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軍法治民

軍法治民

發布時間: 2022-05-17 16:15:13

Ⅰ 《商君書》為什麼強調以法治

「壹賞、壹刑、壹教」,以法治軍同儒家以仁義治軍不同,《商君書》強調以法治軍。商鞅認為只有士兵勇敢殺敵,才能在戰爭中取勝。但士兵們往往愛惜生命,樂於安逸。要他們為國家獻出生命,是十分困難的。認為只有通過重刑厚賞等手段,才能促使士兵勇敢作戰。「故欲戰其民者,必以重法,賞則必多,威則必嚴」。

Ⅱ 試評述梭倫立法

管仲相齊與梭倫立法

管仲相齊與梭倫立法 中國與西歐在環境、氣候上有相當差異,而在這大的差異下,如果對某寫較小的區域來進行探索、研
究,也會找到某些相近似的狀況。然而,在相近的環境、歷史狀況下,所面臨的問題即使有相似性,但人
們選擇處理問題的方式卻會有不同的模式,而在尋求有異又有相同的模式來解決具有相似性的問題時,所
得出的社會效果及歷史影響也必然會既有相近又有相異的。
在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之間,在東方東海之濱的中國和西方地中海沿岸的雅典相繼出現了倆
個對各自國家的歷史、法律都有深遠影響的改革家------管仲、梭倫。它們通過改革立法使各自的邦國日漸
強盛,並為日後在各自地區成為盟主奠定基礎。現在與全球化風潮之下,即各國面臨的全球環境、政治秩
序、法律秩序趨於一致而又存相異的大前提下,對兩位先賢在他們的時代所運用的模式進行一些比較,也
許對我們當今的改革做一番思索是有所裨益的。
個人經歷之異同
管仲(?--BC645(643))又稱夷吾、敬仲,字仲,穎上人。其出身在平民或者貴族之間,資料各說不
一。從史記的記載中可知 ,管仲年輕時曾與鮑叔牙一同經商。但在經商沒多久後,倆人各事其主。在公子
糾和公子小白爭奪齊國君主之位的斗爭中,小白勝而為君,管仲而受辱乃幽囚。後經鮑叔牙引薦而始輔齊,
此後主齊輔政四十餘年,管仲採用一系列改革,促進齊國政治、經濟得以長足發展,使齊國日益富強,終
助齊君桓公成就霸業,並使齊桓公成為春秋諸國之盟主多年,後於齊國之相位上辭世。
梭倫(約BC638---BC559)古代雅典著名的改革家、立法家和詩人。他作為古代希臘謙和美德的集中
體現者,被譽為古希臘頗有名望的七賢之一。梭倫是雅典薩拉米斯貴族後裔,但由於其父樂善好施,到梭
倫年輕時,家庭經濟已不寬裕。故他就外出做生意,以養家需。同時體會外出經營商業的酸甜苦辣,並游
歷地中海沿岸城邦。其足跡遍及希臘許多城邦及小亞細亞等地,他了解各地風土人情,考察各種社會制度,
結交各地名賢之人。後因薩拉米斯大捷而聲震雅典,並因他的才華和人品使其聲望和威信在雅典人心中逐
漸提高,在雅典各階層都有一定的認可度。終於在BC594年成為九執政中的第一執政(首席執政官),此
後他開始立法變革。於執政二十二年之後,在雅典人發誓十年不改其法律的誓言的情況下而離開雅典,遠
行至埃及等地進行游歷,周遊各地十年後梭倫返回雅典,又與僭主庇西特拉圖做了抗爭,最後終老雅典。
從兩者的經歷中能看出倆人都曾經作為商業從事者於所在地域游歷,並獲取了詳實的資料,這為兩人
在後來擔任改革重任時(盡管一位是輔政者,一位是主政者),都能制定出切合他們所在時代和所在區域的
實際狀況的策略打下堅實基礎。用太史公之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來表述兩
位先賢不畏艱難,四處經商尋求利益是有一定切合之語。
但是兩位先賢由於諸多情況,各自的經歷又是相當有差異的。首先,兩者在經商的成績上有所不同。
史記中雖未記載管仲經商成功與否,但從管仲言「吾始困時,嘗於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
貪,知我貧也。」 可知,至少在管仲和鮑叔之間,管仲的經營資力出於下位。「吾嘗與鮑叔謀事以更窮困,
鮑叔不以我為愚,只時有利不利也。」 可推知其在商業經營中沒有獲得較大成功才謀事以更窮困。加之西
周商人的地位並不是較高,能否推算管仲在商業經營上雖然獲得一定成績,但很快就轉入予他人謀其事的
方向,即成為謀劃策事之人。而梭倫則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梭倫在出身與名望方面均屬上等階層,但在財
富與現實地位方面屬於中等階層。」 ,可知其在家道漸微之時,含辛茹苦,勵精圖治,恢復其經濟實力,
使他處於中上等的地位,但仍然不是大工商主的地位。其較管子的社會地位已經不同,這其中原因與希臘
原本就對商業不貶有關,商業的成功有益於社會綜合地位的提升。這些使兩人在後來的策事時所採取的方
略有所不同。
其次,兩人改革的權力之獲取方式不同。管子經過公子糾與公子小白之爭,已處於幽囚,在鮑叔的舉
薦下方為桓公(小白)所用,後漸握相權。而梭倫則是在薩拉米斯之戰中獲得威望,又因其原系雅典望族,
故在雅典各階層獲得認可,經公推而成為首席執政官。這樣就必然形成兩人在改革中尋求之目的有差異,
管子必須協調其上位之人的意志與社會現實,且以上位之人(君主)的意志為首位;而梭倫則以協調各階
層的意志與社會現實,往往以社會現實為首位,尋求各階層之共益。
再次,兩者改革立法時所處之位置相異極大。管子是以輔政之位來推行其改革,而梭倫則以主執政之
職實現其立法改革。故而管子所推行之策略必須經君主的批准方可實行,這里就出現了君權不能觸及之瑕,
而梭倫則以首席執政官來立法並通行雅典,限制其立法的因素甚少,主要為全雅典人所共識的正義與公平。
各自所面臨的社會實況
從史籍記載中可知,春秋時齊國背河臨海,土地貧瘠又非常少,形成齊國較其他諸侯國要重視商業和
手工業。根據有關資料可看出雅典(阿提卡)的地理狀況與齊國的狀況有許多相似之處, 不同的是,古希
臘有眾多島嶼城邦,而中國卻是一個廣域的陸地之邦。雅典有港口且是外向型的,而齊國有沒有港口無資
料可查,即使有也無貿易之外在對象。
管子所處的實際環境是齊國經歷了幾代之後,至襄公時期,襄公弊政而使齊衰,乃至自己遭弒,終形
成諸子爭君。貴族及士各有所投,齊國呈亂局,及桓公立乃使齊國復定,管子經舉薦從囚徒變為相國。在
春秋之時由於周王室漸衰,而諸侯漸強,形成各諸侯逐漸作大而有爭勢之趨。梭倫所處的希臘則是由許多
大大小小的城邦組成,城邦之間相互獨立,自身謀求發展,各城邦之間也有爭強之紛糾,乃至戰爭(如薩
拉米斯之戰)。雅典則處於如此狀況:
但公元前7世紀將要結束的時期,無助的貧困人民所遭受的痛苦和富有者在法律的保護下所積極的財
富尖銳對照,已將雅典帶到了革命的邊緣。平等並非自然的,如果能力和詭譎均可自由發展,不平等自將
成長,直到在社會戰爭無分軒輊的貧窮中自行毀滅為止。自由與平等並非夥伴,而系仇敵。財富的集中是
不可避免的,但同時它又是命定要失敗的。普盧塔赫說「貧富不均的程度已甚為嚴重,這個城市已真正到
了危險的境地,……似乎除了一個高壓力量外,並無其他方式可以解除這種困擾……」貧者發現他們的處
境每況愈下,政府和軍隊都在他們主人的手裡,腐敗的法院所裁決的案件總是與他們的利益相反,於是開
始討論暴力反抗,將財富做一個徹底的重新分配。富人既不能合法的收回所貸出去的債務,同時忿怒對於
他們的積蓄和財產的挑戰,於是即求助於古老的法律,並准備以武力對付似乎不僅威脅他們財產,同時也
威脅故有秩序、整個宗教及文明的暴民。
管仲所相的齊國與梭倫所執之雅典,在地理狀況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他們所處的政局也頗有類同之處,
但其區別也是很顯然的。
首先,從外部環境來看,管子所處的是王室漸衰,諸侯漸大之春秋。各諸侯國基本上對王室指令不重
視,而更重視其自身的強弱。而梭倫所處的是希臘諸各城邦國家各興其政,以圖發展。但整個希臘當時以
寡國小民成實際狀態,並不多見相互間的兼並。
其次,從自身來看,齊國當時為諸侯國中的大國,其所尋求的目標是維持強盛,並對其他之諸侯有兼
領之圖。而雅典當時是希臘的二流城邦,並不是很有實力,其目標是不斷發展自身以圖強。
再次,齊國雖然有因無君而爭君之亂,但其社會各階層並沒有出現相互間裂縫難合之態。而雅典之況,
則已是劍拔弩張,處於冰山崩潰的前夕。
因諸多相似及特異也必然使管仲和梭倫面臨的問題有同有異,而他們在對問題之解決的策略上就必然
會各有韜略,而其中有異曲同工之作,也有同曲異效之策。
所采策略的比較
兩位改革者在他們所處的環境之下,都從經濟、政治及社會諸多方面對當時各自國家進行繼承、革新,
以達到治國興邦之效。兩者相同之處就是都不約而同的以經濟為首要方向,而且對原有法律在繼承的基礎
之上予以修訂,在人們如何進行政治生活也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各自國家在以後的措施中奠定基石。
但因形勢及各自傳統等不同,必然是的它們在具體措施方面有相當不同。
首先,因管子以輔政來實現其改革,那麼其必須依靠其上的君王(桓公)之令才能使其策略得以貫徹,
故他的法治思想必須與君王的意志尋求某種協調,因此沒能形成系統的法典。而梭倫作為立法的首席執政
官,則可以完成其系統的思想而頒成法典。當然梭倫也是在其執政期間逐步完善其法律。
第二,從經濟方面來看,管子採取「相地而衰征。」 「陵、阜、陸、墐、井、田、疇均。」 「與民分
貨。」 等策略。並根據齊國臨海有漁、鹽之利,而興漁鹽,設立鹽、漁、鐵官職加以管理,鼓勵漁鹽交易。
他主張的法令的制定必須適應民眾好財爭利的習性,將法規建立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之上,以適應人們對物
質利益的追求。即「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 。而且管子還認為物質利益不僅是人性的追求,還
是人們遵守禮儀法度的前提。即著名的語句:「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梭倫則基於經濟考
慮,立法的第一步就是頒布「解負令」。將已淪為債務奴隸的雅典民眾恢復自由,使雅典平民收回他們已失
的土地,即首先恢復雅典平民的經濟地位。接著梭倫採取鼓勵手工業、商業發展的措施,加強對外貿易。
禁止農產品出口以使雅典糧食供應充足。為促進雅典農業的發展,梭輪還就水井的公用、灌溉系統的整頓、
植物的栽植設立條例。盡管兩位改革者所採用的方法各異,但從他們的方略中可探知他們都以極其敏銳的
觀察力看到一個社會穩定的根源首先要解決人們的基本生存,並且必須因勢就利來發展各自的經濟以達到
富強,這可謂是異曲同工之妙。
第三,從政治方面來看,他們都對已有的法規既有繼承並有革新。春秋時期,三代以及西周所奉行的
人格政治暫失優勢,但禮之遺風尤在。故管子提出「修舊法擇其善而業用之。」 ,並主張以法理政,以法
統軍,以法治民,並將三者在制度上結合起來。即「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其「舊法」是指西周的禮制和
