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教育立法重疊

教育立法重疊

發布時間: 2022-05-17 18:31:22

『壹』 簡述教育立法程序的四個主要步驟。

試述教育立法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 教育立法的程序是指國家機關在制定、修改或廢止教育法規的活 動中,必須履行的法定步驟和手續。根據我國以往的立法實踐和《立 法法》的規定,教育立法一般分為提出法律案、審議法律草案、通過 法律、公布法律四個步驟。

(1)提出法律案 提出法律案是我國立法的第一個階段,是法律審議、通過、公布 的前提。它是指被授予專門許可權的機構和人員向立法機關提出法律草 案,使審議法律草案列入議事日程,成為立法機關討論的對象。提出 來出法律案是法律規定的國家機關和人員的專有職權。

(2)審議法律草案 法律草案的審議,是指立法機關對於己列入議事日程的法律草案 正式進行審查和討論。在我國對法律草案的審議一般經過兩個階段: 一是專門委員會的審議,二是立法機關全體會議的審議。

(3)通過法律 法律的通過是指立法機關對法律草案表示正式同意,使之成為法 律。我國法律和其他議案需由全國人大的全體代表半數通過;全國人 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需由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地 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決議,皆以全體代表半數通過為有效。 同時,我國還有立法案經過審議後由有關人大機關決定是否批准通過 的立法。
(4)公布法律
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機關將己通過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 公布。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 予以公布;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通過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提 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自治機關發布;國務院通過的行政法規由國 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教育立法科學化的程度直接影響著教育法制建設的進程和質量。 教育立法要求符合教育規律。教育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客觀實在,人們只有充分認識教育規律,才能科學地制定出符合教育 規律的教育法規,按教育規律辦事,使教育法盡可能符合教育規律, 以保障和推動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教育立法要求具有可行性。教育法規實施的好壞,取決於教育法 規本身是否具有可行性,即教育法規規定的各主體的權利義務是否清 楚明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教育立法要求有實效。教育立法的目的是保障教育事業的發展, 保障各教育主體的合法權益,只有達到這些目的,才是有實效的。

『貳』 目前我國教育法律體系中的教育法律都有哪些

教育法律體系:
法律體系是指一國全部現行法律所構成的內部和諧一致、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一個國家的現行法律規范總是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同時各部門法之間又形成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的有機聯系的整體,形成一個法律的特殊的內在結構,法律體系就是指一國法律的內部結構。教育法律體系是教育法作為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系統結構,它是指一國現行教育法律規范所構成的完整的、內部協調一致的、有機聯系的教育法律的整體系統。
(一)教育法律體系的縱向結構
從教育法律體系的縱向構成上看,由於教育法律的立法許可權和立法程序的不同,教育法律的適用范圍和效力也不同。按其不同的適用范圍和效力等級,可從縱向上將我國的教育法律分為以下幾個層級:
一是憲法中有關教育的條款。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占據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我國全部立法工作的基礎和根據,一切規范性文件皆不能與憲法相抵觸。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憲法的制定和修改權。憲法規定了我國教育的社會性質、目的任務、結構系統、辦學體制、管理體制,規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規定了對少數民族、婦女和有殘疾的公民在教育方面予以幫助,規定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規定了學校的教學用語,規定了宗教與教育的關系,這些都是各種形式和層級的教育立法的主要依據和最高依據。任何形式的教育法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否則便是違憲。
二是教育基本法。它是與國家憲法相配套,對整個教育全局起宏觀調控作用的教育基本法,即《教育法》。教育基本法是依據憲法制定的調整教育內部、外部相互關系的基本法律准則,有人將其稱為「教育的憲法」或教育法規的「母法」。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教育法》,是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法,它規定了我國教育的基本方針、基本任務、基本制度以及教育活動中各主體的權利、義務等,也是制定其他教育法規的基本依據。
三是單行教育法。它是與《教育法》相配套的單行教育法,以及其他與教育相關法律中的條款。教育單行法是根據憲法和教育基本法確立的原則制定的,用於調整某類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體部分的教育法規。我國先後已經制定並公布實施的其他教育單行法有六部:簡稱為《學位條例》、《義務教育法》、《教師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
四是教育行政法規。它是與教育法律和其他法律相配套的,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制定、發布的教育行政法規。我國憲法規定,國務院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有權「制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行政法規專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有關教育方面的規范性文件。
五是地方性的教育法規。它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或其常委會和有地方立法權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為貫徹國家的教育法律和教育行政法規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需要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六是教育規章。它包括部門教育規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規章。部門教育規章是指國務院所屬各部、委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在本部門許可權內單獨或與其他部、委聯合發布的有關工作命令、指示、實施細則等規范性文件。其效力雖低於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但在全國有效。部門教育規章通常由教育部部長以教育部令的形式簽發,或由教育部會同國務院其他部委以聯合令等形式發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在自身許可權內發布的調整教育行為的規范性文件,稱為政府教育規章。
(二)教育法律體系的橫向結構
教育法律體系的橫向結構,是指按照它所調整的教育關系的性質或教育關系的構成要素不同,劃分出若干個處於同一層級的部門法,形成教育法規調整的橫向覆蓋面,使之在橫向構成上呈現出門類齊全、內容完整、互相協調的態勢。
人們對教育內部和外部各種教育關系構成要素的認識不同,判別教育法律體系橫向構成的種類所採用的標准不同,以致對教育法律體系的橫向結構的表現形式作出不同的劃分。有人將我國教育法規按橫向結構的表現形式分成六類;也有人將教育法律體系的橫向結構分為八大類。可見,對教育法律體系從橫向上進行統一的分類,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需要作更深層次的研究。目前我國教育法律體系的橫向結構按現行的教育法體系框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這一教育基本法律的統領下有六個部門法(單行法)構成。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叄』 教育立法的意義

