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道德經
㈠ 誠信是一顆金字……
誠信是一顆金字
誠信,這關系著一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信,將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
從字面上說,「誠信」就是誠實守信。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因而,說到「誠信」與否,很多人都認為是道德方面的問題,只是一個人在社會的安身立命之本。可是,在市場經濟社會,道德和利益往往是相鄰而居的。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地方,重視道德,講究誠信,往往可以在經濟上得到豐厚的收益;反之,不但會在道德上遭至譴責,受到法律的嚴懲,更難以在經濟上獲得長久的利益。就誠信的重要性而言,說「誠信是金」應是不為過的。
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他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得到了「美貌」、「誠信」、「金錢」、「健康」、「聰明」等一些對人非常有用的東西。他乘船過江,由於所帶的東西太多,超過了船的承載能力,船馬上就要沉入江中,於是,情急之下,他去掉了誠信。當他上了岸,沒有一個人相信他,因為,他沒有了誠信。他感到非常痛苦。
現實中,我也有過失信的經歷。有一次,我和張夢凡借了一本《福爾摩斯探案集》,說好兩天後還他。可是,半個星期過去了,還是沒有還他書。只到有一天,他向我討要,我才還給他。事後我很後悔,下決心再也不失信了,決心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今天晚上,我准備去補課。走了一大半路,我才發現自己忘了拿閱讀書,只好又返回學校去取。路上,遇到了胡春雨,真巧,她也忘了拿閱讀書。於是,我答應幫她也拿上。當我到了教室拿上自己的閱讀書後,便自覺地走到胡春雨的座位上取上了她的。我自己心裡想,這回我不能失去信用了!當我把書交給胡春雨後,看到她那高興的樣子,我也嘗到了守信的快樂。
人們常說:「誠信是金」。可是,我認為誠信比金錢還要重要。一個人失信,就失去了朋友。失去的不僅僅是金錢,而是一切!他就會成為一個窮光蛋!
誠信,失去就在一剎那,而得到卻要幾年,其至幾十年。一個公司沒有誠信,就會倒閉;一個人失去誠信,他將一生沒有什麼成就。
啊!誠信是金。千萬不要失去誠信,失去了,就再想得到,只需用兩個字來說「太難!」
誠信是一朵蘭花,它開在人們荒蕪的心田;誠信,是一杯濃茶,它讓生活更加濃郁芳醇;誠信是一道勁歌,它奏響了時代的最強音;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人處事的最基本准則。
誠信是金,它可以觸動人們內心深處最敏感的神經,給眾生點亮了一盞永不眠滅的心燈
㈡ 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短一點)
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幼兒篇)目錄山川四時
子夜四時歌·春歌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李嶠 風
賀知章 詠柳
王維 鹿柴
王維 鳥鳴澗
李白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望廬山瀑布
杜甫 絕句·遲日江山麗
杜甫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暮江吟
白居易 憶江南
柳宗元 江雪
王安石 梅花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
楊萬里 小池
楊萬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走進自然
漢樂府·江南可采蓮
駱賓王 詠鵝
張旭 山行留客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孟浩然 春曉
李白 古朗月行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
賈島 尋隱者不遇
杜牧 山行
蘇軾 題西林壁
陸游 游山西村
楊萬里 閑居初夏午睡起
楊萬里 宿新市徐公店
朱熹 春日
查慎行 舟夜書所見
袁枚 夜立階下
袁枚 所見
高鼎 村居緣境生情
漢樂府·長歌行
曹植 七步詩
賀知章 回鄉偶書
王維 相思
李白 靜夜思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高適 別董大
杜甫 前出塞
張繼 楓橋夜泊
盧綸 塞下曲
孟郊 遊子吟
李紳 憫農
林傑 乞巧
范仲淹 江上漁者
王安石 泊船瓜洲
王冕 墨梅
於謙 石灰吟
鄭燮 竹石
中國經典詩文誦讀讀本(小學篇1)目錄進德修業,成就智仁勇
勤修道德
樊遲問仁
君子喻於義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愛人不外已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人有氣有生有知
以愛已之心愛人
樹立志向
匹夫不可奪志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天行健
不食嗟來之食
無冥冥之志者
君子之於學也
有志者,事竟成
人無志,非人也
志小則易足勇於實踐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見義不為,無勇也
君子義以為質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力行近乎仁
道雖近,不行不至
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
不聞不若聞之
積微,月不勝日
小善積而為大善
好大而不為,大不大矣團結友愛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君子貴人而賤已
君子不以其能者病人
與人善言,暖於布帛
譬之若登山
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物固莫不有長知恥自強
行已有恥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人不可以無恥誠實守信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言必信,行必果
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
輕諾必寡信
修辭立其誠
知之曰知之
范張雞黍含英咀華,體悟真善美
陶淵明 雜詩
吳均 山中雜詩
王之渙 涼州詞
孟浩然 過故人庄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懷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使至塞上
王維 山居秋暝
李白 贈汪倫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
王翰 涼州詞(其一)
崔顥 黃鶴樓
杜甫 春夜喜雨
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逢入京使
韓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韓愈 晚春
王籍 入若耶溪
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李商隱 夜雨寄北
王安石 登飛來峰
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楊萬里 夏日追涼
朱熹 觀書有感
趙師秀 約客
盧梅坡 雪梅
葉紹翁 游園不值
錢鶴灘 明日歌
晏殊 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
辛棄疾 清平樂?村居
陶弘景 答謝中書書
范曄 列女傳(節選)
彭端淑 為學一首示子侄(節選)
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小學篇2)目錄進德修業,成就智仁勇尊師敬長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先生施教,弟子是則
君子隆師而親友
疾學在於尊師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感恩孝親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子夏問孝
親親,仁也
夫孝,德之本也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
