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立法與規范執法建議
Ⅰ 對完善行政執法制度有何意見建議
一、當前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一)、執法人員素質不高,依法行政意識不強。一是由於基層部門缺編嚴重,行政和事業人員混崗使用,執法人員調整頻繁,執法隊伍新兵多,有的不熟悉法律、法規,不懂執法程序等;二是有的執法人員為民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方法簡單,野蠻執法、粗暴執法。如城管追趕違規擺攤設點人員、強行收繳商品,工商人員面對農民入市賣菜未交管理費採取粗暴方式強行趕出市場等;三是新的政策法規不斷出台,部門或系統培訓少,加之自身也不注意學習,使執法人員不能准確把握和運用法律法規,不能適應新形勢需要;四是個別人員政治素質不高,執法動機不純,主觀上存在以權謀私思想,造成隨意執法,利用職權吃、拿、卡、要時有發生;個別食品監督執法部門到小面館吃面不付錢,證照辦理或年檢中不給好處不辦理或拖著不辦等。
(二)、執法隨意性大,處置不規范。一是重罰輕糾。一些執法部門在工作中只注重對違法違規人員實施經濟處罰,而對違法行為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及採取有效措施去糾正做的不夠,致使一些違法違規現象屢屢存在。如個別工商、質監執法人員對市場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業主只罰不糾,以沒收和罰款了事,而對已售出的存在嚴重隱患的產品不認真追查。又如一些執法部門在對超載超高車輛處理過程中,執法人員只注重罰款和卸載了事,而對加高車箱現象背後的安全隱患問題不注意追查,不督促進行拆除,不建章立制,採取措施從源頭杜絕。二是隨意簡化辦事程序。有的執法人員在執法中不嚴格按照規定的亮證、告知等程序執法,如縣路政隊對企業違規佔地搭建執法中,在調查核實案件後未告知企業就採取了強制拆除。個別工商、衛生等執法人員將沒收財物、停業整頓等一般程序案件作簡易程序案件處理,一味圖簡單省事。三是隨意決定處置方式。本來根據問題應辦理為停產整頓的案件可以辦為邊整邊改的案件,應辦理為罰款的案件可以辦為批評教育。有的政策法規處罰幅度大給執法人員的執法上帶來了更大的隨意性。如環保局對違法排污的處罰幅度在幾萬至十萬元,計生部門收取的社會撫養費可以從幾千元到幾萬元,執法人員的處罰只要在此幅度都合法。
(三)、執行制度不嚴,濫用職權。一是個別執法人員以權代法。以行政命令代執法,以個別人的意見代替執法,以不規范的檢查方式代替執法。對經常能為部門提供點贊助或與領導關系「好」的服務對象,全面開展的執法檢查也可依個人感情和關系來決定執法方式和處罰。對關系不熟或不給好處的,則秉公執法甚至重從處理,而對有關系或給了好處的違法對象,則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網開一面,或意向性地去轉轉看看,走走過場,而對所謂關系不到位自身又存在違規的行業,如排污企業、煤礦企業等,本來一月搞一次的執法檢查,則採取周周搞或隔三差五地查,弄得企業不得安寧,不得不為執法部門或相關領導進貢。二是由於監督政策不完善,考核體系不健全。目前對行政執法行為的監督主要來自群眾和服務對象,而從體制、機制、制度上監督的不夠完善,還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執法監督、考核辦法。
二、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的對策與措施監察機關是全面履行監督檢查的機關,規范行政執法行為,要嚴格依照《行政許可法》和《行政監察法》,著力在教育管理,制度建設,監督檢查三個環節上下功夫,才能有效促進行政執法行為的進一步規范。
(一)要以素質教育為重點,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行政執法人員素質的好壞,決定著執法的水平和整個執法隊伍的形象。為此抓好執法人員素質,強化執法人員的培訓教育,加強執法幹部的隊伍建設,是促進政執法幹部公平、公正執法的組織保證。一是強化執法人員的培訓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質和執法水平。要以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為重點,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牢記宗旨,在執法工作中做到勤政廉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另一方面要督促業務主管部門定期不定期組織行政執法人員,以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政策業務為主要內容的業務培訓,使其懂業務、善管理,成為依法行政的行家裡手。二是強化執法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執法的公信力。要繼續以機關作風建設為契機,深入開展行風建設,切實糾正吃拿卡要等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要確定國土、建設、公安、衛生、工商、稅務等部門為糾風建設重點部門,督促結合各自行業特點,開展以「公正執法、文明執法、規范執法」、「便民、惠民」等為主題開展優秀執法隊伍、提供優質服務等創建活動,面向社會公開承諾、廣泛徵求意見、聘請行風監督員,通過座談、自查整改、嚴格考評獎懲等,在部門中形成處處爭創文明崗位,人人爭創先進典型的良好風尚。
(二)要以完善執法責任制為主題,嚴格監督考核辦法。制度能使壞人無法做壞事,沒有制度約束,好人也無法做好事。行政執法存在隨意性強等問題,關鍵在於對行政執法方面無一套有效完善的執法監督、考核、獎懲辦法。因此,加強執法監督考核獎懲辦法制度建設是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證。一是建立完善執法程序、考核獎懲辦法。建立完善的執法責任制,錯案責任追究制,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實施執法評議考核制度、行政執法績效評估和行政執法獎懲辦法,對執法人員改進工作、提高執法水平和質量起到促進作用。二是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增強執法透明度。將部門工作置於全社會的監督之下,促進部門人員改進作風。三是建立完善有效的監督機制。通過向社會聘請軟環境執法監督員、行風監督員等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發揮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力量開展監督;有效利用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監督作用,宣傳正面典型,曝光違法違規行為,震懾違法違紀者。四是有效開展行政執法部門政風行風測評。由紀檢監察機關牽頭,面向社會開展對行政執法部門執法公正、辦事效率、服務質量、清正廉潔等為主要內容的政風行風測評,做好對測評結果的運用,對優秀等次部門給予表揚和宣傳,對等次差的部門給予通報或責令整改等。
