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肅法學
Ⅰ 4月20日的逝世人物
268年——西晉文明皇後王元姬,三國時期曹魏經學家王朗之孫女、王肅之女,晉宣帝司馬懿兒媳,晉景帝司馬師弟妹,晉文帝司馬昭妻子,晉武帝司馬炎與齊王司馬攸的生母。
1786年——英國聾啞天文學家約翰·古德利克逝世。
1812年——美國政治家喬治·柯林頓逝世。
1971年——周鯁生,著名法學家,中國第一部憲法起草的四位顧問之一。 1971年——張厲生,政治家及外交家。
1989年——朱志淞,林業專家,我國第一個濕地松無性系初級種子園的創建者。
1994年——伊麗莎白·舒馬赫,一級方程式七冠王現梅賽德斯賓士車手邁克爾·舒馬赫和前一級方程式車手拉爾夫·舒馬赫的母親
1996年——畫家朱屺瞻在上海逝世
2006年——叢飛,36歲,感動中國人物病逝。
2007年——周冠五同志逝世,中共八大、十大、十二大代表;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及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外事委員會委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優秀企業家,原冶金工業部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首鋼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工廠委員會主任,離休幹部周冠五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4月20日3時39分逝世,享年89歲。
2007年——傅鐵山,76歲,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顧問,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代主席、天主教北京教區主教逝世。
2009年——馮翔,33歲,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逝世。
2010年——多蘿西·海特,美國黑人女民權領袖,美國「民權運動教母」。
Ⅱ 考研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都有哪幾門課程
考研課程共四門:兩門公共課、一門基礎課(數學或專業基礎)、一門專業課。兩門公共課:政治、英語。一門基礎課:數學或專業基礎。一門專業課(分為13大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等。
其中:法碩、西醫綜合、教育學、歷史學、心理學、計算機、農學等屬統考專業課;其他非統考專業課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題。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大學數學等公共科目由全國統一命題,專業課主要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加入全國統考的學校全國統一命題)。
(2)王肅法學擴展閱讀
碩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培養模式分為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兩種。選拔要求因層次、地域、學科、專業的不同而有所區別。考研國家線劃定分為A、B類,其中一區實行A類線,二區實行B類線。
一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陝西。二區包括:內蒙古、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Ⅲ 歷史題目 焚書坑儒對儒家學術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對儒學發展的作用
加快了秦朝的滅亡
秦始皇焚書坑儒,意在維護統一的集權政治,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但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這一點和秦始皇採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意義
雖然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並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成功;但不利於國家長治久安,不利於社會發展,鉗制了當時人們的思想,並且手法殘忍,殘暴。
荀子學派法家學派與孔孟正統派儒學的斗爭,集中表現在中央集權(地主政治)與分封諸侯(領主政治)的爭論上,終於爆發了焚書坑儒的大破裂。前二二一年,初並天下,以丞相王綰為首的群臣,都主張在離秦較遠的燕齊楚等地分封皇子為王,獨廷尉李斯反對分封。秦始皇從李斯議,確定行施郡縣制度。前二一二年,秦始皇大宴群臣,博士齊人淳於越倡議,主張學古法,分封皇子功臣為諸侯。丞相李斯斥儒生不師今而學古,各尊私學,誹謗朝政,惑亂民心,建議禁私學。辦法是除了史官所藏秦國史記以外,別國史記一概燒毀;除了博士官所藏圖書,私人所藏儒家經典和諸子書一概送官府燒毀。下今後三十天不送所藏私書到官府,罰築長城四年。聚談詩書的人斬首,是古非今的人滅族,只有醫葯、占卜、農作書不禁。民間求學以吏為師。秦始皇從李斯議,實行了焚書法令。前二一一年,方士求神仙不得,畏罪逃走,秦始皇大怒,活埋術士四百六十餘人。這個焚書坑儒的野蠻行為,反映出當時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極端尖銳。李斯主張中央集權,是適合時宜的,他所代表的儒家荀子學派(與韓非派法家合流)卻是一種極端壓制人民的政治思想。王綰、淳於越主張分封諸侯,是違反時宜的,他們所代表的儒家孔孟正統派(包括陰陽家與神仙家)卻是講仁義的政治思想。政治上學派上的斗爭一直發展到大慘殺,把孟子學派的儒生大體殺盡(東漢趙岐說),李斯算是取得了勝利。但是,焚書坑儒,絲毫也不能消滅學派上的分歧,而且還促成了秦朝的滅亡。秦始皇實行李斯的主張,皇位的當然繼承人長子扶蘇,替孔孟派儒生說話,秦始皇發怒,使扶蘇到上郡(在陝西綏德縣)監蒙恬軍。前二一○年,秦始皇出巡,在路上病死。李斯怕扶蘇繼位,自己不得寵信,與宦官趙高用陰謀抑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為秦二世,偽造遺詔殺扶蘇、蒙恬。不久,胡亥趙高又殺李斯。秦失去頗得民心的扶蘇與擁有威望的大將蒙恬、丞相李斯,政權落在胡亥、趙高手中。胡亥厲行督責,昏暴無比,是完全的獨夫,秦崩潰的條件全部成熟了。
趙政的極端做法,導致的是秦王朝的短祚,僅持續了15年。晚唐詩人章碣在其《焚書坑》一詩中寫道:「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造就了中國「大一統」格局
「焚書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殘酷暴戾的證據,被後世天下學人唾罵了兩千多年,以至於現在某些人一想到這個歷史事件,仍然耿耿於懷,恨不能掘墓鞭屍,恨不能穿透兩千多年的時空,對秦始皇敲骨吸髓。這種仇恨實際上是後來的文人們潛意識裡面的集體恐懼,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從感情上來說,老僧也覺得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手段過於激烈,對當時的儒生們的確是太過殘酷,他完全可以採取更緩和的一些方法。不過如果要評價一個歷史事件,最好從該事件產生的效果來評價,而不要採用道德或者感情的標准。那麼焚書坑儒的歷史效果是什麼呢?我認為通過這件事情之後,造就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歷史格局。
先來看看「焚書坑儒」的實質,「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統一思想的運動。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政治結構上,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范圍內施行郡縣制;在文化上,統一了文字,以小篆為標準的官用文字;在經濟領域內,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這些措施都是國家大一統的基本要素,是國家強暴力能夠控制的要素。但有些東西是國家強力結構很難駕馭的,特別是在秦朝初年,戰國時期剛結束,百家仍然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而一個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統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因此,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統措施還不行,最關鍵最長遠的統一要素是思想的統一,形成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念,才能讓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的統一措施有效。而當時最大兩種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統一中國偏偏是新事務,他採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這些東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而當時六國貴族,也借著儒家的「克己復禮」妄圖恢復周朝的分封制,從而取得失去的權勢。所以,對於剛剛統一的秦朝來說,統一思想就是維護大一統的關鍵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到了幾個儒生茬之後,一場統一思想的文化運動就開始了,手段是激烈了點,但客觀效果明顯的。