人之行,莫大於孝刻苦學習
學而時習之
知之為知之
溫故而知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夫學,殖也
君子學以聚之
學者亦必志於彀
學不可以已
成身莫大於學
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人不學,不知道
學然後知不足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
學、問、思、辨、行
謂學不暇者,雖暇亦不能學矣
凡可無學而能者,唯息與食也
學者能明於天人之分
學者如登山勇於改過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
人誰無過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良葯苦口勤勞節儉
儉,德之共也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含英咀華,體悟真善美
詩經·衛風·木瓜
北朝民歌 木蘭詩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李白 行路難
李白 峨眉山月歌
劉長卿 送靈澈上人
韋應物 滁州西澗
常建 題破山寺後禪院
溫庭筠 商山早行
柳宗元 漁翁
張志和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梅堯臣 魯山山行
陸游 臨安春雨初霽
文天祥 過零丁洋
於謙 春日客懷
趙翼 論詩
范仲淹 蘇幕遮(碧雲天)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辛棄疾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蘇軾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蘇軾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
韓非 濫竽充數
諸葛亮 誡子書
歐陽修 賣油翁
王安石 傷仲永冰心 春水(節選)
魯迅 五猖會(節選)
朱自清 匆匆
中國經典詩文誦讀讀本(中學篇1)目錄進德修業,成就智仁勇立志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博學而篤志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愚公移山仁義
樊遲問仁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萬事莫貴於義
自苦而為義
仁之勝不仁也,猶水之勝火
求其放心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從其大體為大人
君子以仁存心
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君子寬而不僈誠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古者言之不出
民無信不立
君子忠人
公生明,偏生暗
文公伐原
延陵季子脫劍掛墓知恥改過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人不可以無恥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
聞過則喜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
扁鵲見蔡桓公自知知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者不怨人
鄒忌諷齊王納諫孝親
父母唯其疾之憂
入則孝,出則弟
子游問孝
父母在,不遠游含英咀華,體悟真善美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阮籍 詠懷(其三十九)
南朝樂府 西洲曲
楊炯 從軍行
王之渙 送別
王灣 次北固山下
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高適 別董大(其一)
李商隱 無題
李賀 雁門太守行
顧炎武 精衛
白居易 長相思(汴水流)
馮延巳 謁金門(風乍起)
李煜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范仲淹 蘇幕遮·懷舊
李之儀 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
賀鑄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辛棄疾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納蘭性德 長相思(山一程)
張可久 金字經·春晚
韓愈 馬說
柳宗元 小石潭記(節選)
曾鞏 墨池記
張岱 西湖七月半馮志 蛇
卞之琳 斷章
中國經典詩文誦讀讀本(中學篇2)目錄進德修業,成就智仁勇勇毅
君子尚勇
見義不為,無勇也
士君子之勇謙抑慎獨
君子求諸已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
敖不可長
君子必誠其意
君子慎其獨
知者之舉事
無稽之言,不見之行,不聞之謀,君子慎之交友
君子周而不比
君子矜而不爭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有諸已不非諸人
友其德
不能則學,雖能必讓
君子必在已治學
知之為知之
學而不思則罔
不如學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專心致志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勸學
學莫便乎近其人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
河伯觀海
薛譚學謳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知人無務,不若愚而好學
學者,所以求為君子也
莫良於學
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
君子必慎交遊焉樂道
君子修美
立義行道,毋論難易
原憲安貧含英咀華,體悟真善美
詩經·秦風·蒹葭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左思 詠史(其五)
左昌齡 閨怨
杜甫 登高
李商隱 錦瑟
陸游 書憤
馮延巳 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柳永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范仲淹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歐陽修 踏莎行(候館梅殘)
蘇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周邦彥 蘇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 永遇樂(落日鎔金)
李清照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韓嬰 韓詩外傳(節選)
司馬遷 屈原賈生列傳(節選)
司馬遷 管晏列傳(節選)
陳子昂 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
范仲淹 岳陽樓記
歐陽修 秋聲賦聞一多 祈禱
何其芳 預言
戴望舒 我用殘損的手掌
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大學篇)目錄進德修業,成就智仁勇 智仁勇
君子九德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有德者必有言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君子比德
善、信、美、大、聖、神
士不可以不弘毅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大勇
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
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
君子易知而難狎,易懼而難脅 砥礪情操
君子成人之美
樂人之善
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知人論世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
養心莫善於誠
聖人也者,人之所積也
君子可以為小人,而不肯為小人