(三)要以信訪專項糾風為突破,嚴肅查處違法亂紀行為。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設立投訴舉報中心,公布舉報電話,認真受理群眾來信來訪,並通過召開服務對象座談會、明查暗訪、糾風執法等渠道收集行政執法中的違紀違法線索,對出現的吃、拿、卡、要,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和不按程序辦事等行為將進行嚴肅查處;對在糾風專項治理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單位和部門,對存在問題重視、不糾正的、不及時進行整改,以後又屢屢出現問題的將嚴肅進行責任追究。
Ⅱ 如何完善立法體制
(一)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
立法是憲法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在黨的領導下,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是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的應有之義。立法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人大的主導作用應當體現在法律法規的立項、起草、審議、修改、表決等各個環節。《決定》要求,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一是,通過每屆任期的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人大常委會在編制立法規劃和立法工作計劃時,應當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著力通過立法推動落實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強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領域立法,廣泛徵求意見,科學論證評估,對各方面提出的立法需求進行通盤考慮、總體設計,增強立法的針對性、及時性和系統性。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應當積極督促、推動有關方面落實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工作計劃。二是,加強和改進法律起草機制。《決定》指出,對涉及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等重要法律草案的起草,由全國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參與起草,並建立相應的機制。探索和逐步形成立法機關主導,有關部門參加,專家學者、企事業單位、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共同參與起草法律法規草案的工作機制,有利於使各方面的意見和關切得到充分表達,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凝聚社會共識,防止部門利益,也有利於加快立法進度、提高立法質量。同時,由有關部門起草的法律草案,全國人大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委會工作機構可以提前參與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對專業性較強的法律,還可以探索委託有關專業單位研究提出方案。三是,努力建設一支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立法工作隊伍。《決定》對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包括立法工作隊伍建設提出了要求。立法是一項政治性、實踐性、專業性都很強的工作,高素質的立法工作隊伍是黨領導人民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力量。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要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高度,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下大氣力在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等方面加強立法工作隊伍建設,完善立法工作人才選拔任用、激勵保障等機制,積極推進幹部交流,為優秀立法工作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有利制度環境。
《決定》提出,增加有法治實踐經驗的專職常委比例。這是加強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職能力建設的重要組織舉措,也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的客觀要求。《決定》還提出,依法建立健全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立法專家顧問制度。這也是加強立法隊伍建設、增強立法能力的重要措施,全國人大組織法對此作了專門規定,第六屆、第七屆和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曾任命了若干專門委員會的顧問,對專門委員會更好地履行職責發揮了重要作用。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作用,還要增加代表大會審議法律案的次數,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職能,要創新和完善各級人大代表參與立法工作的機制,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作用。
(二)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
