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型教師

道德型教師

發布時間: 2022-05-21 20:40:42

⑴ 教師道德的特點有哪些 道德的特點包括哪些

一、教師職業道德本身具有的特點 1.階級性。馬克思說:「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 2.繼承性。前人留下的高尚師德我們可以繼承和發揚。 3.實踐性。教師的道德通過實踐體現出來。比如關愛學生、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等。 二、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表現 1.體現了崇高的理想性和明確的目的性。以培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為己任。 2.體現了社會主義新型的人際關系,具有鮮明的平等性。 3.體現了社會要求與教師個體全面發展的一致性。

⑵ 教師職業道德特點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版本一:鑒於教師勞動的特殊性,教師職業道德相應地呈現出如下特點:

1.教師職業道德標准具有高度的嚴格性

2.教師職業道德意識具有強烈的自覺性

3.教師職業道德行為具有獨特的示範性

4.教師職業道德影響具有潛在的深遠性

5.教師職業道德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版本二: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1.意識水平高層性

2.道德境界高尚性

3.道德意識自覺性

4.行為舉止示範性

5.道德影響深廣性

6.道德內容先進性

版本三: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1.強烈的責任性;2.鮮明的繼承性;3.獨特的示範性;4.嚴格的標准性

版本四: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1.示範性;2.先進性;3.深廣性;4.完整性

版本五: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1.針對性;2.導向性;3.性;4.自覺性;5.高層次性;6.時代性

版本六: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1.教師職業道德的教育專門性

2.教師職業道德體現教書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3.教師職業道德的性

4.教師職業道德功能的多樣性

(2)道德型教師擴展閱讀:

教師職業道德的功能:

(一)促進功能

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教育行為的調節主要通過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兩種形式來實現。教師職業道德能夠通過激發動力、評價優劣、調節行為來處理和調節各種利益關系,保證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教育任務的圓滿完成,這是教師職業道德最基本的社會作用。促進功能分三種:分別是動力功能、調節功能、評價功能。

1.動力功能

教師職業道德的動力功能,是指教師職業道德體現著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要求和作為教師應有的職業行為中,具有一種啟動性的力量,激發、鼓勵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教師不斷自我修養、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覺地做好教育工作。動力功能最關鍵的部分就是激勵行為,所以在做題的時候可以把握住。

2.調節功能

調節功能主要用來調節教師的言行舉止,保證其在教育活動中正確處理各種矛盾,選擇正確的教育行為,保證教育行為的正常進行。因此它對教師職業行為具有調節作用。調節功能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僅指向教育過程,而且指向教師本身。它的關鍵詞是應不應該做,同樣在考題的時候可以把握住。

3.評價功能

評價就是帶有對錯性質的內涵了。教師職業道德是一定社會為培養與之相適應的人才而對教師工作提出的道德要求,這些道德要求既是規范教師工作進行社會價值判斷的准則,也是社會、學校和教師自己對教師工作進行社會價值判斷的准則之一。同樣,師德是教師勞動的底線,是可以一票否決的,這個知識點小夥伴們要把握住。

(二)教育功能

教師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對學生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這說明教師職業道德對教育現象具有教育功能。教師勞動的對象是青少年學生,盡管青少年有自己的情感、意志和主觀能動性,但是,由於他們正處於生長發育期,對是非、善惡、美醜等還沒有成熟的觀念和切實體驗,因此,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們往往從教師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中汲取是非、善惡觀念。教師職業道德對教育對象的教育功能體現在教師職業行為的示範性特點上。

(三)示範功能

教師職業道德的功能不僅體現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而且直接或間接地以各種方式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師為了做好教育工作,必然要與社會及家長打交道,以實現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統一。當教師嚴格遵循教師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面貌出現在社會活動中時,他們的道德風貌、人格形象便會對社會各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這些都體現了教師職業道德對社會文明的示範功能。

(四)引導功能

加里寧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自身修養來說起著指明方向、矯正行為、保證修養、目標實現的作用。社會對教師整體素質的要求高於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教師在工作崗位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道德水平,加強自身修養是教師職業道德品質的重要內容和應用要求。在教師自身修養過程中,教師職業道德具有引導功能。