雖然統一的秦朝只持續了十幾年,但秦朝以後的所有統治者,無一不把統一思想看成維護統治的關鍵手段,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大一統思想正式形成。此後所有的統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核心思想。這里需要特別說明一下,秦朝「坑儒」,和漢朝的「尊儒」,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要統一思想。實際上從漢朝以來,所有的封建統治者,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陽儒陰法」,或者是「實法名儒」,就是表面上是採用儒家觀點,實際上卻是法家的手段。皇帝用法家的方法統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學說教化百姓。法家強調的是權、術、勢,古人把這些東西當成是帝王術,作為駕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學說主要是強調仁和禮,仁和禮最大的益處就是從道德上形成行為自覺,而不用採取暴力措施,是維護等級制度的好工具,所以歷代統治者都用儒學教化天下。而當年秦始皇由於沒有認識到可以儒學是可以利用的,所以採取了激烈手段。焚書坑儒這種手段是愚蠢而又殘暴的。它毀滅了古代許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難以彌補的損失。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理論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並繼續影響著我們的現代生活。儒家倡導「以德服人」的治國方略。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1]同時儒家否認社會是公平的,「名位不同,禮亦異數」[2]他們認為人有智愚之別,應有貴賤上下之分,而貴賤上下決定每一個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和行為。如何維持這樣的社會秩序?「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政矣。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3]《禮記.哀公問》所以孟子認為「惟仁者宜在高位」,[4]並要求為政者「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5]由此「治天下可運於掌上」。[6]筆者僅就儒家的「仁政」思想對我國法治建設的影響這一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仁政」理論在當初並未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儒家思想成為古代中國的治國思想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春秋戰國時期的戰亂和社會階層的劇變要求哲學理論立足於現實,而眾多繁雜的政治理論要求思想家們合理地解釋現實以完善各自的理論體系。秦王朝的迅速解體和漢初分封制的弊端迫使統治者需要加強中央集權,此時漢儒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他的《春秋》大一統思想得到漢武帝賞識,儒學遂從三教九流中脫穎而出。董仲舒把儒家思想與陰陽家的思想結合起來,他認為德為陽,刑為陰。兩者的關系是:「刑者,德之輔;陰者,陽之輔也。」[7]「聖人多其愛少其嚴,厚其德而簡其刑。」[8]這就是「德主刑輔」。先用德禮進行教化,教化無效再輔之以刑罰,把德刑結合起來。經過歷代儒家學者與統治階層的不斷交媾,這種剛柔相濟的「仁政」成為歷代王朝的治國之道。儒家思想吸引統治者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強調宗法倫理觀念。儒家思想最根本的就是宗法倫理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9]這種君臣父子關系是皇權統治中的「大倫」。皇帝掌握統治國家的最高權力,然後通過分封、詔賜等方式對權力、財產進行分配,形成了以血緣關系為主的家長式統治。在宗法制度中,君臣、上下、貴賤都有明確的界限和等級秩序。借「親親」、「尊尊」之規則,來維護以父權為中心的家庭、家族倫理關系和以君權為中心的社會秩序。秦二世矯詔秦始皇賜秦太子扶蘇死,扶蘇說,「父而賜死,尚安敢復請?」[10]可見向百姓灌輸宗法倫理觀念有助於臣民接受家長式的統治,從而維護國家安定,社會和諧,達到天下長治久安之目的。
二、宣揚「性善論」。儒家認為人具有「善端」,具有為善、成聖的潛能。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11]此「四端」即「仁、義、禮、智」四種「善」的萌芽狀態,是人「不學而能」、「不慮而知」的「良能」、「良知」。[12]孟子強調,「仁義禮智根於心」。[13]性善論把人心視為一切美好價值的觀念的源頭,從而把治理國家看作是「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的道德修養過程,就人的本性而言,是不需要法律的,以德治國是最好的統治方式。統治者就是道德楷模,對他不需要防範。臣民需修身養性,使人的「善」得到保存和發展,並向著仁義禮智等聖人君子的人格目標而邁進。
三、主張賢人治國。按照儒家理論,如果人性惡,那就不可能有「仁人」,也就不可能有「仁政」。人為善的潛能是仁政的基礎。所謂「仁政」也就是為政者「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14]儒家認為個人不能離開社會而存在,個人只有作為國家和家庭的成員才有存在的意義。但儒家認為人與人是不平等的,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區別是「治人者」與「治於人者」的區別。孟子曰:「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15]孟子還斷言這是「天下之通義」。[16]那麼,誰應為「治人者」,誰應為「治於人者」?孟子以為「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17]據此推理,政治上至高之位,必以最大之德居之。所謂天子,必聖人乃可為之。聖人的責任是確立「天道」和「替天行道」,即施行仁政。臣民惟有聽從聖人和君子的教誨,循禮守法,安居樂業。儒家認為,「愛人」僅僅是對為政者的要求,而被愛的對象則是普通的老百姓。只有為政者才需要講「愛人」的仁政,只有得道的君子才能行「愛人」的仁政。所以孔子說:「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18]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主張的仁政即為德治,由賢人來治理國家。實施「仁政」的統治者要求臣民接受統治理由是:第一,我是天子,是最優秀的人,道德高尚無邊。第二,我為社稷鞠躬盡瘁,是出於對臣民的無私的愛,會給臣民帶來安全和財富。孔子說,「為政以德」、「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19]他們認為,人在社會上的貴賤和在家族中的親疏、尊卑、長幼的差異是天生的,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必須符合他們的身份和政治、社會地位。不同的身份有著不同的行為規范。人人要遵守固有的行為規范,便可維持理想的社會秩序,國家便可長治久安。而人心的善惡取決於德治,同時德治又取決於統治者的個人魅力,因為統治者的人格具有絕對的感召力。所以儒家所主張的「仁政」最終都衍變成為「人治」。
儒家實施「仁政」的前提是人的本性具有先天的善性,肯定人自身具有可向高尚道德發展的潛在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人格的培養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的產生。但儒家又認為人與人是不平等的,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生活歷程具有具體性,因而道德水平必然存在差異。統治者必然是善的代表,由他實施仁政,在他的領導之下,被統治者才能保存原有的善性,然後繼續修身養性,以達到自身人格的完美。因此,從本質上看,儒家的「仁政」理論就是把國家的發展和社稷的安危完全託付給一個理想化的聖人。從歷史實踐看,儒家的這一理想從未實現過。相反,「仁政」成為了統治者實施暴政的遮羞布。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今天,如果還寄夢於以「仁政」來維護社會秩序,必然重蹈覆轍。筆者認為,「仁政」理論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存在以下負面影響。
一、「賢人治國」的理論違反了權力制約原則。
儒家強調人的自身修養,即「內聖」,只要誠心修身,既可成聖成仁,無往而不勝。「內聖」可致「外王」,修身是手段,「內聖」是目的,而前提是人有根本的善端。整個儒家文化的精神方向,就是以聖賢作為理想的人格典範和人生追求的目標,鼓勵人們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因此,政治上崇尚「賢人之治」便成為一種必然。
董仲舒對儒家學說的進一步發揮使其符合了當時的統治需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官方的統治思想。董仲舒把君主神化為「天子」,統治者鼓勵民眾加強道德修養,修回善性。從而加強了君主的至上權威。董仲舒思想的核心目的在於強化君主統治地位,在民眾都有「善性」的基礎上推行「仁政」。使「性善論」成為政治上有力的思想統治工具。統治者利用民眾崇尚「賢人之治」的思想在神化自身的同時提倡民眾向善,致使百姓對權力意志的盲從和普通的從眾心理。對於皇權,百姓總是希望是善良的,皇權是最後的善的權力,皇權因此不受制約,事實上也無法制約。