一是,完善行政法規、規章制定程序,完善公民參與政府立法機制。行政法規、規章是保證法律正確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國立法法對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許可權和程序作了原則性規定,國務院制定了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要按照《決定》要求,不斷完善有關程序。要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機制,增強政府立法的公開性、透明性,行政法規和規章草案一般要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反饋意見採納情況。加強政府法制機構在政府立法中的主導和協調作用,涉及重大意見分歧、達不成一致意見的,要及時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積極探索開展政府立法成本效益分析、社會風險評估、實施情況後評估工作。二是,建立由專門的法制機構組織起草法律法規的工作機制。《決定》提出,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由政府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起草過程中,應當把握和處理好權力與權利、權力與責任的關系,既要注意賦予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必要的權力和手段,又要明晰法定責任,防止部門爭權推責,加強對行政權力的規范、制約和監督,促使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正確行使權力,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
(三)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
為了防止立法工作中存在的部門利益法制化、地方保護法律化的問題,《決定》提出要明確立法權力邊界。法律法規以及規章的起草制定,要嚴格依照立法法規定的立法原則和立法許可權進行,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國家機關的權力和責任。下一步,還要通過立法法的修改。進一步明確不同立法主體的立法許可權。國務院部門制定規章,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不得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不得擴大本部門的權力、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還要完善授權立法制度,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事項、范圍、期限、被授權機關實施授權決定的方式和應當遵循的原則。
(四)完善立法協調溝通機制
立法涉及權利利益關系的調整,立法過程也是不同利益群體間的博弈過程,不同部門、行業、群體都會以不同方式參與和影響立法。因此,必須加強立法協調溝通,理順各部門、各工作環節之間的關系,及時解決立法中的重大分歧。在法律的立項、起草和審議的各環節,起草單位和立法機關要廣泛聽取並認真研究各方面的意見。對於立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和部門間分歧意見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牽頭起草單位要在深人研究、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加強與有關方面的協商溝通,共同研究解決,努力取得共識;必要時,由決策機關邀請有關專家或者委託社會機構對有關問題進行第三方評估,也可以對一些有重大分歧意見的問題,提出若干解決方案,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後及時作出決定,不能為部門之間的分歧所掣肘而久拖不決。
(五)加強法律解釋工作
《決定》要求,加強法律解釋工作,及時明確法律規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解釋法律是憲法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重要職權,也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保證法律有效實施的重要內容。制定、修改、解釋、廢止法律,是立法機關行使立法權的不同形式。法律解釋具有針對性強、反應及時、便於操作的特點,可以根據改革要求和法律實施的實際情況,及時對法律規定的含義和適用予以明確,保證重大改革依法有序進行。例如,2014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司法實踐中的情況和改革的需要,通過了關於刑法、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的7個法律解釋,對有關法律適用問題予以明確。法律解釋出台後,各方面普遍給予好評,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六)明確地方立法許可權和范圍
立法許可權劃分是立法體制的核心內容。對立法許可權進行劃分,明確立法權力邊界,目的是為了科學合理地確定立法事項的范圍及不同歸屬,明確各立法主體在立法體制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以及各自製定的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級。我國憲法、地方組織法和立法法規定,有關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具體包括: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出具體規定的事項;屬於地方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國家專屬立法權之外的事項,在法律、行政法規尚未制定的情況下,可以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規。同時,我國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和行政強製法對地方立法的相關設定權也作了規定。近年來,一些地方提出賦予地方更大的立法權。對此,要總結經驗,認真研究。總的精神是,要進一步明確地方立法許可權,地方立法要確保中央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在本地區的有效實施,加強對本地區事務的統籌協調,強化執行和執法監管職責,做好面向基層和群眾的服務管理,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安定,促進本地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