⑶ 什麼是教師的道德人格

教師職業道德人格,就是指教師在其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應當具備的道德品質,以及調整各種社會關系的規范的總和。教師職業道德素質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質及道德修養等。人格問題乃「做人之道」。心理學認為,人格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內在組織,它包括人的思想、態度、興趣、氣質、潛能、人生哲學以及體格和生理特點等心理物理個體性的多面綜合,簡單地說,就是指個體的差異,也可以叫人格的個性特徵。
心理學上的人格解釋至少在兩個方面是與倫理問題相溝通的。第一,道德人格是人格的組成部分。能夠正視環境與個人的責任,因而對自身、別人或所居處的環境,能夠正確適應的所謂「健全人格」,如從倫理學的角度看,亦可認定是一種道德人格。第二,人格的動力特徵與道德問題相溝通,以某種行為方式行動或能以某種特定結構組合一系列外在行為表現的整合能力。由於中小學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更應著力關注對自身的道德觀念、情感、信念等的內在系統的建構,加強人格修養。
我們要將中小學教師的人格修養作為一個重大課題來研究,是因為在每個人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社會媒體是學習的源泉,有很大的社會化力量,在青少年生活的不同時期,這些社會媒體都有各自突出的作用,並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施加不同的影響,特別是中學教師的人格修養,甚至影響著學生們的終身,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帶有社會責任,對學生人格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從學校教育來看,教師的人格,體現著教師之間的個性差異,諸如健康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穩重的態度、積極的興趣、剛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可見,教師的人格與師德有著密切的關系。
歷代教育家提出「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特徵的體現。一切師德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學生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由此可見教師人格的力量。
慈愛和權威是為師的特質,因而也是人格感化的根本動力。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威信,沒有威信就沒有真正的愛。金子般的人格,能給學生們帶來足夠享用一生的「熱量」,能還給教育一個更加深刻的內涵,既使父母給予孩子們足夠的愛,青少年的身心也並不一定能夠健康成長,來自師長的愛是無聲的,但卻是最有份量的,學生們在學校里最渴望的就是來自教師給予他們的那種發自內心的愛。
在學校,教師是學生最依賴的人,是學生的人格榜樣,學生在教師那裡獲得信心和力量,學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師是學生情操的陶冶者,心靈的哺育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二、教師職業道德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道德觀念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總的來說,經濟的發展促進了道德的進步和發展。
在教育領域,廣大教師在工作中,把自己的學識、能力、寶貴時間無私地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為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涌現出了一批忠於黨的教育事業,致力於教育教學改革,無私奉獻的好教師。但是,也有一些教師的行為與教師的基本道德大相徑庭。
首先,缺乏學術誠信。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社會對師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師徳的重要特徵和優良傳統。它要求教師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傳,也重身教。孔子說過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國教育史上對教師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言行一致,處處事事努力做學生的表率。葉聖陶先生說: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學生在校學習,往往把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化為自己學習的內容、仿效的板樣。教師不僅處處事事都應嚴於做到身正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來教育和感化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遠大的理想、誠實謙虛的品質、勤奮好學的作風和禮貌待人的素養。
其次,以教謀私,搞「有償家教」。有些教師利用本專業的優勢開辦各樣的輔導班,此舉本應無可厚非,但關鍵是本是課堂上完成的內容,卻變成了教師課外輔導獲取經濟收入的手段,影響了正常的教學。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擔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人的艱巨繁重的任務,他們用知識的力量去激勵學生求知的慾望,以嚴愛之心架起師生間友誼的橋梁。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由此可見,教師的地位舉足輕重,提高教師的素質,重視師德修養,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再次,缺乏愛崗敬業,進取之心。在市場經濟大潮影響下,「跳槽熱」「第二職業熱」沖擊著校園,教師不認真教學,教學成了次要的事。人民教師不但要在內心深處培養一種高尚的情操,還要在實際工作中發揚奉獻精神,但要教師發揮奉獻精神決不意味著可以不認真地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相反的,只有真正做到尊師重教,教師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激發,發揚奉獻精神才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
第四,不尊重學生。有的教師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對犯有錯誤的學生,批評不顧場合,損害學生人格,傷害學生自尊心,不易被學生接受。
諸如此類的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勢必影響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三、加強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途徑
教育是根本,教師在育人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教師的道德建設尤為重要。
第一,加強制度建設,把師德師風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建立和完善監控機制,制定規范的教學管理制度,對違反師德師風的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批評和相應的處罰,對情節嚴重並造成惡劣影響的要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制」。
第二,創造良好的職業道德環境,建立抑惡揚善機制。在教師職業活動和生活中,如果善行得不到及時和應有的褒揚,違反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而逍遙自在,不受譴責,那麼違規者會越來越放肆,還會引起其他一些職業道德自律意識不強的人起而仿效,以致惡性循環,污染社會風氣。
第三,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師德師風建設。要樹立典型,表彰先進,把樹立典型與培育優秀的教師群體的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既抓典型又抓群體,以典型帶群體,以群體育典型,形成良好的互動局面,使整個教師隊伍形成了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四、新課堂中的道德體現。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能夠適應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著重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教學觀念已逐漸被教師們認同。這種教學觀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個性得到了張揚,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種新觀念下的課堂教學圍繞學生主體來進行,必然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教師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開放的課堂,進行更加靈活和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並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調控和組織,常常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就是說,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效課堂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首先應該是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以此為指導,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來理解,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當明晰地確定課堂的教學目標。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體驗和探究。三是教學中科學高效安排、監測、反饋、調控課堂行為,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效能。
總之,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范的總和。所以,每個教師都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

