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讀道德經詩詞

讀道德經詩詞

發布時間: 2022-05-14 17:01:07

Ⅰ 道家修心的詩句有哪些

道家修心的詩句有: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

大意:狂風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

大意:消磨它的鋒銳,解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

4、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道德經》

大意:如果不能守虛處靜,而以多聞博識自許,進而有為多言,那很快就會導致窮敗。不如處虛守靜,而無為不言,能夠取得成功。

5、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道德經》

大意:使心靈達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見素抱朴,少私寡慾。《道德經》

大意:保持本質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

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大意: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誇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Ⅱ 描述道德品質詩句

描述道德品質的詩句:
《偶見吟 其一》

作者: 邵雍
富貴多傲人,人情有時移。道德不傲人,人情久益歸。道德有常理,富貴無定期。蒿萊霜至萎,松柏雪更滋。...詳情
《李伯陽贊 其二》

作者: 白玉蟾
道是太乙元君,又是河上丈人。渺渺太清之境,巍然道德之身。...詳情
《李伯陽贊 其三》

作者: 白玉蟾
蓬萊三萬里,道德五千言。一自青牛去,函關煙雨昏。...詳情
《書鄧先生石幾》

作者: 項傳
昔聞河上公,今見濠上翁。姓名氏時易,道德經解同。...詳情
《散花詞 其九》

作者: 宋徽宗
洞案爐煙起,無為道德香。同根無異氣,噴鼻更芬芳。...詳情
《提舉太尉張求頌》

作者: 釋如凈
平生道德邁前賢,著漢衣冠拜漢天。自是名高閑不得,阿難依舊世尊前。...詳情
《緣識 其八八》

作者: 宋太宗
沖和道德勿相違,聖事超凡好仗依。但有陰功存世界,何疑白日化身飛。...詳情
《題李子高虞部園四首 其二》

作者: 范純仁
脩鍊工夫合自然,河車潛引玉池泉。老君道德人難識,復見雲孫達二篇。...詳情
《力仙 其一》

作者: 徐積
崆峒道人良多識,易以真為難以力。豈無羣聖可相師,亦有一篇言道德。...詳情
《董樓》

作者: 白玉蟾
文章道德今誰似,事業功名我不無。十載江湖一杯酒,夜深說與董歸奴。...詳情
《慧聚寺》

作者: 楊備
駐錫棲雲石室中,樓台一片畫屏風。禪師道德知多少,不爾山神肯助工。...詳情
《老子像》

作者: 張良臣
函谷關頭紫氣濃,獨教關尹喜相逢。如何道德五千字,不載周家藏室中。...詳情
《緣識 其九○》

作者: 宋太宗
經到玄科大法中,先持道德濟陰功。三清有路人難到,但守虛無一逕同。...詳情
《又寄二闋 其二》

作者: 韓琦
到處園亭列畫屏,四時如只在仙扃。歸來便是無為樂,不必重箋道德經。...詳情
《賜和蔡京》

作者: 宋徽宗
道德方今喜迭興,萬邦從化本天成。定知金帝來為主,不待春風便發生。...詳情
《劉待詔老子出關圖卷》

作者: 劉意
不馳駿馬駕青牛,西度函關紫氣浮。文字五千傳道德,僅同釋教讓儒流。...詳情
《崔祐甫》

作者: 徐鈞
道德馳聲滿建中,豈無人可繼餘風。最憐貞觀開元治,付與姦邪蕞陋翁。...詳情
《閑居述事 其六》

作者: 邵雍
花木四時分景緻,經書千卷好生涯。有人若問閑居處,道德坊中第一家。...詳情
《題順寧壁 其六》

作者: 王遂
道德文章滿足翁,曾將佳句詠茅峰。燒丹煉葯非吾事,孝友神仙第一功。...詳情
《金陵雜興二百首 其三》

作者: 蘇泂
浪說思家不我聽,蕭齋閑對竹青青。若為解釋妻兒念,讀盡欒城道德經。...詳情
《長城》

作者: 柴望
漠漠沙場萬里遙,千夫一日起臨洮。若無道德為干櫓,更是秦人築欠高。...詳情
《頌古 其一九》

作者: 釋慧空
百書不如一歸家,千聞不如一見面。既歸歸見復何為,解道德山無佛殿。...詳情
《東坡先生輓詞 其一五》

作者: 釋道潛
畫圖雖不上凌煙,道德芬芳滿世間。遼鶴已歸東海去,列仙風骨若為攀。...詳情
《次韻李端叔題孔方平書齋壁 其九》

作者: 釋道潛
仲尼道德高千古,老子微言冠百家。餘澤風流俱擅美,那雲玉樹倚兼葭。...詳情
《仙跡巖題詩二十三首 演教堂》

Ⅲ 佛經道德經詩詞易經憂郁而優美的詩詞

十里長亭霜滿天 寸寸青絲愁華年 對月形單影相守 只羨鴛鴦不羨仙 出自 倩女幽魂

Ⅳ 道家經典詩句

下面推薦一些我自己比較喜歡道家經典詩句:

1、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

出處:《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作者:丘處機(金朝)

釋義:梨花的清高絕俗,不與群芳同伍。

2、日極則仄,月滿則虧。物極則反,命曰環流。

出處:《管子·白心》,作者:管子(先秦時期)

釋義:太陽升到最高的時候,就開始向西偏落下去了,月亮到了最圓的時候,也就開始缺損了。事物發展到極點就會向相反面轉化。萬物都是周流如環,走到某一極點,又會返回。

3、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出處:《老子》,作者:老子(春秋時期)

釋義: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

4、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出處:《莊子·讓王》,作者:莊子(戰國時期)

釋義:逍遙自在在天地之間而心情悠然自得。

5、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

出處:《列子·說符》,作者:列子(戰國時期)

釋義:能看清深潭中的游魚的,不是吉祥的好事;能探知別人隱私的,定會招禍遭殃。指把聰明智慧用到窺探別人忌諱的暗事上,會招來不吉乃至禍殃。

(4)讀道德經詩詞擴展閱讀:

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志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從此成為古往今來治國治家的至尊寶術。

以黃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莊子、管子、鶡冠子等等為主要代表,主張「無為、璞朴、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等等。尤其重要的是,道家雖有經典著作,可思想並不圈囿於著作之中。

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總結、發展、著典籍為主要路徑,每一次思想的跳躍都經歷了極其長時間的眾人積累,這也再一次的凸顯了道家的生命力。

道家經典:《道德經》、《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莊子》、 《列子》、 《六韜》

Ⅳ 關於道德經的詩

唐 白居易《讀老子書》:
言者不如智者默,此語吾 聞於老君;
若道老君是智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Ⅵ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

1、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是全書的開篇,也是所有閱讀《道德經》的人最難以理解的一句話。一般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那反過來,如果不是一般的「道」,是不是就無法表述呢?

道,是悟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真有點「玄而又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其實,從全書來分析:道,指的是自然的規律,引申為事物的原則、方向等等。不管怎麼樣,遵循自然規律、把握事物的原則和方向總是沒有錯的。

2、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偉大在於它按照自己的規律不偏不倚地運行著,沒有一點私心。自盤古開天,一片混沌,天地分開孕育萬物。日升日落有規律、打雷下雨有規律、生長凋零有規律、物種更替有規律,一切都按規律辦事。

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順應自然的規律,不違背事物運行的規則。如果不遵守這個原則,就會遭受報應。比如亂砍濫伐就是導致水土流失、胡亂排放就會污染環境導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個字價值連城,值得一生牢記。

3、上善若水。這四個字是書法作品中最多見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個境界。這四個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勝剛強」、「包容」及「不爭」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沒有石頭的堅硬,卻可以水滴石穿;

水,是不爭的,遇阻就繞行,卻能奔流不息;水,是低調的,專往低處走,卻成就了「海納百川」的奇觀;水,是堅強的,可以仍受高溫化為蒸氣,可以忍受寒冷結為堅冰。水,幾乎無所不在,高山平地都有水,植物需要水,動物需要水,人也需要水。

所以,人要向水學習,包容一切,因為不爭而化育一切。懂得了這四個字,做人就不會那麼多稜角,做事就會懂得迂迴,人生就會懂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順勢而為。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的起源是什麼?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變過來的?世間萬物總有個源頭,但誰也說不清那個源頭是什麼。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萬古的難題。

所以,老子姑且用「道」來代表萬物的起源。道」,是萬事萬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按照「道」的規律一步一步逐漸發展,於是有了精彩的世界。

三,代表著循環往復。正確的事情循環往復地做,就會出好的結果。錯誤的行為循環往復地做,就會帶來壞的結果。比如:「事不過三」、「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等等。所以,按照一定的規律循環往復就造就了萬物。

5、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話闡明了不爭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黃婆賣瓜,自賣自誇」的人。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

