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張三法治

張三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5-15 17:41:53

⑴ 在對社會和個人的調節功能方面,道德和法律各有什麼作用 關於這個問題能不能舉兩個案例、最好有分析。謝謝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法律規范行為,道德規范內心和行為.舉幾個淺顯版點的例子:1,張三在權村子無惡不做,沒有政府管的時候,李四將張三處理了,法律就要追究李四責任,而道德可能就要贊揚張三;2,張三在村子欺負弱小,小偷小摸,法律管不著,道德就可以譴責,逼迫其改正,當張三行為惡劣到一定程度,法律就開始管了.3,搶劫他人財物,無論法律還是道德都管,但法律有強制性,道德也有,但是在精神方面的.4,法律的規范要有一定的程序,講究司法,講究證據,而道德就沒有了,如殺了人,需要審判才能對其進行制裁,但由於證據原因判了無罪了,法律就管不到了,而其內心,有道德在約束.5,張三有殺人念頭,法律管不著,但其開始著手,法律就開始管了,而道德在其有殺人念頭的時候就開始約束了.所以,在規范社會與個人的時候,要2者結合起來,就象我們要建立社會主義法治,還要以德治為輔助. 舉了這么幾個小例子,希望對您的理解有幫助吧.

⑵ 法外狂徒張三是誰

法外狂徒張三,出自b站法考主講刑法的羅翔老師,張三是他通俗易懂的刑法小案例里的主角。

張三,其實是羅翔老師講一些經典案例中方便稱呼事件中的犯人起的名字;網友將每個案例的張三合成一個人,也就有了「法外狂徒張三」、「逍遙法外張三」的這種梗。

人物評價:

羅翔是普法「段子手」,刑法「小王子」,被稱為「bilibili男神」。羅翔具有深厚的法學素養,非同凡流的認知水平,以及博大的人間情懷。「用良知駕馭我們之所學,而不因所學蒙蔽了良知」,這就是羅翔。

更為難得的是,他講課,真性情、有個性,風趣幽默、生動形象,能把法律講成「相聲」和「段子」;「理性,而不失溫度;感性,而不失高度」。「法律是他的武器,真實是他的鎧甲。」羅翔說法,是「法治之光」,而背後的本質是「思想之光」。

與其說羅翔是法律知識的普及,不如說是進行法律思想的啟蒙。

⑶ 如何用法律邏輯思維解析婚姻案件

一、學習目標:成為優秀的法律人

現代社會有一個法律職業群體,稱為「法律共同體」或者「法律人共同體」,包括法官、檢察官、仲裁員、律師、法學教授、企業法律顧問,等等。屬於法律人共同體的這些職業,差異很大,律師是自由職業者,法官是國家公務員、執掌裁判權,為什麼把他們歸入「法律共同體」當中呢?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共同的職責:實踐和維護法治。他們同是法治的實踐者和維護者;二是共同的思維方式,就是法律思維。法官裁判案件、律師代理案件和法學教授分析案件,採用的是同一個思維模式,即法律思維模式。法律思維,是法律人所共有的區別於其他職業人的思維模式。法律思維的特點是什麼呢?我們看到,無論法官、律師、檢察官、仲裁員或者法學教授,其法律思維的整個過程,都是緊扣著法律規范進行的。這是與其他職業人的思維模式所不同的。

怎樣才算優秀的法律人?分為人格和理性兩個方面。先說法律人的人格:第一,是要有氣節、操守、尊嚴。法大校長2013屆本科生畢業致辭:做有尊嚴的法律人!7月30日海峽兩岸司法研討會上,談到法官和法院的氣節,不應當是趨炎附勢、看風使舵。不應當是,在上級領導面前,低三下四、點頭哈腰、奴顏婢膝,在下級(老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張揚跋扈。第二,要崇尚自由、平等、博愛,平等待人,同情弱者,有悲憫之心,富於同情心、富於正義感。第三,要信仰法律,信仰法治,才能以法律為業,執行法律,實踐法治。如果自身不信仰法律,不信仰法治,卻又從事法律職業,必然會對法律和法治造成巨大危害,並且最終也會毀滅自己,給自己的親人造成巨大傷害,這樣的事例很多。最後,是要格外的勤奮和嚴謹。現代社會,法律人是最為勤奮、嚴謹群體。我們知道,國內外知名律師,都是按照時間計費的。拖沓、懶散、不求上進、得過且過,當不了法律人,至少不是優秀的法律人。馬馬虎虎、粗枝大葉、丟三落四,擔任訴訟代理人,弄錯了程序、引錯了條文、遺漏了證據、忘記了抗辯,導致不應該的敗訴,給委託人造成巨大損失,自己也須對此承擔責任。須特別注意的是,須從進入法學院的第一天開始,就注重法律人的人格修養,就以法律人的人格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加強人格修養,培養自己具有法律人的高尚人格。

