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說的是道德經
❶ 《道德經》講了些什麼,為什麼廣受推崇
道德經講的是老子對整個世界的理解和思,這條線是從個人的角度:
老子認為三生萬物,世界是由萬物組成的,這是我一直在強調的萬物論。讀道德經沒有萬物論是根本讀不通的。
萬物論用西方的一個觀點就是我反對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但這個僅僅只是萬物論的一個入門級別。
❷ 《道德經》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內容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2)道德經說的是道德經擴展閱讀: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
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
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❸ 《道德經》到底在講什麼你真的讀懂了嗎
❹ 《道德經》講的是什麼內容想要人們明白什麼道理
道德經主要講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包括做人的道理等等,都可以在從中回學到。道德經答由春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貫穿全書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辯證,想要人們用辯證的思維去想事情思考問題,培養獨立的精神。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4)道德經說的是道德經擴展閱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❺ 道德經主要內容說什麼
《道德經》是道教中被注釋最多的一部經典,有道祖太上老君(即老子)應弟子尹喜之邀而撰寫的不朽著作,被尊為道教的聖典,為道教教理教義之宗本,全文約五千字,故又稱《老子五千文》。該經分上下兩篇,上篇講道,下篇講德,共81章,文筆簡潔,文理深奧,表達了道家深刻的哲理。
《道德經》不僅是道教思想的寶典,而且是人類文化歷史上的一部偉大的經典著作。以恢宏的氣勢,深邃的智慧,富有詩意語言,發天人宇宙精微之學,闡修身治國之理,倡人生真諦之奧,給人以無窮的思想啟迪。
其中既有「道法自然」以維護宇宙和諧、促進人類持續發展的行為原則,又有「尊道貴德」的道德規范;既有「常道與可道」的真理學說,又有「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思想;既有「上善若水」的高尚情懷,又有「柔弱不爭」的修養准繩;既有「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氣骨」的生活箴言,又有「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處世之道;既有「歸根復命,深根固蒂」的養生之道,又有「見素抱朴,少思寡慾」的價值取向;既有「愛民治國」的韜略,又有「功成弗居」的胸襟。全文系統地闡述了道教的修道積德、處世哲理、洞察自然以及從宇宙觀的角度高度考察了自然、社會和人生的問題。
《道德經》就像是一個智慧寶庫,其歷史與現實的重大價值是難於盡言的,只有靠讀者去細細品味,才能開啟自己心靈的窗戶,體悟到其中之奧妙,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指引自身的生活航向。所以說,《道德經》不僅是道教的盛典,而且是人類生活的指南,有著利於社會、指導人生的功效。
❻ 老子的道德經主要講了什麼
《老子》一書又稱《道德經》,是道家老子的傳世名作,這本傳世名作在春秋戰國時期,一經問世,便在諸子百家間引起不小的轟動,而在後市,道家老子思想更是以道教為主要載體,穿越千年時光,流傳至今。那麼《老子》一書主要講了什麼?這個問題雖「大」,但我們也可以概括著說。不同視角之下,我們可以說《老子》整本書在講「道」,也可以說《老子》整本書都在說「無」。
3、總結
也就是說,當我們就《老子》一書中內涵的道家老子學說體系來看,可以說這本書主要在講「道」。但即便是「道」這個名字,也是老子強行取的,畢竟「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就以研究世界本原的視角來看,可以說《老子》一書在講「無」。
當然,以上也是個人的一點小心得,也僅僅是選取了兩個角度來說《老子》一書中的主要內容,不同視角之下看到的「寶藏」是不一樣的,所以有不同觀點很正常。千人千面,期待我的看法可以給您帶來一點點收獲,如果有不同看法也正常,歡迎交流討論。
❼ 《道德經》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道德經》這本書的來歷本身就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老子在周朝任藏書的史官,眼見周朝日益衰落,便決定西出函谷關,從此隱居避世。函谷關關令尹喜知道老子將要一去不返,便請他著書傳世,於是老子著書上下兩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從此不知所終。
《道德經》篇幅很短,但意蘊深刻,可以說是一本無法窮盡的書。《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是「道」。在中國文化史上,「道」的最初含義就是我們所走的路。《說文解字》說:「道,所行道也。」後來含義逐漸擴大,自然與人事所遵循的途徑(即規律)都稱之為道,因此便又有「天道」、「人道」之說。至老子,始將「道」提升為一個最高的哲學范疇。老子之「道」,兼有宇宙的本原、萬物存在的根據、事物發展的規律、修養的最高境界等多重含義。自從老子賦予「道」以如此至高無上的地位以後,「道」就成了中國哲學中最重要的概念。
