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評選
㈠ 市法學會是什麼單位,干什麼的
法學會是人民團體、學術團體和群眾團體。
主要任務是:組織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學習和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憲法法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提高政治素質、法律素質和業務素質;
引領、繁榮法學研究,推進法學理論創新、法律制度創新和法治文化創新,促進法學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轉化,為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和智力服務;參加國家政治協商、科學決策和
民主監督,對我國改革開放和法治中國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進行學術研討,提出對策和建議;組織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總結新經驗,反映新情況,研究新
問題,加強信息的交流和傳播;參與國家和地方立法總體規劃的研究以及法律、法規、法律解釋的咨詢、論證、草擬、修改等工作,參與全國性、地方性和行業性法治評估工作;組織評選和表彰優秀法
學人才和優秀法學成果等活動,營造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良好環境;參與法治宣傳,主管主辦本會法制、法學報刊和網站,編輯出版法學法律圖書、資料;參與法學教育,培養法學、法律人才;發揮人
才、智力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咨詢、培訓和法律服務發揮人才庫和思想庫的積極作用;反映會員和法學界、法律界的意見與要求,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
(1)法治研究評選擴展閱讀
市級法學會一般工作任務:
1、組織會員參加法學研究活動;
2、組織法學學術會議;
3、開展國內外法學學術交流與合作;
4、組織、推動會員開展調查研究工作;
5、 組織有關立法、執法、法律監督等問題的討論,提出建議或者咨詢意見;
6、參與法制宣傳和法學教育培訓工作;
7、編輯出版法學刊物、書籍和資料;
8、 反映會員的意見、建議和要求,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
9、開展法律服務;
10、承辦領導機關交辦的事項。
㈡ 法學研究的歷史沿革
自夏至周,調整奴隸社會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制度已逐漸完備,只是還沒有形成有系統的法典,規范內容散見於《禮記》等文獻之中。如「分爭辯訟,非禮不決」(《禮記·曲禮》),「土無二王」(《禮記·喪服四制》),「里田不鬻」(《禮記·王制》)等,說明當時土地屬奴隸制國家所有和不得買賣的情況。「人民、牛馬、兵器、珍異,凡買賣者質劑焉」(《周禮·地官·司徒》),說明當時重要的買賣合同必須有書面的契據文書。其他關於婚姻、家庭和繼承的規定也多有記載。
李悝編成《法經》,商鞅又承襲《法經》制定秦律,其中關於土地關系和人身關系的規定,已顯示出封建主義性質。漢承秦制,制定《九章律》。以後隨著朝代的更迭,律令典章的增刪,至唐代《永徽律》,封建法制已臻完備;其中關於財產所有和財產流通關系,婚姻、家庭及繼承關系,已有較詳細的規定。唐代以後由宋代至清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商品貨幣關系的發達,律、例、法令中民事內容已有相應的發展,但立法體例、條目遞相承襲,沒有脫離唐代《永徽律》的模式。
中國近代的民事立法始於清末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漸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於外國資本主義傳入,瓦解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加上西歐文化的影響,變法圖強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清政府迫於形勢,宣布「變法」和實行「新政」。光緒三十年(1904)正式開館修訂《大清律例》,於宣統二年(1910)頒行。中華民國時期,參議院於1912年4月決議:「嗣後凡關於民事案件,仍依前清現行律中規定辦理」,其中處理民事案件的規范後來稱為「大清現行律之民事有效部分」,包括:服制圖、服制、名例、戶役、田宅、婚姻、犯奸、斗毆、錢債,施行至1929年10月。清末在修訂《大清律例》的同時,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開始制訂《大清民律草案》,至宣統三年(1911)完稿,是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律草案,其中包括總則、債、物權、親屬、繼承5編,大體仿效日本、德國民法,未及頒行,清廷已亡。中華民國時期於1918年二次設館著手修訂「民律」,至1925年脫稿,此稿除債編部分效法瑞士債務法外,其他各編與第一次民律草案相比變動很少,是為中國第二次民律草案。1927年國民黨政府設立法制局,又著手修訂民律,決定先行草擬親屬、繼承兩編,至1928年脫稿,是為中國第三次民律草案。同年12月國民黨政府成立立法院,著手編訂民法典,從1929年5月~1931年12月分編陸續公布,共分總則、債、物權、親屬、繼承5編,計1225條。這部法典承襲了德國、瑞士和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事立法原則和體系,但也保留了上述三次民律草案中的封建主義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事立法
4.1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不同發展時期的要求,逐步開展民事立法。《共同綱領》第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取消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沒收官僚資本歸人民的國家所有,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保護國家的公共財產和合作社的財產,保護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及私有財產,發展新民主主義的人民經濟,穩步地變農業國為工業國。」為貫徹本條的原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制定了許多法律、法令,如《政務院關於沒收戰犯、漢奸、官僚資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財產的指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新區農村債務糾紛處理辦法》和《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等。這些法令的公布和實施,使官僚資產階級財產歸於國家所有,使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於農民所有,從而肅清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財產關系,而且使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在不到3年時間扭轉了國民黨統治時期財政經濟極端混亂的局面,有效地制止了通貨膨脹,穩定了物價,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得到了供應,解放了生產力,為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和進一步對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准備了條件。