(七)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
隨著各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推進,設區的市在城市建設、市容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面普遍有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客觀需求。近年來,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議案、建議,要求增加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的數量。一些設區的市向國務院提出申請,要求批准為較大的市,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實際情況是,目前我國除了立法法規定的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己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還有233個其他設區的市沒有地方立法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數量。《決定》進一步明確提出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這就要求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原則,通過修改立法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同時,這項工作政治性強,涉及面廣,需要積極穩妥推進。可以考慮在界定地方立法許可權和范圍、加強立法監督的前提下,有步驟地實施。具體步驟和時間可由省、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根據所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其立法工作機構能力等因素確定。
Ⅲ 完善哪些方面的立法或司法舉措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一共有180多項新舉措,主要分四大范疇:
一是有關憲法、立法和人大的新舉措。全會明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遵守憲法是最大的守法,違憲也是最大的違法。要加強對憲法的實施和監督,今年12月4日,我們就要迎來第一個國家憲法日了。要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制度,加強重點領域的立法,要讓人民群眾參與立法活動和司法實踐活動。
二是有關執法和黨、政府實施法治的新舉措。全會提出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也不是說GDP不考核了,現在要把是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的一個重要內容加進來。《決定》也第一次提出健全依法決策的機制的全新命題,《決定》講要有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把這些確定為依法決策的法定程序,把合法性審查作為決策的前置性條件,就是做決策之前,首先要看跟法律有沒有抵觸、有沒有違法,違法了就馬上叫停。《決定》提出了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過去很多是「三拍幹部」,叫做「拍腦袋決策、拍胸部執行、拍屁股走人」,現在走不了了,是「吃不了兜著走」,要追究你的責任,這里邊特別強調「終身」兩個字,有了這樣的規定以後,各級幹部今後決策一定會慎之又慎,因為你無處遁形,它終身跟著你。要健全執法體制機制,行政自由裁量權應該有一個基準制度,另外也要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糾錯問責制。
三是有關司法和司法系統與法治隊伍的新舉措。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現在有司法不公的情況,就是因為我們的法院、檢察院不能夠依法獨立的進行審理、判案。《決定》提出來要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領導去干預司法審理、審判的情況,往往打電話、遞條子、打招呼,現在要記錄在案。回頭就進行責任追究,今後誰還敢打電話、遞條子?《決定》還提出了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的保護機制、建立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堅決懲處違法違紀司法人員,從根本上杜絕「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等現象的發生。
四是有關法治文化和法治教育的新舉措。《決定》非常強調法治文化的重要性,要開展法治文化教育,這是最根本的。法律是一個他律,而法治文化包括理念、精神、思維、道德,是一個自律。要加強對法治人才的培養機制,推動法治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這樣才能不斷培養出法律的專門人才,同時也對全民的法治教育起到根本作用。
Ⅳ 如何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一、科學立法——法治中國的前提
科學立法,首先要求繼續立法。雖然中國於2010年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立法任務已全部完成。有許多重點領域還需加強立法,個別領域尚有「立法真空」。當前,特別要重點加強在深化體制改革、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以及網路監管等重點領域的立法。
二、嚴格執法——法治中國的關鍵
針對中國的現狀,重點要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建立交叉執法制度。對於一些重要領域,如食品、葯品、環境等問題嚴重的領域,可以實施異地交叉執法,由外地執法部門來本地執法,本地執法部門到外地執法,以防止地方保護主義。
第二,為執法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要提高對執法者及其家屬的有效保護,對於報復執法者及其家屬的違法者要予以嚴懲,使其不敢想不敢為。
第三,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對於公民的權利,要做到尊重、保護、規范、限制並舉。而有的地方還存在「兩手軟」:對於公民的權利尊重、保護不夠,規范、限制也不夠;或者「一收就死」、「一放就亂」。