不自己誇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大,所以才能長久。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生活中,這句話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Ⅶ 道家哲理詩詞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

大意:狂風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

大意:消磨它的鋒銳,解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

4、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道德經》

大意:如果不能守虛處靜,而以多聞博識自許,進而有為多言,那很快就會導致窮敗。不如處虛守靜,而無為不言,能夠取得成功。

5、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道德經》

大意:使心靈達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見素抱朴,少私寡慾。《道德經》

大意:保持本質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

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大意: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誇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大意: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者。

Ⅷ 關於道德的詩句名篇名言[八百里加急]

愛國篇
重莫如國,棟莫如德。——國語
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晏子春秋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屈原
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賈誼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司馬遷
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司馬遷
孔子稱:「志士仁人,有殺身成仁,無求生以害仁」,「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蘇武有之矣。——班固
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范曄
投死為國,以義滅身。——曹操
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曹植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曹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
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曄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鮑照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岑參
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其然。——崔顥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李白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杜甫
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杜甫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
赤心事上,憂國如家。——韓愈
以國家之務為己任。——韓愈
憂國者不顧其身,愛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專利國家,不為身謀。——司馬光
報國之心,死而後已。——蘇軾
一身之利無謀也,而利天下者則謀之;一時之利無謀也,而利萬世者則謀之。——胡宏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一寸赤心惟報國。——陸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袖裡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辛棄疾
一身憂國心,千古敢言氣。——樓鑰
但令身未死,隨力報乾坤。——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陸沉!——鄭思肖
盡忠報國。 ——脫脫
一寸山河一寸金。——脫脫
富貴倘來君莫問,丹心報國是男兒。——於謙
人生富貴豈有極?男兒要在能死國。——李夢陽
丈夫所志在經國。——海瑞
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呂坤
君子之為學也,將以成身而備天下國家之用也。——宋纁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張煌言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已。——顧炎武
丈夫不報國,終為愚賤人!——陳恭尹
富天下,強天下,安天下。——顏元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丘逢甲
海水沸騰,耳中夢中,炮聲隆隆。凡百君子,豈能無淪胥非類之悲乎?圖避謗乎?閉戶之士哉!——康有為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梁啟超
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梁啟超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
粉身碎骨尋常事,但願犧牲保國家。——秋瑾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拚得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抖擻精神,喚起國魂,思獨立,心如百煉金堅。把微軀為國捐,把微軀為國捐。羞偷生,怕神州瓦解難全。——黃遵憲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詹天佑

中華道德名言精粹

守法篇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和民一眾,不知法不可;變俗易教,不知化不可。——管子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管子
私情行而公法毀。——管子
凡將舉事,令必先行。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管子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
誅不避貴,賞不避賤。——晏子春秋
舉事不私,聽獄不阿。——晏子春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論語
有權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詐偽。——慎到
欲不得干時,愛不得犯法,貴不得逾親,祿不得逾位。——慎到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李悝
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商君書
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商君書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遠而無馬牛,濟大川而無船楫也。——商君書
夫制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從政有經,而令行為上。——戰國策
賞必加於有功,刑必斷於有罪。——戰國策
一天下者,令於天下則行,禁焉則止。——屍子
賞不行,則賢者不可得而進也;罰不行,則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荀子
一民之軌莫如法。——韓非子
言行而不軌於法令者,必禁。——韓非子
家有常業,雖飢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韓非子
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韓非子
治強生於法,弱亂生於阿。——韓非子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國治。——韓非子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不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
寄治亂於法術,托是非於賞罰。——韓非子
好以智矯法,時以私雜公,法禁變易,號令數下者,可亡也。——韓非子
國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賞罰。——韓非子
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持國。——呂氏春秋
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禮記
矯不正不可以為方,規不正不可以為圓。——淮南子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司馬遷
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司馬遷
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司馬遷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桓寬
曲木惡繩直,姦邪惡正法。——桓寬
刑一而正百,殺一而慎萬。——桓寬
功同賞異則勞臣疑,罪均刑殊則百姓惑。——班固
政令必行,憲禁必從而國不治者,未嘗有也。——王符
國無常治,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馳則國亂。——王符
賞毫釐之善,必有所勸;罰纖芥之惡,必有所阻。——桓范
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陳壽
刑罰者,治亂之葯石也;德教者,興平之粱肉也。——范曄
賞一勸百,罰一懲眾。——王通
刑濫,則小人道長;賞謬,則君子道消。——吳兢
若甑生獲免……有功之人,皆須犯法。——吳兢
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戒懼。——吳兢
法,國之權衡也,時之准繩也。權衡所以定輕重,准繩所以正曲直。——吳兢
賞妄行則善不勸,罰妄行則惡不懲。——魏徵
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劉禹錫
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言者,當時喜怒之所發耳。——劉昫
法者,國仰以安也;順則治,逆則亂,甚亂者滅。——宋祁
法者,所以禁民為非而使其遷善遠罪也。——歐陽修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歐陽修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國,則一國治。——王安石
執法而不求情,盡心而不求名。——蘇洵
約之以禮,驅之以法。——蘇洵
法行於賤而屈於貴,天下將不服。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蘇轍
賞而不誠不勸也,刑而不誠不戒也。——崔敦禮
法無寬嚴,清者斯貴。——徐禎稷
凡事不可輕疑,惟斷獄不可不疑。——呂坤
賞及壬人,則善者不以賞為榮;罪及善者,則惡者不以罰為辱。——呂坤
嚴下吏之貪,而不問上官,法益峻,貪益甚,政益亂。——王夫之
法不立,誅不必,而欲為吏者之毋貪,不可得也。——顧炎武
立法非難,守法為難;聽諫非難,樂諫為難。——張廷玉
強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魏源

