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法學院
① 劉雲的學術簡介
(一)專著1.劉雲《漢語篇名的篇章化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2.劉雲《漢語虛詞知識庫的建設》,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
(二)編著1. 參編邢福義主編《文化語言學》(增訂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2. 參編邢福義、吳振國主編《語言學概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3. 參編俞士汶、黃居仁主編《計算語言學前瞻》,商務印書館,2005年。4. 參編國家語言資源檢測與研究中心編《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5)》,商務印書館,2006年。5. 參編李宇明主編《語言學概論》(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6. 參編邢福義、吳振國主編《語言學概論》(第2版),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
(三)論文1. 李晉霞、劉雲,修辭上的點面格,《修辭學習》1998年第4期,P35-36。2. 劉雲,「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P41-44。3. 劉雲、李晉霞,「動賓式動詞+賓語」的變換形式及賓語的語義類型,《江漢大學學報》1998年第5期,P44-48。4. 劉雲,重疊論文索引,《漢語學報》1999年2期。5. 劉雲,定標性狀小句,《江漢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P51-55。6. 劉雲、俞士汶、朱學鋒,現代漢語合成詞結構資料庫的開發及應用,張普主編《現代化教育技術與對外漢語教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7. 劉雲、李晉霞,「偶爾」與「偶然」,《語文知識》2000年第6期,P30-33。8. 劉雲,漢語構詞的計量研究,《語文建設通訊》(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9. 劉雲,歧義的潛在性及其自動消解,《高等函授學報》2001年3期,P2-4,12。10. 劉雲,施受關系自動識別中的語義句法問題,黃昌寧、張普主編《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合學術會議,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11. 劉雲,自足的性狀小句與成活的性狀小句,《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P95-100。12. 劉雲,計算機技術與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漢語學報》2001年1期,P88-93。13. 劉雲,反語的生成機制,《高等函授學報》,2001年5期,P29-30,33。14. 劉雲,格式歧義及其消解和分解,張全、蕭國政主編《HNC與語言學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15. 劉雲、李晉霞,「V雙N1的N2」格式轉化為粘合式偏正結構的制約因素,《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2年第10期全文轉載,P75-81。16. 劉雲,中文期刊刊名的構成研究,《漢語學報》2002年第1期,P162-166。17. 劉雲,篇名中的隱含,《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P113-116。18. 劉雲,篇名中的冒號,《江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P58-61。19. 劉雲,篇名中的隱含型並列,《漢語學報》2002年第2期,P73-82。20. 劉雲,新詞新義集萃,《辭書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21. 劉雲,漢語的七音節篇名,《語言文字應用》2003年第2期,P122-127。22. 劉雲,篇名中的隱含性孤立結構,《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P120-123。23. 劉雲,篇名的篇章化,《語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24. 劉雲,語詞的篇名標記及其作用,《語文建設通訊》(香港)2003年2期,P3-10。25. 俞士汶、朱學鋒、劉雲,現代漢語廣義虛詞知識庫的建設,《漢語語言與計算學報》(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選入徐傑、鍾奇主編《漢語詞彙·句法·語音的相互關聯——第二屆肯特崗國際漢語語言學圓桌會議論文集》,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26. 劉雲,一個新的前綴——零,《辭書研究》2003年5期,P136-139。27. 劉雲,篇名的話題性說略,《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3年2期,P69-76。28. 李晉霞、劉雲,面向計算機的二重復句層次劃分研究,《語言計算與基於內容的文本處理》——全國第七屆計算語言學聯合學術會議,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29. 李晉霞、劉雲,從「如果」與「如果說」的差異看「說」的傳信義,《語言科學》2003年3期,P59-70。30. 劉雲,篇名的稱名性說略,《雲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版)2003年3期,P73-76。31. 劉雲,新聞篇名運用引號實現的各種轉換,《修辭學習》2003年4期,P46-47,49。32. 劉雲,新聞標題中的人名藝術,《當代傳播》2003年4期,P92。33. 劉雲,論篇名語言的標記性,《雲夢學刊》2003年4期,P104-107。34. 李晉霞、劉雲,論定中V雙+N雙詞彙化的制約因素,《當代語言學》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35. 劉雲,篇名中的結構助詞「的」,《語言文字應用》2004年第1期,P88-95。36. 李晉霞、劉雲,新版《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詳解》的貢獻,《辭書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37. 