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簡政放權需強化法治思維

簡政放權需強化法治思維

發布時間: 2022-05-15 14:13:22

⑴ 公務員,事業單位面試熱點:如何理解簡政放權

公務員,事業單位面試熱點:如何理解簡政放權
【熱點背景】
當今,我國政府對市場的管理比較混亂,經常會出現多頭管理「九龍治水」的情況。這不僅會對市場造成混亂,同時也給了權力尋租的空間。所以政府只有採取系列創新性政策措施,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以更大決心和勇氣轉變政府職能,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才能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釋放出巨大的改革紅利,最終推動中國經濟這艘巨輪更加穩健破浪前行。
【熱點題目】
為響應中央簡政放權的政策,多地政府紛紛出台了權力清單制度,你怎麼看?
【核心考點】
此題首先考察考生是否對簡政放權有充分認識。同時,針對簡政放權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答題要點】
1.為什麼要簡政放權。
2.簡政放權的積極意義。
3.簡政放權要怎麼放。
【參考答案】
權力清單制度旨在明晰政府責任,給權力劃定邊界,有利於約束行政權力、保障公民權利,有助於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和實現政府治理現代化。
一直以來,政府權力並沒有清晰的界限,使得政府職能不斷擴張,本該由市場自發解決的問題,政府也伸出權力之手抓住不放,設定行政審批,導致權力濫用、權力尋租、權力腐敗等異化現象層出不窮,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政府職能履行不到位、行政效率低下、市場機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權力清單就是在此基礎上對政府權力的梳理,明確了政府權力的數量、規模和邊界,規定了政府行使每一項權力的依據、流程和時限。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工作流程,把行政權力納入法律的軌道公開運行,接受群眾監督。還可以為企業、公民依法辦事提供諸多便利、激發市場活力。
為保障權力清單的順利運行,我們必須採取多種措施為權力清單制度的推行創造條件。
一、保證權力清單的科學性。建立權力清單制度首先要對現有政府部門權利進行全面的梳理、評估,再對照法律法規和市場要求列出科學的權力清單。做到該管的絕對不放,該放的絕對不管。走出行政權力「膨脹-壓縮-再膨脹」的怪圈。
二、保證權力清單的公開性。各級政府部門要採取多種宣傳方式,將權力清單宣傳到位,講解到位,保證群眾都能夠理解權力清單的內涵,知曉政府權力邊界,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辦事,同時為保證群眾的監督提供前提和便利條件。
三、建立透明的監督問責制度。建立清單後要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除人大有效行使對行政權力運作的監督職權外,也要重視社會群體的監督,應該擴大並暢通群眾的監督渠道,使政府權力運行在陽光之下。同時還要建立相應的問責機制,根據權力行使情況和公務員應當遵守的規則,細化量化違反權力清單的處罰辦法,起到警示作用。
只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再能讓簡政放權真正落實到位,才能讓中國這艘經濟巨輪再次騰飛。

⑵ 當前黨員幹部用權不嚴方面存在的問題體現在哪些方面

黨員幹部用權不嚴方面存在的問題: 主要表現為濫用職權,以權謀私,本位主義,法治淡化。有的辦事無原則,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有的特權思想嚴重,「看人下菜碟」,優親重友、公事私辦,張三來了這樣辦,李四來了那樣辦,逼著群眾到處找門路、托關系;有的膽大妄為,為所欲為,什麼事都敢辦;有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插手項目、工程,搞權錢交易,為配偶、子女及親友謀取不正當利益;有的認為自己的權力是為小團體服務的,凡事先考慮部門和小團體利益,考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自己單位有利可圖、能帶來好處的事就爭著干,沒有好處的就往外推;有的對上級政策執行打折扣、搞變通,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有的用權辦事超越了法律法規和政策邊線,開「天窗」、留「暗門」、打「擦邊球」;有的執法不公,以情代法,辦關系案、人情案,等等。用權不嚴,核心要解決正確對待權力的問題。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為人民掌權、為事業用權,人民就滿意,組織就認可;德不當位、為己弄權,黨紀不答應,國法必嚴懲。敬畏權力、慎用權力,不僅關系幹部自身價值的實現,而且關系幹部的聲名榮辱。

