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銀行防範道德風險

銀行防範道德風險

發布時間: 2022-05-20 16:30:30

道德風險的化解措施

1、 建立相關立法制度。「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也。」建立信用體系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逐漸消滅道德風險發生的空間。而信用體系的建立,一方面要建立在相應的 意識形態領域教育基礎之上,另一方面更要建立相關立法制度,從制度上嚴厲懲治、打擊道德風險犯罪,尤其是發生在金融領域的道德風險犯罪,這才是根本。可喜的是,「十五大」已把建立信用體系放在視野之內並列為當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2、提高銀行內部經營人員的風險意識。截至目前,我國尚未發生重大的金融風暴。20世紀末,雖然東南亞國家金融遭遇危機,但對我國經濟的破壞性並不大,因此國內金融從業人員沒有真正意識到金融風險所帶來的毀滅性。我們看到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對金融風險的利益的驅使是道德風險出現的重要原因防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存在著極大的潛在風險。未雨稠繆,防範道德風險首先應從提高銀行內部風險意識做起,這是 基礎。
3、提高信貸不良資產界定的預見性及信貸風險預警系統的靈敏度。目前各銀行仍然缺乏綜合的、可信的違約數據和損失覆蓋數據,缺乏充分的返回檢驗結果,監管難跟上,對信貸風險的預警提示遠遠達不到管理的要求,由於缺乏充分而可靠的信息,對道德風險的防範也就難以企及。提高信貸不良資產界定的預定性及信貸風險預警系統的靈敏度則能有效防範和化解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以增強銀行防範風險的能力。

Ⅱ 怎樣防範存款保險制度產生的道德風險

防範存款保險制度的道德風險,首先要考慮存款保險制度涉及的利益相關方,包括存款保險管理機構及投保銀行兩方,具體主要涉及費率的核定、調整及清償方式的審核確定。明白了相關方和相關事項,防範道德風險,首先就應在制度建設方面,盡可能使用定量判斷標准,減少定性判斷標准,即使有定性標准,也應由若干定量標准計算而得。

Ⅲ 銀行如何避免道德風險

把客戶利益高於自身利益

Ⅳ 什麼是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代理人簽訂合約後採用隱藏行為,由於代理人和委託人信息不對稱,給委託人帶來損失。保險市場上的道德風險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後,降低對所投保標的的預防措施,從而使損失發生的概率上升,給保險公司帶來損失的同時降低了保險市場的效率。

基於理性人假設,個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由於任何預防性措施的採取都有代價,同時保險公司承擔了保險的全部風險,所以理性的投保人不會在預防措施上投資,這樣增加了風險發生的可能,給保險公司帶來了損失。更為極端的是個人會促使損失的發生,從而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保險公司預計到投保人投保後的這種行為,就會要求投保人交納更多的保險金,這樣降低了保險市場的效率。投保人相對於採取預防措施下的收益也會降低。此外,保險公司為了激勵投保人採取預防措施,可以採用設置免賠額,並且要求投保者也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利益,能夠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什麼是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並不等同於道德敗壞。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

在經濟活動中,道德風險問題相當普遍。獲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險市場時,發現了一個經典的例子: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率約為10%,有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發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保費為保險標的15%。按常理,這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應獲得5%左右的利潤。但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後,這幾個學生發現自行車被盜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這是因為自行車投保後學生們對自行車安全防範措施明顯減少。在這個例子中,投保的學生由於不完全承擔自行車被盜的風險後果,因而採取了對自行車安全防範的不作為行為。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道德風險。可以說,只要市場經濟存在,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

二、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主要例證

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資金的贏利性企業。在經營貨幣資金過程中,商業銀行與儲戶(社會公眾和企業)、與貸款戶(個人和企業,主要是企業)、與它的上級管理部門形成了一連串的資金使用上的委託代理關系。在委託代理過程中,由於擁有不同的信息導致博弈雙方不作為的道德風險。下表列出了商業銀行在上述三對委託代理關系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

商業銀行的地位

商業銀行可能的道德風險行為

商業銀行與儲戶的委託代理關系

代理方

損害儲戶利益的行為

1、存款過程中拒絕接收零幣、殘破幣,不為小額存款戶辦理存款

2、低於或變相低於國家規定利率向儲戶支付利息

商業銀行與貸款戶的委託代理關系

委託方

損害貸款戶利益的行為

1、高於或變相高於國家規定利率向貸款戶發放貸款

2、為了減少貸款風險減少(變相減少)甚至不向社會公眾和企業發放貸款

商業銀行與上級管理部門的委託代理關系

代理方

與上級管理部門目標不一致行為

1、貸款發放過程中的以貸謀私行為;