4.2 1953年以後,中國進入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時期,並開始進行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工商業方面,國家公布了《公私合營工業企業暫行條例》、《關於在公私合營企業中推行定息辦法的規定》以及《關於目前工商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若幹事項的決定》等一系列法令和單行條例,並通過委託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委託經銷代銷等合同形式,把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經濟活動納入國家計劃的軌道。在農業方面,國家公布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等。根據這些法令、規章,國家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方式對資本主義工商企業進行了和平改造,並使個體農業和個體手工業走上了社會主義合作化的道路。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在中國奠定了由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構成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4.3為了調整企、事業單位間,企、事業單位與公民間,公民相互之間在經濟協作方面的各種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陸續制定了調整物資的買賣和購銷,加工訂貨,基本建設工程承攬,財產租賃和房屋租賃,銀行信貸和儲蓄,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貨運和客運,倉庫保管,信託行紀,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等經濟關系的合同法律規范(見合同);還制定了關於保護智力成果的著作權、發現權、發明權、專利權的有關法律、法規以及保護工商企業商標權等單行條例。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把經濟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制定和公布了許多關於不同經濟成分的經濟組織形式和法律地位、關於它們對於財產的所有和管理的許可權、關於經濟組織間開展多種形式互助協作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關於發展先進的科學管理和生產技術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法學界也有人認為,這些法律、法規不完全屬於民法,其中有的應屬於經濟法范疇。
4.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法建立在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本質。它的指導原則主要是: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保護和鞏固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正確貫徹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全面提高社會生產經濟效益的原則;當事人權利義務一律平等的原則。
㈢ 河北省法制調研中心有這個部門嗎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宗旨
關注社會焦點熱點、弘揚正氣遏制邪惡、反映民情民意,促進公平正義,展開學術爭鳴,推動法治進程。(從事企業戰略發展調研與策劃、政府重大項目戰略發展調研與策劃、重大法治個案調研、執法執政行為調研、綠色環保全面調研)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簡介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是司法部主管、中國行為法學會下屬的國家級綜合類法治調研單位。下設辦公室、顧問辦、研究室、社會工作部、宣傳部、機要室、對外聯絡部、機關事務接待處、內參部、編輯部、教育培訓中心、疑難及重大案件論證中心、事業發展部、資料檔案室、各省市聯絡處、法治人物評選委員會、全國培訓基地(暫定北京、湖南、浙江、廣東、遼寧)、等機構。
工作職能:進行法學理論及立法行為、行政行為、監察行為、審判行為、檢察行為、偵查行為、法律語言行為、企業商事法律行為、律師執業行為等實踐性調查研究。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的調研員和研究員分布全國多個領域,由著名法學家、行為科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大法官、高級檢察官、高級警官、高級律師、人代代表和政協委員組成,其調研形成的《調研報告》,可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國務院法制辦、著名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及地方黨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部門和領導的決策依據。
重大法治動態、優秀調研報告和具有參考價值的調研報告,調研中心不定期以《內參》或《法治動態》形式刊發並轉送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領導及各省、市主要領導。
調研、監督、策劃、指導地方執法、執政、執教、醫療和環保行為是本中心義務。若有重大事件和個案,歡迎投稿或投訴。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
1、主 任:鮑衛兵
2、常務副主任:唐建華
3、副主任: 黃開堂、楊繼純、劉旭輝、任樹輝、何雨春
4、首席調研員:
5、各省、市調研分部主任、調研員
6、各機關、企業研究員
7、基層通訊員、聯絡員、監督員
中國法治網通聯部
部長:曹衛國
中國法治網通聯部湖南分部
主任:史有德 副主任:羅修雲、史承龍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
㈣ 2008年十大法制人物
