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而想

道德經而想

發布時間: 2022-05-14 01:47:20

㈠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的中心機想,此前很少有人討論。正解當是道德二字,引伸無為而治,邪說則是無中生有。

無為而治當然好,每個人都守道而行,自已做好自已,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沒有紛爭,不用裁判。理想不理想呢?最少當下不行,這一點沒有疑議吧!道德經,是一切人的學說,是全人類聰慧的結晶。它的主要內容是闡述如何治國,如何以道管理天下。「道」是什麼,是路,天有天道,人有人倫,商有商道……,當然了「非道亦是道」,比方說一個人為了救一個人犧牲了本人,自身也有違道,由於殺了本人也是殺生,有違道,但是又成全了道,成就了道的肉體。

㈡ 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家思想包括些什麼(越全面越好)

無為是《道德經》中的核心思想。何為無為?無為的思想為什麼被眾多人關注?下面我從兩個方面談一下個人的理解,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首先,無為就是遵道。即遵循事物的自然趨勢而為。
《道德經》一書被作為一部哲學著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究其原因是因為其探求的是萬事萬物的普遍規律,而不是就事論事地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道超乎萬事萬物之上,又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用莊子的話說,就是道在螻蟻,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而無為、自然、不爭又是道的本性,因而無為就必定是遵道之為。無為在治國方面,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順應自然變化,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正因為大道歸一,天地人規律合一,所以不管你是治國,還是做其它工作都遵循同一個規律。
其次,無為就是用無。即用無的原則去為。只有能放得下,有所不為,才能集中精力有所作為,這也是道家的執一、抱一、守一的思想。我們知道「無」是道之體。當然,我們不但要認識「無」,更要懂得用「無」的原則來指導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
《道德經》中關於用無的原則指導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有許多精彩的論述: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取天下常以無事。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言,我無欲而民自朴。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為無為。
道常無為。
吾始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政,天下希及之。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可見,老子的無為不是一無所為,而是遵道而為,是有若無、實若虛、退為進、守為攻、弱為強,是善於用無的原則去為。用這個原則可以治國、也可以修身、齊家,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因而得到眾人的推崇和關注。

㈢ 道德經的 核心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哲學上,「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一是萬物的本質體現,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律。倫理上,老子之道主張純朴、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張對內無為而治,不生事擾民,對外和平共處,反對戰爭與暴力。

這三個層面構成了《道德經》的主題,同時也使得《道德經》一書在結構上經由「物理至哲學至倫理至政治」的邏輯層層遞進,由自然之道進入到倫理之德,最終歸宿於對理想政治的設想與治理之道。也就是從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會秩序的光明正道。

(3)道德經而想擴展閱讀

綜述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經

㈣ 《道德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它的主旨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是“道”,什麼是“德”,要如何做到“道”和“德”。而它的主旨思想又是“道法自然”。老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二期思想又是非常具有哲理性的,而且他的思想在很多地方讓孔子都不得不佩服,曾經孔子還特地就某個問題去詢問老子,讓老子為他答疑解惑。而老子也是道家的創始人。上面我們說到老子的思想具有深厚的哲理性,而《道德經》這本書就是老子所寫的,所以《道德經》是老子的一本哲學著作。

道和法本應該就這樣發展,不隨便干預,也就是“無為”,所以在《道德經》中,它鼓勵君主“無為”,不要對國家,社會,百姓過多的干預,因為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

㈤ 《道德經》是什麼哲學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簡介道家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志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無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剛、剛柔並濟等政治、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量的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與吸取道家的積極思想,故學者說:"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是國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氣概。"
秦漢之際演變成獨具中國本土特色的教派--道教。
道家哲學發展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先秦道家、 秦漢黃老之學、 魏晉玄學、 隋唐重玄學與宋元內丹生命學等五種歷史形態(以及現代正在醞釀構建的新道家)。

