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不破法治
㈠ 不管是在應急狀態下還是在常態下法治的核心使命是不變的對還是錯
A、物體在任何情況下均具有慣性,且只有牛頓第一定律才叫慣性定律,故A錯誤;
B、牛頓運動定律僅適用於宏觀物體,只可用於解決物體的低速運動問題,故B正確;
C、牛頓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體不受外力時的運動狀態,物體不受外力和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是有區別的,所以不能把牛頓第一定律當作牛頓第二定律的特例.也即牛頓第二定律不能代替牛頓第一定律.故C錯誤;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同一性質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它們產生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D錯誤;
本題選錯誤的,故選:ACD.
㈡ 如何加強應急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有效應對各種風險,預防和減少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既是人民政府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務社會能力的重要任務。我市是一個突發公共事件頻發地區,自然災害特別是山洪災害、地質災害尤為突出,煤礦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這些突發公共事件給我市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也嚴重影響全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樹立應急管理理念、夯實應急管理基礎、建立應急管理機制、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一、要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現階段,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大局穩定。但也勿庸諱言,當前的國際國內公共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各種影響國 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加責任感和緊迫感。
(一)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不受侵害、不受損失,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突發公共事件具有發生突然、起因復雜、蔓延迅速、難以把握、危害嚴重、影響廣泛等特點,發生的概率雖然較小,但一旦發生,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都是難以估量的。建立完善的預警體系和高效的應急機制,防止和避免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是各級政府管理和服務社會的重要職能。各級政府一定要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
(二)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和危機,有利於保持社會秩序穩定,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現在,社會利益關系錯綜復雜,自然災害頻繁出現,重大疫情等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安全生產隱患較大,資源能源緊缺,環保壓力也在加大。這些都是直接威脅著人民群 眾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不僅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破壞社會穩定,有的甚至危及國家安全,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就要求我們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切實增強憂患意識,更加重視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為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提供安全、穩定、和諧的環境。
(三)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客觀上要求政府的職能全面轉向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應急管理仍然是政府工作中一個薄弱環節。各級各部門必須按照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要求,把加強應急管理工作,作為自身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作為提高行政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切實增加公共安全意識,全面履 行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採取強有力措施,推進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體制建設,努力提高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
二、要把握重點,全面推進我市應急管理工作
各級各部門要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全國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全面推進應急管理工作。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一要明確目標。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各類應急預案的編制、發布工作,構建一個完整、統一的應急預案體系。二要講究方法。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指導協調、溝通交流和審核備案工作,注重各級各類應急預案的銜接與配套,形成完整的應急預案體系。另一方面,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要認真比照國家應急預案和上級機關應急預案,框架體系要對接,格式體例要一致;—要借鑒外省(區、市)同類應急預案,吸收他人的經驗;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專家意見和有關部門 (單位)的意見,增加應急預案實施過程中部門之間的協調一致性,完善應急預案。三要把握要求。要做好風險分析和應急資源普查、整合工作,要明確回答事前、事發、事中、事後誰來做、怎樣做、何時做、以什麼資源做,要在應急實 踐中不斷完善和改進;要堅持「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原則,按垂直管理的要求,從省市到縣區再到鄉鎮和基層單位不能有斷層,部門之間的應急預案要做好銜接,不能出現空檔;要加強應急預案演練,針對演練和應急實踐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修訂和完善。