刑罰,但范圍較廣。管子把禮、義、廉、恥視為「國之四維」,強調「飾四維」、「張四維」,強調禮義的強
製作用 。同時對禮的一些方面有所突破,諸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尊尊」 、「刑不可知」
等,以達「禮以導民」, 任用賢能,及以法令作為人們言行之准則。官子在齊設立「三國五鄙制」, 將齊
人分成士、農、工、商四民,使四民分居定業。梭倫則繼承德拉古之法律並有革新。就如亞里士多德所記
載那樣:
在阿里斯泰喀摩斯執政期間,德拉科(德拉古---摘注)定立了他的法規:9位執政官從那些擁有不少
於10米那之自由財產的人中選出,其他諸種較低官職則選自得以具備武裝的人。將軍與騎兵將官從那些顯
明其擁有不少於100米那自由財產並且其處於合法妻室的子女也已超過10歲人中選出。(官員必須為其官
職交保,且擔保人資格嚴格限制。---摘注)……議事會由401人組成,從公民中通過抽簽產生,這一官職
以及其他官職由年齡超過30歲的公民抽簽決定;在所有人都輪到過之後,將重新開始抽簽,在此之前同一
人不得任職兩次。(對未到會(議事會、公民大會)有罰金制。---摘注)……戰神山議事會(元老院---摘
注)為法律保護者,並且監督各類官員,以使其依照法律來統治。……這一政體中的組織形式就是這樣一
種性質,大多數人為少數人所奴役,平民們起來反對顯貴階層,派別之爭十分激烈,而且各派別長時間的
相互對峙。
他(梭倫---摘注)建立了一個政體,並另行制定了法律,人們停止使用德拉科除關於兇殺之外的各種
法令。他確立的法律延續上百年之久。根據財產把人劃入四個階層,與先前的劃分一樣,500麥第姆諾戶、
馬戶(騎士)、有軛牲戶、僱工;其各種官職分配給前三個階層中的人擔任,如9名執政官、財政官(司庫)、
主買官(監契官)、「十一人(獄吏)」和掌俸官。各種官職按各階層財產多寡進行分派,屬僱工階層者僅僅
得到參加公民大會和公審法庭的權利。……他組建了一個400人的議事會,每一部族出100人;但他指派
戰神山議事會負責保衛法律,就像它先前作為政體的監督者而存在那樣。(梭倫並對早先時候由戰神山議事
會召集並自行決定適合於每種官職的人選,任期一年的制度進行了改革,由每一部族選出10位候選人以角
逐9名執政官之職位,再從這些候選人中抽簽而定。---摘注)
從外在表現來看,官子與梭倫都以全民皆兵的形式寄政於軍,又都將轄下之人分為四等,但他們所取
得的功效卻大相徑庭,截然不同。管子在人格政治漸失效用之時,從社會現實中選擇了「引薦」、「挑選」
制之來形成國家管理官員的構成方式。而梭倫則以「級級自選」並互有制約之制來形成其官員的構成方法。
管子將齊人四分並離居定業(以身份為基,但相互間存在一定的可變性)。梭倫則以財產為基將民四分,而
各自等級之間的流動性要較管子所設的要大。
分析其各自策略得源頭,則可知華夏民族自原始之末,氏族向國家過渡的時候就是以各部落的自足為
先,部落間的互換為次。每每部落之間發生爭端,往往會有一存一亡之果。故而漸次形成「以食為天」、「自
給自足」的主要發展模式,而此種模式下必然要形成一個群體中要有統一意志,綜合成有序的規范。故三
代至周形成王為獨尊,官員皆歸屬於王之下。盡管王的中央集權並不能全部貫徹於全部領地,但王在名義
上是獨尊的。管子之改革自然不能完全脫離這一框架,也只能最大限度的突破,通過曲折的方向來對王的
獨權作一番制約。其所用「引薦」、「挑選」都是上位者通過在下位者的推薦,然後根據其意志而選,甚至
於上位者可以不依引薦而自選。所以其構成之模式是以從上向下的。管子將人四分也是依據其治世之需。
士為謀治之主,故將士列在首位;農為人食的基礎,故緊列其次;工商則在當時為主輔的行業,故列三四
之位。而管子之策更推進了此種模式的發展。管子對各民的自身權利未給予強調,而主要強調的是社會秩
序怎麼穩定。而希臘民族則可以從亞里士多德的記述所示,希臘民族是眾多的城邦構成的,以城邦立國,
並且大多數為小國寡民。而小國要自給自足則難度相當大,其生存之道就不能盡靠自產之食來維系,必須
通過各國之間的互換。而互換必然引起人們的流動,推進商業,進而要求行動之自由。故梭倫之改也必然
在其民族習俗的基礎上來格制創新。所以他所採用的「級級自選」制度形成自下而上的官員構成模式,且
官職之間存在制約。依此形成的法就不是某一個人的個人意志,而是眾意。而眾意又需有機構來保護,於
是就有了元老院之制來保護法律。又因希臘民眾的流動性較大,其政治之基為全民,物質基礎是工商經濟,
梭倫必然依據財力將民四分。這更能符合希臘當時之現實。梭倫的立法不僅根據希臘的民風,而且進一步
推動了希臘民族的社會意識的發展,為希臘的民主憲政奠定了基石。
第四,從社會改革方面來看,官子主張「禮以導民」、「伸張君主權威」,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使人服政、
循政」來概述。梭倫則主張國民參政,並創立陪審制度來賦予貧民司法權。服政、循政往往是人們處於被
動的地位,故對自身的權利的主張及義務的遵循始終不處於積極狀態,而參政使人們能處於政治活動之中,
從而推動政治之演進,也使人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
所實現的成果的比較
齊桓公因用管子之謀而成春秋霸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此後又經李悝、申不害、商鞅各自發
展這樣的理論,形成法家思想並應用於不同的諸侯國。到韓非乃集法家之大成,構建完整系統的法家理論。
李斯將這一理論實踐於秦國終使贏政並六國成一統。梭倫執政雅典二十二載,使雅典的強國之基堅實。其
後,庇西特拉圖僭主之政雖成專制,但在很大的范圍上繼承了梭倫所立之法。正因庇西特拉圖用梭倫之法,
漸使雅典成為希臘的一流城邦。終於在兩位貧民出身的執政官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先後進一步完成民主
憲政,使雅典登上希臘盟主之位。並號稱「全希臘的學校」。管子和梭倫的改革所取的效果是人所共知的,
其對後世的影響也各有千秋。管子以輔政執齊,則他的策略之效用因主上採用必然能達到迅捷之效,快速
使齊國成為春秋首霸。但同時由於管子處於輔政,在桓公之後他的政略必受影響。齊國後來之亡於管子之
政的漸消不無關系。但是其理論又在其他君王諸侯中得以更新發展,使這些諸侯國交替強盛。梭倫因其是
雅典的首席執政,在立法的時候必須考慮雅典各階層的利益,尋求在各階層之間達到平衡與協調。故他的
立法的效果就不是能夠立竿見影的,而是經庇西特拉圖的繼承並執行多年後才漸顯良效。然而梭倫制定的
法的效力卻是非常長久的,以致羅馬的西塞羅時期,西塞羅仍說梭倫的法律在雅典仍有效。
管仲因其政績之宏和思想之博,不僅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後來既為法家所尊崇,有為儒家所稱
道,還為道家所贊譽。甚至到中國近代化以後,還為精通西方法學的學者所高度評價:管子不獨是中國最
偉大的政治家,而且在中國法律思想史上,是一位見解超群,學識卓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政治
家。……管子是中國法治之祖,也是世界法治之祖。 梭倫由於他梭奠定的希臘民主憲政,也深受西方學者
的贊譽:說起來似乎很難使人相信,雅典在這種情況之下(各國在歷史上也一再出現此一情形),能有一個
人,既不訴諸暴力,也不做慷慨激昂的演說,而能說服貧富雙方達成折衷方案,不僅扭轉社會的暴亂,也
為雅典獨立發展的其餘時期建立一個新穎而更寬宏的經濟秩序。梭倫的和平革命實在是歷史上一個令人興
奮的奇跡。 而梭倫塑像上的銘文更能說明他在人們心裡的地位:摧毀過無端驕傲的波斯侵略者的薩拉米斯
島養育了梭倫,這位偉大的立法者。
結語
管子以「社會為本位」、「獨尊君權」為核心建立起法律思想,在他首創的思想之基礎上後來多位先賢
又作以闡發,終形成法家思想。這在後世中國兩千餘年的帝制時代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用。而作為華夏民族
兩千餘年帝制時代法律源頭之一的法家思想的某些內容在民族的潛意識中是根深蒂固的,甚至於順著時間
的橫軸沿入現在。我們沒辦法忽視它的存在,更不可漠視這一思想在人們行為中的潛在規則作用。梭倫以
希臘人特有的利己主義思想出發,主張保護個人權利,維護國人參政權,尋求公平與正義。他的法律不僅
在西方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在今天的社會中不乏借鑒意義。但當我們處於現在這一新世紀的界點回顧歷
史,思問兩位先賢的改革,做如此的假設:將管子之政換予當時之雅典,而將梭倫之法頒於春秋之齊國。
想必答案不問自知。在當今之世,各國面臨難以迴避的全球化風潮,而各民族的自身傳統不可全然拋棄,
更不可不予重視。如何完善各國的自身之政,有能合於全球化之趨,是各民族各國家都必須審慎對待的問
題。
19世紀中葉,西學攜著炮艦打開天國大門,曾經藐視西洋的華夏之民,彷彿一下子掉入萬丈泥淵,不
知所措。緊接而來的是西學東漸,西法漸盛,對自己原有的一切給予全盤否定。在西法東來近一個多世紀
之後,華夏民族在經歷了曲折的實踐之後開始反思。雖然這反思來的較晚,但畢竟是有所深醒。紙上的法
能不能是實在的法?曾經拋棄的是不是一點不足取?吸收進來的是不是完全正確?對傳統思想的評述已深
如瀚海,對外來思想的引薦更時廣如繁星,此處無需再作贅述。對希臘文明尤其雅典之政的評述也有許多,
文章僅借引湯因比之述已期使讀者深思。
我們已經看到,雅典如何因成功戰勝了早期所面對的自然和人類的挑戰,以及不斷創造出超凡脫俗,
光輝燦爛的國內文化,從而贏得了暫時的榮耀----一個崇高的稱號。他對希臘的貢獻十分巨大,但它賴以
獲得「全希臘的學校」這個頭銜的理由,恐怕只是對它的子孫後代們是個提醒:他們的成就離完美還差得
很遠。……這場致命的戰爭之所以爆發,是因為雅典已證明他對下一個挑戰,即來自它已取得的國內成就
的挑戰,已沒有戰而勝之的能力。
阿提卡的利己主義給雅典帶來一連串的災難,……並引起希臘文明的衰落。……它的根深蒂固的利己
主義,在公元前4世紀毀掉了希臘世界與威脅性的馬其頓統治相對抗的機會。……退縮到自私孤立的狀態,
從此消極地目睹著羅馬一個接一個收拾它的強大競爭對手,壓垮了雅典周圍的鄰國。而它的鄰國卻一直在
缺乏雅典的援助下力求通過一個聯盟來改變這場災禍。雅典就是以這種極端不合理之態度靜觀其變,直到
羅馬的世界霸權在粉粹了一切主要競爭對手後變得堅不可摧為止。
概而言之,文章的目的在於使讀者理解到正如歷史法學派所言:法律是民族精神的體現。在當今面臨
法律得多層次改革之時,是否應深思曾經所作的許多法律革新;是否應該對民族精神的內涵予以發掘,並
培養新的民族精神。而不是僅僅制定紙上的法,全然不顧現實之情況---十三億人民中,各類人口所佔比率
如何?各生活在什麼樣的區域?等等。

*胡曉東 男,法學研究生E-mail:[email protected]