⑷ 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及作用

1、教師職業道德標准具有高度的嚴格性。

2、教師職業道德意識具有強烈的自覺性。

3、教師職業道德行為具有獨特的示範性。

4、教師職業道德影響具有潛在的深遠性。

5、教師職業道德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教師職業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促進教師職業專業化;

(二)促進師生生命成長和人格完整;

(三)促進社會文明傳承和發展。

(4)道德型教師擴展閱讀

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征,「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⑸ 怎樣做一名有職業道德的教師

通過此次的教師培訓,使我明白了教師職業道德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教師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無論哪一層的學生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榜樣。教師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參照對象,所以人們常說「教師是鏡子,學生是教師的影子。」以身做則要求我們做教師的,做事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還要求我們儀表端莊,大方得體。作為一名有職業道德的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關心學生 盡管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我做到了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導,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在平等、公平對待學生,特別是要求學生方面,還不夠嚴格。熱愛學生是教師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在如何激發愛心、永葆一顆愛學生之心,我在以後的工作中尚待繼續努力。 二、嚴謹治學 注意了樹立良好和教風和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師德的基礎是愛,核心是專;我注意嚴謹治學,提高業務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缺乏長期性,教育教學方法還缺靈活性和改進力度,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還不夠快。教師自身的學識與道德水平即師德,在潛移默化中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學生,也影響著學生對我的看法,進而影響著師生關系,所以我必須不斷學習。 三、尊重家長 這一條是教師處理與學生家長之間關系的准則,是促進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環節。在尊重家長方面,我愛聽取學生家長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持與配合,但由於本人的所任學科的原因,與學生家長聯系相對減少;在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方面還不夠積極。 四、為人師表 能夠模範遵守社會公德,注意處理個人職業勞動與自身人格塑造之間關系的准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健康,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作風正派;但身教注重不夠,律己不夠嚴格,語言規范性有優待加強,缺乏對為人師表是教育事業對教師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 五、終身學習 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學習優秀教師的為師三態:敬業、愛業、精業方面,我還沒有真正做到堅持「敬業——愛業——精業」這個教師職業成長的基本主線。 總之,此次培訓學習,讓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可以促進我們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幫助我們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基礎。教師的職業道德是貫穿在教育全過程之中,是我們教師工作的精神支柱。教師職業道德將會時刻鞭策著我,它將會成為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指路燈!

⑹ 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包括哪些

1、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原則。即忠誠於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包含兩個維度,教師應當堅持社會主義的教育理念,緊跟時代潮流,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新型教師。同時也應當培養出來符合社會道德規范與適應社會需要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集體主義原則。教師職業不同於其他類型的職業,教師職業所擔負的任務是培養祖國未來的接班人,關繫到民族的希望,因此教師應當正確處理好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
3、教育人道主義原則。人道主義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進行中,高度重視人的作用,尤其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格尊嚴,在尊重的基礎上才能使教育活動開展得更順利。同時,教師也應當嚴格的要求自己,使自己成為人人所喜愛並樂於交往的對象,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贏得更為友好和諧的氛圍。
4、教書育人原則。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是教師職業最基本的工作內容,因此,教師應該時時刻刻把握教書育人的原則。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教授科學嚴謹的知識技能,同時還應注重對學生德育的教育,真正做到「傳道受業解惑」。
5、樂教勤業原則。樂教敬業原則從兩個維度來把握,第一是樂教,作為教師首先在面對自己的工作時應當抱著享受與快樂的心態從事教育事業,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意願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來。第二,教師應當勤奮努力,善於思考與總結,勤懇置業,秉承一顆高度奉獻的精神來教學。
6、教育民主原則。素質教育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師應該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進行平等溝通與對話。
7、人格示範原則。學生是一個尚未發展完善的人群,對他人的依賴很重,尤其是對老師的依賴,學生的向師性和可塑性,導致了教師的言行舉止可以對學生產生巨大的示範作用,從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行為規范。因此,教師應當樹立良好而高尚的人格魅力,為學生提高正確的學習榜樣。
8、依法執教原則。所謂的依法執教,要求教師按照國家的法律制度進行教育教學活動,要廉潔執教,不能隨意收取學生的紅包,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不能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如人生全、教育教學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

