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階級性
Ⅰ 個人品德具有超階級性嗎
道德來源於社會實踐,階級是不同利益的集團;那麼來源於不同專利益集團的社會實屬踐就形成了不同的道德觀。由於各個階級既然生活在同一個社會中,要進行相互交往,那麼必然會形成不同於階級關系的其他社會關系,必然會有一些起碼的、必要的、共同的社會公德。但是社會公德的公共性往往會掩蓋剝削階級的虛偽。比如,平等觀念就有鮮明的階級內容,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平等觀,資產階級的平等觀就披著超階級平等的外衣。
Ⅱ 社會主義道德是否有階級性
社會主義道德沒有階級性。
社會主義道德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內礎上,以馬克思主容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首先,由於社會主義時期的經濟基礎是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多種利益主體並存,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是多種層次並存。決定了不能只有一種道德要求,必須要有適應多重利益主體的道德要求。
第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存在著封建道德糟粕殘余的影響,還存在著西方資產階級道德中腐朽成分的影響,這也決定了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不能只有一種道德要求,而要有適應不同覺悟程度的人的道德要求。
Ⅲ 社會主義道德是否有階級性
道德有當復然的階級性,不同制階級的道德規范不相一致。但具體到社會主義道德,它是什麼階級的道德就相當復雜了,說是無產階級的,誰是無產階級呢?還有一個歷來迴避的問題,無產階級的一切,包括道德一定優於其他階級?在事實面前未必。
說成其他階級,又不可能。說成國旗上那顆大星的,又覺得,一割裂了黨和人民群眾的天然聯系,二與事實不符(黨 員幹部的道德素養未必就勝人一籌)。
社會主義道德事實上超越了狹隘的階級局限,具有各階級道德的共同屬性,不是那個階級獨有的,是工人(所謂無產階級)、農民(主體是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文化較高的小資)、民族資產階級共有的,工、農、小資、民資在中國地位平等,他們分別是國旗上的4顆小星。
這是一個自找麻煩的命題,反映了思政教育中的尷尬境遇,教科書與中 國的現實狀況嚴重脫節。
Ⅳ 名詞解釋 道德的階級性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來識形態,自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指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行為規范。
它是統治階級根據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創造的精神產物。目的是使被統治者自願的放棄自己的利益,心甘情願的接受統治階級的奴役。
因此階級社會的道德往往是一種最卑鄙的雙重標准,對於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行為規范。
統治階級往往把自己的利益等同於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要求被統治者的個人利益無條件的服從虛幻的集體利益(即統治階級的利益),甚至必須毫不猶豫的犧牲個人的生命。
Ⅳ 怎樣理解道德的階級性
我認為來道德有階級性!道德自來源於文化實踐,階級是不同利益的集團;那麼來源於不同利益集團的文化實踐就形成了不同的道德觀。例如,中國的三綱五常是封建地主階級的道德規范,與資產階級的人人平等價值道德觀嚴重沖突。當然了,道德也有它的共性。
階級社會的各種道德都是為特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和特徵,可也要以和諧為目的。
Ⅵ 道德有階級性嗎
我認為道德有階復級性!道制德來源於文化實踐,階級是不同利益的集團;那麼來源於不同利益集團的文化實踐就形成了不同的道德觀。例如,中國的三綱五常是封建地主階級的道德規范,與資產階級的人人平等價值道德觀嚴重沖突。當然了,道德也有它的共性。
Ⅶ 道德沒有階級性!!這句話對嗎~
我覺得抄不對,比如,我國封襲建社會,對女子要求的道德,三從四德,對男子,忠君,比如老關,因為忠義二字,流傳千古,放現在,是24個字兒的核心價值觀,生活在某種階級下的,大多數人嚮往的比法律更高尚的意志和願望,就跟道德差不離了吧。反正都是人想出來的,今兒樂意這個,明兒樂意那個,不這個或者不那個就跟怎麼地了似的。
Ⅷ 怎樣理解道德的階級性
我認為道德有階級性!道德來源於文化實踐,階級是不同利益的集團;那麼來源於不同利益集團的文化實踐就形成了不同的道德觀。例如,中國的三綱五常是封建地主階級的道德規范,與資產階級的人人平等價值道德觀嚴重沖突。當然了,道德也有它的共性。
階級社會的各種道德都是為特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和特徵,可也要以和諧為目的。
Ⅸ 簡述道德的階級性及其表現
簡介
指階級社會的各種道德體系,都是從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專中產生的,都是為特定屬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服務的,因而總是一定階級所具有或承認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體系。
