礎。
決定道德性質的直接基礎是利益關系。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在全社會始終得到倡導和堅持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其利益基礎正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共同利益。私有製作為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廢除,使沒落的舊道德特別是自私自利的道德原則,喪失了賴以存在的根本制度基礎和利益基礎。這是中國道德發展史上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和完善,使多種經濟成分得到迅速發展,多種經濟利益得以普遍實現。不可否認,受私有經濟成分發展的影響,受市場經濟利潤至上、等價交換等原則的影響,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確實有了更加頑強的表現。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從社會主流道德來看,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仍然是中國社會道德的主旋律,其最深厚的根據,就是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鞏固了社會共同利益的基石。同時,過去實行單一公有制時造成的利益「大鍋飯」局面和平均主義道德弊端,得到了根本改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統籌兼顧,有了更大的伸展和實現餘地,按勞分配原則獲得了有力的道義支撐,自私自利並沒有重新成為社會普遍的道德原則。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些革命性的思想解放和制度創新,既對人們的傳統道德觀念產生了劇烈的沖擊,也催生了與時代的發展進步相適應的新道德觀念和新道德規范。新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更新了傳統的觀念,激勵著人們勇於變革、勇於進取、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在不斷破除不符合時代精神的陳規陋俗的進程中,不斷為人們的行為確立新時代的准則。
第二,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為全社會打下了共同道德價值的堅實基礎,使以人為本和為人民服務成為中國社會道德的基本價值取向。
中國共產黨誕生90多年來,自身進行了許多重大變革,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如一、堅定不移。從為人民服務到以人為本,都是中國共產黨為自身設立的最根本的道德價值目標、道德價值尺度和道德建設的核心。黨的這種道德價值目標和道德價值尺度,已成為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天經地義的神聖道德觀。
第三,馬克思主義為靈魂的社會主義文化制度的建立,從精神道德的意義上說,在於使人民群眾通過認識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進步的客觀規律。
通過認識人類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必將不斷改造自身並升華自身的精神道德境界的客觀規律,培育出對人類現實生活和未來前途充滿正義、向善和光明憧憬的高尚社會理想與道德理想。馬克思主義的精神道德學說,本質上是以真善美的價值目標激勵人們為創造和建設新社會奮斗的實踐理論,幫助人們站在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層面,把人類的終極價值、至善目標和解脫苦難的希望,寄託在人民大眾改造自然、改造社會、改造人自身的偉大社會實踐中。中國人民正是在實踐馬克思主義精神道德學說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不斷建設真善美的新社會和新生活。
第四,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
對社會整體道德質量的更高標准,對國民道德素質的更高要求,對社會向善價值追求的更緊迫期待,對社會各色各樣敗德行為的更嚴厲譴責,都深刻揭示了全社會道德狀況向善前進的大趨勢。對人的正當利益的肯定、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對人的個性的肯定、對人權的肯定;改革開放意識、進取競爭意識、自由民主意識、公平公正意識、和諧包容意識、生態環保意識等的增長,無不是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的表現。社會道德建設領域大大拓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以及經濟道德、公共道德、新聞道德、生態道德等各個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道德建設的觸角,日益向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延伸,道德調節社會關系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加深。
社會道德榜樣的層次愈加豐富多樣。道德模範的層次更加豐富多樣,對人的道德評價的尺度也更加豐富多樣。從雷鋒到郭明義,從焦裕祿到楊善洲,這些精神道德上一脈相承的道德榜樣所踐履的主人翁責任意識、無私奉獻精神和堅守品格,始終代表著我們這個時代普通群眾和領導幹部道德風貌的主流。道德理論發展進步。我國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越來越系統化、規模化和科學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指導全社會的道德建設,提供了扎實的理論支撐。
存在的問題以及面臨的道德考驗
一段時間以來,關於道德的負面新聞頻頻見諸報端,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良知的底線不斷被侵蝕。我們的道德水平究竟怎樣,一時成了問題。道德議題的熱度持續走高,對道德問題的關注,成為社會輿論特別是各類媒體常說常新的話題。無論是贊美道德模範的感言,還是抨擊敗德現象的批評,似乎都在印證這樣的評論:我國社會出現的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感動與疼痛並存,譴責與反思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的圖景。論辯各方對道德問題超乎尋常的關注和唇槍舌劍,折射了中國社會深厚的道德底蘊和中國人濃重的道德責任心結。
第一,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時段。我國道德領域出現受到普遍關注和產生廣泛爭論問題的時期,集中表現在改革發展的節點時期,比如,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初期,實行商品經濟制度的初期,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期等。新的政策特別是新的制度體制推行的初期,常常也是新舊社會規范(法律、行政和道德等)沖突的時期,舊規范往往失范,新規范尚待建立。