再說法律人的理性,通過法學院的學習,為將來從事法律職業,打下扎實的法律知識基礎,在此基礎上掌握法律思維模式,及掌握從事法律實務的各種方法(裁判方法、研究方法、寫作方法),不斷積累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和法律實務經驗,增長法律智慧。

二、學習法律的方法

(一)法律的規范性與學習方法
法律是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范,規范性是法律的屬性(嚴格言之,此所謂法律,特指成文法)。這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也具有規范性。法學一般不直接研究社會現象、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而是直接研究「法律」。因研究對象之具有規范性,法學也就具有了規范性。你看法學者討論問題,思考問題,必定先問「是否合法」,與經濟學家討論問題、思考問題,必定先問「是否有效率」,是全然不同的。這就是法律和法學的規范性所使然。

每一個法律規范,都可以分解為構成要件、適用范圍、法律效果等要素。這就是法律的規范構成。例如人們熟知的消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有欺詐行為的,可以判雙倍賠償。這是一個法律規則,從規范性分析:其適用范圍――消費者合同,即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合同;其構成要件――欺詐行為;其法律效果――雙倍賠償。因此,學習法律一定要從規范性入手。法律思維與別的思維如經濟學的思維的區別,正在於規范性。

既然進入法學院學習的目的,在於掌握法律思維,而法律思維屬於規范性思維,則在學習方法上就要從法律的規范性入手,而不是靠死記硬背。不是記憶、背誦每一個制度、條文的詞句,而是要掌握每一個制度、條文的規范構成。只有理解、掌握了每一個制度、規范的適用范圍、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才算真正理解、掌握了這個法律制度、法律規范。

(二)法律的社會性與學習方法
法律以人類社會生活、社會現象、社會關系為規范對象。如刑法,規范對犯罪行為的制裁;民法,規范人與人之間的財產關系、身份關系;經濟法,規范對社會經濟生活的調控和管理;行政法,規范國家行政權的運行、控制。簡而言之,法律是社會生活規范,使法律具有社會性。法律的社會性,也就決定了研究法律的科學,即法律學、法學也具有社會性,並因此屬於社會科學。此對於法律學習,關系甚大。

學習法律,要求「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指不迷信書本、老師、權威;要經過自己的思考,才能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不能靠死記硬背。「思考」,指不盲目相信,由自己進行一番分析、考察。對於張三的某種觀點,首先要「思考」:他所持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有說服力,是否能夠自圓其說。其次要「思考」:張三持這種觀點有沒有深層次的理由,與歷史條件、時代背景以及張三個人的社會地位、學歷、師承有什麼聯系?還要「思考」:張三發表這一觀點,是在何種場合?是針對現行法所作的解釋(解釋論),還是對法律將來的修改所作的建議(立法論)?等等。

因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甚至年齡、性別的不同,而影響其理論觀點,可以關於「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和「撞了白撞」的爭論為例。當年修改婚姻法關於是否規定離婚過錯損害賠償的爭論中,反對規定過錯損害賠償的,大多是男性,而贊成規定過錯損害賠償的,大多是女性;關於「撞了白撞」的爭論中,贊成「撞了白撞」的大多是青年、中年而屬於白領階層,大多有車或者正准備購車,而反對「撞了白撞」的大多是老年或者屬於藍領,大多沒有汽車或者買不起汽車。

