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立法機構
1. 歐盟的組織機構有哪些其各自職責是什麼
歐盟的組織機構有:理事會,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歐洲統計局,歐洲審計院,歐洲中央銀行,歐洲投資銀行,外圍組織(包含:歐洲經濟區,地中海聯盟)。
理事會
理事會(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包括歐洲聯盟理事會和歐洲理事會。歐洲聯盟理事會原稱部長理事會,是歐盟的決策機構,擁有歐盟的絕大部分立法權。由於馬約賦予了部長理事會以歐洲聯盟范圍內的政府間合作的職責,因此部長理事會自1993年11月8日起改稱作歐洲聯盟理事會。歐洲聯盟理事會分為總務理事會和專門理事會,前者由各國外長參加,後者由各國其他部長參加。歐洲理事會即歐共體成員國首腦會議,為歐共體內部建設和對外關系制定大政方針。
委員會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是常設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歐共體條約和歐洲聯盟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向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報告和建議,處理歐盟日常事務,代表歐共體進行對外聯系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委員會由27人組成 ,每個成員國各1人。主席由首腦會議任命,任期2年;委員由部長理事會任命,任期4年。
歐洲議會
歐洲議會(The European Parliament)是歐盟監督、咨詢機構。歐洲議會有部分預算決定權,並可以2/3多數彈劾委員會,迫其集體辭職。議員共有 518 名,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各81名,西班牙60名、荷蘭25名,比利時、希臘、葡萄牙各24名,丹麥16名,愛爾蘭15名,盧森堡6名。議長任期2年半 ,議員任期5 年。議會秘書處設在盧森堡。每月一次的議會例行全體會議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特別全體會議和各黨團、委員會會議在布魯塞爾舉行。
歐洲法院
歐洲法院(The Court of Justice)是歐盟的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在執行歐共體條約和有關規定中發生的各種爭執。
外圍組織
歐洲經濟區
地中海聯盟
歐洲統計局
歐洲統計局位於盧森堡,是歐盟統計工作的最高行政機構。歐洲統計局並非單獨執行歐盟統計工作,而是依賴一個稱為「歐洲統計系統(EUROPEAN STATISTICAL SYSTEM)」的工作網路。該統計體系由歐洲統計局、歐盟成員國及冰島、挪威和列支敦斯登的統計機構和中央銀行共同組成。成員國機構負責收集本國統計數據並進行編輯,歐洲統計局的作用則是與各成員國統計機構緊密合作,協調、整合統計資源,按照歐盟的需要匯總分析成員國提供的統計數據。
歐洲審計院
歐盟審計院(The Court of Auditors)成立於1977年10月,由12人組成,均由理事會在徵得歐洲議會同意後予以任命。審計院負責審計歐共體及其各機構的賬目,審查歐共體收支狀況,並確保對歐共體財政進行正常管理。其所在地為盧森堡。
此外,歐盟還設有經濟和社會委員會(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地區委員會(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歐洲煤鋼共同體咨詢委員會、歐洲投資銀行等機構。
歐洲中央銀行
總部設在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是根據1992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而設立的歐元區中央銀行,是共同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實施者、監督者。歐央行是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產物,是世界上第一個管理超國家貨幣的中央銀行,也是為了適應歐元發行和流動而設立的金融機構。歐央行的職責和結構以德國聯邦銀行為模式,獨立於歐盟機構和各國政府之外。歐央行主要任務是維持歐元購買力,保持歐元區物價穩定。歐央行管理主導利率、貨幣儲備與發行,以及制定歐洲貨幣政策。歐元區貨幣政策的權力雖然集中了,但是具體執行仍由歐元區成員國央行負責。歐元區各國央行仍保留自己的外匯儲備,歐央行的儲備由各成員國央行根據本國在歐元區內的人口比例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來提供。
歐央行管理委員會是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制定利率和執行貨幣政策,由6名執行董事會成員和歐元區成員國央行行長組成,每月定期召開會議。
隨著歐洲銀行聯盟的建立,歐央行被賦予了監管歐盟內主要銀行的職能,將從2014年11月起,和成員國主管機構共同履行該職能。
歐洲投資銀行