⑺ 道德教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我們可以把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形成和表現的德性,看做是教師的美德。教師的美德是教師的一種優秀品格,或者說卓越的人格品質,它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品格,這一種是理性的,不是通過道德評價來衡量的,另外一種是教師追求教育的倫理理想和道德價值而獲得的道德性的人格品質。這兩種品質都是好教師之為好教師的核心,它們都是在教師的專業工作中形成的,也就是在教育和教學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在工作中自覺地追求教育的理想,追求教育價值的實現,追求個人教育實踐的卓越,才能形成優秀的教育德性。
教師的專業品質包括:教育機智,教育熱忱,敏銳,教育幽默,簡明清晰,深刻,創造等等。教師的倫理德性包括:仁慈,溫和,耐性,通達樂觀,明智,公正,節制,希望,正派,誠實,信賴,友誼,智慧,真誠,寬容,理解,信任,欣賞等等。以下對教師的倫理德性做詳細說明。
仁慈 仁慈就是善意和寬容。這是教師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美德。在學校教育中,兒童是經常犯錯誤的,這尤其需要教師善意的對待和寬容,因為兒童是在錯誤中成長的,錯誤是教育必要的組成部分。
溫和 溫和是指不冷酷、不冷漠、不嚴厲,同時也不憤怒的個性。溫和與仁慈一樣,反對教育中任何形式的暴力和壓迫。溫和本身包含了一種嚴肅的指導力量,一種耐心和善良的力量 表現了一種親切的從學生的利益角度出發引導學生的善意和愛意,一種不傷害學生的關心。溫和是教師實現自己的引導的最適宜方式。
真誠 真誠是言行和內心精神的一致,它表現在教師的教育行動和與學生的交往上,調節著教師與自己、他人、學生的關系。它是一種坦率、誠懇和真實,與謊言、虛偽、偽善、自我吹噓、表裡不一等相對立。從這些特徵可以看出,真誠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美德。
公正 公正包含正當權利的維護和平等,前者表現為對兒童的各種正當權利的保障以及不侵犯,後者表現為平等的尊重和平等的關愛,包括平等地分配教育的利益,平等地對待同一類事情。做一個公正的教師是非常重要的。
勇敢 勇敢的品質是運用理性抵抗不良的、痛苦的、危險的結果,是為了高尚或美好而堅持合理的行動。勇敢的人面對高尚或美好的目的堅定不移。它使人在任何情景中有著冷靜、沉著、樂觀、智慧的處理方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要承擔種種責任,抵抗許多壓制和誘惑,勇敢就是這樣一種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力量。教師當然需要勇敢的品格,它使我們在各種現實的壓力下仍堅持合理的行動,按照我們的理性判斷採取最合適的行動。
希望 希望是對應然的價值和美好事物的樂觀和期待,是對價值理想的堅持和追求,代表著一種向上、向善、向前的願望。在現實的教育中,我們面對各種各樣的障礙、限制、扭曲,容易失去對更好的未來狀態的期望,希望這種品質能幫助我們在困難和挫折中堅持信念和理想。教師的希望品格也包含著對於學生的信賴。
友愛 友愛的特點在於關懷、分享和相互性,它是將師生親密聯系起來的德性品質,是形成師生交往的紐帶。友愛是一種善,它表現了對學生的善意,同時也希望對方表達善意。這種互相的善意、關懷和祝福才是真正的友愛。雖然師生之間建立友情是非常困難的,但純粹的師生友誼是永恆、高尚的,不僅對於學生的成長和福祉有價值,而且對於教師本身的成長和幸福也具有重要意義。
正派 正派是指行為和言詞的合宜,是一個人言談舉止的風度和教養,反映出友善、愉快、通達、靈活、坦盪的品行。所以,作為個人的正派是一種良好的行為方式。教師的正派反映出教師在面對家長、面對學校的任何一個學生的態度和方式,是形成積極和諧的學校教育氛圍的關鍵。