中國古代的權力制約機制,都是維護皇權的需要,預防宰相的權力過大威脅皇權。隋唐時設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制度,宰相的權力由三省分掌,分工明確而相互制約:中書省掌管決策,門下省掌管審核,尚書省掌管執行。三省分工制約,確實預防了宰相濫用權力。但對最高權力的皇權卻沒有完備明確的制約監督,這與認為皇帝是至善化身而不會為惡有內在的必然聯系。當然,形成這種情況的其他原因也是存在的。制度方面行政司法合一使行政長官本身兼有司法權,權力本身沒有分離造成制約機制的不健全。行政權與司法權本應相互監督相互制約,但置於長官一身,只能自己監督自己,這又體現為儒家的「內聖」思想,強調個人的自省和道德修養,去修善性。對於社會主義法治而言制度方面的阻礙已不存在,關鍵還是干百年來造就的民眾心態,希望統治者積極向善,為政以德,如此便能安心生產。事實上,離開制度的力量,脫離法律的約束,就很難保證人性向善,「善性」造成民眾對權力制約的「惰性」,民眾缺乏權力制約的觀念,對最高權力的制約匱乏,必然貽誤中國法治進程。
二、「仁政」造成泛道德主義,不利於法制建設。
「善」作為一種價值體系,完善和補充了道德之善的內涵。道德之所以謂「善」,是因為它能給人們帶來實際的利益。人們之所以要遵循仁義道德,就在於仁義禮智人之固有,克己遵循,則能「盡性事天」;就在於仁義是正路坦途,遵循之可富家保身;就在於得民心則得天下,而得民心的關鍵在於以仁義待民等等。符合道德的便是「善」的,導致了道德越位擴張,矛盾的解決不是依靠法律,而是依靠道德手段。
道德的越位造成泛道德主義。「泛道德主義就是將道德意識擴張,侵犯到其他文化領域(如文學、政治、法律、經濟)去做它們的主人,而強迫其他文化領域的個性,降於次要又次要的地位;最終極的目的是把各種文化的表現,統變為服役於道德和表達道德的工具」。[20]儒家推崇「仁政」,構建了「善」的價值體系,卻造成寬、信、孝、惠、敬、勇等一切道德觀念都歸於「善」的統懾。「為政以德」、「德主刑輔」、「明刑弼教」,突出表現道德越位擴張而成為法學領域的主人,侵犯了法律的個性。另外,儒家認為人性本善,只須加強個人道德修養,通過道德教化,弘揚人的善端,便可達到平天下的目的。統治者對民眾採用道德教化手段,使他們保住善性並擴而充之。籍此,社會上出現矛盾即可訴諸於道德途徑解決,道德泛化也就順理成章了。
道德泛化不利於法治建設。道德和法律作為管理社會的主要手段,彼此在各自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道德是一種軟約束,依賴的是人的自覺及良心,是一種自律性的東西,其功能是為了揚善;而法律則是一種硬約束,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後盾,其功能是為了制惡。兩者雖因用力方向不同,但共同維系著社會的穩定,但畢竟由於各自本質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不能互相代替。一旦道德代替了法律,這樣勢必引起疏於立法的建設,而不利於法律制度的健全。所以,道德作用的發揮應以法律健全為基礎。同時,泛道德主義注重人的善性完善,不可避免的為人治奠定了基礎。
三、「仁政」影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形成。
「性善」多指良心本心是倫理方面的孝親敬長的是非之心,孝敬為善,反之為惡。孟子反復強調,人人均知愛親敬長,主張「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21]董仲舒認為的至善即「聖人之善」為「循三綱五紀,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愛,敦厚而好禮」。[22]在儒家宗法倫理觀念的誘導下,民眾在內心形成了一套倫理標准,在這個標准之下,人們不斷的實踐倫理,以此作為自己的向善。
儒家實施「仁政」前提是強化倫理道德觀念,重申宗法規則,遏制了民眾獨立人格的產生。以「性善」為哲學基礎構造的宗法社會注重身份規則,身份規則界定了每個社會成員在家庭中的地位、權利、義務,同時也就界定了其在社會的地位、權利、義務,藉此成為在立法、司法諸方面衡量人們的罪與非罪、罪刑輕重的根本尺度。宗法倫理注重的身份規則之所以不會產生獨立自由的市民身份,是因為在專制時期,身份規則是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個人從來是作為宗族的「零部件」而存在的。表面上看,雖曾有過家庭、行會、幫會(江湖)、僧道等民間團體,但它們通行的都是人身依附規則即個人人格被吸附消溶於集體人格中的規則,具體的說,都是家族的摹本,即便是國家也是如此,個人的人格被家族人格吸附,勢必造成個人人格的不獨立,不利於民法的發展,不利於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形成。
Ⅳ 王肅的介紹
王肅,男,河南鹿邑人,1武漢大學國際經濟法專業法學碩士、華中農業大學法律經濟學方向管理學博士,副教授、律師。
Ⅳ 2012-2013中原工學院公選課都有什麼
中原工學院南校區通識課課表
2012-2013學年第二學期
課程 學分 任課教師 上課人數 選課對象 周次 節次 上課地點
[TS0100002]諾貝爾經濟學獎與數學 1.0 [6176]顧聰 10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9-10節] 3號教學樓0118
[TS0100003]經濟博弈論 1.0 [6176]顧聰 17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02
[TS0100004]數學的思想與藝術 1.0 [5535]張建林 10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9-10節] 3號教學樓0122
[TS0100005]數學文化與數學美 2.0 [3392]陳金環 11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314
[TS0100006]物理與哲學 1.0 [5572]張明 17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05
[TS0100007]天文漫談 1.0 [5572]張明 10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9-10節] 3號教學樓0118
[TS0100008]新材料的神奇物理特性 2.0 [5799]劉生滿 11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10節] 2號教學組團0111
[TS0100009]人工神經網路及應用 1.0 [3766]周瑞芳 10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9-10節] 3號教學樓0132
[TS0100010]統計應用與數據分析 1.0 [3766]周瑞芳 170 南區理工科及經管類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210
[TS0100011]納米的神奇與魅力 1.0 [6164]邢琳 17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07
[TS0100012]數學家的故事 1.0 [5535]張建林 17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10
[TS0100013]金剛石的神奇特性與應用 2.0 [3406]方莉俐 110 南區理工科學生 1-7 四[7-10節] 2號教學組團0211
[TS0100015]現代數學觀念下的多元微積分 2.0 [5489]王燕燕 160 南區理工科學生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21
[TS0100016]素數的音樂 2.0 [6050]王虹 20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4號教學樓0111
[TS0100017]多元微積分的主要思想及解題方法 2.0 [5489]王燕燕 110 南區理工科學生 1-15 四[9-10節] 11號教學樓0314
[TS0200002]中國現代思想史 1.0 [5259]徐虎 17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29
[TS0200003]科學技術與社會 1.0 [5949]毛寶銘 17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29
[TS0200004]商標法入門 1.0 [5875]金多才 170 南區非法學專業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07
[TS0200006]經濟法熱點案例分析 1.0 [5478]張金艷 170 南區非法學專業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10
[TS0200010]經濟法概論 2.0 [3771]付琛瑜 170 南區非法學專業 1-15 四[7-8節] 1號教學樓0203
[TS0200014]情愛與人格 1.0 [3676]劉紅芬 10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9-10節] 3號教學樓0122
[TS0200015]健康人格心理學 1.0 [3676]劉紅芬 17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210
[TS0200020]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 1.0 [3261]崔守眾 17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205
[TS020002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1.0 [3663]岳瑞鳳 170 南區大一、大二、大三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05
[TS0200026]中國民族舞蹈鑒賞及實踐 1.0 [5515]王雪芳 170 南區大學生藝術團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02
[TS0200027]美學與生活 1.0 [5299]麻艷麗 17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05
