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法治自我剖析
Ⅰ 舉例說明如何用法治思維分析、處理現實問題
治思維是將法治的各種要求運用於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法治思維以嚴守規則為基本要求,強調法律的底線不能逾越、法律的紅線不能觸碰,凡事必須在既定程序及法定許可權內運行。法治思維是建立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的,要求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有一種法律規則的意識,堅持法律至上,堅持法律規則的運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等法治精神和原則。在面臨多種問題的解決方式、手段時,領導幹部能夠首先研判處理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法治精神等。 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領導幹部是依法治國方略的倡導者與宣傳者,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推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幹部是關鍵因素。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歸根結底要靠各級幹部來完成。黨員幹部法律素質的高低與法治理念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其依法管理、依法決策和依法辦事的水平。只有各級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擁有法治思維,才能在全社會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現實工作中,一些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在看問題、作決策、採取措施的時候,往往缺乏法治思維。他們認為,只要是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就可以成為各種施政行為的理由,不用過多考慮各種決策程序和操作程序,可以繞開各種法律的條條框框;認為依法辦事條條框框多、束縛手腳,只要能辦成事,什麼辦法都可以用。這種忽視各種法律規制而以發展的理由來衡量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以合理性來代替合法性,顯然是錯誤的。這種錯誤思維方式指導下的施政行為,罔顧程序正義,丟棄規則規范,漠視權力邊界,功利性地強調發展,可能會有一些短期效益,長期而言恰恰會嚴重損害發展、和諧、民生,與這些目標完全相悖。正因為如此,解決好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治意識不強問題,已經成為推進法治建設必須抓好的緊迫任務。 加快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著力培養和強化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這種培養與強化是一個長期過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領導幹部的追求與修煉,也需要組織的教育和培養,還需要社會的監督與約束。重點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強化法治思維規則至上,推進由合理向合法轉變。一是要求黨員幹部有規則意識。想問題、辦事情始終將合法性放在第一位,所有思考和決策都必須圍繞合法性展開,無論任務多麼緊急、事情多麼重要,都不能偷換概念,以其合理性替代合法性。二是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強化規則制定,在權責范圍內,盡可能地完善法規規章配套、清理及解釋制度。三是要求黨員幹部嚴格按規則辦事,始終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工作中一切合理的行為都必須在合法的前提之下。 ——強化法治思維程序優先,推進由隨意向嚴謹轉變。法治思維強調程序優先,因為公正科學的程序是法治的基本構架,程序的完善程度是法治完善程度的基本標志。通過確立公正科學的法治程序,提升制度運行的規范化水平,消除制度運行中的不確定性,增強人們對未來的確定預期。在工作中,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必須始終堅持按照法律程序進行。遇到有爭議或糾紛的問題,即使是非對錯很清晰,也要善於考慮程序上的處理方式,讓爭議各方平等地發表意見,不能因為法律程序不到位,造成決定和行為的無效甚至違法。同時,要把程序作為一種良好的工作方法,在制定出台重大行政決策時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法定程序,以「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 ——強化法治思維權利本位,推進由人治向法治轉變。保障權利是法治思維的靈魂。要把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重視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障群眾的正當權利。工作中,既不能以發展為理由,為了保護大多數人的正當權利而侵犯少數人的正當權利,也不能濫用職權,超出政府權力法定的作用空間,涉入政府權力的禁地,損害群眾的利益。要堅持積極依法履行政府職能,但不包辦一切,有所為有所不為。 ——強化法治思維科學權威,推進由短期向長效轉變。樹立法治思維要與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結合在一起,看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要依法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個別與一般以及合理與合法的關系,盡可能把事情考慮得更周全,把方案設計得更縝密,把措施行使得更規范,努力做到不留「後遺症」,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公眾和社會的監督。
Ⅱ 個人法治和道德意識提升情況
個人的法制和道德意識提升情況。這個可以做問卷調查來看一下大家對這些方面知識的了解。
Ⅲ 學習法律的意義,剖析自己與守法公民的差距
學習法律的意義要於權利意識,個人權利要無差別的尊重其他人的權利
共同遵守的社會共同利益,長遠利益,而不是少數人眼前利益
法治精神也是一種樸素道德的體現,如同原子於物質,
反對假借民主為個人利益,假借法治而有區別的權利認同
Ⅳ 法制教育心得體會 200~300字
教育對於種子是陽光,對於樹林是水,對於稻田是肥料……而對於我們少年兒童,是走上到的殿堂的梯子.