第四,要樹立政府的權威。法治政府必須是個嚴格執法的政府,是有效執法的政府。應該看到,對社會秩序的維護不力,對各種違法行為的放任,都會導致社會成員安全感的喪失,導致對公民的合法權利乃至社會公眾利益的侵害,同時執法者無視公民的合法權利違法執法、粗暴執法,與執法者自身人身安全保障不力,都不是法治狀態。
三、公正司法——法治中國的防線
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實現司法公正,應當讓司法成為真正的司法,讓司法回歸司法,既不能讓司法機關變成立法機關以司法解釋代替國家法律,更不能讓司法機關成為行政機關。讓司法機關真正地從事司法工作,實現和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
同時,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建立起社會監督機制。要實現司法公正,還要建立司法權威,不讓一份判決成為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
四、全民守法——法治中國的基礎
全民守法,要繼續抓好法治宣傳和教育,扎實推進「六五普法」活動。要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圍。嚴格規范公民自身行為,引導公民學會在享受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時,尊重別人的權利和自由。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使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使每一個普通群眾都真正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合法權益,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更為關鍵的是,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幹部要切實尊崇憲法和法律,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唯有加快推動全民守法、建設法治社會進程,才能為構築法治中國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4)完善立法與規范執法建議擴展閱讀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新16字方針。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針,表明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了新階段。
新16字方針確立了我國依法治國新階段的四大目標。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依法治國的目標並未全部達成,實現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們繼續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克服法治發展過程中的障礙。
Ⅳ 如何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具體措施舉例
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激勵制度
利益相關制度
分工制度
規則制度
懲罰制度
決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專家咨詢制度、決策的論證制和責任制。
Ⅵ 如何更好地完善立法,加強執法,促進法治社會的發展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這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根據 國現行憲法的規定, 國的民主制度主要是:(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它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 國的根本政治制度。(2)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是 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其組織形式是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人民團體以及各族各界人士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它是 國實現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維護祖國統一的基本政治制度。(4)「一國兩制」方針。它是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實現香港、澳門回歸與和平統一台灣的基本方針。(5)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它是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其他民主形式在內的廣泛的基層群眾性的民主自治制度。這些民主制度都是 國的根本或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中國特色;它們涵蓋了 國各民族、各黨派、各人民團體、各階層人士在內,具有廣泛的民主性;它們既是馬克思主義與 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也是 國長期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是符合 國國情、被實踐證明是成功的民主制度。
