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治史春秋時期鄭國鄧析作
❶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法律的新變化
一、春秋時期法律制度的變革
(一)成文法的公布及鄭、晉、楚各國的立法概況
春秋初期,各諸侯國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法律。到中葉以後,由於經濟基礎的變革,階級關系 的變化,從而引起法律制度的變革。總的說來,這一時期法律制度的一個重大改革,就是各 諸侯國公布了以保護私有財產為中心的成文法。下面主要簡述鄭國、晉國、楚國制定法律的 情況。
1鄭國
鄭國曾兩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鄭簡公三十年,即周景王九年(公元前536年),鄭國執政 子產,鑒於當時社會關系的變化和舊禮制的破壞,因而 「 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 」 。這 是我國古代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
第二次是鄭獻公十三年,即周敬王十九年(公元前501年),鄭國執政駟歂殺鄧析(公元前545 年 ~前501年),而用其竹刑。竹刑,為鄭國鄧析所作。他把法律條文寫在竹簡上,所以史稱竹 刑 。竹刑的出現,在法律發展史上又是一大進步。此前的刑鼎笨重,而竹刑則便於攜帶和 流傳。
2晉國
晉國自文公以後,曾四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晉文公稱霸時期,即文公四年(公元前633 年), 「 作被廬之法 」 ; 第二次是趙盾(即趙宣子)為晉國執政時制定的《常法》; 第三次是范宣子制定的刑書; 第四次是范宣子所作並予以公布的刑書。這是繼鄭國公布成文法之後,晉國開始正式公布 成文法。晉國公布成文法曾受到孔子的批評。
3楚國
楚國在春秋時曾兩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楚文王時作《仆區法》。仆區之法猶近世的窩藏法 。第二次是楚莊王時作《茆門法》(茆,同茅)。依照《茆門法》規定,諸侯、 大夫、公子入朝時,車不得進入宮門,以保障國君的安全。
(二)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爭論
新興地主階級反對奴隸主貴族壟斷法律,堅決要求將成文法公布於世,以保障他們的私有財 產和其他權利,擺脫舊貴族的壓迫和宗法等級制度的羈絆。鄭國子產公布刑書時,便遭到晉 國以叔向(晉平公時的太傅)為代表的舊貴族的反對。叔向完全是從舊貴族的立場出發,是為 了維護舊貴族的特權而發的議論。子產在給叔向的復信中,對公布成文法的目的說得很清楚 , 即在於 「 救世 」 。此後不久,晉國鑄刑鼎,又遭到孔子的反對。孔子的論調與叔向如出一轍 。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❷ 春秋時期成文法公布的意義
春秋時期的公布成文法活動是中國法律史上的一次劃時代的變革。
成文法的公布,標志著代表舊貴族統治的不成文法律體系已經瓦解,以新的封建社會關系為內容的成文法律體系開始走上中國法律歷史舞台。
(1)公布成文法是對傳統法律觀念、傳統法律制度以及傳統社會秩序的一種否定。
在不成文法佔主導地位的時代,少數上層貴族奉行「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信條,把法律的制定、解釋和施行都視為禁臠,以維護血緣貴族階層所擁有的種種特權。
成文法的公布,說明法律已經不再是少數人的私產,而成為全社會公共的調整手段。由此,傳統的社會結構也隨之發生重大變化。
(2)公布成文法客觀上為封建政治經濟制度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條件。
在舊的法律體制之下,各種社會關系都被限制在狹小的宗法體制范圍之內,成文法律公布後,新興地主階級可以把改革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表現出來、固定下來。因此,各種新型的社會關系有了可靠的法律保證。
(3)成文法的公布,標志著法律觀念和法律技術的進步。在舊的法律體制下,法律不公開且不成文,無疑不利於法律觀念的更新和法律理論的進步。
公布成文法,將零散、不系統的法律規范變成相對系統和嚴謹的法律條文,對於法律理論、立法技術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
(4)春秋時期的公布成文法,為戰國及戰國以後成文法的發展與完善積累了經驗。
(2)中國法治史春秋時期鄭國鄧析作擴展閱讀:
春秋初期,各國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法律。中葉以後,社會的深刻變革促進了法律制度的變化,突出特點就是以保護封建私有制為中心的成文法在各國陸續公布。公布成文法的活動,是這一時期具有重要意義的法律變化。
從商、周以來,調整統治階級內部關系的行為規范,主要依靠和的規定,對於各種違法犯罪的處罰,只有少數奴隸主貴族依據不公開、不成文的規則來隨決處斷,「臨事制刑,不預設法」是中國奴隸社會常見現象。
雖然在中國奴隸制時代已經有了成文刑書,但沒有出現西方梭倫式的變法,把法律公諸於世。新興地主階級為了維護已經取得的經濟、政治權益,就必然要求對法律制度進行改革,以打破奴隸主貴族壟斷法律的局面。
春秋中期以後,一些諸侯國在新興地主階級的支持和推動下,陸續公布了成文法。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鄭國的「鑄刑書」、鄧析的「竹刑」、晉國的「鑄刑鼎」活動。
(一)鑄刊書
公元前536年,鄭國的執政於產作刑書。將鄭國的法律條文鑄在金屬鼎上,向社會公布。史稱「鑄刑書」,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動。
子產是春秋時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者。從公元前534年起,子產即任鄭國執政,長達二十一年。
鄭國是春秋時期的小國,面對當時勢不可擋的歷史趨勢,為了在各國列強中求生存發展,子產在執政期間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鑄刑書」。
刑書是子產推行新政的經驗總結,也是鞏固新政成果和繼續推行新政的有力武器。
(二)竹刑
鄭國子產鑄刑書30餘年以後,鄧析根據當時鄭國社會經濟、政治的急劇變化,另行起草了一部刑法,刻在竹簡上,史稱「竹刑」。
鄧析是鄭國的大夫,也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曾在鄭國辦私學傳授法律知識,並經常幫助他人進行訴訟。
最初,鄧析的一竹刑」屬於私人著作,但在當時影響很大,鄧析被殺以後,他的竹刑仍在鄭國廣泛流傳,並逐漸被執政者所接受,成為官方的法律。
(三)鑄刑鼎
公元前513年,晉國繼鄭國之後「鑄刑鼎」。執政趙鞅把前任執政范宣子所編刑書正式鑄於鼎之上,公布於眾,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正式公布成文法的活動。
此外,春秋時期其他一些諸侯國也進行了公布成文法的活動,如楚國的「仆區法」、「茆門法」,宋國的「刑器」等。