在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作出自己的判斷:贊成或者不贊成,贊成何種觀點。這就是在「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獨立判斷」。「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關鍵在「獨立判斷」。而「獨立判斷」的關鍵,又在於:以什麼作為判斷標准?概而言之,可以作為判斷標準的,有兩類「知識」:一類是「基本原理」,包括並不限於法律基本原理;另一類是「社會生活經驗」,亦即平常所謂「常理、常情、常識」。

以「基本原理」作為判斷標准,學術上的論辯大多如此,源於法律學的科學性。因為每一學科,均有其基本原理,而符合其基本原理的往往正確,違背其基本原理的往往錯誤。因此可以用基本原理作為判斷標准。以「社會生活經驗」作為判斷標准,系法律的社會性所使然。因為,法律既然是社會規范,就應當與社會一般人的生活經驗相符。法律上和法學上的爭論和是非,可以「社會生活經驗」作為判斷標准,是我根據自己和前人的學術經驗總結出來的。

(三)法律的邏輯性與學習方法
法律的規范性,與邏輯性是互為表裡的。法律的規范性,必然要求法律的邏輯性。制定法律或者法典,要將各種法律規則按照一定順序編排。這個編排順序,以什麼為標准?不是也不應該以所謂「重要性」為標准,只能以「邏輯性」為標准。因為,所謂「重要性」,是主觀的價值判斷問題,一項制度之是否重要及其重要程度,將因人、因時、因地而有不同認識。例如,合同法按照合同的「成立」、「生效」、「履行」、「變動」、「責任」的順序,究竟「合同成立」重要,還是「合同生效」重要,還是「違約責任」重要?是很難判斷,很難有統一意見的。

制定民法典,哪一個制度安排在民法典上,哪一個制度安排在民法典之外,哪一個制度排在前面,哪一個制度排在後面,絕不可能以重要性為標准,只能以邏輯性為標准。這個邏輯性,就是「一般」與「特殊」,「共性」與「個性」。民事生活的共同制度、基本制度規定在民法典上;特殊關系、特殊領域、特殊市場的特殊規則和制度,規定在民法典之外。

民法典上的安排順序,也以邏輯性為標准:「一般」的、「共性」的制度在前,「特殊」的、「個性」的制度在後。這就使法典形成「總則」(共同的規則)、分則(特殊規則)的結構。首先,民法典分為「總則」和「分則」(物權、債權、親屬、繼承是分則);其次,債權法分為「債權總則」和「債權分則」(合同、侵權行為、不當得利、無因管理是分則);再其次,合同法也分為「合同總則」和「合同分則」(買賣合同、租賃合同等是分則);最後,買賣合同也分為「買賣總則」和「買賣分則」(特種買賣是分則)。

特別要注意的是,這一「一般」和「特殊」、「總則」和「分則」的邏輯關系,也正好是法律適用的基本邏輯關系,這就是「特別法優先適用」的基本原則(合同法第123條)。制定法律的邏輯是從「一般」到「特殊」,愈是一般的規則愈在前,愈是特殊的規則愈在後;適用法律的邏輯剛好是倒過來,從「特殊」到「一般」,愈是特殊的規則優先適用,愈是一般的規則愈靠後適用。

法律上的邏輯關系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個邏輯關系,邏輯混亂、支離破碎,法官就沒有辦法正確適用法律,他不知道應該適用哪一個規則才是正確的,他會無所適從,沒法下判,這當然是指公正的法官。反之,一個不公正的法官、受法律外因素影響的法官,卻可以想怎麼判就怎麼判。既然好幾個條文都與本案有關,相互間沒有嚴格的邏輯關系,他適用任何一個條文,你都沒法指責他,沒法批評他,就會使一些枉法裁判合法化。可見,法律有邏輯性,才能保障法律的正確適用,法律沒有邏輯性不僅影響法律的正確適用,還會助長司法腐敗。

