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溫江

法治溫江

發布時間: 2022-05-14 15:32:42

A. Gay是怎樣產生的

高贊答案是個啥?

當然有天然產生的啊,在自然界除了人類其他動物也有這種行為。

一、GAY究竟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答案:先天或後天都有可能。

自然界中的普遍現象在人類社會中,同性戀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一種現象,屬於人類正常戀愛的類型之一。實際上,不只是人類,自然界同性相愛的現象不勝枚舉。在美國加州鷗里,其中14%是雌雌相戀;美國夏威夷群島上,30%以上的雌信天翁都是同性戀,它們像異性伴侶一樣,會撫養一個"孤兒",這種同性配偶關系會保持數年之久。而德國動物園兩只雄性企鵝不僅相親相愛,還成功領養了一枚被飼養員放在園中的企鵝蛋,並將其成功孵化,共同悉心照顧它,看起來它們與異性家庭中的"爸爸媽媽"並無多大分別。[1]

事實上,在自然界中,有近500種動物存在同性戀行為。哺乳動物的同性戀行為最多,尤以靈長目動物為甚。此外,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等,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同性戀現象。[2]

當然除了自然界的,後天也可能會有這樣的現象。

科學家們研究表明,甲基汞可以使動物......成為所謂的「同性戀」[3]

當然關於人類同性戀行為的研究則更多,其中原因就很多。

其一是生理角度 ,學者們探討了三個方面的因素 :遺傳因素、大腦結構和激素水平。其二是心理社會角度 ,精神分析學說強調戀母情節導致了特殊的母子關系 ,從而引起性心理異常 ,形成同性戀。[4]

但是由於「人們把它視為禁區,諱莫如深」,就導致了「他們自卑、屈辱甚至絕望的心理」,因此人們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同性戀者。[5]

需要註明的是,「同性戀已經不被視為精神障礙疾病,不是人類的異化。」[6]

二、允許GAY結婚是否值得鼓勵?

答案:各抒己見,但個人認為應該鼓勵。

引用1866年海德訴海德案判決的一句話:

婚姻是兩個異性之間排他性的自願終身在一起的結合。[7]

三、GAY對推動文明進程的作用?

文明是具有多樣性的,而不是只能有一種意識的。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如同宇宙間不能只有一種色彩一樣,世界上也不能只有一種文明、一種社會制度、一種發展模式、一種價值觀念。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應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多樣性。世界發展的活力恰恰在於這種多樣性的共存。應本著平等、民主的精神,推動各種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鑒,以求共同進步。」[8]

當然如果具體說有哪些推動作用,那就是對法治與現代化的影響很大。[9][10]

最後,總結一下。

當人們的思想不能適應文化的發展的時候,就會出現不理解、不認同、甚至是反對的聲音。而面對同性戀以及同性婚姻權利這樣一個本應該屬於同性戀群體權利的時候,就會引起激烈的爭議。[10]

B. 請問誰知道成都市溫江區征地補償安置辦法的具體規定

你的提問讓人看不懂,你自己先詳細了解一下。

征地補償標准《土地管理法》里有詳細規定,包括青苗、人口、土地補償三項,其中青苗、人口補償發放給農民,土地補償發給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等),現在有些地方也開始拿出大部分發放給農民。

你說的3萬一個人是勞動力補償,是指18歲—60歲之間男村民和18歲—55歲之間女村民的補償;另外18歲以前的小孩一般的地區也有補助,還有60歲以上男人和55歲以上女人也有老人保養費,標准都比3萬元低。根據上面那個文件,你們那裡應該人口補償3萬元和土地補償是不發放給你們個人的,而是為被征地建立保障帳戶,等到你們退休年齡按月發放生活補助費。

《土地管理法》雖有關於征地補償的原則規定,但具體補償標準是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全國各地大概在1萬元/畝到二十萬元/畝之間吧,你要查找你們那個縣或者市具體的征地拆遷補償政策,裡面有詳細規定。這些政策是公開的,國土局、政府的網站上一般都有,也可以到國土局查詢復印的。

上文中你還提到安置房1.2萬/人,這是另一回事。徵用土地時,如果地上有村民住宅,那就需對農民住宅實施拆遷,拆遷補償款和征地補償是彼此分開沒有聯系的。你再詳細了解一下你們那裡的拆遷政策,一般和征地政策在同一個文件中,裡面有關於房屋、裝潢、定附屬物的詳細補償標准。

至於安置房又是拆遷後的事,許多地方為解決拆遷後的農民居住問題,都必須建設拆遷安置房(或者經濟適用房)專門供應被拆遷戶;或者就對農民原來的房子拆一個平方還一個平方,各地政策不一致。你說的是溫江區不是縣政府,那你就了解溫江市的征地拆遷政策,全市統一的,裡面有詳細規定。

