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是道德的

法治是道德的

發布時間: 2022-05-22 03:34:30

道德法治的意義

一、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質、任務和目標。

1.有著共同的指導思想和階級本質。

思想:都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的,都是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體現。都是為人民服務的,為社會主義服務的。

2.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有著共同的任務和目標。

二、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和互相補充關系。

1.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進關系主要表現在:

①法律和道德都把公民素質的重要內容作為自己的行為規則來要求,使之得到強化。

②社會主義法律把社會主義道德的某些要求法律化,使之規范化、制度化,並運用國家強制力來保障其實施。我國法律把嚴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規則的行為用法律來加以制裁和打擊。

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道德把「遵紀守法」作為社會美德來倡導,對破壞法紀的行為加以譴責。

2.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的互相補充,主要表現在:

社會主義法律所沒有或難以涉及的地方,社會主義道德卻能發揮作用。

三、提高道德水平有助自覺守法、護法。

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提高了,就會轉變守法觀念,變「要我遵守」為「我要遵守」。

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有助於人們更自覺地與違法犯罪現象作斗爭。

Ⅱ 法治和道德的關系

道德是社會人員最基本最低層的行為規范與准則,每個國家與每個社會都有不同的規范與准則。法治就必須依靠制定法律來執行,而法律的來源就是道德。所以法治就離不開道德,道德離不開法律的保證。

Ⅲ 論法治和道德的關系

沒有法治就會沒有道德

Ⅳ 法治與道德的作文(400字)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這個社會中,有許多行為規范約束著我們的一言一行,這就是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有一次,我和媽媽到銀行存錢,銀行里人頭攢動,我和媽媽排了很長時間的隊伍才輪到我們.就在我們走向櫃台時,一位70多歲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我開始還認為他是有什麼東西丟在那裡要拿回去,可他還沒站穩,就發話了:「請問一下養老保險怎麼取?」
我可不高興了,明明是我們先來了,怎麼讓他先辦起業務呢?而且這么大人了,先來後到這點道理不懂嗎?可媽媽卻好像讓著他一樣,什麼話也沒說,而且還把身子往一邊讓了讓.媽媽的舉動,更讓我驚訝和氣憤,難道媽媽也不懂這點道理嗎?媽媽好象看見了我表情的變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邊,微笑著對我說:「你是不是有點不高興啊?」我用勁地點了點頭,氣憤地說出了我的想法.媽媽的臉色立刻變得嚴肅起來,對我說:「你這就不對了.雖然先來後到是規矩,但是他畢竟是位老人啊!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種道德的表現,所以我們必須要讓著他,尊敬他.」我這才點了點頭.媽媽的表情終於由嚴肅化為輕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願意為這么一件小事而和別人爭吵嗎?」我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這是,那位老人的事已經辦好了,正招呼我們過去.他這時向我們解釋:「剛才真對不起,我有點急事,讓你們久等了!」我笑著說:「沒關系!這不算什麼!」 同時,我也看見了媽媽贊許的目光.
可見,道德還能讓社會更加和諧,幸福,美滿.
但是社會上還存在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最近,汶川發生了大地震,許多人為次慷慨解囊.但是,我在報紙上看見一條反面的新聞:「某地區奧運火炬手在繞過捐款箱後,把一隻空的手放在箱子邊,什麼也沒捐.」 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沒有錯,他們已經捐過了錢,只是幾位記者沒拍到照片,就讓他們空大波,指責聲,叫喊聲,責罵聲,不絕於耳.經事後調查,火炬手並著手再走了一邊.這件事讓火炬手很郁悶,人民很納悶,也讓社會充滿了疑問,這記者怎麼這樣呢!我則感到很氣憤,媒體本是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更加了解社會,卻報道出這么一條消息,又和報假新聞有什麼區別呢!這是拿災區人們的利益開玩笑,是對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對社會的形象的嚴重損害!實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現,而這家媒體卻連這點道德都做不到,還怎麼再談自己的信譽呢?
這是道德負面的例子,通過這件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是道德的基本表現,我們要遵循它.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Ⅳ 道德與法治概念

道德和法治不是對稱概念。道德和法律是對稱概念,德治和法治是對稱概念。

法律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暴力性的行為規范,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強制力保證施行。

道德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勸導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1、區別

①法律是強制性的社會規范;道德是非強制性的社會規范。

②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

2、聯系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礎,良法理應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護。

Ⅵ 道德與法治是什麼意思

法律屬於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

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

法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憑借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觀念、宣傳教育以及公共譴責等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它最終將被道德所取代,人們將憑借自我道德觀念來實施自我行為。

(6)法治是道德的擴展閱讀: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

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總的來說就是法治包括實質意義上的法治和形式意義上的法治,也就是強調兩者的統一,形式意義上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Ⅶ 道德與法制的區別是什麼

道德與法制的區別:

1、從形成上看,道德是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它存在於人們的意識和社會輿論之中。即具有自發性。法律是按照統治階級的意志要求,由國家制定的認可。即具有階級意志性。

2、從實施上看,二者的實現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習俗和人們的信念的力量來維護。即具有理念性。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即具有強制性。

3、從約束力上看,階段社會的道德規則,不能約束每一個社會成員,而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4、法律是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是靠人們的自覺來衡量的。不道德不一定觸犯法律。而觸犯法律的一定是道德不允許的。

5、法律與道德的表現形式與調整機制各不相同。許多道德規范表現為一種抽象的原則與信念,違反道德規范的後果是行為人要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以及行為人自身的自責、內疚、懺悔。而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行為規范。違反法律規范的後果,是由相應的國家機關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6、法律與道德產生的條件與消亡各不相同。法律的產生以國家的形成為前提條件,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行為規范。沒有國家就沒有法律,國家的性質決定了法律的性質。

而道德則不以國家的產生為前提,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道德的存在。如在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以前,少數先進人物與革命導師就已經具備了社會主義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質。法律既然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也必然隨著國家的消亡而消亡。在法律消亡之後,道德依然存在。

(7)法治是道德的擴展閱讀:

道德與法律的聯系,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道德的培養。

因為法律作為一種國家評價,對於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評價標准與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

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網路-法律

網路-道德

Ⅷ 什麼是法治,什麼是道德

什麼是法治?英國思想家洛克說:個人可以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禁止;政府不能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許可。法治,是給公民以最充分的自由,是給政府以盡可能小的權力。法治社會的真諦在於:公民的權利必須保護,政府的權力必須限制,與此背離的就不是法治社會。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成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Ⅸ 《道德與法治》「道德」和「法冶"分別是什麼意思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

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

《道德與法治》共18冊,其中小學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採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初中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

(9)法治是道德的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熱點內容
ps公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1 10:36:13 瀏覽:256
中國勞動法普及率 發布:2025-01-01 10:34:53 瀏覽:722
法律碩士聯考重要法條釋解 發布:2025-01-01 10:12:43 瀏覽:794
誦盈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1 10:10:12 瀏覽:212
刑事訴訟法開除 發布:2025-01-01 10:03:42 瀏覽:567
廣州鐵路供電段嚴重違法勞動法 發布:2025-01-01 10:03:37 瀏覽:569
模擬法庭劇本經濟法 發布:2025-01-01 09:56:16 瀏覽:73
新刑事訴訟法凍結 發布:2025-01-01 09:56:06 瀏覽:663
法律援助app哪個好用 發布:2025-01-01 09:48:51 瀏覽:838
2014年節能減排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01 09:24:23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