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民主與法制是密不可分的,民主是法制的基礎,法制是民主的保障,二者都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實行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國的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經驗的總結。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3)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國法制是符合全國人民根本利益的統一法制,任何地方和部門都必須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的保護主義。(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 國法制的一項基本原則,一切國家機關、團體和個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也領導人民遵守憲法和法律。(5)依法行政。各級政府的權力是人民授予的,必須嚴格依法行使職權,努力為人民服務。(6)司法公正。 國的司法機關要嚴格依法行使獨立的審判權和檢察權,維護司法公正,保護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7)違法必究。公民、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嚴格遵守法律,對違法行為必須依法予以追究。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方向和性質具有決定意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證。離開了黨的領導,就談不上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堅持黨的領導的內容主要是指:(1)堅持黨的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黨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實施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2)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獨立負責、步調一致地開展工作。(3)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支持人大、政府和政協履行職能;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4)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使他們增強憲法和法律意識,成為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的表率。
Ⅶ 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是個方面談談全面依法治國如何從我做起
似乎依法執法司法這三方面,普通人可能無所施展
Ⅷ 如何完善立法
作如下努力:
1、拓寬渠道,保障相對數量的由代表、委員提出的立法案進入立法議回程。
2、保障代表答、委員充分了解立法的意圖、目的和措施。
3、保障代表、委員在委員會的機制內積極發揮影響力。
4、逐步建立修正案制度,保障代表、委員直接地影響立法內容,將其代表的社會團體的利益和要求正當地反映到立法案中去的權利。
Ⅸ 如何進一步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完善消防法律制度體系
消防執法工作大力推進規范化建設,不斷完善執法程序,改進執法方式,嚴格執法監督,消防執法隊伍素質、執法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較以前均有了明顯提升。但在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要貫徹落實好公安部黨委關於構築社會消防安全「防火牆」工程,深入推進消防安全「五大」活動及打贏「清剿火患」戰役等一系列戰略部署,就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消防執法工作存在的不足。其在某些層面上已制約著我國消防工作健康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強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仍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消防監督執法工作存在的問題。
1、消防工作社會化程度不夠高。
《消防法》修訂實施以來,消防工作社會化進程明顯加快,「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消防安全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但總體上目前消防工作社會化水平仍然較低。在政府層面,省、市、縣三級對消防工作重視程度較高,而鄉鎮及街道辦一級未設立專門的消防機構,且大多數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沒有真正把消防工作納入議事日程,農村、社區消防工作基礎薄弱。在部門層面,一些部門不認真履行消防安全監管職責,對消防聯合執法工作不積極、不主動、不作為,影響了消防工作社會化進程。在社會單位,特別是一般社會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不落實、「四個能力」建設水平有待提高,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比較低。
2、監督執法人員執法水平較低。
①一部分消防監督執法人員還沒有真正樹立執法理念,執法為民的思想基礎不牢固。在消防監督管理執法過程中,個別監督執法人員執法隨意性大。
②消防監督執法人員在法律、業務和文化素質方面存在欠缺,消防執法人員自身知識結構水平相對偏低。部分監督幹部沒有經過系統的消防監督業務學習,導致在監督檢查過程中不能准確全面地發現和指出單位存在的火災隱患,同一階段同一單位多次檢查提出的火災隱患也不盡相同,有時提出的火災隱患也往往不著邊際,提出隱患整改意見和要求不盡科學和合理,不能正確綜合判定被檢查單位的消防安全狀況,導致老問題不改,新問題出現,造成問題的積壓,弄得單位無所是從,總覺得火災隱患永遠也整改不完,從而使群眾對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產生錯誤的認識和理解。
③日常消防監督檢查及消防專項治理工作流於形式。在實際監督檢查工作中,無論是日常消防監督檢查及消防專項治理工作,對一個單位的進行了三五次甚至「輪番式」的監督檢查,某些消防監督員為了完成所謂的任務,僅僅填寫一個名不副實的《消防監督檢查記錄》而已,但火災隱患始終存在,《消防監督檢查記錄》按法定要求必須給被監督檢查單位留存一份,但往往由於疏忽或人為就缺少了這一項工作,「執法痕跡」在被監督檢查單位很難查到。
④專項治理及聯合檢查時一整風,檢查時問題一大把,檢查完沒了下文,無跟蹤落實執法機制,執法不到位不徹底的現象在某些崗位普遍存在。四是個別消防監督執法人員不能主動地為被監督單位提供法律咨詢,指導和幫助隱患單位制定科學、合理地火災隱患整改方案和措施,對群眾來信來訪、舉報投訴的查處不及時,處理結果反饋不及時,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警民關系。
