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悖論電車

道德悖論電車

發布時間: 2022-05-15 00:12:26

A. 電車悖論法律上應該扳動鐵軌嗎

不合理。
這個問題可以轉換成 你應不應該把一個人推到鐵軌上逼停火車。這個人會死,另外五個人會得救。
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去推。
事實上法律也沒有賦予你犧牲他人生命的權利。
犧牲只有自願,不能強制。
即使你這樣做了,你餘生也很會忘記那個因你而死的人。
所以,不應該,也不合理。

B. 道德悖論的十大經典思想悖論

沒有比所謂的「缸中的大腦」假說更有影響力的思想實驗了。這個思想實驗涵蓋了從認知學到哲學到流行文化等各個領域。這個實驗的內容是:想像有一個瘋狂科學家把你的大腦從你的體內取出,放在某種生命維持液體中。大腦上插著電極,電極連到一台能產生圖像和感官信號的電腦上。因為你獲取的所有關於這個世界的信息都是通過你的大腦來處理的,這台電腦就有能力模擬你的日常體驗。如果這確實可能的話,你要如何來證明你周圍的世界是真實的,而不是由一台電腦產生的某種模擬環境?
解讀:
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很像《黑客帝國》,那麼你說對了。這部電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這個思想實驗的影響下創作出來的。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是讓人們質疑自身經歷的本質,並思考作為一個人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這個實驗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爾。在他的《Meditations on the First Philosophy》一書中,笛卡爾提出了能否證明他所有的感官體驗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個「邪惡的魔鬼」產生的這樣的疑問。笛卡爾用他的經典名言 「我思故我在」來回答這個問題。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腦」實驗更為復雜,因為連接著電極的大腦仍然可以思考。這個實驗被廣泛的討論著,有許多對於此實驗前提的反駁,但仍沒有人能有力的回應其核心問題: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麼是真實? 薛定鍔的貓最早由物理學家薛定鍔提出,是量子力學領域中的一個悖論。其內容是:一隻貓、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氣一起被封閉在一個盒子里一個小時。在一個小時內,放射性元素衰變的幾率為50%。如果衰變,那麼一個連接在蓋革計數器上的錘子就會被觸發,並打碎瓶子,釋放毒氣,殺死貓。因為這件事會否發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鍔認為在盒子被打開前,盒子中的貓被認為是既死又活的。
解讀:
簡而言之,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是因為事件發生時不存在觀察者,盒子里的貓同時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狀態中(既死又活)。薛定鍔最早提出這個實驗是在回復一篇討論量子態疊加的文章時。薛定鍔的貓同時也說明了量子力學的理論是多麼令人無法理解。這個思想實驗因其復雜性而臭名昭著,同時也啟發了各種各樣的解釋。其中最奇異的就屬 「多重世界」假說,這個假說表示有一隻死貓和一隻活貓,兩只貓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並且永遠不會有交集。 「中文房間」最早由美國哲學家John Searle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這個實驗要求你想像一位只說英語的人身處一個房間之中,這間房間除了門上有一個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閉的。他隨身帶著一本寫有中文翻譯程序的書。房間里還有足夠的稿紙、鉛筆和櫥櫃。寫著中文的紙片通過小窗口被送入房間中。根據Searle的理論,房間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書來翻譯這些文字並用中文回復。雖然他完全不會中文,Searle認為通過這個過程,房間里的人可以讓任何房間外的人以為他會說流利的中文。
解讀:
Searle 創造了「中文房間」思想實驗來反駁電腦和其他人工智慧能夠真正思考的觀點。房間里的人不會說中文;他不能夠用中文思考。但因為他擁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讓以中文為母語的人以為他能流利的說中文。根據Searle,電腦就是這樣工作的。它們無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們可以運行一個程序,處理信息,然後給出一個智能的印象。 另一個在流行文化中佔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實驗是「無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機」實驗。定理的內容是,如果無數多的猴子在無數多的打字機上隨機打字,並持續無限久的時間,那麼在某個時候,它們必然會打出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機的設想在20世紀初被法國數學家Emile Borel推廣,但其基本思想(無數多的人員和無數多的時間能產生任何/所有東西)可以追溯至亞里士多德。
解讀:
簡單來說,「猴子和打字機」定理是用來描述無限的本質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腦很難想像無限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無限猴子定理可以幫助理解這些概念可以達到的寬度。猴子能碰巧寫出《哈姆雷特》這看上去似乎是違反直覺,但實際上在數學上是可以證明的。這個定理本身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現的,但這並沒有阻止某些人的嘗試:2003年,一家英國動物園的科學家們「試驗」了無限猴子定理,他們把一台電腦和一個鍵盤放進靈長類園區。可惜的是,猴子們並沒有打出什麼十四行詩。根據研究者,它們只打出了5頁幾乎完全是字母「s」的紙。 為了反駁亞里士多德的自由落體速度取決於物體的質量的理論,伽利略構造了一個簡單的思想實驗。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說法,如果一個輕的物體和一個重的物體綁在一起然後從塔上丟下來,那麼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快,兩個物體之間的繩子會被拉直。這時輕的物體對重物會產生一個阻力,使得下落速度變慢。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兩個物體綁在一起以後的質量應該比任意一個單獨的物體都大,那麼整個系統下落的速度應該最快。這個矛盾證明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是錯誤的。