身勞而心安,為之
凡百事之成,必在敬之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夫聖人之屈者,以求伸也
取四重,去四輕
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誠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之言,信而有徵
觀人者,審其作輟而已矣
忠不可暴,信不可犯 安貧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不改其樂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義者,百事之始也
遺物而反己
寵位不足以尊我 謙抑
滿招損,謙受益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
孔子觀於周廟
心小志大者,聖賢之倫也 治學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
六言六蔽
不遷怒,不貳過
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
輪扁斫輪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問之要 孝親
子游問孝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五不孝
人之與其親也,至死無窮
子欲養乎親不待 改過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
古之君子,過則改之
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 含英咀華,體悟真善美
詩經·邶風·靜女
屈原 橘頌
曹操 短歌行
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李白 將進酒
李商隱 無題
李商隱 明神
文天祥 正氣歌
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
溫庭筠 夢江南(梳洗罷)
韋 庄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李 煜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歐陽修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柳 永 鵲橋仙(纖雲弄巧)
李清照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聲聲慢(尋尋覓覓)
岳 飛 滿江紅(怒發沖冠)
辛棄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秋 瑾 滿江紅(小住京華)
曹 植 洛神賦(節選)
王 勃 滕王閣序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節選)
李 贄 題孔子像於芝佛院
袁 枚 黃生借書說 艾 青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馮 至 什麼能從我們身上脫落
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壯歲篇)目錄進德修業,成就智仁勇崇德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
作德心逸日休
元、亨、利、貞
剛、毅、木、訥
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夫子自道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三不朽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
養生安樂者,莫大乎禮義
操行有常賢,仕宦無常遇守善
君子不憂不懼
訥於言敏於行
君子三戒
尊五美,屏四惡
反求諸己
捨生取義
聖人擇可言而後言
君子三樂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君子能為可貴
以義變應,知當曲直
兼權之,孰計之
君子之恥謙抑
天道虧盈而益謙
天何言哉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不爭之德
盛德而卑
三利三患
自伐其善,則莫不惡也正身守信
其身正,不令而行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古者言之不出
君子不失足於人
志忍私,然後能公
延陵季子脫劍掛墓交友
道不同,不相為謀
無友不如己者
君子之交淡若水
無不愛也,無不敬也向學
我非生而知之者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三患五恥教子
中也養不中
君子有三樂
曾子教子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養生
五色令人目盲
物也者,所以養性也,非所以性養也
治身,太上養神,其次養形
養生者先須慮禍含英咀華,體悟真善美
詩經·周南·漢廣
左思 嬌女詩
陶淵明 移居
鮑照 擬行路難
張九齡 望月懷遠
李白 客中作
李白 蜀道難
黃庭堅 登快閣
陸游 劍門道中遇微雨
蔣士銓 歲暮到家
柳永 雨霖鈴(寒蟬凄切)
柳永 望海潮(東南形勝)
李清照 一剪梅(經藕香殘玉簟秋)
陸游 卜運算元·詠梅
張孝祥 念奴嬌·過洞庭
姜夔 揚州慢(淮左名都)
元好問 水調歌頭·與李長源游龍門
薩都刺 念奴嬌·登石頭城
李密 陳情表
王羲之 蘭亭集序
江淹 別賦
韓愈 師說
歐陽修 醉翁亭記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前赤壁賦張岱 湖心亭看雪
聞一多 發現
艾青 手推車
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晚晴篇)目錄進德修業,成就智仁勇守善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德之不修,是吾憂也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子在齊聞《韶》
上善若水
事天立命
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君子有三思
盡小者大,積微者著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
德與身存亡者,未可以取法也
不歸善者不為君子
君子不恤年之將衰,而憂志之有倦
循福之所自來.防禍之所由至
西銘恬退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不爭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養心莫善於寡慾
莊子釣於濮水
卑讓降下向學
學而不厭
不知老之將至
學至乎沒而後止養生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拱把之桐梓,
節其五欲,去其二凶
充攝之間,此謂和成
起居時,飲食節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流水不腐,戶樞不螻
人之耳目,曷能久熏勞而不息乎
聖人必先適欲
人有三死而非命
五禽戲
養生擇術
達觀
恬淡寂漠,虛無無為
莊子鼓盆教子
貽之以言,弗貽以財
孟母三遷
含英咀華,體悟真善美
曹操 龜雖壽
陶淵明 飲酒(其五)
陶淵明 歸園田居
宋之問 渡漢江
韓愈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路德延 小兒詩
楊萬里 嘲稚子
蘇軾 江城子?密州出獵
楊慎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節選)
崔瑗 座右銘
傅玄 傅子·仁論
陶淵明 桃花源記
吳均 與朱元思書
王維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韓愈 原毀
司馬光 訓儉示康(節選)
沈括 夢溪筆談·書畫
蘇軾 鬥牛圖
鄭燮 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
袁宏道 滿井游記沈復 兒時記趣(節選)
艾青 我愛這土地
穆旦 贊美
㈢ 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的出處
出 處:元代念常的《佛祖歷代通載》。
「心不動於微利之誘」,意思為講道德修養要從小事做起,要學習儒家的「正心」觀念和佛教的「定心」觀念,不要被蠅頭小利誘惑,因此失去操守、壞了大事、忘了大義。