⑶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推動縣食品葯品監管

運用法治思維築牢法規基石

監管工作千絲萬縷、頭緒眾多,食品葯品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不斷更新,過去我們一提到加強監管,往往注重關口前移,過分依賴行政審批手段,以為「批好」就是「管好」。新一屆中央集體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簡政放權的突破口,強調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許可迷戀、監管迷惘」成為一個亟待破解的問題。我們要積極探索監管規律,去偽存真、由粗到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提高對食品葯品監管的理性認識。食品葯品監管工作的本質是執法活動,運用法治思維探索監管規律,要求我們由運動式監管走向常態化監管,更加重視法律在食品葯品安全治理中的基礎性和長遠性作用。做到這一點要著力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立法問題,二是規范問題。法治是規則之治,沒有法律就沒有法治,就僅僅是人治。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小副食等「四小」的監管難、難監管一直困擾監管部門。「四小」問題既有共性問題,更有「個性」問題,我們要積極做好食品安全法配套立法工作,推動地方人大和政府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規規章,提高操作性和執行性。第二是梳理依據,過去食品安全按環節進行監管,執法依據散見於不同部委規章之中,機構整合後原有依據是否適用,一直困擾基層監管人員。從國家機關而言,法治固有的取向是:權力來源於法律,權力受制於法律,權力與責任相統一,權力要尊重法律。因此,在依據梳理工作中,既要梳理規范生產經營者的依據,更要梳理規范監管者自身行為的依據。

運用法治思維鍛造制度體系

制度是食品葯品安全監管之綱,是監管最有效、成本最低廉的方式,也是監管執法的基礎,具有牽一發動全身的作用。近年來,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先後出台了《湖北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全省食品葯品監管事權劃分意見》、《湖北省葯品生產經營企業退市與責任人員禁入規則》、《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葯品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管理辦法》、《湖北省食品葯品日常監督檢查工作指南》、《湖北省互聯網葯品交易及信息服務不良行為記分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監管制度,織就了一張食品葯品監管制度之網。在制度建設中,我們深刻體會到:法治思維在制度的設計、執行、銜接和反饋的各個環節具有宏觀引領和精密導航作用,看問題、作決策,依法處理好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個別和一般的關系,對行政相對人而言,實行「權利推定」,凡法律所不禁止的,便推定是公民的權利,而將制度的著力點放在制約和規范監管者自身行為上,完善執法程序,明確監管職責,規范和減少自由裁量權。

運用法治思維支撐道德教化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四中全會指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過去個別監管人員執法觀念偏位,職業道德欠佳,習慣於砸「攤子」、踹「爐子」、搬「櫃子」、收「票子」,方式簡單粗暴,群眾反映強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新時期,經濟下行壓力大,監管部門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應當更加重視培育和引導市場主體守法經營,促進市場主體成長。「徒法不能自行」,紙上的條文要落地生根,不僅需要執法者鐵面執法,更需要執法者的一份人文關懷。因此,道德教化在監管執法中往往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重視道德教化,並不意味放縱違法。具體說,就是在監管執法中,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對黑窩點、黑工廠,屢教不改的要嚴厲懲處、堅決取締;對沒有主觀故意、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首次違法行為,可以不實施處罰,通過春風化雨般地宣傳教育,引導食品葯品生產經營者守法經營,指導幫助其提檔升級,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共同創造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和秩序。

運用法治思維保障群眾權益

四中全會指出:「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法律是人民群眾維護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同時也是行為規范。食品葯品監管體制改革後,監管機構延伸到鄉鎮、街道辦事處,監管的「最後一公里」已經打通。但從調查情況看,一些監管機構一年投訴舉報數量沒有幾件,這正暴露了監管部門普法宣傳力度還不夠。要按照四中全會提出的「誰執法誰普法」要求,創新普法理念,將普法與維權緊密結合起來,把普法宣傳重點放在廣大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廣泛發動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食品葯品安全監管,動員群眾舉報反映案件線索,深入挖掘案源。同時,整合辦案機構,健全辦案機制,建立小額投訴舉報快速處理制度,加快建立與消費者協會等維權組織的聯動機制,引導群眾通過法律渠道維護自身權益。