解讀:
這個思想實驗幫助證明了一個很重要的理論:無論物體的質量,不考慮阻力的情況下,所有物體自由落體的速率都是一樣的。 最為古老的思想實驗之一。最早出自普魯塔克的記載。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於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只要一塊木板腐爛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問題是,最終產生的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特修斯之船,還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來的船,那麼在什麼時候它不再是原來的船了?哲學家Thomas Hobbes後來對此進來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來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麼兩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讀:
對於哲學家,特修斯之船被用來研究身份的本質。特別是討論一個物體是否僅僅等於其組成部件之和。一個更現代的例子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樂隊,直到某一階段樂隊成員中沒有任何一個原始成員。這個問題可以應用於各個領域。對於企業,在不斷並購和更換東家後仍然保持原來的名字。對於人體,人體不間斷的進行著新陳代謝和自我修復。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在於強迫人們去反思身份僅僅局限在實際物體和現象中這一常識。 愛因斯坦著名的狹義相對論是受啟於他16歲做的思想實驗。在他的自傳中,愛因斯坦回憶道他當時幻想在宇宙中追尋一道光線。他推理說,如果他能夠以光速在光線旁邊運動,那麼他應該能夠看到光線成為「在空間上不斷振盪但停滯不前的電磁場」。對於愛因斯坦,這個思想實驗證明了對於這個虛擬的觀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應該和一個相對於地球靜止的觀察者觀察到的一樣。
解讀:
事實上,沒人確切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科學家一直都在爭論一個如此簡單的思想實驗是如此幫助愛因斯坦完成到狹義相對論這如此巨大的飛躍的。他經過了好多年才證明了自己是正確的。 認知論領域的一個最重要的思想實驗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個農民擔心自己的獲獎的奶牛走丟了。這時送奶工到了農場,他告訴農民不要擔心,因為他看到那頭奶牛在附件的一塊空地上。雖然農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還是親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間的形狀並感到很滿意。過了一會,送奶工到那塊空地上再次確認。那頭奶牛確實在那,但它躲在樹林里,而且空地上還有一大張黑白相間的紙纏在樹上,很明顯,農民把這張紙錯當成自己的奶牛了。問題是出現了,雖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農民說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時是否正確?
解讀: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 Edmund Gettier用來批判主流上作為知識的定義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論,即當人們相信一件事時,它就成為了知識;這件事在事實上是真的,並且人們有可以驗證的理由相信它。在這個實驗中,農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證詞和他自己對於空地上的黑白相間物的觀察所證實。而且經過送奶工後來的證實,這件事也是真實的。盡管如此,農民並沒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兒,因為他認為奶牛在那兒的推導是建立在錯誤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這個實驗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釋了將知識定義為JTB的理論需要修正。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桿,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瘋子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拉拉桿嗎?
解讀:
電車難題最早是由哲學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來批判倫理哲學中的主要理論,特別是功利主義。功利主義提出的觀點是,大部分道德決策都是根據「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則做出的。從一個功利主義者的觀點來看,明顯的選擇應該是拉拉桿,拯救五個人只殺死一個人。但是功利主義的批判者認為,一旦拉了拉桿,你就成為一個不道德行為的同謀——你要為另一條軌道上單獨的一個人的死負部分責任。然而,其他人認為,你身處這種狀況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為,你的不作為將會是同等的不道德。總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這就是重點所在。許多哲學家都用電車難題作為例子來表示現實生活中的狀況經常強迫一個人違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則,並且還存在著沒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況。 如果你關注近幾年的政治時事,或者看過動作電影,那麼你對於「定時炸彈」思想實驗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像一個炸彈或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並且爆炸的倒計時馬上就到零了。在羈押中有一個知情者,他知道炸彈的埋藏點。你是否會使用酷刑來獲取情報?
解讀:
與電車難題類似,定時炸彈情景也是強迫一個人從兩個不道德行徑中選擇的倫理問題。它一般被用作對那些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駁。它也被用作在極端形勢下法律——就像美國的嚴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歸功於像《24小時》的電視節目和各種政治辯論,定時炸彈情景已成為最常引用的思想實驗之一。一份英國報紙提出了更為極端的看法。這份報紙提議說,如果那個恐怖分子對酷刑毫無反應,那麼當局者是否願意拷打他的妻子兒女來獲取情報。

