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法治實質
A. 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實質是什麼
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思想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同時主張清靜無為,反對斗爭。
儒家以孔子、孟子為主要代表,思想主張禮治,強調傳統的倫常關系,尤注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系等。
法家以韓非子為主要代表,思想主張反對禮制,強調法律的作用,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
這答案最准確,望您採納,謝謝!!!
B. 古代法家的法治觀念是什麼
法家的基本考慮,乃是君王如何使用「法」這個手段去最有效地控制、役使、驅趕、壓榨人內民,使之最大限度地滿容足統治者單方面的要求。至於臣民有什麼權利則絕對在他們的視線之外。如果給出邏輯定義,那就是:中國古代法家的『法』是為最有效率地役使人民,去最大限度地滿足統治者意願而制定出來的不受制約、不容非議的一系列政令」。
正因為它著眼於為統治者的意志服務,徹底無視人民的基本權利,所以它不具備雙向的社會契約的性質,完全是單向強迫命令,既毫無制約,又不容非議,更沒有「雙方協商解約」的可能。這才會有秦法因毫無制約而越訂越苛,最後弄到「偶語棄市,道路以目」的極端地步(兩人在公眾場合對話就犯了死罪,因此熟人在路上遇到只能行注目禮),使得連忍耐力天下第一的中國百姓都忍無可忍,讓「失期當斬」的陳勝吳廣橫下一條心,決定「等死,死國可乎?」反正都是死,還不如拼個魚死網破,顛覆秦王朝。
C. 法家的以法治國與依法治國的聯系
「以法治國」與「依法治國」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內涵卻有本質的區別。「以法治國」是說用法律去治國,法律是一種用來治國的工具,這是傳統的管理主義的法律觀念,這種「法治」,主體是國家機關,是手中掌握權力的人,治理的對象是人民群眾。「依法治國」是說治國必須依法,即治理國家的方式方法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這是現代的控權主義的法律觀念,這種「法治」,主體是人民,治理的對象是有可能濫用國家權力的當權者。
「依法治國」的「依」是依從、依靠、按照的意思,「依法」就是依從法律、依靠法律、按照法律的意思,「依法治國」就是要求人們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依法治國體現的是法律至上、依法辦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治原則。
「以法治國」的「以」是用、把、拿的意思,「以法」就是用法律、把法律、拿法律的意思,「以法治國」就是要求把法律作為一種工具由統治者來使用;以法治國則更多的強調人的因素,強調統治者在治理國家中的作用,體現的是統治者將法律作為個人專斷、獨裁的「人治」工具。
以法治國有人在法律之上的意思,而依法治國則體現法律至上的原則。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從以法治國到依法治國,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
「以法」者,是位高權重者將「法」作為一種手段去治理別人,不治自己。即韓非子所謂「法家」,以法治人 。
「依法」者,既治別人,也治自己 。
依法治國,要求的是在治國中國家必須依法。
以法治國,是國家以法律作為武器管理國家。
可見,「以法治國」的實質是「以法治民」,而「依法治國」的實質是「依法治吏」。
D. 為什麼法家的法治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法治
因為法家所代表的基本立場是,權力生出法律,所有法律都是皇帝的命令。
在法家看來,維護皇帝的權威不受任何損害,是保持社會政治秩序穩定的關鍵所在。法家對國家權力採取某種程度上的神化立場,其所構造的所有法律都是為了維護國家的統治,尤其是為了確立和維護最高統治者至高無上的權威。這樣的法律當然難以保障民眾的自由和尊嚴。
因此,實際上這樣的法律很難保障民眾的自由和尊嚴。法家崇拜權力,權力永遠超越法律,知法守法只是針對老百姓而言的,權力則高高在上,可以任意悔法造法。「法治」、「法家」雖只一字之別,但卻差之千里。韓非說:「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術者,藏之於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是以明主言法,而境內卑賤莫不聞名知也,用術則親愛習近莫之得聞也,」
法家理論的缺陷之一在於其過於誇大法律的力量,以至於否定道德教化的力量,這以韓非所謂「務德而不務法」最具代表性。法家理論的缺陷之二在於其過於相信輕罪重刑(或謂輕過重罰)的威懾力,以至於喪失了最低限度的人道原則。法家理論的缺陷之三在於其對和諧的理解僅僅限於社會治理的層面,即官民普遍守法而形成一種穩定的社會秩序。
由此可證,法家的法治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法治!