「目不眩於五色之惑」是指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誘惑,不要被慾望牽著走,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3)金字道德經擴展閱讀:
佛祖歷代通載編纂歷程:
二十二卷。元·念常撰。又稱《佛祖通載》。 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九冊。念常,俗姓黃。號梅屋,世居華亭。為元代禪宗名僧。本書是一部有關中國及印度之佛教傳播的編年體佛教史。自七佛偈、宇宙初始、盤古、三皇等事敘述起,迄元順帝元統元年(1333)為止。
依各朝代帝王紀元之年月記事。所含史事甚多,因此卷帙亦大。古人之著史書,常有襲用前人同類著作之某部份之情形。如班固《漢書》中,即有沿用司馬遷《史記》內之文字者。佛教史書、目錄書亦然。而此書沿襲前人之處尤多。近代著名史家陳援庵曾加指摘。並指出其書之多處訛誤。
卒於金·大定五年,無著妙總卒於宋·乾道六年,今亦統系於嘉泰四年之末,此則失之移後者也。又元·至大三年庚戌條,有元太祖、木華黎及耶律楚材紀事,移後且八九十年,瞀亂至此。卷首虞集序乃謂其「參考訛正,二十餘年,始克成編」,不知二十餘年中,其所考正者何事也。
虞集序為《道園學古錄》所未載,抑《佛祖統紀》而揚《通載》。吾嘗見崇禎七年董其昌撰〈佛祖綱目序〉則反之,曰「宋僧志磐撰佛祖統紀,以天台為統。元僧念常復作通載,名依統紀,而立例則殊。
始用史家編年之法,以宗為主,以教為輔,凡凈行神足,性相義觀,無所不備,而識者摘其漏誤,至不可置辨,蓋史之難如此」雲雲。則《通載》之謬誤,明人已先有言之者。
清初費隱容撰《五燈嚴統》〈辨惑編〉,乃極力推崇之,謂「通載梵本,計卷三十有六,久入北京皇藏我字函中,元朝華亭念常禪師所集,歷今幾四百年」雲。則以其載丘玄素偽碑,信有兩天王道悟,謂雲門、法眼二宗,皆出馬祖,與費隱臭味相同,意有所偏,則好而知其惡者鮮矣。
惟此書撰自元代,時有佚聞,如瀛國公之死,宋、元史皆闕載,此書於卷末至治三年條,載是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與洪武初無慍撰《山庵雜錄》同,此釋典之有補世典者。
《雜錄》言:「瀛國公為僧後,至英宗朝,適興吟詩雲版寄語林和靖,梅開幾度花,黃金台上客,無復得還家。X諜者以其意在諷動江南人心,聞之於上,收斬之。既而上悔,出內帑黃金,詔江南善書僧儒,集燕京書大藏經」雲。
《宋稗類抄》二亦載此詩,然未載其死。《元史》二十八〈英宗紀〉雖未載其死,然載「至治三年四月朔,□天下諸司,命僧誦經十萬部,同月又勒京師萬安、慶壽、聖安、普慶四寺,揚子江金山寺,五台萬聖釣國寺,作水陸佛事七晝夜。」
皆似與此事有關。特恐瀛國公之死,在四月以前,念常以是年五月入燕,其入燕即為繕寫金字大藏,故載瀛國公之死為四月,然則瀛國公之不得其死,殆可信也。
㈣ 中國文化
中國功夫源遠流長上千年,不僅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更因其濃厚的神秘色彩而為中外所矚目。事實上,中國功夫亦因一代巨星李小龍的一系列動作電影而大放異彩並風行全球,裡面所展露的中國拳腳功夫,更受到國際間高度的重視,使中華民族特有的武功推向了世界,成功的打響了中國功夫這塊金字招牌。
回溯到中國功夫的起源,從古文獻的記載和考古學實物的發掘相印證,在史前時代,人們為了獲取生活所需和適應大自然的適者生存條件,因應人與人爭、人與獸爭,逐漸學會了使用拳打、腳踢、摔絆、擒拿等動作。並且在原始社會里的節慶或祭典儀式中,常有干戚舞、大武舞、弓矢舞、矛舞和角抵舞的活動,這都是搏鬥技巧動作所組合成套的運動形式,是以歌舞來顯示武勇凱旋,展示榮耀,也是「武術套路」最早的起源。
另外私有制萌芽後,部落間的戰爭使格鬥的技術不斷發展,從西漢時期的儲具圓雕<格鬥>上手,就生動地展現出徒手相博的場景。在激烈的生存博斗,要求一定要有必勝的攻防格鬥技能,經過實際演練並能自覺的運用,這就是功夫的萌芽。
中國功夫在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稱謂,例如在夏、商、周時稱為拳勇、手博、相高、角力;春秋戰國時稱技擊、相博、手戰;秦漢三國時稱武藝、角抵、摔胡、手博、手格、長手等;魏晉南北朝時稱武術、講武、相撲、拳法等;隨唐時期稱拳捷、試撲、手搏、相搏等;宋朝時稱武藝、武技、相搏、手搏、打套子、角抵等;明朝時稱白打、使拳、使藝、拳法等;清朝稱把式、對力、對拳、武藝;而民國以後稱國術、武術、國技、把式、八式、操扁卦、功夫等。
以上稱謂雖因時代、地理環境、文化背景的相異而有所不同,且有的名稱除了在古籍中才能找到,一般並不經常出現,但都是代表著中國功夫在歷史中的演變及定位。現在我國稱為國術,大陸稱為武術,國際間最為流行的通稱則有中國功夫(Chinese Kung-Fu)、國術(Chinese Kuo-Shu;Martial Arts)、武術(Wu-Shu)等三種。
中國功夫來源於古代人類為了戰勝野獸,為了更好的保衛自己以及健身等思想的作用下,運用一些動作,器械等來達到這些目標,並在前人不斷的鍛練中形成固有的套路,並經過後人的不斷修改,不斷完善而形成中國功夫。
http://www.xiaoi.com/browseDetail.do?qid=1125009
當前人們提到散打,離不開一人打字,這是我們多年來宣傳的成效,應當矛以肯定。不過人們可能又忽視了一個問題,哪就是「精神」上的訓練。做為了中國功夫的代表,不能僅僅按照現代體育來訓練,應當將我們的精髓加入,哪就是:
一、禮:
練武的人首先是知禮,為了制止打人,而不是為了打人。
二、苦:
練武的人要有吃苦耐勞精神,不僅要練武吃苦,而且要在工作中,生活中,都要有一種心理的承受力。具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
三、超越
練武的人,不是一介武夫,而是和紳士一樣的。更重的是,還要有一種超越自我的能力。
中國功夫是中國武術和中國氣功的一種統稱,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人類自身的肢體認識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也是一種特殊的極具價值的體育運動方式。
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不斷創造,逐漸形成的一項運動。它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以生存為主要目的的階段,戰國時代以軍事技能為主要用途的階段,在民間
少林功夫內容豐富、套路繁多。按性質大致可分為內功、外功、硬功、輕功、氣功等。內功以練精氣為主;外功、硬功多指鍛煉身體某一局部的猛力;輕功專練縱跳和超距;氣功包括練氣和養氣。按技法又分拳術、棍術、槍術、刀術、劍術、技擊散打、器械和器械對練等共一百多種。這些套路和軟硬功夫,由於年代久遠,散失很多,據不完全統計流傳至今的有如下主要套路:
1、拳術
源為武藝之源。少林派拳術有羅漢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戰拳、昭陽拳、連環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圓功拳、內功拳、太祖長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觀潮拳、金剛拳、七星拳、練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長錘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長關東拳、青龍出海拳、翻子拳、鷹爪拳、護身流拳等。
對練拳術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開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橫炮、二十四炮、少林對拳、一百零八對拳、華拳對練、接潭腿等。
少林派拳術剛健有力、剛中有柔、朴實無華、利於實戰,招招勢勢非打即防,沒有花架子。在練習少林拳時,不受場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說,其風格主要體現一個「硬」字,攻防兼備,以攻擊為主。拳勢不強調外形的美觀,只求技擊的實用。步法進退靈活,敏捷,有沖拳一條線之說。在身段與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進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要求穩固而靈活,眼法講究以目視目,運氣要氣沉丹田。其動作迅如閃電,轉似輪旋,站如釘立,跳似輕飛。少林拳分南北兩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還分許多小派。
2、棍術
少林派棍術有猿猴棍、風火棍、齊眉棍、大桿子、旗門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小梅花棍、雲陽棍、劈山棍、陰手棍、陽手棍、五虎擒羊棍等。對練棍術有排棍、穿梭棍、六合桿、破棍十二路等。