3、消防監督執法工作不規范。
①法律文書製作填寫不規范,表現為個別執法人員對單位進行消防監督檢查不按規定填寫《消防監督檢查記錄》,或者雖然填寫了但內容記錄不詳細;在製作填寫消防監督檢查法律文書時對違法行為定性不準、用語不規范,案卷裝訂和移交管理不及時。
②個別監督執法人員責任心不強,審驗把關不嚴,放寬尺度實施行政許可,忽視對在建建築工地的監督,竣工、開業時就留下許多先天性隱患無法整改等。
③個別監督執法人員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行為或火災隱患不及時下發法律文書,而是口頭提出整改意見,有的在檢查中雖然發現了許多火災隱患,但在下發法律文書時,只提一些容易整改的問題,對整改難度大的火災隱患避而不談,導致單位存在的火災隱患始終得不到整改,留下了不安全因素。
4、消防監督執法隊伍管理機制薄弱。
面對前所未有的火災防控壓力,為全力遏制重特大火災,廣大消防監督幹部付出了艱苦努力,保持了火災形勢的總體平穩。在長時間、超負荷的緊張工作中,對監督執法幹部隊伍管理的問題日益突出:
①壓擔子多,體恤關心少。
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大部分監督幹部經常犧牲節假日和雙休日,「白加黑」和「五加二」在某些地方成了常態,正常的年休假往往得不到保證,造成相當一部分同志精神處於超緊張狀,許多監督員滋生疲勞厭戰情緒,工作積極性、主動性降低,工作質量、工作效率下降。
②一線消防監督執法力量薄弱的問題亟待解決。
目前大部分縣(區)消防大隊幹部人數少,與基層擔負的繁重工作任務不相適應,經濟欠發達地更是如此。
5、內部監督執法監督機制不完善。
執法排名重次序,造成監督執法人員為「執法」而執法、為完成指標而工作的現象。為強化執法考評的力度,考評結果採取排名的方式,在一段時間內發揮了促進工作的顯著作用,但如長期堅持則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①盡管各執法單位從事相同類型的消防執法工作,但由於所作區域的不同特點,執法工作重點、工作對象以及工作量不盡相同,單位之間不完全具備可比性;
②由於個別執法單位領導缺乏正確的政績觀,在考評中片面追求名次,盲目與其他單位進行比較,不切實際地組織制定相關執法指標,使執法人員壓力過大,違背了考評的初衷。同時,考評內容越來越多、越來越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層疲於應付的局面,過多過濫的排名導致數字的空洞及工作的浮誇,與消防執法的嚴肅性格格不入。
二、如何進一步加強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
1、加快消防工作社會化進程。
加強消防力量建設,構建以公安消防部隊為主體,政府和企業專業消防力量為補充、群眾性消防組織為基礎,全面覆蓋街道鄉鎮、輻射農村的消防力量體系,條件允許時在鄉鎮、街道一級設置專門的消防監督機構。加大消防投入力度,加強消防特種裝備、車輛和城鄉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當地火災事故特點,制訂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增強滅火和應急救援能力,使消防事業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要建立和落實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檢查、自我整改機制。要將單位消防安全信息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將單位消防安全狀況與金融、保險信用及經營行為掛鉤。大力拓寬消防宣傳渠道,採取媒體宣傳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崗位培訓與普及教育相結合的辦法,加大消防宣傳教育的廣度、深度與力度,堅持不懈地開展消防宣傳活動,使消防法律法規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使火災防範知識、火災撲救和逃生技能得到廣泛普及,形成一個人人懂消防、人人抓消防的良好社會環境。建立火災隱患舉報投訴查處長效機制,鼓勵廣大群眾自覺與消防違法行為作斗爭,共同維護公共消防安全。
2、提高監督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執法水平。
消防執法人員只有自身具備了相當的法治意識,法律知識,並在執法活動中樹立起許可權、程序、責任、公平公正意識,才能真正做到法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①要強化執法者的素質培訓,要在業務知識不斷更新、不斷深化的情況下,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業務培訓和消防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執法者的素質,規范執法管理,熟練掌握消防執法程序,尤其是針對地方院校入伍的大學生和未有從事過防火監督的幹部,要進行崗前培訓,落實崗位從業資格,確保執法隊伍素質;
②要培養執法者全新的執法服務觀,要通過積極深入開展「文明執法、規范執法」活動,切實做到「四個定位」,樹立「四個意識」,即在職能定位上,牢固樹立經濟建設參與者和服務者的意識;在執法定位上,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維護公平公正的意識;在權力定位上,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在工作定位上,樹立開拓創新意識,以使執法者真正融入到「文明執法、規范執法」就是「規范服務、文明服務」的工作定勢之中。
3、加強防火監督幹部教育培訓管理工作。
應結合政治教育進一步強化作為一名當代軍人的職業信仰,經常性地對監督隊伍開展當代軍人職業信仰和職業道德教育,使監督幹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確保政治上合格。工作中還要加強政工領導與監督幹部之間的經常性思想交流,隨時掌握並控制監督幹部的思想動態,針對消防監督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和群眾關注的熱點和重點問題及時地開展政治教育,使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地進行。
同時應加強廉政建設教育,使監督幹部牢固樹立起廉潔奉公、秉公執法、執法為民的思想意識,自覺規范自身的言行和工作。其次應加大對監督幹部的業務培訓工作。許多監督幹部經常忙於事務性工作,很難、很少靜下心來研究業務及涉獵一些消防前沿的科學理論、消防監督方式方法及先進的管理監督體制,工作中難免會有「坐井觀天」、「閉門思過」的現象,「請進來」、「走出去」會因工作離不開成為奢望。拓展視野、強化理論,監督幹部的專業性職業性教育培訓已成為一個緊迫的任務。