管仲夷吾者,穎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
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子事公子糾。---《史記.管晏列傳》
《史記》
《史記.管晏列傳》
《史記.管晏列傳》
《亞里士多德選集·政治學卷》pa298
Attica之土壤甚為貧瘠,幾乎所有地區的地下石均接近地表面,使生活所需的極簡單之農作物亦甚困難,
令人極為沮喪。僅有冒險性之行業及需要耐心培植之橄欖與葡萄,始促成Attica之文明。……因為土地貧
瘠,接近海岸以及港口眾多,遂誘使Attica人民從事貿易;因為人民堅定勇敢,富於發明創造遂使其贏得
愛琴海的市場。通過這個商業商國,雅典在伯利克利時期獲的財富、權力並達到文化之巔峰。---《世界文
明史.希臘的生活》pa141--143
《世界文明史.希臘的生活》pa146
《國語.戰國策》卷六 齊語 pa60
《管子.乘馬》轉載於《中國法律思想史》pa29
《管子.牧民》轉載於《中國法律思想史》pa26
《管子.牧民》轉載於《中國法律思想史》pa29
《國語.戰國策》卷六 齊語 pa58
《國語.戰國策》卷六 齊語 pa59
《管子.牧民》轉載於《中國法律思想史》pa28
《禮記.曲禮上》轉載於《中國法制史》pa28
《禮記.大傳》轉載於《中國法律思想史》pa13
《管子.樞言》轉載於《中國法律思想史》pa28
《國語.戰國策》卷六 齊語 pa57-58
《亞里士多德選集·政治學卷》pa296--298
《亞里士多德選集·政治學卷》pa298--302
《史記.管晏列傳》
《先秦諸子法律思想》梅仲協 著 轉載於《管子的法律思想》pa一四六
《世界文明史.希臘的生活》pa147
《改革精英》pa47
《歷史研究》pa148

參考文獻:
《國語·戰國策》 左丘明/劉向 著 嶽麓書社出版 1988年版
《管子的法律思想》 戴東雄 著 中央文物供應社
《中國法律思想史》 楊鶴皋 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中國法制史》 張晉藩 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世界文明史·希臘的生活》(中譯本) 威爾·杜蘭 著 譯者:幼獅文化公司 東方出版社1999年版
《亞里士多德選集·政治學卷》顏一 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歷史研究》 阿諾德·湯因比 著 劉北成 郭小凌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改革精英》 丁瑞忠 主編 群眾出版社 1996年版

Ⅲ 辛棄疾的資料

辛棄疾(1140 - 1207)
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被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輔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誇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准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嶢、鉛山一帶。晚年韓侂胄當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懷,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蘇辛。

辛棄疾善詩文,但以詞明世。其《稼軒詞》還六百二十餘首,無論數量之富,質量之優,皆冠兩宋。乃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稼軒詞向來被人稱為「英雄之詞」。這些詞主要表現了詞人以英雄自許,以恢復中原為己任的壯志豪情。他時常回憶起少年十突入金營,生擒叛徒張安國的英雄事跡。如《鷓鴣天》上片道「壯歲旌旗涌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騄,漢箭朝飛金僕姑。」辛詞還表現了壯志難酬,報國無路的悲憤心情。如《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詞中通過看吳鉤寶劍,拍遍欄桿的典型動作,生動表現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心情。辛棄疾這類「英雄之詞」,大都使氣岑才而作,情感激昂悲壯,風格沉鬱雄放。此外,辛棄疾也有寫一些鄉村景物和田園情趣的詞:《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辛棄疾的詞也不乏風格婉約,又寓意深曲的作品。如《青玉案.元夕》,上片鋪敘元宵夜的歡樂場面,下片轉寫一位幽居自處,不同凡響的女子:「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實際上表現詞人「自憐幽獨」的情懷。

總之,辛棄疾以其獨特的英雄壯志和豪情,極力使氣逞辭,以文為詞,大為擴展了詞體的題材范圍,形成了沉鬱豪壯的主體風格,又兼有婉約深曲和清新質朴的格調,可以說熔鑄百家,自由揮灑,多姿多彩。

Ⅳ 第一次明確提出依法治軍重要思想是哪年

依法治軍的真正的源頭,應該始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三中全會」之後,針對「十年動亂」所造成的災難性危害和近乎崩潰的經濟狀況,黨和國家開始「撥亂反正」,恢復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恢復社會主義法律秩序,同時,重建黨內正常的民主生活制度和保持國家穩定與發展所需要的合理的政治構架,不得不把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中國共產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都提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歷史任務,並將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新中國的第四部憲法(即「八二憲法」),這也是黨和國家決心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逐步建立一種社會主義的民主與法制機制的一個重大標志。由於有這樣一種時代氛圍,80年代的法制建設一直處於一種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局面,法學研究和法律思想也十分活躍。在這種情勢下,「以法治國」、「依法治國」的主張應運而生,來自黨內、社會上尤其是法學界、法律界的呼聲日漸高漲。從1985年秋天開始啟動的我國第一個五年普法宣傳教育活動,更使「以法治國」、「依法治國」的主張逐步成為一種全社會的主張和全民意志。與此相應,軍隊也出現了主張「以法治軍」、「依法治軍」的呼聲。
在軍事法學界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依法治軍」的提出早於「依法治國」的提出,並由此認為,依法治軍的提出為依法治國的提出提供了重要借鑒和一定的理論基礎。我對「依法治軍的提出早於依法治國的提出」之說不大贊成。因為這樣說不符合歷史事實,不合乎邏輯,而且沒有什麼實質上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至於依法治軍是否為依法治國提供了重要借鑒和理論基礎,這個問題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依法治國是個大概念,依法治軍是個小概念,它們之間是包含和包含於的邏輯關系,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是必然的,不僅依法治軍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是如此,其他領域的依法治理與依法治國之間,也必然會相互借鑒、相互促進。
應當承認,在任何一種政治體制和政治構架中,從整體上說,軍隊都不可能是制度改革中最敏感最活躍的部分,相反,它通常是也應當是相對保守的一個領域。這是由武裝力量對一個國家的穩定所具有的極端重要性所決定的。與此同時,軍隊又必須是一個非常有紀律、有秩序的社會群體,即便在一個國家的法律秩序遭到嚴重損害的時候,軍隊也必須通過強化內部紀律來約束其成員,以確保其戰鬥力的生成。對於武裝力量內部來說,法制比民主更重要。現實情況也是如此,即便是在改革最為活躍的時期,軍隊的制度改革也往往滯後於政府和社會的改革。因為軍隊需要保持高度穩定,所以它只能在相對成熟的條件下作出一種相對風險最小的改革選擇。在80年代中後期,我曾經參與組織了一系列的有關加強軍隊法制建設的座談會、研討會,在那些座談會、研討會上,來自首都法學界和軍隊法律界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軍隊法制建設明顯滯後於國家法制建設,軍隊的同志更是感同身受,認為軍隊法制建設國與家法制建設的差距太大,已明顯不適應國家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要求,也明顯不適應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客觀要求。
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上半期,在法制建設方面,可以說軍隊的主要工作集中在恢復法律秩序方面。在1979年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頒布前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相繼恢復辦公。這是軍隊恢復法制的一個重要標志。在軍隊恢復法制之後,軍隊的法律機構以及法律工作的主要任務,一是為維護部隊的安全穩定而預防和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二是處理「十年動亂」遺留的冤假錯案和在「撥亂反正」之後需要重新處理的其他大量的歷史遺留案件。處理冤假錯案和歷史遺留案件的工作一直持續到90年代初。盡管如此,軍隊的法律工作者都普遍感到了一種歷史緊迫感,這種緊迫感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黨和國家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要求,對國家的法制建設產生了強大的推動作用,國家立法步伐明顯加快,法律體制日漸完善,聲勢浩大的「一五」普法對全體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識的覺醒產生了巨大的啟蒙作用,也帶動了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依法治理活動,「以法治國」、「把法律交給人民」、幾乎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面對這種形勢,軍隊怎麼辦?這成為軍隊法律工作者和熱心軍隊法制建設的同志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另一方面,受國家法制建設成就的鼓舞和形勢的感染,全軍許多部隊結合開展「一五」普法,叫響了「以法治軍(或依法治軍)」、「以法管理(或依法管理)」、「以法施訓(或依法施訓)」「以法帶兵(或依法帶兵)」等口號,法律的作用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被如此高度評價和重視。

Ⅳ 請問有沒有名人的故事

辛棄疾抗金事跡
辛棄疾的少年時期是在國土淪陷、外族欺壓的痛苦中度過的。欽宗趙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滅,中原地區淪人敵手,此後不久,山東地區也被金兵攻佔。辛棄疾從記事起,就目睹金統治者對其佔領區內的漢族人民實行殘酷的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強烈的民族仇恨和御敵報國的願望在他小小的心裡不斷滋長。

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企圖把南宋政權徹底消滅。為了發動侵略戰爭,他下令大量強行徵收壯丁和馬匹,加緊對各族勞動人民的壓榨剝削,殘暴落後的女真侵略者統治下的各族人民的反抗活動像噴薄洶涌的火山一樣到處爆發開來。

這一年,22歲的辛棄疾也在家鄉聚眾二千舉起了武裝斗爭的義旗。他深知,要憑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抗金大計是十分困難的,因此,起義勝利後,他立即把隊伍帶到了山東。

山東的鄆州,也叫東平府,西邊濱臨梁山泊,東邊傍泰山之麓,是山東地區的一個軍事要地。農民起義軍耿京的隊伍在這一年攻佔了鄆州。辛棄疾率領兩千多人的隊伍來這里加入農民起義軍,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起義群眾都知道,好多讀書人平時說得好聽,金人一來,就投靠金人作幫閑、幫凶了;有的也想反抗,但不是彷徨觀望,就是看不起農民出身的首領,不肯加入這支在各地起義軍中聲勢最大的隊伍。如今,辛棄疾這樣有名的文人來投奔,願意接受農民起義領袖的領導,使起義軍上上下下都感到歡欣鼓舞。

辛棄疾的隊伍過來了。騎著駿馬沉穩地走在隊伍前頭的辛棄疾英姿颯爽,生氣勃勃。看著路兩邊熱情歡迎自己的起義軍戰士,壓抑不住的笑意從他臉上洋溢開來。

在幾位將領的簇擁下,辛棄疾拜見了耿京。落座後,耿京微笑著對辛棄疾說:「辛兄在濟南起義,對周圍震動不小啊!你們讀書人知道的事情多,主意多,如今到我們這兒,還要請你多多指點。」

「不必客氣。」辛棄疾說,「只要能早日趕走金人,我任憑節度使(耿京自稱為天平軍節度使)調遣。去年和大前年我曾到金狗的都城燕京應試,對他們的軍事部署和政治局勢都進行了仔細偵察,今後,我們要打過去,我是可以提供一些情況的。」

「太好了!」耿京興奮地說,「我們一定要打到華北和中原地區,把金狗徹底趕回老家去。辛兄,我們這兒最缺的就是你這樣有謀略的人才,就暫時委屈你做我們的『掌書記』吧。」

掌書記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全軍的書檄文告,辛棄疾接受了這個職務後幹得非常出色。他時常和耿京等首領一起商討戰事。這一年十一月,宋軍在採石擊敗了企圖渡江南下的金兵主力,不久金主完顏亮被他的部下殺死。金兵一片混亂,紛紛潰退。採石大捷的消息使起義軍上上下下歡欣鼓舞,辛棄疾更是無比興奮,他認為收復中原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便建議耿京「決策南向」,派人與南宋政府取得聯系,爭取朝廷對北方起義軍的支持,以便互相配合,進行全面反攻。耿京同意了他的建議,並令辛棄疾起草章表。

章表起草好了,由辛棄疾保管的義軍的大印卻不見了。正在這時,有人報告,原先被辛棄疾動員帶著一千多人隊伍來投奔義軍的義端和尚逃跑了。事情很清楚,一定是義端偷走大印的。辛棄疾匆忙來向耿京報告。