中華道德名言精粹

誠信篇
無信患作,失援必斃。——左傳
信,國之寶也。——左傳
君子之言,信而有徵。——左傳
失信不立。——左傳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左傳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管子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論語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
民無信不立。——論語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孟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荀子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誠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
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於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韓非子
君子必誠其意。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禮記.大學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禮記.大學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禮記•中庸
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禮記•表記
君子不失口於人,故言足信也。——禮記•表記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儒行
內不自誣,外不誣人。——韓嬰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司馬遷
人先信而後求能。——劉安
誠無垢,思無辱。——劉向
布令信而不食言。——劉向
堯舜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不重刑罰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班固
夫高論而相欺,不諾忠論而誠實。——王符
忠信謹慎,此德義之基也;虛無譎詭,此亂道之根也。——王符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待人,妻子疑之。——楊泉
開誠心,布公道。——陳壽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傅玄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范曄
巧偽不如拙誠。——顏之推
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顏之推
為國之本,在乎忠信;古人去食去兵,信不可失。國家興廢,莫不由之。——李廷壽
推之以誠,則不言而信。——王通
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交接有分矣,不誠則絕。——魏徵
不信之言,無誠之令,為上敗德,為下則危身。——吳兢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盡誠可以絕嫌猜,徇公可以弭饞訴。——劉禹錫
推誠而不欺,守信而不疑。——林逋
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林逋
齊斗堆金,難買丹誠一寸真。——晏幾道
聖,誠而已矣。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頤
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保國。——司馬光
不誠於前而曰誠於後,眾必疑而不信矣。——司馬光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司馬光
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蘇軾
成事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蘇軾
誠無不動者,修身則身正,治事則事理。——楊時
處己、事上、臨下,皆當以誠為主。——薛瑄
諾而寡信,寧無諾。——彭汝讓
輕諾者必寡信,與其寡信,不如勿諾。——申涵光
半句虛言,折盡平生之福。——唐彪
忠誠敦厚,人之根基也。——魏裔介
誠信相接,如坐人春風。——王晫
心口如一,猶不失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梁啟超