運用法治思維提高執法水平

知法才會守法,懂法才會執法。只有認真學法,將法治精神、法治觀念和法律規定內化於心,堅定法治信仰,才能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站穩腳跟,不逾規、不逾軌,守住執法為民的監管底線。首先,自覺學習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權威。當前,我們要認真領會「將每年十二月四日定為國家憲法日」的重大意義,健全領導幹部法治講座、中心組學法、專題培訓、定期考試等制度,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尊嚴。其次,加強案例指導。對食品葯品行政執法疑難案例進行分析、琢磨和解剖,從程序上實體上總結經驗,編輯案例匯編,指導基層辦案。其三,崗位練兵。法律的生命在於實踐。通過實戰練兵和技能比武競賽活動,達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效果。其四,集體審議案件。發揮好案件審理委員會平台作用,集體審議重大復雜案件,杜絕人情案、關系案,將每一件案件辦成鐵案,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

運用法治思維推進依法治局

食品葯品監管體制改革後,部門的人員來自五湖四海,素質參差不齊。在機構整合、人員磨合、觀念融合、理念耦合的過程中,領導者的個人素質和領導能力是關鍵。法治思維具有戰略性、宏觀性、規則性和程序性的思維特徵,領導者法治思維的強弱、依法治局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部門風氣、管理水平和監管成效。依法治局首在一個「嚴」字。要深刻理解四中全會提出的「黨紀黨規要嚴於法律」,以身作則、以上率下,不僅要模範遵守國家法律,而且要按照黨規黨紀以更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在執法監管中,只要出現違法違紀問題都要嚴格處理。依法治局重在一個「法」字。在依法治局過程中,遇到政策性強、法律性強的專業問題,要充分發揮法制機構的參謀助手作用,由法制機構審核把關。食品葯品監管體製取消垂管後,地方保護主義有所抬頭,要妥善處理監管與服務的關系,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對監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法治環境是最優的市場環境,法治城市是最好的金子招牌。食品葯品安全監管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創造良好的食品葯品市場經營秩序,促進健康產業提檔升級。通過加強監管,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產能,在經濟發展和安全監管中找到契合點。基層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負責人碰到的苦惱多,每查辦一件案件都會遇到說情客、求情人。在法與情的權衡中,天平要傾向法一邊。在加強監管的同時,要堅決切斷執法罰款與收費創收的利益鏈條,決不能把國家公器作為謀取部門利益、個人利益的工具,仰不愧天、俯不怍地,敬畏法律、敬畏良知、敬畏人民。

⑷ 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______政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

深化「放管服」改革,一個重要目的是明確權責歸屬,處理好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與市場之間、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將政府職能更多向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務、優化社會治理等方面轉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深化簡政放權應當與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相契合,使改革以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為宗旨,切實做到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4)簡政放權需強化法治思維擴展閱讀

政府部門提供公共服務,應當同時頒布相關法律規范或政策性文件,為公共服務的連續性提供穩定、可預期的法律政策依據和制度支撐,防止未經法定程序任意變更或終止公共服務。

對行政機關不當變更或終止公共服務的行為,行政行為相對人可以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尋求相應救濟。同時,建立問責機制,對履行公共服務職責不力的進行追責。

⑸ 《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法治政府建設主要任務有哪些

《綱要》主要有七大任務,為建設法治政府提供有力保障: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2、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3、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

4、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5、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6、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7、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

(5)簡政放權需強化法治思維擴展閱讀:

措施:

1.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最大程度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的許可,最大限度縮小投資項目審批、核準的范圍,最大幅度減少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取消不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的資質資格准入許可,研究建立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制度。

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實施更方便有效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加大取消和下放束縛企業生產經營、影響群眾就業創業行政許可事項的力度,做好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落實和銜接,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加強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審查論證。對增加企業和公民負擔的證照進行清理規范。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探索目錄化、編碼化管理,全面推行一個窗口辦理、並聯辦理、限時辦理、規范辦理、透明辦理、網上辦理,提高行政效能,激發社會活力。

加快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建設,實施在線監測並向社會公開,2015年實現部門間的橫向聯通及中央和地方的縱向貫通。加快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工作,支持地方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

全面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實行清單管理並向社會公布,堅決整治「紅頂中介」,切斷行政機關與中介服務機構之間的利益鏈,推進中介服務行業公平競爭。

2.大力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並實行動態管理。在全面梳理、清理調整、審核確認、優化流程的基礎上,將政府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許可權、管理流程、監督方式等事項以權力清單的形式向社會公開,逐一釐清與行政權力相對應的責任事項、責任主體、責任方式。