各國公布成文法的活動,遭到奴隸主守舊勢力的激烈反對,當時社會上展開了圍繞公布成文法的爭論。但是打破舊的法律傳統,公布成文法,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
❸ 中國法制史的春秋時期
1、公布成文法的重要活動:
春秋時期較早制定成文法的國家是楚國。
晉國先後三次制定成文法。
春秋後期公布成文法活動,以鄭、晉兩國為重要代表。
公元前536年,鄭國子產「鑄刑書」;
公元前513年,晉國趙鞅、荀寅「鑄刑鼎」;
公元前501年,鄭國大夫鄧析的「竹刑」,史上有「殺鄧析而用其刑」的說法。
2、公布成文法的爭論:
「鑄刑書」遭到晉國守舊勢力代表叔向的強烈反對。他擔憂的實質問題,是百姓知道了法律內容後,就不再盲目聽從統治者的支配;一旦發生爭端或犯罪,也就會據理力爭,從而打破統治者對法律的專擅壟斷。
「鑄刑鼎」遭到了魯國舊貴族孔子的責難。他擔心,晉國「鑄刑鼎」公布了刑書,人們便會拋棄原來的禮儀法度,傳統的宗法等級秩序也就難以為繼,而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各級貴族世襲統治的權威地位也將徹底動搖。
❹ 我國法律發展史
中國法學歷史法學產生的兩個基礎性條件。
1、律發展到一定程度 。
2、一批專門研究法律的人。
中國法學歷史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1、先秦時期。
2、秦漢至清末。
3、清末至中華民國。
4、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
❺ 中國第一位律師叫什麼
伍廷芳復(1842~1922),本名敘,字文爵,又制名伍才,號秩庸,後改名廷芳。漢族,廣東新會西墩人,清末民初傑出的外交家、法學家。。伍廷芳祖籍廣東新會,出生於新加坡,3歲隨父回廣州芳村定居,1874年自費留學英國,入倫敦學院攻讀法學,獲博士學位及大律師資格,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後回香港任律師,成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華人議員。
❻ 我國春秋時期的立法概況及其歷史意義
進入春秋時期以後,隨著社會關系的變化,傳統的法律體制越來越暴露出其不合理性,與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相沖突。在形式上保守,內容上陳舊,已不能適應社會變革的新形勢,無法滿足新的社會關系發展的要求。因此,在春秋中期以後,打破舊的法律傳統、公布成文法的活動便在一些諸侯國中出現。其中最為突出的鄭國的「鑄刑書」、鄧析的「竹刑」、晉國的「鑄刑鼎」;此外,其他一些諸侯國也進行公布成文法的活動。(一)鄭國「鑄刑書」公元前536年,鄭國執政子產將鄭國的法律條文鑄在銅鼎上,向全社會公布,史稱「鑄刑書」,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動。(二)鄧析的「竹刑」鄧析是鄭國的大夫,公元前530年,綜合當時鄭國內外的法律規范,編成刑書,刻在竹簡之上,稱為「竹刑」。最初屬私人著作,但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後來在鄭國流傳並為執政者所接受,從而成為官方的法律。(三)晉國「鑄刑鼎」公元前513年,晉國趙鞅把前任執政范宣子所編刑書正式鑄於鼎之上,公之於眾,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活動。(四)公布成文法的歷史意義現在我們提到法律,就會聯想起一冊一冊的法律典籍、一疊一疊的司法卷宗,很難想像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漫長的不使用文字的法律時代。早期的法律也不是用文字來記載的,而是完全依靠人們的記憶力來保存的,重要的法律規則要靠貴族或祭司等少數人來記憶。古代帝王發布的法令,都稱為「誥」「誓」等也應當是一種口頭命令,後來才用文字記錄。君主的「君」字,象形為一隻持權杖的右手和一張發號施令的嘴,更為形象的表現了「口頭約束號令」,世界其他地區也是同樣的。英國法律史學家梅因在其名著《古代法》中說,遠古時代貴族和祭司掌握著部落的權力,重要的法律也都是依靠貴族來記憶和掌握,一般的平民對於法律不甚了解,這樣一來就形成一個他所謂的「秘密法「時期。當平民的力量逐漸強大後,隨著激烈的斗爭,貴族壟斷法律的情況才逐漸被打破,法律才開始用文字固定下來,並公之於眾,進入成文法的時代。所以,法律的文字化和公開化幾乎是一個相同的概念。中國的情況也是這樣,據說「臨事制刑,不預為法」,每當發生擾亂正常秩序的刑事案件,是由貴族們商議判決,其刑罰的決定方式是不公開的。這樣一來就缺乏了法律的一個重要因素,無法讓人們預見自己行為的後果。夏、商、西周時期,中國的法律處於習慣法時期。有些習慣法在西周時經統治者的整理編篡,並用文字記錄下來,成為系統化的法律。用文字記錄的習慣法雖以成文的形式出現,但還不是真正成文法。許多具有法律效力的鑄之於禮器之上的規范性文獻,如「約劑」「盟誓」等都藏於奴隸主貴族之家。真正的成文法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才經統治者以立法的方式制定和公布的。(1)成文法制度需要的條件:一是司法經驗的廣泛積累和立法技術的基本成熟;二是要有較為發達的文字,法律才有可能以成文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夏朝,卻直到公元前536年才公布成文法。(2)公布成文法的背景介紹:鄭、晉兩國相繼「鑄刑書(鑄)」,公布了成文法,這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標志著中國古代奴隸製法律形態轉變為封建製法律形態。那麼,為什麼成文法首先在鄭國、晉國出現呢?春秋末期,正是中國社會從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代。由於當時各諸侯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因而,他們進入封建制的步伐也不一致。鄭、晉兩國由於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在向封建制過渡的道路上比其他諸侯國先邁進了一步,因此,成文法最早在這兩個諸侯國出現。如鄭國位於河南中部地區,地處晉楚兩大霸國間,為兩國所必爭。鄭國是西周分封最晚的諸侯,也較狹小,它內憂外困,危機四伏,實行社會改革的要求更為迫切,當時商人的勢力較大,子產迫切需要得到他們的支持,商人中外來的人較多,對於鄭國的舊有法律並不熟悉,要受到貴族控制的而又為自己所不熟悉的法律的處罰,自然心有不甘。子產是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良好效果。《左傳》所記錄,子產在政治上不曾遭受過失敗,因為他的每一行動都事先經過思考。他主張治國要猛政,理由是「火性猛烈,人見了害怕,所以很少有燒死的;水性懦弱,人喜歡玩水,好多人因而溺死」。他所謂的猛政,就是把嚴厲的刑法公布出來,讓人不敢犯。因為鄭國社會在東周時期變化最大,法家學派正是代表商人和新興地主利益的,成為法家學派的中心產地,不是偶然的,而子產則是法家學派的創始人。晉國的政治制度比較特殊,公室的宗族組織早已瓦解,很早就沒有公族把持大權的現象,因此,保守勢力較弱。此外,春秋末期教育的發展和教育制度的變化,為鄭晉兩國公布法律創造了文化條件。