上文你們大隊長說的顯然不對,兩個沒有聯系。

C. 成都市教育局的教育情況

一、關注民生 教育惠民 (一)公益性學前教育發展步伐加快。全市新增公益性幼兒園138所,公益性幼兒園達到535所,公益性學前教育覆蓋率50.4%。著力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對234所民辦幼兒園進行了清理規范。全面提升保教質量,制定下發了《成都市幼兒園等級評定辦法(試行)》、《成都市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教育的實施意見》、《成都市幼兒園膳食管理辦法》。成功舉辦第三屆全國幼兒園園長大會。(二)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公平就學成效明顯。中心城區義務教育段擇校率較2011年大致持平。接受義務教育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34.1萬人(其中:中心城區接受20.2萬人),占義教段學生總數的31.5%(其中:中心城區的比重為49%),較2011年增加了3%。制定印發《成都市新優質學校評價標准》,並對63所學校開展了驗收工作。全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暨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以市政府制定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區(市)縣域內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意見》(成辦發〔2012〕35號),全面部署了推進成都義務教育高位均衡、優質發展工作。(三)教育資助力度明顯加大。教育資助總金額達到10.7億元。繼續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費;免費向符合條件的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教科書和作業本,做到「應免盡免」;對約3.8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貧困學生發放生活補助,做到「應補盡補」;對5.2萬名符合條件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及兩類高中教育階段城鄉低保家庭和低保邊緣困難家庭學生實施教育資助;對符合國家助學金資助條件的6萬名普高生和9.6萬名職高生,按人均150元/月的標准發放生活補助。從9月開始,免除了13.5萬名中職學校學生學費。各級政府對接收外來務工就業農業勞動者子女的學校給予5265萬元專項資金補助。擴大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計劃試點范圍,在國家確定的邛崍市、大邑縣基礎上,擴至三圈層8個市(縣),受益農村學生達26.1萬,投入資金1.6億元。特殊教育健康發展,全市共建成特教學校(中心)21所,義務教育階段在校殘疾學生4579人,實現「應進全進」目標。成功舉辦全國特殊教育學校生命教育研討會。二、教育均衡化邁上新台階 (一)試驗區建設第一階段取得豐碩成果。初步形成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的「六個一體化」工作機制。教育部已經批准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第二階段總體方案。承擔的1個國家級、3個省級以及82項市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成都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工作專題會上書面交流。成都榮獲全國第三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綜合改革獎」,與上海市教委並列最高獎。與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共建成都教育改革研究基地,成都經驗將為國家教育決策提供參考。(二)城鄉教育圈層融合創新推進。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三圈一體」戰略,制定印發《深化教育互動發展促進教育圈層融合的意見》(成教發〔2012〕4號),突破縣級行政區劃和「中心城區、近郊、遠郊」三個圈層界限,480所中小學校跨區域結對256對,覆蓋了17.9%的公辦幼兒園,覆蓋了41.5%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覆蓋了45.2%的普通高中。56所職業學校相關專業加入11個專業職教集團,學校覆蓋面60.2%。同時,進一步規范名校集團管理,完成了對全市105個名校集團的備案工作。「推進教育互動發展促進教育圈層融合」在2012年度市級部門年度創新目標考核中,得到7.63的高分(滿分8分),位列第三。(三)中小學標准化建設提升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中小學教職工編制調整、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全面施行。統一城鄉公辦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准,分別提高到700元/生?年、初中900元/生?年。基本完成全市2.5萬余間中小學教室的光環境改造,成都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全國第三個實施教室光環境改造的城市,學生視力將得到有效保護。實施二、三圈層區(市)縣首批共99所學校的運動場改造工作。投入2.27億元提升青白江區等5個區(市)縣的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四)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省級督導評估。全市19個區(市)縣全部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省級督導評估,成都成為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第一個全域實現該目標的城市,開啟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深入推進城鄉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新局面。成都市教育督導團辦公室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集體」。三、教育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一)教育事業發展水平再上新台階。2012年,全市幼兒園1848所,在園幼兒38.5萬人(副省級城市第一),全市3-5歲幼兒入園率達到98.5%。全市中小學1114所,其中,全市義務教育段普通學校878所,在校生108.3萬人(副省級城市第二,低於廣州)。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9%。特教校19所,全市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在校生4535人,超額完成任務。全市普通高中126所,在校生21.5萬人(副省級城市第一),普通高中高考本科上線率51.95%(四川省34.3%),專科上線率98.8%(四川省92.0%);全省文、理科前100名,我市分別佔48.5%、50.9%;全省文理科第一名均在我市。全市中職學校90所,在校生23.9萬人。(副省級城市第四,低於廣州、西安、武漢)。全市中小學(含幼兒園)教職工14.9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1.2萬人。(二)素質教育有序推進。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完成心理輔導員C級證書培訓的全部任務,榮獲教育部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區」稱號。成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排名位列省會、副省級城市第三名。深入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百姓故事會?道德故事講堂」活動。全面普及陽光體育活動,成功舉辦成都市第十屆中小學生藝術節、第十一屆藝術人才選拔大賽、「2010—2012年中小學科技教育暨科創發明成果展」。(三)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顯著提高。2012年,成都市被教育部批准為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全市中小學校園網覆蓋率100%,多媒體到班率為1.7:1,師機比為1.4:1,生機比為12:1。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城鄉共享。全市中小學數字化圖書管理系統正式建成運行,共錄入圖書2049萬冊,對圖書使用進行高效開發和有效監控,有力推動素質教育和校園閱讀活動的廣泛扎實開展。全市25所學校開辦普通高中網班81個,較2011年新增10所學校,27個班。成都實驗小學網校順利開辦,構建起從義務教育到普通高中的網校體系。(四)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取得新進展。一是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與市委編辦、市人社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教師「縣管校用」工作的意見》(成教發〔2012〕12號),在青羊、溫江、郫縣、雙流等區縣先行試點,教育部以簡報形式刊載成都經驗,全市已有11293名教師納入「縣管」范疇,幹部教師交流工作穩步推進。二是加強名師、名校長隊伍建設,組建35個「名師工作室」和12個「名校(園)長工作室」,評選產生成都市特級教師50名、特級校長15名,優秀青年教師100人、教壇新秀80人。選派186名優秀教師赴甘孜州支教。全面落實市政府建立的特級校長(教師)優待制度。成功舉辦「文翁大講堂」10次。三是切實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探索教師培訓新機制,全面實施教師培訓計劃。完成10976名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工作。對7699名中小學英語教師進行了英語水平測試,制定了全市英語教師水平提升實施方案。選派87名職業學校優秀教師到企業頂崗工作。四是深入實施「常青樹」計劃。在全市名優退休教師中選聘了4名學監、26名導師到邊遠農村學校任教,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五)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服務「產業倍增」戰略能力不斷增強。成都大學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成職院、農職院扎實推進國家骨乾和省級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強化內涵提升,新建8個市級特色專業和40門精品課程。《成都市職業教育促進條例》通過省人大常委會批准並正式實施,成都教育立法實現零的突破。成都市汽車職業技術學校等5所學校的8個專業成功創建省級重點專業。成都工程職業技術學校等5所學校啟動創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校工作,成功申報4所。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招生達到10.15萬人。成功舉辦2012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全國總開幕式,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六)教育標准建設和監測評估工作扎實推進。繼續大力推進「教育標准年」建設,從學校建設、教育質量、教師職業、學校運行和管理、區域教育辦學水平評估、教育規范化服務等六個方面系統構建教育標准體系。進一步完善成都市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指標體系,首次構建成都市區(市)縣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監測指標體系、成都市城鄉教育一體化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成都市區(市)縣推進教育國際化工作評價指標體系等,積極開展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監測、城鄉教育一體化監測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和學業質量監測、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和體能檢測工作。與市統計局、市財政局共同建立了區(市)縣教育經費投入監測及公告制度,並首次發布公告。全市建成55個普通高考標准化考點、2697個標准化考場和21個考務指揮平台,實現省、市、區、校互聯互通。四、教育國際化亮點紛呈 (一)系統謀劃、科學推進成都教育國際化。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了《關於開展教育國際化評價工作的通知》(成辦函〔2012〕103號),配套印發了包括政策環境、資源配置、發展水平和社會貢獻等四個方面評價指標體系。2月,制定下發了《成都教育充分國際化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成教發〔2012〕3號)和《成都教育擴大對外開放推進教育國際化工作方案》(成教辦〔2012〕5號)。編制了《成都教育國際化發展專項規劃(2012-2020年)》。(二)國際教育合作和交流成效明顯。成功引進英國哈羅公學、加拿大謝爾頓學院、澳大利亞TAFE學院等12個中外知名教育機構和合作項目。積極推進建設成都普渡大學,前期工作進展順利。積極支持成都樂盟國際學校、愛思瑟國際學校、成都美國學校健康發展。成功舉辦了亞洲教育論壇、都江堰國際論壇研討會、中美高中國際教育合作與發展高端會議,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餘名教育官員、專家和學者齊聚成都,對話世界教育發展前沿的問題,交流和分享國際教育先進經驗和方法。全市先後組織了66名教師參加國務院僑辦漢語推廣教師儲備培訓、「IPA國際注冊漢語教師資格認證」培訓。新增11名教師被國家選派到美國、泰國等任教,外派教師數量和層次在副省級城市中均位居前列。2012年,成都大學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大學舉辦的孔子學院招收300餘名美國學生。全市舉辦國外課程班(項目)35個,部分區(市)縣的國際理解教育實現100%的滿覆蓋。全市應屆高中畢業生被國外正規高校錄取人數達836人,比2011年同期增長108%;市屬高校招收外國留學生230人。(三)教師國際化培訓取得新突破。全市組織教育管理幹部、骨幹教師到海外參加培訓及考察1266人次,比2011年增加287。組織全市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及骨幹教師9966人次在境內參加國際化專題培訓,比2011年增加160%。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共聘外籍教師347名;全市與海外學校結對的中小學達到202個;海內外師生交流互訪達14129人次,比2011年增加72.4%。 五、教育事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一)扎實開展黨建和機關自身建設,教育行政效能取得新成效。全市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省市黨代會精神,廣泛開展「強組織、增活力,喜迎黨代會,爭創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扎實開展保持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專題實踐活動,工作經驗在全市幹部作風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做書面交流。全面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工作責任制,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工作,深入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深入推進教育行風建設。推動學習型機關、學習型個人建設,機關幹部運用數據和標准,開展調研和教育管理的能力顯著增強。大力加強機關信息化和檔案規范化建設,基本實現「無紙化辦公」,檔案管理達省標一級。承辦省、市人大代表建議、市政協提案103件,按時辦結率、滿意及基本滿意率為100%。(二)教育管理和法制建設取得突破。制定下發了《成都市教育系統法制宣傳教育第六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推進「法治大講堂」進校園活動深入開展。制定下發了《成都市中小學校依法治校標准》,以此為核心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中小學校幼兒園家長委員會建設的實施意見》(成教發〔2012〕10號)。指導成立成都市民辦教育協會及專門委員會,完善工作制度和健全工作機構,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行業協調、維權、服務和管理方面的積極作用。委託第三方機構對成都市培訓市場進行專題調研,制定下發了《成都市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管理辦法(試行)》,著力規範文化教育類民辦非學歷培訓市場秩序,成效明顯。(三)教育科研能力建設不斷增強。全年申報國家級課題15項、省級課題29項。《成都市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成為全省唯一的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成都市城鄉教育一體化研究報告(2003-2010)》獲得四川省第15次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成都市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指標體系研究》、《成都市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獲省教育廳科研成果一等獎。《成都市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指標體系》獲成都市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研製發布《成都市2012年度教育科研課題選題指南》,新增決策類、調查類和名師課題研究等課題類別,優化課題研究格局。順利完成首屆全市優秀教學成果評選,選出優秀成果64項,構建市級行政層面的激勵機制。(四)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加強「平安校園」建設,通過課堂教育、活動推進、學科滲透、實戰演練等方式開展安全教育引導工作。榮獲「2012年『5.12』全省防災救災大演練工作先進集體」。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做好校車監管和校園周邊環境整理力度。