劉雲,篇名中的省略號,《漢語學習》2004年第3期,P32-36。38. 李晉霞、劉雲,「由於」與「既然」的主觀性差異,《中國語文》2004年2期,P123-128。39. 劉雲,術語泛化的途徑、特點和動因,《修辭學習》2004年4期,P14-17;選入《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科技聯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40. 劉雲、俞士汶,「句管控」與中文信息處理,《漢語學報》2004年第2期,P56-62。41. 劉雲、俞士汶、朱學鋒、段慧明,現代漢語虛詞知識庫的建設,《語言文字應用》2005年第1期,P130-136。42. 劉雲,「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問題與措施,載李克武主編《教學改革與教學管理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P203-211。43. 龍海平、劉雲,《世界語法化詞典》述評,《當代語言學》2005年第3期。44. 劉雲、李菡,標題中的語詞標記面面觀,《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第1期,P83-87。45. 劉雲,「PK」來了,《語文建設》2006年第1期,P58。46. 李晉霞、劉雲,《現代漢語:歷史與社會語言學》述評,《當代語言學》2006年第3期,P265-271。47. 李晉霞、劉雲,從概念域看單音方位詞語法化的非勻質性,《語言科學》2006年第4期,P3-13。48. 劉雲,「被」字結構賓語隱現的制約因素,載邢福義主編《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P207-216。49. 劉雲、何婷婷,網路語言的前世今生,《網路傳播》2006年第7期,P42-43。50. 劉雲,現代漢語中的對舉現象及其作用,《漢語學報》2006年第4期,P75-85。51. 俞士汶、朱學鋒、劉雲,面向自然語言理解的漢語虛詞研究,載嘎日迪、吾守爾·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編《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52. 何婷婷、劉雲,網路語言研究蓄勢待發,《長江學術》2007年第1期,P8。53. 李晉霞、劉雲,復句類型的演變,《漢語學習》2007年第2期,P20-26。54. 劉雲,「中文信息處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江漢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55. 劉雲,新興的「開X」詞語模,《辭書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56. 羅耀華、劉雲,揣測類語氣副詞主觀性與主觀化,《語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57. 龍海平、劉雲,《變化中的歐洲語言》述介,《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58. 劉雲,說「X門」,《漢語學報》2008年第4期,P80-86。59. 劉雲,復句關系詞語的離析度考察,《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60. 劉雲,漢英機器翻譯中漢語自動分析的難點,《長江學術》2009年第1期,P103-107。61. 劉雲、龍海平,《語言接觸與語法變化》簡介,《當代語言學》2009年第1期,P86-88。62. 劉雲,漢語詞彙統計研究述評,《漢語學習》2009年第1期,P62-69。63. 劉雲,「裸」族新詞探微,《辭書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64. 劉雲,復句自動分析的目標和意義,《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P40-44。65. 劉雲、李晉霞,論頻率對詞感的制約,《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3期,P1-7。66. 劉雲,雙音節詞重疊類型的功能解釋,載汪國勝、謝曉明主編《漢語重疊問題》,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67. 劉雲、楊紅,重疊論文索引(增補),載汪國勝、謝曉明主編《漢語重疊問題》,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68. 李晉霞、劉雲,論推理語境「如果說」中「說」的隱現,《中國語文》2009年第4期,P359-364。69. 劉雲,漢語書面語的語碼夾用現象及其語用價值,《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2期以論點摘要形式轉載(P154)。70. 龍海平、劉雲,《語法的起源:一種重構》述評,《當代語言學》2010年第1期。(P75-79)71. 劉雲,「之X」的詞彙化及其動因,《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72. 羅耀華、劉雲、樊城呈,《認知語言學與第二語言習得手冊》(2008)介紹,《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73. 劉雲、王耿,現代漢語詞彙的嬗變與中國當代社會的變遷,《華中學術》2010年第1期。(P313-319)74. 劉雲,「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改革芻議,《咸寧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P81-83)75. 劉雲,新興的「被X」詞族探微,《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一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2005-2006學年度獲華中師范大學教師教學工作優秀獎二等獎。2007-2008學年度獲華中師范大學教師教學工作優秀獎二等獎。2005年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獎,指導的學士學位論文《方塊壯字的編碼輸入》 (韋名應)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一等獎。2006年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獎,指導的學士學位論文《淺析人名中的修辭》 (黃麗麗)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二等獎。2008年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獎,指導的學士學位論文《系統功能語法視角下的體育新聞標題》(王耿)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三等獎。2008年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獎,指導的學士學位論文《當代新詞「X門」探析》(曾李)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一等獎。