2、經營管理活動中謀求政績(如高息攬存行為、機構資產盲目擴張等);

3、不良貸款處置過程中的不作為或無效作為

商業銀行向博弈對手轉嫁風險後果的程度,決定了商業銀行道德風險在不同的委託代理關系中有不同的現實表現。在與儲戶的博弈中,商業銀行無法向儲戶轉嫁風險後果,因而在這一類委託代理關系中產生道德風險的機率極低;在與貸款戶的博弈中,盡管兩者都存在著嚴重的軟約束,但一旦其中一方可以將其風險外部化時,道德風險就無孔不入,這正是部分企業高息都不能貸到款(商業銀行角度的道德風險)和部分企業有錢都不還貸款(貸款戶角度的道德風險)的共同原因;在具體經辦人員與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下級機構與上級管理部門的博弈中,由於委託方的制度軟約束(特別嚴重的是國有資產出資人的不明導致的委託方缺位),致使代理方隨時隨地都有轉嫁自身行為風險後果的沖動和可能,道德風險不可避免地大量發生,並不斷強化前兩類委託代理關系的道德風險。比如在貸款發放過程中,有的貸款經辦人員並不以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和資產的保值增值為目的,而是以追求資產規模的最大化為目的而盲目進行貸款擴張,或是以逃避貸款責任追究為目的而「慎貸」「惜貸」。

三、監管當局對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監管

透過上面的分析,我認為,監管當局對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監管,必須注重以下幾點: 1、對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監管,核心在於監管商業銀行(包括商業銀行經辦人員)轉嫁自身風險的行為。而要監管風險轉嫁行為,必須強化對商業銀行(尤其是商業銀行經辦人員)的制度約束。 2、在商業銀行三類委託代理關系中,重點做好具體經辦人員與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下級機構與上級管理部門之間道德風險的監管。在這一類道德風險監管中,督促商業銀行健全完善內控制度,形成上下級機構、單位與部門、單位與個人共同一致的目標驅動體系,是重中之重。 3、監管當局要嚴防商業銀行第四類道德風險的產生,即在監管和被監管過程中商業銀行為了逃避監管當局的監管而採取的不合作或隱瞞重要事實、虛報相關數據等行為的發生。

Ⅳ 商業銀行的風險都有哪些以及如何防範

一般而言,商業銀行的風險是由其內外眾多因素引起的。如果我們站在商業銀行的角度進行觀察,可以發現誘發商業銀行風險的因素大致有三個。

1.主體因素,指商業銀行本身。由於商業銀行具有資產負債不對稱的特徵,決定了其資產的流動性必須保持在一定的比例,否則就會出現清償力不足的風險;由於商業銀行具有高負債經營的特徵,容易導致其內在的不穩定性;由於商業銀行具有信息不對稱的特徵,一方面會使銀行產生不良資產,另一方面容易引起公眾的不信任,從而影響銀行的安全。

2.客體因素,指直接與銀行打交道的企業、公眾等。從商業銀行的負債方面看:商業銀行的經營是建立在各個存款人不會同時提款,存款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的假設基礎上的。但是這種假設是否成立,並不取決於銀行本身,而取決於公眾對銀行的態度。因此公眾的行為可能會給銀行帶來一定的風險。從商業銀行的資產方面看:銀行的多數資產是貸款,而貸款一般難以交易和不具備客觀決定的市場價值。當一筆貸款成為逾期之後,就很難確定這筆貸款未來的現金流量准確的現值,從而會給銀行帶來風險。另外,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後還可能產生道德風險。借貸市場的道德風險有三種具體表現形式:一是改變資金用途,一旦貸款放出去,貸款人就很難對借款人進行監督,借款人處於利益的驅動,很可能去投資於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二是一些有還款能力的借款人可能隱瞞自己的收入,不歸還銀行貸款;三是借款人取得資金後,對於借入資金的使用效益漠不關心,不負責任,不努力工作,致使信貸資金發生損失。