(五)成都教育影響力不斷提升。在《成都日報》、《中國西部(教育)》、《教育家》等報刊雜志上開辟專欄,推介成都教育政策、經驗、做法和名師名校長。各級媒體對成都教育報道4000餘篇,其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國家級媒體100餘篇,省級媒體1500餘篇,市級媒體2400餘篇,成都教育影響力不斷提升。教育局官方微博榮獲「2012年成都市十大最具影響力政務微博」。 (一)取消的職責。
1. 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
2. 取消擬訂並貫徹執行發展勤工儉學和校辦產業的政策規定以及指導教育系統校辦產業的職責。
3. 取消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指導「產學研」相結合的職責。
(二)加強的職責。
1.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2. 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質量,增強職業教育發展活力。
3. 加強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完善民辦教育宏觀管理的政策措施,規范辦學秩序,促進民辦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根據以上職責調整,成都市教育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四川省、成都市有關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擬訂全市統籌城鄉教育體制改革政策和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全市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指導全市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工作。
(三)承擔全市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監督管理的責任;組織制定全市中小學入學、招生政策和計劃;指導全市中小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統籌規劃、管理全市民辦教育;組織協調對口教育援助工作。
(四)制定全市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含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評估標准,並負責教育督導和評估;負責對區(市)縣政府的教育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的工作進行監督和評估。
(五)指導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參與擬訂師范畢業生就業政策和市屬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組織實施民族地區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工作。
(六)負責本部門教育經費的統籌管理;參與擬訂籌措教育經費、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的政策和措施,監督全市教育經費的籌措和使用情況;負責治理全市中小學亂收費工作。
(七)負責全市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指導教師和教育幹部繼續教育、培訓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工作。
(八)負責全市學校和教育事業單位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體育衛生和藝術教育、國防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綜合治理工作;負責全市教育系統的行風建設。
(九)指導全市教育系統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與港澳台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十)負責全市教育系統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發布工作;負責全市教育系統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協調處理應急突發事件。
(十一)承辦市政府公布的有關行政審批事項。
(十二)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根據上述職責,市教育局設17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負責工作目標、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後勤和固定資產管理等工作;負責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組織協調對口教育援助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調查研究教育發展的重大問題,推動教育體制改革;指導全市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負責相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行政復議、行政應訴等工作;推動教育系統校務公開;負責教育系統法制建設、依法治校和依法行政工作;指導教育類學會、協會等教育社團工作。
(三)城鄉教育統籌發展處。擬訂全市教育事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全市教育事業發展年度計劃;擬訂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和成都高新區公辦普通高中、初中各校招生計劃;擬訂城鄉教育統籌發展綜合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牽頭推進城鄉教育統籌發展的重大項目;負責局機關相關處室和區(市)縣教育局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專項考核;負責教育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和發布;指導全市中小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牽頭開展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有關工作。
(四)計劃基建財務處。編制年度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籌措教育經費政策;編制部門年度預決算,監督管理市級教育經費使用;監督直屬學校、單位財務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教育收費政策,指導和管理學校收費工作;指導學校基本建設和校舍維修;指導全市教育技術裝備、信息化建設、教育資助和教育基金會工作。
(五)學前教育處。擬訂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性文件並組織實施;擬訂學前教育辦園標准和幼兒園質量評估標准;指導學前教育教學改革及成果推廣;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婦女兒童工作。
(六)普通教育一處(掛成都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牌子)。負責管理全市義務教育、特殊教育,擬訂義務教育評估標准;負責管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用書、電子音像製品和學具;擬訂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入學政策;參與義務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工作;承擔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七)普通教育二處。負責管理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統籌協調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工作;指導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教材建設以及教育科研工作;參與擬訂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和計劃;負責市屬普通中學的教育行政和教學業務管理;負責普通高中民族教育工作;參與普通高中辦學體制改革工作。
(八)職業技術與成人教育處。參與擬訂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政策;指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評估標准,組織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和學校設置標准;負責全市中等職業學歷教育的教學管理;指導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教材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培訓;負責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組織實施民族地區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工作;規劃和指導成人繼續教育工作;指導開展中小學校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社區教育、掃盲後鞏固提高等工作。
(九)高等教育與師資培訓處。負責市屬高校的宏觀管理和業務指導,參與市屬高校重大事務管理;參與擬訂師范畢業生就業政策和市屬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指導市屬高校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指導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
(十)教育督導團辦公室。負責全市教育督導工作;擬訂教育督導與評估制度、指導性文件和評估方案;負責對中等及以下學校(含幼兒園)的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監督、檢查、評估;發布教育督導報告;承辦市政府教育督導團的具體工作。
(十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負責學校體育、衛生、禁毒、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國防教育和環境保護教育等工作;參與藝體特長生招生,負責藝體特長生加分審核工作;組織開展學生體育競賽、藝術演出比賽活動。
(十二)宣傳教育處。負責全市教育宣傳工作;負責管理學校德育工作,指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小學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家庭教育和中小學生法制教育;指導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抓好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建設。
(十三)對外交流合作處。組織開展全市教育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負責出國留學、來蓉留學、中外合作辦學和教育系統來蓉外籍教師、專家的有關管理工作,開展與港澳台的教育交流與合作;牽頭開展區域教育合作。
(十四)學校安全管理處。擬訂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並組織實施,牽頭開展學校安全教育,會同相關部門做好學校安全、穩定工作,組織協調處理學校重大安全、穩定事故;監督直屬學校、單位的安全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十五)行政審批處。承擔市政府公布的有關行政審批事項;統籌規劃、管理全市民辦教育。
(十六)人事處。負責局機關及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隊伍建設、機構編制等工作;負責局機關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指導直屬單位(學校)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規劃、指導全市教師隊伍、教育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和表彰獎勵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工作;負責校長及教育行政幹部的培訓工作。
(十七)紀檢監察處。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學校)的紀檢監察工作;負責教育系統行風建設,治理全市中小學亂收費工作;負責局機關以及局直屬學校、單位的審計工作。
機關黨的組織按照黨章和市委有關規定設置。 (一)市教育局機關配備行政編制85名,其中:局長1名、副局長4名,機關黨委書記按市委規定配備,總督學(副局級)1名;正處級領導職數18名(含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1名),副處級領導職數19名。
(二)單列管理軍隊轉業幹部行政編制2名。
(三)機關後勤服務人員統一按成委發〔2010〕17號文的相關規定聘用和管理。 (一)與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市教育局負責畢業生離校前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公務員局)負責畢業生離校後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
(二)市教育局所屬事業單位的設置、職責和編制事項另行規定。