西周時「學在官府」,人們的手中已有很多書籍,學術文化開始步入民間,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加上鄭、晉之地本來就是夏商周三代文化的沉澱帶,具有良好的文化傳統,因此,公布成文法最早出現在這里。(3)公布成文法及引起的論爭:鄭國是第一個公布成文法的國家。在這以後的幾十年中,中原各國也都先後公布了新的法律,中國法律就此進入了公開的成文法時代。子產鑄刑書的舉動,曾受到了保守派的批評。保守派,當然指維護西周禮制統治的保守派,從大道理上說,禮制自然、和諧、美妙、講起人情味也是濃上加濃,可是,它似乎有個不大不小的毛病:就是不太清楚。就是說,比起白紙黑字的國家法律來講,它並不那麼分明。保守派人物叔向給子產寫信說:往日,賢君聖王做事之時沒有訂立法令的,你也是那麼做的。而先王和你所以不制定什麼法令之類的,是因為大家明白,法令比起禮儀風俗差了一大截。平民百姓過日子的時候,原來就有了禮義,有了明辨是非的官員、忠誠守信的鄉長、和藹可親的老師,生活本身過得有章有規、有聲有色。眼下定出了法令,百姓就會盯著法令琢磨歪門邪道,忘掉了禮義、好官、鄉長和老師,天天再也不會效仿賢人君子的一言一行了。你應該知道:「國家將亡,才必多法令」。叔向的信表明,春秋之前的統治者是依照禮俗慣例來處理問題的。他認為鑄刑書公布於民,是違反先王處理問題的傳統的,將會導致社會混亂。子產沒有為叔向的批評所動搖,他以適應社會變化的需要為理由,維護了所公布的成文法。他說:咱是才疏學淺,不能像您那樣高瞻遠矚,只有救救眼下的亂世聊以自慰,只是也請您想想看,沒個出字成文的規矩,天下各行其道的時候誰知誰是對的誰是錯的?禮義那東西聽起來是挺好的,可是摸不清看不透,亂世之時再去說個仿效賢人君子,誰能保證學的不是歪門邪道?子產所鑄刑書的內容已難詳知。有的學者認為:子產鑄的刑書有三篇,內容可能是關於財產、職官和司法方面的。晉國的大夫文伯對子產鑄刑書更是加以攻擊,說火星未出不得用火。依照夏歷,五月初黃昏正南方才能看到火星,而鄭國是三月鑄刑書,「火未出而作火,以鑄刑器不發生火災才怪」。此後,比子產思想更為激進的鄭國大夫鄧析,不滿意子產的刑書內容,不受君命,改鄭國刑書舊制,私造刑書於竹簡,稱「竹刑」。對此,奴隸主貴族十分恨他,公元前501年,鄧析被鄭國執政駟顓所殺。後來他的竹刑終於被鄭國正式採用,說明其法可取。更有諷刺意味的是,子產鑄刑書之後,晉國又有「鑄刑鼎」之舉。晉國的「鑄刑鼎」立法活動,受到了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批評。孔子認為晉國應當按照先王的禮制進行治理,不能違反尊卑貴賤的禮制,否則,將造成國家秩序的混亂。當時的成文法之所以將律文鑄在鼎上,是因為鼎在古代是國家權力的象徵。鼎是王權的象徵,當鄭、晉的新興地主勢力上台後,為了使新法律有更大的權威性、穩定性和威懾力,為了表示新興地主階級取得政權的合法性,就把新法律鑄在鼎上,公布於眾。鑄刑鼎,公布法律,從秘密的法律轉變為公開的法律,雖然這只是形式上的變化,也是有意義的,意味著從此開始一種新的法律形式--封建製法律形態。
(4)公布成文法的歷史意義及其影響:這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法律事件。A.宣告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中國奴隸製法律形態的結束和成文法的誕生,從此,將開始一種新的法律形態——封建製法律形態。這標志著中國古代法律制度步入了一個新的時代。B.成文法事件,拉開了春秋戰國成文法的帷幕,此後各諸侯國的新興地主階級紛紛登上了歷史舞台,進行變法改革,公布法律。C.這對後世影響更是不言而喻的,它拉開了中華法系的序幕,為歷代封建王朝法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秦漢以後封建法制的榜樣。D.公布成文法的活動在客觀上為封建制度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條件。成文法的公布,有利於新興的地主階級將改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表現出來,固定下來,為各種新型的社會關系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❼ 中國法制史筆記
【00前言部分課後練習】 2008-01-02 22:28 | (分類:默認分類)
1.多選題: 現有通常認為,中國古代法的起源途徑有 A. 祭祀 B. 宗教 C. 戰爭 D. 氏族會議 解答: A,C
2.多選題: 對於中國古代「刑起於兵」說的正確理解有 A. 刑即刑法、刑罰 B. 兵即兵器 C. 刑與戰爭分不開 D. 司法官與軍事長官合一 解答: A,C,D
3.單選題: 對於中華法系特點的錯誤表述是;5.;6. A. 皇帝是立法、司法的樞紐 B. 諸法合體,以刑為主 C. 司法與行政合一 D. 中國法律有濃厚的宗教法色彩 解答: D
4.填空題: 中華法系是以為核心的。 解答: 權力
5.多選題: 中華法系的特點有 A. 以權利為核心 B. 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擺脫了宗教神學的束縛 C. 維護封建倫理,確認家法族規 D. 諸法合體,以刑為主 解答: C,B,D
【01夏商部分課後練習】 2008-01-02 22:30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周有亂政,而作。 解答: 九刑 2.單選題: 中國古代最早的軍法見於 A. 《尚書•甘誓》 B. 《論語•為政》 C. 《春秋左氏傳》 D. 《周禮•軍禮》 解答: A 3.填空題: 神權法思想指導立法、司法並達到頂峰的是朝。 解答: 商 4.填空題: 中國古代最早的監獄叫作《》。 解答: 圜土 5.填空題: 商有亂政,而作。 解答: 湯刑 6.填空題: 夏有亂政,而作。 解答: 禹刑 7.填空題: 傳說中,夏代的中央監獄被稱之為「」。 解答: 圜土 8.填空題: 商代法律被泛稱為。 解答: 湯刑
【03春秋戰國部分課後練習】 2008-01-02 22:30 | (分類:默認分類)
1.多選題: 關於《法經》的正確表述有
A.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初具體系的法典 B. 是後世封建法典的藍本 C. 對當時封建經濟的形成和鞏固,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D. 是戰國時期的成文法
解答: B,D,C 2.填空題: 春秋末期鄭國鄧析作了。 解答: 竹刑 3.填空題: 《法經》的篇依次分別是:《》《》《囚法》《》《》《》。 解答: 盜法 賊法 捕法 雜法 具法 4.單選題: 春秋末期,諸侯國所公布法律的中心內容是 A. 保護私有財產 B. 保護人身安全 C. 保護新興地主階級利益 D. 保護貴族利益 解答: A 5.填空題: 《法經》的作者是時期國的。 解答: 戰國 魏 李悝 6.填空題: 春秋時期先後反對鑄刑鼎的著名人物有和,他們分別反對國和國鑄刑鼎的行為。 解答: 叔向 孔子 鄭 晉 7.多選題: 春秋末期公布成文法的歷史意義有
A. 宣告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奴隸制秘密法狀態的結束 B. 拉開了春秋戰國成文法運動的序幕 C. 標志著封建製成文法的誕生 D. 成為秦漢以後封建法典的源頭 解答: C,B,D,A 8.多選題: 春秋時期,楚國制定的法律有 A. 《仆區法》 B. 《茆門法》 C. 《大府之憲》 D. 《憲令》 解答: A,B 9.多選題: 春秋末期,鑄刑鼎的國家有 A.