3.環境因素,指商業銀行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制度環境。這些環境因素同樣會對商業銀行風險的產生起著關鍵的作用。(1)市場經濟中「市場失靈」現象的存在使政府宏觀調控與干預必不可少,但是政府也不是萬能的,「政府失靈」的現象也同樣存在,其對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帶來了直接的沖擊。前些年,我國政府對銀行、企業經營有較大的干預、指導和保護主義政策,這種體制在改革開放後的20年間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如商業銀行在政府的指導下對企業無限制地放款,形成了「銀行導向」型金融,只是在經濟增長乏力時,企業虧損,銀行仍需對企業繼續支持,最終不良資產越積越多。同時在政府的保護下,銀行不思進取和產品創新,競爭力下降,穩定性差。

除此之外,監管不適應也會導致銀行風險。監管不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監管政策的失誤;二是監管水平不高,如監管制度不完善,監管資源不足等。同樣,銀行監管過度會使銀行感到被管得太死,從而影響到銀行的業務創新,降低銀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加大銀行風險。(2)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對銀行穩健經營具有決定意義。在一個宏觀經濟的總量和結構都比較協調的經濟體中,市場通過價格信號起到對資源合理配置的基礎作用,經濟運行的效率較高,銀行成長所賴以生存環境良好,因此其經營也相對穩健;相反,如果經濟運行不健全,則會帶來銀行風險。(3)金融全球化在降低融資成本、給金融業提供新的牟利機會的同時,也給銀行的穩定性帶來了風險。一是全球化使銀行進入了很多原來並不熟悉的區域,增加了學習的成本,加大了經營風險;二是全球化打通了銀行風險傳導的國際通道,使銀行風險的傳染性更大,同時也加大了銀行風險解決成本;三是全球化為銀行跨國「監管套利」創造了條件,加大了監管的難度,同時加大了銀行的風險。

簡單來說,就是這樣。但是拓展開來,還有很多

Ⅵ 如何防範基層銀行員工道德風險

從廣義上來說,道德風險是指與人的品德有關的無形的因素,即是指由於個人不誠實、不正直,促使風險事故發生,以致可能引起社會財富損毀和人身傷亡。導致道德風險發生的直接原因是當事人之間獲取的信息不對稱或信息不完整,當監督成本太高以至超過監督收益時,在獲取信息方面占優勢的一方有可能為實現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監督不到位的情況下採取不利於他人的行動,侵佔他人的利益。具體在商業銀行內部,銀行決策層、管理層、經營層明知其作為或不作為不符合商業銀行的長遠利益,但因認為這種作為或不作為可能不被發現或即使被發現所帶來的損失也小於所帶來的收益,而作出決策所形成的風險就是商業銀行的內部道德風險。

一、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的層次分類與表現

按照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道德風險可總括為如下三個層次:

商業銀行決策層(如董事會成員)的道德風險:在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產權體制下,決策層個人大多不擁有與其職權相適應的產權,事實上並無足夠的經濟能力對決策結果負責,或者只負有微不足道的責任,這是決策層仍然存在道德風險的根本原因,具體表現在決策行為的非市場化,對高級管理層的約束力軟化,對違規行為反應遲鈍等等。

商業銀行管理層(如總分行管理級員工)的道德風險:決策層的道德風險增加了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如表達意見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標短期化,在決策層對高級管理層的約束力軟化的情況下,不同形式的越權經營,對下級違規行為反應麻木甚至默許,賬外經營,操縱會計報表,人為調整統計數據,報喜不報憂等等。

商業銀行經營層(如操作/執行人員)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的經營層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觀信息量最豐富的層次,由於其獲取的微觀信息量最大,當管理層的監督不到位時,成為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發生頻率最高的層次。如工作人員利用制度漏洞作案,高素質人員利用電腦作案,信貸及不良資產管理人員刪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實信息誤導管理層等等。

二、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的控制

我國銀行業的安全與發展不僅取決於建立起有效的銀行安全網,還取決於銀行內部道德風險的有效控制。

1、加強對員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員工的思想道德水準可從根本上降低商業銀行的內部道德風險特別是降低經營層道德風險,但僅由商業銀行通過加強員工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員工被動地接受職業道德的灌輸,以提高員工倫理道德水平,這在防範或控制內部道德風險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這是一個社會學的課題,只有全社會倫理道德水平的提高和信用體系的完善,才能真正實現銀行員工整體道德水平的提高,對於一家商業銀行來說這是成本高而收效慢的方式。因此,銀行加強員工政治思想工作的重點要著眼於建立員工的企業歸屬感和工作自豪感,並通過長期不間斷的合規經營理念的滲透和企業文化的培育,建立合規經營、合規操作的經營觀念。

