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填海造地的立法

填海造地的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5-18 05:09:54

① [轉載]填海造地土地使用權如何認定如何供應

這個問題涉及到海域使用權和土地使用權的銜接問題。海域使用權是使用特定海域的權利,因此,填海造地前應首先按規定取得相應海域的海域使用權,交納海域使用費,但海域使用權只是用海的權利,填海造地海域變成陸地後,海域使用權自動滅失,所形成土地不再屬於海域,方向不可逆,如何配置、如何使用等應按照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辦理。 《海域使用法》第32條規定:填海項目竣工後形成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海域使用權人憑海域使用權證書提出土地登記申請,換發土地使用權證書。針對該條款,我們認為應當與相關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結合起來理解。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海域規劃,應當作為城市建設用地的海域開展圍海造地,屬於政府供地前的國有土地來源問題(相當於政府供地前徵用農民集體土地或收回其他土地使用權人使用的土地並進行前期開發),應當由政府組織實施,即政府取得海域使用權後組織實施填海造地,具體填海施工工程可由政府招標確定給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圍海造地形成土地後,應按現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供應和使用。圍海造陸形成的土地用途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應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土地用途為經營性用地的,應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應土地。整個填海造地供應分三個階段: 第一、圍海造陸工程實施前的海域的使用和管理,適用《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使用權人可依法有償取得海域使用權。 第二,圍海造陸工程實施階段。對規劃為城市建設用地的海域開展圍海造陸工程,屬於政府組織實施的市政工程。政府作為圍海造陸工程的實施主體,可通過招投標等方式將施工任務確定給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圍海造陸工程所需資金,由政府支出。 第三,圍海造陸形成土地,海域使用權自動滅失,所形成的土地供應和使用受《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土地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調整。具體來說,圍海造陸形成的土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政府可以劃撥方式供地,不符合的,應實行有償使用,屬於11號令規定的經營性用地范圍的,必須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 總之,圍海造陸工程實施前的海域使用、圍海造陸的工程實施與圍海造陸工程所形成的土地的使用管理,分屬三個不同階段,適用不同的法規政策,不可混淆。 此外,對於個別經政府批准,由單位或個人取得海域使用權後直接實施填海造地所形成的土地,可以視同該單位、個人具有填海所形成的土地的劃撥土地使用權權益(填海造地費用類似征地拆遷費用,類似該單位和個人支付了征地拆遷費用後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權益)。土地用途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以以協議方式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按市場價補繳出讓金或租金,取得出讓或承租土地使用權。