2008年十大法治人物 12月4日晚8點,中央電視台將推出「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特別節目《法治的力量——2008》。特別節目將評選產生2008年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經各方推薦,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候選人現已產生,法制網今天簡要介紹這些候選人的事跡。
(排名不分先後)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王江 男,51歲,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公安局郊區分局某派出所民警。王江是佳木斯市松木河鄉7個自然屯、3個農場、方圓133平方公里區域內惟一的警察。為了山區百姓的安寧,他把家搬到這里,一干就是13年。他結合農村警務工作實際,創造了王江農村警務工作「十法」。他曾榮立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2008年7月,被公安部、人事部授予「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榮譽稱號。
鄭太順 男,45歲,福建省長樂市人。紙牌、麻將,有人用它賭博,鄭太順卻用它們來勸賭。多年前,嫂子賭博輸掉100多萬元,這件事深深觸動了他。為了讓像嫂子那樣的人盡快遠離賭博,他大膽地將賭局中潛藏的種種玄機公之於眾。並開設專門反賭公益熱線,24小時義務為飽受賭博之苦的家庭服務。2008年9月8日,鄭太順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反賭研究會」,潛心研究勸人戒賭的方法以及賭局中的種種騙術,並將出版專著。
馬未都 男,52歲,北京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館長。
1996年,馬未都作為惟一一名群眾代表,參與文物保護法的起草制定,提出「允許私人收藏文物」的建議,2002年文物保護法進行修訂時被採納。馬未都創辦了我國第一個私人博物館,不僅填補了建國以來私立博物館的空白,而且定期策劃組織專題展覽,宣傳國家文物保護方面的政策法規。2008年,他歷經艱辛,從法國將流失國外的兩件圓明園瓷瓶追回,又從英國追回國寶級文物紫檀塔。2008年9月,新的觀復博物館落成,成為我國目前最大的公益性私人博物館。
戴元龍 男,37歲,福建省莆田公路稽徵處工作人員。2002年,戴元龍起訴電信公司,索要固定電話市內話費清單;2003年、2004年他起訴移動、聯通兩公司收取「來電顯示費」;2005年7月,起訴移動公司收取「國內漫遊費」。2005年11月,他起訴移動公司收取「簡訊息代收費」,該案二審勝訴,是同類案件國內首例終審勝訴。
鄭廣宇 男,55歲,河北省人民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局長。河北省第一個被判處死刑的廳級領導幹部受賄案、在河北省犯罪金額最大的豪門集團總經理貪污案等大要案成功偵辦的背後,人們記住了鄭廣宇的名字。鄭廣宇,從事檢察工作近30年,直接辦理和組織指揮查處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大要案。在繁忙的辦案之餘,鄭廣宇還熱心應用法學和檢察實務研究,出版了大量在全國檢察系統頗有影響的專著,並因此成為中國法學會會員。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韓長安 男,41歲,山西潞寶集團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作為民營企業的董事長,韓長安一直被當地群眾稱為「編外普法人」。截至目前,潞寶集團向潞城市中小學生贈送法律教材6萬余冊,價值近50萬元,向農民贈送法律讀本8萬余冊,價值56萬余元。潞寶集團在企業建立了民間第一家普法中心,大力推進依法治企工作。韓長安還積極投身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主動安排刑釋解教人員到企業就業。潞寶集團被長治市命名為「安置教育幫教示範基地」和「五五普法農民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教育基地」。
梅景田 男,63歲,北京市延慶縣農民。自幼生長在長城腳下的梅景田,30年用自己的行動守護著長城。作為長城防踏踩小組中年齡最大的成員,他大力宣講長城知識,收集相關文物,制止破壞和污染長城的不良行為,義務保護北京延慶石峽村周邊20多里的長城。2008年,梅景田被國家文物局授予「文物保護特別獎」,同時榮獲了「長城優秀保護員」的光榮稱號。
王百姓 男,56歲,河南省公安廳治安總隊民警。在排爆這一特殊警種里,王百姓先後參加了國內數起特大爆炸案件的偵破和重大事故的查處工作,為偵破案件及處理事故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他被人們稱作「和死神打交道的人」。2008年7月,王百姓被公安部、人事部授予「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光榮稱號。
王子英 男,49歲,北京市一名消費者。2008年9月
13日,王子英在酒樓就餐時,因自帶酒水而被強行收取了100元的開瓶費。王子英認為酒樓的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及自主選擇權,遂將酒樓告上法庭。經一審、二審,王子英勝訴。王子英「開瓶費」官司的勝訴,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一些地方消費者協會聯合發布聲明,稱餐飲企業設置「禁止消費者自帶酒水」的規定,或對消費者自帶的酒水收取「開瓶費」屬不公平交易。有的地方還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對「開瓶費」說不。
林文 女,19歲,福建人,大學生。10年前,林文剛剛8歲,便開始和媽媽一起用愛心關懷、幫助戒毒者。10年裡,林文堅持通過寫信、打電話、探望、上網等方式,與全國十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9名染毒青少年建立了幫教關系,其中有17人達到聯合國規定的3年半沒有復吸的戒毒標准,戒毒時間最長的已近十年。林文曾經是我國年齡最小的注冊禁毒防艾志願者,被團中央授予「中國百優青少年志願者」稱號,當選聯合國「攜手兒童青少年抗擊艾滋病」愛心大使。林文現在是一名醫科大學的學生,她有一個夢想就是去聯合國做禁毒防艾大使,以便更好地幫助更多的人。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費雲龍 男,52歲,吉林省延吉市人民法院法官。他用自己對事業的熱愛創造了當法官13年,審結各類民事案1100餘件,無一錯案,無一發回重審或改判,無一超審限,無一引發上訪、纏訴的卓著成績。2000年至2003年,在身患膀胱癌的情況下,他仍堅持工作在審判崗位,審理刑事案件327件。其中,在他病情最重的2002年審理了133件刑事案件,創造了年審結刑事一審案件的全州最高紀錄。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費雲龍「全國模範法官」榮譽稱號。
