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進鄉村

法治進鄉村

發布時間: 2022-05-20 20:52:43

⑴ 什麼是法律九進

法律九進」是普法宣傳教育的一種形式和活動,主要指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監所、進中介、進軍營。

⑵ 綜治「四個掛鉤」是什麼

\\「法治六進」(即:\\「法治進機關」、\\「法治進鄉村」、\\「法治進社區」、\\「法治進學校」、\\「法治進企業」、\\「法治進單位」)活動,是在總結、借鑒二十多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把握事物發展規律,改變以往單一的普法手段,堅持學用結合、側重法治實踐,把嚴格執法、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作為法治建設的核心內容,作為衡量普法成效的依據,將\\「組織保障、制度建設、法制宣傳、法治實踐、民主監督」有機結合,通過制定可行的工作標准和量化指標,建立評估激勵機制,將長遠的目標階段化、抽象的事務具體化,使\\「法治六進」活動由\\「虛」變\\「實」。通過促進各部門、各系統的法治化、規范化建設,為構建和諧新疆、法治新疆、平安新疆夯實基礎。 \r\n\\「一抓雙掛」制度的具體內容是:一抓是抓正反典型;雙掛是與單位考核及領導幹部考察、任用掛鉤;與精神文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掛鉤,建立配套、易行的評估激勵機制

⑶ 法律七進是什麼

一是廣泛開展 「法律進機關」活動,不斷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水平。加強機關公職人員學法制度。繼續實施領導幹部法律知識任職資格制度,建立健全機關各項法律知識學習制度。

二是廣泛開展 「法律進鄉村」 活動,努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大向農村贈送普法教材的力度。目前,轄區3個法律服務窗口單位與3個村和6個社區簽訂了法律服務協議書。

三是廣泛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充分發揮法制講師團的作用,舉辦法制講座和培訓活動。組織普法宣傳隊為社區幹部群眾舉辦法制講座。

四是廣泛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進一步推進青少年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加強對學校法制教育師資的培訓,進一步規范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工作。

五是廣泛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大力推進企業依法經營、誠信經營。加強了企業職工學法陣地建設,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

六是廣泛開展「法律進單位」活動,逐步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積極開展「五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了領導幹部學法制度,開展法制講座。各單位通過公示牌、宣傳冊等形式,積極向社會宣傳與本單位業務相關的專業法律法規知識。

七是廣泛開展「法律進寺院」活動,提高宗教教職人員的法律素質。宣講《宗教事務條例》,不斷強化宗教教職人員法律意識,使他們愛國愛教,依法從事宗教活動。

⑷ 法制宣傳標語口號

1、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2、弘揚憲法精神,構建和諧社會
3、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4、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
5、依法規范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6、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7、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8、推進依法治區,打造平安雙清
9、深入開展「12.4」法制宣傳日活動
10、增強憲法意識,推進依法治區
11、依法治國,執政為民
1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3、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14、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15、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
16、學法用法,依法維權 1、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頒布實施兩周年;
2、認真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法》,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3、建立質量安全保障機制,構建健康和諧生活家園;
4、堅持以質取勝,推動科學發展;
5、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6、質量是安全基礎,安全是健康前提;
7、眼睛容不得一粒沙土,農產品安全來不得半點馬虎;
8、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重於泰山;
9、嚴把農產品質量關;
10、強化安全責任,落實安全措施;
11、營造農產品安全氛圍,創造農產品安全環境;
12、加強質量安全教育,提高質量安全意識;
13、質量安全警鍾長鳴一,健康生活和諧馨;
14、生產優質農產品為榮,銷售劣質農產品為恥;
15、堅持以質取勝,推動科學發展;
16、重視質量安全,促進社會和諧;
17、樹立質量法制觀念,提高全民質量意識;
18、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確保人民群眾身心健康;
19、宣傳安全法規,普及安全知識;
20、建立市場誠信體系,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為加強第七個「12