能讓人該過自新.要是盜賊、人犯,從小接受過法制教育,有著滿心道德,那他們還會成為罪犯嗎?由此說明,法制教育是不可忽視的。所以,我覺得學好法制教育就是學會做人,就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它教會我們遵守守則,小學生要遵守《小學是守則》,員工要遵守公司條例,而每個公民都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正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它教會我們不要迷戀電子游戲機,不吸煙,不喝酒,不打人和小偷小摸。玩電子游戲會讓我們成績下降,也浪費金錢;吸煙喝酒有害身體,打人和小偷小摸是不良行為。它還教我們怎樣防火與自救,城市不能隨便放鞭炮等等
所以,我們要認真學好法制教育,做個有文化、講文明的國之棟梁。 2 犯罪,犯法它們是兄弟?不,不是。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語。
犯法,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它是我們每個人都做過的一件事。
而犯罪呢!它是一顆長滿刺的玫瑰,美麗誘人,但是會讓我們流血流淚。
不要自以為是地說:「我們是未成年人,犯罪沒有關系。」在此,我要嚴肅地告訴你:「不,你說錯了。18周歲以下的我們是不能犯這5種罪的:殺人、放火、搶劫、投毒、故意傷害造成他人重傷。」
不也不要滿不在乎地說:「我一定不會做這些事情。」因為,就拿我們認為離我們最遙遠的投毒來說吧。
曾經有多少人這么認為過:毒品有什麼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寫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堅強的人。但是,又有多少這么認為過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認為它離我們遙遠,因為它就在我們身邊呀。說不定,在無意中,毒品已經走進你的生活。
3 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為此,我們對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現狀、特點、成因進行了調查,對如何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面對當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紀律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強,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的現狀,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
Ⅳ 法治理念教育個人查擺剖析整改材料
http://www.wmsj.net/ReadNews.asp?NewsID=8002
上去看看啊`!~不過要注冊帳號的哦`!~
Ⅵ 秉公執法 人民公安為人民自我剖析材料怎麼寫
根據《XX監獄開展「嚴明紀律、嚴格履職」專項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遵照實事求是,從內心深處認真自我剖析的標准,我認真對照自己平時的實際工作及思想動態,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深深感到自己在學習、工作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與上級要求相比,還相差甚遠。為警示自己,修正錯誤,鑒知未來,以利工作,按照要求,就本人在各方面存在問題自我剖析如下:
一、 存在的主要問題 :
1. 在思想作風上:理論學習不夠深入,對理論武裝頭腦的緊迫性認識不足,理論學習不夠重視,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存在實用主義,要用什麼才去學什麼,與工作關系密切的才學,與工作關系不大的少學。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對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認識不足,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學習理解不深刻,理想信念相對淡化。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不強,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對本監區幹警的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不夠,未能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對社會上存在的「共產主義渺茫論」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以及資產階段腐朽思想批判不夠,抵制不力。
2. 在工作作風上:一是業務知識不足,工作方法跟不上時代要求,仍然滿足於上傳下達的陳舊工作方法和思路。二是遵守工作制度不夠嚴,上班偶有遲到現象,換班不請示匯報監區領導,有事時溜班出來打電話等情況。三是執法不夠嚴謹、仔細,對待罪犯違規以訓斥代替談心,對於一些病犯、精神異常犯心態不夠平穩,耐心不夠。四是罪犯現場直接管理落實不夠好,比如犯人分飯菜、吸煙時偶爾沒能在旁邊監督檢查,維護秩序。
3. 在紀律上:對工作紀律抓落實不夠。執行制度有時不夠嚴格。對於一些輕微違規違紀現象管理過於寬松,對各種違規行為處罰不力。平時與罪犯相處時,警惕性不夠,經常指揮犯人進辦公室搬凳子、搞衛生等
二.今後的努力方向 :
1、進一步增強思想認識 。作為一名監獄人民警察要打牢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思想基礎,弘揚「忠誠可靠、秉公執法、紀律嚴明、無私奉獻」的精神。加強黨章、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用十八大精神武裝頭腦,切實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新形勢、新要求。
2、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學習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公務員法、人民警察法、監獄法、安全生產法等與監獄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強化程序意識,許可權意識和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通過學習使自己牢固樹立法制觀念,進一步提高執法素質,熟練掌握並運用法律法規知識,提高公證、文明執法水平。
3、愛崗敬業、腳踏實地的做好本職工作。愛崗敬業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監獄人民警察的工作崗位特殊,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盡職盡責地履行好自己的崗位職責,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增強責任心和事業感,做到愛崗敬業,克服滿足現狀,盲目樂觀的傾向,要結合新形勢、新任務和監獄工作面臨的新問題,不斷拓寬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在提高工作質量、工作效率上下功夫、用心思。
4、遵章守紀,廉潔奉公。作為一名監獄人民警察,一是在承辦和處理自己分管的工作時,一定要依法開展工作、正確行使權力,用法規規范自己的言行;一定要公心至上、掌握標准,真正做到讓黨委放心、群眾認可、干工滿意。二是品行要正。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良好的思想覺悟和職業道德素養,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上明辨是非,在誘惑面前不動搖、莫伸手,把監獄賦予的「權力」使用好,把領導的信任轉化為工作的動力;要時刻想到自己不僅僅是一名公務員,更是一名監獄人民警察,做到自重;要時刻檢查自身,反省不足,做到自省;要經常告誡自我、警示自我,做到自警;要奮發向上、刻苦拼搏、銳意進取,做到自勵。在工作中樹立遵章守紀、廉潔奉公的良好形象。