答:1、教育立法是現代教育普及化,大眾化的要求,2、教育立法是教育權社會化、國家化的要求。3、教育立法是現代學校活動日趨復雜化的要求。4、教育立法是現代國家法制化的要求。

『肆』 教育立法的含義,原則

、教育立法指的是國家機關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有關教育的法規。 教育的法規包括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制定頒布的憲法中的有關教育的條款和有關教育的法律,國家地方權力機關制定頒布的地方性教育法規,以及國家行政機關制定和頒布的教育命令、章程、條例、決議等規范性文件。 一般教育法規由教育行政部門執行,對教育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主要由司法部門負責。
2、教育法的基本原則,是全部教育法所應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價值准則,是制定和執行教育法的出發點和基本依據。中國教育法的基本原則首先應與中國總體法的原則相一致,即教育法要以合憲原則、民主原則、實事求是原則、法制統一原則等總體原則為指導,教育法的制定不能違背這些總體原則。在此基礎上,教育法又應反映教育的自身特點和規律,不能簡單地用總體法的原則來代替。因此,根據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教育法還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方向性
《教育法》第三條規定:「國家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遵循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這一規定既指明了我國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性質,又指明了我國教育應當堅持的社會主義方向。
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包含著依法約束人們在教育活動中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教育法》第七條規定:「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這一規定體現了中國教育法在堅持教育的方向性原則時,對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和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的高度重視。
中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教育應當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作出貢獻。然而,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只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除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外,人類文化還包括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這些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可以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只有在人類文化的長河中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教育還要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觀點,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成果,成為我國人民奮發向上、團結奮進的深層文化動因。
公共性
(一) 教育公共性的含義
《教育法》第八條第一款規定:「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這一規定確立了我國教育的公共性原則。教育法之所以要確立教育的公共性原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
第一,教育事業是國家、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共同事業。從教育的本體功能和社會功能來看,教育不僅能促進人的身心發展,還能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素質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僅是個體發展的需要,也是全社會、全人類發展的共同需要。
第二,個體發展的活動必然影響社會的發展。教育活動作用於每一個受教育者,每一個受教育者又將自己的行為反作用於社會。因而,每一個受教育者的個體活動也就不再是個人的事情,而成為整個社會活動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並影響著社會的發展。
第三,教育工作本身就是為社會發展作貢獻。教育工作是培養個體的具體行為,它雖然對於個體而言是謀生的手段,但對於整個教育事業來說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教育公共性原則的體現
教育的公共性原則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育法》第二十五條第三款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這說明,教育法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在中國境內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都應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主要目的,堅持教育要符合社會的公共利益。
第二,《教育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這一規定要求教育要對國家、人民和社會公共利益負責,保證教育制度的正常運轉。
第三,《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漢語言文字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基本教學語言文字。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教學。」「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進行教學,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範字。」漢語言文字是我國普遍通用的官方語言文字之一,也是國際認定的聯合國工作語言文字之一。因而,將漢語言文字規定為我國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基本教學語言文字,能夠滿足我國大多數人和地區的教學需要,也有利於教育的普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允許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教學,這既是對少數民族的尊重,又給予其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因此,在教學語言文字上的法律規定,體現了我國教育的公共性原則。