2、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在商業銀行目前的經營管理體制下,強有力的規章制度和規范的業務操作是控制內部道德風險的最有效手段。要按照《金融機構內部控制指導原則》的要求,建立覆蓋所有業務品種和業務操作環節的規章制度。要全面建立內部授權制度,增加內部授權透明度;明確各授權崗位的業務操作程序;正確處理發展與規范的關系,堅持內控優先原則,發展必須在規范的范圍內發展;嚴格內控標准,任何人、任何業務都必須處於內控制度的控制下,任何情況下不能出現例外。

3、建立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應該說國內商業銀行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作為上市公司的上市商業銀行,其股東的職能作用得到了相對強化,但現實情況是要實現決策層以其自身權益對銀行的經營效果負責,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股東大會及商業銀行內部監督系統還無法實現對決策層和高級管理層的有效制約。必須真正建立起商業銀行決策層以其自身權益對銀行的經營效果負責,經營者直接承受經營失敗的經濟責任的產權-管理體制,對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的控制才可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4、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外部監督,可有效地降低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在這方面應發揮銀監會及銀行同業公會的作用,如建立金融從業人員信息庫,對不適合擔任商業銀行高級管理職務的人員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業銀行獲取人力資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業銀行提高對違規經營責任人員處罰的透明度等等。促使商業銀行在進行高級管理人員任用時不僅僅限於銀行監管部門的資格審查,而且從自身的風險控制角度自覺加強人事任用的審慎性,降低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

5、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商業銀行因用人失察而導致內控失效,形成巨額風險甚至損失的情況屢見不鮮,這足以說明現行的人事管理體制存在問題,因此有必要完善現行的人事管理體制。一是要嚴格人才選拔的標准和程序,嚴把進人關。增加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人才的比例,考試可能無法做到對人才的全面評價,但可極大地提高選拔的客觀性,提高員工整體素質;二是要增加人事任免的透明度,降低人事任免工作中的主觀性;三是要真正落實重要崗位及高級管理人員的任期責任審計制度及離任審計制度,任期責任審計結論及離任審計結論要真正成為人事考察的重要依據,改變任期責任審計及離任審計在人事任免中僅僅是例行程序的現狀。

6、下達合理的考核指標。考核指標的制訂要全面考慮是否符合實際,是否有利於銀行的長遠經營目標,不能誤導各級經營管理人員。商業銀行作為企業,經營業績和經營規模當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作為決策層絕不應過於強調某一方面的重要性,不能讓利潤或經營規模掩蓋一切,否則可能對管理層和經營層傳達錯誤信息,以增加風險為代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內控環境,直接引起內部道德風險的增加。要減少考核指標制訂過程中的主觀性,在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建立起以利潤、不良資產控制為主,業務規模為輔的考核指標,實現商業銀行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綜合平衡,最終實現長期利潤最大化。

7、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並嚴格執行。目前特別要盡快建立並嚴格執行對違規經營及形成不良資產的責任人員的責任追究制度,在追究直接責任人員責任的同時也要追究單位領導人的責任,以提高領導層的責任心,徹底改變國內各商業銀行在這方面的落後現狀。

8、加強內部稽核。要將對內控制度進行再監督的內部稽核制度作為商業銀行內控體系的核心,提高內部稽核的獨立性和稽核覆蓋面,充分發揮其確保各項內控措施得到全面落實的關鍵性作用。要在稽核部門與業務管理部門之間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流動渠道,並嚴格稽核整改要求,以提高稽核工作的效果。通過以上方式充分發揮內部稽核在控制內部道德風險方面的重要作用。