Ⅶ 大學生自身應該怎麼增強法治意識
大學生應如何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法律意識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的重要保證,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為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觀念,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實現的,具備了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一尊嚴.因此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是現代化法制建設的要求,也是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前言通過一些資料表明當今大學生中依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 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不高.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雖然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學過一些法律知識,但整體法律知識水平依然較低. 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只是臨到考試的時候突擊,應付了事,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不可能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高校大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獲得的法律知識也是有限的. (二)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 法律觀點、法律觀念是法律意識的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的依據.它們與法律知識水平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於當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較低,法律知識薄弱,易產生錯誤的觀點、淡薄的法制觀念,部分大學生對法律的實現持懷疑、不信任的態度.大學生缺乏權利觀念,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採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導致了違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現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象. 大學生犯罪問題已呈現上升趨勢,據一項調查表明:1965年,大學生犯罪占整個社會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間,占整個刑事犯罪的2.5%,而近幾年,占整個社會的17%.眾所周知的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先後兩次把摻有火鹼和硫酸的飲料,倒在北京動物園飼養的狗熊身上和嘴裡,造成多隻狗熊受傷.劉海洋在被拘留後說,自己學了法律基礎知識.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卻不知道傷害狗熊是違法犯罪.現在知道了,自己很後悔.如此可見,劉海洋並未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意識,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因此,要從根本上抓起,就具體到高等院校對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高度重視及各種有關法律方面的宣傳.我認為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應著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校應注重《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 1、改變《法律基礎》課僅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識教育的看法,加大教學力度.2、高校的《法律基礎》課應實行以法律意識教育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3、教師在教學手段上,應採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學生自己對案例分析及教師的指導、講解,使學生掌握法學原理、基本制度.這一教學方法,打破了原有的純理論知識滿堂灌的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原來以教師為權威的教學變成了師生互相交流,學生充分參與的平等對話,並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掌握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的目的.(二)應營造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的學校環境.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2.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通過這樣的活動促進同學們學習法律的熱情.3.可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通過組織學生去校外分聽法庭審理,能開拓視野,也能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某方面,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大學生違法犯罪動機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犯罪學認為,犯罪動機是犯罪人的內心動力,這種內心動力來自兩方面,一是行為人的內在條件(生理和心理需要),二是外在條件(各種刺激).從哲學角度分析,犯罪人的各種需要是內因,而外在刺激是外因.[9]我們知道,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高校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大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修養.首先,要讓學生通過心理衛生知識、性知識、性道德的學習,全面認識自我,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其次,學校應建立心理咨詢機構.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業務來引導大學生開發潛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發展自己,使自己成為具有較強調節心理的大學生,從而抵制不良習俗的侵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由此可見高校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對其個人的成長,中國的法制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為了使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能夠適應法制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就必須重視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從而培養學生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不僅能夠自覺的遵紀守法,而且能夠監督社會主義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使社會主義法製得以真正實現.