② 我先問劉雲是好人嗎
是好人,請看資料
1、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黃埔軍校一期生
劉雲(1900—1930),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別字隨吾,別號寵才,又名可炳,出生於湖南宜章一個小商之家。
1921年高小畢業後,赴長沙報考中學時,因受進步同學影響,報名參加留法國勤工儉學會。留法的第一年,在巴黎法爾曼飛機工廠做工。翌年,考入工廠附近的一所飛機學校,學習航空機械,
1922年在巴黎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夏,因參加反對法國當局迫害中國學生的斗爭,被法政府遣送回國。
回國後即轉入廣州西江陸軍講武堂學習,不久,轉為中共正式黨員。
1924年6月,又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並擔任學生隊第四隊隊長。次年初,與蔣先雲、周逸群等學員一道,在教職員和學員中發起組織「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創辦會刊《青年軍人》等進步刊物。
畢業後,出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航空局軍事飛機學校教務主任兼黨代表,成為我國航空史上最早的共產黨員。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沖破英美帝國主義對廣東革命政府的經濟封鎖和石油壟斷,憑著兩架老式教練機,為學校訓練出首批10名飛行員。在討伐陳炯明叛亂戰斗中,曾多次與德國飛行教官一道駕機飛抵陳炯明盤踞的惠州,偵察敵情,散發傳單,投擲炸彈,成為中國共產黨員中最早駕機作戰的軍人。
1925年9月,受廣州國民政府委派,與唐鐸等5人一道,赴蘇聯空軍第二飛行學校學習。1926年冬,轉入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陸軍大學)中國班學習,並擔任中國班班長。1928年6月,以旁聽者的身份參加了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
1930年6月,正當即將畢業之際,奉中共中央指示,毅然中斷學業,告別新婚的蘇聯籍妻子,與劉伯承、左權等一道回到上海。
回國後,即被任命為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委員兼長江局紅軍總參謀長,曾化名劉志明、李志浩、宋推,以商人、教員身份在武漢組織和領導鄂東南等地的工農武裝斗爭,同年9月2日,在武漢因叛徒出賣而不幸被捕。蔣介石聞訊後竟連夜從南京飛抵武漢勸降,遭到嚴詞拒絕,9月6日,英勇就義。
③ 劉雲的代表性學術成果
代表性科研成果:
(1)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跨國公司技術創新的全球化及其對我國的影響」(79970059)和「跨國公司技術創新國際化的組織模式與管理研究」(74073005),建立跨國公司技術創新國際化組織機制與管理模式理論框架,首次開展跨國公司在華專利戰略及影響的專利計量分析,對於我國企業認識跨國公司研發國際化的運行機制,有效利用跨國公司研發國際化技術溢出效應,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2)主持完成國家重點科技基礎性建設計劃項目「中國基礎研究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開發與應用」,創建「中國基礎研究網」,為中國基礎研究政策、管理、數據共享和學術交流構建了權威性的數據平台。
(3)主持完成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前期專項「中國科技評價體系的調研與構建」和「科技評價前沿理論方法及應用系統研究」,研究成果直接支撐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發布《關於改進科學技術評價的決定》以及科技部發布的《科學技術評價辦法》兩份重要文件的出台,標志新時期我國科技評價體系的建立。
(4)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長期規劃項目「提升科學創新能力的人才戰略研究」,研究成果被《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採納。
(5)主持完成國家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基於數據挖掘的國際科技合作資源監測模型研究」,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公共政策學院著名教授開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首次提出「三個一流」國際科技資源概念,並建立系統的監測指標與模型,構建了國際科技合作資源監測系統。
(6)主持完成國防技術基礎計劃重點項目「國防科技評價制度體系研究」,負責起草《國防科技工業「十一五」科技管理發展規劃》和《國防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研究成果對改進和完善國防科技評價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決策支持。
(7)作為科技部組織的《「十一五」國家基礎研究規劃》編制工作專家組成員,參與調研和負責起草了《「十一五」國家基礎研究規劃》。
(8)主持撰寫「中美科技合作第12屆聯委會」專題報告—《中美基礎研究比較》,並作為中美科技政策論壇的特邀主報告。
