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的地位

道德經的地位

發布時間: 2022-05-14 00:11:47

1. 《道德經》在歷史上有什麼影響力

《道德經》是我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其思想內容微言大義,一語萬端,為先秦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2. 《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有很多的朝代更迭,每個朝代都給歷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特別是在百家爭鳴的時候,每個門派都積極表達各自的思想和看法,精彩紛呈,後來也誕生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兩大思想派別。但是人們對於道家思想總是有很多的誤解,認為它的思想是消極的,或者是玄幻的。但是認真讀透了《道德經》,就會發現這是一本終身受益的書。《道德經》包含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但是重要的是包含了治國之道,為人處世之道還有其他的人與世界的關系等等。

這本書中也有教人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比如飄風不終日,驟雨不終期,這句話就很好地鼓勵了面對困境的人們。還有治大國如烹小鮮。倘若人們能夠正確地解讀《道德經》,就足以過好這一生,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困惑,它總是在思想的制高點俯視著世間種種,只有真正的知道自我和外我,才能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

3. 《道德經》是道家的還是儒家的

《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著作,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3)道德經的地位擴展閱讀:

道德經的產生時代背景

老子生於春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的守關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

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經

4. 古人為什麼不把《道德經》作為四書五經的一經

因為《四書五經》都是儒家經典,但是《道德經》是道家著作,兩者的哲學思想並不一致,所以不能將《道德經》列在四書五經之中。


五經地位的形成,源於漢武帝時期。漢朝前期,治國理念遵循的都是黃老之說,把《道德經》等道家經典作為施政圭臬,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統治,決定獨尊儒術,將儒家思想作為官方意識形態。漢武帝罷黜的百家,首當其沖的就是道家及其《道德經》。

北京孔廟十三經碑刻

至於道德經等道家經典,古代一般將其視為諸子百家著作中的一種,官方並不將其作為意識形態,也不作為科舉考試標准。

5. 道德經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道德經》一書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專子》、《五千屬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因此自古道家修行者用《道德經》來指導修行,約束自心,皇帝用《道德經》來治理天下,將帥用《道德經》來制定戰略。總而言之,「道」乃萬事萬物之源,《道德經》作為一本解釋「道」的內涵的經書,自然無所不能了。

6. 老子的道德經是不是道教的主流

道德經是道家的名著,不是道教。不要把道家跟道教搞一起。
道家是思想理論派,道教是宗教團體。
道家的名著你應該知道不少,
道教的我給你推薦三本經書。
太上老君(老子)的《內觀經》、《清靜經》 靈寶天尊的《定觀經》
如果你是修行人士,這三本你肯定認為經典。

道家追求自然,隨其自然,就是老子說的無。這是大道。
道教也行大道。但宗教嘛就跟鬼神扯上關系了。

7. 「道德經」是一部怎樣的書呢

我們要想讀懂《道德經》,首先得要明白幾個問題:

1、《道德經》的作者是誰?

2、《道德經》以及它的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

3、作者為什麼要寫《道德經》,他下筆之前,設定的讀者是誰?

讓萬物循天而自化,不需要過多的言語規則去教導萬物應該怎麼生長,萬物自然能生生不息。同樣,君王治理天下,如果以自己的智巧,自以為很高明的方法去教導百姓應該如何如何生活,這只是一廂情願罷了。

人再高明的智巧跟方法,能夠比得上天地嗎?天地都不教導萬物,不佔有萬物,不認為萬物的生長繁榮是自己的功勞,那麼君王為什麼笨到要用自己的智巧來治國,而不以天道治國呢?