王利明 男,47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2008年,物權法頒布實施。這一法律凝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也凝聚了一大批法律工作者和法學專家的辛勤勞動,王利明正是他們的優秀代表。王利明是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曾被評為第一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他先後參與了經濟合同法、合同法、專利法、產品質量法、物權法等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和修訂工作,完成了《民法總則》、《物權法研究》、《侵權行為法研究》、《人格權法研究》、《合同法研究》等一系列著作,為推進我國法制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京城胡同「拍記隊」群體 在北京現存為數不多的胡同內,活躍著這樣的一群人,他們用鏡頭捕捉著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的點滴影像,用一張張鮮活而真實的照片向世人訴說著胡同的「美」以及四合院的「雅」。他們對北京胡同進行搶救性的民間發掘工作,用行動喚起人們對老北京傳統文化的珍惜和保護,用影像記錄著北京胡同的印記,呼籲更多的人來保護這獨特的文化遺產。
武秀君 女,46歲,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村民。5年前,武秀君的丈夫因車禍去世,留下270多萬元的債務。面對如山重債、年邁的公婆和兩個尚未成年的兒子,她毅然走上了養家糊口、替夫還債的道路。丈夫去世未到百日,武秀君開始拿著欠條和賬本挨家走,重新以自己的名義給人家打欠條。經過5年艱辛努力,她用行動履行了法律賦予的義務,還清了數百筆欠款,用真誠和汗水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趙玉中 男,48歲,安徽省巢湖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作為一名法律援助律師,8年來他接訪一萬餘人次,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500多件,勝訴率達98%。趙玉中被稱為「雷鋒式的平民律師」,榮獲「全國十佳法律援助工作者」稱號,並被推選為黨的****代表。
曹大澄 男,77歲,北京離休老幹部。2008年初,曹大澄在深圳對街頭流浪乞討兒童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詳細調查。隨後,他將兩萬多字的調查報告《救救孩子——深圳街頭棄嬰和病殘乞兒生存狀況調查手記》上報有關部門,得到高度重視。據此,深圳市展開了專項整治行動,19個拐賣、殘害、脅迫未成年人犯罪團伙被鏟除。2008年12月,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了打擊強迫、誘騙未成年人流浪行乞和強迫、誘騙聾啞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查處此類違法犯罪案件3600餘起,鏟除犯罪團伙320餘個,解救未成年人4200餘人。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袁月全 女,53歲,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法官。1987年到法院工作以來,袁月全審理了近5000件上訴的婚姻家庭案件。她不僅把撲朔迷離的案件斷得明明白白,而且在作出公正判決的同時給當事人送上關愛,溫暖了許多破碎的家庭。面對眾多難啃的「骨頭案件」,袁月全還創造了調解率40%的奇跡。她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女法官、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法官十傑,並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張京文 男,41歲,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局長。張京文帶領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年輕檢察官們,不畏艱險、秉公執法、迎難而上,成功偵破了包括國家葯監局醫療器械司原司長郝和平案件在內的一系列大要案,為我國反腐敗工作的深入開展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書寫了精彩的一筆。 (轉於鐵血論壇)
㈤ 盧代富的詳情
自1988年6月以來,一直在西南政法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先後為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和外國進修生主講經濟法學、農業法、商法、企業法、公司法等課程。近年來重點講授商法、公司法、企業法和經濟法課程。
合作完成並出版專著、教材、譯著、大型工具書30餘部;出版個人專著《企業社會責任的經濟學與法學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有的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刊物轉載。合作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產品質量法律問題研究》、《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國家干預法治化研究》;獨立完成司法部研究課題《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主持國家軟科學課題《中國農村福利保障與發展研究》、重慶市軟科學課題《重慶市促進就業政策與法制研究》等。 近年來,多次獲得各級教學、科研獎和其他榮譽稱號。其中獲得的省(市、部)級以上獎勵包括:1995年,《經濟法教學改革》(合作)獲四川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法教學改革》(合作)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四川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2年5月,副主編的《經濟法學》獲司法部優秀教材二等獎;2002年10月,副主編的《經濟法學》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國家級二等獎;2005年,作為主要參與人的《在經濟法重點學科建設中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新思路》獲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年,在重慶市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中,個人專著《企業社會責任的經濟學與法學分析》獲一等獎,合作專著《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獲三等獎。
獲得的其他重要稱號還有:1993年,被授予「重慶市優秀教師」稱號;2003年,被授予「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4年,被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授予「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稱號。
