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論道德育

論道德育

發布時間: 2022-05-17 00:21:49

1. 介紹道教!!

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於古代之神道;二則起於《老子》的道論,首見於《老子想爾注》。道教奉老子為教主,因為道家哲學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值得注意的是:道教與道家是決然不同的兩碼事。道家所講的道學不是宗教,也不主張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被後世的張道陵等人奉為「經書」,並不是「太上老君」為佈道而寫的經書。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志。近年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興趣,也使得道教獲得更多關注。道教教義中雖有道學成分,但遠遠不足以代表道學精神,遠遠不足以傳達老莊思想,二者萬萬不可混同。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莊學說,或言內外修煉,或言符籙方術,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社會人生都應法"道"而行,最後回歸自然。具體而言,是從"天"、"地"、"人"、"鬼"四個方面展開教義系統的。天,既指現實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號稱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門,內有瓊樓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騎有天馬,飲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將、天女。其奉行者為天道。地,既指現實的地球和萬物,又指鬼魂受難之地獄。其運行受之於地道。人,既指總稱之人類,也指局限之個人。人之一言一行當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歸。人能修善德,即可陰中超脫,脫離苦海,姓氏不錄於鬼關,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義思想的偶像體現。道教是一種多神教,沿襲了中國古代對於日月、星辰、河海山嶽以及祖先亡靈都奉祖的信仰習慣,形成了一個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復雜的神靈系統。道教提倡無極,元極,太極,中庸即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道教徒有兩種:一種是神職教徒,即"道士"。據《太霄琅書經》,"人行大道,號曰道士。","身心順理,為道是從,故稱道士。"他們按地域可分為茅山道士、羅浮道士等。從師承可分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宮觀中教務可分為"當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種是一般教徒,人稱"居士"或"信徒"。"宮觀"是道家最主要的組織形式。宮觀是道士修道、祀神和舉行儀式的場所。道教另有一些經濟組織(如素食部、茶廠等)、教育組織(道學班、道教經學班等)、慈善組織(安老院、施診給葯部等)。
道術是道教徒實踐天道的重要宗教行為,一般認為它有外丹、內丹、服食和房中等內容。外丹,指用丹爐或鼎燒煉鉛汞等礦石,製作人服後能"長生不死"的丹葯。唐以後漸被內丹術所代替。內丹,為行氣、導引、呼吸吐納之類的總稱,指用人體作爐鼎,使精氣神在體內凝結成丹而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內丹之術自金元以後逐漸盛行,其淵源上溯至戰國時代,對於中國的醫學和養生學有過很大的影響。服食,指用服食葯物以求長生。

【道教簡釋】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
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東漢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時宗教形式逐漸完備。奉老聃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道德經》(即《老子》)、《正一經》和《太平洞經》為主要經典。奉三清為最高的神。要人脫離現實,煉丹成仙!

[編輯本段]【道教歷史發展】
我國古代先民認為萬物有靈,進而產生了對自然的崇拜,圖騰的崇拜,靈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發展到祖先與天神合一,成為至上神的雛形。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便已存在。先民們將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嶽,皆視為有神主宰,因而產生敬畏感,乃對之頂禮膜拜。那時先民們除認為萬物有靈而產生自然崇拜外,還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因而又產生了對鬼神的崇拜。各種喪葬禮儀和祭鬼、驅鬼儀式隨之逐漸形成。《竹書紀年》中載:「黃帝崩,其臣左徹取衣冠幾杖而廟祀之」。至殷商時代,史前時期的自然崇拜已發展到信仰上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上帝為中心的天神系統,遇事便由巫祝通過卜筮以向上帝請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拜已發展到以血緣為基礎,與宗法關系相結合的祖先崇拜,其祭祖活動定期舉行。這時期已出現專門從事溝通鬼神和人類的宗教職業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並有一套符咒驅鬼的巫術;祝以言辭悅神,是宗教祭祀活動中負責迎神祈禱的司儀者。他們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畫符念咒等。當時國家和社會均受巫祝支配。周代鬼神崇拜進一步發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個系統。並把崇拜祖宗神靈與祭祀天地並列,稱為敬天尊祖。蓋所謂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後世道教所以成為多神教,即源於古代之鬼神崇拜;後世道教做齋醮法事,亦與古人鬼神祭祀禮儀和禮制有密切的關系。人們崇拜神靈就要舉行祭祀活動,而祭祀活動離不開「禮樂文明」,禮樂文明隨著春秋時期的「禮崩樂壞」,逐漸由上層走向民間,被後來的民間方士和巫覡所繼承,道教成立後,演變為道教的齋醮科儀。所以說,夏商周三代的禮樂文明有相當的一部分被道教保存下來。道教實際上是禮樂文明的繼承者。神仙信仰亦可上溯到我國遠古原始社會時期。其證據之一便是《山海經》。該經記載了我國原始社會時期的神話及宗教信仰,其內容相當豐富和系統。它為道教仙學的遠源提供了依據。《山海經》中,提出了長生信仰;提出了神仙與羽士之存在;描述了神仙天都;記載了祭祀的祀禮及奇異的方術。
在遠古原始社會時代,已有人開始學仙。史載軒轅黃帝「且戰且學仙」, 「黃帝問道於廣成子」,後修道成功,於鼎湖白日乘龍升天。
到了戰國時期,神仙信仰已經相當廣泛。這是,出現了許多記載神仙傳說的著作,書中載有不少關於仙人、仙境、仙葯等傳說的文字。如《莊子·逍遙游》中有這樣的描寫:「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風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它,如《列子》書中的《湯問篇》、《黃帝篇》、《周穆王》,屈原的《離騷》、《天問》、《九歌》等都將仙境描畫的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亦被描繪成外生死、極虛靜 、不為物累、超脫自在,能騰雲飛行的神奇人物。漢代的《淮南子》、《史記》中亦有類似描述。
伴隨神仙之說的出現,尋求仙境、仙人,傳布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現了。他們將神仙學說及方術與鄒衍(戰國時期著名方士)的陰陽五行學說柔和起來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於燕齊的上層社會,其法形解銷化,依託鬼神,企望長生成仙。從戰國(前2 75—前221)中後期到漢武帝(劉徹,前140—前87)時,在方士(亦稱神仙家)們與帝王將相之鼓動下,掀起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葯事件。齊威王、齊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尋求神仙及不死葯,其規模越來越大。那時最著名的方士有宋毋忌、正伯僑、鄒衍、徐福、盧生、李少君等人。我國獨有的神仙信仰沿襲而下,到東漢中、晚期為道教所繼承,成為道教信仰的核心內容。
漢武帝後,方仙道逐漸與黃老學結合向黃老道演變。 東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陵於蜀郡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了正一盟威道。
漢末魏晉時期是我國道教發展的重要時期。漢末的政治風氣以及魏晉玄學的社會購貨直接影響著道教的行為方式和存在認識。它們雖然同出於對老莊學說的認識,但竹林七賢等人的行為方式在道教人的行為規則上有重要的先風之要。魏晉的政治環境和社會風氣對道教而言是難得的發展機會和發展助力。東晉道家的著名學者葛洪的 <抱朴子>在道家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葛洪本人也被認為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對道家學派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抱朴子》在中國的道家醫學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傳唐代初年,有個叫吉善行的人,再羊角刪遇見一位須發皓白,騎著白馬的老人。老人對他說:轉告大唐天子,如今治國有方,只要再長安城東建一座安化宮,內設道像,就能永保社稷,天下太平。說罷騰空而去。不久,老人再次顯靈,聲稱:我是無上神仙,姓李,號老君,是當今皇帝的祖先。從此,李唐皇室自稱是老子李耳的後裔,尊老子為「聖祖」。顯然,這段神話是唐皇室自己編造的,目的是為李唐政權增添一道神聖的光環。後來宋朝皇帝也仿效唐朝做法,虛構一位姓趙祖先趙玄郎,奉為道教尊神,尊為「聖祖」。由於唐、宋皇室的尊崇,宮觀大興,信徒日增,道教的發展到達極盛。