省級政府2015年年底前、市縣兩級政府2016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政府工作部門、依法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權力清單的公布工作。開展編制國務院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試點。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

建立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清單制度,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收費基金項目,公布全國性、中央部門和單位及省級收費目錄清單,減輕企業和公民負擔。

2015年年底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且未按規定批准、越權設立的收費基金項目,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務或體現一般性管理職能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沒有法定依據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項目及收費,一律取消;擅自提高徵收標准、擴大徵收范圍的,一律停止執行。

⑹ 簡政放權的意義及作用

簡政放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提高簡政放權的「含金量」,確保改革「蹄疾而步穩」,考驗著各級政府的執政智慧和改革決心

作用:

1、「簡政放權」是強化管理,是保障民生的守護者。改革取消和下放權力是為了更有力地創新和強化社會管理,就是要編織一張覆蓋全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把該管的管住管好,就是要加強和改善宏觀管理,優化行政管理流程,將好的管理措施用在民生大計上。

2、要切實加強市場監管,對食品、環境、安全生產等領域群眾高度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把該管的管住管好。

3、「簡政放權」既是增強政府治理、建設現代政府的內在要求,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執行力和權威性,更好服務人民群眾的有效保障。

意義:

一、深化簡政放權改革,更好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

1、深化簡政放權改革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內在要求。五簡政放權改革對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平穩增長、增進社會公平正義發揮了重大作用。

2、深化簡政放權改革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簡政放權改革是從理念到體制的深刻變革,是刀刃向內的政府自我革命,是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必由之路。

3、深化簡政放權改革是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通過簡政放權改革,我國營商環境已得到明顯改善,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激發,新增市場主體數量井噴式增長,新動能更好更快發展壯大。

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1、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

目的是通過改革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讓各類市場主體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去發展經濟、創造財富,實現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

2、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必然要求從根本上轉變政府職能,從以微觀管理、直接管理為主轉向宏觀管理、監督管理為主,政府集中力量管好市場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市場。

要尊重市場作用和企業主體地位,凡是市場機制可以有效調節的事項以及社會組織可以替代的事項,凡是公民法人在法律范圍內能夠自主決定的事項,原則上都不應設立行政許可,最大限度減少審批。

3、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一規律。要著力解決當前資源配置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體系,創新配置方式,更多引入市場機制和市場化手段,加快健全完善市場決定要素配置的機制。

4、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政府管得過多,直接干預市場活動,就會抑制有效競爭,壓抑市場主體創新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滋生腐敗。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干預,退出那些沒有必要涉足的領域,交由市場進行更有效率的調節。

三、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

深入推進簡政放權,要繼續圍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著力破除制約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努力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務,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釋放創新創業活力。

四、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深入推進簡政放權,要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完善機會平等、權利平等、規則平等的市場環境,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和業務,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簡政放權做到「放而不亂」的方法

1、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要減少政府對企業微觀經濟行為的過度干預,減少不必要的審批;

2、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原來政府包攬了大量的社會事務,現在要向社會下放權力,還權於民。這樣不僅能減輕政府負擔,還能培養公眾的責任意識;

3、理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關系,下放權力,調動地方主動性,釋放地方活力,並讓地方政府的財力和責任相匹配;

4、理順政府部門內部間的關系,解決職能交叉、職權不清、相互推諉扯皮等問題。

⑺ 政府與人大應該怎樣更好的實現簡政放權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需要處理好六個關系。
處理好簡政放權與加強管理和服務的關系,激發市場、社會的創造活力
簡政放權與加強管理和服務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兩個方面。簡政放權,目的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加強管理和服務,目的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政府工作的重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處理好簡政放權與加強管理和服務的關系,既是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推動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大舉措。
為了增強市場和社會的活力、激發發展動力,政府就要把該放的權力堅決放開、放到位、放徹底,不能因為擔心放了容易亂就畏首畏尾、不敢作為。《決定》指出,要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應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把該由企業決策的事交還給企業,把該由市場決定的事交還給市場,打破各種影響公平準入和公平競爭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保證各類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處理好不同層級政府間的關系,發揮各個層面的積極性
轉變政府職能,需要整體構思、通盤考慮、上下貫通,把從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的整篇文章做好。既維護中央的權威、上級的政令,也發揮地方、基層的積極性;既防止一統就死,也防止一放就亂;既堅持上下一盤棋,又充分考慮地區差異,注重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間。不同層級政府間的職能配置,應根據實際需要,遵循權力和責任同步的原則,該上收的上收,該下放的下放,形成權責一致、事權與財力相匹配的政府間職能劃分體系,避免因事權下移、財權上移而產生權、責、利不對稱分布,強化下級地方政府履行職能、承擔相應責任的能力。
要「加強中央政府宏觀調控職責和能力」。這是因為宏觀調控具有全局性、戰略性,中央政府在發展趨勢研判,綜合運用多種政策手段調控經濟社會運行,統籌當前與長遠、發展與改革、經濟與社會、各區域發展等方面具有優勢,必須確保中央政令暢通。我國是單一制國家,實行中央統一領導、地方分級管理的體制。對中央轉變政府職能的決策部署,必須統一步調,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對已經下放的審批事項,不能撒手不管,應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督促地方、基層和社會組織切實接住、管好。