平等性
教育的平等性原則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理解:
(一)受教育機會平等原則
《教育法》第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這一規定確定了公民受教育機會平等的基本原則。
受教育機會平等原則一般包括受教育起點上的機會平等、受教育過程上的機會平等和受教育結果上的機會平等三個層面。
受教育起點上的機會平等是指每個公民在入學機會上享有平等的權利。《憲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這一規定,以國家大法的形式明確了公民受教育起點上的機會平等性。《教育法》第三十六條中也規定:受教育者在入學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權利。
受教育過程上的機會平等是指公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有獲得教育條件、教育待遇等方面的平等權利。對此,《〈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和《教育法》都作了相應的規定。《〈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八條規定了實施義務教育,應當為適齡兒童和少年提供的受教育的基本條件為:「(一)與適齡兒童、少年數量相適應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學設施;(二)具有按編制標准配備的教師和符合義務教育法規定要求的師資來源;(三)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能夠按照規定標准逐步配置教學儀器、圖書資料和文娛、體育、衛生器材。」同時,還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其他辦學單位應當積極採取措施,不斷改善實施義務教育的條件。」《教育法》第四十二條中規定,受教育者享有「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的權利。
受教育結果上的機會平等是指公民在接受教育後,有獲得學校和社會公正評價的平等權利。這種平等主要體現為學業成績和品行評價上的平等、進一步求學機會上的平等、就業機會上的平等等。《教育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第四十二條第(三)項規定,受教育者享有「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後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的權利。
(二)扶持特殊地區和人群教育原則
受教育機會平等在實踐中的體現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區域之間的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很不平衡,這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受教育機會不平等的現象。針對我國經濟、教育發展水平不高,各地發展水平不平衡的狀況,教育法需要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策略,以盡快實現教育的平等性原則。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後,教育水平相對較低,教育法則規定國家對這些地區及人群給予特殊的幫助和扶持。《教育法》第十條規定:「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教育事業」。「國家扶持邊遠貧困地區發展教育事業」。「國家扶持和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這些規定有利於保障教育的平等性原則的實施。
此外,女童、流動人口子女、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也應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
終身性
隨著現代科技和現代生產的迅速發展,以及知識的爆炸性增長,為終身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誰都不可能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就獲得終身享用的知識,因此,必須不斷學習以補充能量。
終身教育認為:在現代科技、現代生產、現代社會條件下,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打破人的一生中僅限於青少年時期的正規學校教育,教育應貫穿於人的一生。為實現終身教育,要對傳統教育進行改革,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這些教育既包括或多或少有組織、有計劃的正式教育,也包括任何場合中的、自發性的非正式教育;既包括胎教、幼教、普教、高教,也包括職教、成教及繼續教育和回歸教育;既包括就業、生計教育,也包括老年、閑暇教育等。只有不斷地建立和發展各級各類教育,促進它們的相互溝通和銜接,才能不斷完善終身教育體系,進而保證終身教育的順利實現。

『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立法取得了怎樣的進展與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立法取得了跨越式的進展與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立法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與成就,具體如下:

1、全面實施了免費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惠性的特點。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義務教育一直沒有實現免費。1982年,全國農村適齡兒童入學率只有62.6%。2002年,全國仍然有8507萬文盲,其中2000萬是青壯年文盲。

2006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從法律的層面確立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了義務教育制度的實施。義務教育全免費是改革開放40多年乃至百年來中國教育成就的重要標志。

