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博士抄襲
① 2022年港中文知識產權法學博士PhD錄取結束了嗎
博士錄取名單已經公示。
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和學校研究生復試錄取工作意見要求,我單位將使用軟體對2022年擬錄取研究生(含碩博)提供的公開發表的論文和學術成果進行查重檢測,請以上同學將報名登記表中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PDF版本3月30日前發送到[email protected]。命名:「2022年博士擬錄取+姓名+學術成果查重」逾期視為自動放棄擬錄取資格,經審核鑒定為抄襲或嚴重學術不端者不予錄取。
② 宋祖德的畢業論文會不會抄襲
宋祖德
江蘇省靖江市
學歷:上海交通大學工學學士,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碩士,中國海洋大學農學博士,美國科技大學法學博士
個人作品:電視劇《誰是最愛你的人》、《單人房雙人床》、《玻璃愛情》。
電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笑里逃生》、《天堂的眼睛》、《楊德財徵婚》、《心安河的琴聲》、《我不是女生》
當代青年發明家,擁有十項國家專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家、作家、詩人、文藝批評家,17歲開始研究詩詞,尤其擅長散文詩;青年學者,學術研究領域主要為機械設計、漁業資源、文化產業、現當代文學、文藝學、詩學;文化產業理論家、實踐家;著名影視藝術家、著名導演、出品人;同時還是位醫學家,出版醫學專著2本。
現為全國青聯委員,廣州市政協常委,廣東中小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世界傑人會香港名譽會長。
③ 為什麼現在很多論文都存在缺失實例的現象
那種按照教科書式體例撰寫的法學論文,其最大的弊病在於「有論域而無論題」,亦即只是選定了一個研究領域、對象或范圍進行面面俱到的介紹和敘述,卻沒有從中提煉出一個中心論題貫穿全文始終並加以論證。教科書式的寫作風格在今天仍然頑強乃至頑固地繼續影響著法學論文的寫作,這在很多題為「××制度研究」或「論××制度」的碩博士學位論文當中體現得尤其明顯。之所以仍然存在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是與對問題意識的重視不夠和認識誤區有關,特別是沒有充分意識到問題(question)、論題(problem)和命題(issue)之間的區別。對於如何提煉問題意識這一問題的思考,可以圍繞「書本知識VS.社會實踐」「歷史視野VS. 現實關懷」和「中國意識VS. 國際視野」這三組概念展開。
過去的20多年間(尤其是1999年開始的全國大學擴招以後),中國的法學教育和法學作品生產均在規模上總體呈現出快速發展甚至急劇膨脹的趨勢。但在這種「繁榮」景象之下,卻時常可以聽到很多嘆息之聲。一方面,每年的春季學期,常常會有很多法學教師抱怨閱讀一些無甚學術新意的畢業論文並撰寫評閱意見實在是一種令人痛苦的折磨。另一方面,在國內各法律院系碩博士研究生每年通過答辯的兩三萬篇畢業論文,以及各種刊物上每年發表的數千篇法學論文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論文實際上很少受到同行們的關注,甚至有個別論文在收錄於中國知網資料庫並經過一段不短的時間後,還出現了「引用量為0、下載量也為0的現象」(這意味著連作者本人都懶得把自己的文章下載來看或加以保存)。那些讓評閱老師們「怒其不爭」或為同行們所無視的所謂法學論文,之所以有如此命運,主要是與其學術質量不高乃至低下有關。而在導致其學術質量不高乃至低下的各種原因當中,除了有一些法學論文可能存在胡亂抄襲拼湊的學術不端外,很多法學論文本身缺乏「問題意識」是一個常見的共同點。