處理好「瘦身」與「強身」的關系,優化政府組織機構
《決定》指出,「轉變政府職能必須深化機構改革。」現在機構編制總量已經很大,疊床架屋,效率低下,結構不合理,機構編制資源沒有配置好。一方面,已經弱化的領域沒有及時「瘦身」,閑職太多,人浮於事;另一方面,「只瘦身不強身」,需要加強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有的人手不夠,該管的管不過來,甚至沒人管。對這個問題,各級政府都應引起高度重視,進一步深化機構改革,既要「瘦身」,更要「強身」。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現在有些機關上面很大、下面很細,成了鴕鳥。各級地方政府都應狠下決心,該加強的加強,該弱化的弱化,特別要加強基層、加強一線,將上級機關「瘦身」與基層一線「強身」統籌考慮,把編制結構調整好,為基層幹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切實保障。適應政府管理由事前審批更多地轉為事中事後監管的新要求,把市場監管重心下移,加強市縣政府的市場監管職能和人員力量,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網路,逐步做到疏而不漏、管住管到位。

處理好合理賦權與有效制衡的關系,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權力配置是否科學、運轉是否協調、監督是否有效,是判斷一個國家和地區政治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現行權力結構,既有職能分散、「九龍治水」的問題,也有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的傾向;既有程序繁瑣、效率不高的問題,也有公開透明程度不夠、監督不力的問題。《決定》指出,「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於通過有效的制度設計,在促進權力運行的規范有序和活力效率之間找到平衡點,既避免權力因過分集中而失去控制,又保障權力正當行使,防止束手束腳、裹足不前。
構建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應深入把握權力運行基本規律,以科學的制度設計為支撐,以分權制約為核心,以公開問責為保障,促進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科學配置權力,按照職責、權力、責任相對應的原則,優化上下級之間、同級部門之間、事前事中事後各環節之間的權力配置,該強化的強化,該分解的分解,該限制的限制,該下放的下放,明確權力運行的方式、范圍、責任,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防止攬權、爭權、讓權、越權等問題發生。規范權力運行程序,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建立健全重大決策集體討論、聽證咨詢、實施效果評估制度,藉助網路技術手段,規范運行流程,提升執行剛性。推進政務公開,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健全行政監督體系和問責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司法機關依法實施的監督,保障和支持審計、監察等部門依法獨立行使監督權。加強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監督,重視運用和規范互聯網監督,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建立「權利制約權力」的倒逼機制。

處理好直接管理與間接管理的關系,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
《決定》明確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體到政府工作中,就是推進行政管理和服務能力水平、方式手段的現代化,實現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受長期計劃經濟體制和思維慣性影響,在不少地方和部門,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較多,有效宏觀調節較少;運用行政手段直接調控較多,利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的間接調節較少;各項職能大包大攬的多,轉移外包出去的少。這不僅影響了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發揮,也為腐敗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必須切實予以糾正和改變。
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變革的方向,是從權力導向向規則導向轉變,從政府本位向社會本位轉變,從注重權威管制向注重柔性疏導轉變。健全宏觀調控體系,著重運用經濟、法律手段進行調節,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通過各種手段的協同配合,不斷增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推進社會共同治理,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的基礎上,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建立社會協商對話機制,鼓勵和支持各方面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推廣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按照《決定》要求,將適合市場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務事項,「通過合同、委託等方式向社會購買」,有效解決一些領域公共服務短缺、質量和效率不高等問題,給群眾提供更多便利和實惠。