[TS0200028]知識產權法律基礎 1.0 [5954]王肅 100 南區非法學專業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18
[TS0300002]紅樓夢賞析 1.0 [3878]常青 9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220
[TS0300003]計算機藝術 1.0 [3461]安向東 17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9-10節] 3號教學樓0337
[TS0300005]學習科學與技術 2.0 [3456]董學武 170 南區全體本科學生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207
[TS0300006]管理創新與領導藝術 1.0 [5353]黃宗響 17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02
[TS0300007]機械概論 1.0 [3511]梅瑛 170 南區三年級機械類專業以上 1-7 四[7-8節] 4號教學樓0216
[TS0300008]現代機電系統概論 2.0 [5554]尚會超 17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4號教學樓0206
[TS0300009]紡織機械概論 2.0 [3537]鄧大立 17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1號教學樓0204
[TS0300010]機電產品方案創新設計 2.0 [3481]付曉莉 90 南區機械類各本科專業學生 1-15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102
[TS0300011]AutoCAD基礎與設計 2.0 [3538]袁守華 170 南區全體本科學生 1-15 四[7-8節] 1號教學樓0205
[TS0300012]計算機繪圖 1.0 [3461]安向東 9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317
[TS0400001]現代戰爭中的信息對抗 1.0 [5681]郭強 9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38
[TS0400002]電動汽車概論 1.0 [3032]王曉雷 18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9-10節] 4號教學樓0214
[TS0400003]智能電網概論 1.0 [3032]王曉雷 18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4號教學樓0214
[TS0400004]電工電子導論 1.0 [3592]郭艷清 170 南區經管、政法、外語、藝術各類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14
[TS0400005]電氣工程與現場工程師 1.0 [5336]肖俊明 17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25
[TS0400006]光伏發電系統 2.0 [6097]李燕斌 9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07
[TS0400007]電力與生活 1.0 [5713]查叢梅 17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4號教學樓0106
[TS0400008]電子信息技術概論 1.0 [3593]董秀潔 9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09
[TS0400010]信息化、自動化與現代化 1.0 [3562]張謙 90 南區除電信與計算機學院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28
[TS0400011]電子測量與儀器 1.0 [3596]范福玲 170 南區除電信、機電學院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11
[TS0500001]紡織品鑒賞 2.0 [3880]聶建斌 17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9-10節] 3號教學樓0429
[TS0500002]室內裝飾用紡織品 2.0 [5341]盧士艷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9-10節] 3號教學樓0217
[TS0600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專題 1.0 [3088]李雄詒 170 南區全體本科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25
[TS0600003]蘇俄文化專題 1.0 [3088]李雄詒 170 南區全體本科學生 1-7 四[9-10節] 3號教學樓0433
[TS0600010]歷史、地理與國際貿易 1.0 [5785]郭利平 170 南區工商、金融、人文等非貿易專業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11
[TS0600016]大學生的自我修煉 1.0 [5679]李宗民 170 南區全體本科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229
[TS0700002]個人形象設計 1.0 [3289]關潔 10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22
[TS0700003]設計管理 1.0 [3267]陳曉鵬 17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29
[TS0700008]服裝生成技術 1.0 [3665]庹武 100 南區非服裝專業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32
[TS0700011]動漫與服飾文化 2.0 [6173]羅雲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33
[TS0700012]計算機模擬建模 2.0 [6225]劉紅艷 11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4號教學樓04層
[TS0700013]設計美學 1.0 [5527]李曉魯 17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205
[TS0700014]中西方內衣文化 1.0 [3653]馬素琴 170 南區非服裝專業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29
[TS0800002]無線網路技術 1.0 [6151]李向東 90 南區除網路工程專業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118
[TS0800003]多媒體技術 1.0 [5229]杜獻峰 90 南區除網路工程專業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321
[TS0800004]網路安全技術 1.0 [5911]王文奇 90 南區除網路工程專業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103
[TS0800005]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1.0 [3619]王櫻 90 南區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106
[TS0800007]多媒體網頁設計 2.0 [5254]齊暉 160 南區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全體學生 1-15 四[9-10節] 3號教學樓0237
[TS0800008]Photoshop圖像處理 1.0 [3995]孔夢榮 9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114
[TS0800010]Flash動畫設計 1.0 [3844]夏敏捷 9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111
[TS0800011]計算機網路文化 1.0 [3338]張啟峰 90 南區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119
[TS0800013]Web程序設計 1.0 [3603]羅菁 90 南區除軟體工程專業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110
[TS0800014]軟體工程 1.0 [5525]劉鳳華 90 南區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107
[TS0900003]廣告藝術欣賞 1.0 [3609]劉紅艷 100 南區非藝術類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22
[TS0900006]動畫藝術鑒賞 1.0 [3363]高琳 100 南區非藝術類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32
[TS0900008]中國古典園林賞析 1.0 [5292]孫中華 220 南區非藝術類學生 1-7 四[7-8節] 1號教學樓0201
[TS0900010]中國傳統美術的視覺表現 1.0 [6012]王瑞 100 南區非藝術類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18
[TS1000002]國際商務英語談判 2.0 [5360]任代 10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136