使同學們樹立起法律權威即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觀念.任何個人和機關、組織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使大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所處的地位,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同時也能夠培養大學生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公民要正確對待權利義務關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要履行法律賦予公民的義務,讓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以社會主義法律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在享有個人所擁有的權利時,不忘記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忘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義務.使其在行使自己權利時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論、行為的社會效果,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權益.大學生應樹立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密切聯系的自由現,珍惜和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
Ⅷ 如何做一名忠誠的政法幹警自我剖析
做一名無愧於忠誠的政法幹警
守信底線
一些法官還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脫離國情、脫離實際的司法理念和司法方式,還存在司法質效不高、司法不公不廉等問題,人民群眾對此不滿意。要准確理解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做到思想上真懂。」張述元表示,「忠誠、為民、公正、廉潔」8個字,涵蓋了所有政法幹警都應一體遵行、共同遵守的價值追求和行為准則,高度凝練、高度概括,因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執法為民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概括地說,執法為民就是按照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司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司法工作中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執法公正、一心為民。
執法為民是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對司法員工作的必然要求
司法機關樹立執法為民理念,是由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所決定的。共產黨作為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任何其他利益。司法機關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專政工具,其自身性質和宗旨必然符合黨以及國家政權的性質和宗旨,並始終與之保持一致。所以,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是司法員機關和所有司法員工作的必然選擇。
執法為民理念的提出,是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在司法員工作上的直接反映和體現。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司法員機關是黨絕對領導下的國家政權機關,司法員機關以及司法員工作要落實和實現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就要堅持執法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司法員工作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司法機關踐行黨的執政為民理念,在一切工作中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宗旨、觀念,被高度凝煉、總結和概括為「執法為民理念」。執法為民理念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司法員工作理論認識的新發展、新概括。它既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理念,也旗幟鮮明地表明了我國司法員工作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立場。
(二)執法為民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原則在司法員工作中的要求和體現
我國憲法第二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司法機關是國家機關的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其權力同樣來自人民、屬於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規定,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國警察名稱前面被冠以「人民」二字,這絕不是文字上的無謂增加和重復,而是要莊重地體現司法機關的人民屬性。
(三)執法為民是司法工作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證
長期以來,司法員隊伍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是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在關鍵時候靠得住的隊伍。但同時,我們還必須看到,當前的司法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一些問題甚至相當突出。有的司法幹警包括一些領導幹部,特權思想嚴重,以管人者自居,高高在上,脫離群眾;有的濫用執法權力,徇私枉法,辦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等等。許多執法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有的司法幹警沒有從思想上弄清「權從何來、為誰用權」,缺少群眾觀念,缺乏群眾感情。要從源頭上解決這些重大問題,就必須在全體司法幹警中牢固樹立和大力弘揚執法為民理念,用這一社會主義的法治理念統一執法指導思想,克服和糾正司法員隊伍中存在的種種不正確的執法觀念和意識,確保司法工作始終保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正確方向。
(一)一切為了人民
這是執法為民理念的基本內涵。一切為了人民,就是要把維護人民利益作為司法員工作的根本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滿足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作為司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其現實和實踐意義包括:
立足本職,恪盡職守,嚴密防控打擊違法犯罪,保證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民主權利不受侵犯。當前,我國仍處在刑事案件高發時期,一些地方搶劫、搶奪、盜竊等侵害群眾切身利益的案件頻發,社會治安形勢嚴峻。一切為了人民,就要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治安問題,及時高效地打擊違法犯罪,保護人民,維護穩定。
根據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形勢變化,及時把握人民群眾不斷變化的利益訴求。當前,就業再就業、收入分配不公、征地、拆遷、國有企業改制、勞資關系糾紛等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矛盾糾紛的熱點和焦點,這些矛盾糾紛正在以案件的形式進入司法員工作的范圍。這些問題大多涉及工人、農民等多方利益,調處這些利益糾紛,必須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工人、農民等基本群眾的根本利益,不能以犧牲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代價,滿足少數企業、商人的不正當要求,以及少數地方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需要。
(二)走群眾路線
司法機關堅持群眾路線,必須正確處理專門機關工作與群眾路線的關系。一方面,要加強司法機關的專門機構建設,保障司法機關有能力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此,各級黨委、政府應當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挑戰,從司法工作的規律和需要出發,加強司法隊伍的組織、機構建設,落實相應的人力、物力和經費保障,為司法工作提供良好的執法條件和環境;司法機關也要強化自身政治、業務素質建設,創新工作體制和機制,提高司法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專業化水平,充分發揮專門機關的職能作用。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切實做好群眾工作。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司法工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解決案多人少、警力不足的矛盾,解決一些地方破案難、取證難、追逃難、執行難等問題,都要注重從專群結合中找出路。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形勢下,堅持專群結合,集中體現在強基固本,大力加強司法機關的基層基礎工作上。當前,全國大力開展的「兩所一庭」建設以及全國公安機關廣泛開展的「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建設工程都集中體現了這一點。
司法幹警要善於走群眾路線,學會做群眾工作,特別是要學會做群體性事件等特殊狀態下的群眾工作。廣大司法幹警應當向任長霞、王書田、宋魚水、曹發桂等同志學習,學習他們深入群眾、服務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的作風,學習他們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和本領。學會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和本領,也許沒有一本現成和統一的教科書,但這是全體司法員幹警,尤其是年輕司法幹警的一門必修課。
(三)尊重和保障人權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崇高的奮斗目標。
司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權,要為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和普遍的人權提供完善的司法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人民群眾生存權、發展權以及選舉權、勞動權、受教育權等基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權利,這些基本權利受到侵犯或產生爭議,就可能以案件的形式進入司法領域,或者需要司法機關以其他方式加以處理。對此,各級司法員機關和廣大司法員幹警一定要更新觀念,樹立人權保護意識,努力提高執法水平,公平公正、及時高效處理有關案件和事件,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人權。
司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權,也要切實尊重和保護行政管理相對人、違法行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更多精彩文章來自「秘書不求人」)人、服刑人員以及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利。司法機關被法律賦予了限制和剝奪人身自由、裁決財產歸屬等重要權力,這些權力能否正當行使,對於公民個人的利益和權利有著重大影響。在執法過程中對當事人的人權保障程度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法治水平和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為此,司法機關既要認識到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是保護多數人權利的需要,又要在實施執法和管理過程中注意保護相對人的權利;既要認識到依法及時打擊犯罪是對大多數人權利的保護,也要在刑事訴訟活動的各個環節嚴格依法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既要嚴格履行懲罰和改造罪犯的職責,又要有效保障罪犯的人權。我國的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對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控告申訴權,特別是聘請律師的權利等訴訟權利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並明確規定嚴禁刑訊逼供、超期羈押、體罰虐待被羈押人員。廣大司法幹警要嚴格遵守這些規定,在執法活動中切實做到尊重和保護人權,發揮司法機關對社會主義人權保障事業的推進和保障作用。
三、全面踐行執法為民理念
執法為民最基本的要求是司法員機關立足本職,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在當前形勢下,司法機關全面踐行執法為民理念,還要重點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求真務實
求真務實就是立足實際,實事求是,扎實勤奮地工作,實實在在地為人民謀利益,對人民群眾最具體、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要求,要給予最及時、最方便、最大程度的實現和滿足。反映在實際工作中,要特別注意防止和杜絕各種形式的亂作為、不作為現象,這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個現實問題。亂作為主要是一些司法員機關和幹警漠視案件的客觀事實,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和實體規定,濫用執法權力。不作為往往表現為不勤政敬業,工作缺乏熱情,有警不出、有案不立、案件久拖不決等現象,這實質上是漠視人民群眾的疾苦,對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不予理睬。亂作為和不作為都有悖於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思想作風。全體司法員幹警要努力打牢執法為民的思想根基,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積極履行法定職責,使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得到切實保護。
(二)甘當公僕