「軍中大印都丟失了,這還了得!」耿京大怒,「這禿驢是你介紹來的,如今出了差錯,又是你保管大印不嚴,來人,以軍法從事!拉出去殺了!」

「把我殺掉也無濟於事,」辛棄疾冷靜、沉著地說,「請你給我三天的期限,到期如果不能把義端擒獲,奪回大印,那時再殺我也心甘情願。」

「好吧。」耿京也冷靜下來,答應了他的要求。

辛棄疾想,義端既然竊印出逃,必定是要往金人軍營去出賣起義軍中的虛實的。於是,他跨上駿馬,揮鞭向附近的金兵的營地風馳電掣般地飛奔而去。

一路上,辛棄疾怒火滿腔,勒緊韁繩,頻頻抽打坐騎疾駛。他想起在濟南的時候,看到這個義端似乎很有江湖豪氣,談起兵法來也有些見解,常常和自己慷慨激昂地議論抗金大事,想不到竟是一個見利忘義的投機分子。越想越是氣憤,他心急如焚,在馬上暗下決心:即使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這個黑心的和尚抓回伏法。辛棄疾馬不停蹄,翻山越嶺,一路上不停地向人詢問義端的行蹤。

在一個偏僻的山道上,辛棄疾看到了慌忙逃竄的義端。義端一邊打馬前進,一邊心虛地回頭看看。一回頭,他看到了像疾風一樣飛馳而來的辛棄疾,頓時魂飛魄散,身體一軟,從馬上滾了下來,趁勢跪倒在地上。

辛棄疾早已拔劍出鞘,怒視著不住叩頭求饒的義端。

「我知道您是天上的青牛星,力大無比,求你不要殺我。」義端花言巧語地央求說。

辛棄疾手起劍落,義端的禿頭滾落地上。他搜出軍印,將義端的頭顱掛在鞍上,催動坐騎,回營復命。

這一壯舉充分顯示了辛棄疾的智勇和膽略,耿京對他更加器重了,起義軍中的將士對辛棄疾的文武才幹也更加敬佩。

南歸的章表又送往附近義軍首領王世隆、張安國等人處,他們同意後也都在章表上簽了名。接著,耿京派諸軍都提領賈瑞為代表,去與南宋政府接洽。由於賈瑞是個不識字的農民,也不懂拜會阜帝和將相大臣的一些禮節,而辛棄疾是義軍中唯一的知書識禮的文人,所以耿京便派遣他與賈瑞同往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另外還有兒個隨行人員。

紹興三十二年(11 62年)一月十八日,賈瑞、辛棄疾等人渡過長江,到了古城建康。他們不但會見了將相大臣,而且進城的當天,就被剛從臨安(今浙江杭州市)來到建康巡幸的皇帝趙構接見。賈瑞、辛棄疾兩人向趙構面誦奏章,說明了要歸附宋廷的意願,並報告了淪陷區的形勢和山東地區義軍的作戰情況。趙構非常高興,授予耿京以「檢校少保」的官銜,並正式任命他為天平軍節度使,給賈瑞、辛棄疾等人也分別授予官銜,使他們仍回山東去向耿京傳達朝廷的旨意。

正是春暖花香的時光,辛棄疾一行人到達了海州(今江蘇省東海縣東北)。當地軍將李寶、王世隆出來迎接他們。雙方攀談後,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使喜氣洋洋的辛棄疾陷入了悲痛之中。

「掌書記您還不知道吧,耿京節度使已經不幸被叛賊張安國殺害了。義軍大部分都潰散了,未潰散的也被張安國他們劫持去投降了金人。」京東招討使李寶告訴辛棄疾。

「這是怎麼回事?耿節度使是誰殺害的?」辛棄疾簡直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他的雙眼不由自主地湧出了淚水。

「你們奉表南下後,張安國就和金人暗中勾搭了起來,金人以重賞、官位引誘他,要他把耿節度使殺掉。張安國這個惡狗,聯絡了耿京手下的一個壞東西叫邵進的,由他對耿節度使下了毒手。現在,張安國做了濟州(今山東省鉅野縣)的知州了。」王世隆氣憤地告訴辛棄疾。

「張安國這個惡賊,我一定要把他抓回來,為耿大人報仇!也要計人們看看當當叛徒的下場」辛棄疾霍地站了起來.咬牙切齒地說。

在憤怒與悲痛中,辛棄疾不斷地思考著抓張安國的計劃。突然,一個大膽的想法形成了。

「李大人、王大人」,辛棄疾客氣地說,「我想到了一個方法,請你們看看是否可行。」

「什麼方法?」看到辛棄疾的臉上又恢復了剛毅的表情,李寶和王世隆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是這樣的,」辛棄疾和他們說出了自己虎穴擒敵的計劃。

聽著辛棄疾的計劃,李寶十分佩服,既是敬佩他的勇氣,又是贊賞他的膽略。而王世隆則有點坐不住了,他一下子站了起來。

「辛兄的主意太好了!李大人,讓我和辛兄一起去吧。我們一定要把張安國抓回來。」

一支隊伍迅速組織了起來。辛棄疾帶領著王世隆和忠義軍馬全福等共50人,組成一支騎兵隊,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從海州直向濟州撲去。

他們到達濟州的這一天,張安國正在州府中與金將酣飲。他聽到外面報告說,過去義軍中的軍官辛棄疾來見他,說有事相商。張安國已經喝得醉醺醺的了,但聽了這個報告後,頭腦中一下子清醒過來。這辛棄疾從朝廷那邊來,莫非是要來歸順我?要是他圖謀不軌呢,我這邊現有金兵和我帶過來的部隊5萬人,怕他作甚!張安國跟身邊的金將說一聲「我出去看看」便搖搖晃晃地走了出來。

等在外面,早就作好准備的辛棄疾、王世隆等人,一見張安國出來,猛地撲了上去,一下子把他打翻在地上,勇士們沖上來,迅速把他捆個結結實實,扔到了馬背上。旁邊的駐軍來不及反應過來,看著眼前雪亮的刀子呆住了。

「我們朝廷的10萬大兵已經打過來了!原來的義兵兄弟們,大家不要再跟金狗幹了,跟我一起去投奔朝廷吧。」辛棄疾在馬上對著圍上來的駐軍高聲喊道。

聽說掌書記來了,原來耿京的部屬早就悄悄地傳開了。辛棄疾這么一喊,好多義軍當即便將隊伍集合起來,要跟他走。那些金兵早已嚇得魂飛魄散,各自將部隊往後撤開,准備逃命。

辛棄疾看著聚攏來的要起義的上萬名弟兄,壓抑著內心的激動,迅速指揮他們趕緊撤走。龐大的隊伍頓時整齊有序地向著南方奔去。

金人已經集結起隊伍,准備作戰,可是看到好長時間沒有動靜,金將一下子醒悟了過來,命令隊伍立即出發,要追回張安國。可是他們能追上的,只是已經消逝在天邊的股股黃塵。

這一壯舉,顯示了辛棄疾青年時期就有著機智勇敢、嫉惡如仇的品格和不平凡的軍事才能。辛棄疾在耿京的隊伍中渡過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這段生活,成了他實現抗敵報國願望、充分施展才能抱負的最難忘經歷。這段經歷,對他的思想和創作有著深刻影響。在他南渡以後,這段富有戰斗意義的生活,便經常出現在他的記憶之中,反映在他的作品裡。

這些詞作刻畫出一位抗金小將的勃勃英姿和壯闊情懷,表現了一個愛國詞人獻身抗敵事業的崇高理想。

此後,辛棄疾便開始了新的生活和斗爭。

1180年,在湖南潭州任知州並湖南安撫使的辛棄疾,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要求在湖南創立一支軍隊,以湖南「飛虎軍」為名,隸屬於南宋政府的樞密院和御前步軍司,就近則專聽本地安撫使的節制和調度。名義上是為維護地方治安,實質上辛棄疾真正的打算是為了震懾金人,並為北伐准備力量。

部隊以驚人的速度建立著。這天,管後勤的官員來向辛棄疾報告,限期一個月的營房營柵修建工程實在無法完成,情願按軍法治罪。

辛棄疾這幾天心情正在緊張和焦慮中。樞密院有人告狀說,辛棄疾借建飛虎軍來「聚斂民財」,御前金字牌已下來,命令立即停止建立飛虎軍。辛棄疾把金字牌藏起來,加緊建設過程,所以才限期要他們完成任務。看著哭喪著臉來報告的人,辛棄疾的火一下子升了起來。

「為什麼完不成?」他怒氣沖沖地問。

「現在正是雨季,秋雨不斷,窯工都沒辦法燒瓦,所以怎麼也想不出辦法完成營柵工程。」這位官員小心翼翼地說。

「造營柵總共要多少瓦?」辛棄疾問。

「20萬片呢。」

「不要愁,」辛棄疾微笑著說,「我來辦。你把別的事都抓緊辦好,不能有任何拖延。」

辛棄疾下了一道命令,要長沙城內外的居民,每家供送20片瓦,限於兩天內送到營房,送到後立即付於瓦價100文。所需要的瓦片在兩天日果然湊足了。

軍隊建立起來了。辛棄疾將修建過程、經費來源、用度開支,向朝廷作了詳細匯報,同時,將飛虎營柵的圖紙也呈上。聚斂民財的誣告不攻自破,皇帝趙音心頭的疑雲也隨之消散。

飛虎軍很快成為一支威名遠揚的精銳之師,金人對這支隊伍很是害怕,稱之為「虎兒軍」。

辛棄疾念念不忘北伐,時時處處表現出一種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當權者一直耿耿於懷,終究要伺機把他排擠出去。辛棄疾自己也早就覺察個人處境的危殆,他嘆息著「傾國無媒,人宮見妒,古來顰損蛾眉。」把報國無門的一腔愁緒借詞作傾吐出來。

1188年冬,已經被罷官在江西上饒帶湖閑居了八年的辛棄疾,雖然患著小病,卻仍從幾年來鬱郁不樂的狀態中擺脫了出來,高興地迎接來訪的陳亮。陳亮是與辛棄疾志同道合的愛國志士,又是辛棄疾相處極好的朋友。他的來訪,使辛棄疾精神振奮,身體也覺得好多了。

主客二人,同游鵝湖,共飲瓢泉,高談闊論,話題總是圍繞在國事和時局的問題上,心中的積郁,也得到了痛痛快快的抒發。

陳亮在辛棄疾處停留了10天,才告別東歸。可他一走,辛棄疾又感到悵然若失,戀戀難舍。第二天,他立即起程去追,打算在途中和陳亮再多盤桓幾天,或者最好能把陳亮再請回來。可是,追到了上饒東邊鷺鶿林,雪深路滑,再也沒法前進了,辛棄疾只得停了下來。

半夜,躺在床上的辛棄疾,忽然聽到一陣悲切切的笛聲,傳到自己投宿的這個吳家泉湖四望樓來。那一聲聲連綿的悲鳴,在寒冷的夜間,分外清楚。辛棄疾更加睡不著了,多少往事湧上心頭,他不由感慨萬千,一首詞從心底悄然湧出,他不禁從床上爬了起來,飛筆寫著,寫著……

鑄就而今相思錯,
料當初費盡人間鐵。
長夜笛,莫吹裂!

讀到陳亮寄來的這首詞的和作後,辛棄疾又賦詞一首,寄給這位戰友:

老大那堪說。
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笑富貴千鈞如發。
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
重進酒,換嗚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
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斷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

晚年的辛棄疾,還時常回憶起自己青年時代的戎馬生涯和報國壯志,他寫下了《破陣子》詞: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生後名。可憐白發生!