2、各級各類教育跨越式發展

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我國小學升初中的比例只有60.5%,中等職業教育學生數占高中階段教育的比例不足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只有1.55%。

2016年,我國的學前教育毛入園率77.4%,小學凈入學率99.9%,初中毛入學率10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3.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7.5%,均超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3、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中國基礎教育中的片面追求升學率、擇校熱等問題日益嚴重,社會對教育存在的問題的不滿也日趨強烈。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與此同時,官方和民間的教育改革探索也應運而生。

2016年,教育部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高中各個學科的素養標准已經研製完成,這將對深化基礎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4、教育對外開放取得重要進展

改革開放伊始,鄧小平同志就作出了擴大派遣留學生的重要決策,提出「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從而形成了大規模出國留學的熱潮。1978-1989年,我國共派出各類留學人員96101人。1989-2011年,各類出國人員214.9萬人,成為全球最大留學生生源國。

2016年出國留學人數已達到54.5萬人。在高等教育階段,對外合作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有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到國際科研機構進行共同研究工作。

5、教育法治建設取得新突破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初步建立起一套包括從《教育法》《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到《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條例》等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法律體系,從根本上扭轉了教育發展「無法可依」的局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舊教育法統被徹底摧毀,但在之後至改革開放前30年裡,由於歷史原因,新的教育法律體系並沒有建立,教育發展嚴重缺乏法制保障,這種局面直到改革開放後才得以逐漸改變。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方略,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更是依法治國的教育保障。

『陸』 標題 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什麼是重疊和並放比較

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和方法有實際教學法。和課本教學法。

『柒』 我國教育立法的程序

教育立法是加強教育法制建設、依法治教的前提,是為實現教育的法律調整提供根據的。對教育關系的法律調整取決於教育立法的質量和水平,法律調整的效果信息的反饋又影響新的教育法的創制。因此,教育立法應保持靈敏的常態,積極地對教育法律、法規進行立、改、廢,真正讓依法治教「有法可依」。同時,教育寺法活動本身也必須依法講行、有法可依。
教育立法的程序是指享有教育法律創制權的機關制定、修改、廢止教育法律的法定工作秩序、步驟和方法。立法程序並不是一種純粹的活動或過程的事實,而是對立法活動或過程進行約束、規范的活動或過程,強調活動的規范性,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
嚴格立法程序對堅持法律創制的嚴肅性、維護法律的尊嚴與權威、保證立法質量、實現立法科學化和民主化有著重要意義。我國的教育立法程序如下:
(1)提出教育法律議案。在我國,只有依法享有立法提案權的機關或個人才能向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提出制定、修改、廢止教育法律的議案。行使教育立法提案權的活動是啟動教育立法程序的活動,是教育立法機關進行教育立法的前提。提出法律議案,可以提出立法主旨和理由,而另由有關機關起草該項草案,也可以在提案的同時附有立法草案。
享有提案權的機關、組織和人員所提出的教育法律議案並非都能進入下一道程序,只有經過一定的審查被列入議程的法律議案,才能成為被審議的對象,才有獲得通過的機會。
(2)審議教育法律草案。這是立法機關對列入議程的教育法律議案進行正式審查和討論的程序。立法機關的審議權是國家立法權力的重要標志,對法律草案的審議是立法的重要階段。審議權不同於提案權可以由幾個機關或組織共同享有,而只能由議會或代表機關享有,即具有排他性、唯一性。
一項教育法律草案能否最終成為正式法律,主要是根據審議的結果。審議教育法律草案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協調利益、平衡關系、統一意志、修正不足的過程。在審議活動中,必須遵循以下規則:會議公開規則、討論和辯論規則、提出修正案的規則、一事不再議規則、聽證會規則等。
(3)通過教育法律案。這是教育立法程序的關鍵性階段,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對法律草案經過審議後表示正式同意,從而使法律草案成為正式法律。正是在這個最具有決定意義的階段上,決定了該項教育法案的命運。通過法律的方式或途徑主要有三種:經過立法機關對立法案表決通過;經過享有立法權的特定機關批准通過;經過全民公決獲得通過。
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法律案一般採用表決的方式。表決結果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確定,即一項法律草案只有獲得法定多數的表決者的贊成才能通過。
實踐中還有一種特殊的通過制度,即原則通過。某項法律案經立法機關基本同意或原則同意,再授權有關機關根據審議意見作修改後,公布實施。
(4)公布教育法律。公布法律是指享有法律公布權的機關或人員,在一定時間按照一定的方式將立法機關通過的法律予以頒布的活動。公布法律是法律制定的必須程序,是法律公開性的必然要求。根據我國現行《憲法》、法律的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公布令中應載明該項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時間。