治大國,若烹小鮮。烹飪小魚,一是不能火大,二是不能頻頻翻炒。如果火太大,還不停的翻炒,魚很快就被弄碎了。同理,治理國家,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君王總是以妄為常,亂折騰,一會一個自以為是的政策,那麼國家很快就會被弄亂弄碎了,最後導致四分五裂。

老子寫《道德經》是為天地立言,所寫的是這個宇宙的真言。老子的視野很高,他是站在宇宙之外,站在天地根那裡,站在玄牝之門那裡,老子站在“道”那裡,來打量我們這個藍星球。

在經過函谷關的時候,跟“道”商量了一下,給地球人寫了一本手冊。

因為當時地球已經大亂,戰火不斷,人頭翻滾,老子不想再看見這樣的事情發生,不想再看見那些不會治理天下的君王再把天下搞成這樣,於是就寫下了萬經之王《道德經》。

老子設定的讀者,是天子,是君王,是皇帝,是人主,是輔佐君王的王師跟大臣,老子是想把這樣的真言,告訴這些人主,應該怎樣去治理天下,治理國家。

再往小裡面說,作為人主,應該怎樣帶領公司,帶領團隊,治理公司,治理團隊,怎樣讓一個系統能夠有序而不亂地運行下去。

8. 《道德經》為什麼備受推崇

道德經講的東西太多了,可以闡釋的層次也非常豐富。換句話說,它簡直沒有流傳不廣的理由。當然也因為它具備的無比豐富的闡釋層次,導致這個話題太大太泛。

下面就我所知道的,說一些。

思想史角度上

就思想史的發展言,百家爭鳴是一次大解放,歷經春秋、戰國、嬴秦、而至漢武朝,統治階層申黃、老之術,反秦之弊與民休息,奉行無為而治。可以說這一階段老子學說的影響力都是非常大的。到劉徹興儒術、要有所舉動的時候,黃老之術仍舊很有市場,甚至變成一股保守的政治勢力,比如竇太後、汲黯等,都是尊奉黃老的代表人物。

可以說,百家爭鳴後,自漢初至武帝朝,是黃老之術的一個發展高峰。作為道家重要典籍的《道德經》,其影響力與傳播范圍不言自明。

魏晉之際,名士尚清談,清談的內容呢,則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這一時期的一小撮知識分子,對司馬家的統治具有明顯抵觸情緒,這種抵觸當然也不能是直接跟皇帝正面肛。司馬氏以儒治天下,這一小撮就開始解構綱常、放浪形骸。名教就是儒家,自然則是老莊。對老莊典籍的深層挖掘及再創新,構成了名士們精神生活的核心內容:

(桓)溫嘗問君(孟嘉):……「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漸近自然。」(陶淵明《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本身是個音樂欣賞的話題,孟嘉卻用了老莊玄學的話頭自然。名士們的清談由此可見一斑,如果想了解更多,就打開一本《世說》吧。

另一方面,自佛教東傳以來,為了能夠更好融入本土文化,僧人們開始用道家文本注釋佛法,《老子》和《莊子》就是經常被引征的典籍,比如後來南北朝時期成玄英的《莊子疏》,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案例。到了李唐建國,老子因為據說姓李,也開始沾光,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開元二十三年,《史記》中老子的傳記奉敕升為列傳首,與伯夷合傳。再一次地,由於政治的介入,道家的地位被抬高。

隨著儒釋道合流,《老子》中的思想已經全方位融入到中國人的文化、藝術、政治與世俗生活當中。國畫中的留白、音樂欣賞的漸進自然、處世規則的不為天下先,民間信仰的太上老君等等,都可以從《道德經》以及與之緊密相關的老子身上找到原型。

哲學意義上

從某種意義上講,諸子之中最像哲學家的,可能就是老子了。《道德經》非常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它涉及到了其它諸子甚少討論的本體論問題。而這在洋人的哲學語境里正是最基本的問題。

《道經》一開頭實際上就是試圖闡述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

也是在對世界的闡述中,《老子》與《周易》出現了高度的一致性——它們都認為世間萬物是變動不居的,故而人需要與時遷移才能動態地把握和認識宇宙萬物。與此同時,兩部書經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的思辨方式,也無時不刻地提醒人們去感悟自然,從自然中尋找生存處世之道。