C. 十大思想實驗的電車難題

(The Trolley Problem)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桿,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瘋子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拉拉桿嗎?
解讀:
電車難題最早是由哲學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來批判倫理哲學中的主要理論,特別是功利主義。功利主義提出的觀點是,大部分道德決策都是根據「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則做出的。從一個功利主義者的觀點來看,明顯的選擇應該是拉拉桿,拯救五個人只殺死一個人。但是功利主義的批判者認為,一旦拉了拉桿,你就成為一個不道德行為的同謀——你要為另一條軌道上單獨的一個人的死負部分責任。然而,其他人認為,你身處這種狀況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為,你的不作為將會是同等的不道德。總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這就是重點所在。許多哲學家都用電車難題作為例子來表示現實生活中的狀況經常強迫一個人違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則,並且還存在著沒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況。

D. 1、什麼是道德悖論 2、什麼是德行倫理

近幾年來,在國內倫理學界「道德悖論」一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學者使用,如「市場經濟的道德悖論」、「職業道德悖論」等,也有學者致力於「道德悖論」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建設,在「道德悖論」的概念、「道德悖論」的現象分析,「道德悖論」的解悖之道,「道德悖論」的矛盾屬性等方面都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而筆者認為,截止到目前為止,有關「道德悖論」概念的定義與使用還存在著問題。概念的清晰與正確是一個詞語存在的基礎與靈魂,對「道德悖論」概念的使用決不能馬虎認可輕率使用。但在目前「道德悖論」研究領域內,對此概念的定義並不統一,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意見存在:有學者認為「道德悖論」存在於道德實踐的領域,存在於現實的道德生活中;有學者認為「道德悖論」有理論型與實踐型之分;也有學者認為除了以上兩種,還有道義悖論,即「道德悖論」總共分為三種。除此之外,對「道德悖論」定義的語詞描述也欠嚴謹,甚至有同一位學者的論證出現前後矛盾的表達。從形式上說,「道德悖論」借用了邏輯悖論的三要素這一點在關於它的研究中是被公認的,但經深入的分析研究即可發現「公認正確的道德觀念與原則」很難被「公認」、「合乎邏輯規則的推導」這一推導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到目前為止
一、前言:當代倫理學理論的挑戰 前言:
(二)Edmund Pincoffs的批評:
(1)困境倫理學(quandary ethics):當代倫理學理 論把倫理學主要工作當成處理「問題」。而傳統倫 理學關心的是道德啟蒙、教育、價值。 (2)困境倫理學的不足: a)個人的理想在道德上是相關的; b)困境倫理學只重視正直(conscientiousness) 這個品格。
一、前言:當代倫理學理論的挑戰 前言:
(三)當代倫理學和德行倫理學的對比: (1)當代倫理學的重心是提供行為的指引, 強調的是義務或責任、應該或不應該、對 或錯,所以可以稱為義務倫理學(ethics of ty)或行為倫理學(act-ethics)。 德行倫理學認為道德的主要功能是培養人 的品格,所以比較重視行為者,因此可以 稱為行為者倫理學(agent-ethics)。