【道教崇奉的神靈】
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下面只能介紹一些地位較高且較有影響者。
道教三清
1.三清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它們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實是「道」的一體三位。「三清」的說法始於六朝,但此時「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別為神寶君、天寶君、靈寶君三位大神居住。後來,「三清」才逐漸作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稱,而「三清境」亦成為其居住地。
2.四御是地位僅次於三清的四位天帝,具體指: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極長生大帝(主掌人間福壽),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統御萬雷),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3.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歲星(木星)、鎮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 此外還有東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眾星君、太微垣眾星君、天市垣眾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傳說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醫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據《度人經》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間多舉辦「北斗會」、「南斗會」。在諸星神中,影響較大的還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龍形,稱青龍;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組成鳥形,稱朱雀;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組成虎形,稱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組成龜形,稱玄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合稱「四方之神」。
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關其來歷說法頗多,或說起源於中國古代宗教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說起源於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氣,或以為即堯、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漢末天師道為病人祈禱時需舉行「三官手書」儀式,即將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寫於紙上分別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時期,「三官」又與「三元」相配而成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虛大帝」、「下元水官洞陰大帝」。據稱,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別誕生於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們為了祈福、拔罪和禳災,多分別在這三個日子舉辦「上元會」、「中元會」和「下元會」。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眾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靈,有人以為其乃是由殷商時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發展而來。在早期道教的《真靈位業圖》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階位卻並不高,僅排在玉清三元宮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稱其遠祖趙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書於趙宋,故特上玉皇大帝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後徽宗又再加封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從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間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開來。道教多將玉皇視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為他是地位僅次於「三清」的「總領宇宙主宰之君」,其職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專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聖誕日,道觀和民間多舉辦「玉皇會」。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稱文曲星或文星,古時被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漢代則專指天上文昌宮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為道教與民間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與蜀中的梓潼神張亞子(又作張惡子或張堊子)有關。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亂入蜀,曾夢見張亞子顯靈,並追封他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為避黃巢之亂入蜀,又親祀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為濟順王。經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張亞子遂由地方神成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並因預卜科舉功名甚驗而甚得讀書人信向。元延佑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並欽定為忠國、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與文昌星神遂合二為一,稱文昌帝君。元明以後,各地多建有文昌宮、文昌祠等,人們多於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日舉行「文昌會」。
以上僅是道教所崇神靈中很小的一部分。實際上,道教崇拜的神靈成千上萬,他們多在舉行齋醮法會時被恭請蒞臨,如唐宋時的《道門科範大全集》、《道門定製》等道教科儀經典中即收錄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跡在道教經典中也多有記載,如漢代的《列仙傳》、晉代的《神仙傳》以及元代的《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等,俱記有歷代神仙得道之事。
附註:道教內沒有鴻鈞、陸壓、鎮元子等人,這些都是小說編造的人物。

[編輯本段]道教神仙的來源
一、來源於中國古代原始宗教的崇拜物
1、自然崇拜
天、地、日、月、星辰、雷、電、風、雨、山川、河流等都作為信仰對象,神化而加以崇拜。
例如土地、星君、雷公、電母、風伯、雨師、山神、河神等。
傳統神學影響,是認識與研究道教神仙譜系的首要因素,中國原始社會的自然宗教逐漸向人為宗教(即神學宗教)的過渡,大致在殷周時代,殷人崇尚鬼神,如占卜,留下了大量的殷墟卜辭。周代的鬼神崇拜,在《周禮·大宗伯》記:「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禮」,其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風師,雨師,地有社稷,五嶽,山林川澤,四方百物,人鬼則祭祖先也。中國古代宗教正是在此基礎上逐步充實形成了天神、地、人鬼的崇拜系統,這是道教神靈崇拜的主要來源。
2、圖騰崇拜
把某種動物或植物作為崇拜的對象。
例如龍、鳳、熊、虎、玄鳥,花、槐等,成為龍神、花仙等。
如鄂倫春族稱公熊為"雅亞",意為祖父,稱母熊為"太帖",意為祖母。鄂溫克族人稱公熊為"和克"(祖父),母熊為"惡我"(祖母)。苗族、瑤族、畲族的盤瓠傳說。

仙道貴生 無量度人
福生無量天尊!
希望你能滿意!!