[TS1000009]英語報刊選讀 2.0 [3978]楊為明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217
[TS1000010]西方戲劇 1.0 [3955]龔麗平 17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229
[TS1000011]中國文化史(雙語) 2.0 [3433]董曉航 11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2號教學組團0411
[TS1000013]中日文化比較 2.0 [3881]邊冬梅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37
[TS1000014]美國文學欣賞 2.0 [5443]楊道雲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237
[TS1000015]中外民俗學 2.0 [3084]李長林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225
[TS1000016]英國文學簡史 1.0 [3955]龔麗平 11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2號教學組團0211
[TS1000017]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欣賞 2.0 [6215]任永安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41
[TS1000018]語音學與漢語方音辨正 2.0 [6058]陳大為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21
[TS1000026]電影字幕翻譯賞析 2.0 [5961]石開妍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41
[TS100013]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1.0 [3767]楊書申 90 南區理學、工學全體本科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09
[TS1100002]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 2.0 [5685]張超 170 南區全體本科生 1-7 四[7-10節] 4號教學樓0106
[TS1100003]微生物與人類社會 2.0 [5529]段學軍 110 南區全體本科生 1-15 四[7-8節] 2號教學組團0311
[TS1100005]水工藝與工程新技術 1.0 [5536]龔為進 160 南區理學、工學全體本科生 1-7 四[9-10節] 3號教學樓0321
[TS1100006]清潔生產 2.0 [5622]陳啟石 110 南區理學、工學全體本科生 1-15 四[9-10節] 2號教學組團0411
[TS1100007]安全工程概論 1.0 [5373]王冰 90 南區理學、工學全體本科生 9-15 四[9-10節] 11號教學樓0311
[TS1100010]節能新技術 1.0 [5381]朱彩霞 90 南區理學、工學全體本科生 9-15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310
[TS1100011]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 2.0 [3803]丁淑敏 160 南區全體本科生 1-7 四[7-10節] 3號教學樓0302
[TS1100014]環境學概論 1.0 [5773]黃春曉 90 南區非環境工程專業全體本科生 9-15 四[7-8節] 11號教學樓0311
[TS1200001]運動心理學 1.0 [3807]李學砦 18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4號教學樓0116
[TS1200002]運動與保健 1.0 [3611]劉傑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25
[TS1200003]奧林匹克文化 1.0 [3288]趙聶 18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4號教學樓0214
[TS1200004]羽毛球理論與技戰術 1.0 [3287]秦勇 4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1號教學樓0208
[TS1200005]形體訓練與形象塑造 1.0 [3966]劉倩 4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1號教學樓0207
[TS1300010]合唱訓練 2.0 [3832]張鬲君 170 南校區大學生合唱團2012級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05
[TS1400003]大學生健康心理與成長 1.0 [3159]呂茹 9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38
[TS1400004]信息文化 1.0 [5768]劉巧英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11
[TS1400005]論語解讀 1.0 [3296]張懷濤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05
[TS1400006]競爭情報 2.0 [3768]岳修志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37
[TS1500001]美的素養 1.0 [3090]楊佩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414
[TS1500003]英國文化與科技 1.0 [5738]范積偉 18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4號教學樓0114
[TS1500004]納米材料與技術 2.0 [5570]孫斌 22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4號教學樓0101
[TS1500007]質量管理概論 2.0 [5354]劉芳 21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4號教學樓0211
[TS1600001]寶玉石欣賞與鑒定 2.0 [5887]胡江春 17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10節] 4號教學樓0114
[TS1600004]災害與防治 2.0 [5758]張玉國 17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10節] 3號教學樓0221
[TS1600005]三國文化與三國殺 2.0 [6175]張志增 11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10節] 2號教學組團0111
[TS1600006]力學與現代生活 2.0 [3417]李冬霞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10節] 3號教學樓0233
[TS1600007]詩詞欣賞及寫作入門 1.0 [3092]高斌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5-6節] 3號教學樓0429
[TS1800004]中國傳統文化概論 1.0 [3513]羅鋒 160 南區全體學生 1-7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14
[TS1800013]紀錄片賞析 2.0 [5770]王春枝 160 南區新聞與傳播學生除外 1-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33
[TS1800017]中國經典故事解讀 1.0 [5585]高冬可 16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25
[TS1800021]唐宋詞賞析 1.0 [5248]郭麗 160 南區全體學生 9-15 四[7-8節] 3號教學樓0314
[TS5400001]大學生健康教育 2.0 [3233]史寧莉 220 南區全體學生 1-15 四[7-8節] 4號教學樓0201
Ⅵ 王肅的人物事跡
1932年,王肅在當教員的大哥的資助下,進入北平東北流亡中學讀高中。在充滿愛國激情的東北同鄉中,王肅又一次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是救亡課,常常畫出家鄉東北的地圖,唱的是抗日救亡歌。1934年,王肅考入了東北大學法學院邊政系俄文組。
一年後,北平爆發了著名的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王肅積極地投入運動中。他無懼反動軍警的威逼,給報社撰文,痛斥國民黨南京政府對日不抵抗的賣國政策,號召各界人士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他常常站在演講台上,向民眾宣傳抗日主張,表現了一個愛國青年的高風亮節。1937年初,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將東北大學改為國立,要求東北大學的學生去開封國立東大報到,企圖遏制東北大學學生的抗日熱情。王肅等進步同學識破了國民黨政府的陰謀。王肅在學生大會上說:「北平東大是沈陽東大,在九一八後,通過敵人封鎖線在北平自己組織起來的,在這危難的時刻,為什麼不叫『國立』,而在西安事變後改『國立』,還南遷開封?大家應該想一想。我到東大學習是為收復家鄉失地,絕不是為貪圖『國立』大學的證書和學位,我堅決服從學生大會反對南京教育部將東北大學改為『國立』和南遷的決定。」王肅的一席發言,代表了廣大進步青年的心願,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1937年,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北平危在旦夕。王肅等人離開北平,沖破敵人的重重封鎖線,輾轉到達山西省五台縣,找到了八路軍。