④ 抄襲了別人的論文但對方並不知情,這種做法觸不觸犯法律
說到論文,對於大學即將畢業的學生以及研究生和博士來說,是不會陌生的了。所謂論文,就是根據某一知識點,進行自己的個人認知和概述,因此,對於學生來說,其實寫論文是一件讓人非常頭疼的東西。因為為了能夠讓自己的論文更科學和有說服力,我們一般還需要去尋找很多其它的輔助資料,在尋找資料的時候,又不能夠照搬,不然就會被判定為抄襲。有相關網友就問了這樣的疑問:抄襲了別人的論文但對方並不知情,這種做法觸不觸犯法律?下面我們就針對這個問題,給予答復,希望能夠幫助到對此有疑問的人。
你同意我的觀點嗎?歡迎留言。
⑤ 於艷茹案北大敗訴,法學家們為什麼站在了抄襲者一邊
在學術界,「抄襲」二字,可以說是最嚴重的指控。一個學者如果被學術共同體認定為有過抄襲行為,幾乎就等同於被判處了學術生涯的死刑。2016年,因在論文中整段抄襲外國作者譯文而被北京大學撤銷博士學位的於艷茹,就是這樣一位抄襲者。在於艷茹的
⑥ 卡爾-特奧多爾·楚·古滕貝格的丑聞經過
事件經過
2011年2月德國不來梅大學法學教授菲舍爾—萊斯卡諾和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專家費利克斯·漢施曼一起,在《法學批評》雜志就古滕貝格的博士論文《憲法與憲法條約——美國和歐盟的立憲發展階段》發表評論。評論認為,該論文不僅水平「一般」,而且有多處抄襲。被抄襲的有瑞士《新蘇黎世報》和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上發表過的文章,也有專家報告的內容,有些段落一模一樣,而且沒有寫明出處。《南德意志報》報道說,這種做法至少有9處。菲舍爾—萊斯卡諾認為,這是「系統的」、「嚴重的抄襲」。德國一些媒體還將涉嫌被抄段落公布了出來。
古滕貝格否認抄襲,並辯稱在自己475頁的論文中有1200多個注腳,「我願意接受核查,看是否有些注腳沒有做,或者沒有做對,再版時修改。」另一方面則稱自己寫作時是「實事求是和不背良心的」。但是,漢施曼則說,他們至少核查過3遍。被抄襲的作者之一、政治學家芩普芬尼希表示,必須取消古滕貝格的博士學位。
目前,拜羅伊特大學正在調查此事是否違背該校博士學位條例。古滕貝格的博士生導師彼得·海伯勒認為,古滕貝格的論文沒有抄襲,指責是「荒唐的」。但也有媒體指出,海伯勒雖是知名法學學者,但古滕貝格申請學位時,他已73歲,並早已退休。
此事一經曝光立即引起德國朝野各黨的激烈爭執。主要在野黨社民黨防務專家賴訥·阿諾爾德稱,如果古滕貝格的博士頭銜被取消,那麼他也不能繼續擔任國防部長,因為他的「可信度已喪失殆盡」。在野黨綠黨議會黨團主席特里廷認為,不論是有意抄襲還是因為馬虎,古滕貝格都無法逃避責任。執政黨基民盟議會黨團副主席京特·弗林斯則指責反對黨挑起「潑臟水的運動」,試圖把古滕貝格「打下去」。
一些報道稱,菲舍爾—萊斯卡諾與在野的左翼黨和社民黨有聯系。但漢施曼則稱,他們的評論是出於「學術,而非政治」目的。德國司法部長施納倫貝格爾則要求進行「從容的」調查,而不是預先下結論。
德國《世界報》的一則民意調查顯示,超過60%的讀者認為,如果古滕貝格的博士學位被取消,那麼他也應該辭去防長職務。
放棄博士學位頭銜
身陷論文抄襲漩渦的德國國防部長古滕貝格2011年2月21日表示,「持久地不再使用博士頭銜」,但他再次拒絕辭職。
古滕貝格當晚在法蘭克福附近舉行的一場大約900人參加的選舉活動中承認,在博士論文撰寫中犯有「嚴重錯誤」,他對因此受到傷害的所有人道歉。他說:「不再使用博士頭銜的決定令人痛苦。」他同時否認有關論文不是他自己所寫的指責。
德國總理默克爾當天在柏林回答媒體提問時說,即使古滕貝格博士頭銜被取消,他仍將擔任國防部長。默克爾強調,古滕貝格的工作很出色。
古滕貝格18日曾表示,「暫時」放棄2007年在拜羅伊特大學獲得的法學博士學位稱號。拜羅伊特檢察院已針對論文剽竊風波對古滕貝格提起了涉嫌違反著作權等兩項指控。同時,拜羅伊特大學校方正在調查這一事件,並考慮是否取消其博士學位.
