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反腐的進程

法治反腐的進程

發布時間: 2022-05-23 21:44:01

1. 中國的反腐什麼時候開始

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備受關注的話題。在中國古代,各個朝代都強調反腐,「老虎、蒼蠅一起打」,大貪小貪均不放過。古籍上記載的三大特例,堪稱古代反腐的「非常」之舉

1.反腐從官員選拔開始

貪贓枉法,受賄藏污的腐敗行為,是一種官場寄生現象。可以說,從官場誕生那天起,就出現了。西周穆王時編修的刑法《呂刑》中便指出,要防止五種執法受賄行為,即所謂「五過之疵」,可見上古三代時官場腐敗已成社會問題。

針對官員腐敗問題,歷代都曾採取不少措施和手段,從用人角度來看,首先是選出賢能的好官,建立了一套官場「准入」制度,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注重搞好乾部隊伍建設」,古人稱之為「吏治」。

什麼樣才是算好官?古人的標准之一是有「德」,且以德為本。「清」,即廉潔,是官德的重要內容之一,廉潔的官員被古代史家稱為「循吏」。為了選到循吏這樣高素質的官員,在先秦時即出現了一種「察舉」制度,面向社會公開推薦官員。這種察舉手段,民間叫「舉賢」,到兩漢時,舉賢已成為官員的重要來源之一。而且,「察舉」也有嚴格的法規,先秦時的秦國規定,如果所推薦的官員「不善」,推薦人也要治罪,在漢代則叫「連坐」。

此後,曹魏時期出現的「九品中正制」、隋唐開始的「科舉取士制」,都是古代高層為了選拔到「好官」而採取的手段,特別是科舉制度,最為成熟,一直沿用至晚清。

在這些常規選拔制度之外,不少朝代還結合朝情,推出一些「本朝特色」官員選拔手段。如在公元十世紀的五代十國時期,便出現了一種另類絕招 「閹割」。

此手段真可謂天下奇聞。實施這種另類選官制度是南漢,地域在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新五代史·南漢世家》記載,當時的南漢皇帝叫劉鋹(後主),相當荒淫,政事全權委託當時的龔澄樞、陳延壽一班人處理。龔澄樞等人便根據劉鋹的意思,規定擬用官員均須閹割,此即史書中「至其群臣有欲用者,皆閹然後用」記載。

如此選拔官員的理論依據何在?劉鋹有這樣一番解釋:「自有家室,顧子孫,不能盡忠,惟宦者親近可任。」沒了生殖器的官員就不為子孫著想,不貪,忠心?顯然是否定的。歷史上宦官腐敗一直是官場重災區,從秦二世時的宦官趙高,到明武宗時的掌印太監劉瑾,都以斂財弄權,禍害朝政出名。

據明王鏊《震澤長語·雜論》所記,劉瑾出事後,從其家裡抄出:「金共一千二百五萬七千八百兩,銀共二萬五千九百五十八萬三千六百兩」,其他大量財寶還未計算在內。所以,史書上稱劉鋹「尤愚」。

但讓官員「凈身」後上崗,也不能說對反腐沒一點用處,起碼在防止官員生活腐化、亂搞兩性關系方面,還是有作用的。
2.反腐鼓勵民間參與。

漢武帝劉徹設立「刺史」提倡「打小報告」

一個不容迴避的歷史事實是,不論古代選拔官員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官場腐敗仍層出不窮。於是古人在注重選拔高素質官員的同時,也想到預防腐敗這一招,各朝都成立相當於今反貪局或監察部這樣的中央監察機構。

秦朝是中國歷史第一個建立完備監察機構的朝代,此機構名叫「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御史大史是副丞相級別,其下還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監郡御史,地方郡縣也都配備了相應的監察官員。

漢代時,御史大夫被提升到丞相同一行政級別。劉恆(漢文帝)當皇帝時,鑒於當時御史監察不力的情況,臨時調派身邊可信人員到下面核查,此行為稱為「刺」。劉恆孫子劉徹(漢武帝)當皇帝後,覺得這做法好,於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正式設立「刺史」,成為中國古代反貪史一種新型的「反腐辦」。

在常規監察機構反腐外,古代還有非常手段。其中最有效的一招,是動員民間參與反腐,在「舉賢」的同時,鼓勵民間積極「舉報」。其具體操作辦法是,鼓勵越級上訪。劉徹在位時曾專門下詔,保障吏民的言論自由,即建立所謂「言事變」制度,鼓勵基層官員、民間人士越級上書、詣闕言事。這種在非正規渠道外反映情況的行為,叫「言事變」,其實就是俗話所說的「打小報告」。

南北朝時的北魏也提倡「打小報告」。《北史·魏本紀第一》記載,拓跋嗣(魏明元帝)當皇帝時,於神瑞元年(公元414年)專門下詔,鼓勵民眾舉告貪官:「守宰不如法,聽百姓詣闕告之」。