一、前言:當代倫理學理論的挑戰 前言:
(2)當代倫理學強調行為者應該「做」(doing) 什麼;德行倫理學重視「我應該是(being)什 麼樣的人?」,強調的不是「做」什麼,而是 「是」什麼。
二、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的基本概念
(一)生平簡介 (二)倫理學的主旨: 我們生命的目標是什 麼?什麼樣的東西使 生命值得活?
Aristotle (384-322 B.C.E.)
二、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的基本概念
(三)最高善(the highest good)—幸福(eudaimonia) (1)英文將eudaimonia譯成 happiness會誤導, 因為它指的是:一個人潛力的完全發揮,是 一種滿意的人生,所以它不只是一個情感, 然而happiness這個字通常指一種情感,滿 足、喜悅、快樂感。因此有學者譯為 fulfillment 或 well-being。 (2)目的論:所有的行為都具有目的傾向;而且 每一個行為都追求某些善。
二、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的基本概念
(四)政治學: (1)研究最高善的學科,探討社群應該如何 組成;規定城邦應研究哪些學科;立法規 定哪些行為是可以做,哪些被禁止。政治 學的目的涵蓋其它學科的目的。 (2)倫理學探討個人應如何活,而政治學則 研究公民應如何活。這兩者關心的都是對 我們生活最重要的,倫理從個人的觀點, 而政治則從整個社群的觀點。
二、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的基本概念
(五)學習倫理學者的條件: (1)要成為某一個領域中良好的判斷者,必須 在該領域受過良好的教養。因此對缺乏實際 經驗及容易受情感引導的人,研究倫理學並 無價值。 (2)亞里斯多德的目的不只要教人們理論,而 是要使人們變成好人。有教養的人學習倫理 學,是為了知道為何要有這樣的教養。
三、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一)一般錯誤的見解:一般人將幸福等同於明 顯可見的東西,譬如:快樂、財富或榮耀。 (二)幸福的性質: (1)究極的(ultimate):為幸福而幸福,追求 幸福從來都不是為了其它東西之故。 (2)自足的(self-sufficient):幸福不缺任何東 西。 (3)它是所有實踐活動的目的或目標。
三、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三)功能論證(function argument): (1)對任何一個事物好壞的評斷,依據它是 否能適當執行其功能。 (2)有機體(生物)和無生物最大差別在於 前者具有靈魂(soul),即有機體內部具有 內建的自然目標。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 的靈魂,造成其具有不同的功能,而生 物的特點就是由其特殊功能加以定義。
三、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3)人的功能:由人不 同於其它生物的特點, 定義人的功能,此一特 點就是「理性」,因此 表達理性或遵守理性的 心靈活動,就是人的功 能。
三、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4)好人就是充分發揮人的功能、具有實用 智慧(practical wisdom)的人,依據最完 滿德行(virtue)而積極運用其能力的人。 這也是幸福的定義。 (5)德行:卓越(excellence)表現,在任 何一方面表現良好,都可以稱具有德行。 因此它可以指道德意義,也可以指非道德 意義的行為表現。
四、德行是幸福的穩定元素
(一)根據亞里斯多德的主張,一個值得過的、 理想的或幸福的生活,就是依據最完滿的德行 而活。但是一般想法認為,幸福生活還需要其 它條件配合。