法律有嚴格的邏輯性,不僅可以保障法律的正確適用,還可以增加法律的靈活性。當法官受理現行法律上沒有具體規定的案件時,可以適用一般的規則予以裁判。

(四)法律的概念性與學習方法
法律是一套規則體系,也是一套概念體系。適用范圍、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都是通過法律概念來表述的,因此,要正確掌握法律規范,必須先正確掌握這些法律概念。前述消法第四十九條:經營者有欺詐行為的,雙倍賠償。從規范性分析:其適用范圍,是用「消費者」、「經營者」、「合同」和「消費者合同」這些概念表述的;其構成要件,是用「欺詐」、「行為」、「欺詐行為」概念表述的;其法律效果,是用「賠償」、「損害賠償」、「懲罰性賠償」等概念表述的。因此,你要正確理解和掌握消法第四十九條,你就要先正確理解和掌握「消費者」、「經營者」、「欺詐行為」、「賠償」等等法律概念。

因此,完整准確地掌握法律概念體系,是正確進行法律思維的基礎條件,可以說,法律人進行法律思維,就是運用法律概念進行思維。我們法學院學習,學什麼?簡而言之,就是學習法律概念體系,然後在此基礎上,運用各種法律概念進行法律思維。

概念是人的發明,是用文字表述的,是科學思維的工具。因此,概念性是理解和解釋法律的根據。理解、解釋任何法律條文,必須先從該條文所採用的法律概念入手。概念有其內涵、外延。概念有其模糊邊界,即概念具有模糊性。這就決定了文義解釋可能得出多個解釋結果。當採用文義解釋,得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釋結果時,就需要進一步採用其他解釋方法。

學習法律的門徑,在於掌握完整的概念體系。法律是一套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的體系,其基礎是一整套有嚴密邏輯關系的概念,掌握了這套概念,就掌握了法律思維的框架。經驗表明,法官在裁判中、律師在處理案件中、學者在分析案例中,如果出現失誤,往往源於沒有掌握好這套概念體系或者發生了概念混淆。因此,學習法律首先強調記憶這套概念體系。但法律概念有其專門含義,相互間有其邏輯關系,因此不能單憑死記硬背,在記憶的同時應強調對概念的理解。特別是初學者,一定要著重記憶和理解這兩個環節,邊閱讀、邊記憶、邊理解、邊運用,在理解的前提下增強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加深理解。

學習法律,不能不講究讀書方法。讀書的方法,有三種:其一,精讀,目的在於掌握概念體系。法學的每一個學科,都有一套法律概念體系。當你初學一門法律學科時,就應當選擇一本概念體系完整、准確,且簡明扼要的好的教材,通過反復精讀,把這套概念體系記在腦子里。所謂有扎實的基礎,就是指比較完整准確地掌握了這套概念體系。須知每一門學科的著作,都可以分為「教材」、「體系書」和「專題研究」三類。其二,泛讀,目的在於加深專業基礎、獲得廣博的知識。在精讀一部、兩部好的教材,比較完整准確地掌握該學科的概念體系基礎上,再選讀一些專題研究論文和著作,補充、完善自己的概念體系,加深專業基礎,開闊視野。其三,研讀,目的在於掌握研究方法,培養研究能力。結合具體的問題研讀體系書的有關章節,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在未掌握好概念體系之前,抱著大部頭的體系書通讀,讀到中間忘了前面,讀到後面忘了中間,必然是事倍功半。

法律概念,是法律思維的工具。法官、律師正是運用物權、債權、法律行為、權利、義務等等法律概念,進行思維,分析案件,裁判案件。以婚姻關繫上的違約金條款案為例,法官運用了「合同」、「婚姻」、「法律行為」等法律概念,並正確地分析了這幾個法律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法律行為是上位概念,合同和婚姻是下位概念,當屬於下位概念的法律規則不能適用時,運用上位概念的「法律行為」的法律規則,正確地裁判了本案。

(五)法律的目的性與學習方法
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則,是立法機關制定的,立法機關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制定各種法律,每一個法律規則都有其目的。因此,學習法律、理解法律,需要了解各個法律規則所要實現的目的。德國學者耶林發表《目的法學》,批評概念法學玩概念游戲,忘記了法律的目的。耶林將法律目的,比喻為在茫茫大海上指引航船方向的北極星。我們學習法律和解釋、適用法律,猶如在茫茫大海上的駕駛船舶,只要掌握法律的目的,即不致迷失航向。

