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法治課堂
課堂教學的師生地位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雙邊互動關系。學生主動參與的實現,需要其自身發展具備一定條件。其中一個主要條件是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的發展水平。而主體參與意識的最終形成又以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水平、理性思維能力等為制約條件。處於兒童期的初中生,這些條件尚未成熟,還處在自我主動參與意識的感性理解階段。這就要求教師對如何實現初中生的主動參與性,進行特殊研究。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的提高正是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藉助於參與各項活動這種更直觀、更具體的方式,使他們從感性上形象地去體會其自身的主體參與地位及意義,以達到主體的感性實現,「參與」成了實現學生主體性操作上的有效落腳點。使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參與越多越積極,主體地位感性體驗越強烈,主體意識越得以增強,從而越促使其向理性理解的方向發展,反過來又進一步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教師的主導作用或者說是主體地位實現的標志,就是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為學生實現主體地位創造條件。而這同樣需要有操作上的具體落腳點,如果沒有操作上的保證,對教師如果沒有明確的規范的操作上的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會流於空泛而得不到實在的體現,參與是非常具體可見的 。
一、精心策劃教學設計,切實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對解決方法進行試行、評價實施結果,並在評價基礎上修改方法的過程。首先,教師要分析教學對象,即分析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處於什麼樣的層次。有些班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不同的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他們的情感需要設計教學,教師設計的活動過於簡單或者繁瑣,過分強調知識的內容而忽視活動的實踐性和趣味性,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率。
二、重視布置課前任務,適當分散教學難點。
新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課前向學生布置任務,為下一堂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提供保障,這點至關重要。學生圓滿地完成課前任務,有時會給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教師要力求合理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路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三、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努力營造課堂氣氛。
新課程標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與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當前課堂常見的方式。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話題,引發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慾望。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應走下講台,在各組之間穿梭,解惑釋疑。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觀察小組中的那些弱勢群體,給予他們特殊的關懷和指導。在展示成果時,根據話題的難易度,讓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都能有表現的機會。 四、注重教學過程評價,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學生的學習動機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的情感激發,這種清感激發就是一種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應該從知識、情感、意念三個方麵塑造學生。語言本身就具備表情達意的工具性特徵,因此,在課堂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有知識的交流,同時也有情感的溝通。對學生出現的與教師所提問題無關的回答或者想法不能簡單地用對錯來評判,教師應注重保護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和獨立性。教師對學生所表現出的每一個反應都對學生的學習情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提高課堂學生的參與度不僅是教學效果的保證,而且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最終實現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總體目標。
Ⅱ 如何上好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
首先,課堂「生活化」。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在教學工作中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其次,「開放式」課堂。開放性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的開放,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設立開放式教學活動,實現教學資源利用最大化。
最後,「實踐」課堂。課堂呈現形式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部編版的《道德與法治》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出了更多要求,很多教師都不知道怎麼才能上好課,我推薦老師使用一些教學參考書,比如《優秀教案》,裡面的內容可以輕松滿足老師的上課需求。
Ⅲ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
初中生正處於道德與法治素養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給予他們正確的引版導,如何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權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如何激發初中生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的興趣入手,對如何在課堂教育、課外教育和課後教育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行分析,提出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一些基礎運用策略.
Ⅳ 怎樣評價一堂好的道德與法治課
一堂好的道德與法治課,不僅僅是授課的生動與活潑,最主要的是能夠很好吸引聽課的學生,讓他們心靈受到震撼和感動!受到良好教育!
Ⅳ 如何上好道德與法治課
開學已經月余,入手新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老師們,還用的習慣嗎?在教學過程中,有沒有遇到教學難題呢?