鄭
B. 趙 C. 晉 D. 楚 解答: A,C 10.多選題: 先秦時期的「五刑」包括 A. 墨 B.
杖C. 刖 D. 閹割為奴 E. 死 解答: C,A 11.多選題:
春秋時期個別國家公布成文法的舉動遭到守舊派的批評。守舊派提出的批評理由有
A. 法不可以公開B. 違背了「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的傳統 C. 刑不可以為小民所用 D. 破壞了「貴賤不衍」的禮制 解答: D,B
【04秦國與秦朝部分】 2008-01-02 22:31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秦律根據控告者與被告者的關系以及侵害行為的性質,將案件分為「」與「」。 解答: 公室告 非公室告 2.多選題:
下列屬於封診式的內容的選項有
A. 規定官吏審理案件的准則 B. 審訊筆錄的書寫格式 C. 現場勘查筆錄的書寫格式 D. 查封筆錄的書寫格式 解答: C,A,B,D 3.填空題: 《睡虎地秦墓竹簡》出土於年。 解答: 1975 4.單選題: 秦簡中「法律答問」的性質是 A.
皇帝提出的問題
B. 立法者虛擬的問題 C. 官方法律解釋 D. 法官考試題目 解答: C 5.多選題:
對於秦朝法制指導思想的正確表述有
A. 以法家思想為指導 B. 將其發展到極端 C. 「法令由一統」、「事皆決於法」 D. 專任刑罰的「重刑主義」 解答: B,D,A,C 6.填空題: 秦簡中我們見到了中國古代最早的「式」——。 解答: 封診式 7.填空題: 「」指父母控告子女盜竊自己的財產,以及子女控告父母、奴妾控告主人擅自殺、傷、髡自己。對於這類案件,官府不得受理。 解答: 非公室告 8.填空題: 秦簡中的判案成例被稱為。 解答: 廷行事 9.單選題: 秦代判案成例的作用是 A. 修改律文的規定B. 補充律文的不足C. 解釋律文的內容 D. 指導律文的修訂
解答: B 10.填空題: 「」指控告他人的殺傷和盜竊行為,官府可以受理。 解答: 公室告 11.多選題: 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A. 律 B. 法律答問 C. 課 D. 比 解答: B,A,C
02西周部分】 2008-01-02 22:32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西周時期的司法活動中,已經注意區分故意與過失,慣犯與偶犯。其中過失稱之為「」,慣犯稱之為「」。 解答: 眚 惟終 2.多選題: 中國古代,夫家可以休妻的幾種情況統稱之為 A. 七出 B. 七絕 C. 七棄 D.
七去
解答: C,A,D 3.單選題: 中國古代法官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察顏觀色的審判方法。下列不屬於這套方法中的內容是: A. 色聽 B. 氣聽 C. 眸聽 D. 耳聽 解答: C 4.多選題:
下列關於西周時期禮刑關系的論述正確的有
A. 禮與刑是西周法的兩個基本方面 B. 禮的作用是「禁於將然」,刑的作用是懲治「已然」犯罪 C. 「出禮入刑」 D. 西周時只強調禮的作用 解答: A,C,B 5.單選題: 中國法制史中所講的「六禮」,是指中國古代禮中所規定的 A. 關於結婚的六道程序 B. 關於離婚的六道程序 C. 關於訂婚的六道程序 D. 關於婚姻的六道程序 解答: A 6.填空題: 中國古代法官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所形成的察顏觀色的審判方法叫作。 解答: 五聽 7.判斷題: 西周時,「劑」為長券,用於買賣奴隸、牛馬。 正確 錯誤 解答: 錯誤 8.填空題: 中國古代,結婚必須經過六道程序,統稱為「六禮」,這種制度最早出於時期。 解答: 西周 9.多選題:
中國古時夫家不可以休妻的幾種情況包括
A. 有所娶無所歸者 B. 無後者 C. 與更三年喪者 D. 前貧賤後富貴者 解答: C,A,D 10.填空題: 西周時兩次大的立法活動分別是:周公制,呂侯作。 解答: 禮 刑 11.填空題: 西周開始,夫家不能休妻的三種情況統稱為「」。 解答: 三不去 12.填空題: 西周時期的買賣契約叫做。 解答: 質劑 13.單選題: 西周時,用於買賣兵器、珍異之物的契約是 A. 質 B. 劑 C. 傅 D. 別 解答: B 14.多選題: 中國古代的所謂「肉刑」,一般而言包括 A. 墨 B. 劓 C. 宮 D. 大辟 解答: C,B,A 15.多選題:
西周時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則有
A. 老幼犯罪減免刑罰 B. 區分故意與過失、慣犯與偶犯 C. 罪疑從赦 D. 同罪異罰 解答: D,A,C,B 16.填空題: 西周時期的借貸契約叫做。 解答: 傅別 17.單選題:
下列選項中不屬於西周初年立法思想的是
A. 以德配天 B. 敬天保民C. 敬神敬宗 D. 明德慎罰 解答: C
05兩漢部分】 2008-01-02 22:33 | (分類:默認分類)
.填空題: 漢初,蕭何在《法經》的基礎上,增加了:《律》、《律》、《律》,總稱為《》。 解答: 戶 興 廄 九章律 2.多選題: 漢朝確立的刑法原則有 A. 上請 B. 恤刑 C. 親親得相首匿 D. 先自告除其罪 解答: A,B,C,D 3.填空題: 漢代法律形式之一「比」,全稱為。 解答: 決事比 4.多選題: 關於漢朝法制指導思想的正確表述有 A. 漢初,以黃老學派的法律思想為指導 B. 漢初,強調休養生息、約法省刑 C. 武帝時,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為指導 D. 武帝時,強調德主刑輔,禮法並用 解答: A,B,D,C 5.單選題: 兩漢時期,法律規定乞鞫的法定時限為 A. 一個月B. 兩個月 C. 三個月 D. 一年 解答: C 6.填空題: 漢代,在審判案件時,如無法律明文規定,就以儒家的經義,尤其是《春秋》的經義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的做法被稱為「」,其首倡者是。 解答: 春秋決獄 董仲舒 7.多選題: 漢代的法律形式包括 A. 律 B. 令 C. 課 D. 廷行事 解答: A,B 8.填空題: 奠定了漢律的基礎,又成為漢律代稱的是《》。 解答: 九章律
【06魏晉南北朝部分】 2008-01-02 22:34 | (分類:默認分類)
1.單選題: 改漢《具律》為《刑名》,並列於篇首的律典是 A. 《新律》B. 《蜀科》
C. 《泰始律》 D. 《北齊律》 解答: A 2.單選題: 《麟趾格》制定於 A. 東魏 B. 西魏 C. 北齊 D. 北周 解答: A 3.填空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改廷尉為大理寺的是。 解答: 北齊 4.填空題: 魏晉以後,由於紙契的盛行,出現了。 解答: 合同契 5.單選題: 犯人直系親屬年老應侍而家無成丁,死罪非十惡則允許上請,流刑可免發遣,徒刑可緩期,將犯人留下以照料老人,待老人去世後再實際執行的刑罰執行制度被稱為 A. 存留養親 B. 八議 C. 官當 D. 矜老憐幼 解答: A 6.填空題: 中國古代,官吏犯罪後可以官職折抵徒刑的制度叫做。 解答: 官當 7.單選題: 登聞鼓直訴制度形成於 A. 西晉 B. 東晉 C. 西漢 D. 東漢 解答: A 8.多選題: 與傳統律典相比,《北齊律》在體例和內容上的發展變化有
