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立法與大眾立法的依據
① 西方法律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及特點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法律淵源流長,獨具特色,在唐代時還形成了特有的中華法系。中國的法律文化跨出國界,影響了東亞和東南亞的眾多國家。許多國家,比如日本、越南等等,都受中華法系的影響頗遠。
歐美的法律文化最早產生於古代希臘和羅馬的法律之中,古羅馬法律體現著當時歐洲立法的最高水平,《十二銅表法》更是影響深遠。羅馬還產生了大量的法學專家,這些法學專家的著作後來經羅馬帝國皇帝的批准而具有了法律效力。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9世紀開始,歐洲進入了黑暗的中世紀時期。直到13世紀,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人們又開始關注起來了羅馬法,史稱羅馬法復興。
歐洲資產階級革命以後,歐美社會出現了兩大法系,一大法系是法典法系,又稱為羅馬法系、大陸法系,主要以法國、德國為主,分為法國支系和德國支系;另一大法系是以英國和美國為主,稱為普通法系,普通法系國家裡,法院的判例具有法律效力。而奉行大陸法系的國家裡,其法典的最早淵源都可以追溯到古羅馬的法律。
由於中國文化的起源遠早於歐洲,在中國率先進入文明社會時,其主要的生產工具是青銅器,這種生產工具的性能要低於鐵器,從而導致了生產效率的相對落後和生產力的相對不發達,於是在由原始氏族向階級社會過渡完成以後,中國社會依然保留了氏族公社時期的某些痕跡,比如說,家庭制度和宗法制度.可以說,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宗族家長制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結構.
而西方國家在形成文明社會時,鐵器技術早已由東方傳入了西方,於是西方國家在一開始進入了階級社會時,其主要的生產工具就是鐵器了,由於鐵器的相對先進性,使得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迅速瓦解,形成了馬克思所說的一夫一妻的家庭制度.家庭成為了社會的細胞,成為了社會生產的基本單位.同時,鐵器技術導致的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也使得社會分化出商業,並逐漸形成了發達的商業經濟.這與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的現象有很大的區別.
經濟基礎上的差異,必然要通過上層建築體現出來.而法律是上層建築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由於宗族家長制的原因,中國的法律重視整體利益,重視家族利益以及由此延伸而出的國家利益,重視刑法而輕視民商事法律,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的法律是融合了倫理在裡面,所謂"以禮入法,禮法合一"。在周朝時,周公旦編寫了《周禮》,當時周禮既是一部指導社會成員行為的道德規范,也是一部具有國家強制力的法律規范。
春秋戰國時期,禮法制度受到了破壞,法家的地位上升,以商鞅\申不害等一批人為代表的法家人士被統治階級所重用。法家思想也成為了秦代的主流思想,秦律深深地體現了這種法家思想,如實行嚴刑峻法,"什伍連坐"等等.
秦朝的迅速滅亡,讓漢朝的統治者從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中反思.他們發現,秦律中有很多規定並不適合中國社會的實情,比如說"二男必須分戶"的規定,其目的是強行推行小家庭制,但卻與中國現實的家族宗法的現狀相矛盾。於是漢朝廢除了秦律中的很多規定,開始了我國法制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使得法律開始以儒家思想為指導來制定,體現著越來越強的儒法合一的趨勢.
縱觀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法律,道德對法律的影響一直非常深,宗法制度對法律的影響一直非常深.所以西方某些學者稱中國古代的法律是"倫理法"。
由於宗法制度的存在,使得中國古代社會更講究家族利益,以及由家族利益延伸而出的國家利益,所以個人利益相對不受重視,法律重視義務而輕視權利,即所謂的"義務重心".
而再看西方的法律,由於西方國家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就確立了相對發達的商業經濟,同時還確立了現代家庭制的雛形,沒有宗族家長制,故西方法律在古羅馬時期就體現了權利與義務並重的特點,以及實體法與程序法並重的特點。羅馬法共分十三編,其中大部分篇幅是調整民事關系的,包括親屬編,債權編,家長制編,等等.這與中國古代的法典"重刑輕民"體現出鮮明的對比。同時,在古羅馬時期,就確立了彈劾制的訴訟模式,首次對程序法作出了規定.歐洲近代的法律,特別是法典法系的國家,受羅馬法的影響頗深,也繼承了羅馬法的一些特點.