辭去國防部長職務
捲入論文抄襲丑聞的德國聯邦國防部長古滕貝格,於德國當地時間3月1號,在首都柏林發表了正式聲明,宣布辭去國防部長職務。現年39歲的古滕貝格是德國最受歡迎的政界明星之一。大約兩周前,德國媒體曝光古滕貝格在博士論文中大量引用他人文章,而沒有註明出處,存在嚴重抄襲現象。隨後,古滕貝格承認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嚴重錯誤,但拒絕辭職。經過調查,拜羅伊特大學2月23號宣布取消古滕貝格的博士學位頭銜。盡管古滕貝格認錯了,道歉了,博士頭銜也還給學校了,但是最終還是在挺了兩個星期後沒能挺住,作出辭職的決定。
德國當地時間3月1號中午11點15分,古滕貝格在柏林發表了正式聲明,宣布辭去國防部長職務。他的辭職聲明是這么說的,他說:「我剛剛同默克爾總理通了電話,表達了我的辭職決定,這是我政治生涯中做出的最讓我痛苦的一個決定。我認為,自己所擔任的國防部長是一個責任重大的職務,而我也為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我沒有完成這一要求。我在學術研究上犯了重大錯誤,我為自己的錯誤做出誠懇道歉,今天我想再次表達歉意。由於我的錯誤,可能讓聯邦政府、國防部、我所在的政黨蒙受損失,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也是我辭職的主要原因。」這些就是他辭職聲明的內容。
古滕貝格作為德國最具人氣的政治明星,由於受到抄襲博士論文的指責,已經連續兩周成為德國媒體的頭條。本以為公開認錯、道歉、被收回博士頭銜後事情可以平息,然而對古騰貝格的批評浪潮卻愈演愈烈。
德國學術界認為,古滕貝格撰寫博士論文的態度說明他是學風不嚴謹的人,而德國總理對他的支持,會損害德國在世界范圍內學術嚴謹的形象。
反對黨對於古滕貝格的指責這段時期可謂是層出不窮,就連古滕貝格所在的政黨基社盟和執政夥伴姊妹黨基民盟中也傳來了對他批評的聲音。德國教育和研究部長沙萬周一就公開表示:作為一個31年前獲得博士頭銜的人,以及在過去的職業生涯里與博士生有頻繁接觸的人,我公開為古滕貝格的行為感到羞恥,我想他自己也該有同樣的感受。2月底,超過2萬名學者向默克爾遞交了一份集體簽名信,抗議默克爾袒護古滕貝格。這成了壓到古滕貝格的最後一根稻草。
古滕貝格宣布辭職在德國政壇也掀起了不小的動盪,各界反應不一。
古滕貝格所在政黨基社盟主席澤霍費爾對古滕貝格的下台感到十分驚訝,因為就在前一天,古滕貝格還表達了繼續執行職務的決心。他說:「我們基社盟的所有成員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我們感到非常痛心。古滕貝格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倡導了聯邦國防軍的百年改革,很可惜他失去了把改革進行到最後的機會。」澤霍費爾對古滕貝格作出的這個決定表示理解,同時也強調,他會盡其所能,讓古滕貝格可以保持與德國政界以及與基社盟的緊密聯系,因為他永遠是基社盟的一員。
反對黨在古滕貝格下台後,仍然不依不饒。社民黨議會黨團主席施泰因邁爾認為,「下台來的太晚了。總理默克爾一直在支持古滕貝格,彷彿他被譴責抄襲博士論文是一件小事。事實上,他的做法是德國學術研究界上的奇恥大辱。默克爾應該知道,像古滕貝格這樣的人不能留守崗位。」
綠黨議會黨團主席特里廷稱,「古滕貝格晚了兩星期來承受他投機取巧所導致的後果。這對一直相信他可以從這樁丑聞中抽身的默克爾總理來說,也是一個丟臉的事情。」
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自民黨議會黨團主席庫比基表示,「他下台是堅定的一步,只是來得太遲。假如他在一星期前作出這個決定的話,他還能夠獲得尊重。而現在他只是個被趕走的人。」
而多數民眾對於這位極具人氣的國防部長辭職,還是表示了惋惜。
⑦ 哪位是法學博士啊,能不能幫我改改論文啊,明天就交了快,好急啊
heh,,沉默
⑧ 從道德和法律角度分析大學生論文抄襲和學術造假現象
1、處罰機制的缺失
對於曝光的國內學術剽竊事件,在反思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目前的監督和處罰機制的缺失。要根絕類似的現象,社會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嚴厲的處罰體系,讓所有的人不敢「以身試法」。參加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代表表示,中國學術界和政府要及時行動起來,共同捍衛學術尊嚴,讓剽竊、造假行為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指出:「我建議政府採取嚴厲的措施,在打擊學術腐敗方面一定不能手軟。今天容忍一個偷竊,明天就有十個偷竊。」目前,我國對論文剽竊的處罰手段還沒有一個統一、客觀的基本標准。國內對待大學生抄襲和剽竊的處罰案例經常見之報刊。2005年12月,北京大學出台了《本科考試工作與學術規范條例》,對論文作弊的學生不再手下留情。北大決定本科生有下列情況之一,學校可以開除學籍:提交的論文、實驗報告、科研論文存在抄襲事實,抄襲篇幅超過總篇幅50%的;提交的畢業論文、設計中存在抄襲事實,抄襲篇幅超過總篇幅30%的;由他人替自己撰寫論文和替他人撰寫論文的[10]。北京大學希望通過嚴厲的處罰杜絕剽竊行為。無獨有偶,2006年6月,暨南大學一名研究生因為兩次遞交的課程論文被認定為抄襲,被學校開除學籍。