D.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一、關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的基本原則

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認定,應當以是否形成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是否依賴於農村集體土地作為生活保障為基本條件,並結合是否具有依法登記的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作為判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一般原則。

二、關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取得

1、父母雙方均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或者父母一方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且依法登記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則該父母之子女自出生時起認定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2、因合法的婚姻、收養關系,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並將戶口遷入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的人員,認定取得本集體組織成員資格。

3、因國防建設或者其他政策性原因,通過移民進入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並將戶口遷入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的人員,認定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三、關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喪失

1、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死亡,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自死亡時起喪失。

2、取得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自取得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時起,其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

3、遷入本市各區縣(自治縣)所轄街道辦事處或者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鎮,轉為非農業戶口的,自取得非農業戶口之日,其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

4、遷入第七條以外的其他城鎮,轉為非農業戶口,且納入國家公務員序列或者事業單位編制的,其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

5、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的確認,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未改變戶籍性質和退出承包地之前,一般不宜認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

四、幾類特殊人員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認定

1、農嫁女或入贅男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應當以是否在配偶對方形成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是否依賴於對方農村土地作為生活保障為基本判斷標准。

(1)農女嫁出後,在男方較為固定生產、生活,並依賴於男方土地作為基本生活保障的,無論其戶口是否從原集體經濟組織遷出,均應認定具有嫁入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2)農女嫁出後,戶口仍在原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地亦未收回,但本人或者與其配偶均外出務工,並未在男方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應認定具有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3)農女嫁到第八條所稱的城鎮,戶口遷入男方,無論其在娘家生產、生活,還是在城鎮生活,只要未納入國家公務員序列或者事業單位編制(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除外)的,應認定具有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4)農女嫁出後,因為離婚,又回原籍居住生活,但戶口未遷回,應認定具有嫁入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但在原籍重新分得了承包地的,可以認定為具有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入贅男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參照上述精神確定。

2、外出就學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畢業後在城市形成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基本條件,不依賴於農村集體土地之前,不應認定其喪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3、服兵役人員,應當保留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其中任幹部的,或者按政策應當進行轉業安置的士官,一般應認定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

4、勞改、勞教和服刑人員應當保留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5、非因生活需要,而是出於利益驅動或其他原因,僅將戶口掛在集體經濟組織的,不應認定具有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6、將非農業戶口遷回原籍,成為農村戶口,但不承包經營集體土地,而是以退休工資等其他穩定性收入作為基本生活保障的回鄉退養人員,應認定為不具備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4)法治溫江擴展閱讀: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概念:

雖然現有法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沒有統一明確的規定,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卻被大量的法律法規所使用。《憲法》、《民法通則》、《土地管理法》、《物權法》都有相關規定。從中可以看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以土地等集體所有財產為根本,以農業等生產經營為目的,以一定范圍內的農民為其成員的經濟合作組織,其有權對農村土地進行發包,組織生產經營、管理,進行收入分配。

在現階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一般表現為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及村合作社等形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成員之間具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某些程度上類似於公司與股東的關系,只有具有成員資格,才享有相關成員權。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集體土地等財產的集體所有權,有將這些財產交由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管理的義務,並享有土地承包、收益分配等權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可以簡要地定義為,具有該村合法村民資格在該集體經濟組織所在的村、組居住生活,並以該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為基本生活保障,依法登記常住戶籍並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成權利義務關系的當事人。

參考資料:網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北大法律信息網- 關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問題的紀要

E. 四川成都古代叫什麼

一、四川在古代的稱呼是「巴蜀」。

二、據傳,處於人類史前期的上古時期,中國分為九州島,四川盆地及其周圍地區稱梁州。在這里生活著眾多的民族,其中以東部的巴人與西部的蜀人數量最多。

三、「巴」的本義為捕魚者,或以魚為主食的人。「巴」作為一個部落集團,最初活動在四川盆地的東部、北部,包括秦嶺山脈,鄂西、洞庭湖地區。「蜀」本義是高原之人。蜀族原是羌族的一支,活動在岷江上游的冊木峽谷之中,以狩獵、墾殖為生。後來,其活動范圍也順岷江而下,進入成都平原。

四、至夏商周時代(約為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221年),蜀族部落發展成一個方國,蜀作為部落集團及方國名稱,就此固定下來。巴、蜀兩大部落在長期的演進中構成一個以地緣、血緣、文化傳統為紐帶的人文群體,他們生活的地區——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從此便以巴蜀作為地域的代稱。