明智(智慧) 明智是在具體的境遇中,能夠並善於考慮對教育和學生有益之事,是一種對教育行為的慎重選擇,諸如考慮行為的後果、為了正確的目的做出正確的決定、採取正確的方式和方法等,所以明智是一種道德行動的智慧。明智表現了教師處理教育中面對的問題的理性和智慧,表現了一種清醒、慎重、負責的能力。教師面對學生的成長,責任重大,輕率的行為可能會毀掉一個人。所以,教育實踐特別需要教師明智的品格。明智的教師是理性、善良的,因為明智涉及正確、高尚和善良。一個明智的教師,能夠把自己的品質卓越地表現在教育的行動中。
信任 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是開展、進行、堅持教育活動的先決條件。信任意味著對學生存在、發展、進步的承諾。離開了對學生的信任,教師就無可避免地對學生進行操縱、監視、控制和懲罰,在信任基礎之上,交流和合作、尊重和理解的關系才能形成。尊重教師的尊重對於學生自尊的維護、學生人格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教育中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聲音的表達者,如果教師以尊重的態度傾聽學生的聲音,平等地尊重每一個人的見解、思想、個性,理解學生的感受,教育事實上就已經在進行了。尊重是建立在平等、公正的心態之上的,它排除任何意義上的分等、貶低、輕視和歧視。
欣賞 欣賞是教師重要的教育習慣。每個學生都有可贊揚的品質,每一個學生都需要支持性、鼓勵性的認可,每個學生都是同等值得重視的。欣賞意味著以一種謙遜的態度和寬容的情懷對待學生,真正地傾聽、理解和認可學生。教師的欣賞對於學生的發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任何貶低貶損學生、不耐煩、冒犯的態度都是教育的對立面。
教師的道德品質(專業的和個人的)不僅影響著教師的工作效率,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的道德品質關涉著教育價值的實現,關涉公民道德人格的建構和發展,因此也影響著社會的道德風尚和社會的道德秩序。如果說教育培養的公民不是掌握一些知識和技能的工作機器,而是一個有理性精神、有德性和有個性的社會發展的領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那麼,公民整體的人格品質的發展就是教育的核心,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根本就不是狹隘地教給人以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不是程式化的、固定的知識傳授過程,教師的工作也不是簡單的學科知識教學或專業能力實踐的過程,而是一種整體的倫理實踐。其中,教師如何對待學生,如何出色地承擔自己的倫理義務,如何在教育中實現學生的人格品質的提升是他的專業工作的核心。
如果說教師的優秀主要體現在道德品質上,那麼,教師的專業發展應主要是教師的道德發展。教師教育最為重要的內容是針對教師的道德教育,從培養好教師的角度而言,教師的專業發展就不能像目前這樣把教學行為技能的訓練放在第一位,而是應把教師的倫理道德品格的培育、教師的教育目的感和價值感、教師的倫理實踐智慧等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因為,教師的道德品質和專業倫理是構成教師之優秀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的教育行動實現教育價值的基礎。
我們的教師發展需要一場真正的轉型,從技能和專業為中心的教師發展轉向以完整的道德品質發展中心的教師教育。這是一場非常重要而且亟須的教師教育的變革。