司法幹警作為人民公僕,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樹立和強化服務意識,妥善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司法機關行使管理職責的根本目的是為整個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管理行為只是手段,而服務才是最終目的。對此,絕不能本末倒置。當然,也不能因倡導服務,就放鬆管理或不敢管理,對於越是關乎廣大人民群眾切實利益、普遍利益的領域和事項,越是要嚴格管理、強化管理。
作為人民的公僕,司法員幹警應當具有無私奉獻和犧牲精神。近些年來,全國司法隊伍中涌現出了任長霞、王書田、宋魚水、胡光明等一大批先進典型,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樹立了人民公僕的光輝形象,成為我們學習的楷模。廣大司法幹警要自覺以英模們為榜樣,以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和高度的奉獻、犧牲精神,從維護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甘當人民公僕,履行好司法工作的神聖職責。
(三)文明執法
文明執法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對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進步的表現,是司法機關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和外在體現。
文明執法,就是要做到服務熱情,多為群眾提供便利,不給群眾增加麻煩。在辦理有關證照的窗口單位,工作人員應當完整、准確地告知群眾相關的程序和手續,避免群眾跑第二趟,不浪費群眾的時間和成本。文明執法,要尊重當事人的人格尊嚴。法律的權威性和執法的嚴肅性並不意味著執法者必須態度生硬、舉止粗暴。文明執法,還必須注意執法者的警容風紀。人民群眾對司法員工作的印象和評價,往往來自對執法者本身的印象和評價。執法者舉止文明,待人平和,儀容整潔,群眾就會產生一種親近感、信任感,每一位司法員幹警都應加強自身修養,既重視八小時以內的舉止文明,也重視八小時以外的生活自律,真正樹立起司法隊伍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四)清正廉潔
踐行執法為民理念,司法幹警必須清正廉潔,確保權為民所用,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不成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執法為民理念是確保司法幹警清正廉潔的思想基礎。只有堅定地樹立執法為民理念,並在工作、生活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漸,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形勢面前,經受住金錢、權力、人情和各種利益的考驗和誘惑,確保清正廉潔,使自己永遠配得上人民警察的光榮稱號。
按照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要求,總結政法各單位的探索實踐,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概括起來就是「忠誠、為民、公正、廉潔」。「忠誠」,就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這是政法幹警的政治本色;「為民」,就是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實做到執法為民,這是政法幹警的宗旨理念;「公正」,就是公正執法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是政法幹警的神聖職責;「廉潔」,就是清正廉明、無私奉獻,這是政法幹警的基本操守。這八個字是黨和人民對政法隊伍的基本要求,也是廣大政法幹警必須自覺堅持的共同價值取向。
各級政法機關要把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政法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和政法機關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政法職業道德教育、紀律作風教育、廉潔從政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認真組織開展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實踐活動。要通過各種形式,在政法系統和全社會大力宣傳、廣為傳播;要組織全體政法幹警認真學習、討論、實踐,真正把這八個字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法制日報》等政法媒體要圍繞宣傳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開辟專欄專題,組織政法領導幹部、一線幹警、法學專家等講認識、談體會,並大力宣傳踐行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要通過牢固樹立和踐行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使政法幹警始終堅持「三個至上」、切實做到「四個在心中」,確保政法工作和政法隊伍建設的正確方向。
著力構建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的政法人文環境。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立足於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各項政法工作做得更好,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全會精神。
Ⅸ 大學生角度分析法治中國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目標以來,黨中央就法治建設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吹響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軍號,標志著我們黨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我們要深刻領會建設法治中國的新要求,切實增強法治建設的責任感,積極探索法治建設的基本規律,不斷提高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水平,為法治中國建設作出探索、積累經驗。
一、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意義
建設法治中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在中國的推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權利奠基石
法治以維護公民權利為宗旨,以限制和規范國家權力為要義。法治不僅要保護公民的基本人權,而且要維護公民的各項民事權利。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現實中各種侵犯公民權利的事件仍時有發生。只有有法必依,堅持公正司法、規范行政行為,讓政府真正依法行政,才能保證公民權利不受侵犯。
(二)法治是市場經濟的護航員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的主體需要法律確定其地位,保障其權利;市場經濟的各種活動需要法律來規范,各種矛盾需要法律來解決;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需要法律來確認;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需要法律保駕護航,離不開法律作用的充分發揮。沒有法律和法治,就沒有市場經濟。確立了法治國家的目標,有利於全社會名正言順地開展法制和法治建設,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法治環境。
(三)法治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閥」