(9)主持完成國防科工委「十一五」重點規劃項目「主要國家國防工業技術創新政策與管理研究」、「促進軍民結合科技創新協調機制研究」、「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創新型產業問題研究」、「國防基礎研究發展戰略研究」,開拓國防科技管理新領域,在推進「軍民結合、寓軍於民」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探索創新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模式、構建國防科技管理評價體系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為國防科技戰略和科技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10)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科學基金績效評價體系設計與研究」,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組織實施25年來的科學基金整體資助與管理績效國際評估提供支撐。
代表性著作:
劉雲,董建龍.《英國科學與技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8.
劉雲.《跨國公司技術創新國際化的組織模式及影響》,科學出版社,2007.12
張先恩,劉雲.《科學技術評價理論與實踐》,科學出版社,2008.3
郭萬清,劉雲.《外向帶動戰略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8.
陳德棉,劉雲,陳玉祥.《化學科學發展戰略研究》,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10.
④ 劉雲的個人介紹
劉雲,男,漢族,1977年7月出生。雲南省數學會理事、玉溪師范學院理學院代數與幾何教研室主任兼數學系副主任,教授。2006年博士畢業於中山大學基礎數學專業。主要從事代數學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以及理學院數學系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
⑤ 劉雲的個人信息
姓 名:劉雲
性 別:女
民 族:漢
學歷:博士
出生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出生日期:1969年6月
職務: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海洋生物工程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⑥ 劉雲的基本信息
劉雲 ,男,1963年生於安徽合肥,管理學博士。現任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技評價與創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投資與貿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教育部「985」二期工程「國家哲學與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學術帶頭人,知識管理與創新管理方向學術帶頭人,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責任教授組長。1985年,大學本科畢業,獲安徽大學學士學位;198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碩士學位;2006年在職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
劉雲教授長期從事決策理論與方法、科技評價、科技政策、技術創新管理、知識產權管理、跨國投資與產業競爭力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在跨國公司技術創新國際化理論、科技評價理論方法、基礎學科發展政策、國際科技合作資源監測、科學基金戰略與管理、國防科技創新管理、區域外向經濟理論、專利挖掘與知識產權戰略、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科技應對氣候變化、信息化建設與規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先後主持國家攀登計劃特別項目、國家重點科技基礎性建設計劃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項目、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國防技術基礎計劃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等重要科研課題30多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5部,向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防科工局、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協等部門提交專題研究報告40多部。
近年來,劉雲教授作為專家組成員負責或參與了國家和有關部門多項科技規劃的研究與制定工作,在將理論研究成果應用於《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評價體系構建》、《「十二五」國家基礎研究規劃》、《「十一五」國際科技合作實施綱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一五」發展規劃》、《國防科技工業「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規劃》、《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發展規劃》、《全國高等學校科技發展規劃》等科技規劃制定工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國家宏觀科技管理部門科技發展戰略、政策和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同時,積極將民口科技政策與科技管理的先進理論方法引入國防科技管理領域,推進軍民結合國防科技創新戰略與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發展,創建軍民結合科技評價和創新管理研究平台,為北京理工大學管理科學等相關學科建設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⑦ 劉雲的工作經歷
2001.11至今,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科技評價與創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投資與貿易研究中心主任,2006-2008年,任應用經濟系系主任。
2010.1-.美國喬治亞理 工大學公共政策學院訪問教授.