處理好改革創新與依法行政的關系,建設法治政府
轉變政府職能是政府在職能和運行機制上的根本轉型,一方面需要以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革故鼎新的勇氣,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傳統習慣模式,清除體制機制和部門利益的障礙,探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政府管理新機制;另一方面,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准則和基本要求,本身就是政府職能轉變的目標之一,任何改革創新都必須在憲法法律框架范圍內進行,在制度約束下進行,才不會跑偏、出位。
改革創新是法治進步的實踐基礎,法治是推進改革進程、鞏固改革成果的重要手段,二者並非非此即彼、不可調和,可以相互依託、相互促進。這就要求我們摒棄簡單對立的零和思維,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創新,確保改革創新與法治建設齊頭並進、相得益彰。應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利用現有法律、制度、政策的內部空間,盤活存量資源,為改革創新提供支持,確保行政決策依法作出、行政權力依法行使、行政過錯和違法行為依法得到追究。對在法律框架和職權范圍內可以自主決定的改革事項,應精心謀劃、積極推進;對法律法規不允許、工作中又確需探索的重大改革,涉及國家事權的,要申請國家授權試點,為全面推行做好探索、積累經驗。實踐證明,有益可行的,應修改完善有關法律在全國推行,通過行政改革推動法律變革。應出台制度辦法,在法律框架內為改革「試錯」護航,保障改革者披荊棘、闖雷陣、涉險灘,營造支持改革、鼓勵創新的濃厚氛圍。

⑻ 怎樣實現"四個轉變

「四個全面」是立足當前基礎、著眼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布局。深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狠抓工作落實,從市級層面來看,就是要加快「四個轉變」,提高行政效能,在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中務求實效。

在轉變思維方式中提升理念

思維引領行動,深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有適應新常態的行政理念。一是強化法治意識。法治思維是現代治理的首要思維。地方要結合法治政府建設,盡快出台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規劃,把法治思維貫穿於工作全過程。要探索完善委員會議事決策制度,在國土、規劃、財稅、國有資產、投融資等重點領域,實行集體決策,提高政府決策的民主法治化水平。二是強化市場意識。政府資源有限,市場活力無窮。越是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越是要善於運用市場機制。積極探索市場化融資辦法推進項目建設,化解資金難題。善於吸納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藉助社會力量改善公共服務。三是強化大局意識。新常態蘊含著新機遇。要認真研究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把握國家定向調控、精準調控方向和重點,從中發現新機遇,捕捉新機遇。要搶抓國家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發展機遇,加強發展的宏觀謀劃,努力把政策機遇變成實實在在的項目支撐。四是強化底線意識。底線思維就是要求我們從最壞處准備,向最好處努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政府工作要把握好民生、安全、生態「三條底線」。民生底線,就是要求黨員幹部始終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像抓經濟工作一樣抓民生保障,把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做得更加具體、更加精準,把民生實事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安全底線,就是要時刻綳緊安全之弦,突出重點行業領域,狠抓重點關鍵環節,以鐵的標准、鐵的面孔、鐵的手腕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可控。生態底線,就是要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的新期待,把生態理念貫穿於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重點加強企業的生態監管,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式,築牢生態安全網。

在轉變工作方式中強化落實

新常態下發展的環境更加復雜,深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工作落實,更要注重方式方法。一是統籌兼顧。工作千頭萬緒,必須「十個手指頭彈鋼琴」。要善於綜合平衡,既要抓大放小、以小兼大,又要以小帶大、小中見大;要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兼顧各方利益。具體工作中把握好節奏,掌握力度,加強頂層設計,增強工作計劃性。二是深入一線。撲下身子,沉到一線,深入企業車間、田間地頭、建築工地,深入問題多、困難大、矛盾集中的地方,集民智、聚民意、解民難,做到在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檢查督辦,在一線落實到位。三是重點突破。抓重點帶一般,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集中力量抓好發展、城建、民生三件事,堅持問題導向,找准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攻關鍵環節。對梳理出來的重點難點問題,集中時間、集中力量攻關,制定路線圖,明確時間表,落實責任主體,以重點難點工作的突破,激發全局發展。四是條塊聯動。政府大多數工作是系統工程,需要合力推動。新常態下,改革發展任務更加繁重,條塊之間、上下之間既要分工明確、「分線作戰」,又要整體聯動、補位補缺,更要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觀公正提出問題和建議,同時健全政府工作績效第三方評估機制,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在轉變政府職能中優化服務