「打小報告」這種上書行為,又叫「上奏摺」。到了北宋,如此「上奏言事」備受重視,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給皇帝寫過很多這樣反腐奏摺。《包孝肅公奏議》一書幾乎全是揭露、舉報官員腐敗的,全書187篇,有55篇直接舉報貪官污吏,當時的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太祖)更把「打小報告」推到了極致。朱元璋除了允許越級告狀、鼓勵實名舉報外,還支持民間進京上訪。據朱元璋組織編撰的《大誥·民陳有司賢否第三十六》,不論大小官員,只要發現「私下巧立名目,害民取財」,老百姓可以聯名寫舉報信,到京城上訪。

老百姓甚至可以將貪官直接「綁縛赴京治罪」。《大誥三編·民拿害民該吏第三十四》中記載,押貪官進京途中,即使身上沒有證明信,官員也不得阻攔,關卡要「即時放行,毋得阻擋」。如果有人敢阻擋進京,「其家族誅」。

需要說明的是,古代官員一旦被查出是貪官,是別想挪個地方做官的,連其兒、孫都將被「株連」,失去當官機會。

3.反腐重在立法嚴懲

明太祖朱元璋懲貪 「梟首示眾」「剝皮實草」

「舉賢」與「舉報」,雖然可以減少官員腐敗現象,但腐敗仍無法從根本上杜絕。於是, 「制度反腐」成為一種探索。所謂「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貪用重典」。中國反腐立法時間相當早,在《呂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說法,即官員貪贓枉法,與犯人同罪。

秦國有《置吏律》、《軍爵律》、《內史律》等專門針對官員的立法,嚴懲「不廉潔」的「惡吏」。特別是經濟問題的犯罪,決不手軟:「通一錢,黥城旦罪」,意思是,行賄一個錢,都要被判處在臉上刺字,再罰去修城的「黥城旦」之刑。

漢代的量刑標準是:「贓二百五十錢以上」,即免職;主政官員「盜直十金」,即判死刑「棄市」。250錢在當時還買不到一件像樣的襯衫,可見處罰之重。

隋唐時,反腐的相關立法更為縝密、規范。《唐律疏議·職制》「受人財而為請求者」條規定:一般官吏受賄,「坐贓論加二等」,「即一尺以上笞四十,一匹加一等,罪止流二千五百里」;如果是握有實權大權的「監臨勢要」,則加重處罰,「一尺以上杖一百,一匹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

宋元兩朝反腐也有特色。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宋太祖),於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下詔,官吏盜公物,據為己有的,與其他盜竊一樣,「贓滿五貫文者處死」。五貫錢什麼概念?當時的縣令月俸料錢在10至20貫(千錢),侵吞不到半月的工資就要處死,如此反腐令人生畏。即使在後來酷刑著稱的《大明律》中,官員枉法「贓至百二十貫者」,僅「免絞充軍」。

但在事實上,明朝懲治腐敗比宋朝厲害多了,因為明朝常設「法外之法」。據清趙冀《二十二史札記》「重懲貪吏」條,朱元璋於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下詔, 「盡逮天下官吏之為民害者」。一般貪官罰到京師「築城」;貪污銀子60兩以上的,「梟首示眾,仍剝皮實草」。

60兩銀子,在當時算是筆小財。據《明太祖實錄》所記,當時1兩銀子可以買到1石米,也就是說,60兩銀子可以買60石米;這等於當時最低一個級別、從九品官的年薪(俸祿)。

為了便於操作,朱元璋下令在地方官府廣場左邊,設立一座土地廟,將腐敗官員剝皮的刑場就放在這里,民間因此稱此廟為「皮場廟」。皮剝下來後,用草填空,製成「貪官標本」並懸掛起來,「使之觸目驚心」,以此警示官員要廉潔自律。

實際上,朱元璋的反腐手段可謂無不用其極,凌遲、梟首、棄市、族誅……當時僅「空印案」、「郭桓案」兩案,朱元璋就殺了8萬多貪官,後來發現,其中有不少是冤枉的。

朱元璋如此反腐,大概只有戰國時的齊威王能與之相比。齊威王是狠君,曾將腐敗官員「一鍋煮」。《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了此事:齊威王「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比並烹之」。
在這點上,歷朝歷代莫過於制定採用嚴刑峻法了。法家的創始人管子就認為「法者,天下之大道也」,而嚴法反腐的典型例子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這位貧民出身的皇帝歷經寒苦,對世間的人情世故要比一般人體味得深刻得多。他曾語重心長地對大臣們說過:「朕昔在民間時,見州縣官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引酒過度。凡民之疾苦,視之漠然,心實怒之。故今嚴法禁,但遇官貪污蠹害吾民者,罰之不恕。」為震懾官吏的腐敗行為,朱元璋「刑用重典」,頒布《大明律》,之後更是制定了一系列更為嚴酷的刑律。據史記載,明代僅酷刑就有數十種之多,諸如族誅、凌遲、挑筋以及宮墨刖等等,此外,朱元璋自己還發明了不少令人發指的極刑。可見,朱元璋對官吏腐敗的深惡痛決。當然,朱元璋「刑用重典」也只是通過殺一儆百,「意在使人知所警懼,不敢輕易犯法」,以重典為手段,其目的還是教育各級官吏和百姓民眾,使全國的臣民畏法、守法,最終形成穩定的社會秩序,維護政權。