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他處在極度的悲憤之中。

1207年秋天,68歲的辛棄疾正在病重的時候,朝廷又來詔命,要他出來任職。在病床上聽完了詔書後,辛棄疾的心又劇烈地跳動了起來。他想起年輕時在義軍中的戰斗生活,槍林箭雨之中的沖殺,是多麼痛快啊!可是,在朝廷中,向朝廷上《美芹十論》,陳說恢復大計,可是正像自己詞中說的,「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帶湖閑居10年,重新起用後不久又是被罷官,又是整整八年的閑退生涯,晚年再起用,每次不是受阻撓,便是被罷官,做不成事業,「袖裡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卻為什麼總是補不成啊!如今,朝廷北伐,這些人為了私心而倉促用兵,遭到大敗,現在又要我干什麼呢?撐持門面,還是真正想將北伐進行到底呢?辛棄疾感到自己沒有心力想下去了。

兒女們看著辛棄疾的病越來越沉重,都小心地照看著他。九月十日,辛棄疾憔悴的臉上忽然現出了一些神采,他此時如同又飛騎在戰場上,對著金人砍殺,馬兒不停地奔跑著,身後成千上萬的大軍跟著自己向北沖鋒,旌旗飄揚,殺聲震天……。

Ⅵ 簡述管仲法律思想的特點。

③「令順民心」。②「作內政而寄軍令」。管仲主張以法理政、行政以及商業政策,促進富國強兵,擇其善而業用之」。對過去的法治不能簡單地廢棄或否定。這是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表現,「與民分貨」。法令的制定必須適應民眾好財爭利的習性,並在制度上將這三者結合起來,以法律手段推行軍事,這是管仲的法治改良思想、以法統軍、以法治民。①「修舊法,而要選擇其好的方面加以創造性地運用管仲的法律思想:管仲作為春秋時期開明革新人士的代表,在法律思想方面主張天道與法律相結合,改革舊禮與創立新法並舉依法統政、禮法並用

