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行為的內容

道德行為的內容

發布時間: 2022-05-20 20:26:30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從形式來看,道德包括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兩大方面;從內容來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1)道德行為的內容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做到「日三省吾身」:

第一應當分得清先與後,該先的一馬當先,該後的甘居最後。先進性最重要的特點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眾的前列,帶領群眾;

第二走在時代的前列,引領時代潮流。共產黨員要有"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的思想覺悟,始終把黨的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著群眾,不搞近水樓台先得月。

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的優良品質,艱巨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沖在先,做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攻關克難的急先鋒。生活享受往後靠,物質待遇不與人攀比,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人、帶動人。

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識,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執行黨的決議率先垂範,完成黨的任務身先士卒,不落在群眾後面。

㈡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社會公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職業道德:回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答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稿源: 編輯: 陳楠 發給好友 | 列印該頁 | 後退 | 關閉窗口

㈢ 什麼是職業道德行為

職業道德行為,是指從業者在一定的職業道德認識、情感、意志支配下所採取的自覺行為。它是衡量從業者職業道德水平高低、職業道德品質好壞的客觀標志。衡量一個從業者是否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關鍵就是看他是否能自覺地把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貫徹落實到自己職業道德實踐中去,是否能做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

加強職業道德行為修養的基本途徑,就是從業者自覺地把自己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轉化為堅強的道德意志,並在這種意志的支配下,始終如一地實踐職業道德行為,保持高度的自覺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

職業道德行為的修養,還必須與職業技能的培養緊密結合。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技能,從業者正確的職業道德認識、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感、堅強的職業道德意志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轉化為具體的職業道德行為,並使這種行為得到充分展現,取得良好效果,達到理想目標。如果僅僅具有履行職業道德責任、義務,執行職業道德原則、規范的良好願望,而缺乏必要的職業技能去實現這一願望,職業道德的履行就成了一句空話。從業者應把職業道德行為的修養,作為自己進行職業道德修養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內容,切實抓緊抓好,絲毫放鬆不得。

從業者進行職業道德修養,應充分認識上述四個方面主要內容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把他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養成良好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職業道德品質,達到高尚的職業道德境界。

㈣ 個人品德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個人品德是表現在個體處理一切問題時的行為活動具有比較穩定的、形成了習慣的道德素質,是行為者個人的道德屬性。

二、個人品德既包括個人主觀上對一定的道德原則規范的認識,也包括基於這種認識所產生的具有穩定性特徵的行為習慣,是個人主觀上道德認識和客觀上道德行為的統一。

三、個人品德實際上也是社會上存在的道德關系,道德原則規范在個體思想和行為上的集中反映。

四、個人品德是個人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內心狀態,是一個人在進行長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穩定心理特徵。

五、個人品德是有個人多種心理成分共同構成的一個復雜整體,包括個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為等方面。



(4)道德行為的內容擴展閱讀:

「知榮辱」,即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在社會生活中嚴格區分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自覺遵紀守法;在崗位,艱苦奮斗,辛勤勞動,多做對國家、社會和他人有益的事。

「懂感恩」,即感恩父母養育、師長培養、同時支持、組織信任和他人幫助,引導人們從小事入手,從身邊的事做起,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對待自身、他人、工作、社會,提升自我、多行善舉、濟危救困、助人為樂,建立健康融洽愉悅的人際關系。

「盡責任」,即培養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明確在家庭、崗位和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不斷增強履職盡責、回報社會的本領和能力,愛崗敬業、幹事創業、積極進取,通過個人奮斗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㈤ 品德行為方面有哪些

品德行為方面有:

1、品貌:雖則人不可看貌相,但一般的來講,品貌也是屬於品德里的。

2、品行:指人的行為和作風,主要是看你的行為是否符合規范,作用是否正派。

3、品德:指人的道德和思想,主要是指你的品質是否優良,思想是否上進。

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

行為品德包括一個人的德行,行為舉止,文雅的說話。

提高品德行為的措施:

1、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於學生來說,有許多道德品質可以從培養行為習慣開始,以後再給予意義。從行為習慣入手,對中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失為一條科學的途徑。

2、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在平時的學校教育中,家風體現在孩子的言行之中,家教也是一個家風的體現,它是通過孩子的言行表現出來。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

3、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愛國主義是幾千年來鞏固其祖國的最深切感受。這是一個永久性的問題,但在第一次教育和第一次研究的影響下,我們經常忽略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從小就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4、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素質。

在這個混亂的社會中,讓學生區分是非,知道什麼是守法,什麼是非法,教育學生有關法律知識,教師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許多學生都是法律知識的宣傳者,他們通過法律等活動進入課堂,使學生從小就能樹立法律意識。

5、加強人情教育。

應該加強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教育。在「朋友之間」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解釋朋友之間的良好幫助外,學生還會背誦朋友的詩,加深他們對朋友的了解,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家庭,老師,學生,友誼。