法律的目的性,在學習方法上的意義在於,我們學習每一個法律制度、法律規則,不僅要理解和掌握每一個法律規范的構成要件、適用范圍和法律效果,不僅要正確理解和正確解釋所使用的概念,還要准確把握這一法律規則、法律制度的目的。一定要弄清楚:立法者設立這一法律規范的目的何在?在解釋、研究每一個規范和制度時,一定不要忘記它的目的。王澤鑒先生說,任何法律均有其目的,解釋法律時必須想到:立法者為何設此規定,其目的何在?可見,掌握每一個規范和制度的目的,是學習、研究、解釋、運用這一規范和制度的關鍵。

因法律的目的性,而有目的解釋方法。所謂目的解釋方法,指法官在解釋法律條文時可以用法律條文的立法目的作為解釋的根據,當採用文義解釋及其他解釋方法,得出兩個不同的解釋意見而難以判斷哪一個解釋意見正確時,應當採納其中最符合立法目的的解釋意見。即當存在不同的理解、解釋時,應當以該規范和制度的目的,作為判斷標准。

(六)法律的正義性與學習方法
所謂法律的正義性,指法律本身須符合於社會正義。是法律與其他行為規則,如技術規則,的根本區別所在。正如人有「善、惡」,法律也有「善、惡」,這就是所謂的「良法」與「惡法」。符合於「社會正義」的法律是「良法」,違背「社會正義」的法律就是「惡法」。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許多「惡法」,諸如規定對小偷砍手的法律,規定當眾將「私通」者亂石砸死的法律,規定對流浪者加以鞭打、監禁甚至處死的法律,規定對同性戀者予以懲罰的法律,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相繼被廢止。我國現已廢止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及若乾地方規定「行人違章撞了白撞」的政府規章,就屬於「惡法」。

當我們學習法律的時候,除了從規范性入手,掌握每一個法律制度的構成要件、適用范圍和法律效果,以及正確把握其立法目的之外,還需要進一步用「正義性」標准予以評價、批判。對於「惡法」、違背社會正義的法律,要通過解釋方法迴避其適用。至少是不要為「惡法」辯護,不要製造所謂的「根據」、「理由」,把「惡法」硬說成「良法」。在法學院學習或者畢業後從事法律職業,一定不能忘記法律的正義性,不能忘記維護社會正義是每一個法律人的神聖職責!

法律的正義性最終要通過法院的裁判予以體現。法律、法規所體現的社會正義,是理性的正義;通過法院裁判所實現的正義,才是實踐的正義、現實的正義。因此,法官和律師對於實踐法律的正義負有神聖職責。裁判案件,不僅要考慮裁判是否於法有據,而且一定要考慮所作出的判決結果是否符合於社會正義,即裁判結果的妥當性。只有合於社會正義的判決,才是正確的判決。

社會正義,有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之分。形式正義,著重於程序公正。只要所適用的程序規則是公正的,具體案件的當事人之間是否實現了正義,則非所問。實質正義,則不滿足於程序的公正,而是著重於在具體的案件的當事人之間實現正義。按照現代法律思想,強調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統一,形式正義只是手段,而實質正義才是目的,形式正義須服從於實質正義,並最終保障實質正義的實現。

因為法律有正義性,於是決定了,法律科學,既不同於自然科學,也不同於工程技術,與社會科學中的其他學科也有本質的區別,而被稱為「善(正義)的藝術」。真正掌握了這套「善(實踐正義)的藝術」,才稱得上優秀的法律人。下面舉兩個法官提的問題,說明法律科學是「善(實踐正義)的藝術」。

⑷ 法外狂徒張三是誰

法外狂徒張三,出自b站法考主講刑法的羅翔老師,張三是他通俗易懂的刑法小案例里的主角。

羅翔老師,他上線上法課的時候每次提到一些案例說的很有趣且都是真實的事件,像說相聲,也衍生了一些有趣的梗「羅雲社」「張三」。

張三呢,其實是羅翔老師講一些經典案例中方便稱呼事件中的犯人起的名字;網友將每個案例的張三合成一個人,也就有了「法外狂徒張三」、「逍遙法外張三」的這種梗。

羅翔人物評價

羅翔是普法「段子手」,刑法「小王子」,被稱為「bilibili男神」。羅翔具有深厚的法學素養,非同凡流的認知水平,以及博大的人間情懷。

「用良知駕馭我們之所學,而不因所學蒙蔽了良知」,這就是羅翔。更為難得的是,他講課,真性情、有個性,風趣幽默、生動形象,能把法律講成「相聲」和「段子」;「理性,而不失溫度;感性,而不失高度」。