2. 只有爸媽做好哪幾點,才是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

有一句話,在朋友圈廣泛流傳:上帝給了你一個缺席的父親,就會贈送給你一個焦慮的母親,最終就會養育出一個失控的孩子。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給予孩子多少金錢和資源,而是父親能陪伴,母親好情緒,這兩者缺一不可。

成功的家庭教育,父母一定要做好4點,影響孩子一生!

4、父親的陪伴教育,比生養孩子更重要

爸爸的陪伴,對孩子成長來說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胎兒時期到青少年時期都不能缺少了父親陪伴。

古人有雲:「養不教,父之過。」很多事實證明:父親缺位家庭教育的男孩沒有陽剛之氣,女孩缺乏安全感;相反,在父親陪伴下長大的孩子更自信、更陽光,更有安全感;

工作之外,盡量多留時間給家庭,給予孩子更充足、更優越、更高質量的陪伴。

因為,父親的陪伴,比生養一個孩子更重要!

3. 如何寫中心小學校長競聘演講稿

校長競聘演講稿

加強學校管理當好小學校長

小學校長是學校行政負責人,是學校的法人代表。其主要職責就是全面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自覺抵制各種違反教育方針、政策、法規的不良傾向。一名合格的小學校長,應該是思想品德好,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熟悉教育教學規律,知識面廣,懂得學校管理的專業人才。那麼,如何認真履行校長職責,加強學校管理,當好一名校長呢?

一、要有強烈的奉獻精神。

作為一名校長,應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教育,有把自己的一切獻給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有了這顆心,就能保持清醒的頭腦,端正辦學方向,不斷增強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自覺性;有了這顆心,就能在逆境中經受住考驗,自強不息,勇於創新,勇於探索,永遠向前;有了這顆心,就會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坦盪胸懷,襟懷坦白,任人唯賢,在學校工作中,克己奉公,無私奉獻。

二、要有較高的業務能力。

小學校長不僅要做「管理上的能手」,而且還要是「教學上的高手」。這樣的校長,群眾才會由衷地佩服你,也才能成為教學上的「領頭羊」,才能得到廣大教師的支持。在學習上除上級主管部門正常的業務培訓外,自己要經常地學習教學雜志上刊登的外地的先進教學經驗和方法。並應堅持寫業務學習筆記,規定在校內聽課不少於20節,校長要帶一門主課(語文或數學)。力求做到多帶課,帶好課。

三、要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

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教師,什麼樣的學校。校長負有組織和管理學校全盤工作的責任,有權對學校各項工作進行決策和運籌。好的決策,就是學校領導和群眾集體智慧相結合的產物。因此,校長要精心設計工作項目和措施,從多種方案中找出最適合本校實際的方案,寫出計劃,以便順利實施。近年來,我校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各種制度和評分細則,有效地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有管理制度匯編一本,其中有教職工管理細則、五項內容評分細則、實施素質教育方案、教職工獎罰制度、學校各項工作計劃等制度共十五種,力求做到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按制度辦事。