第二,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領域。一是與市場經濟聯系緊密,容易發生權錢交易和容易受到金錢腐蝕的領域,是腐敗、誠信等問題多發易發的重災區。二是現有道德嚴重失范的領域,比如,公共道德領域問題多發易發,一個重要原因,是現有道德所調節的社會關系和社會人群發生了重大變化: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從農民到城市新市民;從單位人到社會人;從體制內的人到體制外的人;從國有制的人到個體、私營和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的人等。
第三,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人群。一是一些官員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少數官員弄權謀私、錢權交易、貪污腐化等。這些人的敗德行為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最大。二是一些企業和商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誠信缺失、坑蒙拐騙、制假販假等。三是一些文化名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沽名釣譽、抄襲剽竊、低俗炒作等。四是一些公民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不守公德、見危不救、以怨報德等。
正是這些局部的、少數社會成員的敗德現象,無形中給民眾帶來了極大的道德壓力和心理暗示,很多人因此認為社會正在逐漸滑向一個低信任度和缺德的深淵,進一步加劇了人們評價社會道德狀況的悲觀、消極情緒。當前道德領域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要放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來看待。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奮斗,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高相伴隨,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極大增強,廣大幹部群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精神風貌,城鄉環境、公共秩序、文明禮貌、社會服務、旅遊景區等方面都發生了有目共睹的積極變化。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整個社會現代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高,構成了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的主流。
總之,道德考驗必將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但中國人民有信心經受住這一切考驗。因為社會的道德主流是進步、光明、向善的,因為社會的道德問題是發展前進中的問題,更因為中國人民從事著以真善美為價值前提和價值目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資料來源——
求是理論網(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志):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4/201202/t20120213_138403.htm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1/201112/t20111228_132528.htm
人民網: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16476759.html
㈢ 如何評價當前社會道德現狀
我覺得當前社會的道德現狀總體是好的,總體是積極向上的,充滿了正能量,只有幾個不道德的現狀,期待著大家都能向好的方向發展
㈣ 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現狀
一、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度降低。談及誠信,這是一個從古到今的話題,誠信往往被人們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質,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確保未來還是這樣,所以在誠信面前任何人沒有選擇,只有誠受,何況是論及我們時代的精英們。但是目前的大學校園里,誠信實在是處於一個很微妙的位置,即被看得很神聖,同時也有可能被遺棄。考試作弊是當代大學生誠信度降低的一個很好的見證,無論是國家級的考試還是學校的結業考試,都存在著作弊的現象,因為考試成績都是關繫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為了眼前的利益,誠信悄悄地被時代的精英們遺棄在灰暗的角落。
二、當代大學生道德目標自我化、標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為庸俗化。大學生的道德取向影響著他們自身的發展,也可以說從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未來社會的發展,所以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標准應該是即符合自身健康成長,又有利於社會的良性發展的。可是近年來卻連續的出現了這樣的在校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模式走向了目標自我化、標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為庸俗化,現代的大學生出現道德觀念與道德行為的二重性,許多的大學生的道德行為表現為庸俗化,實在是令整個社會擔心。
三、尊師的氣氛在高校校園里慢慢的淡化。嚴格的講,尊師是作為學子們的最重要的、也是必須嚴格恪守的。雖然今天的高效校園仍然和以往一樣充滿著活力和朝氣,可是尊師的氣氛卻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的淡化。近幾年的媒體報道中,也很多的談到大學校園里尊師的問題,一些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連自己的任課老師的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同學甚至都瞧不起老師,更何況談及尊師了,這值得人們思考,因為無尊即無孝。
四、在理想與信念方面,對奮斗目標不甚確定,缺乏社會責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虛、人雲亦雲、玩世不恭、游戲人生;在生活態度方面,羨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鋪張浪費、情趣低俗、追求享樂。隨著物質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巨大的誘惑力,使得當代的大學生中存在著很大一部分這樣的青年,的確耐人尋味。
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是當前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但是我們在看到問題的同時,應該摒棄這樣的看法:不應把個別大學生的道德失范,當作大學生群體的道德問題;但同時也不應該掉以輕心或忽視,社會必須在分析清楚原因的基礎上提出解決的最好的對策,以便於很好的解決這個社會性的問題
㈤ 我國當前道德現狀
我國當前的道德現狀良好,人民安居樂業,人與人之間和諧友善,團結一致,都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在奔向小康生活!