另外,還應在工作生活上提高對監督幹部的政策支持。消防監督工作,在大多數基層「白加黑」和「五加二」在某些地方成了常態,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大部分監督幹部經常犧牲節假日和雙休日,但好多地方沒有很好的落實加班政策,一分錢的加班費沒有,輪休換休更是談不上上,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監督幹部的身心健康,也挫傷了其工作積極性,更弱化了工作,因此,調整監督幹部的政策支持勢在必行。
4、建立健全執法監督制約機制。
從監督上講,首先要從內部監督著手,不僅要搞好縱向監督,即不但上級對下級有監督權,而且下級對上級的執法活動、違法行為也有權提出建議;
同時要搞好橫向監督,即同一業務部門之間,不同業務部門之間要相互監督,保證消防執法活動准確合法。其次要做好外部監督工作,深入推廣「問廉制」建設,還可採取聘請人大代表、新聞記者、司法幹部等擔任執法監督員,採取座談討論、問卷調查、邀請現場監督等形式,廣泛徵求對消防執法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並及時將整改情況進行反饋,提高消防執法工作的公信力。
大力推行警務公開,加大消防監督執法的透明度,公開辦事程序,公開執法程序,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條件允許時,可以在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醒目位置公開負責該單位的公安消防監督員的姓名,也可以公開公安消防火災隱患及廉政建設舉報電話、信箱等,溝通、拓寬廣大人民群眾與公安消防監督機構渠道,加強與老百姓的心聲聯絡,充分體現執法為民的根本宗旨,樹立公安消防部隊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進而促進消防執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5、制定科學的執法考評制度。
現行的某些考評標准,往往單純地注重執法的起數、行政拘留的人數和罰款的數額,不能全面有效對監督員的個人執法素質進行考核評價,因此必須根據實際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個人執法考評制度。要根據不同職責,制定以「理性、平和、文明、規范」為核心,包括德、能、勤、績、廉等在內的考核標准,按照分級分類管理的原則,結合崗位目標細化量化消防監督隊伍考核的基本標准、業務標准和層級標准,解決「一把尺子」量長短的問題。
應認真貫徹《公安消防崗位資格制度規定》,採取「素質考評、績效評估、社會測評、綜合評價」的方式進行考核,進行崗位專業筆試和績效分析,全面、客觀、公正地考核評價執法人員。同時要完善考核激勵機制,把消防監督員考核結果、單位執法質量考評成績與幹部選拔、幹部調整、熱點崗位輪換等掛鉤,對於執法人員依法履職、樹立良好執法形象大有益處。
當前,我國的消防工作同時也面臨著社會轉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矛盾復雜、火災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等問題。進一步加強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事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只有我們不斷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創新工作方法,促進消防執法公正,才能全面切實提升消防監督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Ⅹ 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意見與建議
一、加強對行政執法工作的領導
進一步提高對依法行政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從上到下、層層落實依法行政第一責任人制度,強化行政執法領導責任。建立健全行政執法各級工作組織和網路,局屬行政職能單位結合局系統事業機構整合優化,明確負責行政執法工作的內設科室,有條件的應單獨成立,並確定行政執法工作分管領導和聯絡員。
二、改革優化行政執法工作機制
圍繞「批管分離」目標,推進局系統行政審批體制改革,逐步實行全部行政審批事項由行政許可科為主實施,各行政職能單位配合審批並負責批後監管工作。按照「政府管理由事前審批更多轉向事中事後監管」的要求,增強執法稽查力量,加大行政監督檢查和行政處罰力度,重點要及時發現、有效制止違法行為,避免重大違法後果的產生。
三、公開透明行使行政執法權力
以推行權力清單制度為抓手,全面准確梳理法律法規賦予我局的包括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行政監督檢查、行政處罰等在內的各項行政權力。要依法界定執法許可權,將所有行政執法權力事項及其法律法規依據、權力運行流程等向社會公布,置權力運行於陽光之下,促進依法正確履行職責。
四、健全完善行政執法制度
對照依法行政的新形勢、新任務,結合當前實際,重新審視以往制訂的各項行政執法工作制度。完善實行局系統行政執法責任制,分解執法職權,落實執法責任,開展執法考核評議,抓好執法責任追究,大力規范行政職能單位、行政執法人員的行政執法行為。修訂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規定、重大行政執法案件集體研討和行政執法告知、聽證等行政規范性文件,不斷加強行政執法制度保障。
五、強化行政執法監督管理
推進行政執法信息公開,自覺接受行政執法上級監督和社會監督。建立行政執法內部監督檢查機制,充分發揮政策法規科對行政執法活動的監督職能,切實解決當前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問題,確保行政執法不缺位、不越權。紀檢監察室配合實施執法監督,行政執法人員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的,要依法追究過錯責任。
六、積極創新行政執法方式
順應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發展趨勢,加快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逐步推行執法流程網上管理。抓緊完成局行政審批信息系統開發建設,整合優化資源,實現信息共享,提高審批效能。在做到行政審批流程內網運行的基礎上,以全省政務服務網上線運行為契機,盡快完善軟硬體條件,加快推行行政審批、便民服務事項在線交流互動、網上受理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