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康德認為道德行為的特點是

康德認為道德行為的特點是

發布時間: 2022-05-13 23:45:14

1. 康德的哲學觀點

在康德所處的時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理論: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以及笛卡兒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來源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則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兩者的觀點。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德與亞里士多德一樣,將這種理性稱為「范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人類通過范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范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但人類的范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觀念的因素,他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德指出,沒有人可以相象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兩者先於一切。此外康德也認為經驗必需來自於心靈以外。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范疇三個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謨的觀點。休謨認為因果律並不存在,人類只是由於習慣才認為兩個現象之間有關聯。也就是說,我們只能感知白球與黑球的運動,但卻無法感知白球導致黑球移動的肇因。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謨認為我們無法證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德認為因果律是人類理性的結果,康德贊同休謨認為因果律不來自於經驗,但他相信可以證明自然法則,因為自然法則就是人類認知的法則。因果律其實就是人類理性的表現。

倫理學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則。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2. 康德的道德觀與蘇格拉底的道德觀有何不同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則。
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

3. 康德的絕對道德是什麼意思

康德認為,道德完全先天地存在於人的理性之中。只有因基於道德的義務感而做出的行為,方存在道德價值。因心地善良而做出的義舉,或是因義務而做出的德行(譬如軍人因救災而犧牲),都不能算作真正有德的行為。道德應當,而且只應當從規律概念中引申演繹而來。盡管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遵循某種規律,但只有理性生物(人)才具有按照規律的理念而行動的能力(自由意志)。就客觀原則對意志的約束規范而言,其命令盡管是強制的,但同時也是理性的。這種理性命令的程式,就叫作「律令/命令/戒令(Imprativ)」。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則。康德指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因此康德指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指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康德的法則都是檢驗法則,而不是決策法則。使用的方法就是你首先要提出一個解決方案,然後把這個方案拿到這個法則中去檢驗,如果沒有沖突,那麼這種方法就是合理的。但是你要提出一個什麼樣的方案取決於你的實踐理性,你的人生經驗和邏輯。
也就是說康德不是不在乎結果,只是他更在乎手段。換句話說他在乎結果,但是他更在乎手段。因為他認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預測到無限的結果(混沌理論),而手段或者法則卻是人可以掌握的,所以他才堅持手段的正義。換句話講,他之所以堅持手段的正義,恰恰是因為結果的正義是追尋不到的。

4. 康德認為道德行為的特點是什麼

人是人的目的,而非手段.建議看他的《實踐理性批評》,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5. 康德思想主張有哪些

一、康德思想主張
1、哲學方面
伊曼努爾·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
康德「批判」地研究人的認識能力及其范圍與限度,將世界劃分為「現象界」與「自在之物」世界;人的認識分為「感性」「知性」「理性」三個環節,並提出「先天綜合判斷」概念。認為時間和空間是感性的先天形式;因果性等十二個范疇是知性固有的先天形式;理性要求對本體——自在之物有所認識,但這已超出人的認識限度,必然陷入難以自解的矛盾,即二律背反。人的認識只能達到「現象」。在自在之物世界中,上帝、自由、靈魂等為超自然的東西,屬信仰范圍,它們的存在是為了適應道德的需要。
2、政治方面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義者,他支持法國大革命以及共和政體,1795年出版的《論永久和平》應該是康德為人類貢獻的最後一部有深遠影響的著作,書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聯邦、不幹涉內政的主權國家原則等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的構想。
3、宗教方面
在宗教問題上,康德承認無論是經驗還是理性都無法證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認為,為了維護道德的緣故,我們必須假設上帝與靈魂的存在。他把這些信仰稱為「實踐的設准」,即一個無法證明的假設,但為了實踐的緣故該假設必須成立。
4、倫理學方面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
5、天文學方面:提出「星雲說」。
1754年,康德發表了論文《論地球自轉是否變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對「宇宙不變論」大膽提出懷疑。1755年,康德發表《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一書,首先提出太陽系起源星雲說。
二、康德個人簡介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啟蒙運動時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
同時,他也是天文學家、星雲說的創立者之一。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創始人。
康德思想分為「前批判時期」和「批判時期」。在前批判時期,以自然科學的研究為主,並進行哲學探究。1755年發表《自然通史和天體論》,提出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