② 填海形成的土地如何納入管理

我市一港口企業,經省海洋局批准圍海造地。目前已圍填4萬平方米作為倉儲使用。我局准備將填海形成的土地納入管理。但該企業稱:法律規定,在填海工程結束後3個月內,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一次性辦理土地出讓手續。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規定,填海造地項目海域使用權最高期限為50年,如果該企業沒有具體的拋填結束期限,或者該企業填拋長達數年,很有可能造成海域管理與土地管理脫節,港口設施建設佔用土地將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內游離於國家行政機構監督管理之外的情況。
由於現有的法律法規對類似問題規定的不是很明確,我們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迫切需要一種在現有法律法規框架內的解決方法,以確保對填海形成的土地依法進行嚴格管理。
江蘇省連雲港市國土資源局連雲分局 徐勝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和《財政部、國家海洋局關於頒發〈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的規定,企業填海造地審批許可權是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規定,填海造地項目海域使用權最高期限為50年,海域使用權期限屆滿還可以經批准延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填海項目竣工後形成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海域使用權人應當在填海項目竣工之日起3個月內,憑海域使用權證書,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登記申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換發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確認土地使用權。該規定表明,填海項目竣工是指土地可以用於建設,此時,海域土地相應轉變為陸域土地,管理部門由海洋管理部門相應轉變為土地管理部門,為了保持銜接,兩部門交叉管理期間不超過三個月。在本案中,土地管理部門介入管理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填海形成的土地有三種處理方式:一是全部填平後再使用土地並辦理土地使用手續;二是邊填海邊使用土地,不辦理土地使用手續,最後一次性辦理土地使用手續;三是邊填海邊使用土地,逐次辦理土地使用手續。
對第一種處理方式,全部填平後再使用土地並辦理土地使用手續。從實踐上說,港口為了提高經濟效益,盡快收回投資,一般都是邊填海邊使用土地進行建設。如果等到幾十年以後全部填平後再進行規劃建設,那是企業自己的事,土地管理部門不介入管理,但由於海域使用權有效期長達50多年,甚至更長,這樣做將造成投資長期無法收回,企業難以承受,在經濟上是不可行的,在實踐上也是無法操作的。
對第二種處理方式,如果邊填海邊使用土地進行建設,直到海域使用權有效期期滿或全部填平後才一次性全部納入土地管理范圍,辦理土地使用手續,這樣勢必造成海域管理與土地管理脫節,港口設施建設佔用土地將在長達幾十年期間內游離於國家行政機構監督管理之外,建築物由於無土地使用證而成為違法建築的情況。
只有第三種處理方式,邊填邊用,逐次使用逐次辦理土地使用手續,這樣既合法又合理。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填海項目竣工之日應當早於海域使用權期滿之日,並非必須等到海域使用權有效期期滿,在海域使用權有效期內任何時候都可以竣工。在海域使用權有效期內,填平的土地沒有投入使用表明沒有竣工,土地管理部門不介入管理。只要填平的土地投入預計使用用途就表明已經竣工,使用就標志著竣工,使用的部分就是竣工的部分,使用一塊竣工一塊,將海域使用權期限內已經填平並進行永久性建設的部分納入土地管理范圍是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本意的。
填海工程主要是用於港口,而港口的主要作用是貨物的吞吐,涉及到倉庫租賃等業務,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對港口永久性設施建設佔用的土地進行規范化管理客觀上也有利於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企業可以像其他港口一樣合法地使用土地出租倉庫修建港口設施。
對永久性設施建設的界定可以從功能和用途兩方面鑒別,一般說來,凡與填海施工工作無關、符合港口規劃藍圖並服務於港口吞吐業務的港口設施建設屬於永久性設施建設;凡與填海施工工作有關並與港口服務功能無關的建設不屬於永久性設施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對提前竣工或中止使用海域的已繳納海域使用金沒有退回的規定,因此,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填海竣工進行永久性設施建設使用的土地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進行管理時不應當退回這部分土地的海域使用金。
由於對填海形成的國有土地出讓金徵收管理沒有特別規定,在確定填海國有土地出讓金時,如果採用招拍掛的形式,可能確定給填海單位以外的其他企業,顯然不符合情理,可按照對企業使用的國有劃撥土地進行出讓的有關規定確定國有土地出讓金。
需要說明的是,填海工程施工所使用的填平土地,從法律上說,還屬於海域使用管理的范圍,不宜按臨時用地對待,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宜介入管理。
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 陳戰傑

③ 填海造地會不會造成海平面升高 ,對未來海邊城市造成破壞性的影響嗎

給你轉發個吧,打字實在是太長了。這是日本填海的經驗與教訓

類似於中國一個省級機構的兵庫縣,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區和港口區之一,其海岸線的許多地區工廠林立,且海岸都被砌成了高大筆直的混凝土大壩。

兵庫縣阪神南縣民局的杉本博說:「瀨戶內海地區的兵庫縣境內建設了許多工廠,但是很多土地都是填海形成的,也就是說這些地方以前都是大海。」

填海助推工業發展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步入高速發展期,各種工廠和工業的大量涌現,使國土面積狹小的它陷入了困境。但島國日本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約3.3萬公里。其曲折的海岸除了形成眾多優良港灣有利於海運業和對外經濟的聯系外,更便於沿岸填海造地。

兵庫縣閉鎖性海域環境保護機構的石川潤一郎說:「日本早在11世紀就有了填海造地的歷史記錄,當時一個名叫平清盛的將軍就在神戶填海建了一個人工碼頭。到了江戶17世紀,幕府將軍又在東京灣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海造地。」

石川表示,二戰結束後,日本全國大規模填海造地的情況更是愈演愈烈,從1974年至2004年,僅兵庫縣內就新形成0.2萬公頃陸地(1平方公里為100公頃),整個瀨戶內海地區新形成1.28萬公頃陸地,就連人口密度不大的沖繩縣也在不斷地圍海造地,從海上灘塗爭得0.1萬公頃的土地。而據有關專家估計,在過去的100多年中,日本一共從海洋索取了1200萬公頃的土地,日本沿海城市約有1/3的土地都是通過填海獲取的。