E. 法家的法治與當今社會的法治是否相同
1、理論前提不同
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論是基於他們對人性和歷史演進的看法。法家主張「好利惡害」的人性論。
現代法治的基本內涵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統治階級以法對國家權力的制約,以有效地制約和合理運用公共權力,使已經制定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基本原則是依法治國,有法可依。
2、本質不同
法家的「法治」維護的是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其本質還是為了維護建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法家的「法」實質是維護新興統治集團的法,並不能代表整個社會成員的利益。
現代的法治要求是人民是「法」的制定主體,法的作用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推行法治的方法不同
法家「法治」的方法概括為以法為本,法令必須成為判斷人們言行和行賞施罰的唯一標准。同時主張嚴刑峻法。在法家看來,重刑是達到法治的一個重要手段。
現在法治的法是懲罰犯罪分子,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犯罪活動都將受到懲罰。
(5)法家法治實質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現在法治)的必要性: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動搖,緊緊圍繞建設法治中國的總目標,以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重點,切實將加強法治建設貫穿於政法工作全過程,帶頭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重任。
要把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作為基本要求,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要把以人為本、公平正義作為靈魂,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訴訟法律制度,規范執法司法行為,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要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重要目標,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圍。
F. 法家法治和現代法治有何異同
本質上是同的都是以法治國。
1.法家主張用「嚴刑酷罰」來統治社會,
現代法治以教育為主。
2.法家是維護封建統治階級專制統治的工具,其目的在於維護權力,
現代法治與民主緊密相聯,目的在於保障人民權利。
其實主要服務對象不同,一個服務於統治階級,一個服務於人民大眾
G. 法家思想,真的是倡導依法治國的嗎
法家思想真的是倡導依法治國,不過這是一種極端做法。法家思想過分強調法制在治理國家中作用,忽視了人們身心發展正常規律,忽視了德治的地位,人是一個有感情的動物,不是一個沒有感情機器,法律之外還有人性,這種完全依靠法制治理國傢具有隨意性和主觀性,忽視人性發展和對世界的認知,法家思想誕生於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一個處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間過渡時代,人們都在下個時代尋找出路,出現了百家爭鳴局面,涌現出批具有優秀思想人物,提出了自己對世界和時代思考,法家思想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
法家思想主張“以法治國”以“權,術,勢”統治為根本。人們個人感情在這里不重要,人性被排除在外,法律視為一種有利於社會統治的強制性工具,在古代完全是服務統治階級,體現統治階級意志。
H. 法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法家學派在政治來上、理論上,一般自說來都是主張變法革新,要求加強君權,提倡以「法治」代替「禮治」,積極發展封建經濟,鼓勵「耕戰」,力求做到「富國強兵」,以達到加強和鞏固地主階級專政的目的。
拓展資料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 《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純粹的理論家,而是積極入世的行動派,它的思想也是著眼於法律的實際效用。
法家思想包括倫理思想、社會發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諸多方面。法家倫理思想。法家倫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觀基礎上的誠信觀和義利觀。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成熟在戰國時期。春秋、戰國亦稱之為刑名之學,經過管仲、士匄、子產、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等人予以大力發展,遂成為一個學派。
戰國末韓非對他們的學說加以總結、綜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圍涉及法律、經濟、行政、組織、管理的社會科學,涉及社會改革、法學、經濟學、金融、貨幣、國際貿易、行政管理、組織理論及運籌學等。
I. 韓非子「法治」思想的實質是什麼
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韓非子的思想其實很難說是「法治」 充其量是「規則」 實質上他的「法」是君主制定的游戲規則,用來規范其他人的行為
J. 法家的「法治」思想和現在的「以法治國」有何不同
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以「權,術,勢」逐級統治為根本.講究「以刑去刑」版「輕罪重罰權」
假如你偷了東西,就有可能被砍頭,如果你殺了人或是更嚴重的罪,就會被腰斬.
和現在的「以法治國」 有很大區別,一個是用重罪來威懾人們,一個是用一個適當的刑罰來給予告誡.
至於中央集權制也是和法家有很大淵源.法家也正是將一切的權力全都集中到了君王身上.讓君王擁有權勢可以懲罰違法之人.
法家的「法治」 是用重刑來威懾人他人,以達到懲罰威懾他人的作用.
而現在的「以法治國」更多的是來保護受害者的權益.也讓那些違反了法律的人有的相應的處罰,以與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