㈥ 當代大學生道德現狀分析
大學生是社會新生代,祖國的新血液。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的好壞會直接左右他們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時也影響到社會的前進發展。大學生的道德取向則是一個社會道德的風向標。
一、當前大學生道德現狀
1、追求潮流,安逸享樂,缺乏節約意識。
不顧家庭經濟狀況,一味追求名牌生活,一些甚至惹上貸款。喜享樂,學習上不刻苦,生活上圖享受。逃課、曠課家常便飯,掛科習以為常,吃飯外賣、喝水奶茶,時不時出去逛街買東西。生活作風不節約,一件衣服一桶水,洗澡半個小時以上,一邊刷牙一邊放水。 2、自我意識膨脹,生活行為失范。
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強,希望擺脫他人對自己的監護,但是非辨別能力不足,自我約束力差。因此,出現道德觀念淡薄,生活行為失范等現象。在男女交往中,公共場合行為過於親密,男女感情混亂。在日常生活中,大聲喧嘩,出口成臟,排隊加塞等。
3、思想道德心態逆轉,理想追求淡化。
一些學生以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核心,強 調個人本位,社會、集體次之;在物質和精神關繫上,過分關注眼前的機會和發展,缺乏遠大理想和目標,更缺乏奉獻精神與集體主義精神。
二、形成原因
1、社會因素
社會日新月異,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但精神生活沒跟上。大學生在學習時不免受到影響,一些低級趣味雜志、網路視頻、音像製品的流傳,成為大學生精神生活的最大障礙,對其自身的思想觀念產生負面影響。
2、學校因素
中學階段的應試教育,片面注重文化知識的灌輸教育,而忽略了 學生的道德教育,直接導致了部分學生的只要成績好就一切都好的錯誤觀念。
3、家庭因素
由於當今多為獨生子女,部分家長對孩子過分地溺愛,放鬆了家 庭教育。且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績而忽略了其人格道德的全面發展。
4、自身因素
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物質等各方面不缺,形成唯我的性格。並且在當前形勢下,許多學生對日趨多元的道德標准有時尚不能加以正確選擇,面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道德、不文明的現象,不能自覺地去身體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規范,有的大學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脫節。
三、特點
1、主體性。
不少大學生在人生價值觀上崇尚自我,以個人為主體,注重個人奮斗,注重個人的參與,強調自我價 值的實現。
2、務實性。
第一,大學生在處理國家需要與個人發展的關系方面,越來越考慮個人的發展要求。 現在的大學生首先 選擇一些大城市、 待遇好一些的單位,
3、兼容性。
由於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群體利益分配的差別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大學生在價值觀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顯增多。在價值判斷與選擇上存有「關心與冷漠相容,希望與困惑並存,進取與彷徨相伴,認同與失落交錯」的心態。從價值實現的途徑上看,傾向於既靠自己努力,又爭取別人幫 助。
4、不穩定性。
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的選擇和判斷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他們常常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四、建議