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正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任務艱巨。在此背景下,強調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穩定,尤為緊迫和必要。在此方面,法治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四)法治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
我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實踐中出現的分配不公、勞動者權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因行政權力產生的「暴利」、利用壟斷地位產生的「暴富」等問題,其重要原因就在於規則的缺失或者是對現有規則的漠視。社會公平是人們所追求的理想目標,而公平正義只有通過法治的途徑才能實現。
(五)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器
僅僅是GDP的提升並不等於民富國強,中華民族的復興、國力的富強,人權得到尊重,人民享受著良好的治安、優美的環境和健康的飲食的「中國夢」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否把法治作為一種社會治理工具。
二、我們需要建設什麼樣的法治中國
建設法治中國,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法治中國。建設法治中國決不是一句時髦的口號,而是有著十分豐富內涵的真實目標。擇其要者,下列三個特徵構成了法治中國最基本的要素。
我們要建設的法治中國,是憲法法律具有最高地位和最大權威的中國。這是法治中國最典型的特徵。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
我們要建設的法治中國,是全體公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的中國。這是法治中國最堅實的根基。建設法治中國,應當讓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成為全社會奉行的基本准則,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得到嚴格落實,讓人權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讓每一個人都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我們要建設的法治中國,是政治清明、經濟富強、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文明的中國。這是法治中國最重要的使命。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建設法治國家就是要為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治支撐和保障,讓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和健全,讓經濟發展更加健康和有序,讓社會運行更加穩定和和諧,讓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讓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與法治中國相伴而行。
三、我們應當怎樣建設法治中國
黨的十八大報告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針,堪稱新時期中國法治建設的指南針。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點有六:
(一)高層領導的政治決斷和信心
任何權力規范和約束都應該也只能是自上而下進行。政治家要有倡導和推行法治的決心和信念,運用足夠的政治智慧,能夠厲行法治、自我限權、帶頭守法。
(二)著眼科學民主立法
立法是法治建設的前提。我們立法建制,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必須切實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理念,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於每一部法律法規制定的全過程。要使立法真正符合人民意願,完善科學民主立法機制,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認真傾聽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群體的聲音,廣泛集中民智、匯聚民意。要使立法真正立足客觀實際,從改革發展穩定最突出的矛盾入手,從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研究和決定該立哪些法、怎樣立,該制定哪些制度、怎樣制定。要使立法真正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切實增強每一部法律法規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著眼保障法律有效實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因此,我們要在繼續加強立法工作的同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一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二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國家行政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辦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三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行使監督憲法和法律實施的重要職權,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行使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得到遵守和執行的重要職權,確保各國家機關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四是要改革現在的績效評價體系,建立一套以法治為重要指標體系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即「法治GDP」,保證法律的實施。地方政府領導幹得好不好,能不能得到重用提拔,關鍵要看他是不是有法律意識,是不是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一旦建立起法治作為重要指標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法律的實施就有了保障,法治中國建設才會更加順暢。
(四)著眼保障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內容,反映社會的文明程度,關繫到國家長治久安,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保障。要實現司法公正,必須樹立現代司法理念,推進司法體制的改革與創新。
1.樹立司法獨立理念