中華道德名言精粹

知禮篇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令儀令色,小心翼翼。——詩經
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管子
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左傳
禮之可以為國久矣,與天地養。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左傳
富貴而驕,自遣其咎。——老子
見素抱朴,少私寡慾。——老子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老子
道之以致,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
見賢而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孟子
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鍾鼓琴瑟。——荀子
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荀子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
國無禮則不正。禮之所以正國也,譬之猶權衡之於輕重也,猶繩墨之於曲直也,猶規矩之於方圓也,既錯之而人莫之能誣也。——荀子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荀子
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辱者常制於人。是榮辱之大分也。——荀子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權力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荀子
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荀子
水行者表深,使人無陷;治民者表亂,使人無私。禮者,表也。——荀子
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行,公平無私,不為安肆志,不為危易行。——韓嬰
行德則興,倍德則崩。——大戴禮記
忠信,禮之本也。忠信之人,可以學禮。——禮記
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禮記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記
富潤屋,德潤身。——禮記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
遇士無禮,不可以得賢。——劉安
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後羞。——司馬遷
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司馬遷
君子之行,動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班固
在官唯明,蒞事唯平,立身唯清。——馬融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曹操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諸葛亮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陸機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李百葯
激濁揚清,嫉惡好善。——吳兢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韓愈
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
良馬不念秣,烈士不苟營。——張籍
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林逋
求名莫如自修,善譽不能掩惡也。——歐陽修
禮貴從宜,事難泥古。——王安石
禮之始作也,難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難久。——蘇洵
民習禮義,易與為善,難與為非。——蘇轍
撓節以求貴,市道以營私,吾家之所深恥,子孫戒之。——陸游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為不善,一不善而足。——楊萬里
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
知恥是由內心以生。人須知恥,方能過而改。——朱熹
鋤一惡,長十善。——脫脫
種樹者必養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王守仁
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於謙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於謙
三生不改冰霜操,萬死常留社稷身。——海瑞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顧炎武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朱柏廬
居官以正己為先;不獨當戒利,亦當遠名。——張廷玉
待人要豐,自奉要約,責己要厚,責人要薄。——陳弘謀
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申居鄖
律己宜帶秋風,處事宜帶春風。——張潮

Ⅸ 得道經詩句

得道經詩句
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翻譯講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樣,水是天地間善的極致,給萬物提供滋養,而自己卻安居其下而不與之爭。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日記中寫道:「做人應該像老子所說的如水一般。沒有障礙,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壩,停下來;堤壩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為方形;容器是圓的,它成為圓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強。」
02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翻譯講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為是,反而能更彰顯自己;不自我誇耀,反而能成就功業;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長期有所長進;因為不爭,所以天下都難與之爭。
【感悟】「不爭」被道家視為一種天道自然准則,它實際上是一種以不爭為爭的君子之術和處世之方。
03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翻譯講解】:天地長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其不是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長生,老子以天地體現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類社會。
04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翻譯講解】:狂暴的颶風刮不一早晨,傾盆大雨下不一天。
【感悟】老子主張「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於自然的。飄風、驟雨不能持久,故爾:暴政是不會持久的。
0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弛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翻譯講解】:五顏六色使人眼花繚亂,五音(鏗鏘)使人聽覺不敏,五味悅口使人口味敗壞,馳馬打獵使人心發狂,珍貴的財物使人偷和搶。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老子並非主張禁慾,而是反對縱欲。
0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翻譯講解】:把持擁有得多多的,不如適可而止。錘尖了又從而磨得鋒利無比,不可能保持長久。滿堂都是金玉,卻無法永久的守藏。身處富貴而又驕縱無度,只能自取災殃。
【感悟】老子以盈滿、銳利為譬喻,說明金玉滿堂、富貴而驕者容易招來災禍,主張「功遂,身退,天之道」。
07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譯解】委曲反能求全,彎曲則能伸直,低窪反能充盈,破舊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貪多反而迷惑。
【感悟】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語,老子主張用辯證的思想,來認識和把握社會生活的變化。
08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翻譯講解】:使心靈達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感悟】只有符合於自然,才能體現主宰萬物的道,只有符合於道,才能久遠。
09 見素抱朴,少私寡慾。

【翻譯講解】:保持本質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就能為道無憂)。
【感悟】老子提出素樸、寡慾的主張。絲不染為素,木未雕為朴,見素抱朴謂:不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張人不能沒有慾望,但不可有貪欲,更不能縱欲。
10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翻譯講解】:誠信不足,就會失去信任。
【感悟】 人無信不立,一個人不講信用,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
老子《道德經》經典名言50句,句句經典,建議收藏,時常細讀

熱點內容
微商什麼時候立法 發布:2024-12-31 07:28:10 瀏覽:555
將勞務分包給個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31 07:02:38 瀏覽:263
2014二建法規考試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4-12-31 06:32:54 瀏覽:22
合同法一百五十八條 發布:2024-12-31 05:39:47 瀏覽:856
刑事訴訟法前沿問題 發布:2024-12-31 05:21:49 瀏覽:875
司法考試c證難嗎 發布:2024-12-31 05:15:08 瀏覽:143
洪澤法律援助 發布:2024-12-31 05:15:00 瀏覽:888
用別人的卡付首付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2-31 03:54:43 瀏覽:101
勞動法對兼職工作的具體規定 發布:2024-12-31 03:54:40 瀏覽:96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免費下載 發布:2024-12-31 03:33:50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