八路軍隨營學校錄取了王肅,結業後,組織上分配他到河北阜平縣敵後抗日戰地動員委員會工作。
中共晉察冀臨時省委軍事部長兼阜平縣戰地動員委員會主任王平,見到這批朝氣蓬勃的青年幹部感到很高興,特別是王肅那高高的身材,清瘦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那求實的作風,都給王平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王平時常找王肅談話,進行重點培養。1937年11月,經王平介紹,王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不久,王肅奉命到新組建的河北省完縣晉察冀軍區三分區十大隊三營擔任政治教導員;1939年冬,調任三分區二團政治處主任,後接任團政治委員。
三分區的部隊戰斗在阜平、曲陽、完縣、唐縣、定縣等地域。1942年,王肅帶二團在三分區的指揮下參加了反「掃盪」,王肅和團長李湘、參謀長金振中指揮部隊聲東擊西,靈活地在敵人的拉網「掃盪」中尋找戰機殺敵,打得鬼子損兵折將,受到了軍分區司令部的獎勵。
1942年底,上級調王肅到中共晉察冀分局黨校學習。在學校中,王肅如飢似渴地鑽研馬列主義理論,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總結前段的工作經驗,政治思想及領導水平有了提高。他邊學習,邊參加大生產運動,脫坯、紡毛線、織毛衣,樣樣都干在前邊。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經王平介紹,他與在地方工作的姑娘小馬結婚。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在華日軍128萬人向中國投降。至此,艱苦抗戰八年的中國人民勝利了。這喜訊立刻傳遍了中華大地,王肅所在的晉察冀黨校一片歡騰。王肅和其他在黨校學習的東北籍幹部,情不自禁地扭起東北大秧歌。他們思念著故鄉,盼望著早日出太行山區,過燕薊,越長城,再見到美麗的松花江。
爭取東北,是我黨的七大提出的戰斗任務。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為實現這一戰略方針,黨中央決定迅速抽調一批幹部赴東北工作。王肅等一批東北籍的幹部,成了打回老家去的先鋒隊。
1945年9月中旬,一批赴東北工作的幹部在王肅的帶領下,晝夜兼程,每日行軍70里,和急於去東北搶奪勝利果實的國民黨接收人員展開了競賽。王肅率隊按計劃提前到達昌平縣小湯山,准備從山海關乘火車赴沈陽。但山海關已被國民黨軍佔領,王肅一行只好改從昌平經懷柔、密雲走西口,直插承德市,想從承德乘火車去沈陽。誰料蘇軍礙於《中蘇條約》的限制,不許王肅等在承德登車。王肅二話沒講,帶領全隊人員急奔一天,准時到達一個小火車站。為了趕上開車的時間,王肅命令隊員將馬匹和一些不急用的物品,全丟在途中,僅帶隨身行李,乘一節拉煤的空車廂,向沈陽駛去。
關外的9月,放眼望去,鐵路兩側的穀子黃,高粱紅,玉米棒子拖著長須,像是當年義勇軍志士們鐵矛上扎的紅纓,秋風一吹,飄飄颯颯。王肅到達沈陽後,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彭真指示他們「先期到達同志盡快往北走」。王肅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首先報名到黑龍江省工作。1945年10月13日,王肅隨中共嫩江省工作委員會,登車向哈爾濱開進。次日,抵達哈爾濱,見到了東北抗日聯軍著名將領李兆麟。王肅認真地聽取了李兆麟等領導同志介紹北滿的情況。此時,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在周保中的帶領下,已經隨同蘇聯紅軍進入北滿一些較大的城市開始工作,舊偽滿的軍、警、憲、特大都已改換門庭,打出了國民黨挺進軍的旗號,繼續為非作歹。國共兩黨爭取東北的斗爭已經開始。王肅等奉命於11月初到達北安,以加強北滿黨的力量。當時,我黨在東北的幹部還很少,許多地方無法派駐幹部。黑河地區緊靠蘇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不盡快派去幹部,這個地區就有可能成為國民黨依靠土匪武裝進行反蘇反共的前哨陣地。因此,省工委決定,由王肅率李銀全、王文斌、劉挺進、於德河、何學東等五名幹部赴黑河地區開辟工作,王肅任黑河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黑河中心縣工委書記。聽到這個任命後,有的老戰友對王肅開玩笑說:「你是去當光桿司令嘍!」王肅笑著回答:「現在看來是光桿司令,但只要我們按照黨的政策去發動群眾,就不會是光桿司令!」
當時,雖然是蘇軍管制時期,但地方上敵偽勢力沒有被徹底摧毀,斗爭異常尖銳復雜。日偽遺留下的偽警憲特暗中把持著地方維持會,公開打出招牌迎接國民黨接收大員;暗藏的國民黨分子製造謠言,離間中蘇人民和中共的關系。偽滿在這里統治14年,群眾對關內的共產黨八路軍知之不多,有些人對國民黨南京政府還抱有幻想。「國軍要接收黑河,共產黨在黑河住不長,蘇軍一走,他們也得走」等謠言四起,一時搞得人心惶惶。在城外國民黨政治土匪活動猖獗,在僅有九萬餘人口的黑河地區,土匪就有3000多人,是北滿各地中土匪最多的地方。
王肅到黑河後,通過地方幹部胡宇翔的關系,住在一位愛國工商業者、雙發祥皮鋪掌櫃韓子和家中。韓子和老人是回族,年逾花甲,政治上開明進步,有強烈的愛國之心。聽說王肅是延安共產黨派來的領導人,主動為王肅等人提供了許多幫助,老人常說的話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如今我老了,弄刀舞槍有點跟不上趟了,可是為你們生活上提供點方便,資助一點財物,也當是我老漢盡了一份匹夫之責吧!」王肅工作很緊張,每天很晚才能回來。老人常常向他們問寒問暖,照顧得無微不至。黑河的冬天來得早,11月份寒風凜冽,大雪紛飛。王肅等人都還穿著從河北出發時的秋衣,但他們不懼嚴寒,一家一戶地去宣傳黨的政策,喚起群眾愛國熱情和階級覺悟。群眾從王肅等人的一舉一動上,體會到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認識到了這些穿粗布衣服的共產黨人才是真正給黑河人帶來光明的使者。
「共產黨、八路軍不講吃穿,不講陞官發財。」
「王肅可真是給咱黑河人辦事來了!」
街頭巷尾到處是有利於我黨的議論。王肅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按照上級黨的指示發動群眾,以擴大武裝、改造政權、肅清土匪為目標,在黑河鎮大興街一幢樓房門掛出了「黑河地區人民自治軍司令部」的牌子,趁熱打鐵,開始組建人民軍隊的工作。
張泉山原是東北抗日聯軍楊靖宇將軍的警衛員,戰斗中被打散,以勞工的身份潛伏下來,日軍一投降,他立即拉起了一支18人的隊伍,只是苦於和黨接不上關系。聽說王肅等人來黑河,他像見了太陽一樣高興,主動下山,找到了王肅,述說幾年苦苦等待勝利的辛酸。王肅緊緊地握著張泉山的手說:「好同志,黨一天也沒有忘記你們,如今抗聯的同志都已在北滿各地區行動起來,為黨積極工作。你把隊伍拉下山來,我們正式成立黑河人民自衛軍。」王肅就依靠這批骨幹,搭起了司令部警衛連的架子,張泉山任連長,幾天後工人不斷來報名參加,全連發展至80多人。人多沒有槍,王肅就和戰士們到城外去收集敵偽投降時被丟棄的槍支,同時和蘇軍聯系,取得了幾支轉盤沖鋒槍,使部隊的火器得到加強。沒有軍裝,就用炸葯把面袋子染成黃色製作,又組織回民皮鋪為戰士們趕制了武裝帶、子彈袋等軍用品。黑河軍分區的武裝力量一天比一天壯大起來。這時,黑河的維持會指使偽滿時期當過警佐的范永昌,拉起反動武裝「保安隊」,給我軍活動造成很大威脅。范永昌搬出《中蘇條約》,找蘇軍衛戍司令說,「希望蘇軍履約」。蘇軍無奈,只好勸說共產黨先把司令部搬出去。王肅為了照顧大局,決定將做地下工作的一部分同志留在城裡,司令部遷到離黑河鎮八里路的二公屯。司令部遷出後,王肅並沒有放棄陣地。他經常穿上便衣,戴上口罩,乘馬爬犁到黑河鎮內指導工作,准備反擊敵人。許多人都為他的安全擔心,王肅卻毫不在意地說:「沒關系,不要怕,不要擔心,因為我們生活在群眾之中。」
王肅了解到范永昌在日偽時期幹了不少壞事,老百姓對他切齒痛恨,很快就有3000餘名各界人士簽了名,向蘇軍衛戍司令告發范永昌。蘇軍以此為理由,下令幫助王肅繳了保安隊的槍械。經過政審,王肅將出身較好的70多人留下,其餘的遣散,人民自衛軍擴充到180多人,編為兩個營。敵人沒有了公開的武裝,只剩下一個維持會的空殼。王肅在黨的領導下,贏得了第一個回合的勝利,不但在黑河站住了腳,而且還建立了自己的正規部隊。
范永昌一夥不甘心失敗,又聯系林中的各路政治土匪,企圖將剛剛組建的自衛軍消滅。黑河人民自衛軍司令部搬遷到二公屯後,又面臨著新的考驗。
黑河軍分區新組建的部隊,由於缺乏軍事幹部,多數戰士都沒有作戰經驗,戰鬥力不強,開始在斗爭中失利較多,駐愛輝縣(1983年並入黑河市)四家屯子的公安二大隊,被打著國民黨挺進十八團旗號的政治土匪孫鳴久部吃掉,教導員被俘後壯烈犧牲,大隊長賀景山投敵。剛剛好轉起來的形勢又急轉直下,變得嚴峻起來。王肅和黑河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岳林等接連召開幹部會議,分析形勢,布置工作,要求部隊加強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加速構築防禦工事,堅決打退土匪的突然襲擊。
果然,不出王肅之所料,就在公安二大隊失利的第三天晚上,楊青山、羅大鬍子、賀景山三股土匪聯合向駐在上二公鄉的分區司令部發起了突襲。戰斗從當晚一直進行到次日凌晨。戰士們在王肅的指揮下頑強抵抗,給土匪以重大殺傷,保衛了司令部所在地。上二公鄉保衛戰的勝利,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鍛煉了自己的隊伍,堅定了群眾的信心,穩定了黑河的政治局面。
1946年1月下旬,黑河軍分區司令部重新遷入黑河鎮東門外原偽黑河省交通部的一幢樓房內。王肅在建立武裝的同時,緊緊抓住「放手發動群眾」這一環節,針鋒相對地同親國民黨的反動維持會進行堅決的斗爭。為了把維持會的領導權奪回人民手中,王肅一面爭取蘇軍,一面依靠黨員和進步群眾,推選一批進步人士和地下共產黨員,以合法身份選入維持會當了代表,與敵人進行公開斗爭。3月8日,召開了重新選舉維持會主席和副主席的大會。盡管主持人、原維持會頭面人物徐日曉耍盡陰謀詭計,但出乎他的意料,共產黨員蕭敬若和李冷齋分別當選為主席、副主席,而徐日曉僅僅以得票第三名的身份當了副主席。4月14日,駐黑河的蘇軍開始撤離。王肅下令解散了維持會,解除了重建起來的「保安隊」反動武裝,處決了偽警佐范永昌,正式組建了愛輝縣政府,恢復了黑河地區行政辦事處機構;同時,在市鎮內開展了反奸清特斗爭,發動群眾檢舉敵特,逮捕了一批罪大惡極的漢奸、特務;依靠政權的力量,恢復生產,解決了與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吃、穿、住等問題,穩定了人心。5月,在王肅的指揮下,開始了大規模的剿匪。黑河軍分區的主力部隊兩個營、一個機炮連共1000多人,開赴遜河、奇克一帶,首先殲滅了幾股敢於負隅頑抗的政治土匪,其他的小股土匪聞風而逃,不敢和我軍正面接觸。