政府職能轉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要圍繞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努力做到「三個到位」:一是簡政放權要放到位。公開、公平、公正是行政權力下放的關鍵。要結合信息惠民國家城市試點,加強大數據建設,以信息公開倒逼簡政放權,嚴格按照權力目錄進行審批,堅持「目錄之外無審批」,促使行政審批權力真正精簡到位、下放到位。二是執法監管要管到位。簡政放權不是放而不管。要轉變「重審批輕監管」傳統理念,樹立「監管不到位是失職瀆職」的理念,在監管中服務,在服務中監管。注重創新長效監管機制,明確部門責任、主體責任、行業責任,引導群眾參與,努力形成成熟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三是服務市場主體要做到位。服務市場主體就是服務發展。要做好市域范圍內中小企業與規模以上企業產品配套信息對接,促進產品配套、產業融合,破解企業市場開拓難題。引導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緩解企業用工難題。積極推進銀企對接,完善「智力支持+政銀企集合貸」幫扶辦法,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發展個性問題。

在轉變幹部作風中凝聚力量

加強幹部作風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建設法治、創新、廉潔、服務型政府,對政府系統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始終保持勇於擔當的責任意識。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新常態下政府碰到的多是「臘骨頭」「硬骨頭」,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堅持小事不拖拉、難事不迴避、好事不攬功、大事集體決策,強化層級擔當,履行崗位職責,只要是對人民群眾有益的事,只要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利的事,就不怕議論紛紛、閑言碎語,該乾的一定要繼續干好,該闖的一定要大膽去闖,努力干成精品。二是始終保持幹事創業的能力。增強硬本領,才能適應新常態。各級幹部要把書本和實踐結合起來,沉下去調查,鑽進去研究,把握好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規律「三個規律」。對具體工作要「三情」結合,吃透上情、借鑒外情、把握內情,提出精而管用的應對舉措,多做「選擇題」,善於運用新手段解決新問題。三是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操守。廉政和其他工作是「1」和「0」的關系,如果在廉潔上出了問題,能力再強、擔當再大,都將「歸零」。要牢固樹立「把自己管好才是自身發展最大後台」的理念,恪守「三嚴三實」,踐行「五個必須」,守紀律、講規矩,清清白白做人,乾乾凈凈做事,坦坦盪盪為官。領導幹部要強化反腐倡廉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對腐敗問題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爭做清廉為官、事業有為的表率。

⑼ 如何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加大行政體制改革力度,著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取得顯著成效。但這項改革仍處於攻堅階段,任務還很艱巨。在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堅定不移搞放權,堅決把該「放」的徹底放開、該「減」的徹底減掉、該「清」的徹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變通;另一方面要理直氣壯抓監管,做好簡政放權的統籌謀劃,創新和加強監管,敢於監管、科學監管、善用監管,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監管同行政審批不同,監管是事中事後的行政行為,是持續的過程管理;行政審批是事前的審查管控,是一次性的源頭管理。長期以來,重事先審批、輕事中事後監管的傳統思維與做法影響深遠,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對監管的認識不足、知識不足、能力不足,不願監管也不善監管。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充分認識加強和創新監管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一、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中,既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簡政放權是要把本來屬於市場、公眾、企業、社會組織和地方政府的權力交出去,但放權不等於一放了之,完全撒手不管。簡政放權以後,政府監管必須跟進。簡政放權、放開放活是改革,實施有效監管、管住管好也是改革。這兩者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不可或缺,不能偏廢。

二、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

簡政放權,化繁為簡,是建設現代化政府的必由之路。同時,實施有效監管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只有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才能從制度上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政府也應更好履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以及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各項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創新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三、順利推進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

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還不夠完善,市場秩序還不夠規范。其重要原因是對市場主體缺乏監管或監管力度不夠。在繼續簡政放權的情況下,只有「放」和「管」兩個輪子一起轉,在降低門檻的同時,及時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才能走出「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

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搞好政府監管,一要創新,二要加強。

確立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與開放、動態、信息化社會環境相適應的政府監管機制、手段和方法,確保政府監管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講求實效性。具體說來,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五、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實施監管。

