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

我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

發布時間: 2022-05-16 19:21:50

1.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什麼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六、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1)我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

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

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2. 我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

國家核心價值觀是以人為本,國家的治國綱領是依法治國。

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核心問題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黨的領導,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這個重大論斷是對新中國成立65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6年以來法治建設基本經驗的高度概括,是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本質的深刻揭示,抓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和關鍵,對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縱觀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歷程,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了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政治共識、行動自覺和工作布局,逐步解決了中國要不要搞法治、搞什麼樣的法治、怎樣搞法治這三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辟和發展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經驗就是始終堅持黨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牢牢把握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正確方向,切實做到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一、要不要搞法治,這是關系我們黨治國執政方式抉擇的重大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鞏固新生的革命政權,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我們黨領導人民迅速創建社會主義法制,努力構建以「五四」憲法為統帥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框架,開辟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紀元。但是,1957年以後,隨著「以階級斗爭為綱」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黨內民主、法治思想逐漸淡薄,專斷、人治傾向開始抬頭,「造反」意識日趨盛行,直至最終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導致整個國家和社會陷入了無法無天狀態。1978年12月,鄧小平同志深刻總結這一段歷史教訓,明確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成為這一時期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指針。
隨著改革開放深入發展,我們黨開啟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沒有法治的規范和保障,就不可能有發達和成熟的市場經濟。1997年,黨的十五大順應時代和實踐發展的需要,首次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正式載入憲法。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到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中央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維護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全局出發,高度重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改革和法治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兩個輪子,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要內容和重要依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專題研究依法治國的重大問題,第一次專門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定,確定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描繪了建設法治中國的總藍圖,作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部署,發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動員令。《決定》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奮斗宣言和行動綱領,是一篇充滿著馬克思主義光輝的歷史性文獻,在我國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法治發展歷程告訴我們,黨和法治的關系始終是我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這一問題處理得好,則法治興;處理得不好,則法治衰。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第一位的要求,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經過長期理論和實踐探索,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才在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多民族大國形成了依靠法治治國理政的政治共識和行動自覺。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的提出,既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從領導人民奪取政權到領導人民執掌政權的歷史選擇,也集中反映了從封閉條件下實行計劃經濟到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要求,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解決了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問題,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黨和法、黨和法治的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根本問題,必須科學認知和正確把握。

中國社會主義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願的體現,黨和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一的,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本質相同、目標一致,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憲法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既是憲法責任,更是歷史擔當。全黨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必須加快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實現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制度協同互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法的關系是政治和法治關系的集中反映。法治當中有政治,沒有脫離政治的法治。西方法學家也認為公法只是一種復雜的政治話語形態,公法領域內的爭論只是政治爭論的延伸。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後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

(4)我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擴展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法治道路的選擇也自然如此。獨特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必須走獨特的法治道路。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依法治國行穩致遠,大踏步向前邁進,法治建設全面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立足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

5. 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

一: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依法治國,也是先發確定的治國方略,依法治國是發展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和本質要求,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依法治國是一種治國思想體系、原則體系和制度體系的總成,包含有豐富的內容。其中,憲法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憲法是法治的標志,沒有憲法,就沒有法治。

(1)憲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2)依法治國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部首侵犯,而憲法則是公民的權利保障書。

(3)"法律至上"是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但是沒有"憲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難以實現。

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四、全面依法治國背景原因: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

「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6. 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A,黨和法治的關系B

()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
A.黨和國家的關系
B.黨和法治的關系
C.民主與法治的關系
D.立法與執法的關系
答案:C.民主與法治的關系

7. 建設法治政府的核心是什麼

建設法治政府的核心是規范行政權力。

行政權力是政治權力的一種,它是國家行政機關依靠特版定的強制手段,為有效執行國家意志而依據憲法原則對全社會進行管理的一種能力。

一般說來,權力是根據行使者的目的去影響他人行為的能力,其內容包括主體、客體、目的、作用和結果等方面。按照性質,權力可以劃分為政治權力、經濟權力、社會權力等等。



(7)我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擴展閱讀:

行政權力的特徵

1、單方面性

從行政權力行使主體的意志來看,行政權力具有單方面性。行權政權力的行使目的是為了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因此,作為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的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權力的過程中一般不必徵得相對方的同意。

2、不可處分性

從行政權力行使的自由度來看,行政權力具有不可處分性。行政權力既是一種權力,表現為一種可以支配或迫使他人服從的力量,同時也是一種職責,表現為行政機關必須履行的義務和必須完成的任務。

3、廣泛性

從行政權力行使的客體來看,行政權力具有范圍上的廣泛性。傳統的行政權力行使的范圍也許只涉及治安、稅務、外交、軍事等為數有限的事務,但是現代行政權力行使的范圍卻極為廣泛。


8.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啥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依憲治國是落實依法治國的重點與關鍵,是回建設法治中國的答內在要求。「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內容介紹
「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
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只要我們切實尊重和有效實施憲法,人民當家作主就有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就能順利發展。反之,如果憲法受到漠視、削弱甚至破壞,人民權利和自由就無法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就會遭受挫折。這些從長期實踐中得出的寶貴啟示,必須倍加珍惜。我們要更加自覺地恪守憲法原則、弘揚憲法精神、履行憲法使命。」

9. 如何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問題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最關鍵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社會主義法治之間的關系問題是我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黨的領導地位。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歸結到一點,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道路。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的指引下,開始各領域的立法工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建設不但要求我們按照法律條文辦事,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作為一種治國理論和治國方略,與民主結合起來,要求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含五個具體的體系,即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

四、堅持「兩個堅持」,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法治中國」,並且把「法治中國」歸結為「三個依法、三個法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十六字方針,為徹底否定人治、全面實行法制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障。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一要求被稱為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方針」。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這是我們法治工作的布局,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級政府的基本准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點和保證,法治的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提升法治能力是重點

10. 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主體是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熱點內容
電大經濟法概論第三次形成考核 發布:2024-12-25 02:04:52 瀏覽:2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關於事業單位解聘 發布:2024-12-25 01:59:05 瀏覽:794
律師個人法律服務宣傳 發布:2024-12-25 01:59:04 瀏覽:391
2018刑法分則 發布:2024-12-25 01:53:56 瀏覽:148
如何在教學工作中開展法律知識的滲透和教育 發布:2024-12-25 01:23:21 瀏覽:369
馬力律師 發布:2024-12-25 01:11:13 瀏覽:372
美女律師日本電影 發布:2024-12-25 00:23:00 瀏覽:454
2017年民事訴訟法修改 發布:2024-12-24 23:51:17 瀏覽:981
論述合同法的四個風險 發布:2024-12-24 23:34:54 瀏覽:252
政治委員條例 發布:2024-12-24 23:27:41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