反腐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對官吏的嚴密監察了。

最早的監察專員應該是刺史了。西漢武帝時,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漢武帝為每州親自指派一名刺史,並給於他們相當大的權力,以對所轄地區的地方官員進行考察監督。武則天、朱元璋都曾鼓勵民眾赴京告奸,鼓勵打小報告,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承認民眾擁有監督制約官官府的權力,本身就是一種進步。還有唐代的魏徵犯顏直諫,明代中後期的東西廠特務機構,這些都是各個朝代對官吏監督的不同方式。

而在監察制度建設上,做得成績突出的還得算朱元璋了。在中央,設置了與六部品秩相齊的都察院,這可是一個集組織、紀檢、公安、司法於一身的特設機構,在地方,建立了御史巡按制度。 「巡按則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正是在這種制度和機制下,監察官吏成為明朝政壇上一支活躍的重要的政治力量,涌現出不少優秀的監察官員。如洪武時期御史韓宜可劾丞相胡惟庸;嘉靖時期給事中吳時來,御史王宗茂、鄒應龍劾內閣首輔嚴嵩、嚴世藩父子;天啟時期左副都御史楊漣劾「九千歲」大太監魏忠賢,都是明代監察官彈擊奸惡中最著名的事例。

接下來說說「倡廉」。儒家歷來推崇廉政,所謂「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晉書》曰:「王道治本,經國之務,必先之以禮義,而致人於廉恥。禮義立,則君子軌道而讓於善;廉恥立,則小人謹行而不淫於制度。」所以,中國古代的吏治中,特別強調「廉者,政之本也」,因而也就形成了豐富的廉政思想。

在封建社會,國家的治亂興衰與最高統治者有著直接的關系。唐末的羅隱曾列出了明君的四大標准。第一,仁德的標准。羅隱認為,君主之所以高貴,不僅在於君主的地位和權力,更重要的是君主的仁德,君主不僅是政治權力的代表,而且應該是道德的表率。第二,奢與儉的標准。他認為,只有節儉的君主才能節制私慾,實行德政。第三,敬與慢的標准。「以敬理國則人和,以慢理國則人殆'。第四,用賢的標准。君主的個人能力是有限的,必須依賴賢臣的輔佐才能致治。從根本上講,在這種封建君主專制下,君主自身的素質就成了整個國家廉政建設的保證。

「吏不廉平則治道衰」,因此對官吏的廉政教育尤為重要。首先在官吏的考核選任上,各個朝代都很重視考核內容和選士的標准。從察舉制考核「孝廉、廉吏」等科,到九品中正制的「舉賢良方正」等等,都十分強調官吏的廉政素質的培養。以科舉制為基礎的文官選拔制度也是古代官吏選任的一大創舉。在這種考核的過程中,封建統治者始終都在給官吏灌輸著為官廉潔清明的思想。如克己奉公,慎獨自律;又如廉潔守正,淡泊物慾;再如提倡節儉,反對奢侈。正是如此的廉政文化熏陶,歷史上不乏清正廉潔的官吏。岳飛「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的信念;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清代廉吏於成龍,三國淡泊寧靜的諸葛亮,宋代青天包拯等等。

封建王朝的「反腐倡廉」是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這是由其專制主義的制度本身決定的。「人求多聞善敗,以鑒戒也」,我們應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我黨新時期嚴懲腐敗行為,倡導廉政文化提供借鑒,內外兼治,完善社會主義法治,加強民主監督,最終在全社會形成廉正清明的良好氛圍。

2. 十八大後黨和國家反腐敗的新思路新舉措有哪些

十八大以來,新一屆 中 央 領 導 集體在反 腐 敗 上發實招、出重拳,一連串「虎貪」、「蠅貪」落網,民心為之一振、風氣為之一新。透明反腐、責任反腐、節日反腐、治奢反腐、法治反腐、網路反腐、國際追逃、老虎蒼蠅一起打……一系列舉措詮釋出十八 大 以來反腐新常態。這個新常態凸顯了:「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不是一句空話!「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不是一句口號!