F. 成都市溫江區開酒店會不會遇到地痞流氓

也許會遇到,但是不用怕,現在是法治社會,不像以前的舊社會,總的來說現在地痞流氓很少了,遇到了馬上報警,但是遇到的機會很小。

G. 母親河甌江的水為什麼這樣渾濁

甌江水黃是因為江水中的泥土膠體遇到海水中的鹽產生沉澱,不可治理!
原來甌江水黃到甌江大橋,即梅嶴一帶,後因麗水建了緊水灘水庫,導致甌江水黃到雙潮鄉一帶.
還有一個原因:
現在甌江水渾濁,很重要的原因是青田一帶挖沙造成的,甌江上游挖沙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以前,甌江上游還是非常漂亮的,現在日夜的挖沙,青田甌江大溪和小溪兩岸原始生態被嚴重破壞,真實非常的新心痛,另人揪心啊?嚴重後果是下游水流緩的地方開始淤積,比如自從60年代驛頭棟(堤壩)被沖毀後,西洲島的北流開始淤積,現在西洲島落潮死基本上和永嘉橋頭幾乎是連在一起了,而這樣的嚴重後果是,大水時,南流的水流將嚴重危及金溫鐵路和330國道的安全.
江面寬闊,由於江流海潮相互激盪,彼此消長,泥沙沉積,形成了西洲島、江心嶼、七都塗、靈昆島四個江中沙洲.
溫州人以前用的自來水就是甌江上游的水,現在有了珊溪水庫,自來水水質大大改善
一、探訪溫州甌江的緣由:
早在兩個月前,關於「溫州地域環境對地方經濟影響」的調研主題在我們心裡折騰著,2012年7月19日,我和一位同仁搭乘長沙至溫州的航班,計劃到溫州展開該主題的公益調研工作。在飛機上,偶遇人民日報主辦的國際金融報的三位記者,交談中,得知他們此次溫州之行的目的,主要是實地采訪關於溫州甌江受到嚴重污染的情況。甌江也正是我們所要調研的課題即溫州地域經濟調研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於是我興趣大增,決定隨人民日報國際金融報的三位記者到實地看個究竟。
2012年7月20日上午9點,我們和人民日報的記者一同到了溫州青田縣溫溪鎮溫溪村老年協會,聽老年協會的一些老人訴說甌江被污染的情況。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字字真切,對甌江的污染痛心疾首!據老人們介紹,10年前的甌江清澈見底,魚類豐富,鷗窵群歡。那時候的江水可以直飲,甜美純清。青山綠水養一方人,長壽老人處處可見,甌江確使溫州兒女引以為豪。而今天的甌江變得混濁不堪、水流暗黑,河水透出一股股令人掩鼻的腥臭味,沿江的居民見江心懼、見江心憂。污染的河水嚴重損害了當地人民群眾的健康,罹患癌症和其他疑難雜症者比過去大幅增多,至於直飲甌江水在年輕居民看來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上午10點左右,中國法治調研中心兩位同志和人民日報的兩位記者,直接走訪了污染源比較嚴重的亞太皮革有限公司,在一個小時的專訪中,廠方人員一直滔滔不絕地講他們排放的水如何符合國家一級標准等等,但我們經多方了解,實際情形與廠方的介紹明顯不符。
二、溫州模式的奇跡起因於五寶:一山、二水、三廟、四海、五戲
我們在溫州雖然只逗留短暫的幾天,但是心中自有羅盤,這里的奇山異水培育了優秀的溫州兒女。
山:此坡遙望對門嶺,沒有勤勞敢折松。多山的溫州折射出人們起伏、波折、多難和勤勞的生活。勤勞的溫州人在頑強、努力和拼搏中,不但培育了有如山松坡樟的精神氣質,也在這本不屬宜居之地的環境里構建了宜居的人文環境。
水:溫州雖然內涵三大水系(甌江、飛雲江、鰲江),唯有甌江展雄姿。甌江之水乃溫州金、經、精三寶,有這寬闊的水路,才有智者神鹿遷徙和守居甌陸,才會打通族民脈絡,才有今天溫州的精氣神。甌江優美的水質便孕育了這里的甌海文化。
廟:這里的廟堂和祠堂很多,證明這里的溫州人就是東方中國的猶太人之說。廟堂使這里的人有敬畏心、真誠心、感恩心和團結心。祠堂使這里的人有愛心、孝心、親情和鄉情。他們潛意識的經咒、祈禱給了溫州人智慧,也使溫州人持恆守志。
海:孕育了溫州人的海洋性格,讓溫州人飄洋出海變成平常事。
戲:南戲幾時哼唱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南戲培育了溫州精神,南戲也是溫州人之間進行溝通的媒介;南戲還是激發溫州創造力的重要精神資源。
三、而今「母親」已病,兒女遠行不知何時歸?
如今,甌江水質變差了、魚蝦不見了、鷗鷺不來了,連最喜歡親水的小孩也躲避得遠遠的了!江水「死亡」,山、戲、廟、海也都少了往昔的精神氣。雖然,溫溪老年協會的投訴,看似麗水青田上流原因,實乃金華麗水養溫州啊!據說古時候有一星宿神仙落腳於大微山,給這里留下了很多神奇的傳說。神奇般的山有了神奇般的水,鷗江滋養了鹿城——今天的溫州。
根據2008年麗水關於甌江污染的調研報告得知:在麗水段統計的每度甌江的污染情況:
工業廢水排放量:6323萬噸;氨氮排放量:7221萬噸;生活污染625萬噸。
我們特意驅車沿麗水到甌江出海口走了一趟,行進中注意到在青田溫溪和永嘉的橋頭,正好是甌江污染清晰可辨的分水區,青田往上遊走水質漸漸清澈,往下遊走則越來越混濁和腥臭。我們徘徊在溫溪鎮,看到有亞太皮革有限公司、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意爾康等大型污染源企業的排污情況。特別是亞太皮革有限公司附近,氣味特別濃,江邊水質特別差,肉眼可辨水色為暗黃,無法形容惡水襲人的感覺。據舉報,這些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廠內的污水處理系統只不過是「聾子的耳朵——擺看」。根據青田上下游的清澈度來看,水清程度大約是一比三的比例關系,年度污染為上游的三倍有餘,即下游年度污染大約是:
工業廢水排放量:18000萬噸;氨氮排放量:21000萬噸;生活污染1800萬噸。甌江污染情況之嚴重就可想而知了!
甌江是溫州、麗水的母親河,「母親」病了,但溫州兒女還在遠游!一條臭河難道就讓溫州世界各地的遊子忘記了故土嗎,一些在外闖盪多年的遊子、因慢慢變老如今想落葉歸根的遊子、一些在外打拚有了積累想攜帶資金反哺家鄉的遊子,只因母親河的污染使得心中有了無限的糾結……
四、甌江難道真的沒被污染嗎?當地政府真的沒能力治理甌江嗎?官方真的不知道甌江被嚴重污染嗎?
甌江沿途的工業廢水、化學物質、生活垃圾,直接造成了甌江水的污染,而挖沙動基、大興土木造成水土流失,也助長和加快了甌江的污染。這其中,甌江流域數十家皮革廠、水泥廠、電鍍廠化工廠等帶來的「三廢」,是造成甌江水污染的最大罪魁禍首。地方政府為了搞活經濟、追求政績,引來了一批污染企業,而落地的企業不顧良心譴責,逆天而行,只管撈錢,不考慮居民的死活。工業污染破了溫州的風水,斷了溫州的龍脈,使溫州昔日美好的甌江時代成為一種回憶。這,成為了溫州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痛!
甌江的污染有目共睹,人人皆知。每一個有污染源的企業家和每一個政府官員心底里都很清楚,特別是當地的老百姓心如明鏡-------
在甌江的「身」邊,伴她而行的是一條奇特而大氣的高速公路——溫麗高速,高速路基本上由十多座高架橋和幾十個隧道組成,據說,這條高速路的造價,是平原高速路的5倍以上!我們不明白的是,當地政府有能力修一條如此高水平的高速路,為何沒有能力治理母親河——甌江?
五、細品溫州
溫州,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是浙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全國首批13個農村改革試驗區之一,是全國18個港口城市之一,是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是中國綜合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的試點城市,也是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試點城市之一。全市轄三區兩市六縣,陸地總面積11784平方公里,人口750多萬,其中市區人口190多萬。甌江(Ou River)因溫州古稱甌而得名,甌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流,處浙江省東南部,古名為「慎江」,也曾稱「永嘉江」或「溫江」。發源於浙江省慶元、龍泉兩縣市交界的百山祖鍋帽尖。(浙閩邊境洞宮山西北),東北流至麗水城郊附近折向東南,流經龍泉市、雲和縣、蓮都區、青田縣、永嘉縣、鹿城區、龍灣區,從溫州市流入東海。全長388公里,總落差1080米,流域面積1.79萬平方公里。上下游落差1300米,平均年流量202億立方米。
「東甌名城」溫州,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中國沿海九個港口之一,公元323年,著名學者郭璞選址始建溫州城。相傳建城時,有一隻白鹿銜花跨城而過,所到之處一片鳥語花香、祥雲騰飛,故又名「鹿城」。 「東甌山水甲江南」,溫州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有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的雁盪山,號稱「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以及峰險洞幽的百丈漈三個國家級名勝風景區;有以「東方夏威夷」著稱的南麂山列島和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烏岩嶺自然保護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溫州還是改革開放較早的前沿城市,商業經濟相當發達。溫州人幾乎家家戶戶經商,專業市場遍地開花。一方面,外資大量湧入溫州,使其迅速發展成為科技先進、經濟繁榮、文明富裕的現代化商貿港口城市;另一方面,溫州人開辦的公司遍布五洲四海。「溫州模式」、「溫州速度」、「溫州商人」,享譽海內外。
溫州,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公元前192年是東甌王騶搖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稱溫州。歷史上以手工業發達著稱,是青瓷發源地之一,造紙、造船、絲綢、綉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溫州人傑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
溫州市場經濟起步較早、發展較快,曾以「小商品、大市場」聞名全國,是中國個體私營經濟的先發地區和股份合作經濟的民祥地。曾被新聞界、理論界稱為「溫州模式」,也有叫「溫州經濟格局」、「溫州發展路子」。經過20多年的演變,溫州經濟格局不斷得到創新,更加凸現出自己的特色。
溫州人憑借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精神,在改革開放中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第一個實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個制定私營企業條例,第一個建立股份合作制企業,第一個實行國有土地有償轉讓等。200餘萬溫州人在全國、在世界各地建起了眾多的溫州城、溫州街、溫州村、溫州店。走南闖北的溫州人,把溫州經濟與全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聯系在一起,這成為我國一個獨特的經濟現象,它不僅促進了溫州區域經濟的發展,而且對全國經濟發展作出了溫州人的貢獻。
溫州追求:
——建設東南沿海大商港,包括交通樞紐港、商貿港、金融港、信息港,使溫州成為區域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建設國際性輕工城,使溫州成為世界輕工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集散基地和創新基地;
——建設最具活力的開放城,使溫州成為機制活、商機多、投資回報率高的創新之城、活力之市;
——建設濱海山水文化名城,實現溫州城市發展由「甌江時代」向「東海時代」跨越,由濱江城市向濱海城市邁進,同時搞好生態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使溫州成為宜居、宜商、宜創業的地方。
素稱"魚米之鄉"的溫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郡,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里勞動生息。說明這里一直保持著宜居的環境。溫州追求中「把建設建設濱海山水文化名城,同時搞好生態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使溫州成為宜居、宜商、宜創業的地方」放在決策的主要位置。然而,甌江的污染狀況與決策極不符合!
六、中國法治調研中心關於甌江治理的初步意見
1、我們中國法治調研中心將委派莫主任在甌江流域繼續收集一手資料。
2、進一步組織相關學者、環保機構和相關媒體進行深度調研,將調研的報告呈送國家有關部委、省市各職能機構。
3、曝光污染源特別嚴重的企業和單位,形成人人監督的態勢,讓污染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4、調動社會各級力量,堅決打擊和阻止企業惡性排污行為,該整改的整改,該關閉的關閉。環境重於一切利益!
5、組織各地的溫州商會、媒體和學術機構參與「甌江治理」論證會,以此調整溫州的風水,疏通溫州的龍脈。同時,將國內外治理內河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引薦到溫州和麗水,用溫州人治理溫州和治理天下的勇氣來治理甌江!