四、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作為一名合格的校長,不論其年齡如何,理應是學生的師長,教師的益友。這就對校長在教育、教學、學校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教育人,從培養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要求來講,校長應是學生學習和敬仰的楷模。因此,校長在學校的一切教育和教學活動之中,乃至一言一行,都必須嚴於律己,注意給學生以良好的教育和影響。凡是要求學生和教師做到的,校長必須率先做到。小學生正處在長思想、長知識、長身體的重要階段,模仿性、可塑性很強,先進的榜樣就是無聲的力量。因此,校長率先垂範,樹立榜樣,就是寓教於實際行動之中,這樣才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巨大作用。
五、作風要朴實,具有團結協作精神。
具有優良朴實的作風是校長必備的條件,也是最重要的思想修養。校長應具有理論聯系實際、批評與自我批評,密切聯系群眾,發揚民主,勤儉辦學的作風。只有這樣,也才能凝聚起教職工的工作熱情。校長要為教師開辟參與管理,施展才乾的舞台,要善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聽取他們的意見,依靠群眾,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管理好學校。
六、具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就要求我們的校長要有創新意識,敢於跳出舊模式,積極探索,大膽改革,改進管理方法和教法,努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和教師的教育觀念。知識經濟時代,這就要求我們的校長,在其位謀其政,與時俱進,勤奮工作,無私奉獻,不斷學習,以身作則,提高管理能力和業務能力,具有蠟燭精神,努力在自己職責范圍內,為一方教育的發展和振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所好學校必須有優秀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和第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這並非易事,它需要管理者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辛勞,承受更多的壓力、挫折和責任,能始終站在教育的前沿把握先機,以人為本探索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尖子人才的新思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十年的潛心探索,歲月使我經受了磨練,工作使我堅定了信念,我相繼擔任了班主任、學年組長、教研組長、校長助理等工作,多次帶出省、市優秀班級,獲得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優秀輔導教師稱號。當我站在沈陽市優秀教師、沈陽市十大傑出青年知識分子的頒獎台上,我感受到了育才的光榮;當我破格晉升為高級教師、踏上沈陽市學科帶頭人的行列時,我感受到育才人的使命。校長助理的工作使我對此感受頗深;對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強烈的責任感,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有信心擔起這副擔子,以育才的事業為重,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同志們齊心協力努力工作,不負學校的培養和厚望。
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目前已踏上健康發展的軌道,面臨新形勢如何更好地發揮其潛能並有所創新發展,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教學是學校的靈魂,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科學管理是前提。因此:
第一、要抓好制度建設,從管理求質量。在繼承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包括教學管理制度,質量評價體系在內的各項制度。未來社會的競爭,本質上是少數高素質創新型尖子人才的競爭,優才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改革中應保持其個性化傾向,在調研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個性、人格和創造精神,注重積極的情感與意志的培養,特別制定一些適合學生充分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彰顯創造力的制度。
第二、要抓好隊伍建設,從課堂求質量。名校的三要素:硬體、師資、管理。教師隊伍建設是核心因素,名校必須有名師。隨著學校發展規模的穩定,教師隊伍的數量也將相對穩定下來,師資力量的培養與成熟日益緊迫地成為學校發展的重要任務。第斯多惠說:一個人一貧如洗,對別人決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發展、自我培養、自我教育的人,同樣也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我校年輕教師占絕大多數,均是各院校的優秀畢業生,他們充滿活力與激情,是學校發展的不竭源泉。在向老教師虛心求教、拜師學藝的同時,如何使他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教學水平,樹立現代教育理念,需要從解放教師個性和確立教師的人的主體地位入手,提供更多展示才華、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激發創新熱情,更好地因材施教。建立新大學畢業生實習基地,舉辦青年骨幹教師培訓班,開展各種教學競賽和教學實踐研究,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都不啻為好的形式,這樣,形成尊老重教的良好氛圍,我們就能逐步建立起一支新老結合,富有團隊精神,團結協作,創新進取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促使骨幹教師、名師脫穎而出。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發展」是兩個深層次核心問題,著力點在於「激發興趣——教給方法——養成習慣——培養能力——形成品格」,要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認真貫徹教學整體改革,創造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的多種教育模式,實現「八化」和我校的培養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第三、抓好教學研究,從科研求質量。我校的優才本身就是一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科研課題,它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總結、極具價值的素材和命題,我們應把握住這個難得的促進學生發展、自我發展、學校發展的機遇,切實投入其中,產生更多能代表我國各科教育當代水平的科研成果,以科研帶動學科建設,注重工具性學科的建設及與相關學科的整合,使畢業生質量再上檔次,以科研帶動校本課程建設,形成具有育才特色的高效能的課程結構和體系;以科研帶動教師隊伍建設,使教學與科研成為每位教師的雙刃劍,「教研相長」,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形成名師群體。
第四、抓好研究性學習、分層次遞進教學、學分制、雙語教學等項工作,以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為目標,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更多全國一流的各科優秀學生。
如果說德育是學校發展的主導,那麼教學則是學校發展的主體。教學管理非坐而論道,我們應站起來多看、多聽、多學,提高教育教學理論素養,轉變教育觀念,善於吐故納新,然後坐下來踏踏實實做學問,做實事,做研究,做教育。
「敬業樂群,踏實奉獻」,我將繼續以此為座右銘,始終保持對工作的激情,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堅持原則,保持科學嚴謹的頭腦,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和熱情,用人所長,發揮群體智慧,共同做好工作。IBM總經理沃森說:對於重用那些個性鮮明、直言不諱卻有真才實學,以工作為重的人,我從不猶豫。如果我們能在自己的周圍發掘許多這樣的人,並能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那我們的工作就會處處順利。教育人的力量有兩種,一種是真理的力量,一種是人格的力量。我們都是凡人,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但我想,只要我們每個人充分發揮所長,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團結合作,就一定能夠做好工作,做出不平凡的事業。
育才的事業,是每個育才人的事業,能為培養了我的東北育才學校出力,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我希望並相信能擁有這個機會。這——是非曲直的選擇,我會珍惜,不遺餘力。
願與大家共勉,與育才榮辱與共

4. 應該關注德育的原因

(1)中小學在德育認識上存在以下偏差:一是把德育等同於政治教育,使德育蛻化為政治,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二是把德育等同於集體主義教育,排斥德育的現實取向,導致了德育脫離現實的傾向;三是把德育等同於集體主義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四是把德育等同於知識教育,德育成了應付考試的一門課程。(2)在德育工作中存在功利主義傾向,過於重視思想、政治和道德知識,注重書本教育、口頭說教,忽視實踐鍛煉,啟發自覺,不注重道德主體的養成問題。(3)在德育管理中的主觀主義傾向,習慣自上而下發號施令,忽視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結果是德育低效、道德冷漠等問題日益嚴重。(4)德育評價上存在形式主義傾向,表現在以認識代替行動,以書本知識的考試代替對學生的全面系統品德評價。(5)在德育研究中的經驗主義傾向,動不動就是講過去、講傳統,唯獨不關注現在和將來。
1.「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普遍存在。
在實際工作中,德育並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校長們坦言,「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許多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還只是停留在維護學校紀律的層面上。
2.德育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不足。
校長們普遍認為,德育目標過高、過大,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德育內容繁多,重點不突出,針對性不強,並嚴重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此同時,心理健康教育非常缺乏。目前,只有少數發達地區的學校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而大多數學校在這方面還是一片空白,有些學校甚至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做道德問題來對待,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校長們還提到,許多學校只重視開發顯性德育課程,而忽視隱性德育課程。
3.德育師資隊伍建設和德育科研工作不受重視。
很多學校在德育課教師培養、德育研究以及班主任培訓等方面的投入很少,德育工作者(包括班主任)的價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體現,其他教師參與德育工作的積極性不高。
4.德育與學科教學嚴重分離。
德育不能有效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其他教師的學科德育和崗位德育意識不強。同時,就德育課而言也存在許多問題:教學方法單一,以理論說教為主;評價方式落後,以考試成績為主。因此,德育智育化現象比較嚴重。此外,學校出於安全、經費、時間等方面的考慮,很少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失去了許多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機會。
5.社會、家庭教育與學校德育不統一。
有的校長指出,德育難在實效性。校長們認為,學校德育和社會、家庭教育的不統一與不和諧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對德育實踐中存在
問題的分析