A. 確定律典12篇的體例 B. 《名例》,列於篇首 C. 確立「重罪十條」 D. 確立新「五刑」 解答: D,A,B,C 9.單選題: 第一次將「服制」列入律典中,作為定罪量刑原則的是 A. 《晉律》B. 《杜張律》 C. 《大戴禮》 D. 《八禮圖》 解答: A 10.單選題: 留養承祀制度最初出現於 A. 北魏 B. 東魏 C. 西魏 D. 北齊 解答: A 11.單選題: 我國專司法律教育,培養司法官員的職位始設於 A. 三國曹魏時期 B. 三國時的吳國 C. 三國時的蜀國 D. 秦朝 解答: A 12.多選題: 《晉律》將《刑名》分為 A. 具 B. 刑名
C. 名例 D. 法例 解答: B,D 13.多選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體現了法律儒家化的法律制度有 A. 八辟 B. 上請 C. 官當D. 存留養親 解答: C,D 14.單選題: 「八議」入律是在 A. 《新律》 B. 《蜀科》 C. 《泰始律》 D. 《北齊律》 解答: A 15.單選題: 三國時,在廷尉之下,專司法律教育,培養司法官的官職是 A. 律博士 B. 副廷尉 C. 御史D. 都御史 解答: A 16.多選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具代表性的律典有 A. 新律 B. 晉律 C. 北魏律 D. 北齊律 解答: D,C,A,B
【07隋唐部分】 2008-01-02 22:34 | (分類:默認分類)
1.多選題: 唐初法制指導思想的主要內容有 A. 「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 B. 立法要求寬簡、劃一、穩定 C. 「明刑弼教」 D. 執法要求審慎 解答: B,A,D 2.填空題: 隋朝時制定的律依次為《》《》。 解答: 開皇律 大業律 3.單選題: 唐朝後期制定的律典有 A. 《大中刑律統類》 B. 《武德律》 C. 《永徽律疏》 D. 《唐律疏議》 解答: A 4.填空題: 唐律中新規定的強制離婚的要件叫做。 解答: 義絕 5.填空題: 唐後期制定的,對五代和宋的法律名稱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法律文件是《》。 解答: 大中刑律統類 6.多選題: 隋唐後定型的,中國古代十種最嚴重的犯罪包括 A. 反逆 B. 謀大逆C. 叛D. 謀叛E. 惡逆F. 不道G. 不敬H. 不孝I. 不睦J. 內亂解答: I,B,D,A0,F,H,E 7.單選題: 《唐律疏議》的篇數為 A. 6 B. 7C. 9 D. 12 解答: D 8.單選題: 唐高宗永徽年間最有成就的立法成果是頒布 A. 《律疏》B. 《律義》 C. 《疏議》 D. 《刑統》 解答: A 9.多選題: 唐代的中央司法機關包括 A. 大理寺 B. 刑部 C. 御史台 D. 都察院 解答: C,A,B 10.多選題: 關於唐律特點的正確表述有 A. 「依禮制刑,禮法合一」 B. 唐律的指導思想是以禮為綱 C. 中典治國,用刑持平 D. 立法技術比較成熟 解答: D,A,B,C 11.多選題: 唐朝前期制定的律典有 A. 武德律 B. 貞觀律 C.永徽律D. 開元律 E. 大中刑律統類
解答: B,C,A 12.填空題:
隋唐時期,中國古代十種最嚴重的犯罪被定型化了,統稱為「」,其前身是《》中的「」。
解答: 十惡 北齊律 重罪十條 13.多選題: 下列關於唐律歷史地位的表述正確的有 A. 唐律是中華法系的代表作 B. 在中國法制史上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C. 對亞洲許多國家的法典有重要的影響 D. 對唐以前的封建法制也有重要的影響 解答: C,B,A
【08兩宋部分】 2008-01-02 22:35 | (分類:默認分類)
單選題: 凌遲開始成為法定刑種是在 A. 北宋 B. 南宋 C. 元
D. 明 解答: B 2.填空題: 宋代實行的,當被告人推翻原口供時,另行安排勘問、推鞠的重審制度叫做「」。 解答: 翻異別勘 3.判斷題: 宋代法律規定,如果犯人妄行翻供,則重審時要加重處罰。 正確 錯誤 解答: 正確 4.填空題: 宋代理雪制度的時效為(請在空中填寫漢字)。 解答: 三年 5.填空題: 宋朝關於民間田宅、婚姻、債負糾紛的起訴、受理、斷遣時限的制度稱為制度。 解答: 務限 6.填空題: 宋代頒行的條法事類保存至今的唯有《》。 解答: 慶元條法事類 7.填空題: 我國古代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解答: 宋刑統 8.多選題: 宋代刑罰制度與前代相比,主要的變化有 A. 實行折杖法 B. 刺配盛行 C. 凌遲成為法定刑 D. 廣泛適用枷號 解答: A,B,C 9.填空題: 宋初,皇帝為加強對於司法審判的控制,曾在宮中設立。 解答: 審刑院
【09元朝部分】 2008-01-02 22:36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元朝時,其作用類似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審判機構叫做。 解答: 刑部 2.填空題: 元代負責審理蒙古人、色目人案件的機構是。 解答: 大宗正府 3.多選題: 元朝法律中,在案件審理和定罪量刑上實行民族歧視的規定有 A. 審判機構不同 B. 同罪異罰的處刑原則 C. 大宗正府專門審理宗室及有關蒙古人的案件 D. 蒙古人不被刺字,不受刑訊,除死罪外不被拘禁 解答: C,A,B,D 4.填空題: 元代由地方官吏抄集的法律文書分類匯編是《》,全稱為《大元聖政國朝典章》。 解答: 元典章
【10明朝部分】 2008-01-02 22:37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指出明律「輕其所輕,重其所重」特點的學者是朝的。 解答: 清 薛允升 2.判斷題: 明律的所謂「輕其所輕」,即明律在有違倫常教化的犯罪處理上相對偏輕。 正確 錯誤 解答: 正確 3.多選題: 明律在刑法原則上「輕其所輕,重其所重」的原因有 A. 社會矛盾激化,禮教的作用有限 B. 實施「重典治亂世」的必然結果 C. 提倡道德教化的必然結果 D. 法律通俗化、深入人心的必然結果
解答: A,B 4.判斷題: 「重其所重」就是指明律對於所有犯罪行為的處刑都普遍加重。 正確 錯誤 解答: 錯誤 5.填空題: 明律「輕其所輕,重其所重」的特點是與對比的結果。 解答: 唐律 6.多選題: 明《大誥》的具體篇目包括 A. 《大誥初編》 B. 《大誥二編》 C. 《大誥三編》 D. 《大誥文臣》 解答: A,C 7.多選題: 明代創制的正式刑種有 A. 充軍 B. 枷號C. 刺配D. 枷項令眾