杉本博說:「之所以形成這樣大規模的填海行動,主要是因為日本二戰後經濟和人口增長迅速,但是可使用土地卻非常少,特別在大城市裡,這樣的情況更加突出,所以向大海要地就成為一種應急辦法。」他認為,日本國土小平地少人口多,要發展經濟,最好選擇在一些集中的區域,而且日本沒有城鄉差別限制,使很多工廠和人都集聚到東京、大阪和神戶這樣的大城市,各種巨大壓力情況使得填海造地行為最終成為一種無奈選擇。

「如此大規模的填海造陸,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杉本博說,「但是這些新陸地為日本工業的騰飛,提供了位置優越的建設用地。」

從1945至1975年,日本政府在臨海填海造地11.8萬公頃(相當於兩個新加坡的面積),統一進行工業布局,將煉油、石油化工、鋼鐵和造船等資源消耗型聯合企業配置於東京灣以南的沿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上,使原料碼頭與產品碼頭成為工廠的一部分,減少了中轉運輸費用,並據此調整工業布局,向臨海集中。

日本有關專家指出,港口與工業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新布局不僅使能源耗量多的鋼鐵、水泥、制鋁、發電和汽車業等成本下降,促進了這些部門以及造船、機械和建築等工業部門的發展,而且使以石油為原料的石油冶煉、石油化學、合成纖維、塑料製品和化學肥料等工業飛速發展。

經過這一時期的發展後,占日本全國總面積31%的臨海地帶,匯集了全國52%的人口和全國58%的工業產值,顯示出臨海工業區在日本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造地帶來生態災難

在獲得巨大收益的同時,大肆填海造地發展工業經濟也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後遺症。日本環境廳曾經發表的調查數字顯示,自1945年到1978年,日本全國各地的沿海灘塗減少了約3.9萬公頃,後來每年仍然以約2000公頃的速度消失。

「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陸地的水域里已經沒有了生物活動。」石川說,「由於海岸邊都是工廠和砌著混凝土圍牆,人們已經很難接近岸邊,看不到海岸的情況了。」

杉本博說:「在得到大量新土地,經濟獲得發展的同時,日本也不得不面對大量的海洋環境污染問題,現在我們必須使用種種辦法來改變和修復環境,國家也為此設立了專門的『再生補助項目』。」

整個日本的近海海域經歷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嚴重工業污染,盡管後來政府立法要求各種工廠和城市限制排污,情況得到了一些緩解,但是要恢復以前的情況已經非常困難。

在東京、大阪等港口地區,由於海岸線都被垂直建築取代,使可以平衡海洋生態的海洋生物無法棲息在海岸邊,這樣的情況在日本全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石川說:「經過調查後我們發現,日本許多地方已經都沒有了自然的海岸線,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混凝土擋牆和大壩;由於工廠和城市長期排放污染物使硫酸還原菌等細菌大量滋生,海底更是完全變了模樣,不但生物不能生存,更大量出現了『赤潮』的情況。」

現在,日本的各種海洋環保研究機構已經不斷在進行各種實驗,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恢復生態環境的好方法,這些實驗包括人造海灘、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帶等等。杉本博表示,經過把多種技術組合起來進行實驗,現在看起來很有效,各種小魚小蝦貝類和海洋微生物已經出現在人造海灘、海岸周圍,顯示著環境的改善。與此同時,他們也不斷把研究成果作為環保建議向政府提出,供政府參考。

「但是我們已經感受到這項工作的難度,這是一項非常漫長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資金和各種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杉本博說,「所以日本政府還邀請世界各地的海洋、環保學者,提供資金和設備供他們進行研究和實驗。」

過度的填海還導致日本一些港灣外航道的水流明顯減慢,天然濕地減少,海岸線上的生物多樣性迅速下降,由於海水自凈能力減弱,水質日益惡化。杉本博他們每天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努力讓已經被嚴重破壞的瀨戶內海地區環境得到恢復,尤其要恢復其自然海岸線和森林環境。「目標是要努力讓這里的環境成為日本人的驕傲與自豪。」他說。

關於恢復環境的工作思路,杉本博表示充分考慮了樹木、水和人三者的和諧,建造生物多樣性的環境。20世紀80年代,地處神戶地區的日本鋼鐵公司搬走後,兵庫縣及下轄尼崎市政府很快出錢把工廠空地買了下來,通過建設使其在20年後成為一塊綜合性綠地。具體方式上,考慮了多種樹木,選擇不同樹種,在靠海的地方種長得比較高的樹用來防風等方法。

在這些工作中,政府積極引導當地居民和企業參與,鼓勵大家在自己的家周圍和廠區種植植物。杉本博說:「所有的費用都是由政府提供,並且在樹木種植之後政府還提供1/3的管理經費給一些民間公益組織,讓其進行專門的管理。」