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品德課程進行了整體的改革,它涉及到時代背景的變遷、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課程任務的重新定位、課程目標的明確界定、課程內容的全面更新以及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因此,要把品德課上出實效,就必須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
一堂入心的道德與法治課,應該滿足:「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三個標准。
1
如何在課堂中呈現出「生活性」
1、新課導入生活化
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
2、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生活化
教學實踐表明: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3、教學情境設置生活化
巧用教材內容設置情境,設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教學活動生活化
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2
如何在課堂中呈現出「開放性」
開放性的品德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具體包括:
廣闊的教學陣地,打破傳統教學場地的限制
互動式的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學習的主體
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如: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游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
設計開放式實踐活動,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
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日常行為規范與道德與法治學習考核相結合
發揮遠程教育資源的優勢,實現教學資源利用最大化
3
如何在課堂中呈現出「活動性」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活動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如:討論、搜集信息、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游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等。
教育專家分析:部編版新教材的使用,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將產生直接影響。應該如何把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方向和立場,一線教師有諸多困難。
針對部編版新教材,二一教育特邀全國優秀一線教師製作最新課件、教案,他們都是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名師,深鑽教材、對新教學有自己獨到的認識與看法。
這套部編版《道德與法治》課件+教案+練習
完美解決了老師的授課難題
《道德與法治》熱門推薦精品推薦
最新《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同步課件+教案+素材
2018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同步課件+教案+素材,課件設計精美,圖文並茂、動畫生動形象,活動符合小學二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具有啟發性,目前本資料包發布第一單元資料!
八下第二單元
Ⅵ 如何上好一節法制課 ——基層司法所長開展法制教育之我見
基層司法所長開展法制教育之我見
筆者認為,要上好法制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 要認真備課,精心准備。特別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必須分清具體對象。法制課的對象一般分為小學生和中學生兩類,由於對象年齡差異、知識層次不同,因而備教案的側重點(即選題)有很大的區別,對於小學生一般可以介紹一下法律的概念,著重講解面對違法和犯罪時如何防範應對,比如在校發生侵權行為時可以告訴老師,在校外如有危險可大聲求救和撥打110,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等;重點講解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避免違法和犯罪行為的發生,比如,學會識別和抵禦誘惑,敢於大聲呼叫,要勇敢地說不,能盡情傾訴,要明確身體隱私部位不可被別人觸摸,不去危險的地方,不做危險的動作,出門要結伴而行或由大人帶領,不可亂跑,要遵守道路安全交通規則等。對於中學生則應當首先介紹當前社會上中學生違法犯罪的類型、特點、幫助其分析原因,其次以案釋法,幫助他們遠離違法犯罪,比如要謹慎上網,預防網路不良誘惑方面的違法犯罪,謹慎交友、預防以哥們義氣帶來的違法犯罪,謹慎玩耍,預防意外傷害方面的違法犯罪,謹慎娛樂,預防侵害損害方面的違法犯罪等等。在授課時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參照。多結合同學們在成長過程中有可能涉及到的幾個法律問題,使他們遠離黃、毒、賭,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有重點。但備課內容一定要充實,同時要通俗易懂,要有針對性、實效性。
2、熟悉所要講的內容。在上課時,要盡量能脫稿而講,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跑題,說起來無邊無際。
3、要做到三多三少。多舉近期的事,少講久遠的事;多講身邊的事,少講外地的事;多講與學生有關聯的事,少講成人的事。
二、要注意儀容儀表。
前去授課的同志,就是孩子們心目中的老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如果是政法系統的同志,一定要著正裝,以達 到好的效果。
三、要注意課堂氣氛和師生互動。
四、要盡量使用普通話、同時要做到語言嚴謹精煉。
講課的老師要堅持使用普通話,使聽者能聽准、聽清,以達到良好的授課效果。因為是法制課,所以,講課的同志一定要做到語言嚴謹精煉,做到講課內容的科學完整。
五、要努力做到有焦點、有觀點、有視點、有亮點。
這是較高的要求,每節課,授課者最好能掌握主動,成為課堂里的焦點,吸引孩子們的眼球,避免他們走神、開小差。還有就是自己對於事物的理解和看法要有鮮明的觀點,不能似是而非,模稜兩可,要幫助孩子們立大志,慎交友,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另外要指導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和頭腦來認識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最後還要有亮點,要及時發現孩子們的優點,進行表揚和鼓勵,使他們能明辨是非,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作者系興平市南位司法所李掌憲)
Ⅶ 如何讓道德與法治課變得有趣
換個方式學道德與法治課
一、一節學生喜聞樂見的道德與法制課:
師:孩子們,你們是否喜歡聽故事?