Ⅶ 銀行如何防範操作風險

早在2005年銀監會就提出了13條防範操作風險的意見,並督促銀行機構落實「內控十三條」,從央行的重視程度和督促力度,就可看出防範操作風險已成為規范業務發展的重要和必要內容。因此,我國各商業銀行近年來紛紛開展了全行性的操作風險大檢查,同時採取不同的方式來防範操作風險。對如何加強內控建設,構建防範操作風險的長效機制,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打造先進的內部控制文化,要以科學發展為指引,樹立健康經營理念。正確認識內控機制的重要性,加強員工職業道德培養和警示教育,提高內控與員工的價值關聯度,切實防範員工因道德風險引發的違規、違法行為。通過培育金融企業合規文化,營造良好的內控文化氛圍,並通過教育與管理、激勵與約束相結合,這不僅有助於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還使人的自覺行為與制度對人的約束有機結合,也有助於防範道德風險。同時正確處理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牢固樹立先規范、後發展的經營理念,嚴禁違規辦理業務。
2.嚴格崗位職責管理,要以風險防範為前提,培育風險管理文化。崗位職責要明確各部門、各崗位和下屬分支機構的內控職責,一級對一級負責。實行任務到崗、責任到人,做到定人、定事、定責,做到工作崗位、工作范圍、職責許可權清晰,使內控覆蓋所有風險點,包括決策、執行、監督的全過程,重要崗位、主要風險環節做到相互制約、相互制衡。
3.加強風險管理基本制度建設,要以規范管理為目的,夯實持續發展的基礎。嚴格崗位分離制度,加強事前防範;嚴格授權管理制度,加強風險事中控制;加強對高管和重要崗位人員的控制,離崗審計。如從目前農業銀行基層行的管理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較多的薄弱環節,強化管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要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建立建全制度,清理制度盲點,彌補制度空白點,堅持內控在前,制度先行,使各種經營行為都置於制度約束之下,加強制度執行力度,特別是要切實落實業務營運制度、管理制度、處罰制度,把管理工作和控制融入到每個崗位、每個環節。其次要加強崗位控制,按照縱向有監督、橫向有制約,從優化業務流程著手,形成機控和人控的聯控機制,切實解決業務操作崗位的失控問題。
4.構建獨立的內審管理體系,要以強化監管為手段,發揮職能部門作用。實行業務與監督分離,建立獨立運作的內審管理系統,使內審工作真正發揮超脫性、權威性。職能部門必須認真實施自律監管,提高自律監管的效果,應嚴格按照自律監管責任制的要求充實監管力量,履行監管職責,強化與不斷創新監管手段。克服重監管,輕整改的思想,對監管中發現的問題應一查到底,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加強監管隊伍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注重監管手段的互通與監管成果的相互利用,充分發揮各個監管部門和各種監管手段的作用。
5.強化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當前,信息科技已經成為商業銀行實現經營戰略轉型和業務運營的基礎平台以及金融創新的重要手段,商業銀行對信息科技的高度依賴,使得信息技術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關繫到整個銀行業的安全和金融體系的穩定。為此,商業銀行一方面要盡快樹立並強化信息科技安全風險意識,要從提高風險管理支持可靠性、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性等方面,認識加強信息科技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著力研究和防範信息科技的操作風險、戰略風險、法律風險和聲譽風險;另一方面要著重關注和做好信息科技建設與業務發展的協調、信息安全的內部控制體系、信息科技體系變動和發展的管理、信息系統運行和操作管理以及業務持續性規劃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

Ⅷ 什麼是金融市場的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一詞是源於研究保險合同時提出的一個概念。簡單地說,由於機會主義行為而帶來更大風險的情形稱為道德風險。
理論上講道德風險是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它一般存在於下列情況:由於不確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限制的合同使負有責 任的經濟行為者不能承擔全部損失(或利益),因而他們不承受他們的行動的全部後果;同樣地,也不享有行動的所有好處。顯而易見,這個定義包括許多不同的外部因素,可能導致不存在均衡狀態的結果,或者,均衡狀態即使存在,也是沒有效率的(Y科托威茨Y.kotouitz)。如果從委託——代理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理論出發,「道德風險(MoralHazard)是指契約的甲方(通常是代理人)利用其擁有的信息優勢採取契約的乙方(通常是委託人)所無法觀測和監督的隱藏性行動或不行動,從而導致的(委託人)損失或(代理人)獲利的可能性」。