Ⅶ 後人對辛棄疾的看法

「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
【作品評述】
舊本稼軒詞集序跋文
稼軒詞序
范開
器大者聲必宏,志高者意必遠。知失聲與意之本原,則知歌詞之所自出。是蓋不容有意於作為,而其發越著見於聲言音意之表者,則亦隨其所蓄之淺深,而不能不爾者存焉耳。
世言稼軒居士辛公之詞似東坡,非有意於學坡也,自其發於所蓄者言之,則不能不坡若也。坡公嘗自言與其弟子由為文#多而未嘗敢有作文之意,且以為得於談笑之間而非勉強之所為。公之於詞亦然;苟不得之於婚笑,則得之於行樂;不得之於行樂,則得之於醉墨淋漓之際。揮毫未竟而客爭藏去。或閑中書石,興
來寫地,亦或微吟而不錄,漫錄而焚稿,以故多散逸。是亦未嘗有作之之意,其於坡也,是以似之。
雖然,公一世之豪,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方將斂藏其用以事清曠,果何意於歌詞哉,直陶寫之具耳。故其詞之為體,如張樂洞庭之野,無首不尾,不主故常;又如春雲浮空,卷舒起滅,隨所變態,無非可觀。無他,意不在於作詞,而其氣之所充,蓄之所發,詞自不能不爾也。其間固有清而麗、婉而嫵媚,此又坡詞之所無,而公詞之所獨也。昔宋復古、張乖崖方嚴勁正,而其詞乃復有濃纖婉麗之語,豈鐵石心腸者類皆如是耶。
開久從公游,其殘膏剩馥,得所沾焉為多。因暇日衷集冥搜,才逾百盲,皆親得於公者。以近時流布於海內者率多贗本,吾為此懼,故不敢獨閟,將以祛傳者之惑焉。
淳熙戊申正月元引口大范開序
辛稼軒集序
劉克庄
自昔南北分裂之際,中原豪傑率陷漫殊域,與草木俱腐。雖以王景略之才,不免有失身苻氏之愧。口建炎省方畫淮而守者百三十餘年矣,其間北方撓勇自拔而歸,如李侯顯忠、魏侯勝,十大夫如王公仲衡、辛公幼安,皆著節本朝,為名卿將。辛公文墨議論尤英偉磊落。乾道紹熙奏篇及所進《美芹十論》、上虞雍公《九議》,筆勢浩盪,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其策完顏氏之禍,論請絕歲幣,皆驗於數十年之後。符離之役,舉一世以咎任事將相,公獨渭張公雖未捷,亦非大敗,不宜罪去。又欲使李顯忠將精銳三萬出山東,使王任、開趙、賈瑞輩領西北忠義為前鋒。其論與尹少稷、王瞻叔諸人絕異。嗚呼,以孝皇之神武,及公盛壯之時,行其說而盡其才,縱未封狼居胥,豈遂置中原於度外哉。機會一差,至於開禧,則向之文武名臣欲盡,而公亦老矣。余讀其書而深悲焉。
世之知公者,誦其詩詞,而以前輩謂有井水處皆倡柳詞,余謂(智)卿直留連光景歌詠太平爾;公所作大聲(革堂)(革答),小聲鏗鏘,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禾農)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余幼皆成誦。公嗣子故京西憲口欲以序見屬,未遣書而卒,其子肅具言先志。恨余衰憊,不能發斯文之光焰,而姑述其梗概如此。
(見《後村大全集》卷九十八)
【歌曲】
歌名: 辛棄疾
歌手: 羽泉
作曲: 羽泉
作詞: 一半以上摘抄自辛棄疾不同的詞作
專輯: 三十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弓如霹壢驚弦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而去
怎見氣吞萬里如虎
一笑人間萬事
春風不染白發
怎忘寒冬冰秋
醉里且貪歡笑
廉頗未老樂悠悠
何處望神州
不盡長江滾滾流
千古興亡多少事
金戈鐵馬戰不休
天下誰英雄
贏得功名在身後
驀然回首數風流
非皇非帝非君非諸侯
歌曲介紹:我們與八百年前的古人神交,重回那個神州破碎,英雄難覓的時代。辛棄疾老先生逝去了,八百年間,民族興亡輪回往復,一次次沉淪又一次次覺醒,就憑著中國人骨子裡從未喪失的一股氣。這股氣,清新地流露在八百年前的字里行間,又無限地活躍在八百年後的春風里。我們舉目張望到處是無名勇士,到處是沉默而生動的大丈夫,他們都是普通的中國人,他們都在努力地好好活著,活得像個真正的中國人。
【軼事】
辛棄疾的少年時期是在國土淪陷、外族欺壓的痛苦中度過的。欽宗趙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滅,中原地區淪人敵手,此後不久,山東地區也被金兵攻佔。辛棄疾從記事起,就目睹金統治者對其佔領區內的漢族人民實行殘酷的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強烈的民族仇恨和御敵報國的願望在他小小的心裡不斷滋長。
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企圖把南宋政權徹底消滅。為了發動侵略戰爭,他下令大量強行徵收壯丁和馬匹,加緊對各族勞動人民的壓榨剝削,殘暴落後的女真侵略者統治下的各族人民的反抗活動像噴薄洶涌的火山一樣到處爆發開來。
這一年,22歲的辛棄疾也在家鄉聚眾二千舉起了武裝斗爭的義旗。他深知,要憑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抗金大計是十分困難的,因此,起義勝利後,他立即把隊伍帶到了山東。
山東的鄆州,也叫東平府,西邊濱臨梁山泊,東邊傍泰山之麓,是山東地區的一個軍事要地。農民起義軍耿京的隊伍在這一年攻佔了鄆州。辛棄疾率領兩千多人的隊伍來這里加入農民起義軍,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起義群眾都知道,好多讀書人平時說得好聽,金人一來,就投靠金人作幫閑、幫凶了;有的也想反抗,但不是彷徨觀望,就是看不起農民出身的首領,不肯加入這支在各地起義軍中聲勢最大的隊伍。如今,辛棄疾這樣有名的文人來投奔,願意接受農民起義領袖的領導,使起義軍上上下下都感到歡欣鼓舞。
辛棄疾的隊伍過來了。騎著駿馬沉穩地走在隊伍前頭的辛棄疾英姿颯爽,生氣勃勃。看著路兩邊熱情歡迎自己的起義軍戰士,壓抑不住的笑意從他臉上洋溢開來。
在幾位將領的簇擁下,辛棄疾拜見了耿京。落座後,耿京微笑著對辛棄疾說:「辛兄在濟南起義,對周圍震動不小啊!你們讀書人知道的事情多,主意多,如今到我們這兒,還要請你多多指點。」
「不必客氣。」辛棄疾說,「只要能早日趕走金人,我任憑節度使(耿京自稱為天平軍節度使)調遣。去年和大前年我曾到金狗的都城燕京應試,對他們的軍事部署和政治局勢都進行了仔細偵察,今後,我們要打過去,我是可以提供一些情況的。」
「太好了!」耿京興奮地說,「我們一定要打到華北和中原地區,把金狗徹底趕回老家去。辛兄,我們這兒最缺的就是你這樣有謀略的人才,就暫時委屈你做我們的『掌書記』吧。」
掌書記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全軍的書檄文告,辛棄疾接受了這個職務後幹得非常出色。他時常和耿京等首領一起商討戰事。這一年十一月,宋軍在採石擊敗了企圖渡江南下的金兵主力,不久金主完顏亮被他的部下殺死。金兵一片混亂,紛紛潰退。採石大捷的消息使起義軍上上下下歡欣鼓舞,辛棄疾更是無比興奮,他認為收復中原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便建議耿京「決策南向」,派人與南宋政府取得聯系,爭取朝廷對北方起義軍的支持,以便互相配合,進行全面反攻。耿京同意了他的建議,並令辛棄疾起草章表。
章表起草好了,由辛棄疾保管的義軍的大印卻不見了。正在這時,有人報告,原先被辛棄疾動員帶著一千多人隊伍來投奔義軍的義端和尚逃跑了。事情很清楚,一定是義端偷走大印的。辛棄疾匆忙來向耿京報告。
「軍中大印都丟失了,這還了得!」耿京大怒,「這禿驢是你介紹來的,如今出了差錯,又是你保管大印不嚴,來人,以軍法從事!拉出去殺了!」
「把我殺掉也無濟於事,」辛棄疾冷靜、沉著地說,「請你給我三天的期限,到期如果不能把義端擒獲,奪回大印,那時再殺我也心甘情願。」
「好吧。」耿京也冷靜下來,答應了他的要求。
辛棄疾想,義端既然竊印出逃,必定是要往金人軍營去出賣起義軍中的虛實的。於是,他跨上駿馬,揮鞭向附近的金兵的營地風馳電掣般地飛奔而去。
一路上,辛棄疾怒火滿腔,勒緊韁繩,頻頻抽打坐騎疾駛。他想起在濟南的時候,看到這個義端似乎很有江湖豪氣,談起兵法來也有些見解,常常和自己慷慨激昂地議論抗金大事,想不到竟是一個見利忘義的投機分子。越想越是氣憤,他心急如焚,在馬上暗下決心:即使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這個黑心的和尚抓回伏法。辛棄疾馬不停蹄,翻山越嶺,一路上不停地向人詢問義端的行蹤。
在一個偏僻的山道上,辛棄疾看到了慌忙逃竄的義端。義端一邊打馬前進,一邊心虛地回頭看看。一回頭,他看到了像疾風一樣飛馳而來的辛棄疾,頓時魂飛魄散,身體一軟,從馬上滾了下來,趁勢跪倒在地上。
辛棄疾早已拔劍出鞘,怒視著不住叩頭求饒的義端。
「我知道您是天上的青牛星,力大無比,求你不要殺我。」義端花言巧語地央求說。
辛棄疾手起劍落,義端的禿頭滾落地上。他搜出軍印,將義端的頭顱掛在鞍上,催動坐騎,回營復命。
這一壯舉充分顯示了辛棄疾的智勇和膽略,耿京對他更加器重了,起義軍中的將士對辛棄疾的文武才幹也更加敬佩。
南歸的章表又送往附近義軍首領王世隆、張安國等人處,他們同意後也都在章表上簽了名。接著,耿京派諸軍都提領賈瑞為代表,去與南宋政府接洽。由於賈瑞是個不識字的農民,也不懂拜會阜帝和將相大臣的一些禮節,而辛棄疾是義軍中唯一的知書識禮的文人,所以耿京便派遣他與賈瑞同往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另外還有兒個隨行人員。
紹興三十二年(11 62年)一月十八日,賈瑞、辛棄疾等人渡過長江,到了古城建康。他們不但會見了將相大臣,而且進城的當天,就被剛從臨安(今浙江杭州市)來到建康巡幸的皇帝趙構接見。賈瑞、辛棄疾兩人向趙構面誦奏章,說明了要歸附宋廷的意願,並報告了淪陷區的形勢和山東地區義軍的作戰情況。趙構非常高興,授予耿京以「檢校少保」的官銜,並正式任命他為天平軍節度使,給賈瑞、辛棄疾等人也分別授予官銜,使他們仍回山東去向耿京傳達朝廷的旨意。
正是春暖花香的時光,辛棄疾一行人到達了海州(今江蘇省東海縣東北)。當地軍將李寶、王世隆出來迎接他們。雙方攀談後,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使喜氣洋洋的辛棄疾陷入了悲痛之中。
「掌書記您還不知道吧,耿京節度使已經不幸被叛賊張安國殺害了。義軍大部分都潰散了,未潰散的也被張安國他們劫持去投降了金人。」京東招討使李寶告訴辛棄疾。
「這是怎麼回事?耿節度使是誰殺害的?」辛棄疾簡直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他的雙眼不由自主地湧出了淚水。
「你們奉表南下後,張安國就和金人暗中勾搭了起來,金人以重賞、官位引誘他,要他把耿節度使殺掉。張安國這個惡狗,聯絡了耿京手下的一個壞東西叫邵進的,由他對耿節度使下了毒手。現在,張安國做了濟州(今山東省鉅野縣)的知州了。」王世隆氣憤地告訴辛棄疾。
「張安國這個惡賊,我一定要把他抓回來,為耿大人報仇!也要計人們看看當當叛徒的下場」辛棄疾霍地站了起來.咬牙切齒地說。
在憤怒與悲痛中,辛棄疾不斷地思考著抓張安國的計劃。突然,一個大膽的想法形成了。
「李大人、王大人」,辛棄疾客氣地說,「我想到了一個方法,請你們看看是否可行。」
「什麼方法?」看到辛棄疾的臉上又恢復了剛毅的表情,李寶和王世隆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是這樣的,」辛棄疾和他們說出了自己虎穴擒敵的計劃。
聽著辛棄疾的計劃,李寶十分佩服,既是敬佩他的勇氣,又是贊賞他的膽略。而王世隆則有點坐不住了,他一下子站了起來。
「辛兄的主意太好了!李大人,讓我和辛兄一起去吧。我們一定要把張安國抓回來。」
一支隊伍迅速組織了起來。辛棄疾帶領著王世隆和忠義軍馬全福等共50人,組成一支騎兵隊,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從海州直向濟州撲去。
他們到達濟州的這一天,張安國正在州府中與金將酣飲。他聽到外面報告說,過去義軍中的軍官辛棄疾來見他,說有事相商。張安國已經喝得醉醺醺的了,但聽了這個報告後,頭腦中一下子清醒過來。這辛棄疾從朝廷那邊來,莫非是要來歸順我?要是他圖謀不軌呢,我這邊現有金兵和我帶過來的部隊5萬人,怕他作甚!張安國跟身邊的金將說一聲「我出去看看」便搖搖晃晃地走了出來。
等在外面,早就作好准備的辛棄疾、王世隆等人,一見張安國出來,猛地撲了上去,一下子把他打翻在地上,勇士們沖上來,迅速把他捆個結結實實,扔到了馬背上。旁邊的駐軍來不及反應過來,看著眼前雪亮的刀子呆住了。
「我們朝廷的10萬大兵已經打過來了!原來的義兵兄弟們,大家不要再跟金狗幹了,跟我一起去投奔朝廷吧。」辛棄疾在馬上對著圍上來的駐軍高聲喊道。
聽說掌書記來了,原來耿京的部屬早就悄悄地傳開了。辛棄疾這么一喊,好多義軍當即便將隊伍集合起來,要跟他走。那些金兵早已嚇得魂飛魄散,各自將部隊往後撤開,准備逃命。
辛棄疾看著聚攏來的要起義的上萬名弟兄,壓抑著內心的激動,迅速指揮他們趕緊撤走。龐大的隊伍頓時整齊有序地向著南方奔去。
金人已經集結起隊伍,准備作戰,可是看到好長時間沒有動靜,金將一下子醒悟了過來,命令隊伍立即出發,要追回張安國。可是他們能追上的,只是已經消逝在天邊的股股黃塵。
這一壯舉,顯示了辛棄疾青年時期就有著機智勇敢、嫉惡如仇的品格和不平凡的軍事才能。辛棄疾在耿京的隊伍中渡過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這段生活,成了他實現抗敵報國願望、充分施展才能抱負的最難忘經歷。這段經歷,對他的思想和創作有著深刻影響。在他南渡以後,這段富有戰斗意義的生活,便經常出現在他的記憶之中,反映在他的作品裡。
這些詞作刻畫出一位抗金小將的勃勃英姿和壯闊情懷,表現了一個愛國詞人獻身抗敵事業的崇高理想。
此後,辛棄疾便開始了新的生活和斗爭。
1180年,在湖南潭州任知州並湖南安撫使的辛棄疾,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要求在湖南創立一支軍隊,以湖南「飛虎軍」為名,隸屬於南宋政府的樞密院和御前步軍司,就近則專聽本地安撫使的節制和調度。名義上是為維護地方治安,實質上辛棄疾真正的打算是為了震懾金人,並為北伐准備力量。
部隊以驚人的速度建立著。這天,管後勤的官員來向辛棄疾報告,限期一個月的營房營柵修建工程實在無法完成,情願按軍法治罪。
辛棄疾這幾天心情正在緊張和焦慮中。樞密院有人告狀說,辛棄疾借建飛虎軍來「聚斂民財」,御前金字牌已下來,命令立即停止建立飛虎軍。辛棄疾把金字牌藏起來,加緊建設過程,所以才限期要他們完成任務。看著哭喪著臉來報告的人,辛棄疾的火一下子升了起來。
「為什麼完不成?」他怒氣沖沖地問。
「現在正是雨季,秋雨不斷,窯工都沒辦法燒瓦,所以怎麼也想不出辦法完成營柵工程。」這位官員小心翼翼地說。
「造營柵總共要多少瓦?」辛棄疾問。
「20萬片呢。」
「不要愁,」辛棄疾微笑著說,「我來辦。你把別的事都抓緊辦好,不能有任何拖延。」
辛棄疾下了一道命令,要長沙城內外的居民,每家供送20片瓦,限於兩天內送到營房,送到後立即付於瓦價100文。所需要的瓦片在兩天日果然湊足了。
軍隊建立起來了。辛棄疾將修建過程、經費來源、用度開支,向朝廷作了詳細匯報,同時,將飛虎營柵的圖紙也呈上。聚斂民財的誣告不攻自破,皇帝趙音心頭的疑雲也隨之消散。
飛虎軍很快成為一支威名遠揚的精銳之師,金人對這支隊伍很是害怕,稱之為「虎兒軍」。
辛棄疾念念不忘北伐,時時處處表現出一種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當權者一直耿耿於懷,終究要伺機把他排擠出去。辛棄疾自己也早就覺察個人處境的危殆,他嘆息著「傾國無媒,人宮見妒,古來顰損蛾眉。」把報國無門的一腔愁緒借詞作傾吐出來。
1188年冬,已經被罷官在江西上饒帶湖閑居了八年的辛棄疾,雖然患著小病,卻仍從幾年來鬱郁不樂的狀態中擺脫了出來,高興地迎接來訪的陳亮。陳亮是與辛棄疾志同道合的愛國志士,又是辛棄疾相處極好的朋友。他的來訪,使辛棄疾精神振奮,身體也覺得好多了。
主客二人,同游鵝湖,共飲瓢泉,高談闊論,話題總是圍繞在國事和時局的問題上,心中的積郁,也得到了痛痛快快的抒發。
陳亮在辛棄疾處停留了10天,才告別東歸。可他一走,辛棄疾又感到悵然若失,戀戀難舍。第二天,他立即起程去追,打算在途中和陳亮再多盤桓幾天,或者最好能把陳亮再請回來。可是,追到了上饒東邊鷺鶿林,雪深路滑,再也沒法前進了,辛棄疾只得停了下來。
半夜,躺在床上的辛棄疾,忽然聽到一陣悲切切的笛聲,傳到自己投宿的這個吳家泉湖四望樓來。那一聲聲連綿的悲鳴,在寒冷的夜間,分外清楚。辛棄疾更加睡不著了,多少往事湧上心頭,他不由感慨萬千,一首詞從心底悄然湧出,他不禁從床上爬了起來,飛筆寫著,寫著……
鑄就而今相思錯,
料當初費盡人間鐵。
長夜笛,莫吹裂!
讀到陳亮寄來的這首詞的和作後,辛棄疾又賦詞一首,寄給這位戰友:
老大那堪說。
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笑富貴千鈞如發。
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
重進酒,換嗚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
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斷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
晚年的辛棄疾,還時常回憶起自己青年時代的戎馬生涯和報國壯志,他寫下了《破陣子》詞: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生後名。可憐白發生!
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他處在極度的悲憤之中。
1207年秋天,68歲的辛棄疾正在病重的時候,朝廷又來詔命,要他出來任職。在病床上聽完了詔書後,辛棄疾的心又劇烈地跳動了起來。他想起年輕時在義軍中的戰斗生活,槍林箭雨之中的沖殺,是多麼痛快啊!可是,在朝廷中,向朝廷上《美芹十論》,陳說恢復大計,可是正像自己詞中說的,「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帶湖閑居10年,重新起用後不久又是被罷官,又是整整八年的閑退生涯,晚年再起用,每次不是受阻撓,便是被罷官,做不成事業,「袖裡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卻為什麼總是補不成啊!如今,朝廷北伐,這些人為了私心而倉促用兵,遭到大敗,現在又要我干什麼呢?撐持門面,還是真正想將北伐進行到底呢?辛棄疾感到自己沒有心力想下去了。
兒女們看著辛棄疾的病越來越沉重,都小心地照看著他。九月十日,辛棄疾憔悴的臉上忽然現出了一些神采,他此時如同又飛騎在戰場上,對著金人砍殺,馬兒不停地奔跑著,身後成千上萬的大軍跟著自己向北沖鋒,旌旗飄揚,殺聲震天……。
「殺賊!殺賊!殺賊!殺……!」
兒女們聽得辛棄疾的大聲叫喊忽地停了,再看,他已經停止了呼吸。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曰:「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曰:「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慨,於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特起,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近人王國維《人間詞話》亦言:「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劍南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者,惟一幼安耳。」

Ⅷ 《辛棄疾》是誰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有人這樣贊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出生前13年,山東一帶即已為金兵侵佔。紹興三十一年(1161)率兩千民眾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採納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閑居。光復故國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為詞,由此造就了南宋詞壇一代大家。為豪放派愛國詞人,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耿京聚兵山東,節制忠義軍馬,留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令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寧宗朝累官至浙東安撫使,加龍圖閣待制,進樞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饒、鉛山達十餘年。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有《稼軒長短句》。

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一生力主抗戰,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又與宋志士陳亮及理學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誼,與之砥勵氣節,切磋學問。抗金復國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閑置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還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江南農村四時的田園風光、世情民俗。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其詩文亦有足稱道者,特別是其文「筆勢浩盪,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

【生平】
一、青少年時期。止於23歲南渡以前。這是他一生最為意氣風發的時期。

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22歲的辛棄疾聚眾二千人樹起抗金旗幟。未幾,率部歸耿京起義軍,並力勸耿京歸宋,以圖大業,1162年,辛棄疾奉命南渡,聯系起義軍的歸宋問題。不料叛徒張安國殺了耿京,率部投金。辛棄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棄疾率領五十餘名騎兵,奇襲金營,生擒叛徒張安國。此舉「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從此辛棄疾投奔南宋,官為江陰簽判。