㈥ 《道德經 》主要想表達和告訴人們什麼

學術界有種說法,《道德經》一書,用語古樸,包羅萬象,學術思想易被人誤解。提到道家,有人認為是消極避讓,不思進取的隱士哲學;是明哲保身,與世無爭的處世哲學;一提到巫文化,就是裝神弄鬼;還有人說老子是陰謀家的鼻祖等等。

現在《道德經》中的一些文字,與出土的《道德經》相差較大,學術界尚有爭論,這里只是參考大師們的觀點,簡介一二。

在我國傳統思想中,有兩大系統,一是儒家思想,一是道家思想。老子的思想,全部可以在《道德經》中找到。

《道德經》中心思想是「道」「無有」「無為無不為」,放在現在來講,的確有其悲觀成分,我們只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行,不是么?

㈦ 《道德經》的主要哲學思想和意義

,《道德經》首先應是抄一部哲學著作,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老子的思想產生於春秋末期,此時社會正處於奴隸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變革過渡階段。政治上周天子已經失去統治天下的權勢,出現了不貴而富的新興階級;經濟上賦稅制度改變,刑書、刑鼎等一類反映階級利益的法律隨之出現;生活上的尊卑有序的觀念、准則和倫常等也發生變化並開始走向破裂;特別是由於階級斗爭、生產技術的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大的變動和變革,迫使一些先哲賢達,開始了先注意「身外之物」,然後再認識自己的有利本階級利益的哲學思考。古今中外,哲學的產生發展,大都是從「天道觀」開始,而後「天人合一」,各抒己見,導致各種學派林立,爭斗也十分尖銳。從老子的「天道觀」來看,也客觀說明了萬物起源產生、運動爭斗、變化更新以及萬物相互轉化等一系列哲學的基本問題,應該說是沉重打擊了「天道有知」的神鬼迷信思想的,這也就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本原、基石即「道」。我以為,老子的「道」和「德」同屬於哲學范疇,

㈧ 《道德經》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當取法於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道之理則貫穿於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則必反,終必歸,根本之規律。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欲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斗,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欲,則無為而治。「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以柔弱勝剛強。道教知道之論與政治觀、倫理觀,大體不出老氏體系。至若經言「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鑒」,抱一處和等修養之道,更為道教守一、心齊、坐忘、服氣、內丹等多種煉養術之所本。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專」等說法,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之宗源。「歸根」「復命」之說,內丹學則發揮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之哲學依據。 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㈨ 《道德經》講的是什麼內容,想要讓人們知道什麼

《道德經》主要講述了人修道的方法以及其世界觀和方法論。通俗來講的話,《道德經》就是講身為君王要怎麼做才能讓國家,百姓過得更好,而身為百姓又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道德經》是由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即李耳所寫的一本哲學作品,其中包含的思想都是老子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以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感想寫出來的。這裡面思想豐富,文意深奧,包含眾多。

《道德經》作為一本哲學作品,其實這裡面的涵蓋的思想就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並且也很難舉出例子來解釋。但是《道德經》所涵蓋的思想依然對我們現代人是有用的,對我們做事情,對國家的治理依然是有積極作用的,並且《道德經》還深受國外友人的喜愛。

熱點內容
首封法院和 發布:2024-11-02 17:42:10 瀏覽:937
法規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4-11-02 17:35:33 瀏覽:82
法院勞務派遣書記員 發布:2024-11-02 17:14:59 瀏覽:226
首次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02 16:38:50 瀏覽:426
康德道德判斷 發布:2024-11-02 16:28:19 瀏覽:273
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規定 發布:2024-11-02 15:23:30 瀏覽:553
廣東順創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02 14:29:09 瀏覽:108
台灣同志婚姻法2017 發布:2024-11-02 13:44:51 瀏覽:127
初級經濟法關於試用期的規定 發布:2024-11-02 13:35:31 瀏覽:928
葯師管理與法規歷年真題 發布:2024-11-02 13:35:30 瀏覽: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