杉本博表示:「我們的工作已經得到了中央政府的理解和支持,這樣使我們獲得了足夠的經費,我們的計劃是用100年來徹底改變和恢復瀨戶內海地區的環境,而且我們一定會堅持下去。」

禁止無序填海

在亞洲,陸地資源貧乏的沿海國家和地區,都很重視利用灘塗或海灣填海造地,像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和中國香港、澳門等,都在向大海要土地,一則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二是增加城市建設和工業生產用地。

按照日本現有的法律規定,如果要進行填海造地工程,地方政府首先要組織各方人員進行廣泛調查,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了解填海將對周圍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隨後把報告提交給環境省審批,如果環境省同意就可以進行。

「以前這樣的報告是很容易批準的,因為環境省清楚增加土地對於日本各地的重要性。」石川說,「但是最近環境省不會輕易同意了,原因是日本的經濟增長已經明顯放緩,人口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對土地的需求已經不如以前急迫,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已經意識到填海造地對於日本的海洋生態環境影響太大,而且很可能得不償失。」

據日本國內媒體報道,近年來,為了保護海洋資源多樣性,維護生態環境平衡,日本許多環保組織和漁業人士紛紛採取各種形式,反對填海造地。日本政府有關方面已制定的在東京灣上的「三番瀨」、伊勢灣上的「藤前」等灘塗造地的計劃,都遭到了包括當地政府在內的各界人士的強烈反對,後者強烈要求有關方面停止填海計劃,已經使一些項目被迫縮小規模或停止。

杉本博說:「現在日本國內要再申請新的填海工作,基本上是被禁止的,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城市垃圾的填埋,當然填埋垃圾前都需要由專家們進行環境調查和評估,包括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填埋方式。」

隨著日本進入大生產、大消費的時代,由此大量產生生活垃圾,由於垃圾處理的成本很高,所以東京將垃圾和泥沙作為填海造地的主要材料。目前,東京灣的二期垃圾填海工程還在進行。

日本有關專家指出,現在回頭看,以前日本在海洋利用的環保問題解決上的確缺乏先期的規劃和管制。石川說:「此中的損失和收益情況,日本至今還沒有做過專門的比較,所以很難從數據上說清楚。但是日本國內已經有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和學者,即研究政府在進行公共投入時,對納稅人可以帶來多大好處,是否可行等,這些工作也越來越引起日本國民的關注。」

現在,「綜合性海域管理」已經成為世界學者都很重視和關注的課題,其中學者們最擔憂的情況是世界各國對海洋的無序開發。杉本博說:「日本和一些國際學者已經注意到中國在填海造地方面已經出現了許多不好的情況,結合到日本在這方面的一些經驗和教訓,我們很希望引起中國老百姓的關注和中國政府的重視,因為無序開發將給海洋環境帶來難以估量的惡果。」

④ 填海的地方填海新規

《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3月1日就要施行,昨天,宣傳貫徹該地方法規的工作會議在杭州舉行。
新條例施行之前,在浙江想取得一塊海域的使用權,多數靠向政府提出申請,審批通過後,繳納海域使用金後即可用海,要麼灘塗養殖,要麼圈出海域網箱養魚,要麼填海造出一塊新陸地。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程渭山說,用審批的方法出讓海域使用權,海域作為國有稀缺資源的市場價值沒能得到充分體現,海域利用率低下,還導致「圈海」等問題出現。
新條例規定,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其他經營性用海以及同一海域有兩個以上相同海域使用方式的意向用海者的,應當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權。
在海里圈地,若是和陸地上拍地比出讓價格,低得的確讓人心動。浙江填海造地的海域使用金標准為每畝(1畝約等於667平方米)在2萬-9萬元之間,試點招拍掛時,拍賣價一般高出底價不超過10%-20%,比起動輒每平方米破萬的城市住宅用地樓面價,填海造地可謂白菜價。不過,拿到海域使用權後,把海水變成土地還要花大錢。

⑤ 如何處置填海造地的土地使用權

【問題】

2007年12月,某公司計劃填海造地,遂向當地海洋部門申請用海,經批准後,繳納海域使用金,獲取了海域使用權。後該公司向當地國土資源管理局申請土地登記,由於經營性用地必須實行招拍掛,國土資源局拒絕為該公司辦理登記。

問:1.取得海域使用權是否意味著直接取得了對填海造地所造之地的土地使用權?