二、青壯年時期:

1162年至1181年,從辛棄疾23歲到42歲,是一生中遊宦時期。這一時期的辛棄疾,雄心勃勃,壯志凌雲。他先後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陳抗金撫國方略。但他的意見並未被當權者採納。

在此期間,他由簽判到知州,由提點刑獄到安撫使,雖然宦跡無常,但政績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僅半年,當地「荒陋之氣」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帥任,創置「飛虎軍」,「軍成,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他不失為一個有清醒政治頭腦憂國憂民的好官。

三、中晚年時期:

1182年至1202年,從43歲到63歲。這期間除了53歲至55歲一度出任閩中外,兩次遭彈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過,是他一生被迫歸隱時期。在長期隱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園,留戀山水,追慕陶淵明,寫了大量田園詞,山水詞,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他的愛國激情在某些唱和贈答詞中,也有強烈表達。

四、晚年時期:

1203年至1207年,辛棄疾64歲到68歲四年間。辛棄疾64歲高齡時,仍不以久閑為念,不以家事為懷,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罷免。

辛棄疾自66歲秋,罷居鉛山後,雖屢見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樞密院都城旨要職,但總以年老多病,力辭未就,卒年68歲。

【成就】
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誇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准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軼事】
辛棄疾的少年時期是在國土淪陷、外族欺壓的痛苦中度過的。欽宗趙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滅,中原地區淪人敵手,此後不久,山東地區也被金兵攻佔。辛棄疾從記事起,就目睹金統治者對其佔領區內的漢族人民實行殘酷的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強烈的民族仇恨和御敵報國的願望在他小小的心裡不斷滋長。

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企圖把南宋政權徹底消滅。為了發動侵略戰爭,他下令大量強行徵收壯丁和馬匹,加緊對各族勞動人民的壓榨剝削,殘暴落後的女真侵略者統治下的各族人民的反抗活動像噴薄洶涌的火山一樣到處爆發開來。

這一年,22歲的辛棄疾也在家鄉聚眾二千舉起了武裝斗爭的義旗。他深知,要憑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抗金大計是十分困難的,因此,起義勝利後,他立即把隊伍帶到了山東。

山東的鄆州,也叫東平府,西邊濱臨梁山泊,東邊傍泰山之麓,是山東地區的一個軍事要地。農民起義軍耿京的隊伍在這一年攻佔了鄆州。辛棄疾率領兩千多人的隊伍來這里加入農民起義軍,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起義群眾都知道,好多讀書人平時說得好聽,金人一來,就投靠金人作幫閑、幫凶了;有的也想反抗,但不是彷徨觀望,就是看不起農民出身的首領,不肯加入這支在各地起義軍中聲勢最大的隊伍。如今,辛棄疾這樣有名的文人來投奔,願意接受農民起義領袖的領導,使起義軍上上下下都感到歡欣鼓舞。

辛棄疾的隊伍過來了。騎著駿馬沉穩地走在隊伍前頭的辛棄疾英姿颯爽,生氣勃勃。看著路兩邊熱情歡迎自己的起義軍戰士,壓抑不住的笑意從他臉上洋溢開來。

在幾位將領的簇擁下,辛棄疾拜見了耿京。落座後,耿京微笑著對辛棄疾說:「辛兄在濟南起義,對周圍震動不小啊!你們讀書人知道的事情多,主意多,如今到我們這兒,還要請你多多指點。」

「不必客氣。」辛棄疾說,「只要能早日趕走金人,我任憑節度使(耿京自稱為天平軍節度使)調遣。去年和大前年我曾到金狗的都城燕京應試,對他們的軍事部署和政治局勢都進行了仔細偵察,今後,我們要打過去,我是可以提供一些情況的。」

「太好了!」耿京興奮地說,「我們一定要打到華北和中原地區,把金狗徹底趕回老家去。辛兄,我們這兒最缺的就是你這樣有謀略的人才,就暫時委屈你做我們的『掌書記』吧。」

掌書記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全軍的書檄文告,辛棄疾接受了這個職務後幹得非常出色。他時常和耿京等首領一起商討戰事。這一年十一月,宋軍在採石擊敗了企圖渡江南下的金兵主力,不久金主完顏亮被他的部下殺死。金兵一片混亂,紛紛潰退。採石大捷的消息使起義軍上上下下歡欣鼓舞,辛棄疾更是無比興奮,他認為收復中原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便建議耿京「決策南向」,派人與南宋政府取得聯系,爭取朝廷對北方起義軍的支持,以便互相配合,進行全面反攻。耿京同意了他的建議,並令辛棄疾起草章表。

章表起草好了,由辛棄疾保管的義軍的大印卻不見了。正在這時,有人報告,原先被辛棄疾動員帶著一千多人隊伍來投奔義軍的義端和尚逃跑了。事情很清楚,一定是義端偷走大印的。辛棄疾匆忙來向耿京報告。

「軍中大印都丟失了,這還了得!」耿京大怒,「這禿驢是你介紹來的,如今出了差錯,又是你保管大印不嚴,來人,以軍法從事!拉出去殺了!」

「把我殺掉也無濟於事,」辛棄疾冷靜、沉著地說,「請你給我三天的期限,到期如果不能把義端擒獲,奪回大印,那時再殺我也心甘情願。」

「好吧。」耿京也冷靜下來,答應了他的要求。

辛棄疾想,義端既然竊印出逃,必定是要往金人軍營去出賣起義軍中的虛實的。於是,他跨上駿馬,揮鞭向附近的金兵的營地風馳電掣般地飛奔而去。

一路上,辛棄疾怒火滿腔,勒緊韁繩,頻頻抽打坐騎疾駛。他想起在濟南的時候,看到這個義端似乎很有江湖豪氣,談起兵法來也有些見解,常常和自己慷慨激昂地議論抗金大事,想不到竟是一個見利忘義的投機分子。越想越是氣憤,他心急如焚,在馬上暗下決心:即使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這個黑心的和尚抓回伏法。辛棄疾馬不停蹄,翻山越嶺,一路上不停地向人詢問義端的行蹤。

在一個偏僻的山道上,辛棄疾看到了慌忙逃竄的義端。義端一邊打馬前進,一邊心虛地回頭看看。一回頭,他看到了像疾風一樣飛馳而來的辛棄疾,頓時魂飛魄散,身體一軟,從馬上滾了下來,趁勢跪倒在地上。

辛棄疾早已拔劍出鞘,怒視著不住叩頭求饒的義端。

「我知道您是天上的青牛星,力大無比,求你不要殺我。」義端花言巧語地央求說。

辛棄疾手起劍落,義端的禿頭滾落地上。他搜出軍印,將義端的頭顱掛在鞍上,催動坐騎,回營復命。

這一壯舉充分顯示了辛棄疾的智勇和膽略,耿京對他更加器重了,起義軍中的將士對辛棄疾的文武才幹也更加敬佩。

南歸的章表又送往附近義軍首領王世隆、張安國等人處,他們同意後也都在章表上簽了名。接著,耿京派諸軍都提領賈瑞為代表,去與南宋政府接洽。由於賈瑞是個不識字的農民,也不懂拜會阜帝和將相大臣的一些禮節,而辛棄疾是義軍中唯一的知書識禮的文人,所以耿京便派遣他與賈瑞同往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另外還有兒個隨行人員。

紹興三十二年(11 62年)一月十八日,賈瑞、辛棄疾等人渡過長江,到了古城建康。他們不但會見了將相大臣,而且進城的當天,就被剛從臨安(今浙江杭州市)來到建康巡幸的皇帝趙構接見。賈瑞、辛棄疾兩人向趙構面誦奏章,說明了要歸附宋廷的意願,並報告了淪陷區的形勢和山東地區義軍的作戰情況。趙構非常高興,授予耿京以「檢校少保」的官銜,並正式任命他為天平軍節度使,給賈瑞、辛棄疾等人也分別授予官銜,使他們仍回山東去向耿京傳達朝廷的旨意。

正是春暖花香的時光,辛棄疾一行人到達了海州(今江蘇省東海縣東北)。當地軍將李寶、王世隆出來迎接他們。雙方攀談後,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使喜氣洋洋的辛棄疾陷入了悲痛之中。

「掌書記您還不知道吧,耿京節度使已經不幸被叛賊張安國殺害了。義軍大部分都潰散了,未潰散的也被張安國他們劫持去投降了金人。」京東招討使李寶告訴辛棄疾。

「這是怎麼回事?耿節度使是誰殺害的?」辛棄疾簡直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他的雙眼不由自主地湧出了淚水。

「你們奉表南下後,張安國就和金人暗中勾搭了起來,金人以重賞、官位引誘他,要他把耿節度使殺掉。張安國這個惡狗,聯絡了耿京手下的一個壞東西叫邵進的,由他對耿節度使下了毒手。現在,張安國做了濟州(今山東省鉅野縣)的知州了。」王世隆氣憤地告訴辛棄疾。

「張安國這個惡賊,我一定要把他抓回來,為耿大人報仇!也要計人們看看當當叛徒的下場」辛棄疾霍地站了起來.咬牙切齒地說。

在憤怒與悲痛中,辛棄疾不斷地思考著抓張安國的計劃。突然,一個大膽的想法形成了。

「李大人、王大人」,辛棄疾客氣地說,「我想到了一個方法,請你們看看是否可行。」

「什麼方法?」看到辛棄疾的臉上又恢復了剛毅的表情,李寶和王世隆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是這樣的,」辛棄疾和他們說出了自己虎穴擒敵的計劃。

聽著辛棄疾的計劃,李寶十分佩服,既是敬佩他的勇氣,又是贊賞他的膽略。而王世隆則有點坐不住了,他一下子站了起來。

「辛兄的主意太好了!李大人,讓我和辛兄一起去吧。我們一定要把張安國抓回來。」

一支隊伍迅速組織了起來。辛棄疾帶領著王世隆和忠義軍馬全福等共50人,組成一支騎兵隊,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從海州直向濟州撲去。

他們到達濟州的這一天,張安國正在州府中與金將酣飲。他聽到外面報告說,過去義軍中的軍官辛棄疾來見他,說有事相商。張安國已經喝得醉醺醺的了,但聽了這個報告後,頭腦中一下子清醒過來。這辛棄疾從朝廷那邊來,莫非是要來歸順我?要是他圖謀不軌呢,我這邊現有金兵和我帶過來的部隊5萬人,怕他作甚!張安國跟身邊的金將說一聲「我出去看看」便搖搖晃晃地走了出來。

等在外面,早就作好准備的辛棄疾、王世隆等人,一見張安國出來,猛地撲了上去,一下子把他打翻在地上,勇士們沖上來,迅速把他捆個結結實實,扔到了馬背上。旁邊的駐軍來不及反應過來,看著眼前雪亮的刀子呆住了。

「我們朝廷的10萬大兵已經打過來了!原來的義兵兄弟們,大家不要再跟金狗幹了,跟我一起去投奔朝廷吧。」辛棄疾在馬上對著圍上來的駐軍高聲喊道。

聽說掌書記來了,原來耿京的部屬早就悄悄地傳開了。辛棄疾這么一喊,好多義軍當即便將隊伍集合起來,要跟他走。那些金兵早已嚇得魂飛魄散,各自將部隊往後撤開,准備逃命。

辛棄疾看著聚攏來的要起義的上萬名弟兄,壓抑著內心的激動,迅速指揮他們趕緊撤走。龐大的隊伍頓時整齊有序地向著南方奔去。

金人已經集結起隊伍,准備作戰,可是看到好長時間沒有動靜,金將一下子醒悟了過來,命令隊伍立即出發,要追回張安國。可是他們能追上的,只是已經消逝在天邊的股股黃塵。

這一壯舉,顯示了辛棄疾青年時期就有著機智勇敢、嫉惡如仇的品格和不平凡的軍事才能。辛棄疾在耿京的隊伍中渡過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這段生活,成了他實現抗敵報國願望、充分施展才能抱負的最難忘經歷。這段經歷,對他的思想和創作有著深刻影響。在他南渡以後,這段富有戰斗意義的生活,便經常出現在他的記憶之中,反映在他的作品裡。