解答: A,B 8.判斷題: 明代為重懲貪官污吏,在《大明律》中設官吏受贓專章。 正確 錯誤 解答: 正確 9.填空題: 洪武(請填入漢字)年最終定型完成的《大明律》有篇,篇名依次分別為:《律》《律》《律》《律》《律》《律》《律》。 解答: 三十 7 名例 吏 戶 禮 兵 刑 工 10.填空題: 為了防止臣下結黨營私,朱元璋特地在《大明律》中規定了「」罪。 解答: 奸黨 11.填空題: 朱元璋親自編制的特別刑法叫作明《》,共有篇。 解答: 大誥 4
【11清朝部分】 2008-01-02 22:38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清代負責重案復核的中央機構是。 解答: 大理寺 2.多選題: 清朝的會審制度包括 A. 秋審 B. 朝審 C. 熱審 D. 大審 解答: A,C,B 3.填空題: 中國法制史上最後一部封建法典是《》。 解答: 大清律例 4.多選題: 清朝法律中保護旗人司法特權的規定有 A. 旗人犯罪,享有「減等」和「換刑」的特權 B. 旗人犯罪一般不刺字,非刺不可的,也不刺面 C. 有專門審理旗人案件的司法機構 D. 把全國人民按照民族分為四等
解答: A,B,C 5.多選題: 清朝制定的,關於少數民族管理的法規有 A. 《蒙古律》B. 《西寧番子治罪條例》 C. 《欽定西藏章程》 D. 《回疆則例》 解答: A,D,B,C 6.多選題:
清代有權審理旗人案件的機構有
A. 宗人府 B. 內務府慎刑司 C. 步軍統領衙門 D. 大宗正府 解答: A,C,B 7.填空題: 清代中央最高司法審判機關為。 解答: 刑部 8.填空題: 清代的地方司法體制分為級。 解答: 4
【13民國部分】 2008-01-02 22:40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在國家的領導體制上規定實行制,而後者實行制。 解答: 總統 責任內閣 2.填空題: 中華民國南京政府的法律體系包括(其匯編稱為《》)和。 解答: 成文法 六法全書 例 3.填空題: 北京政府所頒布的刑法典為《》。 解答: 暫行新刑律 4.填空題: 中國近代第一部民事訴訟法典《》頒布於年。 解答: 民事訴訟條例 1922 5.填空題: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的《律師法草案》由編成。 解答: 孫潤宇 6.填空題: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於年。 解答: 1912 7.多選題: 《中華民國民法》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 A. 肯定在無法可依的情況下,習慣及法理可作為審理民事案件的依據 B. 採取「國家主義」原則,強調對私人利益的保護是有條件的 C. 廢止舊法中的宗祧繼承製度,采平等繼承製度,配偶間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D. 肯定財產所有人對財產的佔有、處分、收益權 解答: B,D,A,C 8.多選題: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社會性立法有 A. 《大總統令內務部曉示人民一律剪辮文》 B. 《大總統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文》 C. 《大總統令禁煙文》 D. 《大總統令內務部曉諭不得買賣人口文》 解答: A,C,B 9.多選題: 中國近代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的憲法性文件有 A.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B.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 《中華民國約法》 D. 「天壇憲草」解答: B,D 10.填空題: 史稱「五五憲草」的文件頒布於中華民國政府時期。 解答: 南京國民 11.多選題: 南京國民政府的憲法及其憲法性文件包括 A. 《訓政時期約法》 B. 《訓政綱領》 C. 「五五憲草」 D. 「五權憲法」
解答: C,B,A 12.多選題: 南京臨時政府的法令規定,民間普通稱呼有 A. 先生 B. 君 C. 老爺 D. 大人 解答: A,B 13.填空題: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的法律依據是《》。 解答: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14.多選題: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的普通法院系統包括 A. 大理院 B. 高等法院 C. 地方審判廳 D. 初級審判廳 解答: C,D,A 15.多選題: 《臨時約法》與《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區別有A. 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 B. 進一步擴大參議院的權力 C. 規定了嚴格的修改程序 D. 規定了人民權利 解答: B,D,C,A 16.多選題: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司法改革措施有 A. 實行司法獨立原則 B. 禁止刑訊,實行重證據不輕信口供的原則 C. 禁止體罰 D. 實行公開審判制度、陪審制度、律師制度 解答: D,C,B,A 17.判斷題: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性質就是中華民國憲法。 正確 錯誤 解答: 錯誤 18.填空題: 中國近代法律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憲法是年《憲法》,被人們稱為「」。 解答: 1923 中華民國 賄選憲法 19.多選題: 國民黨的《六法全書》中包括 A. 憲法及其關系法
B. 刑法及其關系法 C. 商法及其關系法 D. 行政法及其關系法 解答: A,B 20.填空題: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實行。 解答: 總統制
【14革命根據地部分】 2008-01-02 22:40 | (分類:默認分類)