⑸ 如何有效開展"法律六進"活動

「法律六進」(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是在總結二十多年法制宣傳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在「五五」普法規劃中提出的一項普法教育新舉措。筆者認為,對「法律六進」除了應該在實踐和政策層面進行探索以外,還應該在法治文化層面上進行充分的思考與研討。 一般認為,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對於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包括社會成員的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法治思想、法律價值取向等。不過筆者同時認為,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法治思想、法律價值取向等精神文化層面的內容盡管是法治文化的核心部分,但卻不是其唯一部分。因為「文化」本身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多層次結構,擁有自己完整的體系。從文化學角度看,根據人與自然的物質轉換關系、人與社會的行為轉化關系、人與自身的自我意識關系,文化結構由如下幾個子體系構成——物質文化體系、制度文化體系、行為文化體系與精神文化體系。法治文化作為文化的「成員」之一,同樣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四個子文化系統組成的一個完整文化體系。這個體系中的四個子系統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法治文化的有機整體。筆者對「法律六進」的法治文化思考是從四個子系統——即法治精神文化、法治制度文化、法治行為文化和法治物質文化出發來進行的。 「法律六進」是推動法治精神文化發展的基礎工程 我們知道,反映人與自身的自我意識關系的精神文化由人類在社會和意識活動中長期育化出來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道德情操、審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因素構成,是文化整體的核心部分。法治文化的精神性也就是它的觀念形成是法治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法治思想、法治意識、法治心理、法治態度、法治學說等等。毫無疑問,提高社會成員觀念形態的法治精神水平是促進一個國家法治文化發展的最關鍵環節。「法律六進」由於其本身覆蓋面廣大,通過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可以全方位的傳播法治精神。特別是由於中國社會幾千年來重禮俗的文化傳統使法治文化先天不足,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舊意識和新法規難以匹配的問題,只有經過一個較長歷史時期的扎實有效的法治觀念普及過程,才能逐步在全社會建立起厚重的法治精神文化傳統,引導社會成員自覺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增強憲法和法律意識以及權利與義務、責任相一致意識。 「法律六進」作為推動法治精神文化發展的基礎工程既是法治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社會自身進步與提高的內在要求,它既是對二十餘年來普法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是對今後普法工作提出的戰略要求和工作目標。「法律六進」把「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共建和諧社會」作為自己的明確宗旨,可以說為我國的法制傳統文化注入了與時俱進、鮮活豐富的內容。 法制傳播文化是法治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沒有法制傳播文化的充分發展也不會有法治文化的充分發展。作為當代法制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以「法律六進」為代表的法制傳播活動對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法律素質具有突出的長效作用。特別是「法律六進」把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觀念的核心——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作為它的傳播重點,這也是「法律六進」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文化基礎工程的一個重要原因。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相對於西方資本主義法治理念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通過「法律六進」活動的有效傳播讓更多的社會成員了解我國在總結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了解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基本規律和價值取向,將會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向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延伸,擴大它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為全民族法治精神文化的提高做出貢獻。事實上,大力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既是「法律六進」活動採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很強的傳播策略,同時也是法治精神文化建設本身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法律六進」是促進法治制度文化完善的必要手段 制度文化規定著某一文化的整體性質,也是文化結構中最具權威性的因素。法治制度文化是法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廣泛深入的「法律六進」活動不僅可以讓社會成員對我們的法治制度文化越來越熟悉和了解,而且尤為重要的是,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並不僅僅是讓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單位中的社會成員了解和知曉各種法律法規,即「法律六進」不是單純的法律法規知識的「六進」,而是還包括了法治思維、法治方法和法治手段等的「六進」。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法治制度文化的完善並不僅僅是指司法制度文化與行政制度文化的完善,而是包括了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法治制度文化的完善。「法律六進」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引導廣大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和單位依法管理、依法辦事,提高全社會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尤其是在基層的「法律六進」中,通過「依法建制、以制治理、民主管理」的思路制定和完善依法治理章程,推廣契約化管理,我國法治制度文化的發展力度和發展深度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可以說,「法律六進」在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區、法治縣(市、區)、法治城市的創建過程中,將會發揮一般的法制傳播載體所不能起到的特殊的推動作用。

⑹ 「六五」普法中「法律七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法律七進指的是法律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寺廟、進企業、進單位工作(簡稱「法律七進」)。

背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

四川省委在作出推進依法治省,建設法治四川的重大決策部署以來,強調「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並堅持把法制宣傳教育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工程,突出抓好「法律七進」。