綜合分析以上問題,可以把校長們關心的德育問題歸結為以下3類:
1.德育觀念問題
從一定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德育觀念就有什麼樣的德育實踐。「德育目標過高過大」、「德育內容繁多,重點不夠突出」、「社會價值的多元化與教育一元化」等問題都反映出教育工作者和課程編制者的德育觀念急需改變。具體來說,需要把握好以下兩個關系:
(1)正確把握追求崇高與保住底線的關系
德育是有層次的,黃向陽教授把德育分為3層:道德理想教育、道德原則教育和道德規則教育。道德理想體現至善至極的道德境界,為學生確立了一個不斷追求的終極目標;道德原則是學校認為學生可以而且應當達到的要求,是指導學生行為的基本准則;道德規則屬於不可違反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在執行當中幾乎沒有可以商量變通的餘地,它對學生的行為最具有指導性和約束力。因此,對處於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道德發展層次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
作為一線教育實踐者的校長們普遍認為德育目標過高、過大,這反映了我國的道德教育長期以來習慣於對學生進行理想層次的道德教育,而忽視學生容易做到的規則層次的道德教育。如果不重視低層次的規則教育,而一味空談高層次的理想教育,就會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違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造成知與行的分離。因此,學校一方面需要以道德倡議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道德理想教育,但不能要求所有學生都身體力行;另一方面,必須加強道德規則教育,並要求所有學生不得違反最基本的道德規則。這就是追求崇高與保住底線的關系。
(2)正確把握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各種思潮紛紛湧入,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學校教育一元化的現象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中學時代是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按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引導、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既不要崇洋媚外、忽視民族傳統文化,又不要自高自大、盲目排外。
2.德育途徑問題
「忽視隱性德育課程」、「德育與學科教學分離」、「學生處於被動狀態」、「德育工作者的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等都反映出德育途徑存在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特別需要重視和加強隱性德育課程的建設。隱性德育課程具有廣泛的滲透性,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它比顯性德育課程更能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然而,一直以來,學校德育主要是通過顯性課程的形式來展現的,把德育作為一門知識來教,過於偏重「知」,而忽視「情」、「意」、「行」,違背了德育規律。另一方面,學校德育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被封閉在狹小的教室里坐而論道,缺少身體力行的實踐機會,這不可避免地造成道德認知與道德行動的分離以及言行不一的現象。
此外,德育課的地位下降,德育工作者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他們的成就感和工作積極性,影響學校德育目標的實現。而其他學科教師只顧提高本學科的考試成績,根本無暇顧及課程中所蘊涵的德育資源。不同部門的教育工作者只從各自部門的最大利益出發,是難以形成教育合力的。
3.德育環境問題
「學校德育與社會、家庭教育不和諧」、「德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分離」等都說明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需要一些良好的外部條件。隨著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信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與行為方式產生著不同的影響,不斷沖擊著學校的道德教育。顯然,傳統的、單調的道德教育難以應對這些沖擊。另外,社會上的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等不良現象必然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處理好德育環境問題,尤其是學生所處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問題,是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最重要的條件。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需要達成共識,緊密合作,協調行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5. 論語中有關道德的句子,配上譯文(越快越好,急啊!!!!)

【原文】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評析】
這一段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孔子所說的道究竟指什麼,這在學術界是有爭論的。我們的認識是,孔子這里所講的「道」,系指社會、政治的最高原則和做人的最高准則,這主要是從倫理學意義上說的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1),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釋】
(1)約:窮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於仁道;利仁,認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譯文】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仁人是安於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評析】
在這章中,孔子認為,沒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長久地處在貧困或安樂之中,否則,他們就會為非作亂或者驕奢淫逸。只有仁者安於仁,智者也會行仁。這種思想是希望人們注意個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環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氣節。

【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譯文】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評析】
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這一段內容,似乎孔子主張人們只要仁、義,不要利、欲。事實上並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願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這一章值得研究者們仔細推敲。

【原文】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譯文】
孔子說:「士有志於(學習和實行聖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論道的。」

【評析】
本章所講「道」的含義與前章大致相同。這里,孔子認為,一個人斤斤計較個人的吃穿等生活瑣事,他是不會有遠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與這樣的人去討論什麼道的問題。

【原文】
子曰:「君子懷(1)德,小人懷土(2);君子懷刑(3),小人懷惠。」

【注釋】
(1)懷:思念。
(2)土:鄉土。
(3)刑:法制懲罰。

【譯文】
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評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與小人這兩個不同類型的人格形態,認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們胸懷遠大,視野開闊,考慮的是國家和社會的事情,而小人則只知道思戀鄉土、小恩小惠,考慮的只有個人和家庭的生計。這是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區別點之一。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齊(2)之以刑,民免(3)而無恥(4),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5)。」

【注釋】
(1)道:有兩種解釋:一為「引導」;二為「治理」。前者較為妥貼。
(2)齊:整齊、約束。
(3)免:避免、躲避。
(4)恥:羞恥之心。
(5)格:有兩種解釋:一為「至」;二為「正」。

【譯文】
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評析】
在本章中,孔子舉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治國方針。孔子認為,刑罰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恥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罰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規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恥之心。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國家時有不同於法制的特點。但也應指出:孔子的「為政以德」思想,重視道德是應該的,但卻忽視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國家中的作用。