這些詞作刻畫出一位抗金小將的勃勃英姿和壯闊情懷,表現了一個愛國詞人獻身抗敵事業的崇高理想。

此後,辛棄疾便開始了新的生活和斗爭。

1180年,在湖南潭州任知州並湖南安撫使的辛棄疾,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要求在湖南創立一支軍隊,以湖南「飛虎軍」為名,隸屬於南宋政府的樞密院和御前步軍司,就近則專聽本地安撫使的節制和調度。名義上是為維護地方治安,實質上辛棄疾真正的打算是為了震懾金人,並為北伐准備力量。

部隊以驚人的速度建立著。這天,管後勤的官員來向辛棄疾報告,限期一個月的營房營柵修建工程實在無法完成,情願按軍法治罪。

辛棄疾這幾天心情正在緊張和焦慮中。樞密院有人告狀說,辛棄疾借建飛虎軍來「聚斂民財」,御前金字牌已下來,命令立即停止建立飛虎軍。辛棄疾把金字牌藏起來,加緊建設過程,所以才限期要他們完成任務。看著哭喪著臉來報告的人,辛棄疾的火一下子升了起來。

「為什麼完不成?」他怒氣沖沖地問。

「現在正是雨季,秋雨不斷,窯工都沒辦法燒瓦,所以怎麼也想不出辦法完成營柵工程。」這位官員小心翼翼地說。

「造營柵總共要多少瓦?」辛棄疾問。

「20萬片呢。」

「不要愁,」辛棄疾微笑著說,「我來辦。你把別的事都抓緊辦好,不能有任何拖延。」

辛棄疾下了一道命令,要長沙城內外的居民,每家供送20片瓦,限於兩天內送到營房,送到後立即付於瓦價100文。所需要的瓦片在兩天日果然湊足了。

軍隊建立起來了。辛棄疾將修建過程、經費來源、用度開支,向朝廷作了詳細匯報,同時,將飛虎營柵的圖紙也呈上。聚斂民財的誣告不攻自破,皇帝趙音心頭的疑雲也隨之消散。

飛虎軍很快成為一支威名遠揚的精銳之師,金人對這支隊伍很是害怕,稱之為「虎兒軍」。

辛棄疾念念不忘北伐,時時處處表現出一種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當權者一直耿耿於懷,終究要伺機把他排擠出去。辛棄疾自己也早就覺察個人處境的危殆,他嘆息著「傾國無媒,人宮見妒,古來顰損蛾眉。」把報國無門的一腔愁緒借詞作傾吐出來。

1188年冬,已經被罷官在江西上饒帶湖閑居了八年的辛棄疾,雖然患著小病,卻仍從幾年來鬱郁不樂的狀態中擺脫了出來,高興地迎接來訪的陳亮。陳亮是與辛棄疾志同道合的愛國志士,又是辛棄疾相處極好的朋友。他的來訪,使辛棄疾精神振奮,身體也覺得好多了。

主客二人,同游鵝湖,共飲瓢泉,高談闊論,話題總是圍繞在國事和時局的問題上,心中的積郁,也得到了痛痛快快的抒發。

陳亮在辛棄疾處停留了10天,才告別東歸。可他一走,辛棄疾又感到悵然若失,戀戀難舍。第二天,他立即起程去追,打算在途中和陳亮再多盤桓幾天,或者最好能把陳亮再請回來。可是,追到了上饒東邊鷺鶿林,雪深路滑,再也沒法前進了,辛棄疾只得停了下來。

半夜,躺在床上的辛棄疾,忽然聽到一陣悲切切的笛聲,傳到自己投宿的這個吳家泉湖四望樓來。那一聲聲連綿的悲鳴,在寒冷的夜間,分外清楚。辛棄疾更加睡不著了,多少往事湧上心頭,他不由感慨萬千,一首詞從心底悄然湧出,他不禁從床上爬了起來,飛筆寫著,寫著……

鑄就而今相思錯,
料當初費盡人間鐵。
長夜笛,莫吹裂!

讀到陳亮寄來的這首詞的和作後,辛棄疾又賦詞一首,寄給這位戰友:

老大那堪說。
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笑富貴千鈞如發。
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
重進酒,換嗚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
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斷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

晚年的辛棄疾,還時常回憶起自己青年時代的戎馬生涯和報國壯志,他寫下了《破陣子》詞: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生後名。可憐白發生!

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他處在極度的悲憤之中。

1207年秋天,68歲的辛棄疾正在病重的時候,朝廷又來詔命,要他出來任職。在病床上聽完了詔書後,辛棄疾的心又劇烈地跳動了起來。他想起年輕時在義軍中的戰斗生活,槍林箭雨之中的沖殺,是多麼痛快啊!可是,在朝廷中,向朝廷上《美芹十論》,陳說恢復大計,可是正像自己詞中說的,「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帶湖閑居10年,重新起用後不久又是被罷官,又是整整八年的閑退生涯,晚年再起用,每次不是受阻撓,便是被罷官,做不成事業,「袖裡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卻為什麼總是補不成啊!如今,朝廷北伐,這些人為了私心而倉促用兵,遭到大敗,現在又要我干什麼呢?撐持門面,還是真正想將北伐進行到底呢?辛棄疾感到自己沒有心力想下去了。
兒女們看著辛棄疾的病越來越沉重,都小心地照看著他。九月十日,辛棄疾憔悴的臉上忽然現出了一些神采,他此時如同又飛騎在戰場上,對著金人砍殺,馬兒不停地奔跑著,身後成千上萬的大軍跟著自己向北沖鋒,旌旗飄揚,殺聲震天……。
「殺賊!殺賊!殺賊!殺……!」
兒女們聽得辛棄疾的大聲叫喊忽地停了,再看,他已經停止了呼吸。

【評價】
「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

【作品評述】
舊本稼軒詞集序跋文
稼軒詞序
范開
器大者聲必宏,志高者意必遠。知失聲與意之本原,則知歌詞之所自出。是蓋不容有意於作為,而其發越著見於聲言音意之表者,則亦隨其所蓄之淺深,而不能不爾者存焉耳。
世言稼軒居士辛公之詞似東坡,非有意於學坡也,自其發於所蓄者言之,則不能不坡若也。坡公嘗自言與其弟子由為文#多而未嘗敢有作文之意,且以為得於談笑之間而非勉強之所為。公之於詞亦然;苟不得之於婚笑,則得之於行樂;不得之於行樂,則得之於醉墨淋漓之際。揮毫未竟而客爭藏去。或閑中書石,興
來寫地,亦或微吟而不錄,漫錄而焚稿,以故多散逸。是亦未嘗有作之之意,其於坡也,是以似之。
雖然,公一世之豪,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方將斂藏其用以事清曠,果何意於歌詞哉,直陶寫之具耳。故其詞之為體,如張樂洞庭之野,無首不尾,不主故常;又如春雲浮空,卷舒起滅,隨所變態,無非可觀。無他,意不在於作詞,而其氣之所充,蓄之所發,詞自不能不爾也。其間固有清而麗、婉而嫵媚,此又坡詞之所無,而公詞之所獨也。昔宋復古、張乖崖方嚴勁正,而其詞乃復有濃纖婉麗之語,豈鐵石心腸者類皆如是耶。
開久從公游,其殘膏剩馥,得所沾焉為多。因暇日衷集冥搜,才逾百盲,皆親得於公者。以近時流布於海內者率多贗本,吾為此懼,故不敢獨(門必),將以(示去)傳者之惑焉。
淳熙戊申正月元引口大范開序

辛稼軒集序
劉克庄
自昔南北分裂之際,中原豪傑率陷漫殊域,與草木俱腐。雖以王景略之才,不免有失身苻氏之愧。口建炎省方畫淮而守者百三十餘年矣,其間北方撓勇自拔而歸,如李侯顯忠、魏侯勝,十大夫如王公仲衡、辛公幼安,皆著節本朝,為名卿將。辛公文墨議論尤英偉磊落。乾道紹熙奏篇及所進《美芹十論》、上虞雍公《九議》,筆勢浩盪,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其策完顏氏之禍,論請絕歲幣,皆驗於數十年之後。符離之役,舉一世以咎任事將相,公獨渭張公雖未捷,亦非大敗,不宜罪去。又欲使李顯忠將精銳三萬出山東,使王任、開趙、賈瑞輩領西北忠義為前鋒。其論與尹少稷、王瞻叔諸人絕異。嗚呼,以孝皇之神武,及公盛壯之時,行其說而盡其才,縱未封狼居胥,豈遂置中原於度外哉。機會一差,至於開禧,則向之文武名臣欲盡,而公亦老矣。余讀其書而深悲焉。
世之知公者,誦其詩詞,而以前輩謂有井水處皆倡柳詞,余謂(智)卿直留連光景歌詠太平爾;公所作大聲(革堂)(革答),小聲鏗鏘,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禾農)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余幼皆成誦。公嗣子故京西憲口欲以序見屬,未遣書而卒,其子肅具言先志。恨余衰憊,不能發斯文之光焰,而姑述其梗概如此。
(見《後村大全集》卷九十八)

【歌曲】

歌名: 辛棄疾
歌手: 羽泉
作曲: 羽泉
作詞: 一半以上摘抄自辛棄疾不同的詞作
專輯: 三十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弓如霹壢驚弦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而去
怎見氣吞萬里如虎
一笑人間萬事
春風不染白發
怎忘寒冬冰秋
醉里且貪歡笑
廉頗未老樂悠悠
何處望神州
不盡長江滾滾流
千古興亡多少事
金戈鐵馬戰不休
天下誰英雄
贏得功名在身後
驀然回首數風流
非皇非帝非君非諸候

歌曲介紹:我們與八百年前的古人神交,重回那個神州破碎,英雄難覓的時代。辛棄疾老先生逝去了,八百年間,民族興亡輪回往復,一次次沉淪又一次次覺醒,就憑著中國人骨子裡從未喪失的一股氣。這股氣,清新地流露在八百年前的字里行間,又無限地活躍在八百年後的春風里。我們舉目張望到處是無名勇士,到處是沉默而生動的大丈夫,他們都是普通的中國人,他們都在努力地好好活著,活得像個真正的中國人。

Ⅸ 簡述管仲法律思想的特點。

管仲的法律思想:管仲作為春秋時期開明革新人士的代表,在法律思想方面主張天道與法律相結合,改革舊禮與創立新法並舉依法統政、禮法並用,以法律手段推行軍事、行政以及商業政策,促進富國強兵。①「修舊法,擇其善而業用之」。對過去的法治不能簡單地廢棄或否定,而要選擇其好的方面加以創造性地運用,這是管仲的法治改良思想。②「作內政而寄軍令」。管仲主張以法理政、以法統軍、以法治民,並在制度上將這三者結合起來。這是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表現。③「令順民心」,「與民分貨」。法令的制定必須適應民眾好財爭利的習性,以建立和保障新的封建經濟制度,這是管仲在立法方面,尤其是在經濟立法方面的主張。

熱點內容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案例教程 發布:2024-12-27 00:24:58 瀏覽:459
經濟法概論自考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4-12-27 00:00:18 瀏覽:832
佛法治癒癌症晚期病例 發布:2024-12-26 23:19:22 瀏覽:469
民法典想法 發布:2024-12-26 23:17:47 瀏覽:89
合同法解釋二26條 發布:2024-12-26 23:02:32 瀏覽:451
流浪人員法律援助 發布:2024-12-26 22:18:05 瀏覽:568
新合同法質保金2017 發布:2024-12-26 22:10:01 瀏覽:808
動遷具結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6 21:57:01 瀏覽:688
勞動合同法中中午休息時間算不算工作時間 發布:2024-12-26 21:55:54 瀏覽:177
2014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計劃 發布:2024-12-26 21:54:44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