棍打一大片,一掃一劈全身著力。棍練起來呼呼生風,節奏生動,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克敵制勝,在歷代抗敵禦侮中,少林棍發揮過重要作用。
3、槍術
槍這古代兵器之王。少林派槍術有少林槍、五虎槍、夜戰槍、提爐槍、攔門槍、金花雙舌槍、擔攔槍、十三槍、十八名槍、二十一名槍、二十四名槍、二十七名槍、三十一名暴花槍、三十六槍、四十八名槍、八十四槍、六門槍勢、十槍架、六路花槍、秘授槍譜三十六點、豹花槍等。
對練槍術有槍對槍、對手槍、戰槍、雙刀對槍、六合槍、三十六槍破法對練、二十一名槍對刺等。
少林槍術有一條歌訣是:「身法秀如貓、扎槍如斗虎,槍扎一條線、槍出如射箭,收槍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壓槍如按虎、挑槍如挑龍,兩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攔、拿、亢、點、崩、挑、撥,各種用法奧妙全。」
4、刀術
刀是歷代重要兵器之一,其中大刀被譽為「百兵之帥」。「刀如猛虎、槍似蛟龍」,刀術的演練一招一式都要有威武、凜烈的氣慨。少林的刀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少林單刀、少林雙刀、奮勇刀、縱撲刀、雪片刀、提爐大刀、抱月刀、劈山刀、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六合單刀、座山刀、六路雙刀、八路雙刀、太祖卧龍刀、馬門單刀、燕尾單刀、梅花雙發刀、地堂雙刀、滾堂刀、單刀長行刀、五虎少林追風刀等。
對練刀術有刀對刀、二合雙刀、對劈單刀、對劈大刀、單刀進雙刀等。刀的使用特點是纏頭裹腦、翻轉劈掃、撩掛雲刺、托架抹挑等,並有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大刀看頂手,劈、撩、斬、刺似猛虎之說。
5、劍術
劍術矯健、優美、豪放,自古至今流傳深遠。
少林派劍術有達摩劍、乾坤劍、連環劍、太乙劍、二堂劍、五堂劍、龍形劍、飛龍劍、白猿劍、綈袍劍、劉玄德雙劍、青鋒劍、行龍劍、武林雙劍等。
對練劍術有二堂劍、五堂劍對刺、少林劍對刺等。劍訣:「劍是青龍劍,走劍要平善,氣要隨劍行,兩眼顧劍尖,氣沉兩足穩,身法須自然,劍行如飛燕,劍落如停風,劍收如花絮,劍刺如鋼釘。」
6、其他兵器械類
少林武術器械有長的、短的、硬的、軟的、帶尖、帶刺、帶鉤、帶刃的,多種多樣,古有十八般兵器之說,近計不易勝數。除上述刀、槍、劍、棍以外,還有三股叉(南方又稱大鈀)、方便鏟、套三環、峨嵋刺、月牙鏟、和戟鐮、秀圈、方天畫戟、雙錘、大斧、雙斧、三節棍、梢子棍、七節鞭、九節鞭、雙鞭、刀里加鞭、繩標、虎頭雙鉤、草鐮、「五合草鐮、六合戰鏈」、戟頭鉤、梅花單拐、六合雙拐、馬牙刺、烏龜圈、雙鐧、日月狼牙乾坤圈、禪杖、大槊、風魔杖以及盾牌、弩等。
7、器械對練及器械拳術對練套路
空手奪刀、空手奪槍、單刀對槍、空手奪匕首、棍穿槍、草鐮合槍、梢子棍合槍、刀對槍、雙刀進槍、眉齊棍合槍、單拐進槍、雙拐破槍、拐子合齊眉棍、虎頭鉤進槍、馬牙刺合槍、烏龜圈合槍、套三環合槍、方便鏟合槍、月牙鏟破雙槍、九節鞭對棍、鋼鞭對九節鞭、月牙合槍、月牙合鐧、三節棍進槍、方天畫戟進槍、三英戰呂布、空手奪刀槍、和戟鏈進槍、三股叉進槍、大刀封槍、三節棍破雙槍、峨嵋刺進槍等。
8、技擊散打
少林派技擊散打有:閃戰移身把、心意把、虎撲把、游龍飛步、丹鳳朝陽、十字亂把、老君抱葫蘆、仙人摘茄、葉底偷桃、腦後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絲纏法、應門鐵扇子、撥步炮、少鬼攥槍等。
9、氣功
氣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類,少林寺流傳的氣功有「易筋經」、「小武功」、「站樁功」、「益壽陰陽法」、「混元一氣功」等。
10、軟硬功夫
軟硬功夫練法有多種,有卸骨法、擒拿法、點穴秘法、短打手法、各種用葯法、救治法等。
武術的分類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和優秀文化遺產。過去曾有人把武術分為南、北兩派,或者分為內、外兩家。
所謂南派、北派,主要是根據流行於南方的拳術多手法,而流行於北方的拳術多腿法這一特點來區分的。因此,武術界就有了"南拳北腿"之說。
所謂內家、外家,主要是根據《寧波府志》中的"外家者,其法主於搏人?而跳踉奮躍則勇";"內家者,其法主於御敵,非遇困危則不發"這一記載而區分的。後來,武術界則把少林等剛健有力、竄跳閃躲靈便的拳種統稱為外家拳,而把太極拳、形意拳、八極拳、八卦掌統稱為內家拳了。
新中國成立後,武術運動獲得了很大發展,在逐步挖掘、整理、繼承傳統武術的基礎上,產生了新編武術長拳運動,近幾年又經過研究試點,開展了武術攻防技術的搏鬥運動,極大地豐富了武術運動的內容和形式,有效地開展了武術競賽活動,使武術運動走上了規范化、科學化的道路。在這種情況下,舊時以拳種分類就顯得很繁雜:以南、北派,內、外家來分類又過於籠統了。因此,根據武術運動全面發展的需要,推動武術運動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產生了新的武術分類方法,將武術內容分為如下五大類:
一、拳術類
包括各種徒手拳術,如長拳、太極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極拳、通背拳、劈掛拳、翻子拳、地趟拳、象形拳等。
二、器械類
短器械:刀術、劍術等。
長器械:槍術、棍術等。
雙器械:雙刀、雙劍、雙鉤、雙鞭、雙頭槍、單刀加鞭等。
輕器械:三節棍、九節鞭、流星錘、繩標等。
三、對練類
徒手對練:對打拳、對擒拿等。
器械對練:對劈刀、對刺劍、對扎槍、對打棍、單刀進槍、雙刀進槍、朴刀進槍、三節棍進槍棍等。
徒手與器械對練:空手奪槍、空手奪棍、空手奪刀、空手奪匕首等。
四、集體項目
各種三人以上的徒手拳術或器械的集體演練。如集體基本功、集體拳、集體劍、集體刀、集體槍、集體棍、集體九節鞭等。
五、攻防技術
攻防技術是兩人之間按照一定競技規則而進行的相互搏擊運動。如:散子、推手、短兵、長兵等。
目前流行的這種新的武術分類方法,主要是抓住了各種拳法都離不開攻防格鬥動作,各種器械總不外乎古代兵器,鍛煉方式也都包括單練、對練、集體練、搏擊格鬥四種形式等特點。這樣分類有利於對各類拳術和器械動作技術的運動規律和原理進行系統地教學、訓練和研究,也有利於開展武術運動的競賽活動。當然,這種分類方法不可能面面俱到,盡善盡美。隨著武術運動的發展,武術的分類方法必將進一步地完善化、科學化。
術的"流派"與"宗派"
我國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國家,武術作為一種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它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逐漸形成並繁衍了眾多的武術流派。當時,由於受封閉性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的制約以及經濟、文化差異等諸多社會因素的影響,武術技術首先在某一區域或某一姓氏家族中相對穩定下來,隨著後代的繁衍及各種職業武術者的出現,武術技術不斷得到充實、完善,其風格特點也逐漸鮮明和成熟起來。
武術流派本是區分拳種技術類別的標志,是由不同技術特點和風格形成的武術技術派別,是武術技術的精華。然而,在武術流派的形成過程中,由於封建宗法制度和濃厚的宗族觀念的影響,加之封建統治者從自身利益出發,扶助幫派,至使武術技術流派蒙上了"宗派"色彩。
"宗派"是私有制的產物,是意識形態觀念。從辯證的角度看,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雖然武術流派曾依附於一定的宗派得以保存,但是它們之間並無必然的內在聯系。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封建宗派已失去它的政治、經濟基礎,思想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小。如今,封建宗派和技術流派已成為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我們不加分析地一概而論,把武術技術流派與封建宗派混為一談是錯誤的。
杜絕宗派思想、門戶之見,是為了反對思想上的封建宗法殘余,以求打破各派別之間長期閉關自守的局面,達到技術上取長補短的目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武術日趨系統化、科學化,並逐步由口傳身授,過渡到用文字及現代化科學方法、手段傳授技術,研究武術技術流派及各拳種、流派之間的內在聯系,並在保留原有技術流派的基礎上,發展新的技術流派是必要的。
首先,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在保留現有武術流派的基礎上,發展創新武術技術流派,有助於保存發揚古老的民族文化遺產;有助於武技的切磋礫櫥;有助於各拳種流派技術、理論體系的完善;促進武術科研活動的開展。只有發展風格各異的武術技術流派,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參加到武術運動中來,促進群眾性武術活動的開展,從而不斷提高武術運動的技術水平。