歐洲投資銀行總部設在盧森堡,是歐盟的政策銀行,由歐盟成員國出資合營,享有獨立法人地位。其宗旨是促進歐盟政策目標的實現。該行可向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提供貸款,具體投向歐盟區域發展、中小企業、環境工程、交通、能源、研發與創新,以及歐盟與140多個國家簽署的合作協議。為了信貸的安全,歐洲投資銀行從不對一個項目進行全額貸款,一般只提供項目投資額的30-40%。
歐洲投資銀行對外主要目標是根據歐盟與第三國簽訂的發展援助或合作計劃,對歐盟以外地區的項目進行投資。1993年以來,其貸款額已經超過世界銀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多邊優惠信貸提供者。
2. 歐盟的製法機構是那些
歐盟的組織機構包括:理事會、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歐盟回審計院、歐洲經濟答和社會委員會、地區委員會、歐盟中央銀行、歐盟投資銀行等。
執法機構應該是歐洲法院。
歐洲法院是歐盟的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在執行歐共體條約和有關規定中發生的各種爭執。
至於說「制」法機構么,應該是歐盟理事會。因為歐洲聯盟理事會原稱部長理事會,是歐盟的決策機構,擁有歐盟的絕大部分立法權。
3. 擁有歐盟內部的最終控制權的機構
歐盟有三大政策機構:歐洲理事會,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歐洲理事會擁有立法權,屬於歐盟的決策機構。
4. 歐盟主要機構有哪些
歐盟主要機構:理事會、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外圍組織、歐洲統計局、歐洲審計院、歐洲中央銀行、歐洲投資銀行。
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
該聯盟現擁有28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4)歐洲立法機構擴展閱讀
歷史
聯合的構想
歷史上,曾有數個帝國用武力統一了歐洲的廣大地區,像是羅馬帝國、法蘭克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納粹德國。
而王朝聯盟(Dynasticunion)則是統一歐洲領土的和平手段,另外也有少數的國家聯盟,如地處中東歐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地處中歐的奧匈帝國和地處亞洲西部、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歐洲聯盟成員國示意圖歐洲聯盟成員國示意圖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
歐洲統一的思想,在20世紀以前就已經出現。
1453年,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破後,波希米亞國王喬治就於1646年建議,歐洲基督教國家應該組成聯盟,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擴張。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當時就有歐洲人設想歐洲仿效美利堅合眾國,建立歐洲合眾國,支持此提議者包括拉法耶特侯爵、泰狄士·高斯士高等。
19世紀初,拿破崙曾在大陸封鎖期間在歐洲大陸實行關稅同盟。
最初於1948年由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組成的關稅聯盟,主要是免除關稅,開放原料、商品的自由貿易。
該關稅同盟對當今歐盟的建立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政治聯盟條約》現實意義
《政治聯盟條約》確定了政治聯盟的基本目標。
為便於推行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條約在決策方式上規定對某些決定可採取特定多數制,這是對至今實行的每項決定必須一致通過這一規定的重要補充。
條約還准備把西歐聯盟變為一個地區性防禦機構,作為政治聯盟的組成部分,實施與防務有關的決定。
在防務問題上,由於英國反對建立歐洲獨立財務體系,主張西歐聯盟只作為北約的補充,而法德則主張把西歐聯盟作為歐共體的防務機構,
結果條約規定,把西歐聯盟建設成歐共體的防務機構,負責制訂歐洲的防務政策,同時與北約保持一定聯系。條約還規定用5年時間讓西歐聯盟與北約把包括後勤在內的各項工作統一起來。
5. 歐共體成立的原因
1、西歐有著共同的文化遺產和心理認同感,經濟發展水平相近,曾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地區,具備一定的聯合基礎。
2、近代以來,各國沖突了戰爭連綿不斷,西歐各國人民渴望和平和統一。
3、二戰後西歐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威脅和控制。
4、西歐有識之士認識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戰爭,走聯合發展道路,最終實現歐洲的統一,才能重塑昔日輝煌。
5、西歐兩個大陸宿敵法德和解,為歐洲聯合奠定了基礎。
6、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7、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
(5)歐洲立法機構擴展閱讀