1946年6月12日清晨,王肅和新任黑河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劉光烈、參謀江燕(劉光烈的妻子)等帶一個班的警衛戰士,從北安開會返回黑河。出發前,省委曾打算派部隊護送,可王肅知道省軍區主力部隊已進山剿匪,北安城內的兵力十分有限,因而執意不肯。由北安返回黑河的途中很不安全,這一帶土匪出沒無常。在返回途中,經孫吳到達二站時,遇到土匪襲擊,被迫返回孫吳。他們又繞道樺樹林子,結果又遇到土匪的騎兵,再次返回孫吳。
當天,駐孫吳的龍江軍區警備第三旅按照省工委的指示,指派作戰股股長楊春和帶一個連的兵力,將王肅一行護送到西崗子。
午飯後,王肅考慮到孫吳城內空虛,擔心土匪進攻,便命令楊春和帶部隊返回。王肅於西崗子哨所和黑河分區司令部通了電話後,同劉光烈、江燕等人帶領黑河軍分區警衛班,乘汽車直接返回黑河。當汽車行至距黑河僅60公里的松樹溝附近時,突然遭到匪首楊青山帶領的20多人反動武裝的襲擊,警衛班戰士跳下車,趴在路邊與土匪激戰,掩護汽車往前沖。
王肅、劉光烈、江燕和警衛員王學富、通信員劉忠義乘車向前沖出不多遠,又遇到50多名土匪的襲擊,劉光烈、江燕、劉忠義等壯烈犧牲。
王肅和警衛員邊打邊撤到一間草房裡。敵人上來一個,他們擊倒一個。匪徒們見無法沖進去,便放火燒房子……
王肅不顧身負重傷,在濃煙烈火中一邊堅持戰斗,一邊鼓勵警衛員說:「一定要堅持到底,決不向敵人屈服!」他鎮靜地向敵人射擊,抽空燒毀了文件,把一支手槍塞進炕洞。這時,外邊傳來敵人的勸降聲:「趕快投降吧!投降給官做,給女人!」王肅憤怒地回答:「我是老八路,是共產黨員,你們有種的,來吧!」話落彈發,兩個喊話的敵人應聲倒地。敵人集中火力射向王肅,王肅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年僅32歲。
黑河分區在久等不到王司令員車隊的情況下,立即派出騎兵接應。戰士們得知王司令員犧牲的消息後,一個個哭紅了雙眼,憤怒地高舉大刀,高呼「為司令員報仇」的口號,將土匪全部殲滅。
Ⅶ 知識產權專業的著名學者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人才捉襟見肘,大部分企事業單位的知識產權法律和管理人才幾乎是空白。在國外,幾乎每家跨國公司都有數百名知識產權法律專門人才。而國內大學設立知識產權學院的只有北京大學、上海大學以及今年剛剛設立的同濟大學。另外,還有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幾所學校有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高校學生中接受過知識產權有關教育的不足總人數的5%。據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秘書長鄭勝利教授介紹,北大知識產權學院從1993年設立以來,共培養了375名畢業生,每年的學生不超過五六十人。以此推算,全國每年培養的知識產權人才不過千餘人。從長遠來看,至少要1萬名以上的知識產權人才,僅僅是大型企業每家就需要3-5名這類人才,知識產權人才緊缺的問題日益突出。市場緊缺使知識產權人才的就業行情一路看漲。據鄭教授介紹,北大的知識產權畢業生一直是很搶手的,用人的大戶是大型的企業,如海爾、海信、華為等,近來高新技術企業的胃口也越來越大。而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對應聘專利審查員的要求是有理工科學歷,他們錄用後需進行相關知識產權法規的培訓,才可以適應審查員的崗位需要。對於招考專利審查員偏愛理工科背景學生的原因,鄭教授分析認為,雖然知識產權學習的多是與法律有關的課程,但由於知識產權領域的是要接觸到一些高科技、高技術項目等,因此有比較好的理工科基礎,可以更好地理解認識這個技術或產品,再做相關的知識產權工作時也更方便一些。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陶院長同時指出,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學生的理工知識水平,因為行業的要求比較高,而從「後天」又很難補齊。理工科學生同時需要彌補的是溝通和表達能力方面的不足。
Ⅷ 王肅的個人簡介
王肅,男,河南鹿邑人, 武漢大學國際經濟法專業法學碩士、華中農業大學法律經濟學方向管理學博士,副教授、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律經濟學、知識產權、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與人力資源管理、農業經濟法制。注重學科交叉,理論與實踐互動。國家知識產權百名高層次人才,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兼 任河南省知識產權社會法庭法官、省法學會經濟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省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省法學會民商法研究會常務理事,鄭州市知識產權保護協會常務理事。研究領域為知識產權、法律經濟學。出版著作四部,多次主持省部級以上項目,獲省部級獎勵。參與制定《河南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主持制定《河南省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支持中原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從事過企業管理、管理咨詢、管理顧問與律師工作。先後為本科生講授「國際經濟法」、「國際法」、「經濟法」、「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司法文書學」、「法律社會學」、「法律經濟學」、「國際商務與知識產權保護」等課程,為研究生講授「知識產權戰略研究」課程;同時為大中型企業講授「國際商務游戲規則」、「知識產權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與法律的互動」、「合同法」、「公司法」、「企業戰略管理與法律風險」等基礎研究主要是法律經濟學,應用研究與綜合研究主要是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交叉的運用;主要領域是關於企業管理與法律的結合研究、知識產權法的有關問題研究、與知識產權相關的農業經濟發展研究等,已主持或參與縱橫向項目與課題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一部。曾獲得省科技廳科技進步一等獎,省社科聯調研課題成果二等獎,省法學會優秀法學成果三等獎等。
2013年8月25日,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工程哲學專業委員會舉行了換屆大會,我校王肅教授當選為理事
Ⅸ 如皋有什麼名人
一、呂岱
呂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廣陵海陵(今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將領。建安二十年(215年),隨孫權進取長沙三郡,擊降安成等四縣,成功平定三郡。後討平吳碭、袁龍叛亂,升為廬陵太守。
二、董小宛
明末「秦淮八艷」之一,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號青蓮,江蘇蘇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與柳如是、陳圓圓、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艷」。
三、顧延卿
顧延卿(1848—1917),名錫爵,以實穩平,以壯見長。如皋縣(現如皋市)顧家埭人。光緒十五年顧隨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四國,為首席隨員知州銜秘書,歸國後授正五品知州、從四品朝議大夫。參與維新變法,後回鄉助張謇興辦實業和教育。
四、劉季平
劉季平,男,中國近現代教育家,原名劉煥宗,筆名力花、滿力濤等。江蘇如皋縣東鄉(今如東)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秘書長、副市長兼中共上海市人民政府秘書長、副市長兼中共上海市委教育衛生工作部部長,中共山東省委、安徽省委書記處書記等。
五、沈岐
沈岐,(1773年—1862年),字鳴周,號飴原,別號五山樵叟,沈猷之次子。江蘇如皋(今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人,清代帝師。主要著作有《左右修竹居詩集》,《味蔗存草》,《虹嵐詩草》。
Ⅹ 145位王姓名人是誰
王嬙,就是王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生卒年月不詳,約生活在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字嬙,晉人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妃,又作明君。南郡秭歸(今湖北秭歸)人。元帝時被選入後宮。竟寧元年(前33)入匈奴和親。
王莽(前45-後23),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字巨君,漢元帝皇後侄。公元8年代漢稱帝,國號新,公元23年在綠林軍攻入長安時被殺。