其次,從武術技術流派本身來看,它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積累、發展形成並延續下來的。隨著武術技術動作的日臻完善和規范化,不同流派還會不斷出現分化過程。當技術動作發展成較為穩定的技擊技術和套路技術時,不同流派又會相對固定下來;再隨著各流派的不斷分化、合並、發展成許多新的武術技術流派。從歷史上看,在繼承原有拳種流派基礎上,發展創新的事例很多。如:鷹爪拳脫胎於翻子拳;通臂拳脫胎於少林、蟬郎、劈卦;清代陳王庭以戚繼光三十二勢長拳為基礎,取各家拳法所長,經楊露禪等人豐富,逐漸形成了太極拳各流派。新中國成立以來,集查、花、炮、洪、華拳之大成,發展創新了自選拳,並從理論、技術和競賽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體系,突破並發展了原有拳種的風格,從而形成了新的武術技術流派。
因此,明辨武術技術流派與宗派思想,目的就是要在繼承的基礎主,發展新的武術技術流派,這對振興中華武術,開創武術事業新局面無疑是有益的。
武 德
武德,是指"止戈為武,尚武崇德"的精神。我國古代對"武"的理解是泛指軍事行動。《說文解字》上說要"止戈為武",它的意思是要以武禁暴治亂,止息干戈,而求得安定和平。"武"的原意並不是叫人們去"窮兵贖武"而稱王稱霸,恃強凌弱,怠意殺傷,滅人國家,占人土地,奪人財物,奴役人民。如果那樣做的話,就不是"武",而是"侵略"了,侵略是不配稱"武"的。"武"的含義是正義,如古代周武王討伐元道之紂王,死後被溢為"武王";岳飛抗擊金兵,死後被封為"岳武穆王飛這種冠以"武"的都是具有贊美和頌揚意義的美稱。
近代以來,人們把練習拳腳、刀、槍技藝稱為武術,其目的是為了防身和健身,並不是為了欺侮他人。我國武術界歷來有一個好的傳統,那就是尚武崇德。過去任何一個武術門派中如果出了敗類,都要按照本門派中的"家法戒律"歷數其罪,毫不留情地清理門戶,以警示那些不守武德而干盡壞事之徒。古人尚且如此重視武德,我們今天的習武之人更應該繼承和發揚武德精神。具體地說,我們今天練習武術,其目的主要是健身強體,防身自衛,同時也應具有主持"道義"的責任,比如說為了伸張正義,就應該做到"路見不平,見義勇為"。習武之人,應該是道德高尚的人,心胸開擴的人,有正義感的人,明辨是非的人,遵紀守法的人。為什麼要這么說呢?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武功高強的人,卻不諳事理,粗暴莽撞,遇事說不開,便一時性起,三拳兩腳,手起刀落地使人氣絕身亡,那將會給個人和社會造成多大的災難和不幸啊!因此,要求習武的人,都必須充分認識和完全理解武術的正當用途及習武的目的,都必須嚴格地遵守武德。
總之,武德作為一種道德規范,從古至今都是習武練功者必須嚴格遵守的准則。我們今天的武德,更應該是在繼承傳統武德的基礎上,建立具有我們新時代特點的武德准則,那就是要求我們廣大習武者在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中,認真做到"五講"、"四美"、"三熱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既要具有高尚的精神,又要具備過硬的武功,一旦祖國和人民需要時,我們便能立即挺身而出,聽從召喚而為祖國和人民貢獻力量。
武術的概念和基本屬性
武術,也稱國術、功夫或武藝,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一種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和優秀文化遺產。它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理論基礎,以徒手的和器械的踢、打、摔、拿、擊、刺、劈、扎等攻防技術動作為主要練習內容,以功法、套路、格鬥鍛煉為主要運動形式,從而達到修身養性、健身強體、培養意志和提高技擊搏鬥技能之目的。
武術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逐漸創造和發展起來的一項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及優秀文化的結晶。武術的本質核心是它所具有的技擊性特點。武術同時還具有民族性、文化性、藝術性、體育性、健身性、競技性、娛樂性等多種綜合性的特點。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它所展現給人們的是一種最為樸素、簡練、實用、美觀的身體活動形式,它是以人體的內在精神氣質為基礎,強調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的高度協調配合,完整統一,從而體現中國傳統體育活動注重陰陽平衡、天人感應、身心合一、形神兼備、內外雙修的最佳效果。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現象,在其長期的演進和發展過程中,深受中華民族文化的熏陶、浸潤、滋養,深刻地凝聚著中國哲學的智慧,美學的意境,藝術學的神韻,文化學的精神等。歷代武術家們自覺地運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認真地闡述武術原理,規范武術技法,力求達到文武相益、融會貫通的程度。如此深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淀和影響,不僅提高和發展了武術理論,而且決定著武術的運動特徵、功能特徵、技術技法的規范合理性,是促進武術健康發展的內在動力源泉,從而不斷地豐富和完善了中華武術文化的形態和體系,使得中華武術在民族傳統文化系列中獨具特色,獨樹一幟,獨具生命力,從而使中華武術成為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奇施瑰寶。
因此,武術的基本屬性應該是它所具有的體育和文化的雙重特性。武術不僅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而且更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寶貴文化遺產。可以說,武術源於中國,屬於世界。
武 術 諺 語
南拳北腿,東槍西棍
劍為百兵之秀
以靜待動,後發制人
槍為百兵之王,又為白兵之賊
棍為百兵之首
打人千萬,不如一紮
刀為白兵之帥
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寶劍隨身藏
槍怕搖頭棍怕點
槍如游龍,棍似旋風
百日袖箭千日鏢
不能因辭害其意,不能因名忌其拳
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大刀看口
鞭舞一堵牆,拳打一片星
武術講八法,拳腳要踢打
劍走青,刀走黑
錘槊之勇不可敵
內外合一,形神兼備
劍是君子佩,刀是俠盜使:
古人制藝,必立一意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花拳銹腿,好看無用
把勢、把勢,全憑架式。沒有架式,不算把勢
手似流星眼似電,身似游龍腿似箭
架子天天盤,功夫日日增
遍訪師和友,所求是真傳
內練精氣神,外練手眼身
內六合,外六合,內外相合益處多
練勁不練力,勁力打拙力
拳講三術,技、醫、藝術
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
練武不活腰,終究藝不高
抬腿輕,落地松,踢起腿來一陣風
練拳無樁步,房屋無立柱
練功先練樁,大鼎增力量
未學功夫,先學跌打
拳打千遍,身法自現
讀書要講,種地要耪,練拳要想
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
練拳千招,一熟為先。練勢多年,一快為主
打拳容易走步難
步不活則拳亂,步不快則拳慢
動則法,靜則型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先看一步走,後看一出手
打法各家各不同,靜如處女瞥如鴻
穩如泰山,靜如處女
一步練錯百步歪
行禮文靜如處女,開拳一動如脫兔。閃展敏捷若雄鷹,進擊迅猛象老虎
行家一落眼,便知深和淺。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心亂則意亂,意亂則拳亂
力如千斤壓頂,勁似利箭穿革
運動在身,用意在心
形美感目,意美感心
一力降十會,一力壓十技
打拳要長,發勁要短
意發神傳,心動形隨
死力不足貴,活勁最為高
頭頂青天,腳抓地;懷抱嬰兒,手托腮
根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
一巧破千斤。四兩撥千斤
前手齊眉三尖對,鼻尖手尖與足尖
練武先求腿力
動如濤,靜如岳,起如猿,落如鵲,立如雞,站如松,轉如輪,折如弓,輕如葉,重如鐵,緩如鷹,快如風