⑻ 教師的道德修養包括什麼

教師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的素養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的素養呢?

一.師德素養

「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教師的師德素養是教師素質的核心、靈魂。因此,教師作為育人的主體,首先要具有完善的人格,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為師表,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去影響學生。以人格影響人格,以素質造就素質。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師的師德素養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人民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肩負的是培養祖國未來的建設者的神聖使命,我們必須樹立偉大而高尚的理想,努力做到「熱愛教育、獻身教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二.專業知識素養

教師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員,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具備專業知識素養是每一位教師所必須的。

教師的勞動是一個復雜的勞動、創造性的勞動,要成功的完成教學任務,首先要精通所教學科的知識,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全部內容有深入的了解。「資之深,則左右逢源」。一個教師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補充鮮活的血液,連自己也變得陳舊了。作為教師始終要有知識的緊迫感,無論教材怎麼編,無論課程怎麼變,你必須是一個知識的擁有者,這樣你才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學生。「知識用時方恨少」,這是不變的真理。

三.學習素養

馬卡連柯告訴我們,教師的技巧,並不是一門需要天才的藝術,但它是一門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專業。學習是發展之本、進步之源。學習是教師發展進步的第一要務。當前,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人,教師要熟悉和掌握的東西越來越多。如果不加強學習,不主動地去掌握新的知識技能,就無法勝任本職工作。教師擁有「一桶水」已遠遠不夠了,教師應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所以,教師要學為人先,與時俱進,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做適應時代要求的學習型教師。

教師終身學習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陶行知說得好:「要想學生學得好,必須先生好學。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這指出了教師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更應當把學習作為一個長期的,永不間斷的工作來做,活到老,學到老的教師才能有進步、有創新。

四.心理素養

教師肩負著神聖的育人使命,教育人者必須先受教育,要讓學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首先要消除心理方面的疾病障礙。有一個豁達的心腸,健全的性格,愉快的心境,融洽的人際關系和百折不撓的勇氣,面對困難,樂觀向上,正視自己,控制不良情緒,樂於助人,與人為善,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帶動學生。

當然,教師的專業素養還有很多方面,努力踐行才是最真。

⑼ 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對社會具有怎樣的價值意義

摘要: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聖天職,高校教師擔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師必須要具備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教育法規、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樹立依法執教的觀念和科學的教育理念,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才會為社會發展培養出合格的專門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教師職業道德;教書育人;社會意義

一、教師職業與教師職業道德

教師作為一種獨立的職業,它的出現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出現的社會分工的結果。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使得經濟、文化教育都取得了很大發展,教師從那個時代開始不再是官職,而成為一種專門從事教育的職業工作者,孔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傑出的唯物主義者荀子就把天、地、君、親、師並列在一起,漢代思想家揚雄也把教師看成是人類的楷模:「師者,人之模範也。」縱觀歷史,教師對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傳遞、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門人員,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二、教師職業的社會意義

教師是人類文化的積極傳播者,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節」,對整個社會發展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是人類文明成果繼承和發展的橋梁和紐帶。因此,教師的勞動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起著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實踐也證明,通過教師把前人積累的知識和人們的間接經驗直接傳播給年輕一代,是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最佳途徑。在現代社會中,生產力的競爭,就是科技的競爭,而科技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社會物質財富的多寡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成正比;勞動生產率同勞動者的受教育程度成正比。而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勞動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都直接與教師的勞動有關。教師通過勞動,提高了一代代新人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準。

三、教師職業道德的社會影響

教師是與社會有廣泛聯系,對社會有特殊影響的職業,教師道德不僅在學校內部起著調節教育過程、教育和影響學生的作用,而且還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影響著社會,促進全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可以說教師不僅是學生道德的啟蒙者和提高者,同時也是全民道德的促進者。現代社會,接受學校教育的人越來越多,受教育的時間也越來越長,當在學校接受教育和學習後走上社會各行各業的學生在成為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創造者的時候,他們的道德素質如何,不僅對社會物質文明有影響,而且對社會的精神文明,特別是社會道德風尚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也往往會通過自身參加活動而影響社會。他們良好的道德素質會對相應的社會環境進行改造,對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的形成產生良好的影響。隨著教育的改革開放,人們對精神生活、文化生活要求的提高,教師在與社會各個方面的聯系日益增多,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也會日益加深。此外,教師道德還是整個社會道德的組成部分,是整個社會道德基本精神在教育領域裡面的具體體現。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形成的個人道德品質不僅反映了教師教學的基本特徵和內容,也體現著整個社會道德的基本精神。當一個教師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習慣以後,所表現出來的社會道德的基本精神並不會因為離開職業道德而消失;相反,教師會把這種基本精神帶到家庭生活和周圍環境,從而對教師自己的家庭、親友和鄰里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加強社會主義國家職業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性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需要培養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身體健康,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專門人才,教師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法理 發布:2024-12-29 20:02:10 瀏覽:680
勞動法員工試用期辭職的 發布:2024-12-29 20:01:25 瀏覽:293
郭堅法官 發布:2024-12-29 20:01:16 瀏覽:128
2019年4月合同法自考真題 發布:2024-12-29 19:55:12 瀏覽:247
巾幗女法官先進事跡 發布:2024-12-29 19:31:29 瀏覽:926
民法典有什麼權 發布:2024-12-29 19:06:32 瀏覽:33
劉國松法官 發布:2024-12-29 19:00:56 瀏覽:598
溫奕弋法官 發布:2024-12-29 18:59:16 瀏覽:960
法院訓戒 發布:2024-12-29 18:57:03 瀏覽:379
法律法規規章特點 發布:2024-12-29 18:56:59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