1、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培養良好的道德思想;遵守法紀和社會公德,通過自主的體驗來感知道德知識,通過真實的感受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通過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規范,並在實踐中培養道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學校:學校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德育工作的組成部分。為使大學生的 知識教育和思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要樹立開放式德育觀念。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必須具有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胸懷,應該把大學生德育的目的、內容、原則同各種載體、媒介相結合,通過更多的形式和渠道廣泛開展育人活動,做好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和環境育人工作,形成多維開放的大學生道德意識培養體系。
3、 社會。①使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大學生成長的各個領域。②制定和不斷完善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政策。③建立大學生思想道德發展所急需的強有力的社會支持體系。④加強社會文化建設,營造能夠感受理想和意義的精神家園。
㈦ 當前社會道德不健康的種種表現
道德不健康也就是道德敗壞,具體的方面有很多,如果是健康的朋友關系就不是,可要是越過了底線,損害了彼此的家庭就不可以啦!名族傳統的東西並新文化沖擊,價值觀和人生觀在金錢的面前,暫時失去了方向。相信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國,可以應對。物極必反,有些事情自然會修正過來的。
這在近幾年多了去了,例如說最近的那個新聞說是有一個開豪華車的司機撞到一個孩子後怕他沒死,他竟忍心從一個孩子的身體上壓過四次;還有去年鬧的沸沸揚揚的襲擊幼兒事件;還有一些腐敗官員的種種劣跡;企業中的有「三鹿」事件、富士康的管理問題等等。因為人都是有罪性的,人裡面的罪導致人的道德敗壞,有一些壞事人盡管不一定會做出來,但往往會在心裡想壞的事情,這在上帝眼中就是罪了。比如恨別人、嫉妒別人,貪戀別人的財物等等。
只有回到上帝面前來悔改認罪,相信耶穌基督,我們的罪就可以得到上帝的赦免,也可以借著上帝的話語--聖經來更新生命,從而成為新造的人。相信耶穌基督不是為了讓人的道德更好,而是重新恢復人與上帝的關系,人也因此可以在上帝眼中成為義人,並且可以得到永生。
無論處在任何一個時代,社會人群中總有道德上的差異,一個社會德行環境的培養並不一定需要全面道德高尚,若能是無人道德敗壞,已是傳說中的烏托邦了。大多數時候認為,道德敗壞指的是與大眾無宜與自己有宜的事,其實在這個層面之下還有一種,可以說是靈魂墜落到極點的表現,如果說損人利已有時是為了生存,那麼損人不利已,則是人性本質最為低劣的表現。
眉形上自眉頭到眉尾是一個由高到低的趨勢生長,這種人為什麼有損人的行為,是因為內心對自己極度的自卑,長期形成對一切外界比自己好的現象,產生一種破壞心理。如同小市民心中的嫌人窮恨人富的心態。
眉毛毛形全都朝下生長,大家仔細看眉毛能發現,大多數眉毛都是固定朝外生長的,而有種人天生是朝下長的,這種人常把別人的痛苦建立在自己的快樂之上,喜歡挑起別人的是非,自己從旁偷笑,彷彿一種精神鴉片,難以自拔。
目露凶光,三角眼形,主體現為眼眶寬眼尾窄,眼皮有下跨的趨勢,當然目露凶光則是任何眼形都有可能,這是直觀的表達出內心中的怨恨之氣,這種怨氣自身無法消化,或者化解,就會通過眼神向外吐露,同時也影響其人對外界一切都充滿了敵意和恨意。
眼神流露在外,眸子混濁,什麼叫眼神流露,就是眼中的神色不是淡定的,而是如火噴,充滿了難平的慾望,其起因多是佔有,無論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只要是別人有的自己沒有的,都要想辦法佔有。
眸子混濁,主凶暴,其形成的原因是長期的,不是單純為一件事,而是一種長期無法解決內心壓抑的表現,壓抑過久後,就有一種慾望通過搞破壞來放鬆和刺激自己。比如傳統相學中的狼眼和蛇眼、豬眼。
論鼻在很多文章中都寫過,大家熟悉的鷹鼻,就是鼻尖細小,蘭台廷尉(指左右鼻子翼)短而內縮,這種人古相中提為:吸人心髓惡奸偏,其意不用我多解釋了,算計人是這種人的喜好,把別人整得越慘,他們就越覺得自己有本事。