生:(高聲喊):喜歡。
師:故事的名字叫《孩子病了 》
張爺爺家的小孫子偉偉發高燒了,孩子的爸爸和媽媽都上班了,家中只有爺爺和奶奶老兩口,眼看著孫子大禕的小臉燒得通紅,老兩口急得在屋裡直轉磨,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啊。說來也巧,鄰居李叔叔剛好來張爺爺家串門,看到偉偉在發高燒,急忙和她愛人開車把正在發燒的偉偉和爺爺奶奶送到醫院。經醫生確診孩子得的是氣管炎,需要輸液,李叔叔幫助老人把孩子一切都安排好後,看看天色已晚,心想大家都折騰大半天了,老人也累了餓了,便讓愛人留在醫院陪著張爺爺張奶奶,自己坐公交車回到家中包餃子。
等到張爺爺一行從醫院回來後,李叔叔急忙把熱騰騰的餃子端到老人家面前。老人非常感激的說:「你忙了半天,還給我們做飯,真讓我們心裡過意不去啊。」李叔叔笑著說:「遠親不如近鄰嘛,咱們都是一家人!」
師:我的故事講完了,你的腦海中也一定出現了許多自家與鄰居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的故事。你也講給大家聽聽那個好么?
生:老師,我講,我講!我講一個與鄰居小夥伴發生的有趣的事。
生:我講一個媽媽不在家,我在鄰居家吃飯、過夜的故事!
生:我講一個鄰居大哥哥幫我復習功課的事!
。。。。。。。
師:大家的故事可真多,看來你們和鄰居的關系都搞得不錯!
師:其實生活中的鄰里關系並不像大家說的都搞得那麼好,因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引發的鄰里之間,大動干戈的流血事件。也有不少。
師:是呀,鄰里之間只有和睦相處,生活才會更加美好。真是:鄰里結的好,猶如得大寶啊!
這節道德與法制課與我們以往的課有啥不同?它會帶給我們怎樣有益的啟示?
二、評析:
聽故事,其實正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一聽有故事可聽,孩子們立即豎直了小耳朵。隨著老師抑揚頓挫的精彩故事,小傢伙們馬上陶醉在了故事情境之中。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還打開了記憶的閘門,自家與鄰居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的情景,也一個個的娓娓道來。有的孩子甚至回憶起了與鄰居小夥伴之間發生的有趣的,難忘的事。其中不乏妙語連珠,風趣幽默。又不失童真童趣。不時贏得一陣陣歡笑聲以及掌聲。
老師並沒有就此滿足。而是又引入了一個,因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引發的鄰里之間,大動干戈的流血事件的小故事。這樣的一個反面案例,孩子們在欣賞故事之餘,也啟迪了孩子的智慧。並一致認為鄰里之間確實應該和睦相處。不知不覺中孩子們不但明白了今天要新授的課題。更懂得了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生活才會更加美好的道理。輕松愉快中慢慢接受了新知,達到了教學目的。
整節課,老師激情滿懷,熱情洋溢。師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知識帶來的樂趣!