王充(27-約97),東漢思想家。字仲任。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少時受業洛陽太學,師事班彪。歷任縣、郡功曹,州從事、治中等職,後辭官家居。漢章帝曾特詔公車徵聘,因病未行。晚年生活潦倒。王充在哲學上認為物質性的「元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元素,否定天人感應說。在倫理思想上認為道德起源於人類物質生活的進步。主張人性有善有惡,但強調人性可以通過教育而改變。王充是先秦以後對中國古代邏輯有貢獻的思想家,他較全面地闡述了論證問題,提出基本論證規則是:切忌「失之所對」,偷換概念,轉移論題;不能「首尾相違」,自相矛盾;要文顯言明,「言無不可曉,指無不可睹」。著有《譏俗》、《政務》、《論衡》、《養性》,僅存《論衡》。其思想對以後唯物主義思想的發展很有影響。
王符(約85-162),東漢哲學家。位元組信。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人。一生未仕,隱居著述。在認識論上反對聖人先知說,強調「國以民為基」。在經濟方面提出富民說,認為農、工、商各有其本末,在中國經濟思想史上影響很大。著有《潛夫論》等。
王祥(184-268),晉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字休徵。漢末,隱居廬江(治今安徽舒城)二十年。後任溫(今河南溫縣西南)令,累遷大司農、司空、太尉。晉代魏,官至太保。事後母孝,民間有王祥卧鯉求冰故事。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東晉書法家。字逸少。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自幼學習書法,曾師從衛鑠,後遍學眾家,在漢魏質朴淳厚書風的基礎上,博採眾長,創造出一種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書風。對後世具有深遠的影響,被譽為「書聖」。真跡無存,唯有唐人雙鉤廓填的行書《姨母》、《奉橘》、《喪亂》、《孔侍中》及草書《初月帖》等。王羲之亦長於文學,原有文集10卷,已佚,明人輯有《王右軍集》2卷,見於《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王獻之(344-386),東晉書法家。字子敬。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王羲之第七子。曾任中書令,為新安公主駙馬。自幼隨父學習書法,後又師法張芝草書,形成自己獨特書風。擅長各種書體,尤精於行草書,書風筆跡流澤,婉轉妍媚,為世人所重,與其父並稱二王。書法墨跡傳至今日的有行草書《鴨頭丸帖》、《中秋帖》、行楷書《廿九日帖》及小楷刻本《十三行》等。
王通(584-617),隋哲學家。字仲淹,門人私謚曰「文中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基本立足點則為儒學。著有《中學》,亦稱《文中子》。
王勃(650-676),唐文學家。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應舉及第。「初唐四傑」之一。其詩風格較為清新,其文以《滕王閣序》較為有名。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王維(701-761,一作698-759),唐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家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以尚書右丞終,世稱王右丞。王維詩多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或靜謐恬淡,或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詩人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加之藝術技巧很高,頗為後人所推崇。王維精於繪畫,能將詩歌與繪畫相互溝通,被蘇軾譽之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作人物、佛像,尤以水墨山水為人稱許。王維生前及後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詩佛」的美稱。歷代編注其集很多,明顧起經《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後附文集4卷)是現存最早注本。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是迄今較好的注本。
王建(約767-約830),唐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出身微寒。大歷進士。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著有《宮詞》一百首。有《王司馬集》。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世稱臨川先生。慶歷進士。神宗熙寧二年(1069)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復相後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相,從此閑居江寧府。封荊國公,世稱荊公。卒謚文。在哲學思想方面是傳統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洪範傳》、《老子注》是他在這方面的主要著作,後者已散佚。文章以論說見長,列於唐宋八大家。詩歌方面寫了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現存《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周官新義》殘卷等。
王詵(1037-?),北宋畫家。字晉卿,太原(今屬山西)人,居開封。妻英宗女蜀國公主,為駙馬都尉。家有寶繪堂,收藏歷代書畫。工詩詞,善書法,尤精山水。有「不古不今,自成一家」之評。
王恂(1235-1281),元代中山唐縣(今屬河北)人。字敬甫。精通歷算之學,與郭守敬等編制《授時歷》,提出「招差法」及「弧矢割圓術」等。
王冕(1287-1359),元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飯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出身農家,幼時曾牧牛,勞動之餘讀書習畫,年輕時曾熱衷功名,屢次名落孫山,遂絕意仕途,浪跡江湖,游歷大江南北。擅竹石、篆刻,尤工墨梅,師法仲仁和尚、揚無咎,加以發展,其梅枝幹遒勁,花或疏或密,蕊萼錯落分布,花朵或圈或點,皆以水墨為之,得梅花之韻致風骨。有《墨梅圖》、《南枝早春圖》傳世,著《梅譜》,闡述畫梅理論。善詩,多表現人民生活疾苦和揭露權貴的腐化與驕奢,以及追求清高,不逐時俗等。著《竹齋詩集》四卷。
王實甫,元雜劇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與生平事跡不詳。創作活動大致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編撰雜劇13種,只有代表作《西廂記》與《麗春堂》傳世,《販茶船》、《芙蓉亭》各傳曲文一折,余則散佚。
王守仁(1472-1529),明思想家。初名雲,字伯安。因築室於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浙江餘姚人。弘治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侯,謚文成。在哲學方面,他是心學發展的集大成者,形成陽明學派,在明代影響極大,並流傳到日本。著有《傳習錄》、《大學問》、《陽明先生文錄》等,後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38卷傳世。
王夫之(1619-1692),明清之際思想家。字而農,號姜齋,學者稱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曾積極組織抗清斗爭,失敗後到南明桂王的政權中任職,南明亡後,更名隱居,潛心著述。學術成就很大,對天文、數學、地理、歷法都有所研究,尤精於經學、史學、文學,在中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國近代產生了很大影響。遺著總稱為《船山遺書》,有100多種,主要有《張子正蒙注》、《讀四書大全說》、《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通鑒論》等。
王翚(1632-1717),清畫家。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出身繪畫世家,幼承家學。擅山水。其畫筆墨功底深厚,長於摹古,幾可亂真,但又能不為成法所囿,在四王中比較突出。其畫在清代極負盛名,被視為畫之正宗,追隨者甚眾,後人稱為虞山派。有《康熙南巡圖》(與楊晉等人合作)、《秋山蕭寺圖》、《虞山楓林圖》、《秋樹昏鴉圖》等傳世。
其他王姓名人有戰國秦將王翦;神話人物王喬;漢初大臣王陵;東漢大臣王允,文學家王逸、王粲,辭賦家王延壽,水利學家王景;西漢辭賦家王褒;三國魏經學家王肅,玄學家王弼;魏晉間醫學家王叔和;東晉「竹林七賢」之一王戎,大臣王導;西晉大臣王衍;南朝齊目錄學家王儉,文學家王融,書法家王僧虔;唐詩人王績、王昌齡、王之渙、王灣、王翰,畫家王洽,醫學家王冰,數學家王孝通;五代開閩之祖王潮、王審知;北宋詩人王令,文學家王禹偁,針炙學家王惟一,畫家王希孟;南宋名將王堅,經學家王柏,學者王應麟,詞人王沂孫;全真教創立者王重陽;元文學家王惲,戲曲作家王曄,畫家王繹、王淵、王蒙、王振鵬,農學家及活版印刷術改進者王禎,醫學家王好古;明哲學家王艮、王廷相,書法家王寵,畫家王紱,文學家王禕、王九思、王世貞、王世懋;清畫家王時敏,詩人王士禛,書法家王鐸、王文治,文字學家王筠,訓詁學家王引之、王念孫,醫學家王清任等。近現代王姓名人有學者王闓運,琴家王賓魯,中共一大代錶王盡美,早期工人運動領袖王荷波,革命家王若飛、王稼祥、王震,外交家王炳南,拼音文字提倡者王照,草原學家王棟,作物育種學家王綬,動物學家王家楫,經濟學家王亞南,化學家王葆仁,冶金學家王寵佑,數學家王元,華裔美籍科學家王安,計算機專家王選、作家王統照、王希堅、王願堅、王蒙,語言學家王力,京劇演員王鴻壽、王長林、王瑤卿,揚州評話演員王少堂,畫家王個簃,戲曲史家王季思,電影導演王家乙、王蘋,評話藝人王少堂,音樂學家王光祈,詞曲作家王洛賓,勞動模範王進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