6. 如何利用校園文化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能陶冶學生的心靈,它是校風學風、文化傳統、價值觀念、人際關系等方面表現出來的一種高度的觀念形態,對學生品德認識起導向作用。校園文化中的思想性,教育性是滲透在校園文化的各個方面、各種形態中的。一個優化的校園總是以特有的象徵符號向人們潛在或公開地灌輸某種思想規范和價值標准。這種教育力量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它雖然在某時某刻不一定讓人直接地完整地捕捉到,但確實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使人置身這環境,就有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感染、吸引和改造你。校園文化的這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教育功能是潛移默化的,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這塊陣地的教育作用,那麼如何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德育教育的功能呢??我認為應從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入手?
一、所謂硬環境,指的是靜態的物、景舒適、優美、安靜、整潔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對生活於其中的每個成員起著陶冶情操與規范行為的作用。這種陶冶、規范作用時間久遠,影響巨大而深刻,其效果比簡單的說教、灌輸更為有效。優美、整潔、文明的校園對教育對象是一種無言的教育,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美的情操、激發學生對美的嚮往,還可以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陶冶美的人格。要有針對性地加強靜態的校園文化建設,就要充分挖掘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點,通過創造性地合理運用,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
(一)靜態的校園文化建設要激發學生情感,引起學生聯想,使學生在愉悅中接受教育。個體品德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知、情、意、行交互影響作用的過程。情感是人們認識活動的動力源泉,它推動著人們不斷地去追求科學真理;情感是學生認同傳統道德的媒介,學生只有對校園文化在感情上認同,產生共鳴,才可能主動化為道德信念和道德認識。可以利用教學、長廊、櫥窗、院牆等空白處,張貼、懸掛校訓、校風、校紀、名人畫像、名人名言。如張貼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智慧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毛澤東的名言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張邱少雲在烈火中永生的畫像及少年賴寧撲山火的畫像等。當學生看到這些語句及畫面時,一定會刺激到學生的感官,不時觸發學生的種種激情和嚮往,消除懶惰、冷淡、忌妒等心理障礙,解除精神上的壓抑和消極狀態,並與自己的行為做比較,引起豐富的聯想,在情感的激發下,不斷轉化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在愉悅中接受教育。?
(二)靜態的校園文化建設要注重開發學生潛能,拓展學生信息,使學生在自尊中,無意中受到教育。正規課程要求學生必須作出意志努力才能獲得有關的系統知識,校園文化則通過利用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機制來攝取有關的教育經驗,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蘊藏的巨大的心理潛能,使無意識和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有機地統一起來,極大地拓展了信息刺激的容量。在校園中,要盡可能多的讓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在這些信息的作用下,人腦的潛能會不斷被開發出來。如設計黑板報、牆報、少先隊隊報、手抄報等,尤其是黑板報,可以全方位地對學生心理施加影響。諸如利用中華之子、:科學家的童年等欄目為學生展現成功者的足跡,給他們樹立學習的榜樣;利用板報中的學習廣角、知識博覽、新科技成果展等知識性欄目,拓寬學生視野,增強他們的知識修養;利用創作園地、小作家搖籃等欄目展示學生作品,為他們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利用點將台、小測驗、聰明屋等參與性較強的欄目,促使學生動手動腦,開發智力,調動起他們的求知熱情;利用光榮榜、小辣椒、表揚與批評等欄目,對學生中的先進與落後,正確與錯誤進行科學分析,扶正驅邪,形成良好的班風;利用一日新聞、每周一個好消息、改革新貌窗口、聞新要聞等欄目,緊跟時代步伐,宣傳社會新聞,引導學生了解時事,關心國家大事。讓學生們的心與祖國的脈捕一起跳動。還可以寫一些小笑話、民族文化、心理衛生等要有計劃地讓學生定期把自己的作用或作品自由展示在規定的板面,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表現的機會,創設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滿足他們展示自我才能的心理需求,發展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上進心和自豪感。要給學生辦報、閱讀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辦報、閱讀、默默地接受啟迪。校園文化就是這樣,與正規課程不同,不是直接分明地向學生施教,而是以隱蔽的方式,在默默中把有關道德的、審美的、政治的、文化知識的、性別角色的等,經過具體的人、事、物以及活動過程,傳授給學生,寓教於無雹無息中,論道而不說教,沒有明顯地強制性,教育的痕被淡化,這樣的學習是自覺自願的,是容易接受的。學生不必作出意志努力,在無聲無息中、在自尊中、無間避就能產生愛國、愛民族傳統文化等心理。?
二、所謂軟環境就是指人際關系、風氣等把這些關系風氣轉化為動態的校園文化,通過集體教育、情境感染、榜樣示範、意志訓練等手段,深化課堂道德認識,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靜態的校園文化變為動態的校園文化。首先通過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的講話、晨會等形式,有的放矢,把靜態的校園文化變為動態的校園文化。在集會上讓學生說說名人名言、名人畫像給自己的啟示或感想,談談看了隊報後的想法。讓靜態的畫像充分發揮榜樣示範作用,時時感染學生。充分發揮宣傳陣地的作用,時時進行說服教育,特別是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在庄嚴的國旗下講話這個特定的氛圍中,學生的心靈最易受到震撼、感染。?再次,通過少先隊的錐鷹行動,創設情景,設計葯方,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在手拉手活動中,特意將外向型的學生與內向型的學生結對,使內向型的學生在好友的感染下,向外向型轉化,克服內向型個性缺陷。在小製作、小發明科技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還可給學生提供適度的挫折情境,滲透耐挫折教育,如遠足、野營、登山、軍訓等,教育學生相信自己,不怕失敗。培養學生不屈不撓、大膽進取的呂格,命名學生懂得不能輕易否定自我,相信自己有無窮的潛力。在火炬爭章活動中融入心理素質教育,通過學生自評、組評,使學生自我檢查,改變不良習慣。這樣,從課上到課下,從室內到室外,逐步把靜態的校園文化轉化為動態的校園文化。?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師生關系是校園文化人際關系中最重要、最難駕馭的。教師,要熱愛孩子,做到愛生如愛子,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要相信孩子,當代著名教育家、優秀班主任魏書生老師說:一名好教師必須永遠相信自己的學生,不管多麼笨的學生,腦子里其實都埋藏著無窮無盡的潛力。事實上,不是學生的腦子缺少資源,而是我們自己缺乏勘探這些資源的能力。;要關心孩子,大教育家孔子認為,真誠地愛護、尊重學生是每位教師必備的條件;要了解孩子,孔子說:仁者愛人,智者知人。。知,即了解,這是教師取得成功的保證。師生可以像朋友一樣促膝談心,可以像家長與孩子一樣一起玩游戲,這樣,學生才會感到老師可敬又親,才會向老師吐露心聲,老師也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通過老師、同學講講興趣愛好、親身經歷,拉近師生情感;通過廣泛的師生交往,師生間建立一起一咱民主、平等、友好的關系,學生從情感上對教育者產生信賴,就能主動動接受教育。?其次,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和諧的同學關系可以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舉行各種少先隊主題活動。通過我看人際關系演講賽,使學生懂得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通過談嫉妒辯論賽,使隊員把嫉妒轉化為前進的動力;通過我能行主題隊會,使學生在具體情景的感染下,深刻理解我能行包含的人生哲理,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去面對人生中的風風雨雨,特別是在巨大挫折面前該如何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調整心態。這些有針對性的隊會不僅使學生明白良好的人際關系的重要性,也強化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發揮榜樣模範作用。在動態校園文化建設中,老師和學生作為校園文化的主體,是一個個活的景點。要注重開發活景點,使活的景點發揮特有的作用。首先,重視教職員工的垂範作用,師范師范,學博為師,德高為范。作為學生的一種社會環境因素,教師的價值觀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素養將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效能。學生的向師性是盡人皆知的,學生的社會價值觀必須要由具有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教師來培養。教師的言行、儀表和作風,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學生。要使學生愛教育,教師必須首先受教育,教師是學生的楷模,教師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良好的品德,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遵循教師應有的規范,特別是在價值觀、人生觀等較為豐富的蘊含著中國優秀傳統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中,教師必須身體力行,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為學生樹立榜樣,教師應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以自身的傳統文化內涵行不言之教。?其次,注意在學生中挖掘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通過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優秀事例和人物,去感染、教育學生。這種教育形式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容易學生所接受。培植典型人物樹立道德楷模,是學校德育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三好學生的評選就是樹立榜樣的一種形式,它具有導向作用。在評選過程中必須堅持德的標准,不能完全以學習成績為衡量尺度,切實引導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使典型人物確實起到模範帶著作用,並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四)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風和優良傳統。校園文化中優良的班風、校風佔有重要的地位,校風、班風是集體中長期形成的在價值上、言論上的共同傾向。積極向上的班風、校風、學校的道德氣氛和集體輿論等有助於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和鞏固。校風是學校的靈魂所在,要想達到理想的校風。必須先抓班風。可通過學生管理和教師管理雙管齊下,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良好的班風。如建立班級日誌,班級日誌實際上就是班務日記,即對學生當天在校內情況的記錄。大致可以設以下欄目:日期、天氣、應到人數、缺勤人數、上課情況,班級一天的活動等,由班主任批閱。教師在處理班級日常事務方面,要充分尊重和聽取學生的意見和看法,指導制定出班級管理的規劃和制度,凡老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變成學生自己的要求,也就是說變外部要求為自我約束。人都有自尊心和好勝心,哪位學生都希望看到老師表揚,都不希望在班級日誌上看到自己不光彩的記錄。為此,每位學生都會自覺地約束自己,為形成良好的班風奠定堅實的基礎。再如實施文明班級達標考核制度,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和自我管理。把對學生的行為要求、禮儀要求和衛生要求作為考核內容。並對考核作如實的記錄,按周或按月進行統計,對於考核成績好的班級,學校授予文明班級示範牌。在活動中,學生們會用集體榮譽感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都為爭創文明班級而努力。?良好的風氣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置身其中自然受其影響。有了良好的班風,就不難形成良好的校風,為了形成更好的校風,應當在校園中建立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的輿論、風氣,在耳聞目睹中,潛移默化地熏陶、感化學生,從而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質量。良好的風尚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就會形成一定的有自己特色的傳統。不斷保持這種傳統,利用這一傳統對學生進行教育是一種有效的形式,如辦傳統展室,創辦校歌,在傳統儀式中進行傳統活動,當新生入學時,通過參觀校園,了解校史和學校的光榮傳統,為自己是學校的一員而感到無比自豪,從而為進一步的教育創造條件。?
總之,作為學校,應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教育空間,通過建設校園文化,調動學校中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從校園的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道德影響,為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鋪平道路,為學生提供、設計一個良好的生活背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高尚的情操。