㈥ 如何加強基層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一、增強做好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黨中央、省委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等若乾重大問題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和部署。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舉措,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的有效途徑。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依法治省工作緊密結合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實現法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的良性發展互動,有利於夯實龍江法治建設的文化支撐,有利於創造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良好的法治環境,有利於創造具有地域特色、體現當代法治建設方向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使公民普遍確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意識,養成崇尚法治權威、依法辦事的習慣,使法治文化建設逐步成為全省廣大公民的主動意識和自覺行動。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動人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權威和社會公平正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組織及其辦事機構,要進一步提高做好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這項工作擺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法治理念、推動法治實踐」為主旨,科學規劃,整體推進,注重特色,開拓創新,有重點、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法治文化活動,為建設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提供內在動力和精神支撐。主要目標:通過不斷拓展法治文化的覆蓋面,增強法治文化的滲透力,逐步建設成與社會主義法律法規體系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協調,與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建設相呼應,與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相傳承,集法律知識普及、觀念引導、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體系。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設中的教育、熏陶、引導作用,進一步提高全體公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觀念。基本原則:堅持把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推進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寓於法治建設各個環節,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植入各種文化表現形式,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深入發展。堅持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深化法治實踐,豐富法治文化形式,使公民自覺接受法治的熏陶。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重點普法對象的學法用法,積極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堅持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努力形成具有地域和行業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設品牌,提高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滲透力。堅持探索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規律和特點,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升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拓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有效途徑
開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活動。組織多種形式的法治論壇、法治文化成果展,開展「法治人物」、「法制好新聞」評選,以及法律知識競賽、學法用法演講、法制故事宣講、法制文藝匯演、法制電影巡映、法制書畫展覽等法治文化活動,扶持和鼓勵文化館、圖書館、藝術團體、電影公司等文化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成果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單位、進軍營活動,開展優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宣傳、展示工作,擴大法治文化的引導力和影響面。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按照主題鮮明、格調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建設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法治場館、法治畫廊、法治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街區等。力爭在3年之內,使法治文化陣地覆蓋每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和村(居)。依託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農家書屋、社區文化中心等,逐步完善基層法治文化公共設施體系,發揮其功效。