Ⅸ 存款保險制度下的道德風險主要表現是什麼

關於制度的基礎,我認為是我國的銀監會。關於具體作用在面有一個具體的闡述,回答的可能還是不能完全如你意,見諒 存款保險制度的道德風險主要表現為:參保銀行會傾向於承擔更大的經營風險;社會公眾放鬆對銀行的監督,弱化銀行的市場約束;逆向選擇使經營穩健的銀行在競爭中受到損害,不利於優勝劣汰;降低存款保險機構迅速關閉破產銀行的能力,最終增迦納稅人的負擔。由此可見,一方面存款保險減低了由於信息不對稱而出現的銀行擠提的概率,增強了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存款保險本身存在的道德風險又加劇了銀行體系的風險積累。 由於存款保險中道德風險的存在,有學者對其存在價值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甚至主張取消該制度。然而,我們應該看到,道德風險並不是存款保險制度所特有的,而是先於存款保險而存在於銀行機制之中的。道德風險是由於銀行業本身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以及有限責任制度而內生於銀行的運行之中的,存款保險只是由於弱化了各方的監督激勵而加劇了銀行本身就有的道德風險。 任何保險行業都存在道德風險問題,但保險業並未因此在市場上消失。存款保險制度起到的作用與道德風險可能引起的負面效應相比較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是利大於弊。問題的關鍵是防範和控制道德風險,將其消極影響降到最低限度。綜合道德風險產生的根源,道德風險的防範可以設置如下幾道防線: 1.建立銀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完善的內控體系。在銀行機構的設置上做到決策機構、實施機構、監督機構的分離與相互制約,制定一系列嚴格的規章制度和規范的業務操作程序,做到決策科學化、管理制度化、投資行為紀律化。確保銀行業務能根據銀行董事會制定的政策以謹慎方式經營,只有經過適當的授權方可進行交易,資產得到保護而負債受到控制,會計及其它記錄能提供全面、准確和及時的信息,而且管理層能夠發現、評估、管理和控制業務的風險。這是銀行穩健經營、防止過度追求風險收益的有效保證,因此可以作為防範與控制道德風險的第一道防線。 2.良好的制度設計。建立合理的保險范圍和較低的保險額度,將國內銀行在海外分支機構和外國銀行在本國的分支機構排除在外,存款保險范圍盡量限於個人和非贏利組織的存款;風險差別費率制度,成員銀行根據自身不同的風險等級,交納不同的保費,對有較高資本充足率和較高監管評級的銀行收取較低的保費率,使其風險預期收益相匹配,從而有效防範道德風險,約束銀行的風險行為,督促銀行審慎經營;採用限額賠付制度,使雙方共同承擔風險的損失,提高存款人的風險意識,增強存款人對銀行行為的監督;實行強制存款保險,規定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都必須參加存款保險,以防止逆向選擇問題。 3.市場約束機制。道德風險可以通過銀行股東、存款人和其他債權人以及社會公眾的監督來減弱。提高存款人的風險意識,使存款人認識到存款保險制度是減少銀行的經營風險,防止銀行倒閉,而不是「保證」銀行不倒閉,使存款人對銀行的監督加強,以保證金融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有效的市場約束機制必須輔之以穩健的財務制度和行之有效的信息披露作為強有力的支撐,要做到產權明晰、競爭有序、法律規范、風險理念。允許破產、適時退出機制是存款保險制度的前提條件,發展和完善多元化金融體系,努力培育中小型金融機構,創造公平有序的金融環境。提高存款保險制度的透明度,督促銀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監管機構應要求銀行及時、准確地向公眾披露自身的資本水平、風險程度和經營狀況等應公開的信息,以便公眾做出判斷和選擇,讓銀行直接面對市場的壓力和監督,自覺規范經營行為、改善經營狀況、提高經營水平以贏得競爭優勢。 4.嚴格的銀行監管體系。監管機構要掌握銀行准確而及時的信息以便在必要時採取立即糾正措施和有效迅速干預,這些信息主要來源於銀行提交的報告和現場檢查,但監管機構也應注意市場暗示的銀行狀況,密切監測銀行。同時盡可能的傳播它所擁有的信息,通過市場約束銀行系統的穩定。監管機構和存款保險機構之間應及時、充分的溝通有關信息,通過監管合作和有效的信息交流共同加強對銀行的風險控制、查險補漏。在加強外部監管的同時,完善內部監管。銀行應建立內部監控制度,在內部審計和有效稽核雙重保障的基礎上,以積極的態度接受來自金融監管當局的、外部審計部門的以及來自交易對手甚至普通債權人的監督。

熱點內容
他人代簽合同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6 13:19:42 瀏覽:487
醉駕撞死人同車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26 12:28:10 瀏覽:193
和平法治公正 發布:2024-12-26 12:05:35 瀏覽:841
新源公司法人 發布:2024-12-26 12:02:41 瀏覽:561
電子版offer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2-26 11:56:54 瀏覽:593
有關於經濟法搜題的公眾號 發布:2024-12-26 11:47:20 瀏覽:386
自治區教育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6 11:46:02 瀏覽:19
湖南水務行業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6 11:43:39 瀏覽:731
公司解僱懷孕員工最新勞動法如何賠償 發布:2024-12-26 11:13:28 瀏覽:376
援額法官 發布:2024-12-26 10:31:27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