3. 反腐敗需要採取哪些措施

你好!
1.應當加快法律的完善,加大對腐敗的懲罰力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處於快速的發展期,而與此相對應的是法制的不健全,從成本—效益的角度講,就是官員腐敗所獲得的收益與之後受到懲罰的不對等,不需要承擔太大的風險,缺少對法律的敬畏。因此加快法律的完善是有必要的,讓法律有足夠的威懾力,減少因腐敗而產生的損失。
2.應當加快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完善,減少乃至避免權力尋租的出現
由於市場體系的不完善,市場主體—企業會出現通過向政府官員賄賂以實現自己的利益,不進行公平競爭,官員也會為了實現權力效益的最大化而與此類企業合作。因此,我們不僅要發展市場經濟,也要通過成立證監會等機構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如中科創業的K先生呂梁與官員相互勾結,在股市上覆雨翻雲,導致股市的混亂。最後,公安機關介入,才結束了這個鬧劇。因此,可以看出市場體系的不完善是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應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使腐敗的途徑得以減少。
3.加強官員自身的修養,提高他們的法律和道德素質
由於我國有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官員有著「官本位」思想,在古代,官員更是以「父母官」自居。因此,要減少腐敗還要從改變官員的思想開始。例如,可以讓官員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學習優秀官員的先進事跡,同時,在教育上,要更加廣泛、深入宣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宗旨。如央視播出的反腐倡廉的公益廣告,不僅讓官員受到感染,也會讓公眾改變自己的思想,即官員與群眾之間是相互信賴的關系。官員能做好本職工作,不會伸手要錢;群眾也不會有不給錢,官員不給辦事的想法。也許這樣,我們的和諧社會的建設會更快,腐敗這一問題也會變得更少。
4.加快完善監督機制,建立更為強力的反腐機構,並賦予它們更大的權力,減少其所受掣肘
在反腐的過程中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反腐官員在監察過程中會受到其他權力的干擾,導致工作不能正常進行。在我國,地方司法機關除了要對上級機關負責以外,還要被地方政府限制,因為地方司法機關的財政來源得自地方財政的支持。這就讓司法機關進行工作時會受到除法律以外的阻礙,同時,紀委雖然可以對官員進行調查,但往往會使調查行動暴露,使犯罪分子逃之夭夭。所以,為避免因權力不夠而導致監督機構無法很好的履行職責,就要加強它們的權力,同時還要改變傳統的辦案方式,加強各機構間的合作。如香港的廉政公署和新加坡的反貪污調查局(CPIB),這兩個機構的成立使香港和新加坡的腐敗現象大為減少,使兩地得到安寧。這兩個機構都有極大的權力,大到政府首腦,小到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員,它們都有權力對其進行調查。同時,它們還具有「秘密調查權」,對官員的調查不需要經過其他機構或個人之手,這樣就避免了官官相護的現象,使腐敗不能被隱藏。香港便是在反腐敗多次失敗後,於1974年通過《廉政公署條例》,成立了廉政公署。成立之前,香港有大多數的警察腐敗,影響了香港經濟的健康發展。而這之後,新機構的成立不僅糾出了一大批腐敗分子,還形成了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使香港社會得到穩定。
5.反腐敗的成功還需要領導者的政治決心
領導者掌握著國家和社會的大部分資源,有著足夠的能力去解決一些社會頑疾,而解決腐敗,同樣也需要領導者的關注和決心。新加坡的腐敗歷史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早期,而其反腐敗歷史也是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然而一直沒有太大成效,直到1959年自治及人民行動黨執政,才得以改變,這之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則在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堅強決心。他決
1/2頁

心反腐,完善法律,快速的實現了法治,並且成立CPIB。保護調查局的獨立性,不受任何人干涉,對於舉報的市民也有保密條例,並且犯罪嫌疑人也有進行告知自己所知的義務。同時,為了防止公務員包庇或是參與腐敗,公務員也有進行檢舉的義務,否則知情不報也是犯罪行為。正是在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一掃腐敗的烏雲,維持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使新加坡成為和香港一樣的「亞洲四小龍」。
6.建立財產公示制度和高薪養廉制度
為防止官員腐敗,就有必要提高透明度,不僅是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還必須是官員的個人財產也透明。公眾了解了官員的財產狀況,才可在平常的監督活動中判斷了解官員是否腐敗,形成有效的監督。從成本—效益角度,建立高薪養廉制度,可以增加官員腐敗的後顧之憂。在建立此制度的新加坡,最高領導人即總理的薪水在2010年為230萬美元,是世界薪水最高的領導人。同時,頒布了《行為與紀律》准則,加強對公務員的管理和選拔。這樣,官員就必須考慮自己是否應該受賄,面對腐敗的高風險,一旁是非常高的、足以使自身有非常高的生活水平的薪水。在這方面的選擇是可以預料的,官員必定不會涉足腐敗,而腐敗現象也必然減少。
7.反腐敗還應重視外部監督,應得到更多人民大眾的支持
人民群眾的支持是反腐敗成功的重要的條件。如2012年下馬的諸多高官中有陝西原安監局局長楊達才、廣州市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番禺