『捌』 教育為什麼要立法

你好
教育立法,就是為了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有均等的享受教育的權利,立法就是有個保障,假如你沒有,法律就給你救濟的權利

『玖』 2.教育法律、法規、政策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系

教育法律、法規、政策三者之間有聯系如下:
1、教育法律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效力僅次於憲法;
2、法規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效力低於法律;
3、政策是由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制定的,效力不如法律和法規,且不得與法律法規相抵觸,否則無效;
4、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法規的依據,教育法律、法規是將教育政策具體化。
教育法律與教育政策的區別:
一、制定主體不同
1、教育法律是由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行政機關按法定程序制定的;
2、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的制定既可以是政黨組織,也可以是國家立法機關和國家行政機關。
二、執行方式不同
1、教育法律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後盾的,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不得違反;
2、教育政策的執行方式主要是倚靠黨政力量或黨的紀律,運用號召、宣傳、教育、解釋、動員等方法貫徹落實,其強制力是有限的。
三、規范效力不同
1、教育法律是一種社會規范,規定了人們的權利和義務,有關社會成員和行政人員都必須遵守執行,由國家立法機關和國家行政機關制定的教育政策則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2、教育政策是指政黨機關制定的教育政策規范效力則只對政黨組織及其黨員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一條 為了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四條 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
全社會應當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
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
第六條 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拾』 . 如何正確理解教育與法律的關系

隨著教育由社會的邊緣走向社會的中心,如何以法律介入教育是當今世界普遍關心的共同問題。本書以中國教育關系的變革為主題,嘗試教育學與法學雙重聚焦教育關系,從法律規范到法律關系再到法律實現的整個法律調整過程,對各種教育法律關系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從中不僅可以了解中國教育法治建設的進程,探索中國教育法治發展的背景,也對今天中國教育法治實踐和理論探索,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本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在我國同類研究中,理論上有一定的開拓性與創新性。
正確理解教育與法律的關系表現如下:
教育法律關系隨著劇烈的社會轉型正發生著嬗變,從玉苓案中有關公民受教育權性質的大討論,到海南數千名考生抗議高考移民的公共教育事件的發生,近年來頻發的教育爭訟與法治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極大關注。這些問題已關涉中國當下法治方略與教育現代化目標的實現,亟待研究解決。從法理上看,教育關系屬於教育法的主要調整對象的范疇,是指一切參與教育活動的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教育法律關系則屬於教育法調整結果的范疇,是指受教育法調整的教育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

教育關系作為一種事實關系而存在,教育法律關系則作為一種價值關系而存在。在邏輯上,前者是因,後者是果;二者具有直接的相關度。傳統教育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嬗變的表徵和規律,已成為現代教育法變遷的重要依據和現實基礎。社會變革使教育關系逐漸分化為「教育基礎關系」和「教育隨附關系」兩大類。①而教育立法也不斷地將這些新的教育關系納入教育法的價值體系之中,使多元的事實教育關系得以轉化為教育法律關系,從而使現階段教育法的內容和體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其次,社會轉型亦表現為教育關系客體的民事化(或稱為商品化)。作為教育關系的客體,教育行為不同於一般的社會行為,它具有公益性特徵。這也是教育行為區別於其他任何民事行為的基本屬性。教育行為的公益性特徵決定了教育應當主要通過公共選擇機制來實現其功能。但在我國現階段,由於教育運行在一個強大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教育領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場力量的主導性調節作用的影響,從而凸現出諸多市場化的屬性。