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產品創作與傳播。把法治題材納入文學藝術創作,舞台藝術表演,電影、電視劇和動畫製作,以及報刊、圖書、音像電子與網路出版計劃,著力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深受群眾喜愛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引導文化企事業單位開發推廣優秀法治影視戲曲作品,組織創作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法制文藝、法制故事、法制漫畫等作品,並適時組織作品徵集等主題活動。每兩年開展一次法治文化作品評獎表彰工作。努力打造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傳播平台,運用優秀文藝作品和優質文化服務感染人、熏陶人、影響人,促進公民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情感認同和心理認同。
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理論研究。積極拓展法治文化建設研討交流新途徑,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理論研究,把握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和內在規律,優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傳播藝術,力求把社會主義法治的內涵要求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打牢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宣傳、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牽頭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和全體公民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各市(地)、縣(市、區)以及各系統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領導協調機制,落實責任單位,明確工作職責,量化工作指標,強化考核措施,充分調動各有關單位參與法治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整合資源,加強隊伍建設。依託各級各類藝術表演團體、群藝館,建立法治文化的作品創作、文藝演出專(兼)職隊伍。以有文藝文學創作、書畫愛好專長的公民為骨幹,建立基層業余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演出隊伍,扶持民間藝人參與和開展適合基層的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鼓勵群眾自我組織、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活躍基層法治文化活動。
強化保障,確保工作推進。健全法治文化建設的目標管理、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鼓勵引導各地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建立以政府支持、企事業單位自籌、社會各方面贊助的經費保障機制,結合城鄉環境改造、市政建設、新農村建設、基層文化建設,加大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培育和樹立法治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組織法治文化建設現場觀摩和經驗交流,以點帶面、循序漸進,積極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深入開展。
㈦ 如何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創新
(一)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理念的創新
法制宣傳教育的不斷推陳出新,關鍵在於不斷產生適應時代要求的新思維、與時俱進的新理念,必須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深化和准確認識。一是法制宣傳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密不可分的部分和重要內容。二是法制宣傳教育,「法律至上」理念是至要,要使公民由對法律的實用需求上升到對法律內在的價值目標和權威的崇敬。三是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不應再是普及性和灌輸式的說教,而應注重服務,重在幫助群眾提高認識和依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是法制宣傳教育,要與依法治理緊密結合,領導幹部、公職人員必須把法治理念真正植入心腦,切實做到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五是法制宣傳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堅持不懈,滴水穿石。六是法制宣傳教育,既要靠責任,靠精神,靠奉獻,更要靠制度,靠機制,靠法律。實現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自身的法制化,本身就是法制宣傳教育的成果。七是法制宣傳教育要增強市場意識,政府主導的法制宣傳教育必須強化,社會化、市場化的法制宣傳教育也必須精心研究。
(二)法制宣傳教育形式的創新
法制宣傳教育的形式和載體,是影響法制宣傳教育實效性的重要環節,法制宣傳教育的形式、方法、手段、載體必須要不斷推陳出新,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一是要積極拓展載體。首先要充分利用媒體營造氛圍。要鞏固好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已經是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內容,在這些媒體上開辟法制宣傳教育專欄,辦成系列,辦出特色,形成氛圍。同時要研究和利用好新興媒體,把法制宣傳教育從群眾在法律上一個簡單的獲取過程變為群眾與普法者互動互融過程,實現「普法網站」、「手機報」、「電子報」的「報網互動」、「台網互動」功能,體現宣傳教育的多元化、開放性、生動性和及時性,讓群眾喜聞樂見,潛移默化,寓教於樂。其次要佔領陣地鞏固平台。發揮好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街道的櫥窗、板報、電子顯示屏等基礎宣傳陣地作用,寓法制宣傳教育於日常生活的時時刻刻;依託好黨校、中小學校等社會教育陣地,創辦各類法制學校,拓展法制宣傳教育的領域;構建好家庭學法陣地,通過編印發放法律讀本、法制宣傳台歷、掛歷等,將法制宣傳的觸角延伸到與群眾家庭生活密切相關的方方面面。二是不斷創新手段。既要堅持傳統的做法,在各類宣傳日、宣傳周、宣傳月活動開展法制宣傳,又要不斷創新普法手段,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加大法制文藝創演力度,增加城鎮建設中的法治元素,落實「訂單式普法」和「靶式普法」,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主動性,增強法制宣傳的實效性。