1949年,來自10個國家的國會的代表在斯特拉斯堡建立了一個歐洲理事會,希望它成為聯合起來的歐洲的立法機構。盡管歐洲理事會的成員國數目逐年增加,並繼續支持歐洲聯合的思想,但它從來沒有成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它將自己的活動局限於人道主義、文化和社會事務。1958年,歐洲理事會建立了歐洲人權法院,用以保護其成員國個體公民的權利不受專斷的政府行為的侵害。它禁止學校里的體罰行為,並宣布因認定有罪而判處死刑為非法。
1967年,三個「共同體」合並為今人所指的歐洲共同體。三個組織的高級委員會組合成歐洲委員會,其議事會成為歐洲議會。歐洲議會根據所屬政黨而不是國別分配議席。1979年,歐洲議會成員首次經由全歐洲范圍內的選舉產生,而不再由各國政府選派。
6. 歐盟機構組織有哪些
歐盟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其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現有15個成員國,分別為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愛爾蘭、英國、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瑞典。5月1日後,歐盟將新增10個成員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維尼亞、馬爾他和塞普勒斯。歐盟擴大到25國後,面積將達到400萬平方公里,人口增至4.5億,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0萬億美元。
歐盟共有5個主要機構,歐洲理事會、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其他重要機構還有歐盟審計院、歐洲中央銀行、歐洲投資銀行、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地區委員會、歐洲警察局和歐洲軍備局等。 歐洲理事會會議(通常稱為歐盟首腦會議或歐盟峰會)是歐盟的最高決策機構,由各成員國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組成,歐盟委員會主席也是歐洲理事會一個事實上的成員。歐洲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4次會議,6月底和12月底舉行正式首腦會議,3月和10月舉行特別首腦會議,也可在其他時間舉行額外的首腦會議。 歐盟理事會(簡稱理事會)是歐盟的主要決策機構,由來自歐盟各成員國政府的部長組成。主席由成員國輪任,任期6個月。部長理事會主要負責制訂歐盟法律、法規和有關歐盟發展、機構改革的各項重大政策;負責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司法、內政等方面的政府間合作與協調事務;任命歐盟主要機構的負責人並對其進行監督。歐盟理事會秘書長兼任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現任主席國、下任主席國和高級代表組成"三駕馬車"。現任歐盟理事會秘書長兼高級代表為西班牙人索拉納。 歐盟委員會是歐盟唯一有權起草法令的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實施歐盟有關條約、法規和歐盟理事會做出的決定;向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政策實施報告和立法動議;處理歐盟日常事務,代表歐盟進行對外聯系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委員會總部設在布魯塞爾,委員會任期為5年。歐盟委員會在每屆歐洲議會選舉後的6個月內任命,它在政治上向議會負責,議會有權通過彈劾委員會的動議而解散它。 歐洲議會是世界上唯一經直接選舉產生的多國議會,也是歐盟內唯一經直接選舉產生的機構。歐洲議會除和歐盟理事會共享立法權外,還有民主監督權及歐盟預算的決定權。 歐洲理事會和部長理事會是歐盟的政府間機構,其中部長理事會還是歐盟的主要立法機構,主要代表成員國的利益;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是歐盟的超國家機構,主要代表歐盟的整體利益。其中委員會是歐盟的行政執行機構,類似於主權國家的政府;歐洲議會擁有部分立法權、預算權以及咨詢和監督上的權力;歐洲法院是歐盟的最高法院,主要從司法角度保證歐盟法律的有效貫徹實施。
7. 歐盟立法的三種形式 規則 法令 決定 具體是什麼
歐盟簡介
歐盟委員會是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的3大主要機構之一。歐盟的前身是歐洲共體。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法國首都巴黎簽訂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該條約翌年7月25日生效。1957年3月25日,上述6國又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1965年4月8日,6國簽訂《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合並3個共同體,統稱歐洲共同體。