《課標》中提出「教師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這個案例,讓我們明白了: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利用講故事這種模式。打破常規的傳統模式,給學生提供一些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的活動,讓他們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可見,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何等的重要。很多資料表明,在現在的初中政治教學中,如果上課類容枯燥、呆板,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實存在著為數不少的學生,有消極怠工的行為傾向。其主要表現在:上課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難情緒較多,學習不積極等。初中學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思想日漸成熟的他們,在學習中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因此,作為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在教學中也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入手。
在日常教學中,老師死板的教學形式將會導致學生兩極分化,學習熱情退化。而故事教學則正好是學生所喜歡的形式。從認知規律的角度講,每個人都有獵奇的心理,老師預設的一個懸念都有可能激發學生的關注和求知慾望。故事的邏輯特點無形中會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吸引,引導學生的注意力投入到課堂。在教學的設計中,老師可以通過一個主線來將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成故事發展的情節,也可以利用故事來輔助教學,相信教學效果會非常明顯。
Ⅷ 怎樣上好一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
1、新課導入生活化
導入新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學生課前緊張、恐懼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准備。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
2、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生活化
教學實踐表明: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整堂課師生始終是在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情境設置生活化
創設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加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思維。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 境,教師應注意:創設情境所選用的材料必須是與課堂教學內容有著內在聯系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巧用教材內容設置情境,設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教學活動生活化
教育教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這句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Ⅸ 小學生怎樣學好道德與法治課
小學階段上好道德與法治課十分重要。因為小學階段是學生進入學校學習的關鍵性階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學生接受怎樣的教育,就會成為怎樣的人。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能夠提升學生的品德,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在新形勢下,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小學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進行了新的認識,從基本學情出發,確定教學策略,以此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1.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有效學習
教會學生學習要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之後就會提升學習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轉變教學的觀念,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去學習。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是必要的,這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有效的學習思維。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觀念,也需要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時間,打破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知識總體上難度系數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學生能夠理解,並且參與到其中就能夠對知識進行總結,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效果。針對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還需要不斷地提升學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讓學生能夠跳出以前的漩渦。
2.從學生出發,優化教學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知識有效傳播的效率,就要認真地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地創新已有的教學模式,不斷地對學習過程進行優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知識的積累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參與其中才能夠激發出更多的探究慾望,才能不斷地產生對學習的新鮮感,不斷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教學的留白在最近幾年的小學教學過程中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已經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廣和使用,並且也取得了相應的效果。在課堂上教師並不是一味向學生灌輸學習的內容,而是要給學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時間,以此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多的探究性認識,提升探究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這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此種教學設計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中能夠讓教學質量得到較大的提升,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不斷地突出特定的思維和習慣,找出更加科學的答案,由此提升學生的實踐和研究能力。
3.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現代化教育理念當中非常強調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將學生的位置明確化,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夠給學生更多的情感體驗,才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此成為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樹立起以人為本的觀念,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思想,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增加交流和互動,適當進行角色的互換。其次,適合進度和方向,在課堂上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使用多種方式營造輕松和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若是學生的興趣點比較低,教師就需要究其原因,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應,明確地擺正教師自己的位置,改變沉悶的課堂環境,進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在新形勢下,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地革新教學思維,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學對策。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去對整個教學的環境和教學的過程進行優化,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促進學生多方面的進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對教學的內容,面對教學的環境以及教學的目標,需要教師樹立起全新的教學理念。綜合研究各類對學生產生影響的學習要素,做好教學的准備和設計,由此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夠更好地教授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4.評價方式多樣,促進學生發展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不僅有助於教師獲得教學反饋,同時有助於學生進行學習反思,及時發現自身學習的優點和不足之處。為了更好地達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教師應當採用多樣化評價,促進學生發展。《上學路上》一課教學結束之後,我不是以書面成績簡單評價學生學習情況,而是根據學生本堂課參與度、小組合作效率、提堂提問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參與度越高,小組合作效率越高,回答問題正確率越高,最終獲得的評分也就越高。除了我本人作為教師參與評價之外,我還請學生對自己本次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自評,請小組成員彼此互評。這種多樣化評價主體的方式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積極性,他們覺得自己也被當作課堂主人公,相當有成就感。評分完成之後,我挑選出得分最高的前三名同學,對他們進行了公開表揚,每人得到獎勵,還鼓勵其餘學生向這三位同學看齊。學生羨慕極了,表示自己下次也要更努力學習,以獲得大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