2.既已繳納海域使用金,是否仍需要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分析】

隨著土地資源的日益稀缺,在一些沿海城市和地區,為了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填海造地的現象越來越多。填海造地,涉及多方面的法律問題。

(1)關於海域使用權問題。《物權法》規定,海域屬於國家所有。單位和個人使用海域,必須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權。填海造地的一般項目應當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特殊情況下或者佔用海域過大的由國務院審批。《海域使用管理法》第十八條規定,「下列項目用海,應當報國務院審批:(一)填海五十公頃以上的項目用海;(二)圍海一百公頃以上的項目用海。」《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填海項目竣工後形成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海域使用權人應當自填海項目竣工之日起三個月內,憑海域使用證書,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登記的申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換發國有土地使用證書,確認土地使用權。」因此,海域使用權人並不因填海造地而自然取得土地使用權,仍需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確認登記程序,獲得土地使用權。

《物權法》明確要求,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等公開競價的方式出讓。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物權法》實際上是對《海域使用管理法》的修改,即使已經取得海域使用權,但根據《物權法》經營性土地必須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規定,海域使用權人並不當然獲得填海造地的土地使用權。

(2)關於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問題。如果海域使用權人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的方式取得了土地使用權,雖然海域使用權人在申請用海時,已經繳納了海域使用金,在填海造地取得土地使用權時,仍要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因為海域使用金是一種對海洋資源利用的補償金,填海造地完成後,改變了海域資源的自然屬性,將海域變成了土地,成為國家土地資源的一部分,所以,應該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來進行管理。使用國有土地,應當繳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是《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既然原來的國有海域資源已經變成了國有土地資源,土地使用權人當然應當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但因為填海造地的土地使用權人與單純從國家獲得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人多了一項填海的費用,筆者認為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繳納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予以考慮土地使用權人已經繳納了海域使用金的情況;如果海域使用權人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未獲得填海所造土地的土地使用權,政府應當對海域使用權人給予適當的補償。

⑥ 填海造地形成的土地使用權應當如何確定使用者、使用方式和價款

這個問題涉及到海域使用權和土地使用權的銜接問題。海域使用權是使用特定海域的權利,因此,填海造地前應首先按規定取得相應海域的海域使用權,交納海域使用費,但海域使用權只是用海的權利,填海造地海域變成陸地後,海域使用權自動滅失,所形成土地不再屬於海域,方向不可逆,如何配置、如何使用等應按照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辦理。 《海域使用法》第32條規定:填海項目竣工後形成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海域使用權人憑海域使用權證書提出土地登記申請,換發土地使用權證書。針對該條款,我們認為應當與相關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結合起來理解。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海域規劃,應當作為城市建設用地的海域開展圍海造地,屬於政府供地前的國有土地來源問題(相當於政府供地前徵用農民集體土地或收回其他土地使用權人使用的土地並進行前期開發),應當由政府組織實施,具體填海施工工程可由政府招標確定給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圍海造地形成土地後,應按現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供應和使用。圍海造陸形成的土地用途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應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土地用途為經營性用地的,應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應土地。整個填海造地供應分三個階段: 第一、圍海造陸工程實施前的海域的使用和管理,適用《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使用權人可依法有償取得海域使用權。 第二,圍海造陸工程實施階段。對規劃為城市建設用地的海域開展圍海造陸工程,屬於政府組織實施的市政工程。政府作為圍海造陸工程的實施主體,可通過招投標等方式將施工任務確定給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圍海造陸工程所需資金,由政府支出。 第三,圍海造陸形成土地,海域使用權自動滅失,所形成的土地供應和使用受《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土地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調整。具體來說,圍海造陸形成的土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政府可以劃撥方式供地,不符合的,應實行有償使用,屬於11號令規定的經營性用地范圍的,必須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 總之,圍海造陸工程實施前的海域使用、圍海造陸的工程實施與圍海造陸工程所形成的土地的使用管理,分屬三個不同階段,適用不同的法規政策,不可混淆。

⑦ 填海造陸的原理。如何填海造陸。

填海造陸原理:吹沙填礁造島。採用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成島速度快,規模大,效率高。 填海造地是把原有的海域、湖區或河岸通過人工技術手段轉變為陸地的行為。對於山多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造地是一個為城市有限空間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方法。

填海造陸工程進程主要有圍墾前的灘塗人工促淤工程、攔潮堤壩、擋潮排澇水閘工程和墾區內的引水蓄淡排灌配套工程。人工促淤一般分為生物促淤和工程促淤兩類:生物促淤是種植大米草、紅樹林等植物,促進泥沙沉積。工程促淤是採用人工水草、網壩等輕型促淤工程,以及拋石、築丁壩等重型促淤工程。

