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道德經
1. 道德經主要內容是什麼
老子(春秋生卒年不詳)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著名哲學家尼采
老子,春秋時期頗有聲望的思想家、哲學家。孔子曾問禮於老子,並稱他像龍一樣高深莫測。他所著的《道德經》,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寶貴文化遺產。《道德經》一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數千年來,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科學家乃至普通平民,紛紛從《道德經》中汲取智慧。因而,《道德經》不僅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人類文明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道德經》又名《老子》,是中國古代道家思想的開宗典籍,同時又是中國傳統宗教道教的基本經典,對後世影響深遠。老子首先提出了「道」這一最高的哲學概念,以「道」為天地萬物存在的本原;「自然」、「無為」等概念也都成為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命題,《道德經》的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深刻影響了中國古代士人的精神世界。
《道德經》比《論語》更具抽象思維特質,老子哲學作為中國古代思想的重要遺產,在中國人哲學、政治、人生諸方面,都曾發生過重大的影響。另外,作為最早流傳至西方的中國經典之一,《道德經》還享有世界級的聲譽。許多外國哲學家、科學家、政治家、企業家都對老子的思想深感興趣,並從中受到啟發。當代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等,都研讀過老子的《道德經》。因此,要了解中國古代文化,《道德經》是一本必讀的書。
2. 《道德經》講了什麼
《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版僅是宇宙之權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3. 老子《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是什麼
由於老子其人及其著作,歷來即便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所以在開始介紹這個問題之前,先必須交待一下我們將採用那種觀點作為我們的立論依據。這里,我們不準備詳細地去介紹各種不同的分歧意見了,因為任繼愈先生在1985年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修訂版《老子新譯》一書的「緒論」中,已經對有關各種不同的分歧意見,作了非常詳細的系統歸納和分析,並在歸納分析各種不同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很好的看法,也可以說是對這些爭論問題作了一個很好的總結,他肯定了老子是春秋晚期的人,與孔子同時而略早,是孔子的老師;《道德經》五千言基本上是老子本人的著作,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勞動者農民群眾的願望。他的這些觀點也正是本文立論的依據之一。此外,張松輝教授在2006年8月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子研究》一書中,又在任繼愈先生系統總結的基礎上,對老子的身世及其思想,作了更為詳盡的考辨,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考辨的基礎上提出了以老子為首的道家文化,乃是批判繼承了以西周文化為核心的中原文化的產物,「老子思想是屬於中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本書第108頁),並在論證老子對儒、佛兩家均有極為重要影響的同時,還特別強調其和道教的密切關系,認為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創始人,又是道教所尊奉的教祖,其著作《老子》一書,被道教尊奉為主要經典,稱之為《道德尊經》;其基本思想,為歷代高道們所繼承和發展。所以,他認為道家與道教是密不可分的,如果離開道教而談論道家,這個道家就是有頭而無尾;相反,如果離開道家而談道教,這個道教就是有尾而無頭,他的結論是:「應把道家和道教視為一體」並對此作了詳細的論證(本書第406-412頁)。他的這種看法,我們是基本贊同的。我想,也許這正是我們這次召開的「國際道德經論壇」,既邀集了海內外的道教領袖,又同時邀集了世界范圍內的專家學者以及文化、經濟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一起共同參加研討《道德經》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理解,老子的學說屬於樸素唯物主義的范疇,他否定人對自然的反作用,認為應當順天道,核心是無為。現在評價老子學說,不應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而應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來看。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有一個積累和過程和不斷揚棄的過程,我們能做的,是吸收其精華,揚棄其糟粕。