手是兩扇門,全憑腿踢人
有拳無腿難取勝,有腿無拳難佔先
身心一動腳手隨,手腳齊到方為全
手去腿不動,打人不能勝。腳踢手不出,打人必負輸
拳打三分不易,腳踢七分不難
七分看腳,三分看手
拳技以眼為尊,眼為心之苗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彈腿四隻手,神鬼見了都發愁
眸子練得明,打人占上風
料敵在心,察機在目
一見屁股掉,便是戳腳到
拳到眼到,眼到拳到,拳眼齊到,招招有效
拳貴神速,勁發宜促
"攻"字當頭,"掩"字為先
主動搶攻,先發制人。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
柔中有剛攻不破,剛中有柔力無邊
槍扎一條線,棍打一大片:或作縱槍橫棍
兵貴神變,勢勢相連
出其不意攻不備,先發制人不容還,動手猶如鷹捉兔,粘衣發勁急似彈
轉身回打,其機在頭
後發先至,後發三至,後發後至
以短逼長,以閃為進,以活為主,以速治慢
邁步如行犁,落腳如生根
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到;後人發,先人拳
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有人似無人,無人似有人。獨練時無敵似有敵,應對時有敵似無敵
先人發,後人至
上步六合手,打不贏就走。上手五花炮,打不著就跑
能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存
肘不離肋,手不離心
神以知來,智以藏往。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有意莫帶形,帶形必不贏
起如鋼銼,落如鉤竿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虛實互用,剛柔相濟
拳打三節不見形,見了形影不為能
嵇康《養生論》 名篇千古傳
㈤ 金組詞有哪些
金組詞:點金、良金、青金、言金、揚金、白金、擲金、鍊金、鏨金、金鑛、黃金骨、黃金顙、黃金葯、黃金符、黃金璫、馬蹏金、薪金制、螻頂金、押標金、百煉金、點鐵成金、點金成鐵、點金作鐵、點金乏術、點石為金、袖金入橐、泥金帖子、白金龜龍、鬮金鬩玉、金釘浮甌
基本解釋
1、以金粉書就之文字。 指銘刻於碑石、器物上的文字。
2、指皇帝寫的文字。
3、見「金字經」。
詳細解釋:
1、以金粉書就之文字。指銘刻於碑石、器物上的文字。
《文選·陸倕<新漏刻銘>》:「寧可使多謝 曾水 ,有陋 昆吾 ,金字不傳,銀書未勒者哉!」 張銑 註:「金字銀書,謂碑銘之書也。」
2、指皇帝寫的文字。
唐 張昔 《御注孝經台賦》:「金字累累以條貫,銀鉤歷歷而交映。」 唐 王建 《題應聖觀》詩:「賜額御書金字貴,行香天樂羽衣新。」
3、見「 金字經 」。
㈥ 道家關於孝的思想
樓上的觀點我不贊同。道德經中講的「六親不和有孝慈」並不是意在強調要用孝道來約束人,雖然道德經有多種譯本,但是沒有人這么理解的。你沒有搞清楚道家的真實意思。道家講這句話意思是說「孝慈」這種事情是在六親不和的情況下,才有提的必要,意思在強調人的自覺性不夠,未能做到該做的事情。我這不是瞎說,我是研究老子的,可能我說的你覺得不權威,但是相關文章或者說解讀可以參考哲學大家任繼愈的,也可看台灣哲學家傅佩榮的,我推薦傅佩榮,講的最為深入。
啰嗦完了,我來講講道家認為的孝道。道家認為,其實孝道應該是出於自然的一種行為,但是人是唯一一種可以不按照自然規律發展,能為所欲為的動物,所以道家強調人要回歸一種「孝道」的本性,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這是本應該做的事,而不需要特別強調。
㈦ 中華經典誦讀書目有哪些
中華經典誦讀書目有:
一、《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二、《大學》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三、《中庸》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
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准,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四、《孟子》
《孟子》一書共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
五、《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論語》
網路—《大學》
網路—《中庸》
網路—《孟子》
網路—《詩經》
㈧ 為什麼說以誠取信,以信得利
常言道:待人要真真誠誠;做事要踏踏實實;為官要清清白白。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就很難!
俗話說:「做事先做人。」這句話無疑是對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一種理念,是一種心態。「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在中國歷史上,「信」一直被人們看成做人之本、立身之本的。誠實做人,本分做事,是成就大事業的基礎,誠信,能帶給你一生的財富。
信譽對商人來說,就像是水對魚那麼重要,那些留傳了百年的老字型大小,哪家都會有幾個「誠信」的故事。「紅頂商人」胡雪岩深知「誠信至利,欺詐招害」的道理,在經商中堅持做到:以信為本。
胡雪岩在胡慶余堂創辦之初,就親自立下了「戒欺」匾,上書:「凡百貨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葯業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采辦務真,修制務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懸掛店堂內側,時時告誡員工。胡慶余堂制葯所涉及的葯材不下3000餘種,全為在全國葯材產區自設機構收購的道地葯材上品,若有假冒葯材進店,一概棄之。他還要求員工不但服務應熱情、周到、誠實,還應精通業務。一次,一位湖州香客買了一盒「胡氏避瘟丹」,看後微露慍色,欲換之,不巧已售完。胡雪岩再三致歉後即命三日後趕制出來,並給予免費在店膳宿。還有一個在蕭山縣署當差的敖姓四川人,持五百兩銀子,走遍杭城錢庄,都說銀質劣不予兌換,抱著最後一試來到阜康錢庄,胡雪岩看後笑曰:「這是上等紋銀,有何可疑?」敖生返署後贊不絕口。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聲名洋溢,一時達官顯貴都以存資阜康為榮,當年錢庄集資三千餘萬兩銀子。更為稀奇的一件事,是一位即將上前線的駐浙綠營兵羅尚全,慕名登門存一萬兩銀子,聲稱不要計息、不要收據、三年後來取,但不幸陣亡了。胡雪岩得知後,在毫無憑據情況下,主動連本帶息付給羅的家人一萬五千兩銀子。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稱商人為「重利輕別離」,而胡雪岩則主張商人應當「重義不輕利」,講究「仁義」。而這正是他的商業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核心,以此來取得民心,誠服員工。
誠信既是個人的立身之本和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德行,更是企業能夠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企業的生命,同時,也是中國傳統的管理思想中所重視的「賢能」的一個重要標准。儒家思想強調「民無信不立」,宣揚「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要求商人要「篤實至誠」。從商品經濟發展史來看,無論中外,商品經濟越發達,商業精神越旺盛,就越是恪守信用。
在戰爭中,「兵不厭詐」,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敵人捉摸不透。在商城中,與某些競爭對手交往,運用此謀略,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戰果。雖然「兵不厭詐」之術在商業活動中普遍運用,但要取得根本性的勝利,離不開廣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經商要獲得成功,也離不開顧客的信任和支持。「無商不奸」這句話並不能反映商業的本質,也不適應市場經濟的根本要求。其實,商的本質是信,而不是奸。成功的企業家都清醒地認識到:唯誠與信。才會給企業、給企業家帶來較高的信譽。
誠信宜「厚」。一個企業與公眾之間,決不能運用詭詐之術,弄虛作假,而應該「一諾千金」,把「信」作為立身之本。用心去換心,以真誠去締造真誠,以友誼去締造友誼,換回來的才是別人對你的真誠,對你的信任,企業的更大發展。
