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面前
A.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具體適用上一律平等對嗎
憲法第32條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國憲法確立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刑法第4條: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具體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不論其出身、地位、職業、財產、才能、政治面貌,都應追究刑事責任,平等適用法律,依法定罪、量刑、行刑,不允許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具體體現:在定罪、量刑、行刑3方面。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適用法律的平等,並非指立法、司法的平等。此原則更注重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人格是平等的,但是權利義務是有差異的。如《婚姻法》規定的男性的法定婚齡是22周歲,女性是20周歲。這里的平等體現不管是男、是女都得守法,不符合法定婚姻的婚姻是一個無效的婚姻。差異體現為,男女有別。
B.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義是什麼
在社會主義國家,由於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和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制度,這一原則才能得到真實的貫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一項基本原則。中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一規定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客觀要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和承擔法律義務,不允許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權。這一原則對於資產階級最終摧毀封建特權制度具有重要的歷史進步意義。但由於私有製造成的人們在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事實上的不平等,由於資本特權的存在,這一原則在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能得到真正實現。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國家的統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C.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保證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實施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國憲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就意味著,公民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任何公民都不允許因其民族、種族、性別、出身、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職務高低等的不同而享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在法治社會,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主要是由法律來調整的,人們的權利和義務體現為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無論是政治權利和經濟權利,還是文化權利和社會權利,最終都體現為法律上的權利,沒有法律面前的平等,其他的權利就無從談起。因此,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實現其權利的基礎,是公民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前提和條件。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是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也可以說是法治國家必須堅持的一項憲法原則。作為一項憲法原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以下內容:(1)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也就是說,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不允許一部分人只享有權利,不履行義務;也不允許一部分人只履行義務,而不享有權利。國家平等地保護公民的法定權利,同時平等地要求公民履行法定義務。(2)任何公民都要受到法律的約束,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任何特權,任何人違反了法律都要受到追究。(3)所有公民在法律實施上一律平等,即遵守法律和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D. 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和承擔法律義務,不允許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權。這一原則對於資產階級最終摧毀封建特權制度具有重要的歷史進步意義。
中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一規定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客觀要求。
(4)在法治面前擴展閱讀
這種法律上的平等具體表現為:
1、全體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去參預法律的制定」;
2、「法律對於所有的人,無論是施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
3、他們可以按其能力擔任一切官職、公共職位和職務,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別外不得有其他差別。
E. 實施依法治國,為什麼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因為法來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自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也都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
(2)公民的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護,對違法行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決不允許任何違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
(3)在法律面前,不允許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任何人不得強迫任何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懲罰。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證社會的基本公平正義。
F. 為什麼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原則,是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貴族特權的斗爭中提出來的。這一原則在資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之後,被用法律的形式規定了下來。最早確認這一原則的是法國1789年的《人權宣言》。
《人權宣言》規定:「法律對於所有的人,無論是施行保護和處罰都是一樣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以後,一些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都在憲法中肯定了這一原則。在資本主義憲法中,這項原則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
1.公民在立法上平等;
2.公民在適用法律上平等;
3.公民在守法上平等。
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還建立了保障權利平等的控訴制度,包括個人控訴、團體控訴和政黨控訴。所謂個人控訴,即任何一個平等權利受到侵犯的公民,都可以依照本國法律制度所公認的程序,向有關法院提出救濟的要求。例如,在美國以及在加拿大等英聯邦國家,公民有權對違反平等原則的立法和行政行為,要求法院加以審查。
在有關行政法規的案件中,如果某個公民的權利遭到了侵害,法國的行政法院、英國行政裁判所、美國獨立管理機構有可能受理他的案件。
在資本主義國家裡,一般的通例是團體不能為其成員的個人利益或集體利益抗辯。但「職工會」卻是例外。在西方國家,職工會具有一種特殊的法律地位,它有權簽訂集體合同,並有權以勞工的名義進行訴訟的行為能力,這就是所謂的團體控訴。
第三種控訴為政黨控訴。平等原則不僅涉及一般的團體,也涉及政治團體,如政黨的利益,凡平等權利受到損害或破壞的政黨,有權提出控訴。在美國和德國,平等保護原則被認為是「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因素,司法機關也要發揮它應有的保護作用。在德國,由於給予各政黨補助金和廣播電視節目時間的分配問題引起的訴訟,就是政黨訴訟。
西方國家法律確認權利平等,同封建國家特權專制以及同法西斯國家獨裁統治相比,確實是一種進步。但就權利平等的本質而論,仍然屬於資本主義類型,它同資產階級民主原則一樣,都是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是以事實上的不平等為前提的。富人與窮人之間、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根本對立,決定了西方國家權利平等的局限性和虛偽性。
我國憲法在「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一章中,首先明確規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的含義是指:
1.我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也都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2.公民的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護,對違法行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決不允許任何違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
3.在法律面前,不允許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任何人不得強迫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處罰。
就廣義而言,我國公民的平等權還包括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它們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民族平等和男女平等的含義更為廣泛,不僅包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即不能因民族和性別的不同而獲得法律以外的特權,也不能作為限制權利的借口使公民受到歧視;而且還包括經濟、政治、社會、家庭等方面的平等。
G.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願以法制國地中國誰犯罪犯法都能成為法院被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國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
刑法第4條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這是刑法對憲法原則的具體體現,也是司法公正的要求。法律一經公布、生效,對全社會就產生普遍的約束力,這是法制社會的基本要求。
刑法中說的適用法律一律平等,就是要求追究犯罪的司法機關,即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對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任何人,不論其職位多高,過去的功勞多大,也不論其身份如何,有什麼特殊的社會背景,都應當依法予以追究,不能因為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網開一面。
俗話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就是這個道理。當然,在過去的剝削階級社會里,雖然有些開明之士提出了這個主張,但實際上是不可能實現的,有權有勢有錢的人,實際上成為法律的特權階層,犯了罪可以不被追究,逍遙法外。
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進程中,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這一法制原則,在憲法和刑法中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並在實踐中嚴格貫徹執行。近幾年在我國有許多身居高位的官員因貪污、受賄等瀆職犯罪而受到了法律的嚴懲,充分說明了我國法律制度的嚴肅性和公平性。
(7)在法治面前擴展閱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和承擔法律義務,不允許任何人享有趄越法律的特權。這一原則對於資產階級最終摧毀封建特權制度具有重要的歷史進步意義。
但由於私有製造成的人們在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事實上的不平等,由於資本特權的存在,這一原則在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能得到真正實現。在社會主義國家,由於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和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制度,這一原則才能得到真實的貫徹。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一項基本原則。中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一規定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客觀要求。
H. 如何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貫穿到法治工作始終
如何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貫穿到法治工作始終?
首先,立法上的平等是前提。需版要民主立法,讓厲害相權關人參與立法過程,重視保護弱勢群體正當權益;需要科學立法,統籌設定權利與義務、職權與職責,保證權利與義務統一性、職權與職責一致性、權利與權力平衡性。
其次,執法上的平等是關鍵。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合理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
再次,司法上的平等是保障。要求司法活動不偏不倚、公正無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最後守法上的平等是基礎。所有組織和個人都應當平等遵守法律,不允許在守法上搞例外、作變通、打折扣。
I.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這種法律上的平等具體表現為:
1、全體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去參預法律的制定」;
2、「法律對於所有的人,無論是施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
3、他們可以按其能力擔任一切官職、公共職位和職務,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別外不得有其他差別。
(9)在法治面前擴展閱讀:
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
《決定》在闡述「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原則之前明確指出:「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
這一強調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兩個方面的科學內涵:一是指法律的實體內容符合平等的原則;二是指法律的執行程序和結果公平公正。如果法律的內容違反了平等的原則,即使被公平地執行了,結果也不會是平等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號,最早是由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主義的斗爭中提出來的。眾所周知,封建主義法律是公開維護等級與特權的,它不僅使地主官僚階級可以依據土地多少、官職大小、爵位高低等而享有不同的封建特權,而且使地主官僚階級、皇親國戚超脫於法律約束之外,而作為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君主更是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
資產階級在與封建專制主義斗爭中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號,要求廢除一切等級和身份特權,應該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對推翻封建專制主義發揮了重要作用。資產階級革命成功之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確立為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一項重要原則,並用憲法的形式確定下來。其後各資產階級國家的憲法或憲法性文件中,一般都有這一規定。
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的統治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之上的,其所確立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都是以財產佔有不平等為基礎的,所以,它所強調的法律上的平等掩蓋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事實上的不平等。
簡言之,在資產階級統治的資本主義國家,廣大勞動人民群眾是不可能真正享有同資產階級一樣的平等權利的。因此,所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不可能真正實現的。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資產階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只是形式上的平等。
社會主義社會的建立,開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
在這個階段,國家實行的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按勞分配製度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從而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條件。
這就意味著,在社會主義國家,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各項制度的不斷完善,經濟剝削最終必然要被消滅,一切不平等和不公正的體制和制度必然要被消除,全體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將享有同等的權利,從而最終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因此,社會主義從本質上體現了公正、平等的要求,平等是社會主義題中應有之義。
而社會主義法律作為由社會主義國家立法機關或國家機關制定、由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各種行為規則的總和,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其根本目的是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全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平等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平等享有各項權益。因此,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