「法律是他的武器,真實是他的鎧甲。」羅翔說法,是「法治之光」,而背後的本質是「思想之光」。與其說羅翔是法律知識的普及,不如說是進行法律思想的啟蒙。

⑸ 張三為什麼叫法外狂徒

張三叫法外狂徒是因為每期視頻中羅翔講師都以「張三」舉例,也因此可憐的張三常常要作為加害人出場,可以說是犯下了不可計數的案例,也因此被彈幕戲稱為法外狂徒張三。

雖然羅翔講師的一些長達40分鍾的完整視頻會讓不懂法律的觀眾們不太容易理解,但其實真正出圈的主要是一些UP主剪輯後的10分鍾以內的視頻,這些視頻選取了羅老師講解的經典案例,搞笑之餘還起到了普法的作用。

因為老師講的實在是非常有趣,所以網友們也紛紛用張三這個名字玩起了各種各樣的梗。

對羅翔的評價:

從大學校園到視頻平台,從刑法學教授到短視頻博主,平台和身份在轉變,傳播法治的初心不變,他(羅翔)既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也是在網路走紅的「法律界段子手」。

羅翔也有自己的稜角,他始終傾聽民眾的聲音,也堅持要超越民眾的偏見,他想做一個如蘇格拉底所說的「牛虻一樣的知識分子」。

⑹ 羅翔為什麼叫法外狂徒張三,

因為羅翔老師在講法時常以「張三」作為加害人舉例。

法外狂徒張三,網路流行語,指著名法學博士羅翔教授在講法時常以「張三」作為加害人舉例,張三在案例中犯下的事可以說是罄竹難書,也因此被彈幕戲稱為法外狂徒張三。

介紹:

羅翔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3月9日,他受邀把自己的刑法課「搬」上bilibili,兩天之後漲粉百萬。截至2020年10月25日,羅翔bilibili粉絲數已達1000萬。截至2021年7月3日,羅翔嗶哩嗶哩粉絲數已達1500萬。

羅翔老師的著作《圓圈正義》入選了知識服務平台「得到」APP於2019年世界讀書日前公布的年度書單。

⑺ 張三為什麼叫法外狂徒

張三叫法外狂徒是因為每期視頻中羅翔講師都以「張三」舉例,也因此可憐的張三常常要作為加害人出場,可以說是犯下了不可計數的案例,也因此被彈幕戲稱為法外狂徒張三。

羅翔每次用案例舉例子,人物角色幾乎都是張三。

張三搶劫,被搶劫,殺過人,還進過監獄,但每次舉完例子,下一次舉例子又是張三,他和他描繪的虛擬人物「張三」已經是B站「鬼畜全明星」之一。

2019 年,他在厚大法考講課的視頻因為詼諧幽默的語言在B站走紅,並成為不少鬼畜區UP主的素材,張三也被網友戲稱為「法外狂徒」。

因為老師講的實在是非常有趣,所以網友們也紛紛用張三這個名字玩起了各種各樣的梗。而在3月6日羅翔講師開啟了官方賬號「羅翔說刑法」之後,關於他的故事的二創剪輯視頻可以說達到了新高(甚至血洗了鬼畜版)。羅老師也獲得了「相聲大師」的美名。

對羅翔的評價:

從大學校園到視頻平台,從刑法學教授到短視頻博主,平台和身份在轉變,傳播法治的初心不變,他(羅翔)既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也是在網路走紅的「法律界段子手」。

羅翔也有自己的稜角,他始終傾聽民眾的聲音,也堅持要超越民眾的偏見,他想做一個如蘇格拉底所說的「牛虻一樣的知識分子」。

⑻ 普法達人張三是誰

「普法達人張三」是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羅翔。

而法外狂徒張三,就是羅翔為大家科普法律的中的主要主角。很多網友以為僅僅就是生活中的小事,卻在羅翔的講解了解之下,發現原來可以讓自己吃上國家的飯。

現實當中的羅翔,是非常有正義感的,法外狂徒張三這樣的人物,也僅僅就是羅翔為大家科普法律而來的。

羅翔個人簡介:

羅翔,男,湖南耒陽人,北京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專業畢業,法學博士學位。

現為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刑法學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為刑法學、刑法哲學、經濟刑法、性犯罪。

2020年12月獲評「2020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榮獲「CCTV年度法治人物」。

教育經歷:

1995-1999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

1999-2002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獲刑法學碩士學位;

2002-2005北京大學法學院獲刑法學博士學位;

2009-2010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

2013-2014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

⑼ 羅翔為什麼叫法外狂徒張三

羅翔叫法外狂徒張三是因為每次用案例舉例子,人物角色幾乎都是張三。

張三搶劫,被搶劫,殺過人,還進過監獄,但每次舉完例子,下一次舉例子又是張三,他和他描繪的虛擬人物「張三」已經是B站「鬼畜全明星」之一。

2019 年,他在厚大法考講課的視頻因為詼諧幽默的語言在B站走紅,並成為不少鬼畜區UP主的素材,張三也被網友戲稱為「法外狂徒」。

因為老師講的實在是非常有趣,所以網友們也紛紛用張三這個名字玩起了各種各樣的梗。而在3月6日羅翔講師開啟了官方賬號「羅翔說刑法」之後,關於他的故事的二創剪輯視頻可以說達到了新高(甚至血洗了鬼畜版)。羅老師也獲得了「相聲大師」的美名。

人物評價:

羅翔是普法「段子手」,刑法「小王子」,被稱為「bilibili男神」。羅翔具有深厚的法學素養,非同凡流的認知水平,以及博大的人間情懷。「用良知駕馭我們之所學,而不因所學蒙蔽了良知」,這就是羅翔。

更為難得的是,他講課,真性情、有個性,風趣幽默、生動形象,能把法律講成「相聲」和「段子」;「理性,而不失溫度;感性,而不失高度」。「法律是他的武器,真實是他的鎧甲。」羅翔說法,是「法治之光」,而背後的本質是「思想之光」。

與其說羅翔是法律知識的普及,不如說是進行法律思想的啟蒙。

⑽ 羅翔《法外狂徒張三》視頻的背景音樂叫什麼

是神秘的國度。法外狂徒張三,網路流行語,指著名法學博士羅翔教授在講法時常以「張三」作為加害人舉例,張三在案例中犯下的事可以說是罄竹難書,也因此被彈幕戲稱為法外狂徒張三。

介紹:

羅翔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3月9日,他受邀把自己的刑法課「搬」上bilibili,兩天之後漲粉百萬。

據中國政法大學網站,截止2018年,羅翔教授主要學術著作四部,包括《刑法學總則》《刑法中的同意制度》《沖出困境的罪刑法定原則》《中華刑罰發達史》;在各大期刊發表的主要論文二十二篇,另在光明日報、法制日報、人民法院報、澎湃新聞發表法律時評五十餘篇。

2008年以來入選法大歷屆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教師,2018年入選法大首屆研究生心目中的優秀導師,2020年榮獲「CCTV年度法治人物」。


熱點內容
台灣同志婚姻法2017 發布:2024-11-02 13:44:51 瀏覽:127
初級經濟法關於試用期的規定 發布:2024-11-02 13:35:31 瀏覽:928
葯師管理與法規歷年真題 發布:2024-11-02 13:35:30 瀏覽:254
國歌法規定 發布:2024-11-02 13:14:54 瀏覽:850
2015年張翔民法 發布:2024-11-02 13:07:46 瀏覽:396
東奧中級經濟法第二章 發布:2024-11-02 12:31:58 瀏覽:453
法治文化手抄報內容 發布:2024-11-02 12:03:19 瀏覽:333
2016期貨法律法規重點 發布:2024-11-02 11:41:03 瀏覽:376
教育政策法規填空題 發布:2024-11-02 10:43:02 瀏覽:1
美女刑法視頻 發布:2024-11-02 10:11:34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