歐盟第一次擴大是在1973年,吸收了丹麥、愛爾蘭和英國加入;1981年的第二次擴大隻增加了希臘一國;1986年的第三次擴大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1995年又吸收了奧地利、芬蘭和瑞典入盟。2004年5月1日又有10個國家成為正式成員國: 捷克、愛沙尼亞、塞普勒斯、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馬爾他、波蘭、斯洛維尼亞和斯洛伐克。歐盟現有25個成員國和4.5億人口。
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的3大主要機構為: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歐洲理事會,即首腦會議,由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首腦會議每半年舉行一次正式會議和一次非正式會議,必要時還可召開特別會議。歐洲理事會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6個月。歐洲理事會是歐盟的最高權力機構,在決策過程中採取協商一致通過的原則。歐盟目前正在醞釀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在絕大多數問題上採取有效多數票通過的方式,只保留個別領域使用一致通過原則;取消輪流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國制度,改為設立任期為2.5年的常設主席職位。
歐盟委員會是歐盟的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歐盟條約及歐盟首腦會議和部長會議作出的決定;向歐洲理事會和部長理事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代表歐盟對外聯系並負責經貿等方面的談判。歐盟委員會由來自15個成員國的20人組成,其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各有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委員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2名。歐盟成員國明年增至25個後,如何分配歐盟委員會名額還在討論中。雖然最終方案尚未出台,比較集中的看法是委員會人數過多會影響工作效率,因此,採取每個成員國各1個名額的辦法,或把人數減少到20人以下,採取輪流出任的辦法比較可行。
歐洲議會是歐盟的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其地位和許可權正在逐步加強。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本屆議會1999年6月經第5次直接普選產生,議員共626名。
此外,歐盟機構還包括歐洲法院和歐洲審計院。歐洲法院是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歐盟和成員國在執行各項法律法規中發生的各種爭執,現有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歐洲審計院負責審計歐盟及各機構的賬目,審查歐盟收支情況。審計院1977年成立,由12人組成。
歐盟的會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懸掛,會旗為天蘭色底,上面有12顆金黃色的星,表示歐洲聯盟12個成員國。製作會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增強人們對歐洲聯盟和歐洲同一性的印象。
歐盟的會徽:1988年1月開始使用,會徽的底呈蘭色,上面12顆星圍成一個圓圈,象徵著歐共體12個成員國,圓圈中間為各成員國國名。
歐元:歐盟的統一貨幣為歐元 (euro),1999年1月1日正式啟用。除英國、希臘、瑞典和丹麥外的11個國家於1998年首批成為歐元國。2000年6月,歐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費拉舉行的首腦會議批准希臘加入歐元區。這次會議還決定在2003年以前組建一支5000人的聯合警察部隊,參與處理發生在歐洲的危機和沖突。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流通。
歐盟委員會 (Commission of European Union)
歐盟的常設執行機構,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法律大街200號一座十字形的大廈內。歐盟委員會負責實施歐盟條約和歐盟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向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處理日常事務,代表歐盟對外聯系和進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歐盟委員會由來自15個成員國的20人組成,其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各有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委員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2名。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1999年5月任職;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1999年任職。