四、德行是幸福的穩定元素
(二)幸福的其它條件: (1)一個人一生是否幸福,是以其完整一生 評估。 (2)幸福是一種活動,必須積極將品格在實 際行動中展現。 (3)德行是內在善,幸福也需要外在善。
四、德行是幸福的穩定元素
(三)德行不是幸福的充分條件,但卻是穩定的必 要條件,因為外在善的獲得需要運氣。所以幸 福主要是由符合德行的活動所決定。 (四)真正善良有智慧的人即使運氣不好,也會采 取最適當的行為,應付惡運。 (五)人生禍福雖然不是操之在己,但絕大部分的 生活決定,都是出自人們自己的選擇,所以在 人類范圍之內幸福的最佳保障就是德行,因此 德行是實現幸福最穩定且具宰制性的成分。
四、德行是幸福的穩定元素
(六)幸福的完整定義: 一個幸福的人是一個投入德行的活動,適當地擁 有外在善,而且要持續其完整的生命過這樣的生 活,並且以此結束其一生的人。 (七)補充:雖然快樂不等於幸福,但是幸福包含 快樂,積極過德行生活的人一定是快樂的,因為 當一個人被描述為某某的「愛好者」,表示這些 東西會給他帶來快樂。快樂不是幸福的副產品, 幸福生活本身就包含快樂。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一)三種德行: (1)身體德行:面貌姣好、身體健康等; (2)知性德行(intellectual virtue):善於規 劃、易於掌握問題重點等; (3)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簡稱 品德,也有學者稱此為道德德行(moral virtue),勇敢、仁慈、慷慨等。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二)靈魂三部分:靈魂可以分為理性和非理性 兩部分,而非理性部分又可以分為(1)對 理性有所反應;(2)對理性沒有反應。這 三部分對應前述三種德行。理性部分的卓越 對應知性德行,而非理性部分聽行理性的卓 越表現,則對應於品德。 (三)知性德行如何獲得?良好的思考能力是經 由教育,最後靠經驗和時間獲得。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四)亞里斯多德對品德的看法: (1)品德像技能一樣,是經由後天訓練、靠 養成習慣而獲得。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2)品德不同於技能,技能優劣完全由其產品 決定,但品德的好壞不是完全由其表現的行 為決定。優良品德的展現,行為者必須處於 適當的心靈狀態,這包括三個條件: (a)他知道自己所從事的行為是正當的; (b)他完全基於行為本身而這樣做; (c)他必須在一個穩定和不變的狀態下從 事這樣的行為。技能只和第一個條件相關, 但第二和第三條件對品德更為重要。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3)品格和行為的關系:經常說謊的人,我 們很難說他具有誠信的品格,因此品格的好 壞由行為的對錯決定。然而一個錯誤的行為, 不能就此斷定行為者缺乏相關的品德。 (4)品格是習慣養成,成為人的第二天性, 因此展現品德是一件很容易自然的事,所以 卓越的品格不只決定於「做了什麼」,而且 也決定行為者是否「喜歡這樣做」。
六、品德的標准:中庸(mean) 品德的標准:中庸
(一)品德是靈魂非理性的部分聽從理性,非理 性部分包括慾望、情感、興趣、偏好,這表示 適當呈現情感或慾望等非理性因素的行為,就 是品德。「適當」的標準是什麼?
六、品德的標准:中庸(mean) 品德的標准:中庸
(二)品德的成分: (1)人在從事決定時的一種氣質傾向 (disposition); (2)由中庸構成,中庸的標準是相對於行為 者; (3)中庸由理性定義,而理性由實用智慧者 定義。
六、品德的標准:中庸(mean) 品德的標准:中庸
(三)達成中庸之道的實用原則: (1)遠離和中庸最對立的那個極端; (2)注意自己最容易犯錯的那個極端; (3)對快樂的事要格外小心。
七、實用智慧
(一)理性也可以分為兩部分: (1)針對的主題是科學,即研究的對象是必 然發生、必然維持其原狀的東西。對於科 學主題具有良好思考能力的人,亞里斯多 德稱他們是擁有智慧(sophia)。 (2)針對的主題是實用事物,對於實用事物 具有良好思考能力,就是具有實用智慧, 也就是在應用面推理能力的卓越表現。