4. 十八大以來,我國反腐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並簡述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成就】
2003年至2011年近10年間,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共計72人。而十八大至今,在省部級官員防腐這一項上的成績已超過過去十年的70%。
數據說明了一切,並且從數據中我們不光光看到的是落馬的「蒼蠅「,「老虎」不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而且能夠看到這種高嚴態勢對國家的各個領域取的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
十八大以來,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帶領下,我們黨的反腐敗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堅決查處嚴重違法亂紀的一批「大老虎」,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時期鏟除了一批危害社會、危害黨的蛀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深刻教育了廣大黨員幹部,讓黨員幹部們認識到了黨中央對於違法亂紀行為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堅決態度,從根本上遏制了腐敗現象蔓延的勢頭。
【意義】
依法治國的意義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理解:
其一、依法治國是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黨的領導,是保證國家能夠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各項制度和方針、政策能夠符合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根本條件。實行依法治國,能夠更好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民主是有人類社會以來最高類型的民主,這種優越的民主要真正成為現實,這要靠法制來保障,正如鄧小平同志講的,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其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市場經濟是一種以交換為基礎的經濟形式,一切經濟活動和行為者都要遵循價值規律,各種生產要素都要作為商品進入市場,通過競爭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實現各主體之間的平等、自由的交易和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經濟產權的明晰化、運行機制的競爭化、市場行為的規范化、宏觀調控的科學化是它的主要特徵。這種具有自主、平等、誠信、競爭等屬性的經濟形態,除了依賴經濟規律來運作,同時又主要依賴法律手段來維系,它必然從客觀上要求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可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其三、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中外歷史上,從字源上看,「法」字一出現就具有正義、公正等含義。
其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總結了國際國內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為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黨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國家,它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基本國策和根本保障。

5. 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的研究 論文

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8&filename=GXDS200814010

6. 十八大以來我國反腐的特點和成就有哪些

特點成就一:
高層親自推動。
特點成就二:
密集出拳①查辦②約談③巡視④清退會員卡⑤網路舉報監督專區。
十八大以來,中紀委頻頻出手,打出一套查辦、約談、巡視、清退會員卡等環環相扣的密集組合拳,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特點成就三:
群眾參與,形成反腐的人民戰爭。網路反腐成效顯著。情婦反腐成為利器。實名舉報不斷涌現。
依法治國的意義:
1. 依法治國同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完全一致。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憲法和各種法律,把黨的主張變為國家意志,實現黨的主張、國家法律與人民意志的統一。這樣就把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中國共產黨治國方式的重大發展,也是黨更加成熟的表現。
2. 實行依法治國,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保證。
社會主義法制將人民的民主權利以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結構、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統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來,並確保其實施。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不受破壞和損害,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實現,保證全國人民真正享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特別是管理基層地方政權和各項企事業的權利,享有各項公民權利。實行依法治國,保障人民民主,既有利於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又有利於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有序進行。
3. 實現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主體的活動,市場體系的維系,市場對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的發揮,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都需要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和保障。在對外經濟交往中,也需要按國與國之間約定的法則和國際慣例辦事。實行依法治國,就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這種內在要求,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
4. 實現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從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看,從封建專制國家,到資產階級民主法制國家,體現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吸收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中國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保障,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體現。實現依法治國,是中國邁向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
5. 實現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會穩定、人民安定團結是各項事業順利發展的前提。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需要幾代人艱苦奮斗才能實現的偉大事業,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前進的道路上也必然還有不少矛盾和困難。要保持一個穩定的局面,就必須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權利,各種破壞、犯罪活動能受到有力打擊和有效控制,各種人民內部矛盾能得到正確有效地處理。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最靠得住的辦法就是實行依法治國。