在歐盟實施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范圍內,只有建議權和參與權。委員會由20人組成,法、德、英、意、西各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
委員會主席人選由各成員國政府征詢歐洲議會意見後共同提名,委員會委員人選由成員國政府商議候選人後提名,按此方式提名的委員會主席和其他委員需一並經歐洲議會表決同意,然後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根據「馬約」,自1995年起,委員會的任期為5年,設主席1人,副主席2人。
歐洲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 :是歐洲聯盟的執行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並可以三分之二多數彈劾歐盟委員會,迫其集體辭職。議會大廈設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議會秘書處設在盧森堡;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1999年6月第5屆議會的議員共626名。
歐洲法院:設在盧森堡,是歐盟的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在執行歐盟條約和有關規定中發生的各種爭執。現有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
歐洲審計院:設在盧森堡,成立於1977年,由12人組成,均由理事會在徵得歐洲議會同意後予以任命。審計院負責審計歐共體及其各機構的帳目,審查歐共體收支狀況,並確保對歐共體財政進行正常管理。
歐盟理事會的決策表決機制
作為歐盟主要的決策和立憲機構,歐盟理事會自誕生之日起,就傾向於盡可能採用「一致通過」表決機制實現決策。但這一機制在實踐中並不容易執行,特別是隨著歐盟成員國數量的增加,「一致通過」表決機制的運用越來越困難,於是就產生了「簡單多數」表決機制和「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其中「有效多數」表決機製成為歐盟理事會的主要表決機制。
一、「一致通過」表決機制
在一些意義重大的問題上,歐盟理事會採用了「一致通過」表決機制,其范圍主要包括:外交與安全、內政司法、稅收、憲法事務、社會保障機制、能源、文化、工業和與發達國家簽署協議等。
二、「簡單多數」表決機制
「簡單多數」表決機制主要用於對程序性決定進行投票表決。歐盟每個成員國只有一票,一項決定以贊同票的多少決定是否被通過。
三、「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歐盟理事會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由來已久。1987年生效的《單一歐洲法令》、1993年生效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和1999年生效的《阿姆斯特丹條約》都進一步擴大了「有效多數」表決機制的適用范圍。目前,在涉及內部市場、某些教育事務,以及環境、消費者事務和歐盟區域發展基金等問題時一般都會採用「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歐盟理事會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又分為以下三種:
一、日前正在使用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在這個表決機制中,歐盟15個成員國視其在歐盟中地位和影響力的不同,分別擁有兩票到10票的表決權。歐盟理事會的總票數為87票,有效多數為62票。這種「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將運用到2004年5月1日。
二、擴大後使用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自2004年5月1日10個准成員國加入歐盟。至同年11月1日,歐盟理事會將使用過渡性表決機制。但從2004年11月起,歐盟理事會將採用《尼斯條約》中規定的新版「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即總票數為321票,有效多數為232票並能夠代表一半以上的成員國。
三、正在制定中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歐盟正在制定的「歐盟憲法」對「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又有更新,要求有效多數能夠代表一半以上的成員國和60%以上的歐盟人口。歐盟計劃從2009年11月起執行這一表決機制,但目前歐盟成員國和准成員國對該表決機制存在很大分歧。
對外關系