H. 北京或將徵收交通擁堵費 網友:收費就能解「堵」嗎

這一消息引發網友熱議。 #久治不愈# [新聞解讀] 分析 徵收「交通擁堵費」應該慎之又慎 文/田方 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已成為非常突出的世界性難題。在過去的20年中,交通阻塞使美國人浪費時間、燃料和帶來的損失增長了4倍以上;日本僅東京圈嚴重擁堵地點就達219處;在歐洲,法國採取建設完善巴黎的環狀線,德國採取強化高速道路網等措施,但仍然無法緩解社會經濟發展對交通運輸系統的需求。據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因交通擁堵和管理問題,我國15座城市每天損失近10億元財富。 交通擁堵已成「公害」,不僅浪費了我們的時間、金錢,敗壞了我們的心情,伴隨而來的大氣污染加劇,更令每個人都有切膚之痛。但是,民眾討厭堵車,但更討厭收費。竊以為,收取交通擁堵費與法治精神和國務院的規定相悖。《關於治理向機動車輛亂收費和整頓道路站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除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明文規定外,任何地方、部門和單位均不得再出台新的涉及機動車輛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集資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嚴禁擅自提高收費標准,擴大收費范圍」。哪些城市政府有超越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的權力去制定收取「交通擁堵費」的政策呢?倫敦、新加坡等城市的路面交通,除了公交車外,基本上都是私家車和商務車;單位公車的比例非常少。而我國呢?所以,疏解交通「窘局」不能夠把眼睛只盯在私家車上,而應先把公車的數量減下來,再來談是否收取交通擁堵費。 徵收交通擁堵費是一種很極端的手段,對控制交通流量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雖有倫敦收取「交通擁堵費」的「國際經驗」,但旅英學者范慧勇親身觀察研究發現,盡管倫敦2003年剛開始收取擁堵費時車流量減少了15%~20%,但如今車流量已基本恢復到原來水平,擁堵照舊,甚至形成「越收越堵」的窘況。《大洋網》針對「交通擁堵費」的調查顯示,94%的網友對收取擁堵費的治堵效果「不看好」。我以為,擁堵是因政府公共管理水平低,而「擁堵費」只是政府建「小金庫」的一個名目。政府的失職不應該由老百姓來買單。如果政府試圖通過收費緩解交通擁堵,那麼,首先要給民眾提供一個人們願意選擇的、高效的、能替代開車出行的公共交通方式。因為國外收取「交通擁堵費」無不是建立在擁有高度便利的城市公交系統的基礎之上。 交通擁堵費徵收不能單兵突進 文/溫江樺 深圳、廣州、上海、南京等城市早就有徵收擁堵費的設想,為何遲遲不動?其中最大原因就是擁堵費不是一征了事,立馬見效,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例如倫敦為了開征擁堵費,提前3年就開始對交通、道路、城市布局進行規劃,強化公共交通,連接停車場與地鐵、輕軌、公交巴士,以便及時分流人群。如今,調查數據都顯示了,北京公共交通平均出行速度不到小汽車速度的一半,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設施的換乘還不能實現非常便捷。鐵一樣的事實擺著呢,擁堵費的徵收怎麼能單兵突進? 再說了,擁堵費徵收和民眾切身利益攸關,實在是一件大事兒,一不小心就把公平打破了。民眾交了養路費,再交擁堵費,有雙重收費的嫌疑,車主的負擔可不輕。如何保證徵收擁堵費的公益目的?如何保證收上來的錢返還至城市交通改善上?這都需要一個城市做足體制准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個城市收取擁堵費前,先要捫心自問有沒有做好規劃准備、體制准備、技術准備和法制准備。從目前消息看,北京環保局的這一計劃,顯然是想做好技術准備和體制准備。但是規劃准備呢、法制准備呢?尤其是規劃准備,擁堵費徵收最重要的前提便是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倫敦公共交通分擔率在65%以上,醞釀徵收交通擁堵費的城市,你們的公共交通分擔率是多少?能不能拿出來一個數字,讓公眾信服,讓擁堵費徵收站得住腳?

I. 成都在哪裡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市名
成都市(英語:Cheng 拼音:Chéngdū Shì)英文舊譯:chengtu。別稱「蓉城」、「錦城」、「天府之國」。
經緯度

市中心位於北緯30.67度,東經104.06度。遠眺市中心(點擊查看大圖)

轄區

19個。成都市共轄9個區、4個市、6個縣。

主要領導

市委書記李春城,市長葛紅林。

城市面積

12390平方公里(中國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第8名)。中心城區面積598平方公里。市轄區面積1418平方公里。

海拔

平均海拔500米。全市海拔最高處為大雪塘峰,海拔5364米。

人口

200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125.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7萬人。常住人口1270.6萬人,增加12.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

民族

成都市擁有中國56個民族中的54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為漢族。少數民族總人口60538人。2/3的人居住在市區。

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標准時間,UTC+8)。成都市所在的時區為UTC+7。

郵政編碼
610000

電話區號
028(+86)

汽車號牌
川A
市花
芙蓉
市標
太陽神鳥,從金沙出土的太陽神鳥金箔圖樣代表成都
市樹
銀杏
[編輯本段]氣候

一、氣候概況

成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日照較少。多年年平均氣溫為16.2℃,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7.3℃,年極端最低氣溫為-5.9℃,最熱月出現在7~8月,月平均氣溫為25.4和25.0℃,最冷月出現在1月, 月平均氣溫為5.6℃;年總降水量為918.2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月降雨量分別為225和229毫米,降雨最少月份為12和1月, 月降雨量分別為6毫米左右.暴雨期普遍出現在5~9月,常年暴雨出現的始終期分別在6月底7月初和8月下旬。