7. 為什麼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啟了法治反腐新篇章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主題,提出許多遏制貪腐的措施,開啟了反腐工作進一步朝著法治化、制度化方向邁進的新篇章。
回顧新中國建立以來的歷史,我們黨對於反腐敗的堅決態度和有力舉措是一以貫之的,同時,我們黨多年反腐工作所取得的輝煌成績,又清晰地呈現出從運動反腐向制度反腐的前進軌跡。依法治權、依法治官是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思維下反腐治權的必然要求。法治反腐是制度反腐的新超越,更具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和穩定性。法治反腐突顯的手段和目標就是「治權」,法治反腐是必然選擇和發展趨勢。
十八屆四中全會為建設法治中國設計了一個宏大藍圖,藍圖的核心就是約束、制約、監督權力,並為遏制和預防腐敗構建出路線圖。從法律層面提到法制建設,設計出由上到下的一系列法律和相關司法體制改革以及法律教育的方方面面。腐敗歸根結底是公權力的腐敗,「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這正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最大成果之一,也是以法治權將腐敗真正斬草除根的治本之道。涉及權力產生、運行、監督和問責的系統化過程,需要讓權力的產生、運行每個環節、各個層次都受到有效的監督、制約,並形成有機的統一體系,使權力運作具有可控性。以法治權,實現權力的良性運行,需把握和落實幾個關鍵環節
一是依法產生權力。權力產生時充分體現權為民所賦,尊重民眾的選舉監督,在民眾選舉中實現權力的讓渡,形成監督權力的主體。使公共權力的使用者真切地感受到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真實地「向下」負責。同時,民眾選舉的過程就是選擇群眾信任的、有責任心的代表者的過程。這就要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更加尊重健全民主制度,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選舉制度和工作機制。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形成黨內選舉與人民選舉的互動,著力開發民主選舉建設的空間。
二是依法保證運行。對公權力而言,行使職權的行為自始至終須有法律依據,法無規定即禁止。要加快制定權力標准和運行規范。針對當前權力邊界不夠明晰的問題,根據不同性質和層次的領導機關及職務類別的權力需求,對權力的內容、適用范圍、適用對象、適用程序,以及超越職務許可權用權或違規用權應受的懲處等,從制度上做出明確規定,從法律上做出明確解釋。要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為各種行政行為提供最基本的權力邊界和程序規則,防止決策機關規避程序法濫用決策權,確保每項權力都受到法律的嚴格約束。
三是依法保障監督。有權就必須有監督,沒有監督的權力是危險的權力。法律可以對權力加以限制,並且落實到國家制度設計和公權力配置上,建立對公權力和公權力行使者的制約監督機制,有效壓縮腐敗活動可以利用的「灰色空間」。要通過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要通過公開約束規范公權力。完善公開制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實現公權力全過程的公開。要創造人民監督和批評政府的條件,拓寬民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決策權的管道,充分利用現代新興媒體監督的便利,實現對公權力行使的全時空監督,防止權力濫用和失控。
四是依法規范問責。以法律的形式建立規范對官員的一切行為和後果都必須而且能夠追究責任的有效機制。要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健全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和程序。要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決策嚴重失誤或者依法應該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五是讓權力在權力間形成制衡。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不僅要建立健全對權力的約束制度,讓權力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內運行,還要讓權力在權力間形成制衡。因為權力是不具自律性的,有了法律制度不等於權力會自動鑽進制度的「籠子」。歷史上,管仲指出「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明代張居正感嘆「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講的都是這個道理。這種制約機制應當是「自動化」的機制,是制度不執行不行的機制,是責任明確、有錯必究的機制,是破解「誰監督監督者」死結的機制。這種機制就是讓每一項涉及人民、國家、黨的利益的重大決策,都不可以由一項權力獨自完整地作出。要寓制衡於各權力之中,使每一項重大權力都是在規定的程序下、在約束的機制下行使,都是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下運行。

8. 如何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一)不斷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
1.注重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科學性,提高其執行的可行性。制度建設必須以科學的理念、科學的態度、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方法,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分析防治腐敗中存在的不足,總結、提煉和升華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符合反腐倡廉客觀規律的要求,具有較強的前瞻性、預見性和相對穩定性的規范制度。既注重基本制度又注重實施細則,既注重懲戒制度又注重激勵制度,既注重實體性制度又注重程序性制度,發揮制度的整體效應。