(6)法治進鄉村擴展閱讀:

工作進展:

在法律進機關工作中,共推薦4000多名律師擔任機關法律顧問。組建普法講師團和法律人才庫900多個,開展機關法制培訓4400多次,參訓28.6萬人次。

在法律進學校工作中,推薦基層司法所所長、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為8000多所中小學校擔任法制副校長、輔導員。編制發放中小學普法讀物130多萬冊。

在法律進寺廟工作中,組織州縣法律服務小分隊和「同心律師服務團」,省、州、縣三級聯動,在藏區寺廟巡迴開展入寺宣講活動200餘次。

在法律進鄉村、進社區工作中,大力推進鄉村、社區普法「六個一」工程建設,設立法制輔導站6000多個、法律援助工作站5200多個,組建法制宣傳隊伍6000多支,設立法制宣傳欄2.63萬個,培養「法律明白人」42萬人,發放便民法律服務聯系卡200萬張。

深入開展「法律服務進萬村」活動,組建法律服務小分隊2800支,開展活動 1.8萬次,在街道社區、農(牧)民聚集點開展法治文藝演出9000多次,放映法制電影、播放法制廣播1.4萬余次。

在法律進企業、進單位工作中,開展法律巡講、企業管理人員培訓2000餘場次,開展「法律體檢」4000餘次,出具法律意見書3200多份。

⑺ 法治宣傳教育「四進」活動是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和進什麼

法治宣傳教育要普及法律知識,堅持「四進」,四進活動是指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和進山區。

⑻ 法律五進是什麼

(一)開展「法律進機關」活動,不斷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
(二)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促進和諧社區建設。
(四)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進一步推進青少年學生法律素質教育。
(五)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大力促進企業依法經營、誠信經營。

⑼ 「法律六進」是哪六進

「法律六進」是中國特色的普法術語,指通過開展普及法律的活動,使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是中宣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2006年提出並布置的為期五年的一項普法工作。

(一)開展「法律進機關」活動

開展「法律進機關」活動,不斷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

(二)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

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努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

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促進和諧社區建設。

(四)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

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進一步推進青少年學生法律素質教育。

(五)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

(五)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大力促進企業依法經營、誠信經營。

(六)開展「法律進單位」活動

開展「法律進單位」活動,逐步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9)法治進鄉村擴展閱讀:

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六日,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和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貫徹落實第六次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推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貼近基層、貼近群眾,中宣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聯合發布《關於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的通知》(司發通〔2006〕48號),決定廣泛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活動,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社會掀起學法用法的新高潮。

⑽ 「法律六進」指的是哪六進

法律六進,是中國特色的普法術語,指通過開展普及法律的活動,使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法律可以劃分為:(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4)地方性法規;(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法律是從屬於憲法的強制性規范,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的精神

封建社會法律由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國王或者大臣制定;資本主義社會法律由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議會制定;社會主義社會的法律由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人民議會制定。如:中國的法律是由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這就是法律的基本精神,即它所代表的利益階層。革命和改革都是圍繞著這一主題。

封建社會的人治也是因為法律的基本精神不在於人民,而僅僅是為了維護封建地主的統治秩序,而彌補其不足。老百姓的得失主要取決於統治階級的仁慈。所以封建社會人治和法治是互補的關系。

熱點內容
法律法規常識手抄報 發布:2024-12-27 19:32:25 瀏覽:112
婦女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2-27 19:32:24 瀏覽:981
認定勞動關系司法解釋 發布:2024-12-27 19:07:13 瀏覽:788
立法會大嗎 發布:2024-12-27 19:01:18 瀏覽:62
婚姻法宣傳畫 發布:2024-12-27 18:38:07 瀏覽:543
法院起訴騰房 發布:2024-12-27 17:48:00 瀏覽:572
合同法第四版課後答案 發布:2024-12-27 17:24:46 瀏覽:682
刑事訴訟法考研真題 發布:2024-12-27 17:01:00 瀏覽:505
內部審計外包法規 發布:2024-12-27 16:43:01 瀏覽:547
經濟法概論考試案例 發布:2024-12-27 16:33:28 瀏覽: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