二、各季的主要氣候特點

冬季:冬無嚴寒,對小春和畜牧生長有利,連續的多霧天氣對交通航運影響較大,冬干、寡照比較明顯。
春季:氣溫回升較早,對林木和小春作物生長有利,但忽升忽降不穩定,易出現持續低溫或「倒春寒」,影響大春作物適時播種或造成爛種爛秧。
初夏:溫度適中,日較差較大。
盛夏:夏熱多雨、光照強
秋季:秋短陰涼多綿雨的天氣和秋長秋高氣爽的天氣都有出現。
[編輯本段]簡介
成都(Chéngdū)位於中國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會,中國副省級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經濟、文教中心,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單列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國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成都古為蜀國地,秦並巴、蜀為蜀郡並建城,漢因織錦業發達專設錦官管理,故有「錦官城」之稱,五代蜀時遍種芙蓉,故別稱「芙蓉城」,簡稱「蓉」,1921年設市。
1993年,成都被國務院確定為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樞紐,綜合實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已獲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海濱新區之後又一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編輯本段]一、歷史沿革

市名來歷

解放前的成都
成都歷史悠久,有「天府之國」、「蜀中江南」、「蜀中蘇杭」的美稱。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往成都,構築城池。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國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綉」,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成都是中國城址未變、延續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於前311年),僅次於江蘇的蘇州(建於前514年)。

歷史沿革

成都是我國西南開發最早的地區,是全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有確切記載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但在21世紀出土的金沙遺址把成都的建制歷史提前到(約前1200~前650)。已經超過蘇州的建城時間。早在公元前四世紀,蜀國開明王朝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漢時期,成都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並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陽建制修築城垣。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為四部。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西漢末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其他手工業如巢絲、織綢、煮鹽、冶鐵、兵器、金銀器、漆器等手工業也很發達。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為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7.6萬戶,近40萬人,成為全國六大都市(長安、洛陽、邯鄲、臨洮、宛、成都)之一。「少城」為成都商業最發達的城區,那裡商品堆積如山,商店、貨攤櫛比。此外,漢代成都的文學藝術也達到很高的水平,司馬相如、揚雄、王褒是為時全國最有名的文學家,成都出土的漢代畫象磚和畫象石,繪畫精美,內容廣泛。
隋唐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四大名城(長安、揚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經濟地位有所謂「揚一益二」(揚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綉」為全國三大名綉之一,「蜀錦」被視為上貢珍品,產量全國第一。成都是中國雕板印刷術的發源地之一,唐代後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國重要的菜市、蠶市外,還有「草市」,即分布在鄰近地區的鄉鎮集市。唐代成都文學家雲集,大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康術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開發了開摩河池、百花潭等旅遊勝地,貞觀年間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間改名為昭覺寺,稱「川西第一叢林」。
宋朝時期,成都鼎興,經濟文化更加發達。絲綢業規模擴大,品種增多,蜀錦花樣由唐時的10多種發展到宋朝時期的40多種,能織出天馬、流水飛魚、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樣,每年成都上交絲綢商品,佔全國各地上交總數的70%以上。成都造紙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規定,國家圖書館的書必須用成都造的麻紙來抄寫。唐宋之時,成都城東西南北都設有專門的蠶市、葯市、花市燈會。由於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仁宗時,在益州(即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
宋元以後,成都為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設立布政使司,設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順治將四川布政使司改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歷史上正式出現。辛亥革命後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廢除成都府設治所,改稱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1921年,成都、華陽兩縣合並為市,成立市政籌備處,處以下設總處、文牘、法治、會計、調查、庶務六科。1922年,市政籌備處改名為市政公所。1928年,設市政公所為市政府,國民政府置成都市為省轄市和四川省省會。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銷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為四川省省會。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成為全國14個計劃單列城市之一。

載入史冊

世界第一:始建於公元前250年左右,歷時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61年在臨邛開采深井天然氣,用於制鹽、煮飯和照明;成都的蜀錦,又稱「錦綉緞」,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錦緞絲織品,東漢(公元25-220年)年間的足踏織錦機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織機;到漢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成都成為了世界漆器工藝的中心和茶文化的誕生地;到唐代,成都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雕版印刷術,成都的卞家《陀羅尼經咒》、西川過姓金剛經殘頁、成都樊賞家歷殘頁為世界現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北宋(公元960-1126年)年間這里的商人聯合發行了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官府在這里設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
中國第一: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這是中國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這里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地方官辦學堂「文翁石室」;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時的司馬相如、枚乘、賈誼、楊雄、王褒奠定了漢賦的基礎;後蜀主孟昶(公元943-965年)親筆書寫了中國第一幅春聯「豐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公元355年之前,常璩編纂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地方誌書《華陽國志》;後蜀人趙崇祚編輯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詞集《花間集》;公元1082年前後北宋名醫唐慎微撰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葯典《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公元10世紀,成都畫家黃筌開創了中國工筆花鳥畫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後蜀主孟昶特創「翰林圖畫院」,成為中國最早的皇家畫院;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早在漢代,成都的俳優百戲就很突出,在成都出土的漢代說唱俑,造型活潑,在中國同類文物中無出其右者。這是成都獻給世界的珍貴禮物,也是成都文化的精華所在。
[編輯本段]二、地理環境

方位

成都市區圖
成都位於成都平原中部。介於東經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緯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間。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資陽市毗鄰,西南與雅安市相接,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與眉山市相連。東西最大橫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6公里,轄區總面積12390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98平方公里。現轄成華區、武侯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雙流縣、郫縣、溫江區、大邑縣、金堂縣、蒲江縣、新津縣等9區6縣,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4市。