2.注重研究反腐倡廉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制定和完善。制度建設既要總結經驗、堅持已有的好做法,更要注重研究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探索新思路、新辦法,及時制定和完善有關制度,增強主動性。制度建設必須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對現有制度該完善的要完善,該廢止的要廢止。當前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在反腐倡廉實踐中研究新情況,發現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對策,重點圍繞「用人、用錢、用權」問題和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葯購銷、政府采購、資源開發和經銷等重點領域和環節,深入研究制度的改革和創新問題,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體制機制,從制度上堵塞滋生腐敗的漏洞。
3.進一步完善和創新反腐倡廉制度。一方面,著眼於構築全方位、全覆蓋的制度防線,適應反腐倡廉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順應人民群眾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加強研究,系統設計,科學論證,加快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尤其是突出抓好反腐倡廉的教育制度建設、監督制度建設、預防制度建設和懲治制度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另一方面,著眼於制度的落實和效用,切實提高制度制定的質量和水平,確保所定製度科學、合理、適用。堅持緊緊圍繞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反腐倡廉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和熱點問題來制定製度,切實增強制度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4.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對發生嚴重違反反腐倡廉制度案件不及時查處的部門和單位,對落實反腐倡廉制度措施不得力、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部門和單位,應根據規定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包括追究疏於教育責任、管理不善責任、督察和查糾不力責任等,確保反腐倡廉制度落到實處,發揮應有效用。繼續完善政務公開、黨務公開和辦事公開制度,做到政務上如實公開、黨務上盡量公開、人事上全員公開、財務上及時公開、招標上真實公開,以公開的形式接受群眾監督,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進一步豐富監督形式,增強社會監督力度
社會監督是不容忽視的體制外監督形式,對政府的道德行為的監督作用非常明顯。由於體制、法律、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目前,我國體制內權力性監督的作用沒能得到充分發揮,一些監督部門和工作人員對監督對象還不敢、不願、不能和不善於實施有效監督,普遍存在著上級監督不到、同級監督不了、下級監督無用的監督難問題。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發揮自下而上的社會監督的積極作用,實現「全民反腐」,增強監督的合力和實效。
1.完善信訪舉報機制。開通紀檢監察信訪舉報「綠色郵政」,通過採取網上舉報、電話舉報、領導幹部下訪等形式,暢通舉報渠道,強化對黨員幹部道德操守和失信行為的全方位監督,鼓勵保護舉報人,及時發現和掌握黨員幹部思想道德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和社會誠信建設方面存在的盲點和薄弱環節。
2.推進黨務政務公開。黨務政務公開是群眾監督的前提,要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和電子監察系統建設步伐,促進權力在陽光下高效透明運行,通過新聞媒體、政府簡報、網路專門的信息服務機構等形式向社會發布黨和政府工作信息,使群眾有機會參與到政府管理之中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3.發揮媒體監督作用。由於傳播覆蓋面大、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的特點,新聞輿論監督在反腐倡廉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必須善用媒體力量,建立網路輿情收集研判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及時受理舉報中心網站接受的舉報,對網民曝光的腐敗案情迅速介入調查。要廣泛地聽取民意,充分發揮好其耳目喉舌和智庫作用???。
4. 通過設立群眾意見箱,開通監督電話,開辟自由論壇,暢通訴求渠道,落實領導幹部接待日制度,開展行之有效的「下評上」活動等途徑,依靠群眾參與監督。提倡黨員幹部之間將「自律」與「他律」有機結合,在幹部調整、提級晉職、工程招標、重大項目開支等重要環節,早打「預防針」,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三)藉助網路平台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網路是人們學習和交流的良好平台,是對外宣傳普及黨紀法規、報道紀檢監察工作動態、反映黨風廉政建設情況、拓寬舉報渠道、深化黨風廉政宣傳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更是黨員接受廉政教育的有效窗口,必定能有效促進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進一步優化和拓展,對進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積極開展網路反腐調研。網路反腐調研即通過網路技術,互聯網傳媒,採取網上填寫、信息反饋、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活動,並有效地掌握信息資源,形成調研報告。在開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同時,也能根據工作需要,了解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成效以及某項反腐倡廉教育問題的看法而展開網路調研。比如開展「你對網路反腐倡廉的看法」的調查與征詢意見活動,結合每個人的情況,對了解反腐倡廉信息的渠道、屢禁不止的原因、網路舉報平台的安全、局限以及個人觀點看法等問題,有利於避免浪費人力、物力進行紙質調查,同時推動反腐倡廉工作向前發展。
2.充分利用網路開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必然。反腐倡廉離不開網路,在全社會營造反腐倡廉的氛圍必須依靠網路。把握反腐倡廉網路教育的正確導向,積極發揮網路反腐面廣、時效強的優勢,增強了反腐倡廉網路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增強了網路宣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擴大反腐倡廉網路宣傳教育工作的影響力,加強了對反腐倡廉網路教育的管理和疏導。通過積極引導,使人們能正確認識到反腐倡廉的方針政策、成果和經驗。對於一些發生在身邊的典型案件,要及時歸納警示意義,引以為鑒;調動各方力量,把各種資源、內容和各種形式的載體整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通過加強聯系溝通,建立信息綜合反饋機制,及時了解掌握反腐倡廉網路輿情動態,協調解決反腐倡廉網路宣傳工作中出現的突出問題。藉助於網路的優勢,使反腐倡廉網路的形式內容得以豐富多彩,宣傳廣度得以不斷擴大,倡導的廉政理念隨著網路得以持續發展。
3.發揮網路媒體的監督作用。網路媒體的公開性、透明性、快捷性、廣泛性,使得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彰顯。如今網上舉報渠道有不少,網民可以利用網路對違紀行為和腐敗行為進行舉報,即快捷,又方便,大大的節省了成本,簡化了不少程序。網路反腐倡廉正逐漸改變著傳統的反腐倡廉工作方式和手段。因此,要高度重視網路反腐倡廉的功能,善於去挖掘、引導,更重要的是要抓落實,充分發揮網站的重要作用,拓展反腐倡廉網路「綠色通道」,加強群眾監督力度,健全網路舉報受理機制,完善線索運用和反饋制度,真正為群眾提供一條便捷、暢通的監督渠道;充分發揮人們群眾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積極作用,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