暨南大學認為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學校可以對學生行使管理和獎懲權。條款明確規定: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可以給予開除學籍的處分: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情節嚴重的。後來,當地法院支持學校決定,駁回原告的上訴。除高校學生之外,高校和科技界對學者抄襲行為建立處罰制度設想也很多:例如,為了杜絕高校學術和科研腐敗,教育部2002年專門出台了《關於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6年5月,為了在我國科技工作者中形成良好的學風和職業道德,中國科協起草了《科學家行為准則》,科協主席周光召呼籲制訂科學道德公約和規范,建立科技人員誠信檔案。同月,教育部宣布將要成立學風建設委員會,負責制訂處罰學術不端行為的基本准則與實施細則,給有關單位參考。我國的相關法律也有類似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46條明確規定: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並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沒收非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的。我們需要一個統一、客觀的第三方監控機制,對抄襲、剽竊的認定有基本的定性,當然我們要求量化指標,達到什麼程度可以認定。在這里,我國可以借鑒國外一些成功的經驗。例如,美國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對論文的剽竊區分得很詳細,列出剽竊的5個層次,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處罰。美國還在1989年初成立「科學求實辦公室」負責處理科學家的越軌行為。美國的公共衛生服務部也專門成立「研究誠實辦公室」,負責處置由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隨時公布違規者的姓名、單位、情節、處罰決定。一旦某個人「榜上有名」,其學術生涯基本宣告結束。
2、學術道德的缺失
學術沒有道德便失去了靈魂。作為學者和科學家,誠實是最起碼的基本素質。中國古人認為,誠是真實、表裡如一的品格,也是做人的根本。如果說人文本質是「求善」,藝術的本質是「求美」,科學的本質便是「求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科研人員必須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學問,努力鑽研一個方向,潛心塑造精品論著,成為該方向的專家。學術造假之所以讓人痛心疾首,是因為學者和教師――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道德的最後底線。學術和學者腐敗了,就會動搖這個社會的道德基礎。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認為學術腐敗的發生並不單純是制度問題,而是「整個社會誠信缺失,價值導向出了問題在教育界的反映」。 中國政法大學楊玉聖教授也強調「學術道德是一項基礎工程」,並以此呼籲學術者要保持「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北京大學校長許志宏院士也呼籲高校教師在科研中要以德修身,率先垂範,「用心血做學問,用生命寫文章」。中國政法大學徐顯明教授指出「學術的本質是發揚真理,學術一旦腐敗了,真理就失去存在的空間。大學一旦出現了學術腐敗,其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就會喪失。」學術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脈,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形而上」,是不能工具化、實用化的。然而,今天的學術評價體制,把學術和學術研究當成一種工具,用以獲取學術之外的實際利益。由於一些人道德操守的淪喪,弄虛作假成為謀取個人利益最便利的「捷徑」,於是學術成了某些人的升降機和敲門磚。對於學術和學術研究,正確的觀點是「為學術而學術,為研究而研究」。
3、對策和思考
(1)建立客觀、科學的監督機制
僅僅靠道德的力量去維持學術的純潔性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在國內建立一個統一的、客觀的、科學的學術規范機構,專職調查和處理學術領域的違規行為。美國的類似機構我們可以借鑒:1989年,美國建立「科學求實辦公室」,從科學研究的不同環節加以防範,例如,從選題、研究、論文發表、成果公布等階段監管。美國的公共衛生服務部設立有「研究誠實辦公室」,調查和處理由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的造假行為,最近幾年接連曝光了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上的不誠實行為、南卡羅納醫科大學博士的論文捏造數據行為、哈佛大學醫學院教師的研究報告造假行為、密蘇里大學教授研究成果的變造行為,令這些越軌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有的人從此失去了學術生命。可以設想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科學道德監督機構,專門接受舉報、調查、處置,由這樣一個機構做出客觀、中肯的報告,依照規定處置。在處置過程中接受人們的申訴,公布越軌情節,展示具體證據,讓人們口服心服。同時公布違規者姓名和情節,通過處理給更多的人以警示。讓所有的學術界人士明白一個道理:不具備誠實品格的人不配搞科研和學術研究。