(三)法制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的創新
堅持法制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是深化普法教育的內在要求,是不斷提高法制宣傳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推進法治城市(縣區)創建活動,把法治城市(縣區)創建活動作為深化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載體,制定創建活動的指導性意見,制定評先表彰條件和檢查考評辦法,及時總結推廣經驗,使各地結合實際,積極穩妥地扎實推進。要不斷提高基層創建活動的質量和水平。要構建法治實踐的綜合評價體系,不僅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治理方面進行評價,還要在法治環境、法治意識、民生保障上進行評價,不僅在具體指標上進行考核,還要引入社會評價、民意測評等機制,體現法治創建的全民性和全面性。要建立「法治單位」、「法治鄉鎮」、「法治村社」、「法治學校」、「誠信守法企業」等「法治細胞」逐級評選、申報、驗收、公示、復查等動態管理和考評機制,提升創建質量和水平。
(四)法制宣傳教育科學評估考核的創新
科學評估考核是推動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的有效手段。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探索,形成一個比較客觀的綜合評價體系。一是完善小康社會的評價體系,科學合理地確定法制宣傳教育在小康社會的佔比。二是要把法制宣傳教育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發展目標和各級黨委、政府任期目標進行管理,明確為「一把手」工程進行實施,從而確保工作、人員、經費等保障機制的落實。三是以定期開展公民法律意識狀況調查為依託,了解分析各類重點對象的法律需求,找准法制宣傳與公民法律需求的結合點,不斷校正宣傳重點及宣傳形式和方法。四是階段性檢查與五年驗收相結合,切實開展階段性的評估檢查工作,檢驗宣傳教育成效,強化措施抓落實,確保法制宣傳教育目標任務的全面實現。
㈧ 從法杯全國大學生法治中國調研大賽實施方案
大賽主辦、指導、承辦與協辦單位
主辦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指導單位: 中國社會學會法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協同創新與數字治理研究基地
《人民法治》雜志社
承辦單位: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華東政法大學法與社會研究中心
華東政法大學社會調查研究所
協辦單位: 從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三、大賽工作機構
「從法杯」全國大學生「法治中國」調研大賽由大賽組織委員會(下文簡稱組委會)統籌安排和指導,組委會下設大賽工作委員會與專業評審委員會。
組委會負責大賽的統籌安排和總體指導,確定大賽規則、目標和程序。由主辦單位、承辦單位與協辦單位共同組成。
工作委員會負責大賽的組織、管理與協調,由主辦單位與承辦單位共同組成。下設會務、宣傳、財務三個分委員會以及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華東政法大學社會調查研究所。
專業評審委員會負責確定有關規范及賽題、制訂賽事評審規則和實施細則、評審參賽作品等工作,由法律實證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
四、大賽主題
圍繞法治中國建設,2021年大賽包括以下主題(也可自主選題):
1. 如何解決基層司法所在公共法律服務中的缺位問題
2. 人民調解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調解員職業化)
3. 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的實際運作及其影響因素
4. 公共法律服務標准化、規范化、精準化
5. 大數據與市域社會治理中的矛盾排查和風險研判
6. 基層軟法治理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7.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與優化營商環境語境下的執法公信力研究
8. 律師行業服務評價模型研究
9. 公證行業服務評價模型研究
10. 司法鑒定行業服務評價模型研究
11. 法治宣傳效能評估模型
五、參賽對象和參賽作品
(一) 參賽對象
關注中國法治進步並對法律實證研究有一定興趣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以個人或團隊為單位(原則上每支團隊人數不超過8人)。團隊調查報告的著作權屬於第一作者所在單位。考慮到賽事的公平性,分為本科生組和碩士研究生組,兩組獨立評審、分別設置入圍名單和最終獎項。鼓勵本科生以團隊形式報名參賽。
(二) 參賽作品要求
1. 參賽作品為調查報告,利用現有資料庫(如CGSS等)撰寫報告的不能參賽
2. 選題新穎,並具有理論與應用價值
3. 研究方法運用恰當,包括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
4. 格式規范,以《社會學研究》格式為准
5. 正文部分不超過20000字,其他支撐材料可以放在附錄
6. 提交作品為近三年原創作品(即調研時間自2019年起),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已經發表過的作品不得參加本次調研大賽。一經發現,取消參賽資格。
六、賽程賽制
「從法杯」全國大學生「法治中國」調研大賽每年舉辦一屆。
本次大賽分為初審、復審、決賽展示三個階段。
(一)初審環節
將邀請由不少於6個單位的專家進行評審打分,評審標准包括選題、資料收集與分析、結果呈現、學術規范等,每一參賽作品由多位評委進行評分後,取平均分為該作品最終成績。最終推薦排名本科生組第1-12名、碩士研究生組第1-12名進入復審。
(二)復審環節
將邀請由不少於6個單位的專家進行評審打分。評分結構:選題意義20%,內容結構50%,學術規范性30%。每一參賽作品由多位評委進行評分後,取平均分為該作品最終成績。兩組評分第1-6名的作品,共12個參賽作品進入決賽展示環節,第7-12名的作品獲優秀獎。
(三)決賽展示環節
將邀請由不少於8個單位的專家進行現場評審打分。參賽選手通過PPT、視頻、圖片等形式進行現場答辯。每一參賽作品的現場打分取平均分為該作品的最終成績。最終分別評選出本科生組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碩士研究生組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
七、賽事流程
本次大賽採取網上報名方式,參賽選手在截止日期(2021年9月15日24點)前,將報名表(附件1)與參賽作品電子版(統一封面格式見附件1)以郵件形式發送到[email protected]。郵件標題統一格式:「從法杯」大賽+姓名+就讀學校院系。
㈨ 法制主題班會主持詞.