6. 康德三大道德律是什麼

您好:康德的三大道德律為:普遍的行為法則,人是目的以及意志自律。(詳見《實踐理性批判》)……以下,我參照一些資料進行簡要的說明。 1、普遍的行為法則——「要只按照你同時認為也能成為普遍規律的准則去行動。」……後來康德又對此准則做了一點延伸,即「你的行動,應該把行為准則通過你的意志變為普遍的自然規律。」這一經過變化了的定言命令,在突出行為准則需具備普遍性的同時,強調了如何實現准則向法則轉變的關鍵在於人自身的意志,法則體現著對意志的命令,准則則體現著意志的選擇,那麼當我們回憶起定言命令表達著的是自身即為意圖目的,而不是作為其他目的的手段時,我們知道了與這個道德律令相關聯的意志就只能是我們的善良意志了。因為「善良意志,並不因它所促成的事物而善,並不因它期望的事物而善,也不因它善於達到預定的目標而善,而僅是由於意願而善,它是自在的善。」 2、人是目的——「你的行動,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時候都同樣看作是目的,永遠不能只看作是手段。」 該律令是在保證普遍性同時解決實踐原則的質料問題,即目的的依據。康德指出,人之作為有限理性存在者是作為自在目的而存在著的,在任何時候都只能被當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在目的王國中是有尊嚴而不是僅有價值的。正因為人是最終的自在目的,人類的善良意志是自在的善,這才促使我們將道德律令看作是行為的直接決定者,道德畢竟是人性中的道德,道德上的善正是善良意志本身。「只有道德以及與道德相適應的人性,才是具有尊嚴的東西。」 3、意志自律——服從定言命令的人類自身就是道德規律的立法者。任何規律皆為自由的,道德規律亦不例外。人類正是在立法的參與過程中,體現出人的自在目的性。人的尊嚴、人的法則也因透顯著與規律必然吻合的意志,才成為徹底善良的意志。「他之所以崇高,並不由於他服從道德規律,而是由於他是規律的立法者,並且正因為如此,他才服從這一規律。……既不是恐懼,也不是愛好,完全是對規律的尊重,才是動機給予行為以道德價值。只有在其准則可能是普遍立法的條件下才是行動的意志,才是人們可能的理想意志,才是固有的尊重對象。人類的尊嚴正在讓他具有這樣的普遍立法能力,雖然他同時也要服從同一規律。」對道德律的尊重最終實現的是對人性自身尊嚴的尊重,這樣的一個道德律才是唯一值得尊重也是配得上服從的規律。

7. 康德的「天上星空和道德律」是什麼意思

康德的「天上星空和道德律」含 義如下:天上星空指整個宇宙,道德律指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

8. 康德看來功利主義道德行為的特點是一種假言命令

是的。

9. 康德的倫理學是什麼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則。

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

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9)康德認為道德行為的特點是擴展閱讀:

康德的其他學術思想

1、宗教方面

在宗教問題上,康德承認無論是經驗還是理性都無法證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認為,為了維護道德的緣故,我們必須假設上帝與靈魂的存在。他把這些信仰稱為「實踐的設准」,即一個無法證明的假設,但為了實踐的緣故該假設必須成立。

2、天文學方面

1754年,康德發表了論文《論地球自轉是否變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對「宇宙不變論」大膽提出懷疑。

1755年,康德發表《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一書,首先提出太陽系起源星雲說。康德在書中指出:太陽系是由一團星雲演變來的。

3、政治構想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義者,他支持法國大革命以及共和政體,1795年出版的《論永久和平》應該是康德為人類貢獻的最後一部有深遠影響的著作,書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聯邦、不幹涉內政的主權國家原則等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的構想。


熱點內容
勞動法孕婦假期工資規定 發布:2025-01-03 06:10:35 瀏覽:647
刑事訴訟法親告罪 發布:2025-01-03 05:56:28 瀏覽:31
司法電子送達 發布:2025-01-03 05:35:43 瀏覽:586
公司合同法培訓新聞 發布:2025-01-03 05:35:38 瀏覽:473
合同法重難點 發布:2025-01-03 04:50:16 瀏覽:797
醫保法律法規條例 發布:2025-01-03 04:17:41 瀏覽:241
2017劉鳳科刑法視頻 發布:2025-01-03 03:43:58 瀏覽:312
廣安武勝法院 發布:2025-01-03 03:10:47 瀏覽:406
刑法規制邊界 發布:2025-01-03 02:58:51 瀏覽:986
民法典2021年1月施行 發布:2025-01-03 02:58:12 瀏覽: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