7. 教師小課題結題報告怎麼寫

一、結題是課題研究重要且必要的環節。
課題研究的主要環節包括:課題立項、開題、實施、結題、後續工作
後續工作包括:鑒定、表彰、宣傳推廣等。
二、結題要拿成果說話。
什麼是成果呢?
1、研究報告是成果的主件。應體現我們課題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2、工作報告(即:研究工作總結)是成果的附件。應體現我們課題研究的足跡。可同時附帶:學習的文件、學習體會、論文案例集、課件、活動錄象等原始資料。研究成果分為顯性成果和隱性成果、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顯性成果看得見,摸得著,可以數字、圖片、表格等形式出現;隱性成果是可以感知的,可以以個案的形式出現;理論成果即學術論文或專著,它闡明的是主張或觀點,所以應坐而論道,以正面闡述為主,不做過多的描述,但也需要一些事例為依託;實踐成果體現了學生的發展,因此可用事例表述,但也需要理論說明,說明實踐操作的價值是什麼,蘊涵了什麼道理。
三、總結什麼成果(以「德育實效性課題」為例)
1、要扣住課題。也就是研究什麼,總結什麼。
需要回答的問題:
A、什麼是德育實效性?
在這里回答什麼是德育實效性,並不是回答概念問題,而是通過實踐要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與自己獨特的認識。實效,最基本的表現就是「接受」,學生對我們的德育不接受,就是無效;接受了,並且主動地化為知、情、意、行,就是實效。
B、中小學為什麼要研究德育的實效?
回答這個問題,自己要有主見、有主張、有深度)例如:學校教育的局限性 學校教育內容與未成年人的實際脫節德育形式與現實脫節
C、哪些途徑與方法是有效的?
可結合身邊的人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個人的自醒)
2、要以實踐成果為主,在與學生微觀層面上的近距離接觸中進行總結。例如:成功的做法 規范的做法有效的操作策略有效的德育活動形成的制度成功的案例
3、成果的質量要求。
A、要有理論高度;B、實踐上要有亮點,讓人看了耳目一新;C、有特色:獨特性、地域性