(2)加大相關立法和處罰力度
要杜絕科技造假行為,必須通過立法去制止。目前,國內很多學者呼籲採取有效的立法手段預防和防止類似現象的發生。我國目前還沒有懲治剽竊他人成果的法律,有關部門應該著手考慮如何制訂一部有效的行政法規或著作權法規的具體細則,在學術和科技領域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治局面。此外,加大目前規則的處罰力度,讓人知道應該「有所不為」。美國現有的處罰措施是相當嚴厲的:美國公共衛生服務部的「誠實辦公室」一旦發現學者涉嫌造假,隨時公布其姓名,並與越軌者簽署「自願排除協議」。在未來3―5年內不得參與任何由政府資助的所有項目,同時向被侵權者公開道歉和賠償。美國的一些雜志處罰的力度也相當厲害,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規定:未註明出處地全文復制一篇論文,將導致在該文章記錄中註明違規,並吊銷違規者在(IEEE)刊物上發表權利達五年;未註明出處的大量復制(達一半篇幅的),處罰同上;未註明出處地照搬句子、段落或插圖的,可能在該文章記錄中列入違規,必須向原作者道歉以避免吊銷發表權利3年。
⑨ 北大女博士涉論文抄襲被撤銷學位狀告母校結果怎樣
北京大學女博士於艷茹因涉嫌論文抄襲被母校撤銷博士學位一事尚未塵埃落定。
資料圖
專家:北京大學剝奪於艷茹博士學位的處罰過重
「兩審判決都迴避了實體問題,沒有就撤銷學位是否具備條件及撤銷學位本身是否違法作出確認,而是以程序違法撤銷決定。實際上,在北京大學補正程序後,還可以繼續作出撤銷學位的決定。」此案得到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北京大學法學院教育法研究中心曾經兩次召開研討會,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莘多次表達自己的觀點。
劉莘指出,從實體分析,北京大學撤銷於艷茹博士學位是不合理的。她說,雖然學術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學位授予單位對於已經授予的學位,如發現有舞弊作偽等嚴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情況,經學位評定委員會復議,可以撤銷」,這給了學校以撤銷學位的權力和自由裁量權,但是在運用這項權力的時候,絕不是毫無限制的,應當對舞弊作偽行為進行區分。
「於艷茹申請學位的時候報了4篇發表4篇未發表的論文,被指抄襲的屬於未發表的文章。北大申請博士論文答辯的條件是要有不少於兩篇發表的論文,她不羅列4篇未發表的就已夠申請博士學位。」劉莘說,被指抄襲的論文和於艷茹獲得博士學位沒有關聯,至於涉嫌抄襲,雜志社已公告說明,已給其在學術界帶來不利影響。行政處罰法有一個過罰相當的原則,可以放之用於四海,過於嚴苛不符合人性,也缺乏合理性。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熊文釗也持類似觀點。他指出,授予博士學位的條件和撤銷的條件應該是對應的,排除於艷茹被指抄襲的文章,她仍舊符合獲得博士學位的標准,撤銷學位是不合理的。
兩次研討中,《北京大學研究生基本學術規范》中的第五條規定均被學者提及。該條規定:已結束學業並離校後的研究生,如果在校期間存在嚴重違反學術規范的行為,一經查實,撤銷其當時所獲得的相關獎勵、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從該條規定來看,於艷茹的行為屬於懲罰對象。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李洪雷指出,盡管學位條例實施辦法規定學位授予單位可根據學位條例制定本單位的授予學位的工作細則,但至少應當與學位條例保持一致。
此外,李洪雷還指出,《北京大學研究生基本學術規范》第五條還規定要結合情節、後果和本人的態度進行處理,而對於艷茹的處理沒有考慮這些情節。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建順則特別重視本案判決書中提及的正當程序原則,他認為遵循正當程序原則意義重大。他對判決書里說「於艷茹沒有申辯陳述的機會」這個說法表示支持。「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在推進正當程序原則,這對於促進依法行政、依法治教,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絕大多數專家都認為北京大學剝奪於艷茹博士學位的決定過於草率,處罰過重。但於艷茹的博士學位能否恢復,目前尚無官方消息。
繼續等著,看看最後是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