(7)填海造地的立法擴展閱讀:

填海造陸工程在我國很多地區已廣泛實施,但由於人類對海洋認識的局限性,且填海造地規模大、范圍廣、涉及的專業多、情況復雜,使得填海造陸工程的風險管理仍舊面臨較多問題。

填海造地項目季節性明顯,水文條件復雜,建設過程受波浪、潮水、風浪、泥沙、降雨影響很大,在一些填海造陸工程中,工期內降雨天數超過70天,這種情況導致設計和施工單位都難以完全預測施工過程中環境變化帶來的問題,由此引發的施工單位盲目搶工期現象,直接導致圍堤失穩的發生。

⑧ 怎麼看美人魚

美人魚》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星輝海外有限公司等出品的愛情喜劇專片,屬由周星馳執導兼編劇,鄧超、羅志祥、張雨綺、林允領銜主演[1]。

該片講述了富豪劉軒與為了拯救同族前往刺殺他的美人魚珊珊墜入愛河,譜寫了一段人魚愛情童話的故事。該片於2016年2月8日在中國內地、香港同步上映
富豪劉軒(鄧超飾)的地產計劃涉及填海工程,威脅靠海為生的居民。因為人類對大海及生態的破壞,美人魚只能被趕到了一艘破船里艱難生存,背負家族秘密的珊珊(林允飾)被派遣前往阻止填海計劃。劉軒是一個靠自己努力才取得成就的人,雖然表面有錢但實則空虛寂寞的他和美人魚珊珊在交手過程中互生情愫。劉軒最終因為愛上珊珊而停止填海工作,但珊珊卻因意外受傷而消失於大海

⑨ 填海造地先辦什麼手續

填海造地是屬於改變海域自然屬性的人工活動,主要適用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部分省份還有相應專門的填海造地管理規定。

一般來說,對海域進行圍填造地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 需要使用海域進行圍填造地的單位和個人,先向縣級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圍填海造地使用海域的申請。
(二) 市、區(縣)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圍填海造地項目使用海域進行審查後,報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圍填海造地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編報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由有審批圍填海造地項目許可權的人民政府的同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核准,並報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 圍填海項目竣工驗收後三個月內,海域使用權人應到填海成陸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換發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
辦理土地登記,換發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在海域使用權證書備注欄註明「已換發國有土地使用證」字樣,並將海域使用權證書移交原發證機關。


海域使用審批許可權(單位:公頃)
審批部門 填海 圍海 不改變海域自然屬性的用海
國務院 50以上 100以上 700以上
省政府 50以下 100以下 100-700
市政府 / / 50-100
區、縣政府 / / 50以下

希望能幫到您!

⑩ 填海造地需要經過哪些審批

一般來說,對海域進行圍填造地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 需要使用海域進行圍填造地的單位和個人,先向縣級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圍填海造地使用海域的申請。
(二) 市、區(縣)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圍填海造地項目使用海域進行審查後,報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圍填海造地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編報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由有審批圍填海造地項目許可權的人民政府的同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核准,並報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 圍填海項目竣工驗收後三個月內,海域使用權人應到填海成陸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換發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
辦理土地登記,換發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在海域使用權證書備注欄註明「已換發國有土地使用證」字樣,並將海域使用權證書移交原發證機關。


海域使用審批許可權(單位:公頃)
審批部門 填海 圍海 不改變海域自然屬性的用海
國務院 50以上 100以上 700以上
省政府 50以下 100以下 100-700
市政府 / / 50-100
區、縣政府 / / 50以下

熱點內容
他人代簽合同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6 13:19:42 瀏覽:487
醉駕撞死人同車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26 12:28:10 瀏覽:193
和平法治公正 發布:2024-12-26 12:05:35 瀏覽:841
新源公司法人 發布:2024-12-26 12:02:41 瀏覽:561
電子版offer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2-26 11:56:54 瀏覽:593
有關於經濟法搜題的公眾號 發布:2024-12-26 11:47:20 瀏覽:386
自治區教育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6 11:46:02 瀏覽:19
湖南水務行業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6 11:43:39 瀏覽:731
公司解僱懷孕員工最新勞動法如何賠償 發布:2024-12-26 11:13:28 瀏覽:376
援額法官 發布:2024-12-26 10:31:27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