司法獨立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基礎。現在如何認識我國的司法獨立,學術界爭論頗多。有的主張西化式獨立,有的主張逐步獨立等等。筆者認為,在當前不能離開我國的政治制度去談獨立,而要符合我國的國情。一是要正確處理好黨的領導與司法獨立的關系。必須明確黨對司法的領導主要體現為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而並非是具體業務和工作的代辦與干預。二是規范和完善人大司法監督,高度重視自覺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新聞媒體的監督。三是改革現有司法人事與財政制度。現行的司法管理體制是各級司法機關的人事權、財產權受制於當地黨委政府。要從根本上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就必須進行司法體制改革。首先可考慮基層、中級法院法官由省級人大任命,高級、最高法院法官由全國人大任命,任命後即由最高法院統一管理的方式。其次,必須改變地方政府把持司法財政權的現象。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是將法院的經費獨立出來,單獨列入國家預算。為此,有學者建議應當吸取歷史的教訓和其他國家的經驗,重視司法經費獨立對於司法公正的重要意義。四是正確處理好上、下級法院間關系,確保下級法院獨立辦案。上、下級法院並非行政領導關系,而是監督、審級關系,不同的審級設置是為確保當事人上訴權的實現,確保司法公正,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指示、批示,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事先請示,都有違司法獨立原則,應予根除。
2.大力加強司法隊伍建設,尤其是法官隊伍建設
司法工作的生命力在於司法公正。法官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法官的素質是司法公正的根基,高素質的法官是司法公正的先導。一定要提高法官的道德修養,提高法官的業務素養,提高公正司法能力。
(五)著眼用制度規范和約束公權力
當今,許多法律得不到真正執行,公權侵犯私權的情況屢屢發生。如果不能「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權力就會是恣意妄為的猛獸,就會禍害社會。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籠子有哪些?第一個是民主的籠子,通過統一的程序規則約束公權力的行使。特別要通過立法和制度建設對地方黨政一把手的權力加以更加嚴格的硬約束。因此應當盡快制定《行政組織法》和《行政程序法》等法律法規,為各種行政行為提供最基本的權力邊界和程序規則,防止決策機關規避程序法濫用決策權,確保每項權力都受到法律的嚴格約束。第二個是法治的籠子,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不僅要求行政機關根據法律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規范;不僅要求行政機關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必須依據法律、法規和規章;還要求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凡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都必須積極履行,不能失職,不能不作為。同時,履行法定職責,必須依據法定程序。第三個是監督的籠子,通過公開約束規范公權力。應當進一步擴大信息公開的范圍,將領導批示、指示及一切行使權力的表現形式納入信息公開的范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黨務、政務、司法、公共事務的信息公開,通過公開約束規范公權力。要創造人民監督和批評政府的條件,拓寬民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決策權的渠道,充分利用現代新興媒體監督的便利,實現對公權力行使的全時空監督,惟其如此,才能讓所有官員在法律面前不越雷池半步,防止權力濫用和失控。
(六)著眼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法治中國就是大家都尊法守法。
只有當法律成為國民必須信仰與敬畏的規則時,人們才可能在這條規則的底線上行走,道德才不會失守,底線才不會被擊穿,秩序才不會崩壞,公平正義才能讓人有所期許。也只有全社會都把法治當成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法治中國才會形成。因此要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目標。一是要加強對領導幹部的法治培訓。讓各級領導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這無疑是對整個社會法治精神的引領和提升。二是要深化對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建設法治中國,人民群眾是基礎力量。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讓廣大人民群眾懂得依法按程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矛盾糾紛,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為構築法治中國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望採納。謝謝您
Ⅹ 強化法制思維自覺依法行事
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依法行政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關鍵環節,是法治國家對政府行政活動提出的基本要求。政府是否依「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行事,是衡量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否成熟的標志之一。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央要求「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強調領導幹部要把傳統的行政思維、領導思維、管理思維轉變為法治思維。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前提。公務員是否依法行政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具有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立法背景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不斷提高公務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強對公務員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培養。省委書記趙正永同志提出要「樹立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建設法治陝西」。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需要加強公務員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的培養。
一要強化法律意識。公務員的法律意識是依法行政的最基本條件。要加強對公務員法律至上意識的教育,強化依法行政的使命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思想上自覺把自己約束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之內,在工作中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分析各種問題。
二要強化依法履職。依法行政要求公務員運用法治方式處理和解決問題,依法履行職責,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在法治的軌道上開展工作。要把依法行政納入行政學院公務員培訓的必修課,注重運用典型案例剖析、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等方式,強化公務員法治方式的鍛煉,提高依法辦理實際事務的能力。
三要強化學習機制。學習是法治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的基礎。要建立和完善公務員學法制度,構建學法長效機制,將法律學習常態化。加大對公務員憲法和法律知識的輪訓、新法律法規的專題培訓,切實提高公務員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