還有一種鼻形主指鼻骨細,而鼻竅不圓,鼻孔邊上尖細,這類人狂妄而輕薄,沒有基本道德觀念,凡是好的東西都要去拈一指頭,占點便宜,比如說去摘公園里的花,甚至霸佔別人的東西,剽竊別人的創意文章之類。
一個社會道德體系的形成和穩固,需要的是對有道德品行的認同與推崇,和對道德敗壞的遠離與討伐,這樣才能使社會走向和諧,如今,剽竊他人成了個性,跳樑小丑成了青少年崇拜的偶像,損人利已成了標榜成功的旗幟,別以為這是危言聳聽,這些事例都真正的出現在社會各個階層甚至在我們身邊,只是平時大家都事不關已高高掛起而已。
㈧ 當前社會道德面臨的現狀是什麼
當前社會道德面臨的現狀是民法典,民法典即將實行,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2021年1月1日實行,民法典比道德更符合社會現狀,民法典比道德更准確,而且法院會對民法典做出詳細解釋,民法典比道德更具權威性。
㈨ 如何看待當前的道德狀況
一段時間以來,關於道德的負面新聞頻頻見諸報端,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良知的底線不斷被侵蝕。我們的道德水平究竟怎樣,一時成了問題。
這些年,我們身邊的美德從未缺少。
最美女孩兒刁娜捨身救人,讓人看到心靈的美好;孫水林、孫東林兄弟千里送薪,詮釋「誠信」二字的含義;「最美媽媽」吳菊萍不計後果愛心托舉,給墜樓女童帶來生的希望……最近涌現出一個個道德榜樣,用實際行動書寫人間大愛,像紅燭一樣照亮道德的天空。
這些年,我們的道德建設也在不斷進步。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道德體系和誠信體系建設,2008年的汶川地震,全國人民慷慨捐助,彰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道主義精神;北京奧運會上,140多萬志願者提供熱情服務,展現首都群眾文明素養;上海世博會上,會場內外無數市民用實際行動,讓世界再次深刻感受文明有禮的國人形象。
道德焦慮,背後是社會問題
當前人們的種種道德焦慮,凝結在一點,就是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面臨著諸多新挑戰。
提起「扶不起的老人」,許多不作為的理由都似乎指向同一個案例:南京彭宇案。2006年,南京小伙彭宇下車時攙扶起一位摔倒老太,卻被告上法庭索賠13萬。遺憾的是,法院沒有給出是非判斷,卻和稀泥式的各打二十大板,判彭宇敗訴。如果做好人不僅沒有回報,反倒有可能成被告,這讓很多人在做好事前變得猶豫了。
2010年,鄭州青年李凱強因一起交通事故被告上法庭。一些媒體在報道時,卻只選擇了李凱強扶起老太太成被告的事實,就將此事件定性為鄭州版的「彭宇案」。而事實上,李凱強本人都已經承認是自己駕駛摩托車與老人發生了碰撞,並不是純粹的助人為樂。
從經濟的角度看,道德就是通過犧牲眼前的小我利益,來換取長遠的更大的社會利益。但道德評價機制的不健全,可能會使不誠信或失德的成本太低,一些人可以輕松越過道德底線,而無須承擔相應的損失。無論是司法的模糊判斷,還是新聞報道的錯誤導向,又在無形中提高了當好人的「風險成本」。
因此,不是道德出現了滑坡,而是公眾對道德的感知發生了變化,是在面對新的道德現象時,人們普遍感到缺少確切的判斷標准,從而產生了世風日下的感覺。
道德沒有敵人,她從來都是高尚人生的追求,永遠能給世界帶去溫暖,給有道德的人以內心幸福和安慰。然而,道德在社會上並非孤立存在,它需要外部環境來促進和推動。我們的社會不缺少道德觀念,缺少的是如何為這些道德觀念提供有力的後援——道德建設需要每個人的力量。
㈩ 怎樣看待當前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思修
當前道德領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特別是道德滑坡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專的。這主要是現在是屬一個比較物質和商業的社會,社會經濟發展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視,而道德建設方案被忽略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大力加強道德建設,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齊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