變化與接近自然,是構成中國國民性的兩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這在《老子》中可謂是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了。比如:

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再比如:

道法自然

洋人的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到了黑格爾那個年代才被提出來,類似的東西早在《周易》、《老子》的年代就出現在中國了。有鑒於此,面對黑格爾對中國文化、文字語言的嘲諷,錢鍾書曾在《管錐篇老子王弼注》中非常不爽地表示:

《老子》用反字,乃背出分訓之同時合訓,足與奧伏赫變(aufheben)齊功比美,當使黑格爾自慚於吾漢語無知而失言者也……

故反(返),於反為違反,於正為回(反)返;黑格爾所謂否定之否定,理無二致也。

兵法意義上

認為《老子》是兵書的人並不在少數,比如當代的李零,就持這種觀點。而在《老子》五千言里,也的確經常見到非常精闢的戰術、戰略思維。比如這一段: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對比《孫子兵法》:

主不可以怒而興軍,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火攻)

不戰而屈人之兵。(謀攻)

再比如: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對比《孫子兵法》: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計篇)

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之司命。(虛實)

再比如: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

對比《孫子兵法》:

故備前者則後寡,備後者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再比如:

善行者,無轍跡;

對比《兵法》:

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

實用意義上

關於黃老學說的特點,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指》里概括的非常精當: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司馬談的這句話里主要從兩個方面論述了道家的長處:一是養生,二是統御術。其中尤其是統御術層次上,道德家吸取了陰陽、儒、墨、名、法等眾家之長,從而可以與時遷移,具備指約而易操的特點。

而在養生方面就更不用說了,老子本人如今都已經成為了一個圖騰。

老子這么多年來,一是輸出了長命圖騰,二是留下了五千箴言,三是提倡不折騰,還有什麼好說的?

就此而言,《道德經》可小可大,小則養生保身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大則經略天下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控制論意義上:

在凱文凱利的《失控》中文版第188頁有這么一段話:

古代的中國人盡管其創造從來沒有超出過指南車,卻擁有一種正確的關於控制的無念心態。聽聽老子這位神秘的學者在二千六百年前的《道德經》中所寫的,翻譯成最地道的現代話語就是:

智能控制體現為無控制或自由,

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智能控制;

愚蠢的控制體現為外來的轄制,

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愚蠢控制。

智能控制施加的是無形的影響,

愚蠢的控制以炫耀武力造勢。

隨後KK表示老子的睿智,完全可以作為二十一世紀飽含熱忱的矽谷創業公司的座右銘。

(愛閱讀,請關注我。凡人閱讀,你身邊最最貼心的閱讀引領者。)

9. 老子《道德經》是否屬於中國儒學文化中的一部分

儒學 是 道學的 一部分`~~

孔子 孟子 的 骨子裡面 都有 道學的 品質~~~~~

是 南懷瑾 歷史經驗 里說的 ~~~~~~~~

熱點內容
司法電子送達 發布:2025-01-03 05:35:43 瀏覽:586
公司合同法培訓新聞 發布:2025-01-03 05:35:38 瀏覽:473
合同法重難點 發布:2025-01-03 04:50:16 瀏覽:797
醫保法律法規條例 發布:2025-01-03 04:17:41 瀏覽:241
2017劉鳳科刑法視頻 發布:2025-01-03 03:43:58 瀏覽:312
廣安武勝法院 發布:2025-01-03 03:10:47 瀏覽:406
刑法規制邊界 發布:2025-01-03 02:58:51 瀏覽:986
民法典2021年1月施行 發布:2025-01-03 02:58:12 瀏覽:46
法律服務工作者能發法律意見函 發布:2025-01-03 02:30:15 瀏覽:26
勞動法里的賠償金 發布:2025-01-03 02:03:47 瀏覽: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