一個成功的商人必定要視信譽為生命、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一個有信譽的人,其感召力是巨大的,產生出來的力量可以把不可能變成現實。憑著「無論環境如何惡劣,只須真正做人,信譽為本」的信條,必能成功地創造奇跡。在創業之初李嘉誠就視「誠」為成功秘訣,他說:「我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如果這樣,即使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長久。」他還經常對下屬說:「做生意要以誠待人,不要投機取巧。對顧客許諾的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也要千方百計地履行承諾。贏得顧主的信賴,比什麼都重要。」
李嘉誠的第一筆生意就歸功於他的「誠」字。塑料是二次大戰後的新興產品,它具備便於加工、經久耐用和價錢便宜的優點,有著很大的發展前景,馳騁商界的李嘉誠,創業之始就是生產塑膠花的。當初,有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訂貨,但是為確保李嘉誠有供貨能力,外商提出須有富裕的廠家作擔保。李嘉誠白手起家,沒有背景,為找擔保人,他跑了幾天,磨破了嘴皮子,可改變不了現實,根本不會有人願意為他作擔保,無奈之下,李嘉誠只得如實告訴外商。
李嘉誠的誠實感動了對方,外商對他說:「從你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誠實君子。誠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經營之本,不必用其他廠商作保了,現在我們就簽合約吧。」但是,意料之外的是,李嘉誠競拒絕了對方的好意,他這樣對外商說:「先生,能受到如此信任,我不勝榮幸之至!可是,因為資金有限得很,一時無法完成您這么多的訂貨。所以,我還是很遺憾地不能與你簽約。」
正是因為李嘉誠這番如實相告,使得外商大為震動,他沒想到,在人們廣泛接受「無商不奸,無奸不商」的說法的社會里,竟然還有這樣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誠實商人。於是,外商決定,即使冒再大的風險,也要與這位具有誠實品德的人合作,因為李嘉誠值得他破一次例。他對李嘉誠說:「你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賴之人。為此,我預付貨款,以便為你擴大生產提供資金。」
由於得到了外商的大力支持,李嘉誠既擴大了生產規模,又拓寬了銷路,由此李嘉誠發展成為「塑膠花大王」。
創業之初,因為資金不足,李嘉誠只僱用了一些經過短暫培訓的工人進行生產,結果,很多客戶前來退貨,要求賠償,原因是產品的質量極為粗劣;原料商聞訊也揚言停止供應原料,銀行這時也派人來催貸款。困難從四面八方向李嘉誠涌來。「四面楚歌」的李嘉誠真誠地一一向銀行、原料商、客戶負荊請罪,該賠的賠,該退的退。因為李嘉誠一貫誠實、守信,口碑極好,人們才寬容地接受了他的道歉,大度地原諒了他的過錯。李嘉誠有驚無險地渡過了這次難關。
試想,如果李嘉誠沒有早早地將誠信的種子播灑在他人心中。那他的前程或許就在這一次的過失中斷送了,更不可能有今天的香港首富李嘉誠。
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信,就無人會與之交往;一個企業失去了誠信,便無法在市場生存。誠信是金,古今中外有不少的著名企業,都把誠信作為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核心,有不少知名企業家都把誠信作為自己的人生座右銘。
同仁堂的企業文化就是誠信,它從不造假。它在員工進店時就灌輸「泡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正是這種理念影響著一代代員工。在配方、選料、制葯、療效等過程中始終奉行著一個標准,而且貧富不移,童叟無欺,從而成為眾人傳頌的知名品牌。它的成功就在於把誠信思想滲透並凝聚到企業的各個方面,把誠信作為自己的金字招牌。也正因為如此,同仁堂的誠信文化確保它三百多年長盛不衰,誠信是同仁堂長壽的法寶。
誠信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真實,沒有真實性就沒有誠信可言。海爾的企業文化是「真誠到永遠」,這種文化將給海爾創造無窮的財富。國內有家企業:「願花10億元買誠信。」這在別人的眼裡看來好像是在做一件傻到極點的事,但它得到的卻是贏得了企業最重要的合作夥伴(經銷商)的信任和對其產品的信心,並與經銷商建立了穩定的戰略上的夥伴關系,為將來的銷售合作打下了一個的堅實基礎。
誠信是一個企業「最好的競爭手段」,是企業的生產力所在,它體現在可以使企業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資金周轉和利用率,提高效率,擺脫訴訟,大大提高企業競爭力等等。
誠信是一個很古老的話題,但卻是一個永遠都不會過時的話題。經商之道,以誠為本,以信而立。市場的競爭非常殘酷,要想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任何企業都必須使出渾身的解數。生意場上,必先以誠取信,「厚」而待人,才能以信得利,如果虛偽待人,利己為先,終究要失信於人,人財兩空。
厚黑哲理
誠信,是一種精神與原則,是一種道德規范和行為原則,是企業資源,無形的資產。把誠信作為自己的立業之本,那麼。企業的市場機會將會更多更快地涌現出來。給企業帶來無限的利益。
㈨ 窮不坑朋友,富不忘恩人的句子
人的一生很短暫,遇到幾個好朋友不容易。在你窮困潦倒的時候,是朋友的,會伸手幫你,雪中送炭或許暖了你的心,時日久了,千萬要記得這份情義。
人窮,要窮得有志氣,不能因為窮,就覺得這個世界虧欠自己,不能因為窮,就出其不意坑自己的朋友,再窮,不坑朋友;再富,不忘恩人!再窮,不要去坑害身邊的人,一家不知一家難,別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不說不代表沒難處;再難,該盡的義務還是要盡,不要把別人的真誠都當成了應該,累了別人,自己也不會心安;再忙,該做的事情也要擠出時間來做,不要寒了別人的心,更不要讓自己留遺憾。
再聰明,也不要耍小聰明,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永遠不要丟掉別人對你的信任,因為別人信任你,是你在別人心目中存在的價值,人生路很長,自己別把路走短了。把人做好了,上天自會安排,不會虧待你,什麼都會有的!
人的一生有起有落,心情有好有壞,當然也會有窮有富,但在我們窮時,沒錢時,失落難過時,一定要記住:不坑同路人。所謂同路人,就是和自己處境差不多的人,在我們處於窮困潦倒之時,同路人之間相互鼓勵,相互攙扶,一同走出困境,凡是在這個時候坑同路人的,最後肯定沒有好下場。
借朋友的錢,要記得還,因為這是人的本分。千萬不要因為還不起,或者不想還,而把朋友悄悄拉黑。欠朋友的情,要記在心裡,這是交友的原則,千萬不要覺得無所謂,而轉眼即忘,你要知道,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幫你。
再窮,不能坑朋友,朋友是你人生路上的拐杖,朋友是你人生河流的一根槳,坑了朋友,就相當於斷了自己的路。切記:一個人可以窮,但不能因為窮而坑自己的朋友!再窮,不坑朋友;再富,不忘恩人!朋友之間,記住別人的好,就會擁有更多的朋友。
家庭成員親屬之間,記住別人的好,這個家庭一定會其樂融融。記住別人的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生活,遠比記住別人的缺點、毛病,懷著一顆怨恨之心痛苦地生活要強上一萬倍。既如此,我們為什麼不記住別人的好呢?
記住別人的「滴水之恩」,要具有一顆寬容的心和崇高的境界。記住人生歷程中曾經幫助過你的人,也記住生活給予你的每一縷善意的微笑,或者每一份源於心底的感動。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別人,你將會發現,生活中因有了感恩的心而多了歡笑、快樂、真誠,少了虛偽、欺騙、傷害。
所以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貴,請不要忘記你人生路上的那些恩人。節假日,哪怕你再忙請不要忘記給他們打個電話;平常,事情再多請不要忘記對她們的好也要做以回報!不要讓你人生上那僅有的一些恩人心涼!
人生雖然短暫,但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你走過生活的險灘,終於擺脫窮困,當你度過重重危機,終於變成了富人,請千萬不要忘記曾經對自己有恩的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幫過你的人,一定要記得,記得寒夜的一碗面,記得酷暑的一把傘,記得窮途的幾塊錢,記得絕望的幾席話。
一個人可以富,但富的時候,千萬不能忘記自己的恩人!時刻銘記這兩句:人可以窮,但窮的時候,千萬不要坑朋友。人可以富,但富的時候,千萬不要忘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