七、實用智慧
(二)實用智慧是一種知性德行,但是它和純粹 智慧不同,後者關心的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而前者則是使行為的決定正確。因此實用智 慧決定的行為就是正當的行為,屬於道德的 內容。
七、實用智慧
(三)實用智慧的特點: (1)慎思(deliberation)的能力:有助於 實現想要達成的目的,而且這個目的必 須是善的。 (2)理解(understanding)的能力:對處 境綜合評估,及知道如何依此行動。 (3)判斷力。 (4)執行力。
七、實用智慧
(四)問題:如果實用智慧是知性德行,理性的 行為怎麼可能和道德永遠一致?亞里斯多德可 能的回答是: (1)只用聰明和判斷能力,即一個從事不道 德行為的人,即使頭腦清楚、精明能幹,也不 是具有實用智慧的人,因為實用智慧必須包括 行為或慾望所追求的目標是善的。
七、實用智慧
(2)實用智慧也包含理解和經驗,不道德的行 為即使短期對自己有利,長期不必然。因此理 性卓越者最後決定的行為,不會抵觸一般道德。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一)問題:亞里斯多德對於「幸福」的論述, 引發最大爭議的就是:「幸福」是否為單一目 的?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二)這個爭論主要分兩大陣營: (1)單一論(dominant view):幸福是人 類從事所有其它活動的最終目的,它是單一的 目的。 (2)包含論(inclusive view):行為的最 終目的有幾多個,這些目的本身就是目的,而 「幸福」則是由這些目的組合而成。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三)包含論的理由和困難: (1)支持包含論的證據: a)亞里斯多德承認,有許多目的本身就是目 的,所以最終目的是多而不是一。 b)包含論最可以解釋為何「幸福」是自足且 完滿無缺,因為它包含所有本身就是有價值 的東西,它是快樂、健康、智慧、財富、榮 耀、愛情、朋友、美好家庭等組合而成。這 符合一般人的觀點。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2)包含論的難題: a)價值沖突需要單一解答:人類有價值的東 西非常多,幸福生活不可能只是全心全力追 求其中的一樣,所以面臨價值沖突時,具有 實用智慧者似乎對「如何才是幸福」有一個 單一的答案。 b)亞里斯多德的功能論強調,幸福是最完滿 德行的實踐,而「最完滿德行」似乎是一而 不是多。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四)單一論的證據和困難: (1)單一論的理由: a)功能論證是最佳證據,亞里斯多德以理性 說明人類的獨特功能,而且強調幸福是最完滿德 行的實踐,因此知性德行才是人類的最佳表現, 沈思的生活才是幸福。 b)實用智慧並不是最高智慧,理性的卓越才 是最高型態的知識,超越現實人生的關懷、關注比自己還要高貴的事物,才是人類獨特之處。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2)單一論的困難: a)把純理性生活當成人類最終目的,和一 般人的幸福觀有所出入。 b)盡管理性是人的神聖成分,但是只有少 數菁英分子才能過純粹理性思辨的生活。 所以亞里斯多德主張把自己實際人生處理 得好,也是另一種方式的幸福。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五)調和論的見解: (1)單一論的缺點是:無法解釋何以我們所有 的行為都是為了理性思辨?而包含論的缺點 則是:沒有凸顯理性思辨在亞里斯多德學說 中的特殊地位。 (2)比較可信的解釋是:人的幸福生活確實需 要追求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實際生活中 的追求,都必須以理性思辨的結論作為指引。