1.多選題: 革命根據地新民主主義法制建設所涉及的主要方麵包括 A. 民事立法 B. 刑事立法 C. 土地立法 D. 勞動立法 解答: D,B,A,C 2.多選題: 工農民主政權時期的司法機關有 A. 中央臨時最高法庭 B. 裁判部(省、區、縣) C. 軍事裁判所 D. 特種刑事法庭 解答: A,C,B 3.填空題: 抗日民主政權的組織形式是。 解答: 三三制 4.填空題: 解放區人民民主政權所創設的新刑種是。 解答: 管制 5.多選題: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的主要內容有 A. 規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權的性質是工農民主政權 B. 確定政權的組織形式是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 C. 確定工農民主專政的基本任務是徹底實現反帝反封的革命綱領 D. 確定工農群眾的各項基本權利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 解答: D,C,B,A 6.多選題: 關於抗日民主政權機關組成人員分配的正確表述有,, A. 共產黨員佔二分之一 B. 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佔三分之一 C. 中間派佔三分之一 D. 地主階級堅決清除解答: C,B 7.多選題: 抗日民主政權訴訟原則的主要發展有 A. 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原則 B.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原則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D.
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分開解答: B,A,C 8.多選題: 工農民主政權的土地立法主要有 A. 井岡山土地法 B. 興國土地法 C.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 D. 土地聯產承包辦法 解答: B,C,A 9.多選題: 抗日民主政權時期刑法原則的主要發展有 A. 以鎮壓與寬大相結合、懲辦與教育相結合為原則 B. 貫徹保障人權原則 C. 反對威嚇報復,主張實行感化教育原則 D. 罪刑法定原則 解答: A,B,C 10.填空題: 《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於年。 解答: 1947 11.填空題: 《關於廢除國民黨的〈六法全書〉與確定解放區的司法原則的指示》發布於年。 解答: 1949 12.多選題: 《中國土地法大綱》的主要內容有 A. 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 B. 確定土地財產的分配辦法 C. 確定土改的執行機關為各級農會 D. 為保障土改的順利進行,設人民法庭審理破壞土改的案件 解答: B,D,A,C 13.多選題: 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特點 A. 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反對主觀主義的審判作風 B. 走群眾路線,實行審判與調解相結合 C. 堅持原則,忠於職守,嚴格依法辦案 D. 實行簡便利民的訴訟手續 解答: B,D,C,A 14.單選題:
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特色在於A. 採用審判與調解相結合的審判方式 B. 坐堂問案 C. 巡迴審判 D. 陪審制度 解答: A 15.填空題: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的第一部憲法性文獻是《》。 解答: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 16.填空題: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的政體是制。 解答: 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
❽ 中國最早的律師
春秋早期,鄭復國就有個制叫鄧析的人,專門幫人打官司,小案子要人一件衣服、大案子要人一條褲子作為報酬,教人「以非為是,以是為非」,委託人想打贏官司他就有辦法讓他贏,想讓人罪名成立他也有辦法使人身敗名裂。弄得鄭國「是非無度,而可與不可日變」。鄭國的執政大夫子產於是就把鄧析殺了,這樣一來,鄭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
如果《呂氏春秋》所說確實,那麼子產是在公元前543年執政的,死於公元前522年,鄧析的活動和被處死就應該是在這一期間。當時在世界的另一邊,歐洲的雅典城邦里,還沒有像鄧析這樣接受報酬提供法律服務的人,而當時的羅馬還沒有公布成文法,也談不上有這樣靠幫人打官司的行當。所以鄧析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位開業律師。
❾ 我國古代法制史演變
國家與法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與世界上所有的國家 一樣,中國國家與法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奴隸社會時期原始社會末期以祭祀祖先儀式為核心的 「 禮 」 由習慣逐漸演變為法 。夏朝國家形成伊始,法制尚處草創階段,奉天罰罪的法制觀 《左傳》中記載的 「 禹刑 」 ,大抵是啟及其後繼者根據氏族晚期習俗陸續積累的習慣法。至商朝,刑法為主體的中國古代法已初具規模,所謂「 刑名從商 」 。以殘害人體為主的五刑(墨、劓、刖、宮、大辟)在商朝已較為通行,但處刑的手段尚未規范化,還沒有一套嚴格的刑罰制度。春秋初期,各諸侯國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法律。到中葉以後,井田制遭到破壞,郡縣制逐步取代分封制,王權旁落,政權下移,宗法制日趨衰落,奴隸制瓦解、封建制逐步確立。由於經濟基礎的變革,階級關系的變化,從而引起法律制度的變革,最重大的改革莫過於各諸侯國公布了以保護私有財產為中心的成文法。鄭國執政子產, 「 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 」 ,這 是我國古代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 鄭國鄧析所作竹刑,便於攜帶和流傳,在法律發展史上又是一大進步。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中取得了政權的地主階級,運用政權的力量先後在各國進行旨在發展、鞏固封建生產關系,建立封建政治的變法運動。魏國李悝制定《法經》,分為盜、賊、網(或作囚)、捕、雜、具六篇,立法技巧已初步走向成熟 ,可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較系統的封建法典,為以後歷代法典的濫觴。後來商鞅入秦國主持變法革新時,攜《法經》入秦,並在變法過程中將《法經》改編為秦律,以律字取代法字,突出強調法律的普遍適用性、穩定性、必行性,是穩定而普遍的規則,從此以後,中國古代的法典都以 「 律 」 為名。秦朝建立後,繼續推行商鞅變法以來的法家思想和政策。其中韓非的以法治為中心 ,法、術 、勢相結合的思想,對秦始皇政權和法制活動影響極大,成為其指導思想。