9. 從以來我國反腐取得的成效以 及為什麼反腐怎樣反腐等



從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和中央紀委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實踐經驗總結和理論、對策研究,高度重視新鮮經驗的推廣和理論研究新成果的運用。五年來,在反腐倡廉思想理論建設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戰略方針。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根據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需要,明確提出了「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反腐倡廉十六字戰略方針。進一步明確了懲治腐敗和預防腐敗兩項工作相輔相成、同等重要的辯證關系;進一步揭示了反腐倡廉工作必須最大限度地遏制和防止腐敗,盡最大可能減少和消除因腐敗造成損失和危害的根本目的;進一步強調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必須堅持治標與治本兩手抓、兩手硬的基本方針和原則;進一步指明了反腐倡廉建設必須立足於從體制機制制度以及思想意識等源頭上消除腐敗隱患和漏洞,從根本上治理和防止腐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進一步揭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規律,拓展了反腐倡廉工作的視野,確立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目標和基本著力點,為進一步深化有關預防腐敗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體制機制制度改革創新敲定了調子,打開了空間,掃清了思想認識障礙。
「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都提出,要「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5年1月,中央正式頒布實施《關於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明確提出了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和工作目標。《綱要》要求,充分發揮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基礎性作用,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調動黨員群眾支持和參與反腐倡廉的積極性;穩步推進制度創新,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切實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形成有效防範腐敗的機制;認真執行黨風廉政責任制,全面形成反腐倡廉的整體合力。這是對反腐倡廉十六字方針的具體化,是對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藍圖的科學設計和總體規劃。
提出「反腐倡廉建設」新概念。胡錦濤總書記在「625」重要講話中提出「反腐倡廉建設」,是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事業的新定位。 「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胡錦濤總書記在「625」重要講話中強調,要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對全黨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適應反腐敗斗爭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關系國家的長治久安的極端重要的客觀地位。進一步擺正了反腐倡廉工作的位置,提升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程度,理順了反腐倡廉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黨的建設之間的關系。
法規制度不斷出台
依法治腐,是國際反腐敗斗爭的成功經驗,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程中逐步形成的共識和思路。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在黨風廉政和反腐敗法規制度建設方面邁出堅實步伐,探索出一條符合現階段我國基本國情的有效開展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的新路子。一些重要的法規制度不斷出台。2003年11月召開的全國紀檢監察法規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和反腐敗法規制度體系的規劃;2003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正式頒布實施;2004年頒布實施《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試行)》;2005年又相繼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和《關於紀委協助黨委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的規定(試行)》等;2006年制定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關於黨員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關於黨員領導幹部述職述廉的暫行規定》等;2007年頒布實施了《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中共中央紀委關於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和一系列《黨內監督條例》和《黨紀處分條例》的配套規定和辦法。據不完全統計,十六大以來,中央紀委、監察部共制定或修訂法規和規范性文件160多件,會同有關部門起草制定40多件,地方和部門起草1000多件。這些黨內條規和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為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填補了重要的空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開拓了廣闊的空間。還有一系列黨風廉政和反腐敗法規制度正在抓緊制定之中,將於今後陸續頒布實施。五年來,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的基本框架初步確立。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已經或正在實現六個方面的重要轉變:即對反腐倡廉要靠法制的認識由中央大力倡導向全黨形成共識轉變;法規工作目標由單項零散的規劃向成龍配套的法規制度體系轉變;法規工作重心由側重懲治向懲防並舉、注重預防轉變;法規工作方法由被動應急向主動應對轉變;法規工作內容由側重製定新法向立、改、廢、釋並舉轉變;法規工作局面由主要依靠紀檢監察機關抓向全黨動手抓法規制度建設轉變。

10. 政法系統部署反腐新任務,我國為什麼要大力反腐

國家部署新的反復任務,這次主要是加大對政法系統腐敗的懲治力度,本次主要針對紙面服刑」「提『錢』出獄」、充當「保護傘」等問題。

根據過往數據分析,從2020年7月份建立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截至2020年11月30日,試點地區處分處理2247人,其中廳局級幹部2人、處級幹部227人;立案審查448人;移送司法機關39人。而今年,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今年將在全國展開。

而咱們國家,定期的開展反腐運動,實際上也是這個作用,要知道人性是復雜的,一旦擁有了權力、地位時,必然會產生一些超出合理范圍的慾望,如果這種慾望一旦無限制的增長,那勢必會導致這類人從事違法犯罪的事情。而普通人有法律制裁他們,但有些有點權力的人,本身就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不維護法律的公正、公開、公平性,反而利用職務之便、權力之便謀私利。

所以,國家展開反腐斗爭,是有必要的,只有這樣,祖國才會越來越強大。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224 發布:2024-11-01 14:07:07 瀏覽:839
解除勞動合同法各種情況 發布:2024-11-01 13:58:05 瀏覽:118
做好民法典實施 發布:2024-11-01 13:46:45 瀏覽:275
司法考試民事訴訟法基礎班 發布:2024-11-01 13:37:49 瀏覽:585
公司法律人格要素構成 發布:2024-11-01 13:35:39 瀏覽:471
司法考試要看法條 發布:2024-11-01 12:47:28 瀏覽:413
法院立庭 發布:2024-11-01 12:41:59 瀏覽:996
上海法官趙明華簡介 發布:2024-11-01 12:24:38 瀏覽:753
合同法教學視頻百度雲 發布:2024-11-01 12:15:36 瀏覽:445
經濟法是根源 發布:2024-11-01 11:40:00 瀏覽:611