E. 電影《天空之眼》是道德悖論,還是功利主義

這部影片最大的優點就是通過細節和心理描寫將每個人物都表現的非常的立體化,不僅專是有血有肉的人屬,同時傳遞著不同價值觀和理念。電影剛開始被繁瑣且冗長的程序所不解,但是隨著劇情的深入和推進,我也發自內心的感受到人性關懷正是在這些程序的庇護之下才得以喘息,真是這些程序正義才讓少數人的生命在多數人的利益面前得到了捍衛守護。

F. 道德悖論:要不要殺死童年希特勒

如果殺死了童年希特勒,你便不會再在現在殺死希特勒,那麼童年希特勒便依舊活著,所以無法殺死他,所以推出過去的事物無法被發生改變。

G. 無人駕駛的首條道德准則是什麼

無人駕駛在推動一個產業成長的同時,對於無人駕駛如何進入人類社會正在成為一個變得迫切的問題,日前無人駕駛的首條道德准則出爐。

准則規定無人駕駛汽車的系統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的考慮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自駕系統不得以任何年齡、性別、種族、是否殘疾等條件,作為「犧牲」和「獲救」的判斷選擇標准。也就是說當事故已經無法避免時,無人駕駛汽車可能就要選擇撞向建築等障礙物。

希望自動駕駛的相關問題早日被解決!

H. 有哪些好看到炸裂的電影值得推薦

全球每年電影工業產量十分巨大。雖然中國市場不容小視,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許多精彩的影片並未能在中國的大銀幕上和我們見面,甚是可惜。下面小編就來分享了5部好看到炸裂的電影:

英國電影《王牌賤諜:格林斯比》

5. 英國電影《王牌賤諜:格林斯比》

本片沒有什麼好劇透,因為情節非常簡單。作為一個以污為最主要特色的影片,污而不huang這是本片最大的優點,很多污片,難免帶上黃,這部真的不huang哦,只是污,只是污!!本片所有的情節設計都是為了表現「污」和兄弟激情!兄弟情義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兄弟之情感天撼地,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雖污,其實很佩服。對拜倫的膜拜,對惡搞精神的熱愛,以及對污物的喜歡,就像你永遠不知道斯派克·瓊斯會對《蠢蛋搞怪秀》情有獨鍾一樣,永遠充滿驚喜和意外。

影片的最後調侃了唐納德·特朗普、丹尼爾·拉德克里夫、范·迪塞爾、連恩·蓋勒格等人。啥都不說了,你們看了就懂了……

上面5部電影,真的不容錯過,好不好看,只有你看了才知道哦……

I. 道德悖論的定義

05年定義:所謂的道德悖論,就是同一道德價值實現的行為中出現兩種結果,這個結果既是道德的、又是不道德的。
06定義:所謂道德悖論是這樣一種自相矛盾,它反映的是一個道德行為選擇和價值實現結果中同時出現善惡兩種現象的對立。

熱點內容
2019年4月合同法自考真題 發布:2024-12-29 19:55:12 瀏覽:247
巾幗女法官先進事跡 發布:2024-12-29 19:31:29 瀏覽:926
民法典有什麼權 發布:2024-12-29 19:06:32 瀏覽:33
劉國松法官 發布:2024-12-29 19:00:56 瀏覽:598
溫奕弋法官 發布:2024-12-29 18:59:16 瀏覽:960
法院訓戒 發布:2024-12-29 18:57:03 瀏覽:379
法律法規規章特點 發布:2024-12-29 18:56:59 瀏覽:481
肯定法院 發布:2024-12-29 18:56:06 瀏覽:102
行政訴訟法第35條 發布:2024-12-29 17:11:12 瀏覽:726
合同法代持股法律規定 發布:2024-12-29 16:19:34 瀏覽: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