8. 如何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德育實效性

一、積極開展青年志願者行動,加強素質教育
青年志願者活動是以「奉獻、友愛、團結、互助」為宗旨,以志願服務的方式參與社會生活,奉獻個人力量,是新時期青年人參與社會實踐、鍛煉個人綜合品質和道德品格的良好載體活動。
中職學校若能組織學生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有機會為社會貢獻自身的才學、能力,並在不同的崗位上發揮自身的作用和優勢,能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最高需要,不單為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弘揚了新風氣、新風尚,而且人生的價值也在志願活動當中得到體現,從中學會自覺的奉獻精神和參與社會活動的責任感,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一直以來,我校結合實際,積極落實素質教育,注重開展校外的社區實踐活動,將其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和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而青年志願服務活動則是我校開展社區實踐活動的方式和內容的深化。多年來,我校以學校團委為組織者,大力開展青年志願者服務活動,讓學生發揮專業和個人特長,接觸社會、服務社會,弘揚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企事業單位、社會和弱勢群體服務,並以此帶動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如在紅三月、紅五月、九月敬老月等舉辦的「弘揚雷鋒精神,參與志願行動」活動中,我校堅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精心組織家電維修、電腦知識咨詢、義診等活動,足跡遍及各鎮、街、管理區。在活動中,我們每年共為群眾成功義務維修電器約300多件,所到之處,深受群眾的歡迎。通過活動,一方面使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得到加強,所學的專業技術得到應用和提高,也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奉獻精神和公民意識。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社區的居民,受到社區居民的高度贊揚,擴大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二、依託社區,開展體驗教育活動
體驗教育就是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的體驗,並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養成熱愛生活、勤奮學習、艱苦奮斗、誠實守信等優良品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發展。體驗教育活動對於學生的成長來說,有著重要的、積極的意義,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實踐的平台,有力地促進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道德結構的完善和健全個性的形成;它可以有效地解決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學生「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的尷尬局面。
為了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體驗中明理,體驗中成長,我校開展了「讓體驗伴隨我健康成長」為主題的創建「體驗教育」德育特色學校活動,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學校體驗」「家庭體驗」「社會體驗」「自然體驗」教育活動。如在開展「星期六體驗」教育活動中。我校團委充分發揮團組織積極、開拓、自立、創新的作用。以「體驗教育」為載體,以全面提高青少年整體素質及思想道德品質為宗旨,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教育活動,組建了一個個志願者假日小隊。每逢雙休日,假日小隊的隊員們帶著水桶、抹布上街清洗「牛皮癬」;隊員們拿著塑料袋到公園拾拉圾……總之,依託社區,能使廣大學生更深入地融入社會,體驗生活,領悟生活的真諦。這種德育社區化工作的開展,得到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配合,反過來又促使學校端正辦學思想,使德育工作力度加強了,使德育渠道拓寬了,使學生政治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提高了。
三、重視實習、實訓課程,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
2005年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最後一年要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即是說,中職學生最後一年要到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這是一種使中職學生能夠順利融入社會適應職業要求的實踐活動,也是國家對後備勞動力資源的一種開發與規劃。這意味著社會實踐活動是中職學生就讀三年必不可少的環節。
實習、實訓,既是職業學校專業實習訓練的需要,也是職業道德養成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實踐表明,堅持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性和理論性相統一,摒棄「坐而論道」,讓學生在職業實踐中不斷提高對職業道德的認同,增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是職業道德教育的必然選擇。學生只有在職業實踐中去深刻感受、體會和認真鍛煉,才能逐漸形成優良的職業道德。因此,我校積極與多個企業聯系,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企業的生產過程中,讓學生「學習在企業,工作在企業,吃住在企業」,這種親身的經歷和感受,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從而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
另外,學校重視實踐環節在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聘請有經驗的企業生產管理人員與學校專業教師共同開發制定專業技能實訓課程,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訓完全按照企業的生產管理模式進行,讓學生有機會提前熟悉並體驗到企事業的生產管理模式。還把企業的生產項目及技術管理人員引進學校,讓學生在教師及工廠技術管理人員的指導下共同完成企業的生產項目,在此過程中,逐步培養起學生的團隊精神、集體意識、協作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積極的工作態度等等,從而進一步增強自己的職業道德觀念。

9.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主要在哪些方面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啟發民族性的全社會的文化自覺

改革開放以來,全社會的價值觀、人生觀變得更加多樣化,亟需在多元之中立主導,多樣之中求統一。這就需要確立國家主導的核心價值體系。如果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然就會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 文化穩定性的力量無可比擬

深刻理解文化自信,有利於增強對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認識。「四個自信」同向而行、相互影響、相互印證。深入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會對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理解得更為深刻。

三. 對「非遺」要有效傳承和發展

從社會層面來說,全社會對「非遺」的挖掘、保護、利用和創新,擁有前所未有的熱情。這是「非遺」保護和發展的社會動力源。

四. 進入品質消費和精神消費時代

如果每人都能消費有品質的生活,那就是過上了美好生活。精神消費,就是在解決「吃飯問題」之後,要解決「精神食糧」的問題。

五. 對外交流要有強大自信的心理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我們擁有極其豐厚的素材和內容。作為人類文明成果,我們的文化不只是中國人接受,許多理念在全世界也擁有共識。

熱點內容
美女刑法視頻 發布:2024-11-02 10:11:34 瀏覽:870
合同法探親假 發布:2024-11-02 08:26:53 瀏覽:979
司法部疫情令 發布:2024-11-02 08:26:50 瀏覽:885
立法是誰做的 發布:2024-11-02 06:47:11 瀏覽:354
簡述我國商法的淵源 發布:2024-11-02 06:32:02 瀏覽:948
按勞動法休息日加班12小時怎麼算 發布:2024-11-02 06:21:00 瀏覽:375
初級法院徇私 發布:2024-11-02 06:11:20 瀏覽:83
城建科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2 05:50:29 瀏覽:601
尋法律顧問上海 發布:2024-11-02 05:46:10 瀏覽:696
勞動法曠工的解釋 發布:2024-11-02 05:41:56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