地理

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內海拔387-5364米,東界龍泉山脈,西靠邛崍山。西部為縱貫南北的龍門山脈。平原面積佔36.4%,丘陵面積佔30.4%,山區面積佔33.2%。平原地區西北高、東南低,平均坡降0.3%。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日照時數107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成都市區位於成都平原東部,平均海拔約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位於岷江幹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網呈扇形展開在廣闊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
[編輯本段]三、行政區劃
成都市共轄10個區、4個市、6個縣。行政區劃
青羊區
面積68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75.3萬。郵政編碼610031。區人民政府駐江漢路222號。轄太升路、草市街、西御河、汪家拐、黃瓦街、新華西路、草堂、府南、東坡、金沙、黃田壩、蘇坡、文家14街道。
錦江區
面積62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67.4萬。郵政編碼610011。區人民政府駐書院南街。轄鹽市口、春熙路、督院街、合江亭、龍舟路、蓮新街、雙桂路、沙河、書院街、水井坊、牛市口、東光街、獅子山、柳江、三聖、成龍路16街道。
金牛區
面積108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104.8萬。郵政編碼610036。區人民政府駐沙灣路65號。轄九里堤、駟馬橋、黃忠、人民北路、西華、茶店子、撫琴、西安路、五塊石、金泉、荷花池、營門口、鳳凰山、沙河源、天回15街道。
武侯區
面積78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約90.7萬。郵政編碼610041。區人民政府駐武侯祠大街。轄漿洗街、望江路、玉林、跳傘塔、火車南站、雙楠、晉陽、紅牌樓、機投橋、金花橋、簇錦、簇橋、華興13街道。
成華區
面積111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80.9餘萬。郵政編碼610051人民政府駐一環路東二段。轄二仙橋、猛追灣、跳蹬河、新鴻路、萬年場、雙橋子、桃蹊路、雙水碾、建設路、青龍、保和、聖燈、龍潭、府青路14街道。
高新區 轄芳草、肖家河、石羊場、桂溪、合作5街道。
龍泉驛區
面積555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57.4萬。郵政編碼610100。區人民政府駐龍泉街道。轄龍泉、大面、十陵、同安4街道,洛帶、西河、柏合、黃土、茶店、洪安、山泉7鎮和萬興鄉。
青白江區
面積392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38.5萬。郵政編碼610300。區人民政府駐大彎街道。轄大彎、紅陽2街道,姚渡、龍王、彌牟、大同、城廂、清泉、祥福7鎮,福洪、人和2鄉。
新都區
面積481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66.6萬。郵政編碼610500。區人民政府駐新都鎮。轄大豐、三河、石板灘、新民、新都、新繁、泰興、斑竹園、清流、馬家、龍橋、木蘭、軍屯11街道。(同名鎮和街道合署辦公)。
溫江區
面積277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39.3萬。郵政編碼611130。區人民政府駐柳城街道。轄柳城、天府、湧泉、公平4街道,永寧、永盛、壽安、和盛、萬春、金馬6鎮。
崇州市
面積1090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65.5萬。郵政編碼611230。市人民政府駐崇陽鎮。轄崇陽、懷遠、元通、三江、三郎、廖家、街子、文井江、觀勝、羊馬、道明、王場、隆興、江源、白頭、大劃、梓潼、崇平、榿泉19鎮,雞冠山、濟協、集賢、錦江、公議、燎原6鄉。
邛崍市
面積1377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65.7萬。郵政編碼611530。市人民政府駐臨邛鎮。轄臨邛、固驛、平樂、羊安、火井、夾關、水口、桑園、牟禮、冉義、回龍、高埂、前進、高何、臨濟、卧龍、天台山、寶林18鎮,道佐、油榨、茶園、南寶、大同、孔明6鄉。
都江堰市
又名:灌縣,面積1208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61.7萬。郵政編碼611830。市人民政府駐灌口鎮。轄灌口、幸福、蒲陽、聚源、崇義、天馬、石羊、柳街、玉堂、中興、青城山、龍池、胥家、安龍、大觀、紫坪鋪、翠月湖17鎮,向峨、虹口2鄉。
彭州市
面積1420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78.6萬。郵政編碼611930。市人民政府駐天彭鎮金彭東路8號。轄天彭、葛仙山、隆豐、敖平、九尺、蒙陽、新興、通濟、麗春、磁峰、桂花、軍樂、三界、昇平、紅岩、致和、白鹿、龍門山、丹景山、小魚洞20鎮。
金堂縣
面積1156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87.3萬。郵政編碼610400。縣人民政府駐趙鎮。轄趙鎮、淮口、五鳳、竹篙、土橋、白果、三星、官倉、清江、隆盛、雲合、廣興、高板、福興、趙家、金龍、轉龍、三溪、又新19鎮,平橋、棲賢2鄉。
雙流縣
面積1068平方千米,2006年末戶籍人口93.5萬。郵政編碼610200。縣人民政府駐東升街道。轄東升、西航港、華陽、中和4街道,太平、永興、籍田、正興、彭鎮、大林、煎茶、黃龍溪、永安、九江、黃水、金橋、黃甲、公興、勝利、新興、興隆、萬安、白沙、三星、合江21鎮。
郫縣
面積437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49.1萬。郵政編碼611730。縣人民政府駐郫筒鎮。轄郫筒、團結、犀浦、花園、唐昌、安德、三道堰、安靖、紅光、新民場、德源、友愛、古城、唐元14街道(鎮與街道合署辦公)
大邑縣
面積1548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51.8萬。郵政編碼611330。縣人民政府駐晉原鎮。轄晉原、王泗、出江、西嶺、斜源、董場、韓場、三岔、上安、蘇家、新場、安仁、悅來、青霞、沙渠、蔡場、花水灣17鎮,霧山、金星、鶴鳴3鄉。
蒲江縣
面積580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26.6萬。郵政編碼611630。縣人民政府駐鶴山鎮。轄鶴山、大塘、壽安、西來、大興、甘溪、朝陽湖、成佳8鎮,復興、白雲、長秋、光明4鄉。
新津縣
面積332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30.1萬。郵政編碼611430。縣人民政府駐五津鎮。轄五津、花橋、金華、興義、安西、新平、永商、鄧雙、普興、花源、方興11鎮和文井鄉。
[編輯本段]四、國民經濟
成都的奮斗目標是成為中國中西部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實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並致力於構建中國中西部英特爾位於成都的工廠的金融中心,欲執中西部「總部經濟」之牛耳,目前共有130家世界500強在這里投資興業,有上百家全球研發中心在這里為世界的改變和科技的進步做著貢獻。成都目前在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葯產業,化學化工產業,傢具和鞋業製造產業,動漫和傳媒產業,會展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旅遊業等取得巨大成就,穩步奠定了成都作為我國十大城市的地位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
[2]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經初步核定,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24.4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35.5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04.0億元,增長18.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84.9億元,增長13.6%。一、二、三產業比例關系為7.1∶45.2∶47.7。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26527元(按2007年平均匯率折算為3634美元),增長13.7%。
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691.9億元,增長21.2%,佔GDP的比重為50.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6.7%,拉動GDP增長10.2個百分點。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年末全市從業人員達687.1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99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達360.17萬人,增加50.08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4.5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6萬人,「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2.7萬人。失地農民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新增11.0萬人。農村勞動力勞務輸出人數達158.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
[編輯本段]五、綜合實力
成都是中國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成都是內陸開放城市和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綜鹽市口商業區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1992年被中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評價委員會評為「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第十一位,投資硬環境進入全國40強,在省會城市中第一個榮獲國家衛生城市殊榮。《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3~2004)》成都綜合實力大陸排第九位。

成都市的中央商務區

(CBD)北起新華大道、南至府南河,東起紅星路、西達東城根街,總面積5.5平方公里。其中,中央商務區的核心地區2.45平方公里,包括了春熙路、紅星路、鹽市口、騾馬市、順城街等傳統主要商務、商業區域,全國唯一的品牌格子店「瑪賽格」也坐落於此。今後,將以金融、商務、行政、辦公、賓館等為主。核心區之外的片區是中央商務區的外區,該區域3.05平方公里,將有少量的居住區域。據悉,整個中央商務區總建築面積將達到1300多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僅有130多萬平方米。

金融、證券和保險

2007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39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1.4%,其中企業存款2452億元,增長33.2%;儲蓄存款2466億元,增長7.2%。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4119億元,增長23.8%。個人消費貸款余額874億元,增長60.1%,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794億元,增長64.6%。全年金融機構現金凈回籠175億元。

還有很多內容,是在是復制不了了

J. 如何看待「乘客集體跳閘逃票」的行為

這種集體逃票的行為太惡劣了,乃是冒著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扎堆闖關地鐵檢票閘機,試圖集體逃避懲罰。地鐵票並不貴,一個人也就幾塊錢,任誰都承受的起,幾十個人逃票也才百把塊錢,對地鐵公司的收入影響也不大。不過,逃票本身就是違法行為,集體逃票的性質更為惡劣,「吃相」太難看了,不為社會所接受,理應依照相關法規予以處罰,甚或可以考慮列入「黑名單」、個人信用污點等。

熱點內容
神州租車公司法人 發布:2024-11-02 18:32:38 瀏覽:508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交通事故 發布:2024-11-02 18:25:53 瀏覽:624
首封法院和 發布:2024-11-02 17:42:10 瀏覽:937
法規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4-11-02 17:35:33 瀏覽:82
法院勞務派遣書記員 發布:2024-11-02 17:14:59 瀏覽:226
首次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02 16:38:50 瀏覽:426
康德道德判斷 發布:2024-11-02 16:28:19 瀏覽:273
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規定 發布:2024-11-02 15:23:30 瀏覽:553
廣東順創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02 14:29:09 瀏覽:108
台灣同志婚姻法2017 發布:2024-11-02 13:44:51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