自從人類社會進入階級社會以來,不同的階級總是從自己實際所處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利益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觀念,形成本階級特有的道德原則和規范,並以此為本階級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服務,從而表明了社會道德的鮮明階級性。
由於在社會經濟結構中各階級實際所處的經濟地位極不相同,因而不同階級的道德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地位也不相同。
經濟上、政治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道德在社會道德生活中佔有統治地位。不同階級總是以自己的道德作為斗爭的武器,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正是這種不同階級道德的對立斗爭推動了人類道德的發展,也正是道德的階級特徵和時代特徵才使道德劃分了不同的歷史類型。
Ⅹ 道德有哪些基本特性
(一)調節手段的特殊性:道德的調節作用不是通過國家強行制訂和強制推行的,而是依靠社會輿論、教育、習俗以及人們內心信念的力量,自覺約束、自我節制、自我規范自己的行為。道德的調節作用雖然不需要強制執行機構,但道德評價卻貫穿於道德作用的全過程。
道德評價是通過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道德觀念評價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從而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促進個人良心道德品質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道德的調節作用也具有精神上強制性的一面,但它同法律規范、管理規范等硬性規范的強制性是不同的。不道德行為要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群眾的批評、良心的責備,形成一種強大的意識力量的壓力,要人們悔過自新,棄惡從善,從而符合整個社會的行動規范。
(二)道德作用的廣泛性:道德作為調節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各種利益關系的行為規范,其作用貫穿於人類的各個社會形態,廣泛地存在於社會關系的各個領域。道德作為獨立的意識形態,所涉及的范圍比政治、法律、宗教等更為廣泛。道德作用的廣泛性,要求人人都要講道德,自覺遵守道德的規范。
(三)道德規范的多層次性:歷史上各個時代的道德都有其層次和序列性,不論哪個階級的道德規范體系,都體現出多層次性的特點。
這是由於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於各種關系之中。在一個階級內部、一個單位、一個家庭,人們之間的關系是多種層次的,社會關系的多樣性和層次性決定了道德規范的層次性。為此,我們應根據道德規范多層次性這個特點,對不同對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
(四)道德內容的階級性:在階級社會里,由於人們所處的經濟地位不同,階級利益也必然不同。這就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完全對立的道德觀念、道德原則和規范,以及不同的道德評價標准等。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內容的階級性主要表現在:階級社會的一切道德,都是不同階級根本利益的反映,都是為一定階級的利益服務的;一切階級都是從自身的階級利益出發,確定本階級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評價標准;不同階級的道德,體現不同階級的意志和要求。總之,一切階級的道德,無不是該階級的一種特殊思想工具。
(五)道德形態的繼承性:道德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意識形態,有著自身的發展過程。人類對於道德准則的認識,經歷了曲折的前進過程。階級社會中各階級的道德除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內容之外,還有某些一致及相似之處,即人們必須普遍遵循的共同行為准則。
所以,堅持道德的階級性,並不排除道德的繼承性。當然,這種繼承性是在對前人道德遺產予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批判地繼承,即吸取道德的優秀成果部分,剔除其糟粕的部分。
道德的以上特性,特別是道德的階級性和歷史繼承性啟迪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繼承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積極思想和規范,用以豐富和完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也包括我們公務員的道德體系,同時還要抵禦和消除腐朽道德觀念對我們公務員的進攻和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