秦朝法律令名目繁多,體例和內容已經相當完備,司法機構和訴訟制度逐漸形成。 漢朝建立後,蕭何在《法經》六篇的基礎上增加了《戶律》《興律》《廄律》三章,製作了《九章律》,就是通常所說的漢律。漢朝董仲舒提出的 「 德主刑輔 」 ,剛柔相濟的治國之道,是漢武帝以後漢王朝法制的指導思想。刑罰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至此中國刑罰制度從野蠻走向文明和進步。在司法制度方面,有中央和地方司法機構,訴訟與審判制度。「春秋決獄 」 是儒家文化滲透法制的直接體現,其要旨是:必須根據案情事實,追究行為人的動機;動機邪惡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責;首惡者從重懲治;主觀上無惡念者從輕處理。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頗有建樹,魏國的《新律》,東晉的《晉律》(又稱《泰始律》),北魏的《北魏律》和《麟趾格》,西魏的《大統式》,北齊的《北齊律》,北周的《大律》等。這時期的封建法律形式日趨完備,篇章體例的設置日趨科學,刑罰制度日趨規范,禮律日趨融合,其中《北魏律》為隋唐律典的淵源。為維護地主階級特權, 「 八議 」 「 官當 」 入 律。所謂 「 八議 」 ,是指八類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和減刑的規定。「 官當 」 即官員若犯徒罪,允許其依法以官品與爵位抵罪。在訴訟制度方面建立了 「 登聞鼓 」 直訴制度。登聞鼓設於朝堂之外,有冤情者可以擊鼓直接向皇帝或中央司法長官訴 冤,這種制度經過改革,一直沿用至清朝。封建社會發展時期
承上啟下的是隋朝的《開皇律》,無論在篇章體例和基本內容上, 較以前的封建法典均有顯著 改進,是對秦漢律以來的法律的總結,也為唐律奠定了基礎。 唐朝以「 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 」 為法制指導思想上,將封建立法推向高峰,有《武德律》、《貞觀律》、《永徽律》及《律疏》、《開元律》及《開元律疏》、《大中刑律統類》、《唐六典》 等。其中《永徽律》及《律疏》合稱《永徽律疏》最負盛名,總結了漢魏晉以來立法和 注律的經驗,不但對主要的法律原則和制度從歷史上尋根溯源,說明其沿革,而且盡可能引 證儒家經典,用以作為律文的理論根據。使 「 疏 」 與 「 律 」 具有同等的 法律效力,從此 「 天下斷獄,皆引疏分析之 」 ,成為統一解釋律文的法律依據。 民事、行政、刑事立法空前完備。宋朝初年制定的《宋刑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這一時期的法律特點是:確認封建的租佃關系和田宅典賣制度,加強活動對司法權的控制,刑罰更加野蠻,折杖法、刺配之法、凌遲等酷刑的濫用是刑罰制度的倒退。元朝的立法有《大札撒》、《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元典章》。這一時期的法制發展沒有顯著進步,有幾個特點:實行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把人民劃分為高下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殘酷鎮壓農民階級的反抗;維護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確認蓄養奴婢的合法性;在繼承漢族法律的同時又保留了蒙古族的習慣法。封建社會後期明律於唐律比較,大為嚴苛,所謂「輕其輕者,重其重者」。明太祖以「重典治亂國」為指導思想。《大明律》增加、充實了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是一部比唐律有所發展的封建法典。明太祖親自製定《大誥》,匯集了當時用嚴刑峻法懲治官民犯罪的典型案例,制定了新的法律規范,兼有明太祖對臣民的訓誡,直接反映了重典思想。為調整封建國家各機關權力職責更好地集權於中央,制定了行政法典《大明會典》。
《大清律例》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部封建法典。《清會典》康熙時仿《明會典》制定《康熙會典》,此後雍正等四朝均加以修訂。其詳細記載了清朝從開國到光緒朝各級行政機關的執掌、事例和活動原則。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完備的行政法規,也是中國封建時代行政立法的總匯。
❿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法典是什麼名字
《法經》。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但它並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在《法經》之前,已經頒布了很多法典,只是不太完善。
《法經》成為以後歷代法典的藍本,它的制定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很多,李悝也在魏國魏文侯的支持下進行變法,推行新政。
其中之一就是制定了《法經》,約成書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該書已失傳。據《晉書·刑法志》記載,《法經》分《盜》、《賊》、《網》、《捕》、《雜》、《具》6篇。
(10)中國法治史春秋時期鄭國鄧析作擴展閱讀:
戰國時期魏國的李悝為了進一步實行變法,鞏固變法成果,匯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通過魏文侯予以公布,使之成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固定封建法權。
《法經》的編訂,是李悝在法律制度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春秋末年,晉、鄭諸國作刑鼎或刑書,以公布新的法律條文。
到戰國時,隨著歷史條件的改變,出現了更多的新的成文法典。李悝「撰次諸國法」,修訂出《法經》六篇,包括盜、賊、囚、捕、雜、具。
盜是指侵犯財產的犯罪活動,大盜則戍為守卒,重者要處死。窺宮者和拾遺者要受臏、刖之刑,表明即使僅有侵佔他人財物的動機,也仍構成犯罪行為。
賊律是對有關殺人、傷人罪的處洽條文,其中規定,殺一人者死,並籍沒其家和妻家:殺二人者,還要籍沒其母家。囚、捕兩篇是有關劾捕盜賊的律文。
雜律內容包羅尤廣,包括以下幾類:
①淫禁
禁止夫有二妻或妻有外夫。
②狡禁
有關盜竊符璽及議論國家法令的罪行。
③城禁
禁止人民越城的規定。
④嬉禁
關於賭博的禁令。
⑤徒禁
禁止人民群聚的禁令。
⑥金禁
有關官吏貪污受賄的禁令。如規定丞相受賄,其左右要伏誅,犀首以下受賄的要處死。
具律是《法經》的總則和序例。《法經》出現後,魏國一直沿用,後由商鞅帶往秦國,秦律即從《法經》脫胎而成,漢律又承襲秦律,故《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