2002.10-12.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日本科技促進會(JST)、美國喬治亞理 工大學公共政策學院、高技術評估研究中心(TPAC)等機構進行高訪與合作研究。
1998.10.-2001.10.合肥工業大學預測與發展研究所預測研究室主任,《預測》雜志社社長、常務副主編,碩士生導師,2000年晉升研究員。
1991.12.-1998.9.合肥工業大學預測與發展研究所兼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88.9.-1998.9.合肥聯合大學創建職業技術教育系,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1991年任講師,1994年破格晉升副教授。
⑧ 劉雲的個人基本情況
劉雲,男,漢族,1973年2月生於湖北仙桃,籍貫湖北漢陽,中共黨員,華中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後,現任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副院長。湖北省語言學會會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教育部教育信息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
1992年9月至1996年6月,武漢大學分校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學位論文:《系統提要》與《暫擬系統》的比較研究,指導教師:李漢威);
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學位論文:性狀小句自足的條件和成活的方式,指導教師:吳振國);
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學位論文:漢語篇名的篇章化研究,指導教師:李宇明);
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計算語言學方向博士後,獲全國博士後管委會頒發的博士後證書(博士後報告:現代漢語虛詞知識庫的建設,合作導師:俞士汶)
1999年7月留校任教,1999年7月-2001年4月任助教,2001年5月-2002年6月任講師;2004年7月-2010年6月,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0年7月任教授至今。
⑨ 劉雲的履歷
1973.09——1976.09,在寧夏農學院園林系學習;
1976.09——1984.02,在靈武縣林業局工作;
1984.02——1985.07,靈武縣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
1985.07——1986.08,靈武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1986.08——1990.10,靈武縣東塔鄉黨委書記;
1990.10——1991.11,靈武縣委宣傳部部長;
1991.11——1992.07,靈武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1992.07——1994.07,靈武縣委常委、市委辦公室主任;
1994.07——1997.12,靈武市委副書記(期間:1993.07—1996.07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97.12——1998.09,靈武市委副書記兼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1998.09——2001.01,陶樂縣委書記;
2001.01——2002.11,平羅縣委書記;
2002.11——2003.02,固原市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
2003.02——2003.08,固原市工委副書記;
2003.08——2004.02,固原市委副書記;
2004.02——2004.04,中衛市工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籌備組組長;
2004.04——2004.05,中衛市工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4.05——2011.04,中衛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6年12月,當選為中共中衛市第二屆委員會書記;
2007年12月,當選中衛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1.04,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黨組成員、主席助理。
2013.01——2015.06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
中共寧夏自治區委第九屆候補委員 、第十屆委員。
⑩ 劉雲的生平
劉雲,中共黨員,華中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後,現任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副院長。湖北省語言學會會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教育部教育信息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1992年9月至1996年6月,武漢大學分校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學位論文:《系統提要》與《暫擬系統》的比較研究,指導教師:李漢威);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學位論文:性狀小句自足的條件和成活的方式,指導教師:吳振國);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學位論文:漢語篇名的篇章化研究,指導教師:李宇明);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計算語言學方向博士後,獲全國博士後管委會頒發的博士後證書(博士後報告:現代漢語虛詞知識庫的建設,合作導師:俞士汶)1999年7月留校任教,1999年7月-2001年4月任助教,2001年5月-2002年6月任講師;2004年7月-2010年6月,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0年7月任教授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