(二)健全完善應急運行機制。一是健全預測預警機制。各縣市區及市直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工作范圍,建立和 完善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監測、預測、預報、預警體系,做到 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早處置。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災害與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二是加強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報告工作。要落實責任制,明確信息報告的責任主體。發生突發公共事件的單位必須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信息;跨行政區域的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上級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匯總、報告相關信息;所有突發公共事件,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和市直各部門(單位)應急機構都必須向市應急辦報告。要嚴格執行信息報告時限要求。國務院和省政府對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報送有明確而嚴格的時限,各級各部門要結合實際,依據應急預案和信息報告時限要求,研究制定工作程序,把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要拓寬信息報告渠道。要充分利用主流媒體收集和掌握突發公共事件情況,建立開放的信息報告平台,接受公眾舉報和反映問題,並注意從互聯網上獲取有關重要信息, 同時積極探索在企業、社區、農村、學校等基層單位設立信息報告員、構建社會信息網路體系。三是加大應急平台和信息網路建設力度。各級政府要依託全省政府系統辦公業務資源網路和各項業務網路,整合當地公安、防汛、衛生、氣象、人防等專業信息系統資源,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決策指揮網路;要全面推進「110」、「119」、「122」三台合一,並與急救、市政等緊急信息接報平台進行整合,實現「統一接報、 分類分級處置」。四是進一步健全應急協調聯動機制。要在加強本地區本部門的應急管理,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的同時,加強部門之間、相鄰縣市區之間、部門與縣市區之間的縱向和橫向的配合協調,建立健全應急處置的聯動機制, 明確各方職責,確保一旦有事,能夠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臨事不亂,共同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
(三)抓好應急體系規劃編制和應急法制建設。一要圍繞大局。把應急體系建設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國家和省市應急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的指導下,編制本地區和本行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二要突出重點。對預防預警、應急處置、應急保障、恢復重建等關鍵環節作出具體安排。三要量力而行。要區別輕重緩急,把建設項目用到最急需、最薄弱的地方。尤其是城鄉建設等有關專 項規劃的編制要與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相銜接,合理布局重點建設項目、統籌規劃應急突發公共事件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四要厲行節約。要處理好整合利用現有資源與新建項目的關系,防止重復建設、資源浪費。五要明確責任。各級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由各級發改委牽頭編制,有關部門單位和應急辦參加,力爭用半年時間完成編制工作任務。 同時,各級各部門要加強應急管理法制化建設,把整個應急機制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依法行政、依法開展應急管理工作。
(四)廣泛深入地開展應急宣教、培訓和演練工作。一是要加強應急宣教。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開展應急預案的解讀宣傳。要開展公共安全知識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活動,把應急管理知識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要在主要公共場所設立應急標識、宣傳欄,擺放展板,懸掛標語,張貼海報。要編輯出版應急科普讀物和應急音像製品。要針對我市較常見的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組織編寫公共安全教材。開展公共安全學校教育和全社會廣泛宣傳普及公共安全知識、應急管理知識、災害知識、防災救災、自救知識活動,努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預防為主、應對有力,全社會防災減災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加強應急培訓。要聯系本單位實際,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特點,制定培訓計劃,建立多元化的培訓課程體系。對各級領導幹部要通過不定期舉行 短訓班或專題研討班的形式進行培訓;要對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的應急管理機構負責人和從事應急管理的幹部進行培訓;要對高危行業的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培訓,在職業資格認定考試中增加相關內容;要對青年志願者和各類社會公益機構人員進行應急知識培訓。三是要搞好應急演練。各級各部門要精心組織,注重實效,不走過場。演練時,要按照預案全過程組織進行,每個環節都要實施到位,指揮機構、 救援隊伍和社會公眾全方位參與。演練後要有評估,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真正達到落實預案、磨合機制、鍛煉隊伍的目的。
(五)注重抓好應急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一是要加強鄉村和社區的應急管理工作。從我市目前情況來看,有些鄉村和社區開始了應急機制建設,但絕大多數鄉村和社區在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和處置方面,基本上處於不設防狀態,遇到問題臨時處理。特別是農村,醫療、消防、通訊等基礎設施薄弱,人口居住分散,防災意識差,自救互救能力弱,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充分考慮群眾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探索建立農村應急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普及應急知識,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構建鄉村應急組織網路,提高基層的應急管理能力。二是要加強企業的應急 管理工作。各級各部門的應急管理工作機構,要加強對企業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和指導。省直和中央在婁企業,特別是高危行業的企業,要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做到應急有預案,救援有隊伍,聯動有機制,善後有措施。三是要加強重點單位的應急管理工作。高等院校、大型醫院等重點單位和供水、供電、供氣等重要部門,要高度重視應急體系建設,做好應急管理和安全防範工作。
三、要加強領導,努力提高全市應急管理工作水平
應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廣、協調性高、系統性強,加強領導非常關鍵。各級各個部門要把加強應急管理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強領導、強化責任、健全機構、整合力量、落實措施,切實把這項工作不斷推向深入。
㈢ 應急法治要從確立觀念到變為行動一直這樣認為嗎
摘要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㈣ 應急管理工作是救人於水火,於為難的民生大事。在如此重大的責任面前,法制是必
應急管理工作是救人於水火的明星大使,在如此重大的責任面前發自私。國家的房子是陛下您給的嗯,只要哪裡有有水災,火災救援人員必須付掉的,你要去陣營這是。他們是為了人民大眾而進行工作的,嗯,這個花自私必要你一個的。