㈥ 社會公德個人品德和各行各業共同遵守的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社會公德主要是指人們在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中或與陌生的他者相處過程中所應當遵循的道德行為准則。社會公德作為公共生活准則,是社會道德在人類社會公共生活中的特殊表現,是全民性的道德,為社會全體成員共同遵守。在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交往日益頻繁的現代社會,社會公德具有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個人品德主要是指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在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心理特徵及價值趨向,是個人道德自覺的結晶,也是社會道德規范、道德原則在個人身上的綜合體現,它涵蓋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道德意志等各個方面。良好的個人品德形成是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的基礎,有利於奠定全社會道德建設的基石。
從人類的生存發展來看,社會公德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在傳統的以家族、氏族為特徵的共同體時代,缺少一個獨立的、廣泛的社會生活公共空間,社會秩序的實現更多地由個人品德修養來決定。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特別是經濟活動市場化、職業多樣化、利益多元化、人際交往和社會關系的普遍化,以及在此基礎上出現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分離,人們既在私人領域里享有其獨特的私人生活,又在公共領域里享有與人共有的公共生活,相應地社會公德也就逐漸形成了。
個人品德形成一般經過三個階段:一是學習。學習是個人品德形成的起點和基礎,它包括道德知識、道德典範、道德經驗的學習。人通過學習不斷增強道德認識,提升道德境界。二是自省。反省是外在道德規范內化的必經之路。一個具備了道德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會努力去促使自己按照社會公共的道德規范和要求去行動,並能隨時警醒自己的行為,及時調整以保證正確的方向,學會自省是道德主體成熟的表現。三是踐履。人的道德修養並不是脫離具體實現的「閉門造車」的結果,只有在豐富社會實踐中,才能鍛造出高尚的人格。當一個人具有了道德認知,就會在實踐中躬行。
都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又不可或缺、相輔相成。

㈦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是什麼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7)道德行為的內容擴展閱讀

關於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大舉措

1、大力加強基層的公民道德教育,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個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道德教育,使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成為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的行為規范。

2、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的公民道德實踐活動。道德建設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是道德建設的直接受惠者。要以活動為載體,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使人們在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3、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一切思想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大力宣傳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行為和高尚品質,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堅決批評各種不道德的行為和觀念,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

4、要努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把提倡與反對、引導與約束結合起來,通過嚴格科學的管理,培養文明行為,抵制消極現象,促進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社會風氣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㈧ 公民道德行為規范的內容是什麼

2001年,中共中央頒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是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㈨ 思想道德品質包括什麼內容

1、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包括品德知識和品德判斷兩個方面。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做是非、善惡判斷時引起的內心體驗,表現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品德情感是學生產生品德行為的內在動力,是實現執行轉化的催化劑。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品德行為目的所做出的自覺而頑強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調節學生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通過實踐或練習形成的,是實現品德認識、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產生品德動機的行為定向及外部表現。品德行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標志,是衡量少年兒童認識與修養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9)道德行為的內容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品質的價值:

從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於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背景中。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要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課,對大學生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艱苦奮斗創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㈩ 道德行為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對道德的定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各種文化中的道德觀
相較於西方文化自古希臘以來把道德視為一個獨立分離的單元(哲學中的倫理學),中國古代並沒有特別把道德領域(Moral)跟非道德領域(Amoral,異於指不道德的Immoral)切割開來(中文道與德兩字經常並用,對真善美三者亦無明顯區隔):兩者之間界線模糊又經常融為一體(儒家理想的天下觀即為一例,文史哲不分亦為一例,大體上是受到陰陽五行及天人合一思路的影響);希伯來、伊斯蘭和印度文化中,道德附屬於宗教,例如耶和華或安拉或法 (印度哲學),並不是獨立的單元;原始部落中(非洲人、印地安人、澳洲土著、台灣原住民等),道德通常附屬於傳統習俗,亦非獨立單元。
從形式來看,道德包括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兩大方面;從內容來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熱點內容
筆跡鑒定復印件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7 02:17:49 瀏覽:157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案例教程 發布:2024-12-27 00:24:58 瀏覽:459
經濟法概論自考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4-12-27 00:00:18 瀏覽:832
佛法治癒癌症晚期病例 發布:2024-12-26 23:19:22 瀏覽:469
民法典想法 發布:2024-12-26 23:17:47 瀏覽:89
合同法解釋二26條 發布:2024-12-26 23:02:32 瀏覽:451
流浪人員法律援助 發布:2024-12-26 22:18:05 瀏覽:568
新合同法質保金2017 發布:2024-12-26 22:10:01 瀏覽:808
動遷具結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6 21:57:01 瀏覽:688
勞動合同法中中午休息時間算不算工作時間 發布:2024-12-26 21:55:54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