而教育一旦通過市場機制向社會提供,教育這種公共物品就會轉化為私人物品或准私人物品,就必然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可分性和競爭性,從而使教育變成了一個事實上的具有營利性質的領域。宏觀教育管理的前提下向市場和學校放權,這一趨勢實際上是重塑政府與學校的關系。由於獲得了相當大的辦學自主權,各類學校等教育機構更加註重學生受教育權的保障和實現。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育體制改革意味著政府將改變以往對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和使用的做法,放鬆規制以鼓勵各種非政府組織包括盈利性組織介入教育領域,為社會提供教育產品和服務。但與之相伴隨的是教育尋租以及由此滋生的各種教育腐敗現象。

具體表現在:我國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一些人為了經濟目的而背離教育宗旨,模糊甚至拋棄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變公共教育資源為私人資源,變公益為私益。諸如學校買賣文憑、負有義務教育責任的學校擅自收取高額的擇校費,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任意調節招生計劃,學校基建工程、設備采購、幹部任免調動等有關制度下的尋租行為,等等。這些表現各異的教育腐敗現象,消耗了教育資源,加大了教育活動的交易成本,直接導致了教育的「異化」,從而在客觀上阻礙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進程。

公民受教育權法律保障機制的「單一性」和「非程序化」問題.公民受教育權的法律保障機制包括國家和各類教育機構設置的有關教育的管理、決策、監督和權利救濟等各種體制的總和,其中尤以糾紛解決機制最為關鍵。然而,我國現行的教育糾紛解決機制較為單一,主要是申訴與訴訟,並且行政訴訟通常被認為是最主要的訴訟方式。即便如此,現行教育法律法規有關教育申訴和訴訟的規定亦失之粗略,既沒有設置專門負責受理學生申訴的機構和人員,也沒有規定時效,還沒有將申訴與其他救濟渠道有機地聯系起來,「非程序化」的特徵十分明顯。缺少有效的法律保障,公民受教育權將是一項十分脆弱的權利。

教育問題的解決手段很多,包括經濟手段、倫理手段以及行政手段,等等。各種解決手段在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上各具獨特的功能。在現代法治國家,運用法治手段解決教育問題,其實質就是用最有效的方法來解決最復雜的問題。利用法治對策有效地規制教育活動是我國現階段教育體制改革的應然選擇。樹立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教育法治理念堅持公平優先,首先應保障作為受教育者的個人和群體在教育利益和負擔分配過程中能合理地獲得其應得的份額。

此外,還應堅守社會主義教育的「公益性」,使「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與之相對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育規律還表明,將市場化的公平競爭機制和自由選擇機制引入教育領域有利於提高教育的「績效」,因此,兼顧效率理應成為我國現階段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基本思路。總之,學校的目標相對於企業而言具有多重性和外在性,它不僅要實現經濟效益,還要實現社會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等,尤以社會公共利益最為根本。

圍繞教育法的社會法屬性重構教育法律體系隸屬於行政法的傳統的教育法正逐漸演變為具有獨立地位的「社會法」,這是國家與社會融合的結果。現代教育法作為典型的社會法,是公法與私法的兼容,是教育保護法和教聲管理法的統一,是教育關系協調法和教育強執法的結合,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配套。從《教育法》的頒布到《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出台,我國教育立法經歷了教育體制從一元到多元的立法模式的轉換,傳統的教育法律體系亟待優化和重構。

熱點內容
法院庭後調解嗎 發布:2024-12-24 11:36:40 瀏覽:274
最美法律服務人鄧林 發布:2024-12-24 10:50:23 瀏覽:563
煙台勞動律師 發布:2024-12-24 10:49:34 瀏覽:186
貴州省司法改革 發布:2024-12-24 10:37:27 瀏覽:841
推動全社會自覺尊法護法學法 發布:2024-12-23 15:00:14 瀏覽:943
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發布:2024-12-23 14:57:37 瀏覽:86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記憶方法 發布:2024-12-23 14:51:02 瀏覽:697
香港大學mcl法律碩士 發布:2024-12-23 14:13:35 瀏覽:190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多長時間 發布:2024-12-23 14:05:39 瀏覽:791
離職押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2-23 13:42:30 瀏覽: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