㈤ 從疫情防控和應急管理視角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起因復雜、擴散迅速、影響深遠、危害嚴重等特徵,對一個國家常態治理體系和應急管理能力形成重大挑戰。應對以新冠肺炎為代表的全球流行病疫情,必須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國家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能力與水平。同時,要提升國家衛生治理能力,更好保障和落實公民憲法權利,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強化市場監管,加強法治建設,完善自然生態保護法律體系,完善國家儲備體系,加強組織人才工作,完善激勵問責機制,切實提高國家整體治理能力。一、全球流行病疫情防控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以新冠肺炎為代表的全球重大流行病疫情防控,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起因復雜、擴散迅速、影響深遠、危害嚴重等特徵,對一個國家常態治理體系和應急管理能力形成重大挑戰。(一)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起因復雜性,往往暴露出現代文明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和國家治理中的各種漏洞導致重大流行病疫情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其背後都指向發展價值導向的偏差與治理包容性的缺失。人類缺乏節制的慾望擴張和運用利潤尺度對世間萬物的無盡索取是各種重大流行病疫情頻發的重要原因,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在人類侵佔自然生態空間的同時也必然導致自然界對人類的拒止與反侵入。各種反常的火災地震、物種滅絕、氣候巨變、病毒肆虐都無不昭示著這樣一個無情的事實:整個地球上人與自然的矛盾與沖突已經達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臨界點。人類發展成果從外觀上看是日益現代化的高速交通與完善的公共設施、日益豐富的消費產品與不斷進步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壯大的城市圈與洪流般聚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但深層次中潛藏著分配不公平、服務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社會不安全等多種問題,使重大流行病疫情獲得了潛滋暗長的各種必備條件。要有效應對重大流行病疫情,人類必須確立發展的邊界與限度,以自然生態完全修復為標准確立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准則,完善為自然立法的各種治理制度,找到人與自然的共生點;在人類文明自身,則需要以包容性發展為基礎,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與權利保障為目標,全面完善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各種必備制度體系,「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使城市化、智能化、現代化的各種成果為了人、服務於人、服從於人。(二)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擴散迅速性,需要整個國家應急管理體系與疾病控制系統進行有效的緊急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特別是重大流行病疫情往往發生突然、傳染迅速、迅疾造成廣泛影響,如果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各個系統、各個層級和各個環節應對不及時、決策不科學、處置不恰當,就有可能導致事件迅速_化,產生群體性心理恐懼、情緒焦慮、行為改變、人格變異等惡果;如果在疫情暴發初期不能及時有效加以干預控制,疫情影響的范圍和程度往往迅速擴大升級,從局部的原始疫區向周邊區域乃至全國、全球擴散,從衛生醫療秩序的失序向整個經濟秩序的失序、市場秩序的失衡和社會秩序的失穩擴散。面對重大流行病疫情日益嚴峻的擴散形勢,只有完全的信息公開、科學民主的應急決策、高效的部門協同和應急處置,才能占據先機、贏得主動。(三)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影響深遠性和危害嚴重性,需要整個國家公共治理體系協同高效應對公共衛生應急事件特別是重大流行病疫情常常在短時間內造成感染人群大量發病和不治身亡,特別是致病人群大量向醫療機構集聚形成對衛生資源的擠兌,使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體系面臨巨大壓力。如果不能有效阻止疾病傳播,就有可能對經濟貿易、金融投資及社會生活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例如,1918年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在全球引發的「西班牙流感」導致超過5000萬人死亡;1998年登革熱大流行使世界56個國家的120多萬人患病;2009年的全球性流感有超過160萬人確診;2019年的非洲豬瘟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影響;等等。顯然,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推進,重大流行病也呈現出全球傳播的明顯趨勢。但是,各國公共衛生治理水平還停留在國內常態化治理的水平,遠遠難以應對日益突出的全球重大流行病趨勢。2019年1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工程與流行病學系副教授Jennifer B. Nuzzo與約翰·霍普金斯衛生安全中心的研究人員一起發布了首個顯示全球衛生安全水平的「全球衛生安全指數」(GHS Index)。這一評估全球195個國家公共衛生安全水平的指數顯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應對重大流行病疫情方面具備完全充足的資源和能力,全球整體的衛生安全平均得分僅為40.2,世界上主要的中高收入水平以上的國家平均得分也不超過50。為有效應對各種重大流行病疫情和日益常態化多樣化的危機事件,中國整個國家治理體系都要進行應對全球傳染病風險的壓力測試,從結構和功能上重塑國家治理體系,提升應對全球流行病疫情的整體能力與水平。二、完善國家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升國家整體危機管理能力應對以新冠肺炎為代表的全球流行病疫情,必須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國家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能力與水平。「非典」以後,我國不斷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和傳染病防控體系,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公共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等,基本構建了應對自然災害、社會危機與公共安全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但是,在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的實踐過程中,從體制到機制等各方面卻暴露出了存在的嚴重問題。一是對於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依然存在分割管理的體制。即使在2018年黨政機構改革之後,自然災害、生產安全、社會危機事件由應急管理部門統一管理,但公共衛生應急事件依然由衛生部門管理。一方面,應急管理部門作為危機事件的主管部門沒有衛生應急管理的各方面權力與責任,另一方面,衛生部門承擔著對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機構的沉重管理責任,難以有效承擔起衛生應急管理責任。自然災害與社會危機、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職責分割管理的體制,使具有豐富應急管理經驗的應急部門難以第一時間介入啟動應急響應,衛生部門沉重的日常醫療管理工作也導致了其對公共衛生危機事件的麻木和反應遲緩。來源:中國經濟報告
㈥ 對應急人而言,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應急管理,你覺得哪些是首當其中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3
㈦ 如何建立緊急問題應對制度
緊急狀態是危及一個國家正常的憲法和法律秩序、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正在發生的或者是迫在眉睫的危險事態。如何在緊急狀態時期始終堅持依法辦事的原則,是衡量一個社會法治化水平的標志。為此,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注重通過憲法和法律來確立國家的基本緊急狀態制度,以保障憲法所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通過賦予國家機關必要的緊急權力,來建立有效的應急反應機制,迅速恢復憲法和法律秩序,最大限度地保證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另外,還有一些國家依據憲法關於緊急狀態的規定,制定專門的緊急狀態法來規范在緊急狀態時期的各種社會關系,維護國家憲法和法律秩序的統一。
㈧ 對應急而言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應急管理和現代化其實可以從工作日做起您覺得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