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然和無為。老子說:「道法自然」,「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所謂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指事物自己如此而沒有外力強迫的狀態。所謂無為,就是順應事物的自然發展趨勢而不以外力強加干涉。自然是事物的理想狀態,而無為則是保持這一狀態的方法。老子希望人們以道為榜樣,按照自然、無為的原則處理一切事務。
道與德密不可分,二者是體與用的關系。道是德的根據,德是道在事物中的具體表現;道落實到人身上,就是人的德性。一個人的所作所為,符合道的要求,就是有德。反之,就是無德。所以老子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道的運動方式就是「反」。老子說:「反者道之動。」由此,老子總結出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柔勝剛,弱勝強」等具有深刻辯證法思想的格言。
在《道德經》中,老子對統治者的橫征暴斂進行了猛烈抨擊。他說:「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他認為統治者應當順應民意,體貼民情,他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這充分反映了老子的民本思想。老子反對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不合理現象,主張幫助弱勢群體。他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道德經》比《論語》更具抽象思維特質,它的文學性,主要源於哲學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富於詩意的語言。《道德經》一書表現出了作者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憤世嫉俗的情感,其文章猶如一組語言洗練、意蘊深遠的哲理詩。使用了大量的韻語和排比、對偶等句式,行文手法多樣,變化多端,善於用平常的比喻來表現深刻的哲理。
《道德經》中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譬如,先秦的韓非作《解老》、《喻老》,以老子之道作為法家的理論依據。曹魏王弼通過注釋《道德經》,開創了玄學,《道德經》與《莊子》、《周易》一起被稱為「三玄」,是魏晉玄學當中最重要的三部經典,同時,《道德經》又是中國傳統宗教道教的基本典籍之一。《道德經》和《莊子》所發揚的「自然無為」等哲學思想,更是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士人,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當中能夠與儒學分庭抗禮的另一極,像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這些中國文化的巨人,都可以說是老莊精神的嗣裔。很多儒家學者,特別是革新派和改良派的政治家,如王安石、魏源、嚴復等人,也都對老子哲學有所借鑒。
老子思想對中國古代政治也有著深刻的影響。在中國歷史上,每當社會經過大的戰亂、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後,為了安定社會、恢復生產,統治者大多選擇老子的清靜無為思想作為政治指導思想,實行輕徭薄賦、減省刑罰、與民休息的治國政策。為史家所稱道的漢初文景之治、唐初貞觀之治,都是以老子之道治國的結果。
《道德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老子的影響卻並未從此消逝,他的學說後來形成了道家學派。漢代被演變為宗教,這就是道教。老子被奉為教祖,由人變成了神。他寫的《道德經》也成為道教的經典。到了唐代,老子的地位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唐太宗李世民自認是老子的後裔。唐高宗追封老子為玄元皇帝,詔《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詔各州府廣置玄元皇帝廟,建立玄學,令生徒誦習《道德經》。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一直和儒學及後來的佛學一起構建成中國傳統文化,早已深遠影響了中國傳統的哲學、醫學、工程、藝術等領域。中國歷史上的各種學派,無不從老子的思想裡面汲取營養而加以利用。從積極方面看:他的天道觀,經過莊子的發揮,成為魏晉的玄學,又影響到宋明的理學;他的無為觀,成功地應用於西漢的政治實踐,成為歷代統治者的統治之術;他的玄德觀,經過孔子的發揮,成為主宰中國數千年德治的主要內容;他的用兵之道,經過孫子的發揮,成為變化莫測的軍事理論;他的雌柔觀,成為詭辯家的理論基礎,造就了蘇秦、張儀為代表的縱橫家;中華武術、內家武功及歷代氣功,也無不從老子的思想中得到啟發。
❽ 《道德經》講了什麼
《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版僅是宇宙之權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❾ 《道德經》講的是什麼
包羅萬象,他包來括宇宙及萬物的起自源於歸宿--生於無而又歸於無;治國修身之道(這個裡面講得太多了);打仗用兵之策;
為官從政之道。我曾經說過,君子用《道德經》無為之用,小人用《道德經》害人害己之用
可以說,真正讀懂了《道德經》,上可得屠龍之術,下可修人生之境,精神會得到無限的自由與灑脫,當然還可能成為你工作、生活中的妙用法典。建議研究一下,不過慎為小人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