法制教育主題班會
主題目標 :把握青春,拒絕沉迷網路。
班會目的 :
1.通過這次主題活動,同學們進一步認清了網吧給他們帶來的負面效應,也堅定了他們拒絕沉迷網吧的決心。
2.珍惜在校的時光,正確利用網路,提高專業技能。
班會內容: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針對少數學生上網成癮,影響學習,不利健康成長的實際情況,開展了「遠離網吧,健康成長」主題班會活動。教育、幫助學生遠離網吧,在學校學生中形成了勤奮學習光榮,迷戀上網可恥的良好氛圍。班會中,同學們暢所欲言,許多同學認為進網吧有一定的益處,如通過玩游戲可以鬆弛神經,獲得樂趣;通過上網可以查詢資料,開拓視野等,但沉迷網吧對於我們學生來說,弊端更多。
開展方式:
通過班主任講演,結合製作案例或法制漫畫幻燈片,觀看有代表型的案例短片,同學們課堂討論,班主任總結方式從而加強同學們的對沉迷網路和加強自我保護的法制觀念。
班會過程:(25分鍾)
案例引入:
案例一、沉迷網路聊天,荒廢學業(結合本班上學期被因上網,夜不歸宿,逃課缺課,最後被開除的朱**同學,為例)
案例二、網路游戲上癮,7歲少年小新為偷錢上網,竟殘忍地砍死奶奶,並砍傷爺爺,為例。
案例三、在黑網吧里,不良青年的引誘,「近墨者黑」,試吃軟毒品,走上吸毒之路。
案例四、黑網吧深深影響青少年的身體發育,黑網吧存在的安全隱患,以某網吧著火事件導致火災為例。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主要表現為:一、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較差,時間觀念淡薄,在網吧一坐就是半天,嚴重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二、學生進網吧多數是為了玩游戲,有些同學因此而上癮,上課、做作業不能集中注意力,導致厭學、逃學、學習成績下降。
案例二:為什麼小男孩會做出如此的行為:據《北京青年報》2000年6月9日的報道稱:「至少10%中小學生沉迷於電子游戲,成癮症狀與毒品海洛因極其相似」。文中采訪的武漢精神衛生專家通過研 究分析接觸到的病例總結出的結論是:青少年一旦沉迷於游戲機,即會產生愈來愈強烈的心理依賴和反復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時便出現情緒煩躁、抑鬱等戒斷症狀。這種成癮症狀和戒斷症狀同時存在的特徵,與毒品海洛因的成癮行為特徵極其相似。「……一位多年主辦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的檢察官說,去年由於玩游戲機引發犯罪的已佔青少年犯罪案的10%。」有些學生頻繁進入網吧,花光了自己的零 花錢,便採取騙、偷、敲詐等違法手段,一步步走上犯罪的道路。
案例三:黑網吧人員復雜,導致自己也不思上進,行為散漫,成為不良少年。大量不健康的商業性娛樂場所也走進我們的生活,在調查中,閑散未成年犯和非閑散未成年犯的居住環境中娛樂場所的分布所並沒有顯著差異,但是二者的總體比例都比較高。如表所示:(數據來自青少年研究網)
案例四:青少年正在長身體期間,網吧內不僅空氣渾濁,環境惡劣,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如黑網吧都在較偏僻處,安全設施及安全保護能力都不到位。
班會討論:(10分鍾)
請同學們舉身邊的正面的例子來說明適當利用網路對我們的幫助,同時,舉反面的例子來說明沉迷網路的危害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同學們對沉迷網路的危害性的認識。
班會總結:(10分鍾)
有人曾作過這樣一個比喻:網吧對青少年的危害決不亞於邪教,是腐蝕青少年的「電子毒品」。由於網路具有信息量大且新奇等特點,加之大量形形色色的網路游戲及色情影片反動等信息,甚至還有網吧經營者提供的免費食、住、行等優惠手段,使不少青少年沉迷於網吧。這種沉迷往往無法自拔,同毒品的成癮性是很相似的。這種迷戀網吧對青少年群體至少存在以下幾種顯著的危害:
1、影響青少年性格的完善。長時間的上網使處在成長期的青少年處在於一種虛擬的世界中,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相混淆。有人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那些沉迷於網吧的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往往表現為沉默寡言、孤僻,和同學不能正常溝通等等,這些性格特徵除了極易引發不良後果外,更會使學生將來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
2、影響青少年誠信品質的形成。大多數青少年上網的內容都是網路聊天,由於這種交流方式具有匿名性,因此學生在聊天時通常無所不說、無所顧忌,久而久之的後果便是做事為人的不負責任,缺乏誠信。
3、影響青少的情感世界。青少年處於情竇初開的年齡,嚮往與異性的交往,網路便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空間,但在網上「你、我、他」通常都是虛假的,這種虛無的情感只會導致青少年走向情感誤區,無法自拔。
4、影響青少年的遵紀守法意識。由於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較差,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如果過多的受反動、暴力、色情的腐蝕,往往會走上犯罪的道路。我院曾有一名學生,因為上網在網吧與外人搶網友,便採取暴力極端的方式實施了持刀打架行為,結果呢?受到了法律的嚴懲,害人害已。
同學們,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正確利用網路,它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提供很多的幫助。如果沉迷網路,終究會被網路毀了我們的人生。我們要學會揚長避短去利用網路。切記,不能請把握自己的青春,拒絕沉迷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