最後要說的是,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異,其實是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一個組成部分,體現了中國社會和西方社會價值觀上的差異.所以我們在移植外國的法律加強我們自己的法制建設的時候,一定要重視這種差異,一定要注意所移植的法律是否適合中國的國情,是否在中國行得通,是否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我們只能借鑒當代法制先進國家的立法經驗,而絕不能照搬照抄他們的法律制度。
② 立法的依據和基礎是什麼
憲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和依據。
憲法是基本法,
其他法都以憲法為依據來制定,不能和憲法沖突,
就是說憲法的地位和效力高於其他普通法律。
③ 立法以什麼為依據是法律還是憲法
以憲法作為制定<立法法>的依據,以<立法法>作為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將憲法作
為制定的原則.
④ 為什麼要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
因為立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只有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才能體現公平公正。才是尊重大眾的意願這樣法律才會生效。
⑤ 政策是法律的靈魂,是制定法律的依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關,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法機構。法律條款,是全國人大的專門委員會起草,或者政府相關部門起草,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後就生效了。並沒有什麼「依據」之說。如果一定要說有,那就是政治層面的解釋了:因為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所以這個依據就應該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吧。
而政策呢,階級性。是政策的最根本特點 。在階級社會中、政策只代表特定階級的利益,從來不代表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不反映所有人的意志。因此可以說政策是制定法律的依據。
「公正是法律的靈魂」、「道德是法律的靈魂」、「法律的靈魂在於實施」、「法律的靈魂——法律尊嚴的尊重」、「法律是人類社會的靈魂」,這些都是我們經常說,如果單單說政策是法律的靈魂我感覺稍微欠妥,畢竟政策是統治階級制定的服務大眾的,有時也有欠缺的地方,畢竟公平才是法律所要追求的。
前半句欠妥,後半句可以這么理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⑥ 立法原則是什麼,立法需要什麼依據
立法的原則是維護社會秩序,有法可依,立法從實踐出發
⑦ 《立法法》的制定和修改要依據什麼法律,為什麼
第五十四條
提出法律案,應當同時提出法律草案文本及其說明,並提供必要內的參閱資料。修改法律的,容還應當提交修改前後的對照文本。法律草案的說明應當包括制定或者修改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內容,以及起草過程中對重大分歧意見的協調處理情況。
⑧ 法律制定和執行的根本依據是什麼考研題
法律制定和執行的根本依據是憲法。
憲法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
國家內部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的變化對憲法的發展變化起著直接作用,國際關系也對憲法發展趨勢有所影響。
憲法在內容上所具有的國家根本法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高於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普通法律的內容都必須符合憲法的規定。與憲法內容相抵觸的法律無效。
(8)專家立法與大眾立法的依據擴展閱讀:
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義:
基本作用:
明示作用、矯正作用、預防作用、最終作用。
意義: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它規定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活動的原則。
⑨ 立法法的立法依據
《立法法》的立法依據是:中國憲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盡管對立法許可權的劃分、立法程序、法律解釋等問題作了原則規定。但由於憲法對立法許可權的劃分不夠具體、不夠明確,導致有些法規、規章與法律相抵觸或者法規、規章之間相互矛盾、沖突;有些法規、規章的質量不高,存在著起草和制定過程中片面強化、擴大部門的權力,為本部門、本系統帶來不應當有的審批權、發證權、收費權、處罰權;有的還超越職權,擅自解釋法律、法規,或者各搞各的規章。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國家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也嚴重地影響了正確執法。
為了提高立法質量,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制定一部《立法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制定做出統一的規定是非常必要的。
⑩ 為什麼在中國制定什麼政策,不經人民大眾投票決定來立法
人民大眾是不可能進行投票的,因為人口眾多,沒有代表性。
而選出的人大代表來至各個階層,具有全面的代表性。一項政策,通常由人大代表提出提案,然後代表們進行討論審議,最後投票表決通過。通過的提案會被記錄,並入檔;如果是法律或非常重要的提案,則會立法。
單從普通人來看,也能提交提案,但提案內容並不具備全面性、代表性、可討論性;而代表們身處具體崗位,往往最能發現問題,這些問題具有迫切性、修訂性。
所以普通人民大眾無法進行投票,來決定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