4. 道德經,名詞解釋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4)哲學道德經擴展閱讀:
《道德經》價值影響: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5. 《道德經》是什麼哲學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簡介道家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志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無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剛、剛柔並濟等政治、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量的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與吸取道家的積極思想,故學者說:"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是國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氣概。"
秦漢之際演變成獨具中國本土特色的教派--道教。
道家哲學發展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先秦道家、 秦漢黃老之學、 魏晉玄學、 隋唐重玄學與宋元內丹生命學等五種歷史形態(以及現代正在醞釀構建的新道家)。
6. 《道德經》的主要哲學思想和意義
,《道德經》首先應是抄一部哲學著作,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老子的思想產生於春秋末期,此時社會正處於奴隸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變革過渡階段。政治上周天子已經失去統治天下的權勢,出現了不貴而富的新興階級;經濟上賦稅制度改變,刑書、刑鼎等一類反映階級利益的法律隨之出現;生活上的尊卑有序的觀念、准則和倫常等也發生變化並開始走向破裂;特別是由於階級斗爭、生產技術的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大的變動和變革,迫使一些先哲賢達,開始了先注意「身外之物」,然後再認識自己的有利本階級利益的哲學思考。古今中外,哲學的產生發展,大都是從「天道觀」開始,而後「天人合一」,各抒己見,導致各種學派林立,爭斗也十分尖銳。從老子的「天道觀」來看,也客觀說明了萬物起源產生、運動爭斗、變化更新以及萬物相互轉化等一系列哲學的基本問題,應該說是沉重打擊了「天道有知」的神鬼迷信思想的,這也就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本原、基石即「道」。我以為,老子的「道」和「德」同屬於哲學范疇,
7. 《道德經》是不是哲學
駱亦柳 :你好。
《道德經》作為一部哲學著作,這在幾千年的歷史上沒有太大的專爭論。當然也有學屬者認為學者認為此書是《兵書》。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寫道:「《道德經》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又是一部兵書。」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所著《宋論 神宗》中所寫的文字來來看,我們也不能確認《道德經》就是一部兵書。王夫之的原文是這樣寫的:「老氏之言曰:『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道德經》是哲學著作、是兵書。對於我們讀者來說:閱讀經典,是為了明道。古人曰:欲明道者,先通經。欲通經者,先識字。所以我們先把《道德經》通讀幾遍。是糧,就能養命,是水,就能解渴。
8. 《道德經》老子為何能名留青史呢
老子的“道德經”只有5000字以上,卻創造了特別的中國,特別是東洋的哲學體系。這是老子對中國哲學、東方哲學乃至世界哲學做出的最輝煌的貢獻。
老子的“道德經”只有5000字以上,但卻包含著豐富而豐富的知識體系。老子的哲學是自然哲學,是政治哲學,更是人生哲學。
第三,在從老子矛盾中相互轉化的方法論中,可以自然地導出弱者和強者的人生觀。因為,一個人的事情,如果太強的話,就遵循矛盾發展的規律,發展到定點,它堅韌而容易折斷,從而走向死亡,軟弱的東西,可以戰勝堅韌。
所以老子特別崇尚弱者,比如水,所以老子叫上善若水。所以,老子的人生觀是追求軟弱,以退縮為前進,以無為取得成功,而不是一味地勇敢奮斗。
第四,在政治哲學中,老子崇尚是無為的。使用最大的無為,來交換最大的有為。老子說可以治理大國。如果要做小鮮料理的話,就不能亂折騰。請用自然的方法管理人民。這樣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就可以達到淳樸自然的小國未民的境界。
老子的道德經無論是自然哲學、政治哲學、價值觀、方法論,都深深地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所以,他和道德經也能名垂青史。成為永遠的經典。
9. 關於《道德經》是不是哲學
《道德經》算哲學。
《道德經》等,中國古代的一些學說,最突出的一個問題版,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權念在其中的表現,它是將自己置身於萬物之外,以「旁觀者」來看待萬物,所以一個起初的想像力,最終又回到了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里,沒有去做一個延伸的觸摸——事物的本質。就道德經來說,我們現在的解讀很多是結合了現代文明因素,通俗地說,我們的解讀使它比以前顯得更深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