按照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化政府監管體系的要求,有步驟協同推進放權與監管改革。無論是行政審批、投資審批、商事制度改革,還是職業資格許可認定、收費管理和科教文衛體等社會領域改革,凡是需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都應當明確監管任務、內容、標准等。健全分工合理、權責一致的職責體系,從某一項放權開始就重新明確監管主體、職能、責任,並接受社會監督,做到監管有權、有據、有責、有效,避免出現監管過度或監管真空現象,搞好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對今後還需要放權的領域應預為之謀,在放權之前就做好創新和加強監管的設計工作。

六、完善監管體制,形成「大監管」合力。

①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監管和執法體系,把相關部門的監管事項和規則放到統一的監管平台上。

②構建協同共治監管體系。強化行政部門監管,充分發揮監管部門的職能作用;同時,廣泛吸引公眾參與監管,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切實落實企業首負責任,重視發揮媒體輿論監督作用。

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完善市場主體信用公示系統,推進各部門、各方面信息互聯共享,構建以信息公示為基礎、信用監管為核心的監管制度。

七、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

①實施陽光監管。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和國家安全的,各級政府都要把簡政放權後的監管事項、依據、內容、規制、標准公之於眾,並對有關企業、社會組織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實性、及時性進行監管。

②推行智能監管。積極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創新和加強政府監管,全面開發和整合各種監管信息資源,加快中央部門之間、地方之間、上下之間信息資源共享、互聯互通。

③創新日常監管。建立「雙隨機」抽查制度,即隨機抽查監管對象、隨機指定抽查人員,既抽查公示信息情況,也抽查誠信守法狀況。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及時發出黃牌警告或出示紅牌令其退出市場。

八、加快修法立規,提供法治保障。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創新和加強監管。簡政放權的改革已全面展開,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修訂工作必須抓緊進行。應及時修改補充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簡政放權之後行使監管執法職能、規范行政監管和執法提供製度引領和保障。特別是要嚴格執法,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增強監管執法的威懾力、公信力,使監管對象不敢觸碰違法運行的紅線。

九、推進機構改革,強化綜合執法。

落實「創新執法體制」的要求,加快推進統一市場監管和綜合執法模式,構建「一支隊伍管市場」的綜合執法格局,形成市場監管、執法合力。已經建立綜合監管執法機構的地方,要充分發揮執法力量整合優勢,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歸集、公示市場主體登記注冊、許可審批、行政處罰等信息,實現內部聯合執法。為了徹底解決目前多頭監管執法和權責交叉的問題,可以適時推進市場監管的大部門制改革。

十、提升隊伍素質能力,加強對監管者的監管。

著力提高各級政府人員的素質能力,特別是提高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專業能力,使他們能夠敏銳識別並發現問題、敢於揭露並解決問題。既不能包攬過多、胡亂作為,也不能撒手不管、懶惰不為。隨著簡政放權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應加強地方政府特別是縣(鄉)鎮基層的監管能力建設,適當調整職能機構,充實人員,強化培訓,增加技術設備,適應部分審批權下放和監管權增加的需要。建立對監管者的監督、評估機制,加強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管。健全並嚴格執行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十一、深入研究監管理論,制定創新監管戰略。

新形勢下,如何創新和搞好政府監管,是一個亟須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應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政府監管的理論問題,包括創新和加強監管的依據、內涵、原則和方法等。在推進理論創新的同時,還需抓緊研究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科學有效的創新政府監管戰略,加快建立現代化監管型政府,切實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從而更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熱點內容
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規定 發布:2024-11-02 15:23:30 瀏覽:553
廣東順創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02 14:29:09 瀏覽:108
台灣同志婚姻法2017 發布:2024-11-02 13:44:51 瀏覽:127
初級經濟法關於試用期的規定 發布:2024-11-02 13:35:31 瀏覽:928
葯師管理與法規歷年真題 發布:2024-11-02 13:35:30 瀏覽:254
國歌法規定 發布:2024-11-02 13:14:54 瀏覽:850
2015年張翔民法 發布:2024-11-02 13:07:46 瀏覽:396
東奧中級經濟法第二章 發布:2024-11-02 12:31:58 瀏覽:453
法治文化手抄報內容 發布:2024-11-02 12:03:19 瀏覽:333
2016期貨法律法規重點 發布:2024-11-02 11:41:03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