歐盟與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關系,並締結了貿易、經貿合作或聯系國協定。目前有165個國家向歐盟派駐外交使團,歐盟委員會也已在126個國家及國際組織所在地派駐代表團。近年來,歐盟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調整了同美國、日本的關系,加強與俄國的合作。積極准備吸納中東歐國家入盟,加強與獨聯體國家的關系。推動歐地合作,計劃與地中海沿岸12國於2011年建成歐洲-地中海自由貿易區。歐盟重視發展與亞洲和拉美國家的關系。1994年制定了《走向亞洲新戰略》,1996年和1998年在曼谷和倫敦先後舉行了首屆和第二屆亞歐首腦會議,並將於2000年10月在漢城舉行第三屆亞歐首腦會議。1999年6月,歐盟與拉美國家在里約熱內盧舉行了首屆歐拉首腦會議,並計劃於2002年在西班牙舉行第二屆歐拉首腦會議。
中歐關系
1975年5月6日,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正式關系。1983年11月1日,中國與歐洲煤鋼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建立正式關系。至此,中國與歐共體實現全面建交。1995年和1996年,歐盟先後通過《中國-歐盟關系長期政策》和《歐盟對華新戰略》文件,強調應更加重視中國的作用和影響,採取「建設性接觸」的戰略,加強雙方在經貿及其他各個領域的合作與對話,並重申歐盟對華政策的全面性、獨立性和長期性。1998年,歐盟進一步採取了一些改善對華關系的措施:決定在聯合國人權會上不再提出或聯署針對中國的提案;修改反傾銷規則,將中國從「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中刪除;通過《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系》的對華政策新文件,主張提升中歐關系水平,深化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近年來,中歐政治關系良好,高層互訪頻繁,各級政治磋商活躍。中國領導人分別訪問了歐盟一些成員國。歐盟國家多數領導人先後訪華。1998年4月,朱鎔基總理在倫敦與歐盟主席國英國首相布萊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桑特舉行了首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並發表聯合聲明,就中歐建立面向21世紀的長期穩定的建設性夥伴關系達成共識,將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化。此外,中國同歐盟及其成員國開展了不同級別的政治磋商和對話,中國人大和政協與歐洲議會及歐盟經社理事會保持了正常的交往。
8. 歐盟委員會和歐洲理事會有什麼區別
1、成員不同
歐洲理事會又稱歐盟首腦會議或歐盟峰會,是歐盟最高決策機構,由歐盟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
歐盟委員會設有28個委員,其中一名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領導整個委員會,非主席的那些委員也根據其職責領域被稱為歐盟某某(比如外交)事務專員。
歐洲理事會主席產生:歐洲理事會主席將通過選舉方式產生,任期為兩年半。
歐盟委員會主席產生:歐盟委員會主席由歐盟理事會和成員國政府首腦一起決定,並需要得到歐洲議會的贊成。
2、機構不同
歐洲委員會是最高決策和執行機構,由各成員國一名代表組成,每年召開兩次會議。下設部長代表委員會,由成員國各派一名常駐代表(大使級)組成,處理日常事務。部長委員會主席由各成員國代表輪流擔任,任期半年。
歐盟理事會是決策機構。歐盟部長理事會負責准備每次歐洲理事會並和歐洲議會一起編寫把歐洲理事會決策付之實施的法律文件,制定歐盟法律和法規。
3、職能不同
歐洲委員會實際是另外一個獨立的機構,雖然它和歐盟委員會的駐地都在斯特拉斯堡,但不能把它和歐盟委員會混淆。歐盟委員會相當於歐洲的「政府」,但是它的職能還沒有發展到政府的階段。
歐盟理事會是各個國家派一名部長到歐盟總部組成的機構。各國部長的工作就是要在理事會討論具體事宜的時候代表本國的利益。
參考資料:
歐洲理事會的組織結構:
1、組織成員
(1)歐盟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
(2)歐盟委員會主席和委員代表;
(3)歐盟委員會秘書長;
(4)歐盟成員國外長;
(5)歐盟理事會秘書長;
(6)歐洲議會議長;
(7)歐洲理事會輪值主席所選其他官員。
2、組織機構
(1)歐洲議會
每次首腦會議的開始歐洲議會議長都會發表一份宣言。
輪值主席國主席必須在其任期內向歐洲議會所有議員介紹接下來六個月內歐盟的主要活動,並通過辯論的方式和議員們討論。
(2)歐盟委員會
歐盟委員會主席出席理事會的每次會議,每次會議之後理事會向歐盟委員會交付書面決定和提議。
(3)歐盟理事會
歐盟部長理事會負責准備每次歐洲理事會並和歐洲議會一起編寫把歐洲理事會決策付之實施的法律文件。
(8)歐洲立法機構擴展閱讀來源:網路-歐洲理事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盟委員會
9. 歐洲執行委員會是歐盟的 A.決策機構 B.立法機構 C.執行機構 D.司法機構要詳細介紹
立法機構, 其宗旨是保護歐洲人權、議會民主和權利的優先性;在歐洲范圍內達回成協議以協調各國社會和答法律行為;促進實現歐洲文化的統一性。 歐委會通過審議各成員國共同關心的除防務以外的其它重大問題,推動各成員國政府簽訂公約和協議以及向成員國政府提出建議等方式,謀求在政治、經濟、社會、人權、科技和文化等領域採取統一行動,並經常對重大國際問題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